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公推直选结果如何上报上级工会

班组长公推直选结果如何上报上级工会,第1张

班组长公推直选结果上报上级工会步骤:

1、组织领导与宣传发动阶段。区队及时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公司班组建设工作条例(暂行)》《关于进一步深化班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使员工充分认识班组长公推公选的意义方法及目的,了解班组长任职条件及班组长工作职责,为顺利开展班组长公推公选营造范围。

2、成立公司班组长公推公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报名及各个程序的人员组织等,确保此项活动在公司顺利有序进行。

3、公推阶段。区队组织召开员工大会及所辖各班组的班务会,到会员工必须达到本单位和本班组员工90%以上,组织员工自荐及集体推荐候选人。区队党政提名即由区队长支部书记提名推荐,需征得员工同意,个人自荐的,由本人向本单位报名。

第一,考试结果不一样。相比较于遴选公务员考试,公选考试会更难一点。因为公选考试,又称为公选干考试,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公选考试,一般是公选干部考试,一般会带来职位的升迁。所以,公选考试的要求会更高,会对工作年限等,有要求。而且不同级别的公选考试,对公职人员原来的职位级别也有要求。具体来说,一般遴选考试的性质是平级调动,很多考试都是面向基层公务员,一般两年工作经验的在编公务员就可以参加考试。招考对象一般要求现任职位与遴选职位相当,考试并不带来职位的升迁,而是工作单位的变化。公选考试的性质是升职选拔,要求担任相应领导职位达到一定年限。具体的考试要求不同,大家在参考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公告,看清报名要求在进行报考。第二,考试难度遴选更小。地方考试难度会比中央的小,同一个地方的遴选考试难度会比公选考试小。遴选考试难度较公选考试为小,普通遴选考试难度介于科级领导干部公选和公务员考试难度之间,中央机关遴选难度最大不超过处级领导干部公选考试的难度。第三,招考范围一定要注意。遴选考试和公选考试,一般是针对地方的,一般是面向当地全省,有少部分会是面向全国的遴选考试。报考前,一定要看清招考范围再报名。遴选考试包括中央统一招考和地方组织两种。中央统一招考即中央机关遴选,遴选对象面向全国;地方组织的遴选考试,其遴选对象多局限于本地。公选考试多是地方组织部门自行组织,其招考对象一般是面向该省、市、县,偶尔有面向全国范围的招考。

有差别

1、考试性质有区别

遴选考试的性质是平级调动,招考对象一般要求现任职位与遴选职位相当,考试并不带来职位的升迁,而是工作单位的变化。

公选考试的性质是升职选拔,要求担任相应领导职位达到一定年限。

2、考试难易程度有区别

遴选考试难度较公选考试为小,普通遴选考试难度介于科级领导干部公选和公务员考试难度之间,中央机关遴选难度最大不超过处级领导干部公选考试的难度。

3、招考范围有区别

遴选考试包括中央统一招考和地方组织两种。中央统一招考即中央机关遴选,遴选对象面向全国;地方组织的遴选考试,其遴选对象多局限于本地。

公选考试多是地方组织部门自行组织,其招考对象一般是面向该省、市、县,偶尔有面向全国范围的招考。

可以,只要符合招考信息的要求,事业单位的一般干部也是可以参加公选的,想到乡镇任职,可以往那方面考嘛!不过公选的竞争是比较大的。“不要为考试而准备,要随时保持备战的状态。”

具体的哪场公选考试你能参加,可以咨询一下公选王的客服或者直接在公选王网站的招考信息栏目里面筛选。

  公开选拔中“考而优则仕”、群众认可难以体现以及“即考即用”、无法与后备干部制度衔接等弊端,日益凸现。为此,广东省创新选拔方式,把群众认可环节提到考试之前,将“公推公选”重点转向培养后备干部的“种苗工程”中———

 新闻缘起

 今年上半年,已实施“公选”达8年之久的广东,又推出一项新举措:在全省范围内“公推选拔”市厅级党政副职后备干部300名;全省19个地级市“公推”县处级党政领导后备干部3000名。

 这次“公推”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后备”两个字。

 以往的“公选”,多数是在岗位出缺后进行,即选即用;而且,这次“公推”也一改往常先笔试、面试,入围后再考察、测评的办法,将群众测评、组织推荐放在考试之前,群众认可、组织推荐了,才有考试资格。

