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亩产量一般多少斤

小麦亩产量一般多少斤,第1张

小麦亩产是受品种、地区,管理方式等因素影响,一亩地产大约是850—1000斤左右,高产的可以达到1200—1800斤。

丰德存麦20适应性好,在2019年经测产验收,最高亩产8091公斤,首次刷新了河南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在2020年经测产验收,最高亩产8552公斤,2022年,最高亩产19992斤,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超过800公斤。

众信麦998是一个适种范围广,抗倒能力强,抗寒抗旱性好,产量高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测产验收平均一亩地亩产量为89826公斤,最高亩产9286公斤,创造了2021年我国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谷神麦19号是一个超强筋、抗病抗倒、超高产大穗大粒小麦品种,2021年测产验收最高亩产量达到了8606公斤,创造了安徽小麦单产新纪录。

种植小麦的注意事项

品种是保证高产的基础,在选择种植品种的时候要选择无病无害,抗病能力强及产量高的品种。品种选择正确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如果不确定是否携带病菌,那么在种植前应该进行浸种消毒的工作,或者对种子喷洒多菌灵等药剂进行病菌毒杀,根据数量决定用量。

小麦是长度较高的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容易发生倒伏的现象,所以要防止到倒伏的现象发生。可以选择抗倒伏的品种,或者在还没有特别高的时候对小麦进行修剪工作,做好控旺处理,对植株喷洒多效挫等药剂可有效防治。多施拔节肥可以控制落穗的形成,有利于小麦的增重。

进入五月份后,小麦也到了灌浆的时间,小麦生长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重点是养根,增重,也就是说,一方面要防止根系早衰,另一方面要保护好叶片,增加小麦粒数和粒重。小麦灌浆期要做好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干热风的防治。关于农户最关心的3个问题,以下答案可以作为参考。

1、进入5月份,还能不能浇水?

很多农户担心浇水之后,小麦会出现倒伏的情况,不知道能不能浇水?小麦进入灌浆期仍然需要水分和养分,浇好灌浆水,能调节土壤的湿度,保根护根,有利于养分的运输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粒重,还能减轻干热风的危害。浇不浇水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缺水时是能浇水的。

小麦浇灌浆水的时间是在5月的上旬,一般扬花后10天就可以浇了,如果在浇水这个时期内,看看天气预报有连续几天的降雨,这种情况,可以不浇水,如果只是阴天,有一天是小雨,这个降雨量不足,还是要进行浇水的。大风来临之前,要停止浇水,避免发生倒伏。前期浇水量多,浇过3~4次了,田间湿度大,群体旺盛,本身就具有倒伏危险的地块,这种地块也不宜浇水。

2、灌浆期发生病虫害,还能打药吗?

很多农户认为,小麦在扬花后病虫害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到麦田里看看,还有一些地块有蚜虫、吸浆虫成虫的情况,还有一些农户返青期没有做好预防病害的工作,小麦下部出现很多发黄、枯叶的情况,这可能发生了纹枯病,农户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

防治虫害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防治病害可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防治纹枯病可以用噻呋酰胺和戊唑醇,防治小麦锈病可用吡唑醚菌酯加上三唑酮,打药时水量要足,一定要打匀打透。

3、用什么叶面肥,能提高产量?

小麦灌浆后,如果没有病虫害发生,只想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可以进行叶面喷施。小麦灌浆也需要一定的氮肥,保证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粒重,还能改善品质。但是氮肥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贪青晚熟,降低粒重。

小麦生长后期发生干热风,小麦看着像熟了一样,但是会减少产量。后期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的危害,适当补充磷、钾肥也有利于灌浆,有利于增产。农户可用1%尿素溶液加上03%磷酸二氢钾再加001%芸苔素进行喷雾。喷洒的时间在下午4点以后,在中午前后喷肥容易烧叶。

在小麦扬花后,一定要注意以上3点,根据实际情况浇水、防虫、防病,这样小麦才能有一个高的产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近期,国内农产品市场,小麦与豆粕行情走势明显分化,小麦市场,行情承压下行,市场延续偏弱的格局,国内现货小麦价格徘徊在底部区间,但是,在豆粕市场,超预期下跌后,近期豆粕“插翅大涨”,豆粕又一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市场发生了啥,豆粕以及小麦市场有哪些变化呢?

