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场口翡翠原石比较好

哪些场口翡翠原石比较好,第1张

翡翠石的后江坑、帕岗坑、会卡坑都很不错。后坑口分为老后江和新后江,两者均产于河床冲积砂中。其中,老后江发源于冲积层底部。皮薄,灰绿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KG,含水量好,底好,常产全绿、高绿宝石;蒲岗坑口是历史上有名的矿山,最早开采。辣椒粉较细,以灰色、黄白色为主,结晶细腻,种植性好,透明度高,色泽足;灰坑口的翡翠原石贝壳呈杂色,以灰绿色和灰黑色为主,透明度不一,水下质量分布不均,但绿色的地方往往水质较好。翡翠又称硬玉、硬玉、缅甸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矿物组成的纤维集合体。它是玉,半透明到不透明或很少透明。祖母绿主要由硬玉或硬玉、钠(铬酸钠)和方钠石(绿辉石)组成,可能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等。常见的品种有老坑翡翠、冰种翡翠、水种翡翠等。

https://pics1baiducom/feed/730e0cf3d7ca7bcb1dd42a0d098ff769f724a8f2jpegtoken=bec96598d3a6630142ac0fcc03781b2d

翡翠场区场口分布图

翡翠原石的买卖是珠宝界最神秘的一种交易,她的神秘就在"赌石"上,而进行翡翠赌石有几种判断的依据,其中场区场口就是很重要的依据之一。场口是指开采玉石的具体地点;场区则是若干场口因开采年代和相似的表现而形成的区域。不同场口的玉石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场口其特性十分鲜明,以至有的特性只属于某一个场口,只有断定了它属于哪个场口,才能根据这个场口的翡翠玉石的特殊性来观察、判断这块翡翠原石的赌性。因此,翡翠赌石业内有句行话:不懂场口的人不能赌石。

缅甸翡翠的发现及开采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其场口如星火燎原,发展到今天有名称的达近百个,且群星荟萃,争妍斗奇,至于小的难以起名的场口更是星罗棋布。根据翡翠原石的种类和开采时间的顺序,通常可将整个场区划分为六大场区:老场区、大马坎场区、小场区、后江场区、雷打场区和新场区

木那场口

木那是帕敢场区中重要而著名的老场口之一,由于开采时间长、储量少,产量比较低。该场口以盛产种色均匀的满色料而闻名。玉石中含有较为明显的点状棉,有帝王绿色、阳绿色、黄杨绿色,曾经出过阳绿满色玻璃种,偶尔会有水头好的秧苗绿色。裂纹相对较少,种的变化较大,从豆种到玻璃种都有,以豆种、糯化豆种和糯化种为主,从较中粗玉质至细腻玉质都有。玉质细腻,带“油性”,种老底好,毛病少,一般底带白色或飘翠绿色,冰种和玻璃种的绿色满绿色则极其稀少,故有赌性,尤其是“蒙头料”,其风险也相对较大。木那场口各层矿皮壳特点:第一层的翡翠原石几乎都有黄沙皮壳,第二层多见红沙皮壳,并带有蜡皮,第三层为黑沙皮壳,第四层为灰黑皮壳,第五层矿为白黄皮壳,大多数有蜡皮。 总之,赌石人对木那老场口的石头比较钟情,有人这样形容“木那石”:海天一色,点点雪花,混沌初开,“木那”至尊。

会卡位于香洞场区东南,此处有很多小河汇聚成会卡河,然后会卡河向北在香洞以北注入雾露河。该场区面积很大,各个开采场口均集中在河流两边,包括了许多场口,如展噶、磨东、枪送、玉石王、外苏巴琼、下苏巴琼、阁东月、样阁丙、裂固琼、磨皮等。其中有些场口(如展噶)现在开采的是含翡翠的高地砾石层,由上到下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沙砾层,多为大象皮、灰白色、翻砂、种老、常常出高色料子。中层为铁锈色层,多为红辣椒油壳,有好有坏,有高色的,也有狗屎底,参差不齐。下层为黑灰色层,多为黑蜡壳乌纱。黑灰色层下面为可见基岩,为较硬的蓝绿色片岩。总体看,会卡场区黑色层较为发育,属高地砾石层,厚度大,翡翠砾石大小悬殊,出产好种好色矿石的概率高。

