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痹痛什么意思

风湿痹痛什么意思,第1张

问题一:风湿痹痛与风寒湿痹的区别 后者是前者的一种。风湿有寒热之分,但寒症居多,成“痹”之后就为重症了。表现也是区分在寒热上。如风寒,就有微寒肢冷等,风热就有反之表现。

问题二:请问风湿痹痛可以吃什么药呀?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用于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弊病,症见腰脊疼痛、四肢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问题三:具有舒筋活络作用的药物,为何能治风湿痹痛 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7359

问题四:风湿痹症引起脚腕痛疼怎么办 风湿痹的诊疗规范

一、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指风湿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多有恶寒、发热等症。

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史。

3部分患者可有低热,四肢环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常可心脏受累。

4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大于500单位。

5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

三、证候分类及治则和代表方

1行痹(风邪偏胜):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舌苔薄白,脉浮。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

2痛痹(寒邪偏胜):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苔白滑,脉弦紧。

代表方:乌头汤。

3着痹(湿邪偏胜):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天气阴雨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薏苡仁汤。

4热痹(热邪偏胜):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发热恶风,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5虚痹(气血两虚):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面色无华,心悸自汗,头晕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痹证,应针推各法,综合治疗。腰痛的治疗除辨证用药外,还应根据病情选用针灸、推拿、拔罐、理疗、药物外敷、穴位注射、牵拉手法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内服中药的疗效。

问题五:风湿痹痛与风寒湿痹的区别 后者是前者的一种。风湿有寒热之分,但寒症居多,成“痹”之后就为重症了。表现也是区分在寒热上。如风寒,就有微寒肢冷等,风热就有反之表现。

问题六:请问风湿痹痛可以吃什么药呀?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用于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弊病,症见腰脊疼痛、四肢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问题七:风湿痹症引起脚腕痛疼怎么办 风湿痹的诊疗规范

一、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指风湿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多有恶寒、发热等症。

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史。

3部分患者可有低热,四肢环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常可心脏受累。

4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大于500单位。

5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和损伤程度。

三、证候分类及治则和代表方

1行痹(风邪偏胜):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舌苔薄白,脉浮。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

2痛痹(寒邪偏胜):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苔白滑,脉弦紧。

代表方:乌头汤。

3着痹(湿邪偏胜):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天气阴雨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薏苡仁汤。

4热痹(热邪偏胜):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发热恶风,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5虚痹(气血两虚):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面色无华,心悸自汗,头晕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痹证,应针推各法,综合治疗。腰痛的治疗除辨证用药外,还应根据病情选用针灸、推拿、拔罐、理疗、药物外敷、穴位注射、牵拉手法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内服中药的疗效。

问题八:有一种叫风湿性指柱关结炎的病吗 对于风湿病,预防远远比治疗更为有意义,锻炼、食疗都对预防骨病有一定的作用,预防骨病的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辛热食品:具有抗风湿祛寒邪的作用,如辣椒、葱、花椒、大蓼、茴香、大蒜等。大蒜有杀菌、抗病毒等作用,适当进食可预防病毒感染及肠道感染。

(2)豆类食品:大豆、黑豆、黄豆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它有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帮助修复病损的作用。可治疗以湿重为主的风湿骨痛,对身体沉重、关节不利、筋脉拘挛或麻木不仁、关节肿痛而重着不适的风湿病,效果较好。黑豆又名乌豆、冬豆子,又可治疗风湿疼痛,经验方用黑豆炒至半焦泡人黄酒,治疗关节酸痛有效。

(3)果实食品:栗子有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或腰膝无力极为有益。

车前草 络石藤 伸骨草 与清热利湿 散寒祛湿 舒经通络与痹湿症。

一,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膀胱,心肺经。

功能: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尿路感染,热淋,结石,血淋,痛风关节炎,白带,暑湿泻痢,肝热目赤,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痰热咳嗽,高血压病,肾炎。

二,络石藤:味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治疗: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消肿止痛等病症。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病变,痛风、经脉属于风湿闭阻热型者。

三,伸筋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消食止痛。既舒筋活络,又可消肿止痛,治疗跌打损伤,关节肿痛、四肢不适、疼痛。

