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珊瑚的功效

红珊瑚的功效,第1张

珊瑚既是一种观赏品,也可以作为一种药材入药,红珊瑚本身来说它的功效主要是去翳明目安神镇惊、敛疮止血。

因此对于一些相关的疾病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一些眼部疾病来说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且红珊瑚本身来说还可以对于一些像是神昏热闭等有相关的治疗作用。

另外对于一些像是癫痫或者是烧烫伤也有相关的治疗作用,可以将红珊瑚磨粉,以后外用涂抹于疮疡、烧烫伤的部位起到比较好的治疗作用。

红珊瑚有活血保健功能。

在中国古代,红珊瑚就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权势,所以又称为“瑞宝”,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红珊瑚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红珊瑚属有机宝石,生长于远离人类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

扩展资料:

收藏保养:

1、请避免重击、碰撞、以免宝石脱落损坏;

2、请避免接触化学物品、酸、碱性液体及香水等;

3、请每次使用后用软布擦拭妥善保管;

4、请经常泡清水、抹清油、使再三 永保“光亮生辉”;

5、请经常佩带珊瑚首饰,使之与人灵性相融洽;

6、请备多件珊瑚首饰根据季节调换,用以保“亮丽如新”之功效;

7、无镶嵌的红珊瑚项链、手链、坠链常年贴身佩带是活血保健最佳圣品。

-红珊瑚

凤凰网-保养红珊瑚 牢记这六点

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

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要如上下几图这样颜色红润的天然珊瑚并不常见。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人类对珊瑚(Coral)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来自地中海的红珊瑚当时在日本被称为Kowatari(「波斯舶来品」), 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经由丝绸之路被引入日本。在中世纪的欧洲,珊瑚(Coral)被大量运用於宗教仪式的装饰品和念珠的制作上。

珠宝珊瑚

1物质成分: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

无机质:高镁方解石、少量磷灰石,碳酸钙,碳酸镁,少量水,氧化亚铁,羟基磷酸钙

有机质:以角质为主。

2结构特徵:波形平行纤维构造

沿珊瑚枝纵向有颜色深浅或不同透明度形成连续的波形平行纤维构造。横切面呈同心纹,象树木年轮。枝上有许多圆形小坑,是珊瑚虫穴居的地方。

3物理化学性质

颜色深红、火红为主,还有桃红。呈树枝状。骨骼致密坚韧。 Hm=3.5-4,不透明-半透明。原料光泽暗,抛光後为蜡状光泽,不耐酸,不耐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

天然珊瑚如上图这样,色泽并不是全部都是鲜红色的,而有自然的层次和纹路!

(一)用途如下:

天然珊瑚有许多宗教保平安和旅游顺利的用途:天然珊瑚文化在中国以及印度、印第安民族传统文化中都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印第安土著民族和中国藏族等游牧民族对红珊瑚更是喜爱有加,甚至把红珊瑚作为护身和祈祷「上天(帝)」保佑的寄托物。根据历史记载,人类对红珊瑚的利用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有止血和驱热的功能,一些航海者则相信佩戴红珊瑚,可以防闪电、飓风,使风平浪静,旅途平安!因而,罗马人称其为「红色黄金」,使红珊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现代西方人把珊瑚与珍珠和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是西方的 「三月诞辰石」之一。  

天然珊瑚养颜的用途:珊瑚光泽艳丽,温润可人。除装饰外,它还具有养颜美容的功能,配戴久了,肌肤会变得比较细腻光滑。

天然珊瑚有吉祥富贵之寓意和祝福意义:天然珊瑚是平安,幸福的象徵。因此,作为礼物红珊瑚饰品也是生日、纪念日、送给亲人朋友的理想选择。

天然珊瑚的预防女性生理病和发育生长的许多配戴功效:天然珊瑚可预防经痛等妇女生理病。据说小朋友佩戴有保护骨骼成长的效果,天然红色或天然粉红色珊瑚尤其对血液方面的疾病有探测的功能;如果越戴颜色越淡或模糊化的话,很可能有贫血或血液循环不良等问题,心脏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离患者也很适合佩带。基本上珊瑚对皮肤指甲和头发等生长都有帮助。

海底的天然珊瑚如上图!

(二)药材用途如下:

《唐本草》。

基原本品为矶花科动物,桃色珊瑚 Corallium japonicum Kishinouye 等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胳。

功用主治

去翳明目,安神镇惊。治目生翳障,惊痫,吐衄。

性味归经

《唐本草》: "味甘,平,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2分。外用:研细末点眼。

原动物桃色珊瑚,水生群栖腔肠动物,群体呈树枝状。分枝扩展如扇,分歧甚细,其表面生有多数水螅体,称为珊瑚虫;虫体呈半球状,上有羽状的触手8条,触手中央有口,虫体能分泌石灰质而形成骨骼,即通常所称的「珊瑚」。骨骼的表面红色,莹润。中轴白色。质坚硬,很美观。