会卡

会卡原石有三个明显特征:(1)皮壳薄。打灯即可见水见色,对新手诱惑力很大,但这种蜡壳料子多为新场会卡,在云南边境市场很多,经常会切出共生体(即水沫子与翡翠共生)。(2)裂多。多数普通料子的肉中细裂比较多,这也是赌会卡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3)皮色杂。以灰绿、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水常较好。总之,会卡老场口的石头,由于可能出特有的高绿色,受到赌石人和藏家的青睐,尤其是具有赌性和特色的蜡皮,颇具吸引力。可谓点绿难觅,有绿成片,“会卡”至尊。

后江

后江场口后江场区位于砍底县城东大约40多公里处,大大小小分布着十几个场口,由于这些场口基本都分布在砍底江支流,所以那地方出的料子大家习惯称之为后江石。后江场区于1963年开始开采,现在大部分场区基本采不出料了。后江场口是唯一不出砖头料的地方,大部分是色料,种好,底好,水好,小件的多,一般几两到几公斤,不出大料,不出玻璃地,大部分象鸡蛋大小,一般颜色都比较淡,但也有色老种老的。后江石一般出不了手镯,但可出戒面。后江石还有个特点,就是色淡不怕,只要种够老,抛光以后色就会变深,行内称这种现象为翻色,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绿。

后江石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靠山边的洪冲积层,这种洪冲积层被一层坡积物所覆盖,当地人称坡积物为“毛层”,其毛层(坡积物)由山顶约1米厚,越往山脚越厚,可达8—10米,含砾石层在坡积物之下。第二种类型是现代河床河漫滩型,又分老后江玉和新后江玉。新后江玉产于冲积层之下部,而老后江玉产于冲积层的底部。

老后江的特点:玉皮呈灰绿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kg,主要是水石,磨圆度、形状、大小均似芒果。沙皮颜色多种,玉质细腻,常有蜡壳。一般所产的翡翠常满绿高翠,透光性好,结构紧密。所谓“十个后江九个水”做出来的成品取货很高,抛光后颜色会增加,即所谓的“放堂”。

新后江的特点:皮比老后江厚,同样有蜡壳,个体比老后江大,一般在3kg以内,水与底比老后江差很多,成品抛光色会变暗,一般讲即使是满翠的新产后江做出来的成品也很难成高档翡翠。

莫西沙

莫西沙位于龙肯寨子西南2公里的帕敢公路旁,此处为高地砾石沉积沙矿,出产质地细腻的玻璃种、冰种翡翠原石。含翡翠砾石的沉积特点是:上层为**沙砾石层,下面为灰绿色砾石层。据《翡翠原石之旅》记述:摩西砂场口砾石土沙掺杂,翡翠矿层相对疏松,自表层至深层依次为黄红砂皮、黄白砂皮(砾石皮层较厚)、鹅卵石脚、黄蓝石脚(砾石皮层较薄)、小鹅卵石脚、蓝黄混合石脚、毛、蓝石脚层,所产玉石个体较小、玉质高,常达糯化底至玻璃底。在摩西砂场口对面拱起的小山丘,是摩西砂—玻璃贡,专出玻璃底玉石,一般在4—5公斤左右,没有大件料。自1971年港台玉石商人将缅甸人丢弃的无色翡翠加工到极致的首饰以后,这种高档无色的摩西砂石头,就成为了抢手的热门货。尽管传统翡翠界排斥这种无色的翡翠, 但它所体现出来的翡翠最高质地(种水),还是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摩西砂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产出了翡翠中最高境界的两种翡翠:起胶的翡翠和起荧的翡翠。对于摩西砂场口原石的产状,H潘进行过精辟论述:

