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单矿物及其热液流体包体铷锶年龄测定

石英单矿物及其热液流体包体铷锶年龄测定,第1张

根据石英单矿物的Rb、Sr含量及87Rb/86Sr比值与石英中的流体(H2O)含量呈正相关性变化,流体包体Rb-Sr等时线上点的分布与Rb-H2O、87Rb/86Sr-H2O图上点的分布存在明显对应关系等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石英单矿物中Rb、Sr主要赋存在流体包体中,放射成因Sr的增加是流体中87Rb衰变的结果,石英结晶时Sr同位素已达到均一化,并且Rb-Sr体系一直保持封闭。总之,实验研究成果为石英单矿物及其热液流体包体铷锶等时线年龄测定方法的可靠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方法提要

在碳化钨(或玛瑙)研钵中研磨挑出的纯石英;或采用热爆裂法将石英流体包体中的Rb和Sr释放,在超声波作用下用盐酸浸取;或用氢氟酸直接溶解全石英。之后Rb和Sr的化学分离与质谱分析步骤同全岩。方法的关键是排除次生包体干扰,提高原生流体包体中的Rb、Sr提取率,以及更低的全流程本底。

石英单矿物中Rb、Sr提取

1)石英试样采集与预处理。在同一岩体或同一矿体不同部位采集一组岩石或矿石试样,破碎至025~05mm粒度,清洗掉粉尘后,在双目显微镜下挑选10~15g石英单矿物,纯度大于995%。通过Rb/Sr比值粗测,从中选出6~7个Rb/Sr比值变化大的试样进行下一步操作。也可以根据物性不同(如密度、粒度等)采用物理方法对石英试样进行挑选。

将选好的石英试样倒入50mL石英烧杯中,放在不锈钢干燥箱内,于120~180℃温度下恒温加热,加热时间视石英中次生包体的爆裂温度而定,一般2h,后用25mol/LHCl浸泡,在超声波清洗机内用超声波处理30min,倾出盐酸后用超纯水清洗,再在超纯水中用超声波处理10~15min,倾掉水后继续用超纯水冲洗,倾掉水换超纯丙酮浸泡,再用超声波处理10~15min,倾掉出丙酮,红外灯下烤干。

2)石英中原生流体包体的Rb、Sr提取。将流体包体中Rb、Sr释放和提取有3种方法:

a将石英试样在碳化钨或玛瑙研钵中研磨,10mol/LHCl中浸泡,用超声波处理和浸取;

b热爆法,用火焰或电炉将试样加热至680℃,令包体爆裂,10mol/LHCl中浸泡,超声波处理、浸取;

c用氢氟酸直接溶解全石英。研磨方法中以碳化钨研钵最好,它能够全部释放Rb和Sr,采用玛瑙研钵容易带来钵体本身的污染。热爆法,由于加热温度高,促使Rb与容器发生反应造成Rb/Sr比值下降。目前常用的是第三种全石英酸溶法。

在氟塑料(PFA)密封溶样器中称取05g(精确至00001g)试样,加003~01g(精确至00001g)低浓度84Sr+87Rb混合稀释剂,轻微摇荡溶样器使粉末样均匀地散开,加入5~6mL超纯氢氟酸,1~2滴超纯高氯酸,在电热板上于60℃温热05h,然后升温至120℃至试样完全分解,打开溶样器,蒸干,温度升至180℃赶尽过量氢氟酸和高氯酸,用少量6mol/L超纯盐酸淋洗器壁,再蒸干,用2mL10mol/LHCl溶解试样,准备上柱。之后的Rb、Sr分离及同位素分析步骤同一般岩石、矿物。

在水处理时为什么要测电导率,测电导的目的何在?

纯净的水是不能导电的,也基本不存在百分之分纯净的水,水之所以可以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某些盐等电解质,电解质又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与平衡常数、浓度、电离度均有关系;同样的,对于强电解质,根据科尔劳施(FKohlrausch)总结的经验式可看出溶液电导率也与浓度相关。所以,通过测量电导率的大小,可以间接计算出溶液中所含电解质的浓度,了解水中电解质的含量。

测电导率为什么要用NaCl

纯水不导电,就得加点什么东西,而Nacl家家必备,实在是居家旅行,做做实验,必备材料。。。

锅炉水为什么测电导率

这是一个双保险,虽然我们化验了锅炉给水的硬度,但是其它杂质仍旧对蒸汽品质产生影响,为了控制其它元素的含量,可通过测电导率来确定影响给水的品质。

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为什么要测纯水的电导率

书上不是有公式吗C=K(硫酸钡)/1000λο,λο为硫酸钡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为什么要测量电导率

你是做那个品牌洗衣机的啊,应该是不错了,好像不是国产的智能洗衣机吧。

那我告诉你吧,它是用来代替浊度传感器的,通过判断水体中的离子浓度大概的判断下水中溶有废弃物的多少,只是个大概,电导率低到一定程度说明水比较干净了,可以认为洗干净了,不用再次漂洗了。因为浊度传感器很昂贵,所以用小量程的电导记来粗略测量,不过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希望你能够了解你产品的人性化。

自来水检测中为何要测电导率

不仅是自来水。污水、废水、纯水等等。。

只要是水溶液,都可以通过检测其电导率值来确定是否纯净。电导率可以反应被测溶液中杂质含量。电导率值越高,说明导电性越好,杂质越多,水质越不好。。

电厂水质分析为什么要测电导率,或知道了电导率这个参数有什么用?

电导率说白了就是水里面含有多少离子。

电厂的水质很特殊,必须要用电导非常少的水,如果电导率大了可能会有安全隐患

为什么过热蒸汽不测电导率!

只是去推动叶片,没有必要测电导率呀!测量一下流量就可以了!

纯水设备中为什么测了电阻率还要测电导率

电阻率跟电导率是一个数

电阻率是电导率的倒数

怎么会两个值都要测呢?