著生於海底岩礁上。各水螅体常以触手捕食微生物或生物之残片。营无性及有性生殖,而以营有性生殖者为多。分部台湾及南部沿海。

资源分布

分布台湾及南部沿海。主产福建、台湾、广东、西沙群岛等地。

药材

完整者如小树。一般均已碎断成短棒状,长2-3厘米,直径3-5毫米。有分枝或小突起,周围有许多小孔,红色。质坚硬如瓷,不易折断。气味均无。以内外皆红、体重、坚脆而粗壮者为佳。

用网垂入海底以网采收。多取自制作工艺品的残馀碎块作药用。

炮制方法

洗净晾乾,研成细粉。

药方选录

①治小儿眼有障翳:珊瑚,细研如粉,每点时,取如黍米大,纳在翳上,日再点。(《圣惠方》珊瑚散)

②去肤翳:珊瑚、贝子、真珠、琥珀、石蟹。为极细末,点入目中。(《本草经疏》)

③治心神昏冒,惊痫卒倒,或怔忡烦乱:大红珊瑚、琥珀、真珠各一钱(研极细)、人蔘、白术、当归、胆星各三钱(共研末)。和珊瑚等末,每服一钱,灯心汤调下。(《方脉正宗》)

④治心肺郁热,吐衄不止:大红珊瑚,徐徐研极细如粉。每服二分,百合煮成糊,调服。(《彭氏家抄方》)

考 证

出自《唐本草》①《本草衍义》:"珊瑚,有一等红油色,有细纵纹,可爱;又一种如铅丹色,无纵纹,为下。入药用红油色者。②《纲目》:"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红色者为上;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谓碧者为青琅歼。"

中药化学成分

含碳酸钙等。

珊瑚的基本体型是圆筒或圆盤状,呈辐射对称,身体中央是腔肠。腔肠起消化和吸收作用。腔肠上方有个口,腔肠与口之间叫口道。口的四周有触手,触手中有刺丝囊,囊中有含毒液的刺丝胞,是动物防卫和捕食的武器,也就是为什麼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的由来。 

近代医学的发展,证实珊瑚石不但是真正的宝石,而且它还具有很多药用和医用价值。

珊瑚是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宝石之一。有人认为珊瑚是印度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发现的,也有人认为是义大利人约在2000年前首先发现的。在地中海义大利珊瑚渔场最古老的已有2000年的开采史,至今义大利还流行用珊瑚做避邪的护身符。

红珊瑚除了作为珠宝世界中有生命的珍宝外,还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独特功效的药宝,有养颜保健,活血、明目、驱热、镇惊痫,排汗利尿等诸多医疗功效。400多年前,医药大师李时珍先生在经典名著《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珊瑚有:「去翳明目,安神镇惊。用於目生翳障,惊痫,鼻巾丑。」等功效。据有关资料介绍,珊瑚石有止呕吐、止泻、止血、治腰痛、小儿惊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排汗利尿等作用。

西药化学成分

国外最新研究认为珊瑚可用来接骨,入药可治溃疡、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性病。

而随著近代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红珊瑚还具有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及调节内分泌的特殊功能。

因此,有人把它与珍珠一道称为「绿色珠宝」。可见,古今中外,无论是远古先民,还是当今世人,无论是宫廷朝官,还是平民百姓,他们对红珊瑚都有真挚虔诚的信仰和强烈而独特的偏爱,这一切为珊瑚文化的传承奠定了丰厚的人文基础。

珊瑚石的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经处理後能把它变成与人体骨骼相似的磷酸钙,因此,医生将它用来修补人体骨骼。奇妙的是,人的新生血管能随著造骨细胞一起在珊瑚石的孔隙里生长,使骨折部分迅速恢复正常。

美国人通过进一步研究,将珊瑚石进行烘焙,使其转化成骨矿,并在其中加入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提高强度,从而使它不但能用於接骨,而且可直接代替小块或小段骨头使用,还可以用来「熔接」脊椎,甚至能制成转动自如的假眼。

说起珊瑚石的奇妙,何止这些呢!

珊瑚石全身都是宝,这是任何宝石都不能跟它相提并论的。

大块的上等珊瑚石物料可以雕刻成各种价值连城的珠宝艺术品,小块的珊瑚石物料可以切割制成戒指、坠子、耳环、项链等等。那些边角碎料则可以研磨成粉,制作成美容保健品。

选购珊瑚要注意三点,一要颜色均匀,二要颜色红艳,越红的越珍贵,第三要比重大,越重越好。

上面这手串就是天然珊瑚MOMO(桃红色)手串!

宝石级红珊瑚品种有深水、莫莫、沙丁、阿卡。

在佛教中珊瑚被列为七宝之一,视为如来的化身;西藏的喇嘛高僧多持珊瑚念珠;回教的可兰经将珊瑚视为辟邪之物;清朝二品官的帽顶及朝珠有红珊瑚制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第一条项链由红珊瑚制成;日本将珊瑚艺术、茶道、花道与珍珠并称四大国粹。

红珊瑚还有中药用途,药性寒而平和,研成粉末有明目、止血、祛热的功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6514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