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玉皮是如何形成的?玉皮有着哪些分类?

和田玉的玉皮是如何形成的?玉皮有着哪些分类?,第1张

和田玉的外皮因为含有氧化铁和镁的成分,这些成分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沉淀之后,成分变得不稳定了,渐渐显示出氧化铁的本色。和田玉的外皮主要有红、黑、黄这三种颜色,红色外皮和**外皮比较受欢迎。在玩玉的行家眼中,这些有皮子的和田玉被比没有皮子的要更有价值,因为带皮子的和田玉非常有观赏性。

和田玉的外皮基本有三大类,第1类就是色皮,第2类就是糖皮,第3类就是石皮。所谓色皮就是干净洁白的和田玉表面分布了一层淡淡的鹅**或是褐色。如果品相好的色皮,和田玉外面的这层色皮是呈深**的。

除了色皮之外,还有糖皮。糖皮就是在和田玉的外表形成一条褐色的,像焦糖颜色的外皮,糖皮的内部的和田玉石料多呈白色或青白色。而且糖皮的厚度较大,有的能达到30多厘米,薄的也有十几厘米。通常在矿体裂缝的附近会发现糖皮的和田玉。

石皮是指和田玉的外面包了一圈围栏一样的石头,这些石头一般都是透闪石或者是大理石,而且石头和玉的分界线极为清晰。石皮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和田玉在形成玉的过程中透闪石的成分没有跟周围的石头分开,所以就渐渐连在了一起。这个带有石皮的和田玉可以跟外皮分离开,带有石皮的和田玉分为阴阳面,阴面就是指的玉石本身,阳面就是指带有石皮的那一种。

对于和田玉来讲不管是哪一种玉皮,都是有很高收藏价值的。因为和田玉本身就是玉中之王,是极其昂贵和稀有的。对于喜欢玉的收藏者来说,带有玉皮的和田玉其价格和收藏价值要比不带玉皮的高。和田玉的外皮和玉肉对比鲜明,可以雕出很多花样增加和田玉的美观性。

 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一般在65以下,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接下来我带你去了解一下玉石的奇妙世界吧。

玉石的形成原因

 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玉的形成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一、白云岩沉积阶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二、白云岩区玉变质阶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

 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浆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四、成玉阶段

 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和阗玉最终形成。

 以上四个阶段可概括如下:

 A、中元古代晚期陆缘海沉积/沉积白云岩(成玉物质来源之一)

 B、元古代末期塔里木运动,区域变质作用/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成玉物质结构改造)

 C、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成玉物质基础)

 D、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中酸性岩脉接触交代作用/和阗玉形成

 天然玉的形成方式

 1岩浆作用包括岩浆侵入、火山喷溢及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等。

 2、沉积作用包括生物残骸堆积、碎屑堆积、化学沉淀、表生淋滤等。

 3、变质作用这是玉类最重要的成因,包括区域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热液蚀变等。

 4、构造作用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碎。

 5、天体坠落物如陨石玻璃(雷公石等)、莫道尔石、陨坑玻璃。

玉石的鉴定

 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中凝聚着丰富的知识。如清末吴大徵所著的《古玉图考》、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等。

 其次,直接接触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软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宋代就出现过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朝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引人上当。

 玉石的品质一般是从质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颜色五个方面来判断的。玉石的质地是指玉石的细密温泽程度。玉与石的区别之一就是玉入手细腻,温润坚结,半透明状,光泽如脂肪;而石则粗糙干涩,缺乏光泽,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来作用力(如压、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难度越大,玉石的品质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标虽可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晶体结构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采用刻划硬度法。我国常见玉石的硬度介于4——6度之间,高于铜的硬度而低于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说,玉石不一定能在玻璃上划刻出痕迹。

 人们常通过宝玉石的硬度来区别宝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宝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翡翠宝石,但欧珀宝石比较例外,其摩氏硬度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为6-75之间,如和田玉、南阳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间,如绿松石、岫玉(部分蛇纹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于4的矿物质,一般不再称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划硬度之外,还有一种硬度标准叫抗压硬度,或者压入硬度,即绝对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击力的能力,在玉石行业中也叫韧性。自然界中抗压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刚,标记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压硬度为9度,翡翠、红宝、蓝宝为8度,钻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5等等。用另一种 方法 表示,和田玉的抗压硬度为1000,翡翠则为500,岫玉为250,而玛瑙仅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韧性,是由于其晶体分布有如毛毯一样 编织 而成,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实践中,玉匠通常通过观察碴口来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锤击断,观察断口,与韧性强的相对而言为玻璃性。韧性强的玉石,不易打出断口,即使有断口,断口也参差不齐;而玻璃性的玉石断口处,通过断面光亮,叫“亮碴”,类似贝壳形状。介于韧性与玻璃性之间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为粒状、平行束状、针状等等。通过这种观察,还可以观察到玉石有无解理特征,如有解理或裂纹,在敲打时,玉石会沿解理或裂纹的方向断开。