测电导率用什么粒径的土壤

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 风干和去杂 从田间采回的土样,要及时风干。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又无特殊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灰尘污染的室内,把样品弄碎后平铺在干净的牛皮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并且经常翻动,加速干燥。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在土样稍干后,要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结成硬块后难以磨细。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残茬、虫体以及土壤中的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等,若石子过多,将其拣出并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 2 磨细、过筛和保存 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牛皮纸上,用木块碾碎,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孔径025mm),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牛皮纸上重新碾磨。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全部通过为止。不得抛弃或遗漏,但石砾切勿压碎。筛子上的石砾应拣出称重并保存,以备石砾称重计算之用。同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计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过筛后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盛于广口瓶中。 样品装入广口瓶后,应贴上标签,并注明其样号、土类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筛孔径、采集人等。一般样品在广口瓶内可保存半年至一年。瓶内的样品应保存在样品架上,尽量避免日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等的影响,否则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 方法原理 土壤与浓硫酸及还原性催化剂共同加热,使有机氮转化成氨,并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无机的铵态氮转化成硫酸铵;极微量的硝态氮在加热过程中逸出损失;有机质氧化成CO2。样品消化后,再用浓碱蒸馏,使硫酸铵转化成氨逸出,并被硼酸所吸收,最后用标准酸滴定。主要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NH2CH2CONH-CH2COOH+H2SO4=2NH2-CH2COOH+SO2+〔O〕 NH2-CH2COOH+3H2SO4=NH3+2CO2↑+3SO2↑+4H2O 2NH2-CH2COOH+2K2Cr2O7+9H2SO4=(NH4)2SO4+2K2SO4+2Cr2(SO4)3+4CO2↑+10H2O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NH3+H3BO3=H3BO3NH3 H3BO3NH3+HCl=H3BO3+NH4Cl 操作步骤 1在分析天平上称取通过60号筛(孔径为025mm)的风干土壤样品05—1g(精确到0001g),然后放入150ml开氏瓶中。 2加浓硫酸(H2SO4)5ml,并在瓶口加一只弯颈小漏斗,然后放在调温电炉上高温消煮15分钟左右,使硫酸大量冒烟,当看不到黑色碳粒存在时即可(如果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应加1—2g焦硫酸钾,以提高温度加强硫酸的氧化能力)。 3待冷却后,加5ml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在电炉上微沸5分钟,这时切勿使硫酸发烟。 4消化结束后,在开氏瓶中加蒸馏水或不含氮的自来水70ml,摇匀后接在蒸馏装置上,再用筒形漏斗通过Y形管缓缓加入40%氢氧化钠(NaOH)25ml。 5将一三角瓶接在冷凝管的下端,并使冷凝管浸在三角瓶的液面下,三角瓶内盛有25ml 2%硼酸吸收液和定氮混合指示剂1滴。 6将螺丝夹打开(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要预先加热至沸),通入蒸汽,并打开电炉和通自来水冷凝。 7蒸馏20分钟后,检查蒸馏是否完全。检查方法:取出三角瓶,在冷凝管下端取1滴蒸出液于白色瓷板上,加纳氏试剂1滴,如无**出现,即表示蒸馏完全,否则应继续蒸馏,直到蒸馏完全为止(或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8蒸馏完全后,降低三角瓶的位置,使冷凝管的下端离开液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冷凝的管的下端(洗入三角瓶中),然后用002mol/L盐酸(HCl)标准液滴定,溶液由蓝色变为酒红色时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 测定时同时要做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它操作相同。 结果计算 N%=[ (V-V0)×N×0014]/样品重×100 式中: V—滴定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 V0—滴定空白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 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 0014—氮原子的毫摩尔质量g/mmol; 100—换算成百分数。 注意事项 1在使用蒸馏装置前,要先空蒸5分钟左右,把蒸汽发生器及蒸馏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含氮杂质去除干净,并用纳氏试剂检查。 2样品经浓硫酸消煮后须充分冷却,然后再加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否则作用非常激烈,易使样品溅出。加入重铬酸钾后,如果溶液出现绿色,或消化1—2分钟后即变绿色,这说明重铬酸钾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补加1g固体重铬酸钾(K2Cr2O7),然后继续消化。 3若蒸馏产生倒吸现象,可再补加硼酸吸收液,仍可继续蒸馏。 4在蒸馏过程中必须冷凝充分,否则会使吸收液发热,使氨因受热而挥发,影响测定结果。 5蒸馏时不要使开氏瓶内温度太低,使蒸气充足,否则易出现倒吸现象。另外,在实验结束时要先取下三角瓶,然后停止加热,或降低三角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 仪器、试剂 1主要仪器: 开氏瓶(150ml)、弯颈小漏斗、分析天平、电炉、普通定氮蒸馏装置。 2试剂: (1) 浓硫酸(化学纯,比重184)。 (2)饱和重铬酸钾溶液。称取200g(化学纯)重铬酸钾溶于1000ml热蒸馏水中。 (3)40%氢氧化钠(NaOH)溶液。称取工业用氢氧化钠(NaOH)400g,加水溶解不断搅拌,再稀释定容至1000ml贮于塑料瓶中。 (4)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加入热蒸馏水(60℃)溶解,冷却后稀释定容至1000ml,最后用稀盐酸(HCl)或稀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葡萄酒红色)。 (5)定氮混合指示剂。称取01g甲基红和05g溴甲酚绿指示剂放入玛瑙研钵中,加入100ml95%酒精研磨溶解,此液应用稀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 (6)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取浓盐酸(HCl)(比重119)167ml,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0ml,然后用标准碱液或硼砂标定。 (7)钠氏试剂(定性检查用)。称氢氧化钾(KOH)134g溶于460ml蒸馏水中;称取碘化钾(KI)20g溶于50ml蒸馏水中,加碘化汞(HgI)使溶液至饱和状态(大约32g左右)。然后将以上两种溶液混合即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简写为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干涉图和对干涉图进行傅里叶变化的方法来测定红外光谱。红外光谱的强度h(δ)与形成该光的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δ之间有傅里叶变换的函数关系。傅立叶变换测定红外光谱用于精确控制两相干光光程差的干涉仪测量得到下式表示的光强随光程差变化的干涉图其中v为波数,将包含各种光谱信息的干涉图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实际的吸收光,傅立叶变换红光谱具有高检测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分辨率、测量速度快、散光低以及波段宽等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FTIR也在不断发展。该方法现已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化学、金属有机,无机化学、催化、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领域。

压片法 KBr 的处理和保存

压片使用的KBr不一定要光谱纯的,国外也常常使用分析纯的,但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正规的产品,有水份是没有关系的,关键是没有无杂质,尤其是有机物峰,还有SO42-,NO3-等。。。可以先做个红外看看纯度。

②如果符合要求的话,可以处理一大批KBr。首先,用干净的玛瑙研钵仔细研磨细,然后在120℃烘干24h,或马弗炉中400℃烧30分钟,置于专用的干燥器中冷却。

③再做个KBr红外,看看吸收。如果没有特殊吸收,就放干燥器中,可以统一保存。

④另外使用个小称量瓶和专用药勺,取出一小部分KBr供平常使用,与统一保存的KBr要分开。保存的KBr要尽量减少开启次数。

⑤做红外的KBr一定要专用,不要和其它实验合成的混用。药品遵循只许出,不许进的原则。处理过的KBr也是这样,以免污染。

⑥使用光谱纯的也可,但也要进行上述处理。

⑦打破的,做液体的溴化钾单晶片纯度很高,不要扔掉破碎的溴化钾片,可以用来压片。

液膜 KBr 晶片的处理

溴化钾单晶片盐片用时间久了,不太透明或不平整,有几个办法可以彻底处理 :

①可以用附带的抛光附件抛光。

②可以先用最细的金相(颜色最淡的那种,物理系常常有)砂纸抛光,然后再用平绒布面上蹭。

③国外有用一份蒸馏水+5份异丙醇混和,先滴加在绒布面抛光,然后迅速转移在干燥的绒布面上蹭。效果也很好。处理时一定要带好手套,避免手上湿气的侵蚀。

操作注意事项

a理论上,研磨的粒度要小于其红外光的波长,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色散谱,注意 : 研磨过程尽量不要吸收水分,不要对着样品呼气。

