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导联的原理

加压导联的原理,第1张

将两个电极置于人体表面上不同的两点,通过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就可以描出一种心电图波形。描记心电图时的电极安放位置及导线与放大器的联接方式称为心电图导联。对单导心电图机来说,心电图是通过多个导联而得出的体表电位差的不同时间的记录。临床诊断上,为便于统一和比较,对常用的导联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现在广泛应用的是标准十二导联,分别记为I、Ⅱ、Ⅲ、aVR、aVL、aVF、V1~V6。I、Ⅱ、Ⅲ为双极导联,aVR、aVL、aVF为单极肢体加压导联,V1~V6为单极胸导联。获取两个测试点的电位差时,用双极导联;获取某一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位时,用单极导联。

加压导联探测心脏某一局部区域电位变化时,用一个电极安放在靠近心脏的胸壁上(称为探查电极),另一个电极放置在远离心脏的肢体上(称为参考电极),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电位的变化即为心脏局部电位的变化。使参考电极在测量中始终保持为零电位,称这种导联为单极性导联。

威尔逊最早将单极性导联的方法引入到了心电检测技术。在实验中发现,当人的皮肤涂上导电膏后,右上肢、左上肢和左下肢之间的平均电阻分别为15kΩ、2kΩ、25kΩ。如果将这三个肢体连成一点作为参考电极点,在心脏电活动过程中,这一点的电位并不正好为零。单极性导联法就是设置一个星形电阻网络,即在三个肢体电极(左手、右手、左脚)上各接入一个等值电阻(称为平衡电阻),使三个肢端与心脏间的电阻数值互相接近,三个电阻的另一端接在一起,获得一个接近零值的电极电位端。称它为威尔逊中心点,如图1-1-11所示。

加压导联这样在每一个心动周期的每一瞬间,中心点的电位都为零。将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接到中心点,正输入端分别接到胸部某些特定点,这样获得的心电图就叫做单极胸导联心电图,如图1-1-12所示。单极性胸导联一般有六个,分别叫做V1~V6。如果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接中心点,正输入端分别接左上肢L(1)右上肢R(1)左下肢LL(或记为F),便构成单极性肢体导联的三种方式,记为VR、VL、VF。

用上述方法获取的单极性胸导联心电信号是真实的,但所获取的单极性肢体导联的心电信号由于电阻R的存在而减弱了,为了便于检测,对威尔逊电阻网络进行了改进,当记录某一肢体的单极导联心电波形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点之间所接的平衡电阻断开,改进成增加电压幅度的导联形式,称为单极肢体加压导联,简称加压导联,分别记作aVR、aVL、aVF。连接方式如图1-1-13所示。单极肢体加压导联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波幅比单极肢体导联增大50%,并不影响波形。

由于代表心血管疾病初期征兆的动脉硬化,早在 20 、 30 岁就已经开始,还好现在的医疗检查科技进步,对于许多疾病都能先以精密的仪器检测来预防。

文/王浅浅

庄爷爷年届 70 ,还是维持着不错的体态,最让他引以自豪的就是多年来一直维持着运动的习惯。每天早上他会到内湖运动公园运动,只是最近不知怎么著,运动到一半时,胸口偶尔会感觉疼痛、闷闷紧紧的,就像被石头压住了一样,这让他很不舒服。

振兴医院心脏血管内科主任殷伟贤说,这些都是在诊间很容易听到的患者自述,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会有胸闷或气上不来的症状,甚至是晚上睡到半夜就有喘不过气的感觉,非要坐起身来或下床透透气才舒服。假若这些情况出现,就要小心心血管疾病可能已经悄悄地来敲门!

心血管疾病就是心脏病与血管疾病的总称,不仅是已开发国家的头号杀手,据卫生署每年都会针对国人 10 大死因做统计, 2010 年的第 2 、第 3 名及第 5 名,分别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再加上第 9 名的高血压疾病及第 10 名的肾脏病等等,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疾病,其加总起来的死亡率,已经超过位居榜首的恶性肿瘤,也显示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

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年纪有很大的关系,殷伟贤表示,年纪愈大、发生的机会愈高,尤其是天气一变冷,很多老人家的身体来不及适应,心血管疾病就容易发作。不过近几年来,心血管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门诊会发现有些年纪轻轻 30 出头的人,就被诊断出心血管疾病,归咎其中原因如下,一是饮食的西化,大家都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再者是生活形态的改变,工作依赖电脑、少劳动,平日运动量也减少,星期假日也常被电玩、**充斥,更是雪上加霜。