在小麦市场,近期,多地制粉企业,小麦挂牌报价再次下调,山东地区,现货小麦价格跌破145元/斤的现象不断增多,虽然,相比此前的低值略有上涨,但是,相比22年新麦上市后155~157元/斤的开秤价仍有较大的差距。

据机构分析,目前,小麦市场仍处于“供强需弱”的阶段,由于年后麦价偏弱运行,市场对于小麦前景较为悲观,叠加,终端市场面粉销售仍处于淡季,面粉走货不畅,制粉企业开工偏低,集中备货的积极性较差,随着企业库存逐步改善,在需求支撑不足下,制粉企业落价收粮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在托市小麦方面,虽然,临储小麦停拍,但是,国内地方性小麦投放积极性依然较浓,地方粮库小麦加大了出库的积极性,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小麦价格上涨的支撑。叠加,进口小麦方面,美国进口小麦或将达到1200万吨,这也给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叠加,新麦上市日期临近,湖北地区,新麦上市仅剩1个月左右的时间,小麦生长表现良好,市场对于新麦上市开秤价预期较差,这也将加剧陈粮小麦出粮的积极性,进一步限制小麦行情偏强!

因此,受多方因素,小麦市场仍难以改善,价格或将维持震荡偏弱的格局,新麦上市前,价格或将维持底部偏弱的走势,小麦价格反弹阻力重重!

而在豆粕市场,近期豆粕价格“插翅大涨”,这也让市场为之一振,豆粕又一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据机构分析,近期,由于国内现货豆粕日均成交高达26万吨,而豆粕现货供应逐步偏紧,价格也逐步回升,不过,随着豆粕价格走高,油厂开工率也在逐步改善,豆粕库存有望逐步缓解偏紧的表现!

据了解,目前,巴西大豆收割进入尾声,近期,巴西大豆入港规模有所延期,尤其是,进口大豆GMO以及CIQ证书申请到出具大致需要20个工作日,这也造成大豆入港有所延续!

目前,国内样本油厂开工率逐步回升至49%左右,现货豆粕成交价逐步上涨,目前,广东部分沿海油厂报价涨至4750元/吨,而在山东、江苏以及天津等地的贸易商,现货豆粕价格也逐步涨至4400~4500元/吨左右,豆粕价格大涨!尤其是,近期,油厂压榨量减少,市场对于豆粕供应减少情绪的担忧,下游饲料企业以及养殖主体库存偏少,集中提货需求升温,这也带动了豆粕市场偏强的走势!

但是,总体来看,豆粕市场“近强远弱”的格局不变,一方面,国内生猪、反刍以及水产养殖亏损压力较多,饲料企业以刚需补库为主,囤货积极性较差;另一方面,4~5月份,国内大豆进口规模较多,豆粕长期供给宽松的基本面不变,叠加,饲料企业豆粕减量的趋势不变!短期内,受供应压力影响,豆粕价格偏强运行,但是,随着油厂开工率大幅提振,豆粕供应逐步宽松,价格也将再次呈现大幅回调的走势!

中原丰1号小麦属于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7-232天,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02天。该品种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16点汇总,增产点率938%,平均亩产5887公斤。该品种在10月上中旬的时候进行播种比较好,每亩种植基本苗14-19万株比较合适。

一、中原丰1号小麦品种

1、中原丰1号小麦属于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7-232天,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02天。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 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

2、该品种在2016-2017年度河南省冬水组区试,13点汇总,增产点率769%,平均亩产5379公斤。2017-2018年度续试,15点汇总,增产点率667%,平均亩产4348公斤。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16点汇总,增产点率938%,平均亩产5887公斤。

3、该品种适宜在10月上中旬的时候进行播种,每亩种植基本苗14-19万株比较合适。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赤霉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还要注意预防倒春寒。

4、小麦是长度比较高的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容易发生倒伏的现象,所以要防止到倒伏的现象发生,可以做好控旺处理,对植株喷洒多效挫等药剂可以有效防治。多施拔节肥可以控制落穗的形成,这样有利于小麦的增重。

二、中原丰1号麦种特性

1、中原丰1号小麦幼苗呈半直立状,叶子颜色为浅绿色,而且苗势壮、分蘖力比较强。该品种在春季的时候起身拔节比较迟,抽穗偏晚,耐春寒能力一般。

2、该品种平均每株大约高756-797厘米,株型紧凑,抗倒伏性比较好。穗形状为纺锤形,长芒,壳颜色为白色,子粒颜色为白色,籽粒为半角质,而且饱满度比较好。

3、小麦不抗旱也不耐涝,当小麦生长到灌浆期的时候要保证给小麦提供充足的水分,使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而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需要及时把积水排出。

