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女儿的未来

作文素材:女儿的未来,第1张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的一个贫穷家庭,五个孩子,三儿两女。丈夫和儿子们整天在地里刨食,妻子没日没夜做针线活,日子还是紧巴,眼看女儿长大了,母亲毅然做出一个决定,带两个女儿去上海。

 丈夫勃然大怒,你想带孩子去零卖(做妓)么?母亲出嫁前在城里做过佣人,认定女孩子在大城市才会有出路,不回头地走了。其时,大女儿15岁,小女儿9岁。

 母亲找了份租界公寓保洁员的活儿。那是幢五层洋楼,几十个房间,房客中有艺人、白领、客商、革命者、外国人……各色人等来来往往,最合母亲的心意。

 母亲很明理,有谁看上女儿,她坚持要人家先供女儿读书,她总说穷人要想不穷死,就得读书;母亲也糊涂,她觉得只要男人有钱,将来女儿有洋房住有饭吃,做小老婆没啥不好。

 按着母亲的标准,有次一位开书店的房客看上了15岁的大女儿,要带她去南洋读书,大女儿也中意对方,可是母亲一定要对方拿出100元现洋。拿不出,就黄了。母亲有理论:“我养你这么大,就这样漂洋过海走了,我不是白养了吗?”后来知道,那房客是位有名的政治家。

 按着母亲的标准,有位外籍老头想收11岁的小女儿为“干女儿”,这个“干女儿”只是个名义,小时管吃管住,成年了就要供老头玩,玩够了就去当舞女自谋生路,都是事先说明的。母亲竟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毫不犹豫摁了手印。母亲有理论:“现在有吃有穿有书读就好,以后的事谁也料不准,到时候再说。”

 这个真实的往事记录,来源于一个民间文本,当我看到这个文本时,那位身居底层却惊世骇俗的母亲早已离世。她的大女儿,最后嫁了一位情意相投的房客,一位革命者,一同去了解放区,一生幸福。她的小女儿,在战乱中匆匆地嫁了一位手上戴金表的路人,后来不甚如意。

 这位农妇,以自己的理解设计女儿的未来,也许高明,也许卑下,也许高瞻远瞩,也许目光短浅,我们对她的价值观尽可以七嘴八舌,但不能否认那是一位尽责的母亲,在她为女儿设计未来时,她的方向是坚定的,她的心,一定是痛的。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童年有许多趣事让我挥之不去。其中就包括我那温馨可爱的老家——我奶奶家。

我出生在老家,那里特别美,只要你一出房间就会闻到大自然的气息——新鲜的空气。沿着门前的小土路走,就会看见清澈的小溪,溪边有许多树木、花朵、绿草,还有小燕子从头顶上掠过,时而还会听到黄鹂的歌声。男孩子则跑到小溪边捉田螺,女孩子呢则是坐在小溪的石头上让暖暖的溪木抚摸着他们的小脚丫,望着蜻蜓点水,别有一番情趣。

我家院子旁是黄油油的油菜花,花丛中隐藏着蟋蟀和蚂蚱,蝴蝶在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则穿来穿去,吮吸着甘甜的花蜜,如果你走进田中,一不小心,还会遭到刺刺花的埋伏。但不要担心那花没有毒。这时,爬上高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每当看见农民伯伯们在收割麦子,我就回跑过去抢过小镰刀,咔嚓咔嚓地割起麦子来,体验丰收的乐趣。雨后山上长出了山果和蘑菇,这时我们女孩子就会忍不住提着小篮子,在带上我的小狗“若若”去山上采蘑菇和山果。我们穿梭在山中,看到这棵又放弃那棵,蘑菇让我们应接不暇,熟透了的山果落在地上,让我们不费一点儿力气就装满小篮子。于是,我们一路高歌,迎着夕阳回家了。

可是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我的老家却今非昔比,树木早已砍的无影无踪,小溪也变成了臭水沟,麦田也建成了高楼大厦,山中也不会再有人唱着山歌采蘑菇了。

我多么怀念我那温馨的老家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72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