殷伟贤表示,美国国家卫生院就曾经做过分析,显示一般男性在 45 岁之后,女性则在 55 岁之后,需要提防心血管病发生,因为女性有女性荷尔蒙可保护心血管,因此,停经后才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但如果家族中有男性在 55 岁前,女性在 65 岁前提早发作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的话,就要特别留意提早开始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因此国内外医界,多年来不断提出筛检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建立身体的第一道防线

透过各项检查筛检疾病,绝对是建立身体健康防护的第一道防线。殷伟贤强调,就预防医学的角度来说,医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看这个人可不可能生病,而检查就是科学化的透过仪器检测,帮民众评估生病的可能性,或是否已有心血管病的迹象。在没有生病的时候做预防筛检,力行健康的好生活习惯,算是初级预防,根据统计, 1980~2000 年间,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有 4 成以上的原因,就是因为初级预防推行有成的关系。

一般来说,脑中风和血压比较有关系,狭心症和心肌梗塞,则是和胆固醇的关系较密切。然而在发病之前,就算血压或胆固醇超标,民众在生活上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感受,所以常疏于防范。往往等到因为心血管阻塞造成器官功能的丧失,如心肌梗塞、脑中风、周边动脉阻塞,才后悔不已!这时若积极亡羊补牢,就算是次级预防,做得成功仍然会有相当的效果,可以大幅减少疾病复发。

由于代表心血管疾病初期征兆的动脉硬化,早在 20 、 30 岁就已经开始,还好现在的医疗检查科技进步,对于许多疾病都能先以精密的仪器作检测预防,以下几种方式可协助民众早期筛检心血管方面疾病:

揪出三高的检查

◎心脏超音波

心脏超音波检查主要是用来看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和整体的功能,但是无法直接看出输送血液到心脏肌肉的冠状动脉血管阻塞与否。这项检查可以协助医师了解受检者的心脏肌肉功能状态,包含收缩及舒张情形、血流方向及流速等,并可侦测心脏瓣膜活动及是否有缺损等。

由于不具辐射、无痛且没有侵入性,是一项快速且精确的检查,可以在门诊执行,费用约在 3000~4000 元。检查结束后,就可恢复正常活动,行动完全不需受到限制。

检查过程:检查时必须解开上衣并平躺于检查台上,因此,在接受心脏超音波检查时,建议最好穿着轻便舒适的衣物,以方便检查时解开钮扣或脱掉上衣。检查时会有电极贴片贴在胸前、手腕及足踝三个部位,因为在接受心脏超音波的同时,也会有心电图记录。检查中技术人员会将超音波探头放在胸前移动,通常会要求受检者调整姿势,或维持某种型式的呼吸方式及速度,整个过程大约花费 20 分钟左右(会因患者病情复杂程度不同而有所出入)。

◎静态心电图

心脏在跳动的时候,心肌细胞内外由于有电位改变会有电流产生,把这电流的变化记录成的就是心电图,可借此了解心脏是否正常运作。从心电图的变化,首先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有没有规律,就是有没有心律不整的问题,而当心脏的形态或血流状态因种种原因而有所变化时,心电图也会有所变化。所以,从不同的心电图画面上的变化,医师就可知道是传导系统或是心脏的哪个部位可能出了问题。

检查过程:检查时仰躺,要 上半身,在前胸和手、脚部位接上电极。检查中约有 10 秒钟时间必须平躺、闭气、暂时不动,以防干扰或心电记录导程脱落,影响心电图的结果。整个检查时间约 10 分钟内可以结束,费用在 300 元上下。不过医师也特别提醒,某些突发性或是发生于动作状态下的心脏病症状,例如冠状动脉血流不足造成狭心症等,受限于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及地点的因素,就很难由静态下测得的心电图判读出来。

◎运动心电图

就是因为静态心电图有其局限性,而且有一定比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休息状态时心电图是正常的,只有在运动后才呈现异常的心电图,因此,才会在有必要时,让民众在做运动的同时,做心电图的检查,这一种检查就叫做「运动心电图」。检查原理是藉运动让心脏的负担加大,使氧气需求量增加,在此情况下评估心脏是否有心肌缺氧的情形,进而了解冠状动脉是否有阻塞。