莫西砂石头的皮壳别具一格,主要有白沙皮、灰砂皮和比较少见的红沙皮三种类型。白沙皮是最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摩西砂石头含铁量都很低,即使是红沙皮,皮层红色而肉色还是偏白色的。 就其皮壳而言,可归纳为三个典型特征:(1)脱砂皮。这是摩西砂石头的典型特点,有些石头几乎全部脱砂,有些石头则部分脱砂,即使那些有砂皮的石头,总也能在某些部位找到脱砂感;(2)刀砍状纹路或蜂窝状表皮。部分摩西砂的石头可见清晰的刀砍状表面纹,大部分石头可见表面滴水状的圆形或不规则状的凹坑,有时非常像蜂窝状表面;(3)凹凸不平的丘陵状表皮。这在那些带有多期水路充填的摩西砂石头中十分常见,有时这些又与蓝花色紧密相关,突起部位常常表现出深色的皮壳,系种水变化的差异化硬度造成。

如果莫西砂原石的擦口为灰白色,肉则近米汤种,而且棉大。擦口若为深灰色,肉则近冰种。擦口为乌黑色,其肉为玻璃种,做出的成品后光很活。这种后光很活按今天的说法叫“起萤”,白棉点也不明显了(俗称“棉化掉了”),肉中只要有一丝丝绿,则在成品中就会折射成满色(俗称“放堂”)。之所以灰白就是糯化的原因,是因为种不够,加上棉多,所以皮壳包裹下,擦口在光线反射下,只能呈现本身的颜色,加上皮壳的颜色灰白色,同理可证深灰色和乌黑色也是一样,特别是乌黑色,因为种好、水足、通透,所以擦口在光线射进肉时,把皮壳的颜色也反射出来了。

大马坎

大马坎位于香洞场区西南,地处雾露河下游,包括格地磨、宋堆、瓦磨、八西东、拱马磨。该场区河谷较宽,地形平坦,形成冲积小平原,全部为次生矿,翡翠砾石层厚度较小,一般为5-7米左右。基底为深灰色片岩,由于风化而成为黑色的泥质层,当地人称为“胶泥层”,基底之上为**层,最上面为砂泥层。大马坎翡翠砾石多为白砂皮和黄砂皮,没有黑砂皮,这也是大马坎与其它场区的重要区别之一。

(1)大马坎翡翠砾石滚圆普遍较好,翡翠砾石个体较小,5kg以上的很少,这与场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大马坎处于雾露河下游,由于地处平原,水流速减缓,所搬运的砾石自然较小。

(2)大马坎原石很受赌石爱好者欢迎,因为出所谓“黄夹绿”,很多初学者用手电筒去看,超级漂亮,误认为这是冰种、玻璃种,其实灯光下的**是翡翠皮壳下的雾,并不是真正意思上的黄翡。

(3)大马坎的绿色多数取货颜色偏蓝,对于这点要特别注意,大马坎还有一种蜡壳的翡翠没有雾,切开一般是皮肉不分。

(4)大马坎出产的小水石,因经过较长时间和较远距离的搬运、滋润,皮壳光滑,常产顶级的玻璃种,所以在玻璃种翡翠中,质量最好的当数大马坎而非摩西沙。

(5) 大马坎场区不同场口之间翡翠皮壳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大马坎场口的翡翠皮壳较厚,呈灰色,且皮肉相杂,皮壳下必有雾,雾色多呈红、黄、黑、白色,其中红、黑雾的底子灰,黄、白雾的质地好。

