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头歪看什么科

小孩子头歪看什么科,第1张

小孩子头歪看什么科

小孩子头歪看什么科,小孩子出现头歪的症状,看看是否有骨骼方面的疾病或者是外界的损伤等等,在医生的帮助下确诊,选择正确科学的调理方案。那么小孩子头歪看什么科呢?

小孩子头歪看什么科1

小孩如果出现脖子歪的话,这个需要到医院去挂一下普通外科来进行检查和治疗。这个疾病一般主要考虑是由于斜颈导致的,先进行x线检查,来明确原因,对症进行治疗才可以。脖子歪可能是因为单侧颈部有硬块,颈子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受到压迫性伤害,产生血肿块,之后自行愈合便形成了硬块。

小孩子头歪怎么办

1、让孩子平躺,头转向健侧,使鼻与身体的正中线一致,一人按住双肩,另一个人抱住孩子的'头向健侧转动。每天10次左右,每次转20下,动作要充分(但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但治疗要早,在一周岁内主要是靠家长推拿,进行手法矫治,一般治疗周期是3个月到半年。

2、然后用手按摩胸锁乳突肌,每次10~15分钟,提拿患侧胸锁乳突肌10~20下。按摩后进行热敷,或用绷带将头及艘侧肩关节作“八”字形固定。只要坚持不懈,多能矫正过来。

小孩子头歪看什么科2

宝宝头睡偏了怎么办

及时调整睡姿

宝宝睡觉,以仰卧为好(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如果宝宝自己可以翻身变为侧卧或者俯卧,就不用管。但尽量避免总是睡一侧,尤其注意偏头的一边,家长要帮宝宝及时调整。宝宝都喜欢找妈妈,所以宝妈可以一天睡在宝宝左边,一天睡在宝宝右边。

注意日常头的方向

母乳喂养时,要经常更换宝宝头的方向,奶瓶喂养也要注意每次的吃奶方向,避免总是偏向一次。宝宝醒着的时候,家人跟宝宝说话玩耍,要注意方面,我们往往在哪边说话,宝宝就往哪边看,尽量不要让宝宝往偏头的方向侧。

建议宝宝趴着玩

宝宝趴着玩好处很多,可以锻炼颈部和肩部肌肉,尤其是还不会抬头的宝宝。趴着玩还可以让头部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趴着玩的姿势、地方有很多,比如你的腿上、肚子上。一开始宝宝可能不太愿意,你也可在前方玩具,吸引宝宝。

可以戴矫正头盔

如果宝宝6个月偏头严重,调整睡姿方向不足以改变头型,可以考虑定制矫正头盔来矫正头型。但要严格遵守要求,遵照时间让宝宝带上,否则就没有效果。目前给宝宝戴特制头盔仍存在一些争议,且戴头盔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刺激皮肤、异味大、头盔太闷致宝宝爱出汗、宝宝戴起来很疼等,所以不鼓励家长给中度颅骨变形的宝宝佩戴纠正头盔。

宝宝头形矫正的最佳时间

调整宝宝头型的最佳时间就是孩子出生后的2个月内。如果2个月以后发现宝宝的头型不对称或不好看了,第3个月尽快调整还来得及。3个月以上的宝宝头型基本固定了。宝宝在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囟门(xìnmén指婴儿出生时头顶有两块没有骨质的“天窗”)会闭合,宝宝的头型就定型了。

1岁内的宝宝,头骨柔软,睡眠时间占大部,所以偏头情况比较常见,要预防为主,特别注意睡眠时的头部位置,如果睡偏,要及时矫正,以免错过最佳矫正期。

问题一:颈部淋巴疼痛,看什么科 您的病情已经了解,建议:

需要提醒的是,正常人在其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扪及淋巴结,尤其在劳累、感染时,更为明显。但在消除这些原因后,会消退或缩小。在检查时,其大小、质地、活动度、光滑度等均正常。以你的情况,不用担心。