检查过程:运动心电图检查无辐射、检查时间短,检查时会先在胸前贴上心电图贴片并连接导线,同时手臂上会绑上压脉带量血压。检查的机器就像一般健身房看到的电动跑步机,依照标准的流程,逐步增加运动量,由第一阶段开始,依病人可接受的程度,逐渐增加到最大运动量,同时监测心电图心跳及血压的变化,受检者只需配合指导动作,即可顺利完成检查。花费时间约 1 个小时,费用在 2000 元左右,受检者在血压、心跳缓和之后,只要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就可以回家正常作息。

◎ 24 小时心电图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不一定在什么时候出现,因此,为了要抓住随时心脏发生的心电图变化,就把仪器 24 小时装在身上,这一种检查叫做「 24 小时心电图检查」,又叫「可携式心电图检查」。

检查过程:其做法主要是将患者每个心跳所产生的心电图,透过电脑记录器做 24 小时精确性的连续记录,呈现受检民众的心脏,如何去适应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与状况。装置期间正常活动,只不过仪器不能拿下来,当天不能洗澡。医师表示, 24 小时心电图检查是属于进一步的检查,费用约在 4000 元上下,平常的健康检查是不做的。

◎远距心电图

除此之外,因忙碌而无暇就医或就医不便的患者,或是心脏症状发生的频率间隔太久,为了抓住心脏捉摸不定、临时发作即时的心脏状况,还有一种检查方式是「远距心电图」。殷伟贤表示,即使病人没有症状,也有三成左右可能在某些时候心电图出现异常。远距心电图可以更准确的,在患者不舒服的第一时刻,抓出心电图的数据,做及时诊断。目前全台湾有好几家医院都有提供远距心电图的检查,但每一家医疗院所服务的时间及内容却不尽相同,仪器采取长时间月租的方式计算,费用每月大约在 4000 到 7000 元上下。

检查过程:殷伟贤进一步说明,远距心电图的测量就是透过一个心脏监测仪器,只要患者在任何时候感觉心悸、胸闷、胸痛等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发生时,记录约 30 秒就可以量好自己当时的心电图,然后透过电话或手机,将心电图传给医院的专业心脏科医护人员,随后即可获得专业医师的诊断及建议。

透过检查,评估三高风险

通常简单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检查,在成年后应该至少做一次,包括抽血、心电图等基本检查,再根据基本的检查结果做后续追踪。属于身体健康者,建议每 2 、 34064

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除了心电图机性能必须合格以外,还要求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具(不论通电否)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察的宽度不应窄于80㎝,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察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定墙内无电线穿。

准备工作

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此外还应尽量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甚至于用自来水代替导电膏,因为用这种方法处理皮肤,皮肤和电极之间的接触阻抗较大,极化电位也很不稳定,容易引起基线漂移或其它伪差,尤其是皮肤干燥或皮脂较多者,伪差更为严重,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 电极安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4.描记V7、V8、V9导联心电图时,必须仰卧位,而不应该在侧卧位时描记心电图,因此背部的电极最好扁的吸杯电极,或临时贴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并上连接导线代替。

5.不要为了图方便,将接左、右下肢的电极都放在一侧下肢,因为目前的心电图机都放在一侧下肢,因为目前的心电图机都装有“右下肢反驱动”电路,它能有效地抑制交流电干扰,上述作法等于取消了此项功能,从而降低了抗交流电干扰的性能。此时操作者虽然可以用“交流电滤波”来减轻干扰,但是却同时心电图波形失真。上述情况在使用旧式的心电图机时尤需注意。

描记心电图

1 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

2 无自动描记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图之前必须先描记方波(“打标准”),以便观察心电图机的各导联同步性、灵敏度、阻尼和热笔温度是否适当,必要时可按心电图使用说明加以调整,以后每次变换增益后都要再描记一次定标方波。方波勿过宽(约016s),尽可能与P、QRS、T波不重叠。

3 按照心电图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应包括肢体的Ⅰ、Ⅱ、Ⅲ、aVR、aVL和胸前导联的V1-V6共12个导联。

4 疑有或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首次作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必须加作V7、V8、V9 ,并在胸壁各导联部位用色笔、龙胆紫或反射治疗标记用的皮肤墨水作上标记,使电极定位准确以便以后动态比较。