(6)一般“十雾九有水”,凡是皮壳与**相杂难分的,其玉色偏蓝,并多显现蜂窝状态,颜色有褐色,红**,灰色,少见腊壳。

(7)大马坎石几乎都有雾层,其主要特征为色串皮、雾串皮,雾裹色、雾吃色,皮肉难分。

(8)大马坎半山半水石黄壳黄雾且皮薄,可赌性强。若厚皮而雾黑,则底灰水短,绿色往往偏蓝,又无反弹力,不可赌。

场口特点:第三层矿,多见黄翡皮、橙黄翡皮、红黄翡皮,也有风化皮。皮下往往有“黄雾”(即黄翡),黄翡中有绿色的俗称“黄夹绿”,外皮相对较薄,块度小者多见,也有大块的。常产出豆绿或瓜绿色,也有皮下绿,偶尔会有水头好的满绿高翠、团块状的高翠黄杨绿色及秧苗绿。裂纹相对较少,种的变化较大,从豆种到玻璃种都有,以老场豆种、糯化豆种和糯化种为主,中粗玉质至细腻玉质都有。种老底好,黄翡皮及红黄翡皮,肉以紫罗兰色和白色居多,全黄翡的较为少见,冰黄翡夹绿色则极其稀少,故有赌性,尤其是风化皮的“蒙头料”,风险相对较大。

莫湾基位于帕敢场口东北的莫湾河支流两侧,所开采的均是高地砾石层的翡翠砂矿,高地砾石层被河流切割开,约有100米深。所以两边均可见切割出的砾石层剖面。砾石层由上到下分两层,上层为红色层和**层,下层为灰色至黑色层,半胶结状,含绿色片岩、云母片岩。翡翠砾石常有蜡壳,砾石为半滚圆状至次棱角状,多为黑乌纱料,皮厚,皮壳乌黑仿佛黑油漆,皮下有雾(很多市场里面的黑皮石头没有雾,属新场石),蟒带有白雾及松花,一般种好,有高绿,块小的会有满绿。目前,莫湾基黑乌砂与帕敢黑乌砂一样,已开采完毕。

《翡翠原石之旅》:莫湾基出场的黑皮壳玉石,种肉皆优,皮壳上有蟒的表现就可赌,赌涨几率很高,蜡壳、黑、厚薄皮均有,不好洗。

《那块卖五亿美金的赌石》:莫湾基的乌砂只要有表现,就容易赌涨,色容易进去,种水好。莫湾基乌砂的外貌与其他场口的乌砂有一个明显区别,就是黑色外皮上有点点白斑。

场口特点:第四层矿,黑钨砂皮,块度小的较为多见,也有大块的;常产出豆绿或瓜绿,也有皮下绿,或油青色,偶尔会有水头好的满绿高翠或团块状高翠帝王绿色;裂纹相对较少,种的变化较大,从豆种一直到玻璃种都有,也会有变种,故赌性大、风险也大。

南齐场口一类。为小场区的最重要场口之一,位于大马坎场区的南部,恩多湖左侧。皮壳为黄沙皮居多。且多为半山半水石或者水石,皮壳一般呈黄褐色,这里注意与之区分的则是后江。因为二者皮壳相似程度非常之高。关于南齐场口的说法网上资料少之又少。

翁巴列场口,多为种水料。这个敞口的特点是种嫩棉多裂重易变种,能棉死人。如果有棉,这个场口的石头在皮的表现上面就能看见。翁巴列,种一般为偏嫩,水不够清,抛光一般光泽度不够。

翁巴列位于新厂区的西北方面、接近老场区的位置。翁巴利皮壳石纹明显、皮纹较多,少有粗砂皮壳,砂细夹泥、砂感不明显,皮壳薄,皮肉过度层也薄,皮色黄中偏红者居多,但往往种与水的比例不成正比,水好而种差、棉大、裂多。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新场料与其皮色较为相似,但石纹少。注意鉴别。(木那的翻沙就会很细腻、集中,并且沙粒排序较为有序,皮壳砂层厚,石纹不明显,皮色单纯,白即白,黄即黄,若为脱砂的,冰味清亮。摩西沙,翻沙是要较粗的,沙粒的质感要大一些,翻沙感会更强烈。

