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鹅饲养的方法

仔鹅饲养的方法,第1张

 4周龄以上至70日龄选入种用或转入肥育前的鹅称为仔鹅。这个时期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逐渐增加,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仔鹅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仔鹅饲养的方法

 放牧饲养

 “养鹅不怕精料少,关键在于放得巧”。这充分说明了放牧在养鹅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巧”牧在养鹅中的意义。科学的放牧可使鹅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同时又使鹅采食大量的青绿饲料,满足了营养需要,节约了精料,降低了成本。

 放牧前先要进行放牧训练,以不同信号表示出牧、收牧、放水、休息等,养成人鹅亲和的良好习惯。放牧地点可利用遗谷较多的茬田或苗圃果园等有杂草的地方,为了便鹅能采到大盘的青料,最好选择有丰茂鲜嫩牧草,未受污染而又距鹅舍不远,地势平坦,附近有清洁水源的场地,牧草的高度以不高于鹅体为宜。在放牧的过程中,为合理利用草地,应划分小区,将鹅群按照一定的次序在小区间轮牧。

 放牧时应组织好鹅群,找好放牧路线,仔鹅群一般250-300 只由2人管放为佳,如牧地比较开阔,草源丰盛,可组成1000只一群由4人进行管理。放牧时要注意附近的农田有否喷过农药,若使用过,则需待一星期后,才可在附近放牧。牧鹅时间长短应视鹅日龄大小而定,一般每天放牧8-10h为宜,天气炎热的夏季,要充分利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何、选择鹅舍附近的草质好、数t足的地方放牧。由于仔鹅的尾尖、身休两侧羽毛已长齐,可放心地让鹅尽早吃上露水草,民间有“吃上露水草,好比草上加毅料”之说。但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雨淋。而当仔鹅的肩部两侧上下大毛长出,且尾尖大毛也有2cm长时(35-36日龄),表明其羽毛已较丰满,抗寒抗雨的能力较强,即使大雨天也可放牧。这时,放牧可做到早出晚归,尽量延长鹅的采食时间。

 要牧好鹅,除应确定合理的放牧时间外,关键要在“巧”放牧上下功夫。鹅吃草的习惯是先吃一顿草,然后就要找水喝,喝足后卧地休息。故当鹅在采食途中,待吃到半饱时,就感到疲怠。其表现为采食速度减慢,有的停止采食,扬头伸颈。东张西望,鸣叫,公鹅表现尤其明显。此时,就须把鹅群赶人池塘或澳河,让其饮水,游泳。鹅群在水里饮水梳毛,疲乏顿时消除,情绪十分活跃,相互追扑或潜入水底。经过一阵激烈运动之后,鹅群就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时,应尽快地把鹅群赶回草场,让鹅群继续采食。待鹅群吃饱后,让其在树荫下或荫棚里休息。鹅群休息时,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惊扰。当鹅群骚动时,说明鹅群已休息好了。再次将鹅群赶人草场,让鹅采食。这样鹅群就能吃饱、饮足,休息好。故放养时,除考虑草质、草!和清洁的水源外,舍外活动场还应有遮荫物,地面要平坦,具有一定倾斜度便于排水,保持雨后地面干澡,以便鹅吃饱喝足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

 仔鹅生长快,需要的养分多,故在放牧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补饲,以免引起换羽不一而影响生长发育。开始放牧时,,每次喂7-8成饱才出牧。以后逐渐减少放牧前的补饲。过渡到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一般40日龄后,仔鹅即可沦河散养,仅在喂食和晚上才赶上岸,但在12月份至翌年的3月底前,即使60日龄前的鹅,都不可下水,否则易患疹病。放牧的河水深以15-2m为宜,每平方米放3-5只为好。河岸上应搭建鹅橱,以避风雨和鹅群过夜。随着鹅长大,放牧鹅群不宜过大,一般每群百只左右,便于1 人放牧管理,大群不宜超过500-600只。

 为保证放牧鹅能多采食清洁的青绿饲料,晴朗缓和天气,可整天放牧。遇到特殊情况,如阴雨天或青绿饲料时不足要照常补喂青何料。天气炎热时,要适时休息和放水,避开中午的烈日照射。放牧前要对鹅群进行检查,如有疫情要及时注射疫苗,勿在疫区放牧。发现病弱鹅要隔离出来留在舍内饲喂和治疗。放牧途中,要慢,地犯赶鹅群,以免造成互相拥挤踏伤。鹅回舍前,让鹅在水中洗净身上的污泥,在舍外休息喂料,然后赶人舍内,以免弄湿舍内地面。