5 疑有右位心或右心梗塞者,应加作V2R、V3R、V4R导联。

6 不论使用哪一种拉拉拉机型的心电图机,为了减少心电图波形失真,应该尽量不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滤波”。

7 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每次切换导联后,必须等到基线稳定后再启动记录纸,每个导联记录的长度不应少于3~4个完整的心动周期(即需记录4~5个QRS综合波)。

8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作出处理:①如果发现某个胸壁导联有无法解释的异常T或U波时,则应检查相应的胸壁电极是否松动脱落,若该电极固定良好而部位恰好在心尖搏动最强处,则可重新处理该处皮肤或更换质量较好的电极,若仍无效。则可试将电极的位置稍微偏移一些,此时若波形变为完全正常,则可认为这种异常的T波或U波是由于心脏冲撞胸壁,使电极的极化电位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伪差。②如果发现Ⅲ和/或aVF导联的Q波较深,则应在深呼气后屏住气时,立即重复描记这些导联的心电图。若此时Q波明显变浅或消失,则可考虑横膈抬高所致,反之若Q波仍较深而宽,则不能除外下壁心肌梗塞。③如发现心率>60bpm而PR>022s者,则应取坐位时再记录几个肢体导联心电图,以便确定是否有房室阻滞。

心电图机的维护

1 每天作完心电图后必须洗净电极。用铜合金制成的电极,如发现有锈斑,可用细砂纸擦掉后,再用生理盐水浸泡一夜,使电极表面形成电化性能稳定的薄膜,镀银的电极用水洗净即可,使用时应避免擦伤镀银层。

2 导联电缆的芯线或屏蔽层容易损坏,尤其是靠近两端的插头处,因此使用时切忌用力牵拉或扭转,收藏时应盘成直径较大的圆盘,或悬挂放置,避免扭转或锐角折叠。

3 交直流两用的心电图机,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定期充电,以利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4 心电图主机应避免高温、日晒、受潮、尘土或撞击,用布盖好防尘罩。

5 由医疗仪器维修部门定期检测心电图机的性能。热笔记录式心电图,应根据记录纸的热敏感性和走纸速度而调整热笔的压力和温度。

 

心电图1小格004秒,15小格就是06秒,一个P-P间期就是一次心跳,一分钟60秒除以一次心跳06秒=心率100次。

心电图记录的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纸上,坐标纸为由1mm宽和1mm高的小格组成。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电压。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1小格=1mm=004秒。纵坐标电压1小格=1mm=01mv。

扩展资料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组成

1、P波

正常心脏的电激动从窦房结开始。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处,所以窦房结的激动首先传导到右心房,通过房间束传到左心房,形成心电图上的P波。

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动,前半部代表右心房激动,后半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P波时限为012秒,高度为025mv。当心房扩大,两房间传导出现异常时,P波可表现为高尖或双峰的P波。

2、PR间期

PR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肌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故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正常PR间期在012~020秒。当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出现阻滞,则表现为PR间期的延长或P波之后心室波消失。

3、QRS波群

激动向下经希氏束、左右束枝同步激动左右心室形成QRS波群。QRS波群代表了心室的除极,激动时限小于011秒。当出现心脏左右束枝的传导阻滞、心室扩大或肥厚等情况时,QRS波群出现增宽、变形和时限延长。

4、J点

QRS波结束,ST段开始的交点。代表心室肌细胞全部除极完毕。

5、ST段

心室肌全部除极完成,复极尚未开始的一段时间。此时各部位的心室肌都处于除极状态,细胞之间并没有电位差。因此正常情况下ST段应处于等电位线上。当某部位的心肌出现缺血或坏死的表现,心室在除极完毕后仍存在电位差,此时表现为心电图上ST段发生偏移。

6、T波

之后的T波代表了心室的复极。在QRS波主波向上的导联,T波应与QRS主波方向相同。心电图上T波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心肌缺血时可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T波的高耸可见于高血钾、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等。

7、U波

某些导联上T波之后可见U波,目前认为与心室的复极有关。

8、QT间期

代表了心室从除极到复极的时间。正常QT间期为044秒。由于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因此引入了矫正的QT间期(QTC)的概念。其中一种计算方法为QTc=QT/√RR。QT间期的延长往往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412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