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田玉籽料原生皮

什么是和田玉籽料原生皮,第1张

和田玉籽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籽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和田玉籽料的外皮细分为砂眼麻皮坑原生皮、色沁原生皮两种。其中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是指籽料表皮密布如人体汗毛孔一般的细小砂眼,凸凹不平。色沁原生皮指籽料在河流中受矿物质渗沁,表面光滑且色彩鲜艳。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你

和田玉籽料在经受长久的冲击碰撞后,在表面会留下因不同的小石块撞击而形成的微小裂隙及坑点,这就是我们看籽料表面坑洼不平、汗毛形成的原因。

最终玉石籽料侵入水中,水中的矿物离子慢慢的渗透侵入这些玉石的微小裂隙中并沉淀下来,这其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铁离子,它沉淀后在玉石的微裂隙中与空气发生氧化作用,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所以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就是这样形成的。

和田玉籽料为什么会有皮?

和田玉籽料有皮这是它自身的一个最大的特点,要问它为什么会有皮?并且还会有各种皮色?这首先就要从它自身成长经历说起了。

和田玉籽料是成长在玉龙喀什河的河床里,经过千万年不断地打磨,冲刷之后形成的,更是经历数千万年的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玉肉是身体、皮就是它的外衣,先有体而后才会有衣。皮作为籽料的一大特点是完全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更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

要说到和田玉籽料为什么会有皮,说白了就是氧化所致。

籽料自从由山料被大自然剥落到河流,历经亿万年推移搬迁中,受到河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及其他矿元素的磨砺冲击,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入,在有裂的地方深入肌肉,久而久之在籽料的表皮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

但是由于籽料的皮是在表面因为风化和水中各种元素氧化作用等种种原因共同形成的,所以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都各有不同。

然而由于和田玉籽料在经受长久的冲击碰撞后,在表面会留下因不同的小石块撞击而形成的微小裂隙及坑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汗毛孔,同样,表面的汗毛孔的粗细程度与它的内部结构有着莫大的关系,就像人的皮肤和身体的关系一样,这也是籽料的可贵之处。

现如今市场上能看到真正拥有活皮的和田籽料已经不容易了,所以如果要出手购买还是要谨慎。

和田玉籽料和山料的区别,是比较明显,且有识别技巧的,具有一定实物上手经验,不难从肉眼进行识别:

1、籽料皮壳表面带有完整的,类似人体皮肤上汗毛孔的特征,这是和田籽料最典型的识别特征,毛孔细密,分布无规律。而山料,并没有任何毛孔特征。

2、如果皮壳带有皮色,从外到内,会有由深到浅的颜色过度,过度自然,层次感明晰。山料一般色泽统一,协调,没有太明显的层次感。

3、料质明显比俄料,韩料,青海料要致密,结构要匀细,握在手上反复揉搓,会有明显的油性和糯性体验。

新疆和田籽料图示:

并不是只要有带皮的就是和田玉籽料,戈壁料也是一种带皮的和田玉。

一、和田玉籽料的外皮构成可分为两种。

1、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指表皮布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犹如凹凸不平的麻皮坑,分细性、粗性两种;

2、色沁原生皮:是由于一部分籽玉在河里受到其他矿物质浸润、渗透,长年累月形成由外至内的渗透,不仅表皮光滑,而且出现许多色彩。所以称“沁皮”。

二、戈壁料存在

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多西至墨玉县的皮牙满多约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

综上所述,籽料就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这种卵状的原生矿体存留在海底,后经地壳变迁,造山运动,新疆这块土地由大海变成了陆地,籽料也随之浮出水面,存在于沙漠之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这种状况。

扩展资料:

产生和特性

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脚下,距离出产籽料的和田市大约有270公里。在这270公里的河床中,从出山流水的那个冰山起,一直往下约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捡到为数不多的山流水料。再从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这段河床中,根本就没有玉石。

再从约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产的主要地段。有人讲,中段近180多公里没有玉石,是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都被洪水把玉石冲到下游去了的缘故。

河床里到处都是卵状石头,没有一块玉石,石头没被水冲走留了下来,唯独比重比石头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冲走了,所以,“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的解释自然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现在就有一种认为籽料是原生的矿床,而不是次生的,由于冲积而形成的。

—和田玉籽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671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