 补饲的精料以糠麸、稻谷为主,以及适量粉碎的豆饼和玉米等,也可采用大肉鸭料。由于仔鹅阶段既长骨头又要长肉,要有足够的磷、钙来供给骨骼的生长,否则往往出现脚软、乏力,不能支持体重,故饲料中应加人25%的贝壳粉、2%的骨粉、03%的食盐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产中可发觉,当鹅肩部与腿侧长出新羽时,增重较快,食欲最旺;而当其背腹的绒毛开始脱落更换新羽时,增重速度虽慢,但如果营养不足会影响换羽,这时应补喂些热能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一般以糠麸为主,掺些粮食、饼类、煮熟的土豆等。注意要将精饲料与青饲料以1:4的比例配制成半干半湿状喂给,补饲量视草情、鹅情而定,一般每日只补饲精料100-200g。

仔鹅的饲养管理

 4周龄以上至70日龄选人种用或转人肥育前的鹅称为仔鹅。这个时期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逐渐增加,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抵抗力都较强。由于仔鹅的消化器官已较发达,消化道增大,消化能力不断增强,采食量逐渐增加,能大量地利用青绿饲料,饲养方式上应以放牧或舍饲饲喂青饲料为主,这不仅节约了精饲料,而且放牧又能得到充分的运动,体质与生活力得到增强。

 放牧饲养

 “养鹅不怕精料少,关键在于放得巧”。这充分说明了放牧在养鹅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巧”牧在养鹅中的意义。科学的放牧可使鹅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同时又使鹅采食大量的青绿饲料,满足了营养需要,节约了精料,降低了成本。

 放牧前先要进行放牧训练,以不同信号表示出牧、收牧、放水、休息等,养成人鹅亲和的良好习惯。放牧地点可利用遗谷较多的茬田或苗圃果园等有杂草的地方,为了便鹅能采到大盘的青料,最好选择有丰茂鲜嫩牧草,未受污染而又距鹅舍不远,地势平坦,附近有清洁水源的场地,牧草的高度以不高于鹅体为宜。在放牧的过程中,为合理利用草地,应划分小区,将鹅群按照一定的次序在小区间轮牧。

 放牧时应组织好鹅群,找好放牧路线,仔鹅群一般250~300 只由2人管放为佳,如牧地比较开阔,草源丰盛,可组成1000只一群由4人进行管理。放牧时要注意附近的农田有否喷过农药,若使用过,则需待一星期后,才可在附近放牧。牧鹅时间长短应视鹅日龄大小而定,一般每天放牧8~10h为宜,天气炎热的夏季,要充分利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何、选择鹅舍附近的草质好、数t 足的地方放牧。由于仔鹅的尾尖、身休两侧羽毛已长齐,可放心地让鹅尽早吃上露水草,民间有“吃上露水草,好比草上加毅料”之说。但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雨淋。而当仔鹅的肩部两侧上下大毛长出,且尾尖大毛也有2cm长时(35~36日龄),表明其羽毛已较丰满,抗寒抗雨的能力较强,即使大雨天也可放牧。这时,放牧可做到早出晚归,尽量延长鹅的采食时间。

 要牧好鹅,除应确定合理的放牧时间外,关键要在“巧”放牧上下功夫。鹅吃草的习惯是先吃一顿草,然后就要找水喝,喝足后卧地休息。故当鹅在采食途中,待吃到半饱时,就感到疲怠。其表现为采食速度减慢,有的停止采食,扬头伸颈。东张西望,鸣叫,公鹅表现尤其明显。此时,就须把鹅群赶人池塘或澳河,让其饮水,游泳。鹅群在水里饮水梳毛,疲乏顿时消除,情绪十分活跃,相互追扑或潜入水底。经过一阵激烈运动之后,鹅群就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时,应尽快地把鹅群赶回草场,让鹅群继续采食。待鹅群吃饱后,让其在树荫下或荫棚里休息。鹅群休息时,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惊扰。当鹅群骚动时,说明鹅群已休息好了。再次将鹅群赶人草场,让鹅采食。这样鹅群就能吃饱、饮足,休息好。故放养时,除考虑草质、草!和清洁的水源外,舍外活动场还应有遮荫物,地面要平坦,具有一定倾斜度便于排水,保持雨后地面干澡,以便鹅吃饱喝足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