莫莫亮长期以来,各种资深玩家对莫莫亮场口的翡翠原石说法不一,由于市面上存量相对较少,它也因此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为网友揭开这层神秘面纱,帮大家辨识一下莫莫亮场口的翡翠原石。

莫莫亮场口以黑皮为主,多为雾层皮壳,皮壳相当细腻且薄,水头一般较长。莫莫亮场口的石头底子一般比较好,干净没有杂质,没有裂纹,没有棉,给人很清爽的感觉,因此是制作翡翠成品比较理想的原料,价值较高。

缅甸翡翠的挖掘稀有百年的前史,至今仍在炽热持续,缅甸挖掘翡翠的场区仍在扩展,挖掘翡翠新的场口也在不断的添加。小编今天要说的是其中最有名的八大场口~来看看你知道几个?

按缅甸翡翠场区矿床的差异,以及地理分布和行政区别,有人将缅甸翡翠场区区别为6大场区,也有人将其区别为8大场区,今日小编也选用8个场区的区别,即:龙肯场区,帕敢场区,会卡场区,香洞场区,达木坎场区,后江场区,雷打场区,南奇场区。每个场区又再区别为许多小场口或厂口。场口或厂口缅甸玉称为冒或磨,通常是以发现人的名字货所在地的地名来命名的。现金我国境内许多流通的翡翠原石首要来自四个场区:达木坎、会卡、龙肯的莫西沙、帕敢的莫湾基。

下面小编给我们介绍龙肯场区,场口的特征

这个场口前期称为“新场”,东起五龙河上游的西岸,西至凯苏场口止,东西40千米,南北约30多千米,挖掘时刻较早。这儿的翡翠矿石埋藏较浅,大都没有皮壳,归于原生矿矿床,但也有一部分次生矿。翡翠多是白底青的中低挡了。人们将这儿挖掘的翡翠原石称为新场料,因而得名新场区。这儿的坑口较多,但他们挖掘时刻段,因而废弃的坑口也多,如前些年的场口早已经停采了。区内有场口30多处,现在比较知名的场口是凯苏,道茂,雍曲,铁龙生,目乱干,磨西西,马萨,大莫边,小莫边,格底莫,婆之公,莫西萨,散卡,卡拉,三客塘,莫班洼。

(1)凯苏场口。该场口发现在40年前,而在1983年许多正式挖掘,行内叫“八三种“香港行家以前发现,这种翡翠大大都质地太粗、太干,假如侵入酸后再加树脂,就能够大大改进透光性,所以这种翡翠是制作B货的好质料。不过也有小量的八三玉未经过人工处理,质量也是上乘,不应当一概而论啊。到目前为止,该场口被政府军操控,不得私自进入。八三玉在公盘出售时分一般分为3-4级,即A、B、C、D级,是根据质地的粗细、色彩多少、透光性和裂纹来区别等级的。据朋友介绍,八三玉矿的西南方,还有一个翡翠矿叫“八二”矿,因在八二年挖掘而得名。该种相似八三种,可是质地较细并且紫色较多,归于坡积成因。

(2)铁龙生场口。铁龙生为缅甸语意思是全绿,1991年发现,1998年发现矿脉,1998年大规模开发。铁龙生场口间隔木狼场口4公里,归于原生矿,这个场口的玉石悉数是绿色的,有不同的绿色色彩,色彩深浅纷歧,有的浅,有的深,有的有黑点,水头短,不通明,质地大都很粗,之地细腻少,可是也有很尖端的铁龙生。严格意思说,铁龙生归于翡翠规模。

(3)陈开钦场口。陈开钦场口介绍坐落八三翡翠的诗玛矿西北方向,听说英国人控制缅甸的时分,有人在此处挖掘过原生矿,曾一箱一箱的运出去。其中有白底青、也有色料。后来,华裔陈开钦先生出资挖掘,故得名。所挖掘的矿石大都为有色的翡翠。也有一些白底青。但后来由于种种缘由,中止了挖掘。1963年,矿坑被封存了。现在缅甸政府鼓舞当地矿主挖掘,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原来的坑口。