 这些新举措的效果如何?记者日前到广东进行了采访。

 八年“公选” 喜中有忧

 ■即选即用,难防“高分低能”

 ■“考而优则仕”、“备用脱节”待破解

 广东是最早实施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省份之一。1997年以来,全省已组织了4次副厅级领导职位的公开选拔。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公开选拔厅、处、科三级领导干部近3000名。

 “公开带来公平,‘公选’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在具体方法上,还有不少有待完善之处。”组织部的同志对“公选”有很深入的思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即考即用,很难防止‘高分低能’;二是有的考了高分,但群众不认可,而一些群众、组织都认可的干部,一旦开始没有考好,就被彻底淘汰,一考定成败,实际上成了‘考而优则仕’”。

 此外,“公选”即选即用,难以与“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等政策规定相衔接,容易造成“备用脱节”。

 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为此,要抓基础、抓源头,努力实施“种苗工程”。要通过竞争机制,遴选大量优秀、年轻的干部苗子,放到基层培养锻炼。如何落实“种苗工程”,大规模、大范围地选好“种苗”?怎样既保证扩大用人视野,又使“公选”与落实党的后备干部政策相一致?广东省委组织部把“公选”的重点,放在通过公开推荐选拔等方式优选“种苗”上,由“公选岗位”变为“公推”任职资格。

 五大“公开” 好中选优

 ■先民主测评,再进行考试

 ■“仿真”命题,考实考活

 接受采访的当天下午,麦教猛正准备出发,参加省委有关部门为培养“种苗”而组织的出国培训。

 麦教猛现任湛江市赤坎区区委书记。在此之前,从24岁就当上镇党委书记的他,长时间在基层摸爬滚打,却没有跟“公选”沾过边。

 “以前公选是自己报名,再参加考试,感觉是‘单打独斗’。很担心别人认为自己就是为了争官。”麦教猛说,“这一次办法好,首先是群众推荐、民主测评、组织把关,每一步都体现了群众公认。自己不但不担心影响形象,反而觉得是件很光荣的事。实干的干部,不用自己报名,表现好就会被推出来,等于扩大了干部参与竞争的范围。”

 新举措带来的好处还不只是这些。

 这次“公推”后备干部前,广东出台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方案的亮点,是在程序中体现了民意的重要作用:首先发布公告,之后是会议推荐、民主测评、适当了解、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推荐、组织部门资格审核,最后才是统一笔试、面试,征求意见,省(市)委确定。

 “民意环节前移,考试环节置后,既防止了简单‘以票取人’,也防止简单‘以分取人’。”韶关市委副书记李飞介绍,“以前,有人考试得了高分,却因群众测评通不过未被选用,人们就怀疑有‘暗箱操作’。现在测评在先,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

 而“公选”出的是后备干部“先备后用”,等于增加了实践考验的环节,有利于更准确地选人、育人,从而提高了选拔质量。

 目前,广东已总结出选拔“种苗”的5种公开竞争方式,分别为公开选拔、公开推荐、公开选调、公开招考、公开招聘。公选,就是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公推,即以民主推荐、组织推荐为基础,引入公选的笔试和面试环节;公开选调,即根据需要从人才较集中的省直单位公开择优筛选县(市、区)副职;公开招考,即对选调生也进行公选公推;公开招聘,即对国内知名大学的毕业生,按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模式,竞争择优。

 针对“公选”考试环节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何设计好试题,仍是关键所在。

 广东采取的办法,依然可以称之为“公开”———考什么、怎么考,在考前就已通知给每位考生。而考题也可以说是公开的———全是实践操作类型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全看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场发挥。

 “某县为方便残疾人出行,经公安和交通部门同意,允许残疾人驾驶机动三轮车进入县城。有的残疾人员为了谋生,将代步的机动三轮车用于载客,或将自用的机动三轮车转租,影响了城区交通秩序,引发多宗交通事故,群众对此有意见。如果你是分管交通工作的副县长,应如何处置此事?”