 仔鹅生长快,需要的养分多,故在放牧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补饲,以免引起换羽不一而影响生长发育。开始放牧时,,每次喂7~ 8成饱才出牧。以后逐渐减少放牧前的补饲。过渡到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一般40日龄后,仔鹅即可沦河散养,仅在喂食和晚上才赶上岸,但在12月份至翌年的3月底前,即使60日龄前的鹅,都不可下水,否则易患疹病。放牧的河水深以15-2m为宜,每平方米放3~5只为好。河岸上应搭建鹅橱,以避风雨和鹅群过夜。随着鹅长大,放牧鹅群不宜过大,一般每群百只左右,便于1 人放牧管理,大群不宜超过500~600只。

 为保证放牧鹅能多采食清洁的青绿饲料,晴朗缓和天气,可整天放牧。遇到特殊情况,如阴雨天或青绿饲料时不足要照常补喂青何料。天气炎热时,要适时休息和放水,避开中午的烈日照射。放牧前要对鹅群进行检查,如有疫情要及时注射疫苗,勿在疫区放牧。发现病弱鹅要隔离出来留在舍内饲喂和治疗。放牧途中,要慢,地犯赶鹅群,以免造成互相拥挤踏伤。鹅回舍前,让鹅在水中洗净身上的污泥,在舍外休息喂料,然后赶人舍内,以免弄湿舍内地面。

 补饲的精料以糠麸、稻谷为主,以及适量粉碎的豆饼和玉米等,也可采用大肉鸭料。由于仔鹅阶段既长骨头又要长肉,要有足够的磷、钙来供给骨骼的生长,否则往往出现脚软、乏力,不能支持体重,故饲料中应加人2,5%的贝壳粉、2%的骨粉、03%的食盐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产中可发觉,当鹅肩部与腿侧长出新羽时,增重较快,食欲最旺;而当其背腹的绒毛开始脱落更换新羽时,增重速度虽慢,但如果营养不足会影响换羽,这时应补喂些热能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一般以糠麸为主,掺些粮食、饼类、煮熟的土豆等。补饲采用的参考配方(%)如下:玉米粉20、鱼粉4、花生赦 4、米糠10、统糠印、食盐O5、骨粉05、生长素及抗生素1。注意要将精饲料与青饲料以1:4的比例配制成半干半湿状喂给,补饲量视草情、鹅情而定,一般每日只补饲精料100~200g。经放牧和补饲管理,至70日龄时,仔鹅体重可达25kg,大型鹅种中仔鹅的体重更大,一般大型鹅可进行强制育肥。

鹅在秋冬季节活动量少、增重快,特别是塑料大棚养殖,更为该季节养鹅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文为大家介绍冬季如何高效养鹅,新手冬季养鹅需要注意什么,供参考。

一、精选雏鹅

应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品种鹅或杂交鹅。

要求雏鹅健壮活泼、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其颈部提起时,双脚能够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以及卵黄收缩不好的弱雏要坚决淘汰。

二、温室育雏

刚出壳的雏鹅要进行温室饲养。育雏温度为1~5日龄28℃~30℃,6~15日龄25℃~28℃,16日龄后可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以控制在50%~65%为宜。

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2只,温室可用空闲房屋,塑料棚育雏更好。

三、科学饲养

刚出壳的雏鹅饮0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微粉红色即可),每100ml中加维生素c 5ml,葡萄糖5克,红糖3克,日喂3次,连喂5天。

在2~4日龄喂用开水泡过的小米,日喂4~5次,夜间喂1次;5~10日龄日喂3~4次,夜间2次,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饲料占70%~80%。11~20日龄逐渐喂配合饲料。

此阶段的饲料配方:玉米50%,米糠20%,优质草粉10%,鱼粉8%,生长素1%,贝壳粉05%,抗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05%,豆粕10%。

在30日龄后至主翼羽长出前以粗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使其充分运动。粗饲料以选择优质青干草粉或农作物秸秆粉,喂前要充分浸泡。