(4)多磨场口。多磨坐落凯苏东南方2公里处,闻名的腾冲玉石名家张蓝廷和李生泽就在这儿开过矿。此矿归于原生矿,岩层较硬,40%地处山坡挖掘选用打洞爆炸挖井的办法,很是艰难。深处地下水又多,又因洞内通风不良,若没有满足的抽水机和通风设备,挖掘十分幸苦。曩昔曾经稀有百名工人在洞中不断进出,从洞中挑出玉石,大的100公斤左右,都是用肩挑的方法运出洞外,倾倒在洞子周围,堆成了小山。上世纪60年代,翡翠场口制止挖掘后,缅甸政府军去挖掘,当无法把水抽干,只有用铁门把洞口关闭了。1978年前后,有人从丢掉的玉石碎块中捡出绿色小块去瓦城出售。瓦城的匠人把小块玉石整块磨光("堆儿”),拿到泰国去卖,卖的好价格。后来音讯传出,许多人去多磨捡,买的和卖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小玉被称为“撒捧”(缅语)。到1980年秋冬到这儿聚集的人数高达7000人。人们用铁锤敲开碎块玉石,中心常常有绿色的小块(撒捧)。那是翡翠场口悉数制止挖掘,老百姓前来捡小“撒捧”,缅甸政府军是睁只眼闭只眼,让人买卖,其实这应是归于硬玉层的“泰蛋”。缅甸翡翠矿敞开后,多磨同样是政府租给私人挖掘。在公盘常常看到多磨的东西,就是今日我们了解的“白底青”种。

(5)雍曲场口。坐落龙肯村寨20公里处,有陆、水两路可通。这儿有许多小场口,它的翡翠归于原生矿。矿脉是沿着东北-西南方位延伸,雍曲常常出高色玻璃种或冰种翡翠是一个很尖端的场口,这个场口的料子大都做蛋面,矿主也是缅甸人,挖掘了此矿顿时成为头号富豪。在1994年一次爆炸之后,工人蜂拥而至抢炸飞的小料,不料,震怒山神,突然塌方,活埋了100多人。事情发作,缅甸政府封闭了该矿。90年代香港,称这种场口出的蛋面为“雍曲种”可见地位至高,归于一级质料。以今日眼光看,这种质料质地细腻,水头好,可是色偏暗绿,所以要切薄才显阳绿。因而一时一机缘,审美会随年代而变迁。尖端的玻璃种高色是暗黑绿。

(6)马萨场口。马萨场坐落龙肯北边到道茂公路旁边月2千米的当地,曾产出许多高价值的翡翠原石。曾产出900多吨的新厂玉。起特征是无皮或少皮,色彩较浅,成淡绿色。通明度从通明到半通明都有,但打磨之后色彩往往变淡,事宜做翡翠雕件质料。

(7)目乱干场口。离道茂场口月1公里,是1980年发现的新场口,此场口虽是原生矿,但一些较深部的翡翠质量也不错,质地有细糯,且多产春光。所产翡翠的特点是色高,质细,有春,豆等色,缺陷是翡翠原石绺裂较多。该场口产的紫春光翡翠有时很美丽,有的可做翡翠手镯,戒面,也能够做雕件。

(8)摩西疆场口。这个是重点场口。坐落龙肯村寨西南2公里到帕敢的公路盘,此处为高地砾石堆积沙矿。出产质地细腻的玻璃种、冰种。含翡翠砾石的堆积特点是:上面为**沙砾石层;下面为砾石层为灰绿色。闽-针灸杨医师,摩西沙的肉很细,出货很有卖相,水很足,有的起荧光,玩种水就玩摩西沙,玩色料不行的。教我们一个秘籍,假如摩西沙擦口为灰白色,肉则近米汤种,并且棉大。摩西沙擦口若为深灰色,肉则近冰种。摩西沙擦口为乌黑色,其肉为玻璃种。做出制品后光很活。这种后光很活今日的话就叫“起萤”,白棉点也不明显了(俗称“棉化掉了”),肉中只需有一丝丝绿则在制品中折射成满色(俗称“放堂”)。之所以灰白就是糯化的原因,是由于种不行,加上棉多,所以皮壳包裹下,擦口在光线反射下,只能出现本身的色彩,加上皮壳的色彩灰白色,同理可证深灰色和乌黑色也是相同,特别是乌黑色,由于种好、水足、太透了,所以擦口在光线射进肉时,把皮壳的色彩也反射出来了。