4、而病虫害要做好提前预防的工作,对小麦叶片适当的喷洒适量叶面肥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发生,还可以补充水分,提高小麦的产量。

小麦生育后期,保粒增重的技术措施:

1、加强后期肥水管理。在小花退化高峰(约隔至四分体期)之前,供给充足的肥水,是减少小花退化,提高小花结实率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高产田块,实施"前氮后移"施肥法,在小麦两极分化后及时追施适量的氮素化肥,并结合施肥进行麦田灌水,对促粒增重效果十分明显。在小麦开花后10天左右,要浇好小麦灌浆水,可有效地防止后期干旱。

2、建立健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小麦生育中后期气温高,群体大,是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粘虫等。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其发生、流行。小麦纹枯病3月上中旬进入流行盛期,也是防止适期。每亩用3%井冈霉素水剂200-250毫升或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对水50千克均匀喷施到小麦茎部,发病严重田块,间隔5-7天,再喷1次。小麦锈病、白粉病常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即为防治适期,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发病严重时间隔5-7天,再喷1次。小麦赤霉病一般减产1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在抽穗、扬花期每亩用80%的多菌灵超微粉10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小麦穗蚜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每亩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克,或10%吡虫啉10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禁用甲胺磷、久效磷、氧化乐果、1605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3、进行后期叶面追肥。抽穗到乳熟,如小麦叶色发黄、脱肥早衰麦田,重点应喷施氮素化肥。每亩用1-2%尿素溶液50-60千克或2-4%硫酸铵溶液50-60千克喷施,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一般喷1-2次可增产小麦5-10%,高的可增产20%左右。没有早衰现象的高产麦田,一般不再喷施氮素化肥;有可能贪青晚熟的麦田,也不能喷施氮素化肥。这两类麦田,应重点喷施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的草木灰,每亩50-60千克,都能获得一定的增产效果。据试验,一般可提高千粒重13克,增产5%以上,高的可增产15%左右。施氮肥较多的缺磷麦田应重点喷施2-4%的过磷酸钙溶液,每亩施50-60千克,也能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

4、合理运用化学调节物质。在小麦生育中后期,采用综合化学调控技术,以减少小花退化,促进籽粒灌浆,也是稳定提高小麦穗粒重的关键措施之一。如在小麦孕穗至扬花期喷001-0103毫克/升三十烷醇能提高光合性能,促进籽粒灌浆;孕穗后用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钠(每亩4-5克)喷施3-4次,可达到促粒增重的效果。

5、预防后期干热风危害。浇足浇好小麦灌浆水;根据小麦群体、天气状况(有无大风),巧浇麦黄水,防御干热风。小麦植株体的磷、钾含量高,能增强抗干热风的能力。在小麦孕穗至开花期间,叶面喷洒03%磷酸二氢钾溶液、草木灰液及黄腐酸铵、硫酸锌、硼等植物蒸腾抑制剂,对预防干热风均有较好的效果。

为简化田间操作,提高效益,农艺上可采取"一喷三防"的办法,即将农药、生长调节剂和肥料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进行叶面喷施,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

供您参考

“一喷三防”是小麦在生长发育中后期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指在小麦生长中后期,通过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等混配液,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的目的,实现增粒、增重的效果,确保小麦丰产增收。

一喷三防”喷施是指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这一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1、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的主要农药有三唑酮和烯唑醇等,每 667 平方米可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 克或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60 克,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2、防治赤霉病的药剂主要有多·酮(多菌灵和三唑酮复配剂)和甲基硫菌灵,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10%扬花)第一次喷药,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需在第一次喷药5~7 天后进行第二次用药,每667平方米用60%多·酮可湿性粉剂70 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 克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3、防治纹枯病的主要农药有井冈霉素和三唑酮等,当田间病株率达 10%时,每 667 平方米可选用 5%的井岗霉素水剂 250 毫升或 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50~60 克对水 50 公斤,对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重病田需间隔 7~10 天再用药防治一次。另外,多菌灵和三唑酮混用可以防治包括赤霉、白粉、锈病和纹枯病等多种病害。

综合:在小麦抽穗70%~80%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最好,用48%毒死蜱、40%辛硫磷或40%氧化乐果。小麦抽穗期一般与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吻合,整个抽穗期都是小麦吸浆虫侵染的敏感期,是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穗期喷药防治。

小结:小麦一喷三防”已经被列为小麦生长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纳入国家全覆盖的农业技术补贴项目,适用于全国各类麦区,详情咨询当地农业部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3876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