 这是今年“公推”县级党政副职笔试中的一道题。实际上,所有的笔试、面试试题都有这一特点:让死记硬背没有意义,让一门心思研究考试的“考试专业户”占不到便宜。试题均仿真命制,以领导干部正在做的工作或有可能遇到的事情为题材,以案例处理、情境模拟、材料申析为主要题型。

 “考生不用专门复习和准备,哪怕考试前一天你还在加班加点忙工作,考试时起点和其他人还是一样的。”命题专家、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说,“只要考生平时注意学习有关政策、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相当于开卷考试,完全可以应付裕如。”

 扩大竞争 精育良才

 ■八类“种苗”均通过公开竞争产生

 ■打通三条通道,促进“种苗”成才

 7月26日上午,第竞争选拔的45名广东省第四批援疆干部,正式飞赴新疆到任。这批干部平均年龄38岁,都是在“公推”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近年来,随着“种苗工程”的实施,广东各类干部选拔工作日益增多,初步统计有八大类,如选拔年轻干部、到贫困和艰苦地区的县级党政副职、市厅及县处级后备干部、选调生、国内知名大学毕业生、县级科技副职、到基层锻炼干部、援疆干部等。凡是致力于以干部成长为目的的选拔工作,都作为“种苗工程”的一部分,引入公开、竞争机制。

 “种苗”优良,加之配套的培训、锻炼、管理、任用措施,确保了成才率的稳步提高。2003年全省统一公开选拔的98名县(市、区)长助理,经过一年锻炼后,全部转任县(市、区)党政副职。

 “下一步我们将打通三个通道,解决备用脱节问题。”据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一是打通“备”与“用”的通道,即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先选拔后备人选,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养锻炼,一旦有职位空缺,择优任用。二是打通“党政机关内”与“党政机关外”干部选拔使用通道,把公推选拔后备干部的范围扩大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拓宽用人视野。三是坚持后备干部制度与干部交流轮岗制度相结合,打通省直单位与市县干部交流使用通道,让更多的“种苗”尽早成为栋梁之才。

 广东选拔“种苗”的主要方式

 公开选拔年轻干部。截至2004年底,全省公开选拔年轻领导干部2358名,其中厅级79名、处级827名、科级1452名。

 公开推荐选拔市厅、县处级后备干部。今年初,省委研究确定了300名市厅级党政副职后备人选。各市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共公开选拔县处级后备干部3000名。

 公开招考选拔选调生。1999年,对选调生工作做了统一和规范,采取公开招考方式,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办法进行。目前全省有选调生7000多人。

 公开招聘国内知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今年省有关部门和50多家教育、科研单位和国企、民企,从全国知名高校公开招聘了100名以上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以储备高素质的人才。(人民网记者 崔士鑫)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2日 第九版)

1、招聘方式不同。合同工是通过人事部门发布招聘信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是劳动关系;编制工则是通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和部队军官转业安置等方式获得工作;

2、工作权限不同。合同工只能是协助执法;而编制工则具有执法权;

3、待遇不同。合同工的工资是用人部门内部经费发放,而编制工的工资是由国家财政保障;

4、合同制的主体一方通常为为公司企业,编制的主体一方通常为事业单位机关。

一、合同工转正式编制需要下列条件:

1、公开选拔,主要是在地方开展,选拔的多为实职领导岗位;

2、公推公选,先由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和群众举荐,然后再通过考试、面试、考察等环节公开选拔,最后进行任命。

二、编制共分为三种,分别如下:

1、行政编制。在党委、政府、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党政部门里面,具有行政身份;

2、事业编制。在党委、政府、公检法、医生、教师、大型国企中工作的具有事业编制身份;

3、企业编制。通常有两种情况:

(1)该单位除了有事业人员的编制外,还有的人员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属于工勤人员;

(2)单位除了事业编制外,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

总之,合同制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合同,而进入编制都要经过公开招考才可以;合同制的合同具有一般合同的性质,而编制是按照公务员的待遇来确定的。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合同制和编制的区别"的相关内容。

大学教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进入党政机关任职,主要有以下途径:

1、社会公开招聘

2、组织选派选调

3、公推公选

4、引荐

5、自荐

6、挂职锻炼后留任

7、其他

无论从数据调查还是从直接访谈的对象统计看,“组织选调”仍然是目前专技干部进入党政机关任职的主要选拔方式。

部落公推公选的禅让制或推举制 禅让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启时取消。 推举制始兴于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是推举制的践行者。据说,尧为了推举舜,曾带在身边,观其言察其行,历时两年之久。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们靠分封的土地和人口世袭罔替,即为世袭制。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6030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