知道翡翠皮壳及其特征,是进行翡翠赌石买卖的要害,常见翡翠赌石的皮壳特征:一、红皮壳:赤色~褐赤色皮壳,归于中层的氧化富集层,因为氧化铁质富集而呈现显着的红皮壳。红皮壳的红翡皮层往往比拟细腻圆润,呈果冻状,十分美丽,但只是限于皮层,不知道的商人认为整块都是红翡,评价很高,切开后红翡仅限于皮层,内部为原生翡翠,价值大跌。二、黄砂皮:黄褐色,归于上层矿,是比拟常见的翡翠皮壳类型,皮层往往较厚,手摸砂感显着。黄砂皮能够有两类,一是由直接风化构成的黄砂皮,皮层与内部呈逐步过渡状况;二是通过二次氧化构成的黄砂皮,黄皮向内会有一层显着的红皮层,而且往内部界限显着;新场玉仿黄砂皮毛料黄皮仅限于外表,没有过渡层。三、黑乌砂皮壳:黑乌砂是翡翠砾石的底层石,是在还原性环境中发生的皮壳,皮层首要是一些灰绿色~黑绿色的绿泥石类粘土物质,皮壳为黑色,但刻划出来的粉末显灰绿色。黑乌砂翡翠是翡翠赌石种赌性最强的翡翠,因为内部特征彻底被黑乌砂皮掩盖,无法依据皮壳特征来猜测内部翡翠的好坏,往往有“十赌九垮”之说。四、灰皮壳:为会卡场口典型皮壳,显现青灰色~灰白色,内部质地比拟细腻,往往是呈现糯化的翡翠,归于中~高级翡翠毛料。五、白盐砂皮:首要产于“摩西砂”场口,归于古河槽的头层石,因为长时间承受风化淋滤,皮壳为白色,如盐沙状,外表风化刻蚀纹显着,形状不规则。白盐砂皮层比拟厚,沙粒感显着,但内部通常种好,质地细腻,水头足,多为玻璃种、冰种、冰种飘花翡翠,也可呈现祖母绿色等高翠色,是翡翠中的上等毛料。翡翠赌石毛料皮壳类型还有不少,但常见的首要为上述几类。翡翠皮壳的不一样,内部特征也不一样,翡翠赌石的质量也不一样,所谓“神仙难断寸玉”,在采办赌石时,应当多加当心,真实知道到翡翠皮壳特征以及内部色彩在皮壳外表的体现特征再采办,不然“一失足则千古恨”了。

缅甸,是世界上所有宝石级翡翠的唯一出产地,其他地方虽然也出矿物意义上的翡翠,但品质无法与缅甸翡翠相提并论,所以翡翠也称为缅甸玉。

以场口来说,最好的是摩西沙的料子,以出产高种水料而著称,市面上近九成玻璃种,近八成的高冰种出自这个场口。

另外:,灰卡场 : 皮壳杂色,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个体大小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至上万千克的。

麻蒙(也称乌砂): 黑乌砂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且常夹黑丝或白雾,绿色偏篮。

抹岗 (也称抹岗): 皮较粗,皮色灰黄或灰白; 水与底均较好,裂纹少,为绿或满绿夹颜绿之高翠品种,很少含杂质,玻璃底较常见,但产量少。

也是比较著名的高品质翡翠出产场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6624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