30日龄后的饲料配方:玉米20%,花生饼4%,米糠10%,统糠59%,鱼粉4%,抗生素1%,贝壳粉1%,沙子1%。矿物质、微量元素按产品说明添加。

四、快速育肥

冬鹅经过40~50天的饲养,主羽已长出,体重达25千克时,即可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20~30天,鹅个体重可达5千克。

参考饲料配方:玉米35%,粉渣30%,米糠或优质草粉20%,高粱65%,贝壳粉3%,食盐05%,沙子1%,豆粕4%。

五、疾病防治

每次进鹅前及出售后要用2%的福尔马林或20%的石灰水对鹅舍、用具消毒。

选择免疫过的鹅进场或进场后立即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小鹅瘟疫苗。勤扫鹅舍,勤换垫草,定期对饲槽、饮水器具清洗消毒。

严禁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秸秆、草、菜喂鹅,严防农药中毒。

  家鹅是一种很容易 饲养 的家禽,那么家鹅是如何饲养的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家鹅的饲养 方法 ,一起来看看。

  家鹅的饲养方法

 饲养家鹅规模要适当,大群饲养,放牧困难,若青料不足,补精料就要多,成本太高;养少量,也要放牧喂养,浪费人力、物力,也不合适。因此饲养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控制饲养规模。

 种草养鹅,降低成本,种草养鹅成本低,效益好。但是,单靠野草是不够的,特别是规模养鹅,应建立养鹅人工草地,并注意选择适宜鹅采食、适口性好、耐践踏的品种。

 适当补充精饲料,鹅是食草性水禽,应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精饲料,以提高增重速度和缩短饲养期。适时出栏、拔毛,20~60日龄的鹅绝对增重最快,60日龄左右出售最合适。

鹅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精选雏鹅

 应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品种鹅或杂交鹅。要求雏鹅健壮活泼、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其颈部提起时,双脚能够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以及卵黄收缩不好的弱雏要坚决淘汰。

 二、温室育雏

 刚出壳的雏鹅要进行温室饲养。育雏温度为1~5日龄28℃~30℃,6~15日龄25℃~28℃,16日龄后可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以控制在50%~65%为宜。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2只,温室可用空闲房屋,塑料棚育雏更好。

 三、科学饲养

 1、启喂开食 雏鹅出壳24小时后,进行饮水开食。先调教饮水,随后喂青菜、牧草、萝卜叶拌米饭。

 2、合理分群

 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周龄后减至l5只,以此类推。使鹅群密度合理,防止出现挤压、堆叠。

 3、科学放水

 雏鹅饲养20日龄后可以下水,一般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左右赶鹅下水为好,每次10~l5分钟。雨雪天则不要下水。

 4、添加辅剂

 为了节省饲喂成本,一般以青料和米糠、米饭为主。白天放牧啄青。夜间投喂饲料,做到少吃多餐。同时适当添加矿物质、维生素和蛋氨酸。

 5、保洁驱虫

 圈舍要勤打扫和消毒,保持饲料清洁,饮水卫生。雏鹅25日龄时用吡喹酮按l0毫升/公斤体重驱绦虫。

 四、快速育肥

 冬鹅经过35~45天的饲养,主羽已长出,体重达25公斤时,即可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15~20天,要把鹅群圈起来喂养。期间不放牧、不走动、不放水,减少体力消耗,增重添膘。

 五、疾病防治

 每次进鹅前及出售后要用2%的福尔马林或20%的石灰水对鹅舍、用具消毒。选择免疫过的鹅进场或进场后立即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小鹅瘟疫苗。勤扫鹅舍,勤换垫草,定期对饲槽、饮水器具清洗消毒。严禁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秸秆、草、菜喂鹅,严防农药中毒。

 六、搞好防疫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卫生防疫制度。所有用具要固定并定期消毒,垫料要及时更换。圈舍至少每月消毒1次,每日定时清扫。

 做好小鹅瘟的预防接种。在种鹅开产前1个月,给种鹅肌肉或皮下注射种鹅用小鹅瘟疫苗(按1:100稀释),每只鹅1毫升,15天后产生免疫力。如果种鹅未打过预防针,则应在小鹅出雏后18小时内皮下或滴鼻01毫升雏鹅用小鹅瘟疫苗,5天后产生免疫力。