b做红外放样品时候,注意轻开轻关样品室,同时,不要面对样品室呼气,可以使背景的吸收扣的很好。

c擦洗盐片要由里向外,有机溶剂,比如,丙酮不要沾的很多。

d液体样品要控制好厚度。

e手洗干净和干燥是很重要的。

一些特殊样品的处理方法

1—4土壤中氮的测定(全氮、速效氮)1—41土壤全氮量的测定(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土壤含氮量的多少及其存在状态,常与作物的产量在某一条件下有一定的正相关,从目前我国土壤肥力状况看,80%左右的土壤都缺乏氮素。因此,了解土壤全氮量,可作为施肥的参考,以便指导施肥达到增产效果。方法原理土壤与浓硫酸及还原性催化剂共同加热,使有机氮转化成氨,并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无机的铵态氮转化成硫酸铵;极微量的硝态氮在加热过程中逸出损失;有机质氧化成CO2。样品消化后,再用浓碱蒸馏,使硫酸铵转化成氨逸出,并被硼酸所吸收,最后用标准酸滴定。主要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NH2·CH2CO·NH-CH2COOH+H2SO4=2NH2-CH2COOH+SO2+[O]NH2-CH2COOH+3H2SO4=NH3+2CO2↑+3SO2↑+4H2O2NH2-CH2COOH+2K2Cr2O7+9H2SO4=(NH4)2SO4+2K2SO4+2Cr2(SO4)3+4CO2↑+10H2O(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NH3+H3BO3=H3BO3·NH3H3BO3·NH3+HCl=H3BO3+NH4Cl操作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称取通过60号筛(孔径为025mm)的风干土壤样品05—1g(精确到0001g),然后放入150ml开氏瓶中。2加浓硫酸(H2SO4)5ml,并在瓶口加一只弯颈小漏斗,然后放在调温电炉上高温消煮15分钟左右,使硫酸大量冒烟,当看不到黑色碳粒存在时即可(如果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应加1—2g焦硫酸钾,以提高温度加强硫酸的氧化能力)。3待冷却后,加5ml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在电炉上微沸5分钟,这时切勿使硫酸发烟。4消化结束后,在开氏瓶中加蒸馏水或不含氮的自来水70ml,摇匀后接在蒸馏装置上,再用筒形漏斗通过Y形管缓缓加入40%氢氧化钠(NaOH)25ml。5将一三角瓶接在冷凝管的下端,并使冷凝管浸在三角瓶的液面下,三角瓶内盛有25ml2%硼酸吸收液和定氮混合指示剂1滴。6将螺丝夹打开(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要预先加热至沸),通入蒸汽,并打开电炉和通自来水冷凝。7蒸馏20分钟后,检查蒸馏是否完全。检查方法:取出三角瓶,在冷凝管下端取1滴蒸出液于白色瓷板上,加纳氏试剂1滴,如无**出现,即表示蒸馏完全,否则应继续蒸馏,直到蒸馏完全为止(或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8蒸馏完全后,降低三角瓶的位置,使冷凝管的下端离开液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冷凝的管的下端(洗入三角瓶中),然后用002mol/L盐酸(HCl)标准液滴定,溶液由蓝色变为酒红色时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测定时同时要做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它操作相同。结果计算N%=[(V-V0)×N×0014]/样品重×100式中:V—滴定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V0—滴定空白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0014—氮原子的毫摩尔质量g/mmol;100—换算成百分数。注意事项1在使用蒸馏装置前,要先空蒸5分钟左右,把蒸汽发生器及蒸馏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含氮杂质去除干净,并用纳氏试剂检查。2样品经浓硫酸消煮后须充分冷却,然后再加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否则作用非常激烈,易使样品溅出。加入重铬酸钾后,如果溶液出现绿色,或消化1—2分钟后即变绿色,这说明重铬酸钾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补加1g固体重铬酸钾(K2Cr2O7),然后继续消化。3若蒸馏产生倒吸现象,可再补加硼酸吸收液,仍可继续蒸馏。4在蒸馏过程中必须冷凝充分,否则会使吸收液发热,使氨因受热而挥发,影响测定结果。5蒸馏时不要使开氏瓶内温度太低,使蒸气充足,否则易出现倒吸现象。另外,在实验结束时要先取下三角瓶,然后停止加热,或降低三角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仪器、试剂1主要仪器:开氏瓶(150ml)、弯颈小漏斗、分析天平、电炉、普通定氮蒸馏装置。2试剂:(1)浓硫酸(化学纯,比重184)。(2)饱和重铬酸钾溶液。称取200g(化学纯)重铬酸钾溶于1000ml热蒸馏水中。(3)40%氢氧化钠(NaOH)溶液。称取工业用氢氧化钠(NaOH)400g,加水溶解不断搅拌,再稀释定容至1000ml贮于塑料瓶中。(4)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加入热蒸馏水(60℃)溶解,冷却后稀释定容至1000ml,最后用稀盐酸(HCl)或稀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葡萄酒红色)。(5)定氮混合指示剂。称取01g甲基红和05g溴甲酚绿指示剂放入玛瑙研钵中,加入100ml95%酒精研磨溶解,此液应用稀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6)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取浓盐酸(HCl)(比重119)167ml,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0ml,然后用标准碱液或硼砂标定。(7)钠氏试剂(定性检查用)。称氢氧化钾(KOH)134g溶于460ml蒸馏水中;称取碘化钾(KI)20g溶于50ml蒸馏水中,加碘化汞(HgI)使溶液至饱和状态(大约32g左右)。然后将以上两种溶液混合即成。1—42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土壤水解性氮,包括矿质态氮和有机态氮中比较易于分解的部分。其测定结果与作物氮素吸收有较好的相关性。测定土壤中水解性氮的变化动态,能及时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测定原理在密封的扩散皿中,用18mol/L氢氧化钠(NaOH)溶液水解土壤样品,在恒温条件下使有效氮碱解转化为氨气状态,并不断地扩散逸出,由硼酸(H3BO3)吸收,再用标准盐酸滴定,计算出土壤水解性氮的含量。旱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需加硫酸亚铁使之还原成铵态氮。由于硫酸亚铁本身会中和部分氢氧化钠,故需提高碱的浓度(18mol/L,使碱保持12mol/L的浓度)。水稻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极微,可以省去加硫酸亚铁,直接用12mol/L氢氧化钠水解。操作步骤1称取通过18号筛(孔径1mm)风干样品2g(精确到0001g)和1g硫酸亚铁粉剂,均匀铺在扩散皿外室内,水平地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样品铺平。(水稻土样品则不必加硫酸亚铁。)2用吸管吸取2%硼酸溶液2ml,加入扩散皿内室,并滴加1滴定氮混合指示剂,然后在皿的外室边缘涂上特制胶水,盖上毛玻璃,并旋转数次,以便毛玻璃与皿边完全粘合,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露出一条狭缝,迅速用移液管加入10ml18mol/L氢氧化钠于皿的外室(水稻土样品则加入10ml12mol/L氢氧化钠),立即用毛玻璃盖严。3水平轻轻旋转扩散皿,使碱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用橡皮筋固定,贴上标签,随后放入40℃恒温箱中。24小时后取出,再以001mol/LHCl标准溶液用微量滴定管滴定内室所吸收的氮量,溶液由蓝色滴至微红色为终点,记下盐酸用量毫升数V。同时要做空白试验,滴定所用盐酸量为V0。结果计算水解性氮(mg/100g土)=N×(V-V0)×14/样品重×100式中: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V—滴定样品时所用去的盐酸的毫升数;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标准盐酸的毫升数;14—一个氮原子的摩尔质量mg/mol;100—换算成每百克样品中氮的毫克数。注意事项(1)滴定前首先要检查滴定管的下端是否充有气泡。若有,首先要把气泡排出。(2)滴定时,标准酸要逐滴加入,在接近终点时,用玻璃棒从滴定管尖端沾取少量标准酸滴入扩散皿内。(3)特制胶水一定不能沾污到内室,否则测定结果将会偏高。(4)扩散皿在抹有特制胶水后必须盖严,以防漏气。主要仪器扩散皿、微量滴定管、1/1000分析天平、恒温箱、玻璃棒毛玻璃、皮筋、吸管(2ml和10ml),腊光纸、角匙、瓷盘。试剂(1)18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72g,用蒸馏水溶解后冷却定容到1000ml。(2)12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48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3)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用热蒸馏水(约60℃)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0ml,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葡萄酒红色)。(4)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先配制10mol/L盐酸溶液,然后稀释100倍,用标准碱标定。(5)定氮混合指示剂。与土壤全氮的测定配法相同。(6)特制胶水。阿拉伯胶(称取10g粉状阿拉伯胶,溶于15ml蒸馏水中)10份、甘油10份,饱和碳酸钾5份混合即成(最好放置在盛有浓硫酸的干燥器中以除去氨)。(7)硫酸亚铁(粉状)。将分析纯硫酸亚铁磨细保存于阴凉干燥处。1—5土壤中磷的测定(全磷、速效磷)1—51土壤全磷的测定(硫酸一高氯酸消煮法)方法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与高沸点的硫酸和强氧化剂高氯酸作用,使之完全分解,全部转化为正磷酸盐而进入溶液,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操作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100目筛(孔径为025mm)的土壤样品1g(精确到00001)置于50ml三角瓶中,以少量水湿润,并加入浓H2SO48ml,摇动后(最好放置过夜)再加入70—72%的高氯酸(HClO4)10滴摇匀。2于瓶口上放一小漏斗,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至瓶内溶液开始转白后,继续消煮20分钟,全部消煮时间约为45—60分钟。3将冷却后的消煮液用水小心地洗入100ml容量瓶中,冲冼时用水应少量多次。轻轻摇动容量瓶,待完全冷却后,用水定容,用干燥漏斗和无磷滤纸将溶液滤入干燥的100ml三角瓶中。同时做空白试验。4吸取滤液2—1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30ml,加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稀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稀硫酸(H2SO4)溶液调节pH至溶液刚呈微**。5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ml,摇匀,用水定容至刻度。6在室温高于15℃的条件下放置30分钟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以700nm的波长比色,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液调零点,读取吸收值,在工作曲线上查出显色液的P—mg/L数。7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5mg/L标准溶液0,1,2,3,4,5,6ml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约30ml,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ml,摇匀定容。即得0,01,02,03,04,05,06,mg/LP标准系列溶液,与待测溶液同时比色,读取吸收值。在方格坐标纸上以吸收值为纵坐标,Pmg/L数为横坐标,绘制成工作曲线。结果计算全P%=显色液mg/L×显色液体积×分取倍数/(W×106)×100式中:显色液Pmg/L—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Pmg/L;显色液体积—本操作中为50ml;分取倍数—消煮溶液定容体积/吸取消煮溶液体积;106—将ug换算成gW—土样重(g)。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为0005%。仪器、试剂1主要仪器:分析天平、小漏斗、大漏斗、三角瓶(50ml和100ml)、容量瓶(50ml和100ml)、移液管(5ml和10ml)、电炉、分光光度计。2试剂:(1)05mol/L碳酸氢钠浸提液。称取化学纯碳酸氢钠420g溶于800ml水中,以05mol/L氢氧化钠调节pH至85,洗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贮存于试剂瓶中。此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比在玻璃瓶中容易保存,若贮存超过1个月,应检查pH值是否改变。(2)无磷活性炭。活性碳常常含有磷,应做空白试验,检查有无磷存在。如含磷较多,须先用2mol/L盐酸浸泡过夜,用蒸馏水冲洗多次后,再用05mol/L碳酸氢钠浸泡过夜,在平瓷漏斗上抽气过滤,每次用少量蒸馏水淋洗多次,并检查到无磷为止。如含磷较少,则直接用碳酸氢钠处理即可。(3)磷(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45℃烘干4—8小时的分析纯磷酸二氢钾02197g于小烧杯中,以少量水溶解,将溶液全部洗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此溶液即为含50mg/L的磷基准溶液。吸取50ml此溶液稀释至500ml,即为5mg/L的磷标准溶液(此溶液不能长期保存)。比色时按标准曲线系列配制。(4)硫酸钼锑贮存液。取蒸馏水约400ml,放入1000ml烧杯中,将烧杯浸在冷水中,然后缓缓注入分析纯浓硫酸2083ml,并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另称取分析纯钼酸铵20g溶于约60℃的200ml蒸馏水中,冷却。然后将硫酸溶液徐徐倒入钼酸铵溶液中,不断搅拌,再加入100ml05%酒石酸锑钾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试剂瓶中。(5)二硝基酚。称取025g二硝基酚溶于100ml蒸馏水中。(6)钼锑抗混合色剂。在100ml钼锑贮存液中,加入15g左旋(旋光度+21—+22°)抗坏血酸,此试剂有效期24小时,宜用前配制。1—52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碳酸氢钠法)了解土壤中速效磷供应状况,对于施肥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很多,由于提取剂的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致。提取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各种土壤性质而定,一般情况下,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采用碳酸氢钠来提取,酸性土壤采用酸性氟化铵或氢氧化钠—草酸钠法来提取。方法原理石灰性土壤由于大量游离碳酸钙存在,不能用酸溶液来提取速效磷,可用碳酸盐的碱溶液。由于碳酸根的同离子效应,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碳酸钙的溶解度,也就降低了溶液中钙的浓度,这样就有利于磷酸钙盐的提取。同时由于碳酸盐的碱溶液也降低了铝和铁离子的活性,有利于磷酸铝和磷酸铁的提取。此外,碳酸氢钠碱溶液中存在着OH-、HCO-3、CO2-3等阴离子有利于吸附态磷的交换,因此,碳酸氢钠不仅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也适用于中性和酸性土壤中速效磷的提取。待测液用钼锑抗混合显色剂在常温下进行还原,使**的锑磷钼杂多酸还原成为磷钼蓝进行比色。操作步骤:1称取通过18号筛(孔径为1mm)的风干土样5g(精确到001g)于200ml三角瓶中,准确加入05mol/L碳酸氢钠溶液100ml,再加一小角勺无磷活性碳,塞紧瓶塞,在振荡机上振荡30分钟(振荡机速率为每分钟150—180次),立即用无磷滤纸干过滤,滤液承接于100ml三角瓶中。最初7~8ml滤液弃去。2吸取滤液10ml(含磷量高时吸取25—5ml;同时应补加05mol/L碳酸氢钠溶液至10ml)于50ml量瓶中,加硫酸钼锑抗混合显色剂5ml充分摇匀,排出二氧化碳后加水定容至刻度,再充分摇匀。330分钟后,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波长660nm),比色时须同时做空白测定。4磷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吸取5mg/L磷标准溶液0、1、2、3、4、5ml于50ml容量瓶中,每一容量瓶即为0、01、02、03、04、05mg/L磷,再逐个加入05mol/L碳酸氢钠10ml和硫酸一钼锑抗混合显色剂5ml,然后同待测液一样进行比色。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计算土壤速效Pmg/kg=比色液mg/L×定容体积/W×分取倍数式中:比色液mg/L—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比色液磷的mg/L数;W—称取土样重量(g)。分取倍数—100/10土壤速效磷(P)mg/kg等级<5低5—10中>10高注意事项1活性碳一定要洗至无磷无氯反应。2钼锑抗混合剂的加入量要十分准确,特别是钼酸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显色的深浅和稳定性。标准溶液和待测液的比色酸度应保持基本一致,它的加入量应随比色时定容体积的大小按比例增减。3温度的大小影响着测定结果。提取时要求温度在25℃左右。室温太低时,可将容量瓶放入40—50℃的烘箱或热水中保温20分钟,稍冷后方可比色仪器药品1主要仪器:往复振荡机、电子天平(1/100)、分光光度计、三角瓶(250ml和100ml)、烧杯(100ml)、移液管(10ml、50ml)、容量瓶(50ml)、吸耳球、漏斗(60ml)、滤纸、坐标纸、擦镜纸、小滴管。2试剂配制:见1—51。

