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用药该如何调整

癫痫患者用药该如何调整,第1张

您好,关于癫痫药物如何调整,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希望患者们不要私自调整,不然对病情是有很大影响的。

1、医生首先应向病人解释的是目前没有任何药是治“本”的药,药物能起的最大作用是控制发作,虽然不能治“本”并不需要终身服药,但治疗周期长,应正规服药3—5年,根据情况逐渐停药不再发作的可能为70%至80%。但不能保证具体到某个病人停药后不再复发,也不能预测某个病人将来肯定复发因此不能停药,只能等到正规治疗一定时期后根据当时的情况才能决定是否可以停药。

2、有些患者误认为抗癫痫药物一旦服用,就能立马见效。其实,这是种错误的认知。每个病人有他本身最合适的剂量,这个剂量需要一定的调整期才能达到,既使达到最佳剂量也应容许这个药物的血浓度逐渐从一天之内波动很大到稳定于有效浓度发挥最大疗效

3、各种药物间在体内都有相互间的影响,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抗癫痫药之间,也发生于抗癫痫药和其他药物之间,最好的例子是服用抗癫痫药常使服用含雌激素避孕药的病人避孕失败,因为影响雌激素的代谢。所以病人需要服用其他药时应仔细看说明书,最好用药前找医生咨询。

 在癫痫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需要以及一些医生的用药习惯,不少医生不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忽视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往往给癫痫患者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联用,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下列抗癫痫药物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要点!

 治疗癫痫联合用药要点

 1丙戊酸类药物联用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有效的酶诱导剂,可使肝脏细胞色素P450含量升高130%,加速丙戊酸类药物的氧化作用,从而使丙戊酸类的代谢物增加,丙戊酸类的毒性增强;丙戊酸类是酶抑制剂,抑制药物的代谢,可导致苯巴比妥蓄积,使苯巴比妥血浆浓度明显升高,甚至导致急性中毒,实验证明,丙戊酸类可使苯巴比妥的半衰期延长50%,使其主要代谢产物对羟苯巴比妥排除减少30%,这证明了丙戊酸类抑制苯巴比妥的代谢。故二者不应该合用,必须联合使用时,需减少苯巴比妥的用量,个别病人应将用量减少80%,同时必须注意监测血药浓度,调节丙戊酸类与苯巴比妥的剂量。

 2丙戊酸类药物联用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加快丙戊酸类的代谢,使丙戊酸类总浓度下降,但由于血浆蛋白结合的竞争作用,又可使丙戊酸类的游离浓度和脑脊液浓度升高;丙戊酸类可使苯妥英钠消除增快,又可抑制苯妥英钠的代谢,它与苯妥英钠均与血浆蛋白有很高的结合率和很高的亲和力,可互相置换,丙戊酸类从血浆蛋白置换出苯妥英钠,若丙戊酸类用量较大,可使结合的苯妥英钠由90%降低至85%,乃至更低,使血液中游离苯妥英钠增高,苯妥英钠的游离浓度与丙戊酸类总浓度明显相关,丙戊酸类浓度增加,苯妥英钠游离浓度相应增加。由于两者药理作用比较复杂,最好单独使用,尽量避免联合使用。

 3丙戊酸类药物联用乙琥胺丙戊酸类使乙琥胺的半衰期延长,总清除率下降,而肾清除率不变。有报道6例使用乙琥胺等抗癫痫药物的病人,加用丙戊酸类后,其中5例的乙琥胺血液浓度升高53%,这5例病人同时合用了其他抗癫痫药,而1例只合用乙琥胺与丙戊酸类药物者,乙琥胺血药浓度无明显改变,故丙戊酸类只有在当其他药物竞争相应酶系统的情况下,才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4丙戊酸类药物联用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是一种较强的肝药酶诱导剂,可加强丙戊酸类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其代谢生成的肝毒性物质4-烯-丙戊酸增加2倍,丙戊酸类药物血药浓度降低;丙戊酸类药物可增加卡马西平活性代谢产物――卡马西平环氧化物,延长其半衰期,提高其浓度,加之丙戊酸类药物可取代置换卡马西平,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升高而出现毒性。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类药物倾向引起较宽的血药浓度波动,服药数周才趋于稳态。

