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正确站姿坐姿行姿的要点各是什么

简述正确站姿坐姿行姿的要点各是什么,第1张

1、站姿基本要领:上身正直、挺胸收腹、腰直肩平、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站直、肌肉略有收缩;站立要端正,眼睛平视,嘴微闭,面带微笑,双肩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以保持向客人提供服务的最佳状态(前腹式)。

2、走姿基本要领:走姿的基本要求应是从容、平稳,应走出直线。昂首、挺胸、收腹、眼直视、身要直、肩要平不摇、两臂自然下垂摆动,腿要直(避免O型或八字型腿),身体重心应稍向前,头朝正前方,眼睛平视,面带微笑,上身正直不动,两肩相平不摇。

3、坐姿基本要领:入坐要轻缓,上身正直,人体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起,脊柱向上伸直,胸部向前挺,双肩放松平放,躯干与颈、髋、腿、脚正对前方,手自然放在双膝上,双膝并拢,双目平视,面带笑容。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身体微微向后倾,颈部有扶托,保证颈部释放自身压力于扶托之上,可避免颈部疲劳。

2、手臂自然下垂,放松肩部肌肉;手臂有扶托,减少因手臂因用力维持自身位置而疲劳。

3、调整办公桌的高低,保证手能与键盘平行。

4、放置腿部健康踏板,使膝盖略高于大腿,保证腿部通畅的血液循环。

5、视线与向地心垂线的夹角为115度角左右。也就是电脑屏幕略低于平行视线。

-站姿

-坐姿

-走姿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甚至连举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对于“怎么坐”讲究颇多。“蹲踞”、“箕踞”,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

  “安坐”——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

  古代的“坐”与现代的“坐”并不一样。在秦汉以前,“坐”的概念比较宽泛,“坐”、“踞”、“跪”、“拜”等都属于坐的范畴,这是当时最合乎礼仪的坐姿。“坐”,又叫“安坐”、“正坐”、“跪坐”,成语“正襟危坐”里所说的“坐”,指的就是这种坐法。

  安坐,是早期最体面的一种坐姿,即以膝居地,小腿平置于地,臀部贴于脚后跟。据考证,安坐源于神灵安置受祭的特殊姿势“尸坐”,乃一种权威姿势,当时的贵族或者有身份者,在公开场合都是这么个坐法。

  同一个坐姿,也有不同的“坐法”。有关坐姿的理论,古人称之为“坐容”,系“容经”的组成部分。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专门写了《容经》一章,其中 “坐容”这样要求:

  “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身体挺直了坐下,小腿不要伸得一长一短,脚掌不要着地。两眼平视的,称为“经坐”;头微低,目光注视对面尊者的膝盖,叫“恭坐”;低头,目光不超出身边数尺远,则为“肃坐”;头完全低下来,甚至连手肘都下垂,则叫“卑坐”。

  贾谊所说的“经坐”,其实就是常规的“安坐”,即“席地而坐”。据分析,贾谊的《容经》可能是专为诸侯王而写的“礼仪教材”。可见,当时“怎么坐”确实很重要。

  除了固定场合的“坐法”外,类似像今天坐公交出行一样的乘车行为也有特别要求。秦汉以前,人们乘车分为“坐乘”和“立乘”两种,即坐着和站着之分,分别有“坐车之容”和“立车之容”约束之。

“箕踞”——古人最随便的坐姿先秦时期,不会坐或是乱坐都属不懂礼仪的行为。

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就曾因乱坐而被孔子臭骂一通。一次,原壤张开两腿,坐等孔子,即“原壤夷俟”一说。据《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见到后当场就发火了,用拐杖敲打着原壤的小腿骂道:“幼儿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大概意思是,你从小就不懂礼数,长大也是废物一个,老了白浪费粮食,是个害人精。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都是“正襟危坐”,孔子大骂原壤显然是过于“上纲上线”了。秦汉以前,除了礼仪性质的坐外,还有不少生活化的坐法,在非公开场合有蹲踞、箕踞等姿势。蹲踞与箕踞相对舒适、自由,是古人较为随意的休息性姿势。

  “蹲踞”是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就是“蹲着坐”。“箕踞”是怎么个坐法?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称,“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就是两腿伸直拉开,呈八字状,看起来似簸箕。原壤的“夷”,应该就是这种坐姿。

  根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文物造型的分析,蹲踞、箕踞这两种比较生活化的坐法,其实是殷商时期东方夷人(今江苏、山东一带原居民)的坐法,与中原“文明”的安坐相比,自然显得原始、粗俗,春秋时期原壤的坐法被称为“夷”,源头即在此。