玛瑙研钵是用来打磨固体并将固体粉末混合在一起的。玛瑙研钵的质地很坚硬,因而用作打磨时不用担心会出现划痕、裂纹等情况,玛瑙研钵的耐磨性相当好。而且玛瑙研钵还能抗酸抗腐蚀,就算是腐蚀性物体也能在玛瑙研钵里正常打磨。但是玛瑙研钵只能用作打磨,不能作为实验容器来用,另外玛瑙研钵不能在高温下使用以免发生爆裂。

玛瑙研钵脏了的话可以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不要用肥皂等日化用品进行清洗。

天然的岩石矿物是极不均匀的。将天然的地质样品变成可供实验室分析的分析试样,这个过程称之为样品加工或样品制备,俗称碎样。

样品加工是分析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分析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分析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分析中的误差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实验室的相互比对发现,而样品加工不当引入的误差是分析工作本身无法消除的。分析工作者也许并不直接参与样品加工,然而必须懂得样品加工的重要性,了解样品加工的方法和程序,知道样品加工的基本要求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61 样品加工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采用经济有效的加工方法,将岩石矿物等地质样品经过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制备成代表性、均匀性合格的分析试样,这就是样品加工的原则。

样品加工的基本要求是: ① 加工后的试样应保证与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发生变化,即试样的代表性不变。这就要求加工过程中不应有损失或沾污,且要防止诸如加工过程中因发热而引起的某些成分 ( 如亚铁、硫) 氧化而导致的成分含量变化; 这在样品加工中实际上极难完全做到,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这些影响降低至最小是可以办到的。② 加工后的试样应该有良好的均匀性。欲使加工后的试样绝对均匀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一定的取样量前提下,试样待测组分的均匀性应满足分析工作的需要,无疑是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③ 加工后的试样必须达到规定的粒度要求,便于后续分析工作的试样分解和测定。④ 样品加工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矿种和不同的分析要求,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确保样品加工的质量。

62 样品缩分公式———切乔特公式

621 切乔特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在地质样品的加工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破碎和缩分。如何保证缩分后样品的代表性,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切乔特公式判断,这是一个经验公式,可用下式表示:

Q=Kd2

式中: Q 为样品最低可靠质量,kg; d 为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 K 为根据样品特性确定的缩分系数,它为一常数,必要时可通过试验求得。

622 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 Q

样品加工的过程是样品粒度和质量不断减小的过程。在一定的样品粒度下,确保样品化学成分不变所需的样品最小质量,称之为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也可理解是确保样品缩分前后化学成分不变的样品最小质量。在样品加工过程中,凡样品质量大于最低可靠质量的,上述意义下是合格样品; 反之,则违犯了样品加工的规定,是不允许的。

从切乔特公式可以看出,影响 Q 值的主要因素是 K 值和样品的最大粒径。与 K 值大小相关的因素,如样品种类、待测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等均会影响 K 值。样品的粒度越细,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 Q 就越小。

623 缩分系数 K 值及其确定

不同种类样品的 K 值并不相同,见表 61。大多数的岩石矿物的 K 值在 01 ~05 之间,通常采用 02。待测组分的含量越低,分布越不均匀,所取的 K 值就越大; 分析质量要求越高的试样,也必须取较高的 K 值,以便将试样均匀性引起的误差降低至可以忽略的水平。

样品粒径 ( d) 及不同 K 值情况下的 Q 值列于表 62。

表 61 主要岩石矿物的缩分系数 ( K 值)