 5丙戊酸类药物联用拉莫三嗪 由于丙戊酸类药物A抑制了葡萄糖醛酸化过程,使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尤其是皮疹发生率可能增加或者变严重,其他副作用可能有共济失调、震颤、镇静和疲乏。当拉莫三嗪减少后,这些症状会得到改善。两药联用后,丙戊酸类药物血药浓度可能要下降。二者联用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严重皮疹或与皮疹有关的症状,应该立即停用拉莫三嗪。

 6丙戊酸类药物联用脱氧苯比妥(扑痫酮)

 丙戊酸类药物增高血浆脱氧苯巴比妥的水平,加重其副作用(如镇静),当长期治疗时,副作用会消失。

 7丙戊酸类药物联用氨甲苯酯 氨甲苯酯与丙戊酸类药物合用会引起丙戊酸类药物血浆清除率下降,建议两药合用时,丙戊酸类药物应该适当减量使用。

 8卡马西平联用氯氮平 在一些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中,一些医生常常采用卡马西平联用氯氮平控制精神症状。然而,氯氮平可明显增加抽搐发生率,约11%服药病人有肌阵孪或者大发作,且与药物剂量相:关。同时,氯氮平可影响造血系统,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而卡马西平同样对造血系统有毒性,两药联用势必会增加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增加粒细胞缺乏的危险性,卡马西平是一个强效酶诱导剂,联用会降低氯氮平的血药浓度,

 9卡马西平联用巴比妥类 苯巴比妥、去氧苯巴比妥都是酶诱导剂,均可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下降,是否需要因此增加后者的剂量,要根据临床情况而定。

 10卡马西平联用乙琥胺 卡马西平与乙琥胺合用时,两者的代谢可能都加快,而血药浓度降低,容易导致疾病发作,最好不要同时使用。

 11卡马西平联用拉莫三嗪诱导肝药物代谢酶的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会增强拉莫三嗪的代谢,而需增加使用剂量。正在服用卡马西平的病人,服用拉莫三嗪之后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报告,包括头痛、恶心、视力模糊、头晕、复视和共济失调。这些反应在减少卡马西平的剂量后通常都会消失。

 12卡马西平联用利培酮 卡马西平联用利培酮常常在一些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使用,用来控制精神症状。而卡马西平是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的诱导剂,二者合用可增加利培酮的清除率,降低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导致疾病复发,故临床运用时需特别注意。

 13卡马西平联用甲硫哒嗪采用卡马西平与甲硫哒嗪联用控制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可能造成卡马西平中毒。因为两者合用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仅37毫克/升,即出现了意识障碍、谵妄等中毒症状,停药12小时后方可恢复正常。

 14苯巴比妥联用苯妥英钠 在抗癫痫治疗中,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合用是传统的用药方法。二者均是药酶诱导剂,相互作用较复杂。有报道,长期合用,大多数患者苯妥英钠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停苯巴比妥后苯妥英钠血浓度又逐渐上升,原因可能是PB加速了苯妥英钠代谢。

 15氯硝西泮联用巴比妥类药 氯硝西泮联用巴比妥类药时会加重嗜睡,加重药物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容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16氯硝西泮联用苯妥英钠 氯硝西泮与苯妥英钠合用提高苯妥英钠血药浓度,并出现中毒症状。

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

作为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LTG的作用机制是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并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其蛋白结合率为55%,半衰期15-30h,90%经肝脏清除。常见副作用有共济失调、眩晕、复视、嗜睡、头痛、抽搐及失眠等,严重毒副作用包括皮疹、Stevens Johnson综合症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还可以出现肝、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关节炎等超敏反应。这些情况在儿童患者或与酶抑制剂如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合并使用时多见。Karande等报道一例因使用LTG诱发抗癫痫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anticonvulsant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AHS),且体外试验证实,LTG引起患者淋巴细胞死亡,而且苯妥英(phenytoin,PHT)、苯巴比妥(phenobarbitone,PB)、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等也可引起相似症状。Cunnington发现LTG致畸性与其他AED相似,约为29%。但样本例数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酶诱导型AED如苯妥因、CBZ在与LTG合用时均增加其清除率,而酶抑制剂VPA则将LTG的清除率降低约60%,目前还没有发现其它的新AED对LTG的清除率有明显影响,但是合用后副作用出现几率增加。避孕药能够降低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目前尚未见与细胞色素P450、华法林之间的相互作用。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