 使用药物进行疾病的预防。雏鹅1~3日龄可在饲料中加入万分之三痢特灵(治疗量万分之五)或千分之三土霉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平时可不定期的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按使用说明稀释)。在饲料或饮水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类、磺胺类、钙片等药物,预防雏鹅疾病。

 七、适时上市

 喂养60天后,用手轻压鹅体感到丰满结实而有弹性,体躯皮下脂肪肥厚,尾椎和胸部丰满,体重达4公斤左右即应上市出售。

鹅的饲养管理要点

 1、雏鹅饲养。将雏鹅放养在铺有干净垫草的草圈内。雏鹅出壳24小时后喂凉开水,每天喂2—3次。当3—4日龄出现啄食行为时,取用水浸泡的碎米1份,加切成细丝的青料5份,拌合饲喂,每日喂3—5次。一般10只3—4日龄雏鹅日耗料50克。5叫O日龄时,用自配饲料(米糠80%、豆饼20%、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01%)与碎米按1:2的比例混合后再与草料按1:3的比例搭配饲喂,每天喂5—7次,10只5叫O日龄雏鹅日耗料约60克,草500克。在雏鹅的饲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寒、防湿和气温的突变,以免因感冒造成大批死亡。保暖、防挤压,还要防止老鼠和 其它 兽类的伤害。在什篓中垫干草或破布保温,勿用发霉的稻草垫窝,以免发生霉菌病,造成雏鹅呼吸道感染。每次喂料后必需饮水。

 2、成鹅饲养。母鹅产蛋期的饲养。产蛋期每天早、中、晚各饲喂1次,白天上、下午可各放牧1次,每只早晚各补饲谷粒25克,每只每天耗青草750~1000克,料150~175克。每次喂饲后均让其充分饮水。种鹅公母按1:5的留比饲养,最好放牧饲养,早晚适当补料,能达到生长快、耗料少、效益高的目的。

 旱地圈养的,天热时应圈于荫棚下,并保证充足的饮水,避免成鹅中暑。

家鹅的资料

 形态(以中国家鹅为准)大型水禽,体长约60-80cm,体重4-15㎏,雄性稍大于雌性。头大,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脚大有蹼。羽毛白色或灰色;啄、脚及肉瘤**或黑褐色。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

 欧洲家鹅体型略小,站立时头部亦稍前倾,显得较矮。头部无肉瘤。

 生长快,肉质美,寿命长于其它家禽。

 年产蛋数十个至百个不等,蛋重150-200g,壳多白色。3-5岁成鹅产蛋量逐年递增。

 习性水性好,善在水中生活。

 群性强,性勇敢,喜斗。遇人或其他动物时,常头向前下方伸,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

 听觉灵敏,鸣声宏大,又好相应和。

 与家鸭食性不同,家鹅以青草、蔬菜、种籽、糠麸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尤嗜食青草。因此饲养成本较低。家鹅的疾病也较少,饲养简单。

 能就巢,亲鸟自行孵化,孵化期28-33天。

 分布世界范围广泛饲养。我国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一般饲养于河湖近旁。

 中国家鹅因体型大,肉质美而闻名于世。

 历史家鹅的饲养历史很长,可以考证的至少有两三千年。

 在欧洲,达尔文在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提到“在荷马史诗中就提到过早在古希腊时代鹅就被家养了,而在古罗马时代的神庙里,人们饲养家鹅,作为奉献给神的祭品”。

 在我国,古籍《庄子》中记载:“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这里的雁显然是人工饲养的,即家鹅的古称。

 历史上喜爱鹅的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羲之,给我们留下了书《黄庭经》向道士换鹅的 故事 和观音菩萨化身老妇用鹅欺骗王羲之写“大雄宝殿”额的 传说 。

 巧合的是,在欧洲和我国历史上都有家鹅与战争的故事:

 古罗马城郊有一座庇护神丘比特神庙,那里养着一群守护鹅。公元前390年的一天,高卢人夜袭罗马城,此时群鹅闻声高叫,惊醒了熟睡中的士兵,他们迅速迎战,击退进攻,免于浩劫。从此罗马人便把鹅尊为圣物,昵称“灵鸟”。

 《资治通鉴·唐纪》“李愬雪夜入蔡州”,李愬雪夜偷袭蔡州,兵至城边,正好城边有一个养鹅、养鸭的池塘。他命令士兵故意搅乱鹅鸭池,叫声把人马发出的响声掩盖过去了,使得战役进行得非常顺利。