表 62 d、Q 与 K 的对应值

续表

严格地讲,K值应该针对特定的矿种和特定的测定组分进行试验而确定。对已经勘探的矿床,从最典型的矿石中取全巷或剥层样1000~2000kg,将其粉碎至10mm左右的颗粒,并缩分成若干个部分样品(通常分为8~16个部分),然后进一步粉碎,选用不同K值缩分,缩分过程中不丢弃任何一份样品,最终制成分析试样。对每组分析试样进行待测组分的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确定最合理的系数K。以后该矿床的样品加工就采用该K值。

624 切乔特公式应用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鉴于切乔特公式是一个经验的公式,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组成极其复杂、化学成分多变且含量变化悬殊的岩石矿物这一特定的对象而言,下列问题是需要重视的。

1)同一样品的不同组分,其K值差别可能很大。如石英砂中的SiO2,即使取很小的K值,也能保证分析结果有良好的重现性。对Cr2O3或TFe而言,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其缩分系数K值就要大得多。

2)以元素状态或独立矿物存在的痕量元素,其K值与大多数其他组分的K值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某些情况下,切乔特公式不适用。例如金矿石,其中金很可能以自然金粒形态存在,分布极不均匀,且金有良好的延展性,金不能与基岩介质同步粉碎。若用基岩介质的最大颗粒直接代替金粒,显然是不合适的。

3)以K=02计算,样品粒度为200目(0074mm)时,由切乔特公式求得可靠的最低样品质量为10925g。因此,取K值为02时得到200目分析试样也不是绝对均匀的;当取样量小于1g时,某些组分的不均匀性就有可能出现。但是,在近代的岩石矿物分析中,取样量低于1g是常见的做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均匀性并没有问题,可能的解释是由于样品加工中的K值一般都取得较大。加工后的试样粒度往往不是200目,而是-200目,即试样粒度小于0074mm。尽管如此,分析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分析时的取样与样品加工中的缩分是性质完全相同的,是在更细粒度下的缩分,它对样品代表性仍然是有影响的。近代大型仪器分析取样量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其潜在的取样代表性风险不容低估。

对于样品加工问题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分析技术的研究。事实上,分析技术的发展对样品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点常常被忽视。

63 一般岩石矿物样品的加工

样品加工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即粗碎、中碎和细碎。每个阶段又包括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4道工序。根据样品的质量和原始样品的情况,每件样品不一定都要经过3个阶段或4道工序。样品加工过程中应当留存相应的副样。

631 样品加工流程

一般样品加工的流程如图61所示。

图61 一般样品加工流程

632 关于样品加工的粒度要求

按照《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130—2006)规定,各类岩石矿物样品加工后的试样粒度应符合表63的要求。

表63 分析试样的粒度要求

如果样品矿种不明,则加工后的试样粒度一般为0097~0074mm。

试样粒度是样品加工中的重要指标,其原因是它直接与试样的均匀性有关;试样越细,其均匀性越好,取样误差越小。另外,粒度越细,试样分析越方便。但是,某些矿种的样品加工粒度又不宜太细。例如黄铁矿,粒度越细,硫的氧化越严重,导致分析结果失真。因此,样品的加工粒度要求应视样品的类型而定,凡是在加工过程中组分不易变化或丢失的样品,加工粒度最好碎至200目。当然在金属的加工机械中粉碎,粒度越细,被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64 金矿和铂族元素样品的加工

641 金矿样品的特性

金矿样品中金往往以自然金形态存在,嵌布极不均匀。由于金含量低、强度大、延展性好,故样品的加工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含粗粒、巨粒金的样品。

642 不同粒级金矿样品加工

6421 金矿样品粒级的划分

矿石中自然金的粒度不一,样品加工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加工流程也不同。

金矿粒级的划分见表64。

表64 金矿粒级的划分

金粒度也可以用实验方法大致确定,常用的方法是人工重砂法和筛上残金比法。

人工重砂法是将原样在颚式破碎机破碎至全部通过18目筛(样品粒度为100mm)后,缩分一半,继续加工为分析试样;另一半做人工重砂,进行自然金粒度分布情况的测定。为了使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同一矿区或矿点的样品应多做几件人工重砂测定,重要的零星样品也可采用此法。

筛上残金比法是称取40~80g粒度为0075mm的分析副样,用振动筛机过筛或水析过筛,筛上残留试样的质量为称取分析副样质量的05%~35%时,取下,烘干,称量。筛上残留试样的质量占过筛试样全部质量的百分比为A;分别测定筛上试样和过筛试样中的含金量,筛上残金的量占过筛样全部金的百分比为B。

B/A<15,可判定为微、细粒金矿,属易加工金样;

B/A为15~4,可判定中粒级金矿,属可加工金样;

B/A>4,可判定为粗粒金矿或巨粒级金矿,属难加工金样。

6422 不同粒级金矿样品的加工流程

不同粒级的金矿样品应该选用不同的加工流程,并兼顾不同的分析取样量。流程中的关键是确定第一次缩分时的样品粒度。有条件的矿区,应通过试验确定。图62给出了不同粒级金矿样品加工流程,以供使用中参考。

643 金矿样品加工的特殊措施

为了保证金矿样品的加工质量,卡林型金矿可按一般样品加工流程进行,K值可取02~04;其他金矿除按图62的流程加工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使用对辊式破碎机。

2)中碎时采用圆盘式破碎机,适当调大进料和出料粒度,细碎采用棒磨机。

3)延长棒磨时间。

4)对于基岩介质(即脉石)较软的金矿样品,可以定量加入不含待测元素的石英岩或石英砂,增加样品自磨效果,减少粘结;但必须注意根据加入的石英岩或石英砂量和样品量,校正最终分析结果。

5)缩分后样品量不应少于500g。

6)样品粉碎至粒度为0075mm后,可以不过筛,避免过筛造成贫化效应,使金的结果偏低。

7)对于巨粒金样品,也可以在样品破碎后分别测定筛上物和筛下物,最终以质量为权重,加权平均后求得试样中金含量。

图62 不同粒级金矿样品加工流程

644 金矿样品加工质量检查

6441 用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检查

称取相同质量(例如20g)试样由同一分析者同时进行3份以上平行分析,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判定加工质量;再取不同量的试样进行分析,视其精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6442 用副样检查

在第一次缩分时,将应弃去的一半样品保留,平行加工成另一试样。然后对两份试样进行平行分析,以检查制样是否有代表性和第一次缩分的粒度和留样量是否合适。

645 铂族元素矿样品加工

铂族矿样品加工可参照金矿样品的加工方法。

65 特殊样品加工

651 黄铁矿和测定亚铁样品加工

中碎后通过18目筛(粒度100mm)的样品,直接用棒磨机或圆盘细碎机加工至0149mm(100目)。使用圆盘机加工时不能将磨盘调得过紧,以免磨盘发热引起硫或亚铁氧化。若磨盘发热,则应停止磨样,待其温度下降后再继续磨样。也可以采用水冷方式控制磨盘温度,副样应装入玻璃瓶中密封保存。测定亚铁的分析试样不烘样。

652 铬铁矿样品加工

由于铬铁比值是评价铬铁矿石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工时应防止铁质混入。宜采用高强度锰钢磨盘或镶合金磨盘加工至0177~0149mm后,再用玛瑙球磨机或玛瑙研钵研细至0074mm。

653 玻璃及陶瓷原料所用的石英砂、石英岩、高岭土、黏土、瓷土等样品加工

这类样品加工中应严格避免铁、铬等影响颜色的元素的污染。致密的石英岩硬度大,不易粉碎,可其将在800℃灼烧1h,然后迅速置于冷水中骤冷,碎裂后风干,再破碎。也可用多层洁净耐磨布包裹后撞击使其破碎。少量石英砂或水晶等样品的研磨宜在玛瑙研钵中进行,也可使用玛瑙球磨机或翡翠盘磨机加工,过筛应采用尼龙筛,筛的边框应为塑料材料,盛样器皿和分样工具也应采用塑料制品。

654 岩盐、芒硝、石膏样品加工

此类样品的特殊性在于其水分的不稳定。为避免水分的损失,样品应尽可能就地及时加工并进行分析。若需长途送样,样品应瓶装后尽快运送。实验室收样后立即粗碎,迅速置于搪瓷盘中称量。然后于40~50℃烘6~8h,必要时可延长至20h;烘干后再称量,计算样品在过程中失去的水分。然后再继续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仍应防止水分变化,故应尽快将样品加工完成并立即装瓶密封。此类样品应留粗副样,装瓶密封保存。