车前草 络石藤 伸骨草 ,清热利湿 散寒祛湿 舒经通络。治痹湿症应重视“免疫、炎性反应”排泄分泌代谢循环机制。

车前草 络石藤 伸骨草,以除湿通络为功法,治着痹、湿邪为主引变,兼治行痹(风痹),寒热痹等症。证见肌肤麻木,肢体关节重着困倦,水液代谢障碍,苔白腻,脉濡缓。

内服、外用功能更佳。

外用分寒热辩证:寒者加姜、酒;热者加醋、盐。

四,中医对痹症认识。

痹者,痹阻不通。

湿变为痹证:从无形之湿困邪气、滞阻于肌肤、经络关节骨络,到有形之邪质变损害,是缓长反复功能、机能“炎症、免疫、障碍"。病理性产物、致病因素循环变化作用影响。

痹常与肿、痛、块、伤发生发展互生变。

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骨节因感受风、寒、湿、热、瘀等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经脉、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胀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临床分风痹,寒,湿,热,瘀,肿痛,变形,损伤,功能障碍。

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湿痹由正虚、劳欲、久病,饮食起居、邪侵,药物等因素引变诱变。

痛风常用7种中成药,三个穴位,排出尿酸,好用不贵。

1、四妙丸黄——清热利湿、化痰通络、理气止痛(治疗湿热痹阻、湿热下注、痰阻血瘀型痛风的足膝踝关节红肿、筋骨疼痛等)

2、当归拈痛丸——清热利湿、祛风止痛(治疗骨节疼痛、胸胁不利,足膝红肿热痛或溃破流脓的痛风患者)

3、痛风定胶囊/片——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治疗关节红肿热痛并伴有身热、有汗不出、口渴喜饮、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黄赤的痛风患者)

4、复方伸筋胶囊——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治疗因湿热痹阻痛风导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5、益肾蠲痹丸——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治疗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

6、豨莶丸——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利关节(可用于各型痛风的治疗)

7、独活寄生丸——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治疗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屈伸不利的痹病)

常按三穴位:

1.涌泉穴——激发肾气,促进尿酸分解,疏通肾经经络,增加肾脏的代谢功能。

2.然谷穴——升清降浊,平衡水火,消胀止痛,有助于缓解尿酸带来的关节肿痛。

3.太溪穴——补肾益气,利尿排浊,有助于尿酸的排出

手法:用大拇指按在穴位上,顺时针打圈按摩,力度以感到轻微酸痛为佳,揉按2分钟,两边都揉按完即可。

尿酸高的人需要多喝水,戒烟戒酒,饮食上远离高嘌呤食物,慢慢调理高尿酸。

痹症分很多种的,痹症的一种,痹症有湿痹,风痹,寒痹等,就是现代的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等,说寒痹主要是病因及发病条件是受寒邪而引起的,血虚血瘀导致的痹症当然要治血养血,寒湿阻络就要通经络,气滞血淤就是活血化淤了,岂能一概而论?

有一本书你可以买一下《当代中医临症精华》其中旧有“痹证”专集。

中药处方(一)

辨证实热痹阻。

治法清热解毒,社湿宣痹。

方名退热通络汤1号。

组成双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龙胆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张爱国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湿风邪阻于筋骨。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名加减风灵汤。

组成海风藤15克,威灵仙9克,吊子风12克,苡仁15克,防风12克,豹皮樟9克,布渣叶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江世英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

治法活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名三痹汤。

组成防风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当归12克,制川草乌各4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保朝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祛风行湿,清化郁热。

方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桂枝9克,麻黄9克,防风9克,附片9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石膏30克,黄柏30克,薏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唐祖宣方

独活寄生 方

组成独活9克、秦艽9克、防风9克、川芎6克,细辛3克,桑寄生18克,牛膝9克、杜仲9克、当归12克、白芍9克、熟地15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肉桂15克、甘草6克。

功用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用于肝肾两亏,风寒湿痹,证见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挛痛麻木、腰膝冷痛等。目前多用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神经炎、腰肌劳损等属于肝肾、气血亏虚者。

效果很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533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