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NA数值模拟中D-P模型的参数问题?

ADINA数值模拟中D-P模型的参数问题?,第1张

u@7O v[(fT[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坛子里面不少朋友在问一些混凝土非线性计算的问题,包括单调加载的计算和滞回分析计算。如果是单调加载计算,对adina而言,确实太“小菜”,你可以把构架压到遍布“伤痕”,甚至有实验条件,还能获得和试验对比很优质的对比结果,这个帖子不想过多纠缠在这个论题上,因为滞回分析远比单调加载复杂,对非线性计算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专门谈谈这个问题——加之进来不少朋友似乎对这个感兴趣。[/size][/font][/color]
KFk7Xy&V4Cl9Q5r7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混凝土模型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型钢砼组合模型,一类是纯粹的钢筋混凝土模型(普通钢筋混凝土模型或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模型),这两类模型我都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计算,也做过一些针对工程复杂节点的试验模拟计算。从说明问题的角度来说,越简单的模型其实越有说服力,比如简单的H型砼钢组合梁,钢筋混凝土梁,T型的框架梁柱节点,等等。由于纯粹的钢结构模型,其材料即使在大幅度流塑变形以后(没有撕裂之前),也基本是连续介质材料,因此这一类模型对非线性计算没有什么大的考验,大多数CAE程序都能解决,在此不再赘述。就两类混凝土模型而言,由于混凝土开裂之后变为不连续材料,物理响应的震荡更大一些,非常容易导致计算发散问题,因此这个问题确实很困扰人。但目前就个人的使用体会而言,依据做的过算例,结合adina的计算结果以及收敛性来说,虽有些小小的不尽人意,但总体还不错,参数设置好之后,一般都能越过屈服位移之后继续3-6个滞回圈(视滞回增量不同,每一个滞回过程2-3个循环——可能和一般的循环加载规定有小的差异,主要是为了减少计算消耗),所谓的“小小的不尽人意”主要针对纯粹的钢筋混凝土模型而言(这其实也是所有的非线性程序需要克服的地方)。以型钢混凝土模型来说,从结果来看,后期的滞回耗能主要靠钢结构部分提供耗散能力(和纯钢结构模型的滞回特征有一些相似性),因此其计算收敛性更好,和钢筋混凝土模型相比,这可能是钢结构部分提供了较好的耗散能力所致,虽然混凝土开裂以后,非线性计算容易发散,但在出现由于数值原因或者物理原因导致的应变、应力震荡时,钢结构已经顺利完成“交班”工作,这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提高了数值收敛性,而且,adina优异的非线性计算能力提供了一系列强制收敛的技术,这在一定程度克服了数值原因导致的发散问题(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包含混凝土的模型不收敛主要原因是数值计算方法和参数模型所致,因此,视程序不同,各自的非线性能力对各种问题的适应性差异较大)。纯粹的钢筋混凝土模型,混凝土是提供模型主要刚度的因素,钢筋虽然能够提高模型的延性和总体承载力,但其能力和组合砼模型相比较就差得较远了。就adina程序而言,根据个人的一部分计算经验,其提高非线性收敛能力的影响参数主要包含一下几点(一时之间可能没有概括完),贡献给大家:Q2bN,H~w3Ki8F']
1、adina独有的微动力阻尼系数对收敛性影响较大,这种技术将静力过程当做微动力过程来处理,通过设置合理的微动力阻尼系数(0001-02)和对应的时间增量步(1-1000),可以显著加强收敛,但同时不会导致“假”的动力效应,产生错误数值震荡。
Y1iqb9rjs 2、非协调元虽然精度较高(可以线性积分单元的形式获得高次多节点单元的精度),但代价是收敛性变差,因此推荐采用协调元。t/u-W+{e-@-AT
3、提高混凝土单元的积分阶次(2-4次)可以有效提高计算精度和收敛性,但速度有一定降低,3次或者以下速度降低不明显,同时,为了增加钢筋和混凝土单元的协调性,建议钢筋采用2次或者以上的单元(避免局部过“刚”导致的局部应力震荡问题影响收敛)。8V5k7A'k4hknB3X
4、采用稀疏矩阵算法或者多重网格法均有较高的收敛性和精度,具体选择什么算法,可以视计算规模和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多重网格法计算速度快一些,特别是模型较大的时候。
5、型钢和混凝土的连接通过刚性连杆约束或者约束方程都可以,一般把型钢或者钢筋节点设置为主节点。这样对精度和收敛性都有好处(有些时候可能还和两者的网格疏密有关,当然你也可以在分网时,让两者网格节点协调连续,但不具备操作性
6、型钢或者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可以设置弹簧单元实现滑移模拟,但这个弹簧刚度多少呢,谁也不敢拍着胸口说。而且这种建模方式对复杂模型基本不具备操作性,偶尔做两根简单构件,算着玩,可以试试,当然对搞两篇豆腐块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快刀斩乱麻,这个东西就别考虑了(个人意见),至少我现阶段不会考虑这个东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5744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