1、重视消毒

在雏鹅进入鹅舍之前,要注意对雏鹅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鹅要用到的用具也都要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可以烟雾熏蒸消毒为主。熏蒸大约一天左右后进行通风,排出熏蒸气体,然后再对地面进行喷雾消毒。消毒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消毒药轮换使用,提高消毒效果。然后要定期对水槽、料槽进行清理清洗,避免饮水饲料变质。鹅舍内外都要定期消毒,制定一个合理的净化环境制度。

2、舍内环境

在饲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温度变化,以看鹅施温为原则。避免温度过低导致雏鹅扎堆,雏鹅扎堆的话,不仅会互相挤压,还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果温度过高的话,那么雏鹅便可能会出现张嘴现象,张嘴呼吸说明舍内水分蒸发速度快,这对雏鹅的卵黄吸收影响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我们在保证舍内温度的时候,还要做好通风工作,避免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导致雏鹅产生各种肠胃道疾病。

3、饲养密度

散养鹅在育雏期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饲养密度,保证整个鹅群的发育整齐,提高其抗病能力。如果养殖密度过大的,那么要是遇到阴雨天且低温天的话,极易发生挤压踩踏现象,导致雏鹅死亡率提高。因此好是能够分群饲养,既能够减少不良现象,还能够防止雏鹅出现啄癖。具体需要养殖户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不可养殖过密。

4、科学放牧

我们要根据雏鹅的日龄控制好放牧时间。例如如果是5日龄左右的雏鹅,那么放牧施加应在每天上午8点左右以及下午两点的时候放牧半小时即可,每天两次。如果是仔鹅和成年鹅的话,那么在上午8-10点及下午2-5点的时候进行两次全天放牧。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放牧与归牧的时间,如果天气温暖较好的话,那么可以早点出牧晚点归牧,相反天气脚冷时,则要晚出早归。放牧的鹅群数量控制在400只左右即可。

注意:我们在放牧的时候,不可急赶鹅群,要让鹅群缓慢行动。将其赶到草场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草的生长情况,来调整鹅群的集中程度,如果牧草生长情况好的话,那么可集中放牧,反之则不要将其集中在一起。在鹅群逐渐吃饱之后,要让鹅适当饮水,休息半小时左右。然后再继续放牧,其中雏鹅在饮水时,要注意不可让雏鹅下水,避免雏鹅溺水。夏季中午的时候不可放牧,要让鹅群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修剪,避免中暑。

5、适当补饲

鹅是一种食草性的水禽动物,因此放牧工作室不可缺少的。在归牧后,我们还要做好补饲工作,提高散养鹅的增重速度,避免饲养期过长。补饲的饲料要以草料为主,草料要保证质量,根据鹅的进食情况及长重速度做好控制好补饲量。而饲料中要有充足的营养元素,不可忽视微量元素。为鹅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1、选养优良品种鹅

品种是决定效益的内因,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果,好果才有好效益。我省目前规模养鹅中约80%左右是“种鹅”和“杂鹅”,这类鹅,体型小、生长慢、产蛋少、蛋重小,饲料转化率低,饲养周期长,羽绒量少质劣,饲养成本高,产品价值低,最终微利、无利或亏本。通过4年来的实践证明,饲养中型四川白鹅、扬州鹅等体型较大,前期生长快的良种鹅,饲养周期短,产蛋较多,蛋重较大,羽绒量多质优,饲养成本低,能够获得较好的效益。规模养鹅不宜饲养所谓“四季鹅”,从市场角度分析,不宜养褐色、灰色等有色的鹅种如雁鹅等,没有成功实施产业化工程的地方,不宜养莱茵鹅、朗德鹅,没有鹅肥肝生产销售任务的地方不要养朗德鹅,更不能养所谓的进口雁鹅。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购进了一些莱茵鹅、朗德鹅作种用繁育推广或利用公鹅杂交地方鹅种,引起鹅群繁育混乱,后果堪忧。另外,很多地方买回来的是商品代,商品代是不能作种用的,这种严重违反遗传育种原则的繁育做法,必将导致鹅群生活力、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增高,整齐度差,生长发育缓慢等恶劣后果。因此,这种混乱局面,应该引起业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并设法予以制止。