“双手垂坐”——古代女性防“走光”坐姿 

对于蹲踞坐姿的最原始象征意义,有民俗学者认为是上古时人们生殖崇拜观的反映,具有惊人生殖力的青蛙就是这种坐姿,故蹲踞又称“蛙坐”,代表雌性。现代考古出土的上古圆腹形器物上多绘有这类蛙形神人形象。

  蹲踞、箕踞这两种坐法都容易暴露下体,两腿伸直拉开的箕踞尤易“走光”。孟子的老婆有一次这样叉开腿坐着被孟子看见,差点被“休”了。据西汉人韩婴所撰的《韩诗外传》记载: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孟子反应如此强烈,是有缘由的。那时女性穿的都是开裆裤,且无着内裤的习惯。“箕踞”成何体统?十分讲究礼教的孟子要把老婆赶回娘家,也许并非小题大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坐法到后来不只是“走光”和失礼的问题,如果有人这么坐着见人,简直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用《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话说,叫“不宜踞见长者。”荆轲在知道刺秦王失败后,即是“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女性如何坐才不算失礼?从“女”字起源上便可知道。“女”是一个象形字,从甲骨文和小篆的字形来看,就是坐姿:两膝着地,臀部落在两脚上,双手相交下垂于前。“双手垂坐”不仅可防止“走光”,且与“女”字类似,“母”、“妾”也是这种坐姿,这是当时女性最优雅的坐姿。

“垂足坐”——汉末最新潮的坐姿

床在今看来是一种睡具,但在早期其第一功能是坐。许慎《说文解字》称:“床,安身之几坐也”。在椅子尚未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古人居家主要是坐在床上,或是坐在席子上。这种床也称榻,坐榻其实与“席地而坐”基本没区别,仍是双膝落地,臀部着脚跟。但在魏晋以后,由于“胡床”的出现,坐法也有了新的变化。

  所谓“胡床”就是一种简易折叠椅,因从西域胡人引入而得名。宋人陶谷在《清异录》“逍遥座”条称:“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坐胡床的姿势与现代人常规坐法极为相似,古人称之为“垂足坐”,是当时最新潮的坐法。

  有记载的最早“垂足坐”的名人是东汉皇帝刘宏(灵帝),《后汉书·五行志一》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因皇帝的喜爱,这个新潮坐法首先在京城贵族中间流行开来。目前能看到的最早胡床坐像,见于敦煌莫高窟北魏257窟连坐胡床。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忌讳胡人,搞起“去胡运动”,凡沾“胡”字的名称一律改掉,如大家常吃的黄瓜,名字便是从“胡瓜”改来的;胡床则易名“交床”。

  在交床基础上,唐玄宗李隆基的随从还造出了专供其出游巡幸时坐的“逍遥座”。此后,交床不断改革,慢慢设计出了靠背、扶手,这便可以“倚”了,于是“椅子”出现,交床也因此改名“交椅”。明嘉靖元年尤子求所绘的《麟堂秋宴图》中,人们坐的便是有后背的交椅。交椅,不仅改变了古人的坐法,而且至今仍在影响人们的坐姿。

“ 坐功”——宋代人坐出了最高境界

在五代之前,虽然已出现了“胡床”,“垂足坐”已不少见,但“席地而坐”仍被视为尊贵的坐法。如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仍是盘腿而坐,而不是“垂足坐”。

  五代时期,传统的“榻上坐”和新潮的“椅上坐”开始在社交场合并行。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人物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上,便出现了这两种坐法。五代以后,人们的坐法已基本上统一为“垂足坐”—在坐姿上,中国古人从此实现了“现代化”。

  但是传统的坐法并没有因为“垂足坐”的流行、普及而彻底消失,相反,还被作为一种健身、养生手段受到青睐,宋代甚至将“坐”上升到一种境界。有名的《二十四节气坐功图》,据传即是宋代著名的“睡功”大师、道教人物陈抟所创。根据12个月中24个节气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坐姿,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因陈抟曾有赐号“希夷先生”,江湖上又称之为“陈希夷坐功图”。

  如在即将到来的寒露节气,有“寒露九月节坐功图”,其坐法是:“宜每日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据说可以治疗风湿、头疼、痔疮等多种病症,但此说是否靠谱并无考证。

  这种“坐功”,其实是古代丹家所倡导的“内丹学”,也为后世养生家所推崇。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的作者高溓就曾积极提倡“坐功”,并辑录出陈拓的坐功图。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坐与佛家的“打坐”,即“盘坐”、“静坐”,是有区别的。

1 座姿杠铃推举标准姿势

杠铃推举分成许多个姿势,例如座姿杠铃推举便是在其中一个较为经典的姿势。这一姿势需要提前准备哑铃的另外,还需要一个椅子,我们是坐着椅子上进行的。最先我们按标准的座姿坐着椅子上,两腿稍微开启,背部伸直。哑铃在我们的人体外侧,两手把握住哑铃,先放置我们的胸口位置。随后在呼吸的另外,用劲应用两手及其胸部使力将哑铃抬起,让我们的手挺直。我们都了解坐下来的情况下使力更不易,因此这一姿势较坐姿杠铃推举更难。