石膏样品的制样粒度为0125mm,对不含芒硝、岩盐的样品于55℃烘样2h,含芒硝、岩盐的样品不烘样立即装瓶。

岩盐样品的制样粒度为0149mm。

655 云母、石棉样品加工

云母多呈片状、鳞片状或板状,石棉为纤维状,这类样品可先用剪刀剪碎,再在玛瑙研钵中磨细。也可以先灼烧使云母变脆,再粉碎,混匀。还可采用棒磨机粉碎至0125mm。

656 沸石样品加工

沸石样品不烘样,留存的副样也应装瓶密封。沸石测定不同项目要求的粒度不一,需要分步粉碎,其加工流程见图63。

657 膨润土样品加工

膨润土系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类矿物,极易吸水,而其层间水又不稳定。样品加工前于105℃烘干,然后尽快进行粗碎和中碎。加工至粒度为100mm后留副样,于塑料瓶中密封保存。正样置于洁净的搪瓷盘中,再于105℃烘干,细碎至0074mm,供可交换阳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总量、脱色率、吸蓝量、胶质价、膨胀容积、pH值等项目分析用。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的试样则不烘样,以免失去层间水。

658 物相分析样品加工

供物相分析的试样对粒度要求较严,为了获得相对可靠的分析结果,试样的粒度应尽可能均匀一致;制样时磨盘不要调得过紧,应逐步破碎,多次过筛避免过粉碎。物相分析的试样粒度视矿物和分相的要求不同也不尽一致。一般为0149mm,不烘样。硫化物高的样品宜用手工磨细或棒磨机细碎。有些样品的物相分析试样粒度要求为0097mm或更细。

图63 沸石样品加工推荐流程

659 单矿物样品加工

因样品量很少,可用玛瑙研钵直接研磨至0074mm,防止沾污和损失。

6510 组合分析样品加工

组合样是由多件或几十件样按采样长度比计算得到的每件单样应称取的质量组合而成。组合样的质量不少于200g。应先将其置于磨盘调得较松的圆盘细碎机中细碎,然后选用比原样粒度稍粗的筛子过筛,再充分混匀、缩分、粉碎至所需的粒度。也可将组合后的样品直接装入棒磨筒中棒磨至所需粒度。如不需要对组合样粉碎,也可用棒磨机棒磨样30min使其初步混匀。

组合样的加工关键是必须混匀。

6511 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和煤样加工

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一般不烘样。可在刚玉或玛瑙碎样机中加工至粒度为0074mm的分析试样,加工后的试样质量应不少于加工样品质量的90%,不过筛,凭手感检查粒度是否达到要求。

煤样加工按GB/T474执行。

66 样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

样品加工应尽可能防止引入误差,否则误差将被带至后续的分析工作中,严重时将导致分析结果全部无效。

661 防止污染是样品加工质量保证的首要条件

样品加工中的污染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引入了样品之外的外来物质,即改变了样品的成分,从而导致了待测组分的分析结果与原样的真实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后果是分析结果失真,无效。从广义的角度看,加工过程中样品某个组分的损失使该组分的测定结果偏低也是一种污染,只不过是负污染。加工样品时,引入的污染杂质即使不是待测组分,对待测组分也无干扰,但由于其改变了样品的组成,实际上对样品进行了“稀释”,也是不允许的。

严格地讲,样品加工中的污染是不能避免的。“无污染制样”只是一种理想。它仅是指加工引入的污染可以控制在能够容忍的水平下的一种相对概念。防止污染意味着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在满足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加工成本是应当遵循的原则。

试样加工中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多数污染是可以防止的,如样品交叉污染、样品加工室的环境污染、制样人员佩戴金属饰品引起的污染等。有些污染只要严格执行加工规程也可以避免,如高纯石英砂和水晶样品严格禁止使用铁质机械粉碎即可防止铁的污染。唯独大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加工时因碎样设备材料的磨损而引入的污染是无法避免的。铁或其合金类的加工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必然会引入铁或其他金属元素,刚玉材料的加工设备必然会引入铝等元素污染。对多数样品而言,这种污染尚可接受;如果引入的元素正好是样品中要求测定的痕量组分,则必须变更碎样设备。

662 严格控制样品加工的损耗率

在样品加工过程中,样品的损失是必然的,粗碎时样品的蹦跳、细碎时排风除尘和碎样机粘结残留均会引起损耗。必须认识到,样品的损耗可能会影响样品的代表性,故应控制损耗率。损耗率的计算公式为:

岩石矿物分析第一分册基础知识和通用技术

损耗率按粗碎、中碎和细碎3个阶段计算,应分别小于3%、5%和7%。

细碎时若排风量过大,会引起密度高的金属矿物相对富集,从而使样品的代表性受到影响。

663 高度重视缩分对样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样品加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均会影响样品的质量,其中缩分这一环节的影响最应重视。缩分必须满足的质量要求是:一般样品的缩分必须遵循切乔特公式,特殊样品如金矿不得随意缩分,必须在满足一定粒度后方能缩分;缩分前样品必须充分混匀,缩分误差必须小于3%。

缩分误差的计算公式是:

岩石矿物分析第一分册基础知识和通用技术

式中:R为缩分误差,%;E、F为缩分后两个部分样品的质量,g;G为缩分前样品的质量,g。

664 坚持样品加工的内部抽查制度和样品的过筛检查

为了保证样品加工质量,必要的内部抽查制度可按规定执行。其基本做法是:先确定检查的样品,在拟检查的样品第一次缩分后准备弃去的部分保留,以备检查用。待样品加工完成后,再将供检查用的部分按正样的加工流程加工,将此加工后的样品和正样同时送交实验室进行主要组分的测定,从分析结果判断样品加工的质量。

过筛的目的是保证样品的粒度,以确保样品缩分后的代表性。提取不同粒级的副样进行过筛检查,其实质就是检查加工过程中试样的代表性是否有保证。对于完成样品加工后的分析试样的过筛检查为的是确认粒度是否符合分析要求。过筛率应达到95%以上。所谓过筛率就是通过规定筛目的样品质量占过筛前样品质量的比例。

67 关于超细粉碎

在分析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分析者发现,原先一直被忽视的取样误差在取样量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它已成为分析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有关试样均匀性的问题已受到关注。试样的均匀性无疑是与样品的加工粒度相关的。粒度越细,均匀性越好。于是人们对于超细粉碎的样品加工技术产生了兴趣。现在,国内外已制备了若干个经过超细粉碎的地质标准物质。经均匀性检验,有的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极好,毫克级的取样量,其均匀性即有保证。这对于地质样品加工而言,无疑是一项值得重视的成果。当然,试样的均匀性除了与粒度相关外,还与样品的种类、待测组分的赋存状态和含量等诸多因素有关。地质样品经过超细粉碎后,其均匀性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地质样品的超细粉碎,是指粒度已达0075mm的试样再于雷蒙磨或气流磨等超细加工设备中进行粉碎,使其粒度变得更细(通常小于20μm)。将粒度0074mm的试样与经过超细粉碎后的试样进行粒度分布测量对比,可以发现经超细粉碎后的试样粒度分布区间明显变窄,主要是直径较大的颗粒减少了。这也许是超细试样可以减小取样量和取样误差的原因。

超细粉碎对地质样品分析的影响不仅是可以使最小取样量大幅度地降低,从而为近代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拓展更为广阔的应用天地;超细粉碎后的试样表面积大大增加,使试样分解的难度大大减小,分解试样所需的试剂用量很少,加热时间也明显缩短;既减少了溶样引入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环境污染,是实现“绿色”分析的重要途径,也是实验室落实“节能减排”国策的有效措施。

与超细粉碎相联系的是试样粒度检测方法的改变。传统的过筛方法用于确定超细试样粒度肯定已不适用,而代之以现代的粒度检测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激光粒度仪可以快速地提供直观的粒度分布图、多项特征粒度表、详尽的粒度分布表等有关试样粒度的“立体”信息,这对分析工作的取样理论和取样误差等方面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应当指出的是,超细粉碎的加工技术目前只停留在标准物质的研制上。在日常的例行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尚未起步。超细粉碎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超细粉碎设备对大批样品加工的可行性以及粉碎后加工设备的清洗和防止样品交叉污染等许多实际问题尚待解决,超细粉碎对各类地质样品加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也远未暴露;但超细粉碎作为一种样品加工技术,其优点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附表

附表 61 试验筛筛号———孔径对照表

注: GB/T 60031—1997,金属统编织网试验筛; 等效采用 ISO 3310—1: 1990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一部分: 金属统编织网试验筛。