2、种植牧草和全营养养鹅

鹅是以吃草为主的水禽,它能充分消化吸收优质青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转化为优质的鹅产品供人们食用。用70%左右的优质牧草加30%左右营养全面的配合精饲料喂鹅,不仅生长发育快,健壮少病,而且肉毛同步快长,肉质优良,节省了大量精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根据国家的“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政策,应该因地制宜,适当种植鹅爱吃的一年生的多花黑麦草、冬牧70黑麦草、苦荬菜、籽粒苋、墨西哥玉米草和多年生的菊苣、紫花苜蓿、聚合草、白三叶等优质牧草。以一亩优质牧草一批养80只鹅计算,一般连续饲养3~4批肉仔鹅,其产值是粮食作物的1~3倍。用优质牧草养鹅,其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既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又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安全生产

这里所说的安全生产就是实施科学养鹅和生物安全措施,让鹅群健康成长,减少鹅群病伤死亡,提高成活率,少用药或不用药,获得优质鹅产品。在规模养鹅过程中,若因为环境条件差,饲养管理不科学,清洁、卫生、防疫、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使鹅群机体抗病力下降,感染疾病,即可引起病伤死亡,造成重大损失。从大量实践中发现,造成鹅群病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雏鹅感冒、雏鹅脱水、有害气体中毒、饲料中毒、药物中毒、低温环境中造成的挤压、寄生虫病、热射病、日射病等。因此,应该彻底纠正那种认为鹅的抗病力强,粗放饲养管理也不会闹病的错误观念。在开始养鹅之前必须先学习一些关于科学养鹅的知识,尽力给鹅群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并按照科学养鹅规程,进行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灭病工作,特别是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禽流感等危害严重的疫病,一定要因地制宜,拟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以确保鹅群安全和正常生长发育,充分发挥鹅的生产潜能,从而获得较高效益。

4、适时养鹅和卖鹅

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的鹅产品市场中虽然空间很大,但市场运营尚不规范,产销和季节的差别现象会存在较长时间。特别是我国当前仍以传统养鹅方式为主,顺应自然气候,靠天养鹅的情况普遍存在,加之“北方养鹅、南方吃鹅”的老格局不可能很快消除,鹅产品市场短期内难以出现产销平衡。一般情况下,活鹅销售市场可分为7~9月分为低价期,10~12月份为中价期,1~4月为高价期三个阶段,不同价期的价格差别较大,其效益也差异明显,例如一只体重4公斤的活鹅在低价期只能卖24~28元,高价期可卖32~40元,所以,现代养鹅应该是反季节鹅,即每年的9月下旬开始养鹅到来年4月底连续养3~4批肉仔鹅,出栏时正值活鹅的高价期,效益高。而传统养鹅是2月底或3月上旬开始饲养,一直养到6月底,出栏时正值低价期,效益低,所以养鹅要紧跟市场,抓住关键。肉鹅也要适时销售,例如,一只中型鹅70~80日龄,活重达4公斤左右,羽毛长成,就应及时出栏,若延长饲养期,耗料不少,增重却很少,导致微利或亏损。若想等待高价期再卖,在延长饲养期中,最好及时进行一二次活体拔毛,以弥补损失。

优良种鹅应该应用3~4年再淘汰上市,因为种鹅第一年产蛋少,第二、三年产蛋较多,蛋重较大,优良特性遗传率高,优良种鹅利用一个产蛋年就淘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种鹅停产期较长,停产后应及时活体拔毛1~2次,提高经济效益。

5、尽力提高鹅的综合利用率

鹅的全身是宝,其羽绒价值比其肉贵许多倍,鹅舌、鹅掌、鹅脖、内脏都比肉贵得多,肥肝比肉贵几十倍。卖4公斤重的活鹅,以1公斤售价8~9元计算,可卖32~36元,若屠宰加工,其胴体、鹅掌、鹅舌、内脏、羽毛、血等分别计价可卖65~90元。特别是鹅血,具有很高的药用开发价值。

养鹅技术如下:

进鹅苗前两天,在鹅棚里铺好细刨花、碎鲜秸秆等铺垫材料。准备250瓦红外灯、煤炉等取暖设备,检查屋内是否有贼进风口,在墙上安装排气扇通风。

为了有效利用鹅棚设施,雏鹅的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35厘米高的围栏把小鹅分群。棚内湿度应控制在60%~65%。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雏鹅的体质会下降,生长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秦英要加被褥,通风除湿,降低湿度。