问题二:脖子上淋巴挂什么科? 你可以到医院的普外科就诊就行,通过颈部B超或淋巴结穿刺活检,就能明确诊断,然后再行治疗就会好

问题三:淋巴结疼痛挂什么科 锁骨,纵隔有肿块,腮淋巴结疼痛。咋治回答者:zhangnaiyang您好最近几天大腿根淋巴结疼痛;还有肿块回答者:songrui518可以到外科就诊做一下血常规等检查,根据检查选择消炎药治疗,另外注意相邻器官是否出现病变,可以做一下检查。左耳前淋巴结疼痛一个月。最近一个月,反复脖子耳根,淋巴结疼痛,

问题四:颈部淋巴结肿大挂什么科 淋巴结肿大一般是挂普外。

淋巴结肿大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例如比较常见的有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恶性淋巴瘤,以及癌症所形成的淋巴结转移这四种):

一看淋巴结肿大有无明显的诱因:

淋巴结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炎肿大,都是它附近的炎症(如发炎、伤口等)引起的。附近存在这个炎症的话,那这淋巴结的病症就是普通的淋巴结炎(颌下、颈部的淋巴结炎多由口腔当中、鼻、咽部的炎症引起)。

二看淋巴结的活动性如何:

用手指捏着推动它,它的活动性好的话,并且这个淋巴结与周围的皮肤、肌肉不相粘连的话,也是淋巴结炎。不是淋巴结核,更不是所担心的癌啊瘤啊那种大的疾病,也不必做这样那样的仪器检查。

三看淋巴结肿大的时间长度:

分辨普通淋巴疾病与淋巴瘤,还可以从时间长度上来分别: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可以存在好多年,但淋巴瘤的支撑时间不会长(可敬可亲的罗京,全国顶尖的专家会诊治疗,从发病到去世才是10个月)

四是做穿刺或切下一个来活检,这两种都能一锤定音地确诊。但一般情况下患者不愿意轻易地就去穿刺或切除活检。

淋巴结炎如果情况轻微的话,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或是吃一些普通意义上的消炎药,打些消炎针,就会好。这不算个什么问题。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消炎治疗不愈,那就需要中药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块、炎症的中药丸来治。找得对了则会者不难。笔者深知中药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痉挛性斜颈是指颈部肌肉不随意收缩引起的头颈扭转和转动表现的总称。据统计,痉挛性斜颈的发病率大约是 9/10万。美国有一个痉挛性斜颈病友联合会约9万人。我国痉挛性斜颈发病人数,估计是美国的几倍。

  西医: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痉挛性斜颈初期的轻型患者,可以用药物治疗。有失眠、焦虑症状的患者,可以服用氯硝安定治疗;对于有抑郁症的患者,可以用百忧解治疗,其它药物包括氟哌啶醇等。一般而言,药物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效果有限。

  2、对于口腹药物治疗痉挛性斜颈效果不好的患者,一般可以选择肉毒素注射治疗。每块受累肌肉每次注射剂量不超过100单位,每次注射总量一般不超过380单位。肉毒素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效果只能维持三个月左右,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由于注射肉毒素会在体内产生耐药性,重复注射多无效果, 而且5%的痉挛性斜颈患者用肉毒素注射治疗无效。

3、对于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重症痉挛性斜颈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目前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包括肌肉切断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选择性神经切断术、丘脑核团刺激或毁坏术。无论哪种手术,都是起到缓解肌肉痉挛。

中医: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起源于秦汉时期。基于对将近两千年的痉挛性斜颈中医资料研究,益民扶颈疗法专家组根据痉挛性斜颈病的发生机理,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扶颈”的理论。并用于临床实践,收到良好效果。益民扶颈疗法专家组根据病人的表现,通过滋补肝肾,疏经通络,补精益血恢复阴阳平衡,修复中枢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其正常的协调运动功能,能使颈部肌肉放松,恢复常态,这种方法,针对性强、无副作用、效果好、无危险,无后遗症等优点。

痉挛性斜颈,很多人发病前毫无征兆,患者常常会误以为是“落枕”,而不去管它。表现出脖子不由自主向一侧倾斜,同时伴随有拉扯感和疼痛感,晨起轻,午后重,紧张激动劳累,走路时加重,躺下入睡后减轻或者消失。