2 坐姿杠

举荐标准姿势

坐姿杠铃推举是相比于前2个姿势中非常简单的一个姿势。最先我们双腿打开站直,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此刻哑铃在我们的人体外侧,仰身将哑铃着手,随后用劲,将哑铃往人体上边伸出,假如稍觉得费劲,那麼我们能够在胸口部位先间断一下,深吸气,再将哑铃抬起,直至我们的胳膊挺直。

3 杠铃推举的益处

杠铃推举是我们在运动健身全过程中,经常会触碰到的姿势,一样也是一个很经典的姿势。那麼这一姿势靠的主要是我们的手臂肌肉及其我们的胸部使力,因此做这一姿势可以合理的锻练到我们的前三角肌、三角肌、三头肌及其胸大肌(上胸)。此外杠铃推举应用的能量比较多,因此运动健身实际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我们平时在家里还可以训练。

4 杠铃推举需要注意什么?

做杠铃推举以前,我们最先要了解自身所可以承担的净重,寻找合适自身的净重,以防做不了姿势,或者在健身运动全过程中负伤。此外,我们需要保证姿势及时标准,那样才可以更合理的做到运动健身实际效果,也可以防止负伤。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我们需要长期性坚持不懈出来,那样才可以奏效。

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聊的是坐姿哑铃推举和坐姿杠铃推举有哪些区别和相同点。坐姿哑铃推举和我们的杠铃推举一样,哑铃坐姿推举也是一个侧重于三角肌围度和体积的一个运动。

杠铃推举,由于收缩和下放的轨迹是固定的所以当我们从下到上的时候,我们的手臂侧重于肩部的三角肌训练的时候,我们的角度也会相对固定一些。

哑铃推举和杠铃推举不同点在于,我们在做哑铃推举的时候,下放的位置可以稍微的改变一下角度,还有我们向上举的时候,他可以呈弧线的形式向上收起,这样的方式会更有效的锻炼我们的三角肌。

此外,哑铃推举可以帮助我们锻炼一些,杠铃推举练不到的位置。在做哑铃推举的时候,要使我们的双臂尽量让大臂和地面平行略微向下。在这个动作姿势上和我们的杠铃推举是一样的,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最好控制在垂直90度,最多不能大于90度,这样的动作是最好的。

在我们做哑铃推举的时候,与杠铃推举不同的区别在于,在做杠铃推举的时候,杠铃是直线向上运动的,并且要将我们的手臂伸直。哑铃的动作就稍微的有一个弧线,这个弧线是向上向内的一个弧线。我们上去到最高点,在我们两个哑铃快要碰触的时候,停止我们的动作,下放哑铃的时候,要把我们的大臂和我们的地面保持一个平行线。

我们在做坐姿哑铃推举的时候所犯的错误,其实和坐姿杠铃推举是有很多相似处的。

1、盲目追求训练重量

锻炼中所忌讳的第一个点就是盲目的追求训练重量,过多的重量会导致我们在做坐姿推举的时候,身体向后仰,因为我们的身体无法承受这个重量。在做我们正确的坐姿推举的时候,背部是紧贴在椅背上的,往上翘的话我们的发力点就过多的会落在我们的胸部肌肉上。

2、受力方向

在我们下放的过程中,我们的抗重力点是向上的,所以我们的手臂一定要保持与地面的垂直。如果不垂直的话,那么错误的角度就会给你的肩部造成一个压力,受力的方向当然也是不正确的。

3、哑铃碰撞

在我们上举的过程当中,很多人由于弧线没有掌握好,所以手臂在没有完成伸直的情况下,就让两个哑铃碰撞在了一起,这样会对我们整个肌肉的收缩以及控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伤。

所以在我们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不应该做成手臂上举完了以后再去向里靠拢,正确的应该是,我们在上去的过程中就是向上向内的。在哑铃快要碰撞之前,我们就应该停止我们的动作,然后缓慢的向下收回哑铃。

无论是哑铃推举还是杠铃推举,对于我们整个三角肌的训练都是非常有效的,鉴于你自己的喜好程度,来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训练方式。记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记住他们都容易做错的那几个点,我们扬长避短,找准动作的重要核心一次做到位。

站姿推举的优点在于我们的核心肌肉群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或多或少的强化。 而缺点是会让自己借助身体的力量去举起杠铃,肩部三角肌会处于疲怠。 坐姿推举的优点是:屁股跟背部有一个很好的稳定支撑作用,从而使肩背三角肌有一个更好的训练效果。缺点则是:核心肌肉群是无法得到强化,所以这两种推举呈互补优缺点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718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