一年过六科cpa的感觉是怎样的

一年过六科cpa的感觉是怎样的,第1张

一次6科学霸真实感悟!

考研遭遇滑铁卢,转战CPA一年过6科!真实语录(附成绩单)

CPA私播课考经分享——李媛

查完CPA成绩,在看到自己通过六科考试时,既激动又有点不可思议!走出考场时,我基本上确定自己可以通过除了战略之外的其他5科。战略,徘徊在过与不过的边缘,确实备考期间,战略的复习时间相对较少,不过还是会每天留一些时间给战略,最后通过战略考试还是十分幸运。

了解CPA并决定备考CPA是在大四下学期得知考研失败之后,当时只是觉得不甘于现状,同时想自己可以多一点选择,人总要不断学习知识,因此在经过详细咨询后,最终决定报名高顿的CPA私播课目标1年班。

备考CPA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错题本(每科都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天坚持学习,哪怕只有一小时。

会计是我最早开始学习的科目,刚开始就是先跟着预科班学习了解,进行框架式学习。这时候,对于像我一样零基础的考生,不要想着可以一下学会,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这些章节,会计最重要的是理解,题目可以适当的练习。预科班搭配名师专业课的学习,在第一轮开始之前对于零基础学员会有很大的作用。等到大概3月份直播开课,就紧跟着张丽丽老师的步伐学习,按时完成老师的要求,复习课加上周测,有时间的话搭配练习题。到了7月底左右,因为其他科目的加入,会计的学习时间进行了压缩,除了完成直播课、周测题,每天大概抽出2小时左右,做题进行复习巩固。

审计,11月份左右开始跟着预科班学习,对于没有审计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审计教材比较难以理解,跟着直播课费玲艳老师的讲解,并且反复咀嚼长难句,审计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在整个审计备考过程中,我的审计课本从头到尾一共看了5遍左右,刚开始就一句一句理解,之后理解了就开始向读课本一样进行阅读,当然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整本书都覆盖是最好的,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还是重点关注高频考点章节。毕竟考比较偏的知识点的分值还是相对较少的,重点章节必须多看。对于审计,我只做了部分真题,侧重于看教材。

财管,最重要的刷题。在周越老师的建议下,财管真题从11-17年大概做了4遍,外加上更久远一点的真题,毕竟财管是变动最小的科目。财管在通过听课看书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就是刷题,而且一定要的电脑上做,毕竟是机考,财管考试就是要和时间赛跑,要提高机考速度。考试时我提前半小时做完,财管成绩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可能是自己不够细心,总之要心细速度快!

税法,也是拼速度的一科。很庆幸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税法老师,高顿的蔡俊峻老师。跟着蔡老师学习税法,随时可以坐火箭甩掉一大批考友。框架学习法,表格整理,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避免了走歪路。税法和财管一样只要考试可以做完,就是胜利。税法的复习方法参照财管,真题加各种习题,划重点,机考做答,一定要在电脑上写答案。

经济法,就是背。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背诵更简单的事了,如果背诵可以解决,就不难。经济法我是将近8月份的时候开始学习,我是7月底请假回家备考,之前一直忙着上班出差。经济法我听直播课的回放,而且是15倍速听课,毕竟时间紧迫,听课加上9月份每天早上7点1小时背诵加半小时客观题练习。然后每天放松时间,比如刚吃完饭站着走一走的时候练习主观题,就是看着题目说答案,最好打在电脑上。

战略,是我用时最少的一科。最后没有放弃战略现在想来十分庆幸。最后20才每天用2个小时复习背诵战略。考完之后是最没有把握的一科。建议大家还是要看一下教材的案例,找一些案例分析题练习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对于6科的时间分配,7月份以前主攻会计、审计、财管,因为8月份之前属于在职备考,就每天晚上学习2个小时,周末基本就待在家里听直播课、做题。后期8月份请假回家学习,每天除去吃饭、运动、走神,有效学习时间12个小时。这时候开始加长了经济法和税法的学习时间,会计、审计、财管需要积累重复,税法稍次,经济法和战略是可以冲刺的科目。不是说前期完全不看经济法、战略,可以适当学习,更重要的是考前,短期记忆足够。对于税法来说8月底之前最好结束第一轮学习,留足时间来提高答题速度。

以上是我备考期间的经验,当你度过漫长的备考期之后,结果对于你来说就只是一个数字了。坚持,千万不要放弃,迈进考场就已经打败了大多数考生。就像我考战略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所以千万不要考前放弃!

CPA考试买的资料可以是由中注协根据《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综合阶段考试》组织编写的专业阶段考试辅导教材、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试题汇编、经济法规汇编等资料。

CPA考试即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该考试分为两个阶段考试,包括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其中,专业阶段考试设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六门科目。综合阶段考试设有《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一门科目。

<strong>需要</strong><br>商赛是一种模拟商业运作的比赛。起源于欧美大学的商业课堂,学生分组组建模拟公司,分别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在模拟设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司的模拟运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商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模拟的运作中,感受真实的商业世界。商业模拟挑战赛可以对学生的商业素质能力进行综合提升。

中职篮(CBA)和美职篮(NBA)比赛的差距非常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比赛场次、频次、比赛日

一共30支NBA球队,每个队82场常规赛,NBA一个赛季就有1230场的常规赛。而CBA才20支球队,每个队46场常规赛,一个赛季460场常规赛。两者差了770场,相当于NBA的一个赛季等于CBA的两个半赛季。

比赛的场次还不是CBA的唯一的问题,CBA不仅比赛的场次少,而且比赛的密度也非常的低。根据公布的赛程看,一共130天左右,结合总场数,每天大约35场比赛。而NBA,赛程大约为190到200天的时间,一千多场的比赛平均每天有63场比赛。密度差不多是CBA的两倍。

赛程安排上,CBA是集中比赛日,周三、周五、周日、偶尔周二晚上。但是NBA分大小比赛日,大比赛日可能十几场比赛,小比赛日也有两三场场,固定的节假日都是重头戏,这样可以使得比赛分摊到每一天。

技术支持

NBA比赛的相关信息分资源整合非常专业。我们以比赛数据为列:NBA官网数据库,BBR,还有其他提供专门数据统计的专业网站,ESPN自己的净正负值统计。在NBA官网数据库我们可以随时查询到60年以前的任何一场比赛的细节数据,而在其他网站,从每场比赛具体的观赛人数,到某个球员在某个位置的投篮命中率,再到上古时代某个名人堂教练的有过哪些外号等等信息,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汇编网站来解决。中国球迷早已经习惯了,并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存在。

但是对于现在的CBA来说,这一切还非常的遥远。现在你想找到一个合格的查询CBA历史数据的网站都找不到,官方网站也不行,只能查到前三个赛季的数据。要数据数据没有,要故事故事不准确。缺少这些材料,根本就构建不起高级球迷文化体系。

 

球员素质

最最最重要的就是CBA与NBA球员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非常巨大的。NBA球员后卫的卧推84KG算达标,前锋是126KG。深蹲,硬拉等数据则更高,CBA球员跟NBA差了不知道多少个级别。CBA球员对抗能力极差。国际赛场CBA的前锋都打不动NBA的后卫,力量差距明显。而且NBA球员不仅有超越CBA级别的力量,而且速度也不逊色。

总结

CBA和NBA的差距太大,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赶超的。近年NBA的作死行为让CBA有了发展的契机,但是各种各样的发展阻碍也是层出不穷,希望越来越好吧!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见解,如有错误,欢迎指正,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774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