很多患者刚发病时脖子只是控制不住歪,用手摆正之后能坚持一会。时间久之后脖子越来越紧张,颈部神经痉挛难受,走路、干活脖子更加紧张拉扯。躺着和坐着时,脖子还能放松缓解下。

当痉挛性斜颈患者脖子拉扯疼痛时,可以用热毛巾外敷颈部,热敷十几分钟左右后,轻轻按摩颈部,使紧张拉扯的神经放松下来。天气寒冷时,避免频繁外出,记着带上围脖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受寒加重痉挛程度。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表现:

1、侧倾型斜颈: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部向躯体左侧或右侧倾斜,重者耳部、颞部与肩膀靠近,多有同侧肩膀上抬现象。涉及肌群:屈向侧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

2、后仰型斜颈:精神调养方面,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3、前驱型斜颈: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部向胸前屈曲。涉及肌群:双侧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

4、旋转型斜颈: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向躯体一侧旋转,根据肌肉收缩情况又可分为颈肌痉挛和阵挛两种。涉及肌群:面部旋向侧的头夹肌、颈夹肌、对侧胸锁乳突肌。

多数痉挛性斜颈患者的肌肉收缩频率大于10次/s,表现为头强直在一个方向,称为痉挛性;少数病人肌肉收缩频率少于10次/s,表现为头向一个方向抽动,称为阵挛性。你是符合上述的哪一种呢?

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不是颈部的骨头有问题,而是经络的问题。痉挛性斜颈出现脖子歪斜、拉扯疼痛、僵直、麻木等都是因为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痉挛性斜颈又关联到颈肩部和头部,所以气血受阻,无法畅通时就会导致头部气血供应不足,从而出现眩晕、眼花等症状。解决经络问题,就能缓解治疗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患者日常按摩方法:

1、卧床时在头两侧垫沙袋或软枕,以固定头位,必要时可用颈托固定。

2、头颈姿势的锻炼:患者立于镜前,主动或由他人协助将头置于正中位,并左右旋转、前后屈伸活动,每日3~5次,以能耐受为宜。为防止头不由自主向患侧倾斜,卧床时在头两侧垫沙袋或软枕,以固定头位,必要时可用颈托固定。

3、站在患者背后,双手轻轻置于患者双侧颞部,将其头尽可能地向健侧运动或置于中立位,保持这种姿态,直至患者不能耐受为止,每日3~5次。

王大夫表示,对于痉挛性斜颈患者来说,最主要的还是积极地进行治疗,理疗和按摩也只能暂时缓解痉挛。

没有最好的药物,只有最会用药的医生。医生的经验,来自于不断的治疗。如果你还在受痉挛性斜颈折磨,可以试试“舒颈扶正方子”治疗痉挛性斜颈挺好的。

颈部由脊柱上端7块颈椎构成主体,作用是支撑头部。它通过肌肉的牵拉产生运动,有些肌肉由颈部延伸到背部,有些肌肉则专属于颈部。颈部便是藉由如此复杂的肌肉和骨骼构造,做出错综复杂的动作,并可产生肌力来支撑近头部。

屈曲:

斜角肌

前斜角肌

起点: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点:第一肋骨

中斜角肌

起点: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第1肋骨

后斜角肌

起点:第5、6、7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第2肋骨

头半棘肌

起点:上六段或七段胸椎和第七段颈椎横突的顶端

止点:枕骨的上项线和下项线之间

伸展:

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的胸骨部起自胸骨柄前面,锁骨部起自锁骨内1/3段上缘

止点:于乳突外面及上项线外侧1/3

颈最长肌

起点:肋角和颈椎全部横突

止点:颈横突,乳突头半棘肌

斜方肌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侧屈:

胸锁乳突肌(同上)

斜角肌(同上)

颈最长肌(同上)

斜方肌(同上)

旋转:

胸锁乳突肌(同上)

斜方肌(同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1967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