参 考 文 献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 2 部分: 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 ( DZ/T 01302—2006) [S]2006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6-26

王金木 1990工业分析取样技术的进度与现状 [J]分析试验室,9 ( 1) : 62 -65

王晓红,高玉淑,王毅民 2006超细地质标准物质及其应用 [J]自然科学进展,16 ( 3) : 309 -315

王毅民,王晓红,高玉淑 2009地质标准物质粒度测量与表征的现代方法 [J]地质通报,28 ( 1) :137-145

杨政 1992痕量金分析方法和金矿碎样技术 [M]北京: 地质出版社,37 -46

郑大中,郑若锋 1992岩矿样品新缩分公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J]地质实验室,8 ( 4) : 204 -211

本章编写人: 熊及滉 ( 四川省地矿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 。

凌进中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1—4 土壤中氮的测定(全氮、速效氮)

1—41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

土壤含氮量的多少及其存在状态,常与作物的产量在某一条件下有一定的正相关,从目前我国土壤肥力状况看,80%左右的土壤都缺乏氮素。因此,了解土壤全氮量,可作为施肥的参考,以便指导施肥达到增产效果。

方法原理

土壤与浓硫酸及还原性催化剂共同加热,使有机氮转化成氨,并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无机的铵态氮转化成硫酸铵;极微量的硝态氮在加热过程中逸出损失;有机质氧化成CO2。样品消化后,再用浓碱蒸馏,使硫酸铵转化成氨逸出,并被硼酸所吸收,最后用标准酸滴定。主要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NH2·CH2CO·NH-CH2COOH+H2SO4=2NH2-CH2COOH+SO2+[O]

NH2-CH2COOH+3H2SO4=NH3+2CO2↑+3SO2↑+4H2O

2NH2-CH2COOH+2K2Cr2O7+9H2SO4=(NH4)2SO4+2K2SO4+2Cr2(SO4)3+4CO2↑+10H2O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NH3+H3BO3=H3BO3·NH3

H3BO3·NH3+HCl=H3BO3+NH4Cl

操作步骤

1在分析天平上称取通过60号筛(孔径为025mm)的风干土壤样品05—1g(精确到0001g),然后放入150ml开氏瓶中。

2加浓硫酸(H2SO4)5ml,并在瓶口加一只弯颈小漏斗,然后放在调温电炉上高温消煮15分钟左右,使硫酸大量冒烟,当看不到黑色碳粒存在时即可(如果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应加1—2g焦硫酸钾,以提高温度加强硫酸的氧化能力)。

3待冷却后,加5ml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在电炉上微沸5分钟,这时切勿使硫酸发烟。

4消化结束后,在开氏瓶中加蒸馏水或不含氮的自来水70ml,摇匀后接在蒸馏装置上,再用筒形漏斗通过Y形管缓缓加入40%氢氧化钠(NaOH)25ml。

5将一三角瓶接在冷凝管的下端,并使冷凝管浸在三角瓶的液面下,三角瓶内盛有25ml 2%硼酸吸收液和定氮混合指示剂1滴。

6将螺丝夹打开(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要预先加热至沸),通入蒸汽,并打开电炉和通自来水冷凝。

7蒸馏20分钟后,检查蒸馏是否完全。检查方法:取出三角瓶,在冷凝管下端取1滴蒸出液于白色瓷板上,加纳氏试剂1滴,如无**出现,即表示蒸馏完全,否则应继续蒸馏,直到蒸馏完全为止(或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8蒸馏完全后,降低三角瓶的位置,使冷凝管的下端离开液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冷凝的管的下端(洗入三角瓶中),然后用002mol/L盐酸(HCl)标准液滴定,溶液由蓝色变为酒红色时即为终点。记下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

测定时同时要做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它操作相同。

结果计算

N%=[ (V-V0)×N×0014]/样品重×100

式中:

V—滴定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

V0—滴定空白时消耗标准盐酸的毫升数;

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

0014—氮原子的毫摩尔质量g/mmol;

100—换算成百分数。

注意事项

1在使用蒸馏装置前,要先空蒸5分钟左右,把蒸汽发生器及蒸馏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含氮杂质去除干净,并用纳氏试剂检查。

2样品经浓硫酸消煮后须充分冷却,然后再加饱和重铬酸钾溶液,否则作用非常激烈,易使样品溅出。加入重铬酸钾后,如果溶液出现绿色,或消化1—2分钟后即变绿色,这说明重铬酸钾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补加1g固体重铬酸钾(K2Cr2O7),然后继续消化。

3若蒸馏产生倒吸现象,可再补加硼酸吸收液,仍可继续蒸馏。

4在蒸馏过程中必须冷凝充分,否则会使吸收液发热,使氨因受热而挥发,影响测定结果。

5蒸馏时不要使开氏瓶内温度太低,使蒸气充足,否则易出现倒吸现象。另外,在实验结束时要先取下三角瓶,然后停止加热,或降低三角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

仪器、试剂

1主要仪器:开氏瓶(150ml)、弯颈小漏斗、分析天平、电炉、普通定氮蒸馏装置。

2试剂:

(1) 浓硫酸(化学纯,比重184)。

(2)饱和重铬酸钾溶液。称取200g(化学纯)重铬酸钾溶于1000ml热蒸馏水中。

(3)40%氢氧化钠(NaOH)溶液。称取工业用氢氧化钠(NaOH)400g,加水溶解不断搅拌,再稀释定容至1000ml贮于塑料瓶中。

(4)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加入热蒸馏水(60℃)溶解,冷却后稀释定容至1000ml,最后用稀盐酸(HCl)或稀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葡萄酒红色)。

(5)定氮混合指示剂。称取01g甲基红和05g溴甲酚绿指示剂放入玛瑙研钵中,加入100ml95%酒精研磨溶解,此液应用稀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

(6)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取浓盐酸(HCl)(比重119)167ml,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0ml,然后用标准碱液或硼砂标定。

(7)钠氏试剂(定性检查用)。称氢氧化钾(KOH)134g溶于460ml蒸馏水中;称取碘化钾(KI)20g溶于50ml蒸馏水中,加碘化汞(HgI)使溶液至饱和状态(大约32g左右)。然后将以上两种溶液混合即成。

1—42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土壤水解性氮,包括矿质态氮和有机态氮中比较易于分解的部分。其测定结果与作物氮素吸收有较好的相关性。测定土壤中水解性氮的变化动态,能及时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

测定原理

在密封的扩散皿中,用18mol/L氢氧化钠(NaOH)溶液水解土壤样品,在恒温条件下使有效氮碱解转化为氨气状态,并不断地扩散逸出,由硼酸(H3BO3)吸收,再用标准盐酸滴定,计算出土壤水解性氮的含量。旱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需加硫酸亚铁使之还原成铵态氮 。由于硫酸亚铁本身会中和部分氢氧化钠,故需提高碱的浓度(18mol/L,使碱保持12mol/L的浓度)。水稻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极微,可以省去加硫酸亚铁,直接用12mol/L氢氧化钠水解。

操作步骤

1称取通过18号筛(孔径1mm)风干样品2g(精确到0001g)和1g硫酸亚铁粉剂,均匀铺在扩散皿外室内,水平地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样品铺平。(水稻土样品则不必加硫酸亚铁。)

2用吸管吸取2%硼酸溶液2ml,加入扩散皿内室,并滴加1滴定氮混合指示剂,然后在皿的外室边缘涂上特制胶水,盖上毛玻璃,并旋转数次,以便毛玻璃与皿边完全粘合,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露出一条狭缝,迅速用移液管加入10ml18mol/L氢氧化钠于皿的外室(水稻土样品则加入10ml12mol/L氢氧化钠),立即用毛玻璃盖严。

3水平轻轻旋转扩散皿,使碱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用橡皮筋固定,贴上标签,随后放入40℃恒温箱中。24小时后取出,再以001mol/LHCl标准溶液用微量滴定管滴定内室所吸收的氮量,溶液由蓝色滴至微红色为终点,记下盐酸用量毫升数V。同时要做空白试验,滴定所用盐酸量为V0。

结果计算

水解性氮(mg/100g土)= N×(V-V0)×14/样品重×100

式中:

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

V—滴定样品时所用去的盐酸的毫升数;

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标准盐酸的毫升数;

14—一个氮原子的摩尔质量mg/mol;