其作用机制为阻断电压依赖性的钠通道,蛋白结合率为40%,半衰期4-9h,肝脏清除70%。常见副作用为嗜睡、头昏、头痛、共济失调、恶心、呕吐、复视、视力模糊、眩晕、低血钠、皮疹等。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大患者发生低血钠的可能性增大。既往研究表明,服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癫痫的孕妇,其后代没有表现出畸形发生率增加。OXC可使PHT或PB血药浓度增加。目前未见OXC与红霉素之间的相互作用,OXC可降低避孕药、炔雌醇(ethinyl

estradiol)、非洛地平血清浓度,降低25-OHD血清浓度,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它骨代谢标志物。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抗癫痫药的发展 5 主要品种 6 作用机制 7 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 8 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 9 用药原则 10 抗癫痫药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1 儿童用药 12 相关出处 13 相关药品 1 拼音

kàng diān xián yào

2 英文参考

antiepileptic

3 概述

抗癫痫药是一类抑制脑细胞异常放电的产生或扩散,从而阻止运动、感觉、意识或精神失常发生的药物,长期应用可控制症状。

4 抗癫痫药的发展

最初的抗癫痫药溴化物和苯巴比妥均为偶然发现。而非镇静性抗癫痫药苯妥英则直到1938年当Merritt和Putnmam用猫电休克模型筛选各种药物时发现。

自此以后,直至1960年美国乙琥胺进入市场的20年中,主要通过对相对简单的异环结构的改造,得到了大批有效的化合物。之后,随着酰胺咪嗪、硝基安定、氯硝安定以及丙戌酸的开发,才出现了结构全新的抗电线药物。关于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所知甚少,大体上可分为①增强神经元膜的稳定性;②增强中枢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③影响脑内兴奋性递质的传递三个方面。

目前临床上已试用的新抗癫痫药物有GABA、拉莫三嗪、MK801、GCS9896。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会有更多的新抗癫痫药物应用于临床。

5 主要品种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6 作用机制

抗癫痫药通过两种途径制止或减轻癫痫发作,其一是影响中枢病灶神经元,减轻或防止它们过度放电;其二可能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而减弱来自病灶的兴奋扩散,防止癫痫发作。现有的抗癫痫药多数是通过第二种方式起作用。

7 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

不同药物对不同类型癫痫的疗效差别很大,用药不当,不但无效,有的反可加重发作,如苯妥英钠对小发作的影响就是这样。所以合理选药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般主张,治疗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可使60~65%的病人的发作完全停止,还有约20%的病人可得到明显改善。苯妥英钠不能控制的病例,加用苯巴比妥或扑痫酮(去氧苯比妥)或改用抗痫灵往往又可获效。小发作的首选药是乙琥胺,其作用强,毒性小。精神运动性发作可选用苯妥英钠或加用扑痫酮,也可用酰胺咪嗪。处理癫痫持续状态(大发作连续出现,病人持续昏迷)则首选安定,静脉注射。也可用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或苯妥英钠加25~50%葡萄糖液,在6~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注射过快可引起小脑功能失调和心脏严重抑制。

用药剂量应按病人需要而定,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直到产生最大效应而又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为止。治疗开始时,一般主张只用一种药,只是在疗效不佳时才考虑改药或用其他药物。必须注意的是改药或停药时,一定要逐步减少原用药物的剂量,并逐步添加换用的药,待换用药生效后,再逐步停用原药,不可突然全部停用或立即改换另一种药物,否则将导致癫痫发作。用药时间一般应坚持服药至完全无发作长达3~4年以后,再用数月甚至1~2年后再逐渐停用药物。

8 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

(1)偶可引起亚急性认知或行为障碍,但难以区别是药物还是癫痫或原有脑损害所致。药物可损害注意、记忆、思维或运动速度。幼儿或老人用苯巴比妥有时可产生反常兴奋。多数抗癫痫药可引起与剂量有关的神经症状,如震颤、运动障碍,但发生率较低。苯妥英、卡马西平、丙戊酸或苯巴比妥中毒,可引起小脑和脑干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构音困难、眼球震颤。苯乙酰脲常引起人格变化、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