 因此可以看出,韧性极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过程中可塑性非常强,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于其摩氏硬度的宝玉石当中,和田玉在 雕刻 过程中,阴刻线绝不会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质地细密,温润而泽。当然,韧性硬度同样受到玉石杂质的影响,通过测定韧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杂质情况。——这是对决定一块玉石的用途的比较大的因素,例如制作玉山子、器皿对玉石的杂志要求就不十分严格,但做首饰配件,则要求玉石纯净、均匀。

 御府工坊提示玉的硬度是鉴定玉石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宝玉石的光泽同样是鉴定宝玉石真伪、档次高低的基本标准。

 一般来说,宝玉石的光泽在光亮度上可简单分类为“灿光”、“灼光”、“闪光”和“弱光”几种。灿光是最强的光亮度,人必须把眼睛眯起来,例如磨好的钻石全反射面就具有这样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辉,硬度高的宝石抛光之后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闪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为强闪光与弱闪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强闪光,硬度低的玉石为弱闪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抛光之后,则具有弱光的光亮强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泽也是宝玉石的鉴定特征之一。它也分为四类:半金属光泽,折射率在26-3之间,如针铁矿;金刚光泽,折射率在19-26之间,如金刚石;玻璃光泽折射率在13-19之间,如翡翠;油脂光泽,似动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种特定的宝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质是很难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这些各种条件下均做到与其一致,因此,通过这些标准的鉴定,便能确认一块宝玉石的身份与初步价值。

 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都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小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弄清楚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等方面的差异和区别很重要。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V形、半圆形和U形等,U形是现代机器加工的重要特征。雕刻的线条槽口和表面皮亮,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线条槽口两侧边有毛道崩裂现象则是现代“机器工”的特点。

玉石珍贵的原因

 中国人喜欢一种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黄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还有白色中杂有绿色的条带的玉——“雪里苔藓玉"。

和田玉,又名软玉(矿物名称)。

七千多年前就有使用,大规模开采应在夏,商时期。因为据出土甲骨文记载,在商朝时期,商王朝曾因玉远征蛮荒(新疆)。打残了当时称霸新疆的鬼方部落,开始了大规模的开采和田玉。商朝出土的大多玉器为和田玉(殷墟妇好)。

和田玉的形成时间就有些冷门了。

我刚刚扒了下书,只找到大概的时间,中生代至第三纪(距今约25亿年~6500万年)。在这个时间段里,很广吧!呵呵,我也被雷了一下。

原因:

中生代中、晚期,各板块的漂移加速,在具有俯冲带的洋、陆壳的接触带上俯冲、挤压,导致著名的燕山运动(或称太平洋运动),形成规模宏大的环太平洋岩浆岩带、地体增生带和多种内生金属、非金属矿带。

昆仑山脉主脊两侧4000米以上的山体是因为太平洋运动而构成。

而和田玉现在的很多矿点都在山脉的主脊两侧。

和田玉不只是昆仑山脉出产,阿尔金山也有出产,所以引出了第三纪。原因就不叙述了。

这个问题真的好偏啊!没有找到具体时间。

找到形成时间段了。500--1200玩年。 块类似我了。

    古话说玉石可以养人,“玉,石之美者”经过沉淀打磨的玉更是珍贵,和田玉也是其中优质的玉种。

      首先介绍一下和田玉,和田玉专业名称叫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籽料夹生在三千多米的昆仑山脉山岩中,和田玉原石经过冰川运动和地质运动被分成规则不等的块,这些玉快经过雪水雨水的冲刷进入了河流中,成为和田玉山流水料,这些和田玉山流水料里的原石经过玉龙喀什河上万年的冲刷,最终就形成了和田玉籽料。

      上好的和田玉表现为,“和田玉晶莹剔透、光芒内敛,柔和如脂,温润细腻,其声若金磐之余音,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以这个为根据选择优质的和田玉一般要从这三要素进行选择,首先是温润度,好的白玉要像猪油一样表现出糯而酥的特点,这一特性使和田玉看起来不似翡翠那样光彩照人,晶莹剔透,但却有一种温润含蓄的如兰气质,视觉上的温润感和优质的触感是和田玉的一大特色。第二个要素就是和田玉的细腻度。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晶体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另一方面就是结构的细度,看和田玉在自然光和强光下有无结构和它的细腻均匀程度。第三个要素就是和田玉的白 度,一般分为羊脂级玉为脂白色略泛青色和乳**、一级白色略泛灰黄青和二级绿色、灰黑色和白色混合

      如今玉市场造假情况不少,总的来说,可以通过判断温润度、细腻度和白 度选择和田玉,根据这三步骤辨别真假和田玉,但最好在初入玉市场时跟在玩玉的前辈身边先学习观摩一段时间,有经验后再单独行动。求关注求点赞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634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