100—换算成每百克样品中氮的毫克数。

注意事项

(1)滴定前首先要检查滴定管的下端是否充有气泡。若有,首先要把气泡排出。

(2)滴定时,标准酸要逐滴加入,在接近终点时,用玻璃棒从滴定管尖端沾取少量标准酸滴入扩散皿内。

(3)特制胶水一定不能沾污到内室,否则测定结果将会偏高。

(4)扩散皿在抹有特制胶水后必须盖严,以防漏气。

主要仪器

扩散皿、微量滴定管、1/1000分析天平、恒温箱、玻璃棒 毛玻璃、皮筋、吸管(2ml和10ml),腊光纸、角匙、瓷盘。

试剂

(1)18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72g,用蒸馏水溶解后冷却定容到1000ml。

(2)12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48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

(3)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用热蒸馏水(约60℃)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0ml,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葡萄酒红色)。

(4)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先配制10mol/L盐酸溶液,然后稀释100倍,用标准碱标定。

(5)定氮混合指示剂。与土壤全氮的测定配法相同。

(6)特制胶水。阿拉伯胶(称取10g粉状阿拉伯胶,溶于15ml蒸馏水中)10份、甘油10份,饱和碳酸钾5份混合即成(最好放置在盛有浓硫酸的干燥器中以除去氨)。

(7)硫酸亚铁(粉状)。将分析纯硫酸亚铁磨细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1—5 土壤中磷的测定(全磷、速效磷)

1—51 土壤全磷的测定(硫酸一高氯酸消煮法)

方法原理

在高温条件下,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与高沸点的硫酸和强氧化剂高氯酸作用,使之完全分解,全部转化为正磷酸盐而进入溶液,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操作步骤

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100目筛(孔径为025mm)的土壤样品1g(精确到00001)置于50ml三角瓶中,以少量水湿润,并加入浓H2SO48ml,摇动后(最好放置过夜)再加入70—72%的高氯酸(HClO4)10滴摇匀。

2于瓶口上放一小漏斗,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至瓶内溶液开始转白后,继续消煮20分钟,全部消煮时间约为45—60分钟。

3将冷却后的消煮液用水小心地洗入100ml容量瓶中,冲冼时用水应少量多次。轻轻摇动容量瓶,待完全冷却后,用水定容,用干燥漏斗和无磷滤纸将溶液滤入干燥的100ml三角瓶中。同时做空白试验。

4吸取滤液2—1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30ml,加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稀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稀硫酸(H2SO4)溶液调节pH至溶液刚呈微**。

5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ml,摇匀,用水定容至刻度。

6在室温高于15℃的条件下放置30分钟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以700nm的波长比色,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液调零点,读取吸收值,在工作曲线上查出显色液的P—mg/L数。

7工作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5mg/L标准溶液0,1,2,3,4,5,6ml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约30ml,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ml,摇匀定容。即得0,01,02,03,04,05,06,mg/LP标准系列溶液,与待测溶液同时比色,读取吸收值。在方格坐标纸上以吸收值为纵坐标,Pmg/L数为横坐标,绘制成工作曲线。

结果计算

全P %=显色液mg/L×显色液体积×分取倍数/(W×106)×100

式中:

显色液Pmg/L—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Pmg/L;

显色液体积—本操作中为50ml;

分取倍数—消煮溶液定容体积/吸取消煮溶液体积;

106—将ug换算成g

W—土样重(g)。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为0005%。

仪器、试剂

1主要仪器:

分析天平、小漏斗、大漏斗、三角瓶(50ml和100ml)、容量瓶(50ml和100ml)、移液管(5ml和10ml)、电炉、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05mol/L碳酸氢钠浸提液。称取化学纯碳酸氢钠420g溶于800ml水中,以05mol/L氢氧化钠调节pH至85,洗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贮存于试剂瓶中。此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比在玻璃瓶中容易保存,若贮存超过1个月,应检查pH值是否改变。

(2)无磷活性炭。活性碳常常含有磷,应做空白试验,检查有无磷存在。如含磷较多,须先用2mol/L盐酸浸泡过夜,用蒸馏水冲洗多次后,再用05mol/L碳酸氢钠浸泡过夜,在平瓷漏斗上抽气过滤,每次用少量蒸馏水淋洗多次,并检查到无磷为止。如含磷较少,则直接用碳酸氢钠处理即可。

(3)磷(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45℃烘干4—8小时的分析纯磷酸二氢钾02197g于小烧杯中,以少量水溶解,将溶液全部洗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此溶液即为含50mg/L的磷基准溶液。吸取50ml此溶液稀释至500ml,即为5mg/L的磷标准溶液(此溶液不能长期保存)。比色时按标准曲线系列配制。

(4)硫酸钼锑贮存液。取蒸馏水约400ml,放入1000ml烧杯中,将烧杯浸在冷水中,然后缓缓注入分析纯浓硫酸2083ml,并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另称取分析纯钼酸铵20g溶于约60℃的200ml蒸馏水中,冷却。然后将硫酸溶液徐徐倒入钼酸铵溶液中,不断搅拌,再加入100ml05%酒石酸锑钾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试剂瓶中。

(5)二硝基酚。称取025g二硝基酚溶于100ml蒸馏水中。

(6)钼锑抗混合色剂。在100ml钼锑贮存液中,加入15g左旋(旋光度+21—+22°)抗坏血酸,此试剂有效期24小时,宜用前配制。

1—52 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碳酸氢钠法)

了解土壤中速效磷供应状况,对于施肥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很多,由于提取剂的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致。提取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各种土壤性质而定,一般情况下,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采用碳酸氢钠来提取,酸性土壤采用酸性氟化铵或氢氧化钠—草酸钠法来提取。

方法原理

石灰性土壤由于大量游离碳酸钙存在,不能用酸溶液来提取速效磷,可用碳酸盐的碱溶液。由于碳酸根的同离子效应,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碳酸钙的溶解度,也就降低了溶液中钙的浓度,这样就有利于磷酸钙盐的提取。同时由于碳酸盐的碱溶液也降低了铝和铁离子的活性,有利于磷酸铝和磷酸铁的提取。此外,碳酸氢钠碱溶液中存在着OH-、HCO-3、CO2-3等阴离子有利于吸附态磷的交换,因此,碳酸氢钠不仅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也适用于中性和酸性土壤中速效磷的提取。

待测液用钼锑抗混合显色剂在常温下进行还原,使**的锑磷钼杂多酸还原成为磷钼蓝进行比色。

操作步骤:

1称取通过18号筛(孔径为1mm)的风干土样5g(精确到001g)于200ml三角瓶中,准确加入05mol/L碳酸氢钠溶液100ml,再加一小角勺无磷活性碳,塞紧瓶塞,在振荡机上振荡30分钟(振荡机速率为每分钟150—180次),立即用无磷滤纸干过滤,滤液承接于100ml三角瓶中。最初7~8ml滤液弃去。

2吸取滤液10ml(含磷量高时吸取25—5ml;同时应补加05mol/L碳酸氢钠溶液至10ml)于50ml量瓶中,加硫酸钼锑抗混合显色剂5ml充分摇匀,排出二氧化碳后加水定容至刻度,再充分摇匀。

330分钟后,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波长660nm),比色时须同时做空白测定。

4磷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吸取5mg/L磷标准溶液0、1、2、3、4、5ml于50ml容量瓶中,每一容量瓶即为0、01、02、03、04、05mg/L磷,再逐个加入05mol/L碳酸氢钠10ml和硫酸一钼锑抗混合显色剂5ml,然后同待测液一样进行比色。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计算

土壤速效Pmg/kg=比色液mg/L×定容体积/W×分取倍数

式中:

比色液mg/L—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比色液磷的mg/L数;

W—称取土样重量(g)。

分取倍数—100/10

土壤速效磷(P)mg/kg 等级

<5 低

5—10 中

>10 高

注意事项

1活性碳一定要洗至无磷无氯反应。

2钼锑抗混合剂的加入量要十分准确,特别是钼酸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显色的深浅和稳定性。标准溶液和待测液的比色酸度应保持基本一致,它的加入量应随比色时定容体积的大小按比例增减。

3温度的大小影响着测定结果。提取时要求温度在25℃左右。室温太低时,可将容量瓶放入40—50℃的烘箱或热水中保温20分钟,稍冷后方可比色

仪器药品

1主要仪器:往复振荡机、电子天平(1/100)、分光光度计、三角瓶(250ml和100ml)、烧杯(100ml)、移液管(10ml、50ml)、容量瓶(50ml)、吸耳球、漏斗(60ml)、滤纸、坐标纸、擦镜纸、小滴管。

2试剂配制:见1—5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3946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