(2)过敏性皮炎通常在用药后10~14天发生,偶可发生更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清病或结节性多动脉炎。

(3)乙内酰脲类、某些巴比妥类(如扑癫酮等)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系叶酸代谢障碍所致。凝血缺陷见于苯巴比妥、扑癫酮或苯妥英治疗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系继发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耗竭。抗癫痫药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4)可见肝功能损害、黄疸,甚至致死性肝中毒,丙戊酸和苯乙酰脲类药物较易产生。

(5)三甲双酮或二甲双酮偶可引起肾功能障碍,常隐袭性发展。

(6)苯巴比妥和苯妥英可导致骨骼矿物质含量减小和佝偻病发生率增大,可能是影响维生素D代谢所致。

(7)内分泌系统改变一般为亚临床性的改变,如甲状腺功能降低、垂体前叶功能降低。

(8)抗癫痫药与抗精神病药并用一般无额外的副反应,不主张卡马西平与氯氮平并用,因两者均有致粒细胞减少的倾向。

(9)癫痫的患母所生婴儿早产、低体重、缺氧、出血和先天畸形的危险性增加。癫痫发作的危险性一般超过抗癫痫药的致畸危险性。三甲双酮是一种致畸药,用药孕妇80%发生妊娠缺陷或自发性流产。哺乳母亲应用抗癫痫药一般不禁忌。

9 用药原则

1、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控制发作为限;

2、单一用药,无效时才考虑合用,一般不超过3种;

3、有规律服药;

4、不宜随便换药,确需换时,应在逐渐减少原用药物的剂量同时,逐渐增加新用药的剂量,防止诱发发作;

5、坚持长期治疗,可减少复发,一般多在1~2年内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6、坚持逐渐减量停药原则;

7、用药时注意不良反应,如皮疹、皮炎等,定期查血、尿及肝功能;

8、用药时若有嗜睡症状,应加服咖啡因(002~004g/次,3次/日),或麻黄堿(25mg/次,3次/日);

9、患者应生活规律化,忌烟酒,低盐少水饮食,不要过饱,避免过度紧张,忌激烈运动,避免高空、水边及机械电机旁工作,以免发病时发生危险。

10、孕妇服药有潜在致畸可能,应加注意。

10 药物相互作用

抗癫痫药物合用时,可以使血浓度降低,降低疗效;也可使血浓度升高,使之而出现毒性反应,但合理联用可增效。中枢抑制性药物,如抗组胺药、中枢性α激动剂、肌肉松弛药、类鸦片镇痛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可使抗癫痫药的镇静或神经毒性加剧。

11 儿童用药

两项新的研究显示,母亲怀孕期间如果服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的话,很容易导致胎儿出生缺陷以及智商低下。

丙戊酸钠是经典的抗癫痫药,也是市场上使用最久、最广泛的抗癫痫药。研究调查了144名在怀孕期间服用此药的妇女,发现其孩子出生缺陷的几率为1成,为不服用药物的女性的7倍,也是服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女性的3倍。而孩子出生后的智商,也要明显低于没有服药的女性所生下的孩子。

12 相关出处

新编药物学

13 相关药品

1、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控制发作为限;

2、单一用药,无效时才考虑合用,一般不超过3种;

3、有规律服药;

4、不宜随便换药,确需换时,应在逐渐减少原用药物的剂量同时,逐渐增加新用药的剂量,防止诱发发作;

5、坚持长期治疗,可减少复发,一般多在1~2年内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6、坚持逐渐减量停药原则;

7、用药时注意不良反应,如皮疹、皮炎等,定期查血、尿及肝功能;

8、用药时若有嗜睡症状,应加服咖啡因(002~004g/次,3次/日),或麻黄碱(25mg/次,3次/日);

9、患者应生活规律化,忌烟酒,低盐少水饮食,不要过饱,避免过度紧张,忌激烈运动,避免高空、水边及机械电机旁工作,以免发病时发生危险。

10、孕妇服药有潜在致畸可能,应加注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399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