养鹅注意事项:

大多数鹅不怕冷是因为它们有保暖的皮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耐寒。鹅的适应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旦气温变冷,它们就会行动迟缓,精神状态不好,非常容易生病,抵抗力下降。当然,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长大,慢慢习惯了,小鹅一般都太小,没有保暖的外套,所以需要放在20度以上的空间里。

1、饮水和开食。

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

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

2、饲喂方法。

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

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3周龄起鹅舍内放入砂盘,保健砂砾以绿豆大小为宜。

扩展资料:

1、加强环境清洁卫生

做好消毒工作。养殖场的进出口需要设置消毒池,方便进出后及时消毒。在养殖雏鹅前,要采用消毒药物对鹅舍内外的育雏舍、育雏架、用具和器皿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

放入雏鹅后,要时刻维持鹅舍的卫生,及时处理残留的饲食,清理粪便等,还要采用喷雾、熏蒸、浸泡、加热和煮沸等方式,定期对鹅舍进行消毒。

2、加强疫病控制

进行科学免疫。雏鹅的免疫力低,疫病会致使它们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制定适合当地养殖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当出现疫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

--鹅

--雏鹅饲养

养鹅的技术从选用优质的小鹅饲养、鹅场选址、品种的选择等方面着手,养鹅的方法有分群箱育法。

1、养鹅的技术

选用优质的小鹅饲养:在种类这方面,应选用块头大、生长快、耐粗饲品种,如白鹅和灰鹅。那样养出来的鹅肥又大。对于一些头形歪、眼盲、瘸腿、肚脐眼大、眼睛瞎、声音尖而浑厚等弱而伤残的雏鹅需作取代。

鹅场选址:肉鹅以草食为重,鹅场开店选址应选用在水资源的区域,并且保证水资源零污染,水资源除开喝外,鹅清除翎毛、加水、活动、交配等都离不开水。饲料网络资源制约着养鹅的成与败,决定了产品成本高低。中老年和成年人肉鹅每一只一天可以耗费15-25kg绿草,因而,肉鹅场的工程建筑地址,最好是有非常大的草坪。

品种的选择:优良的品种是肉鹅养殖获得成功的关键,在选择肉鹅品种时要选择体型大、耐粗饲、生长发育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增重效果好的品种,要求饲养75~90日龄体重达到35kg以上的品种。我国常饲养的肉鹅品种主要有狮头鹅、皖西白鹅、莱茵鹅等,或者可以使用以上品种的公鹅与地方品种的母鹅杂交后代进行育肥也是很好的选择。

2、养鹅的方法

分群箱育法:部分养鹅,可将幼鹅8-10羽做为一群,放到垫有麦草或纸碎的纸箱子或竹筐内,可以用灯泡隔热保温,还可在上边盖上麻布袋等方面进行隔热保温。4-5日龄后,当室外气温在18℃左右且没有风进入时,应适当让幼鹅到户外活动。箱里垫材留意防湿冷,每日拆换垫材,维持箱里干躁。

养鹅要管好育雏期

养鹅散养又称为圈养方式,先将育雏舍清理干净,铺上垫草进行第一次消毒,到进雏鹅前一天再用百毒杀消毒液喷洒消毒刚出壳的鹅温度是第一关,要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仔细的调节温度,3d内要保持在28~32℃之间,以后每周要下降2~3℃,要保持在25~28℃,温暖季节也可以在地面舍饲加垫料自温育雏,定时饲喂5~6次/d,3周后可以自由采食堆饲,自由饮水。

肉鹅也是食草禽类,有着天然的野性昂头鸣叫,放养还会赶着啄人,所以育肥期要加篱笆围栏圈养,限制自由活动和鸣叫消耗营养。圈养育肥的围栏要高于100cm,饲料和饮水槽放在围栏的外面,鹅可以伸出头来采食和饮水,饲喂方法喂3~4次/d,晚上9~10时加喂1次。

饲料的搭配要添加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玉米,米糠、豆饼等种类,适当添加一些块茎饲料,使其消化吸收的快,同时要填加青草如苜蓿,苦碱菜,小叶串香草或小麦草,促使大肠及盲肠有益菌快速增值,撕裂发酵粗纤维,增多B族维生素的量,长膘长肉增得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3913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