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名侦探柯南》的片尾曲的

请问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名侦探柯南》的片尾曲的,第1张

是梦醒来之后,歌手是GARNET CROW告诉你一些GARNET CROW的资料,;GARNET CROW是来自日本的四人乐团。所属公司为GIZA Studio。中村由利(主唱 &作曲),和十分活跃于乐曲创作的 AZUKI七(键盘手&作词),以及曾经担任过数位歌手的编曲者-古井弘人(键盘手&编曲者),再加上从事studiomuscial(广播电视的演播放者)的工作有相当不错成绩的冈本仁志(guitar),这四位具有相当人气的创作家,在经营广播事业时,因同为新音乐创作而意气相投,以red way studio这个新乐团的身份而开始活跃着。 一、单曲(Single CD)[编辑本段]团名由来  GARNET为" 深红色 , 石榴色 " , CROW即" 乌鸦 " 之意 ~~ 为何用GARNET这个字, 中村由利在 NACK5『 GOODDAY RIVERSIDE 』的访问有提到 ~~首先是GARNET 这种宝石的颜色并不像红宝石那么鲜红,虽如此,也不是说它是黑色,而是让人觉得宝石 的中心似深红色或者说是暗红色。就是说不上来(在音乐方面)的朴素感吧!从这麽有质感的颜色看来总觉得有 某种微妙差异,也可说对于音乐的某种微妙协调感等,似乎想表现着某种更深的意义便决定用" GARNET "。 「Garnet」有「红褐色」的意思,「crow」则是乌鸦,二者合在一起则是一个属于GIZA Being系列的乐团--GARNET CROW。GARNET CROW于1999年成立,四位成员都属优秀的实力派音乐人,每一首曲子的创作与演出都融合了四个人的专长和特色,缺一人不可。

  他们在正式出道前,发行了一张名为first kaleidscope ~君の家に着くまでずっと走ってゆく~的Mini Album, 隔年,则以『Mysterious Eyes』开始大活跃。 [编辑本段]成立过程  四人于1999年在美国制作仓木麻衣的DEMO带时相识,感到在创作方面意气相投,这为乐团的成立提供了契机。在那时除了中村由利之外的三人,一方面为Being,Inc中的其他艺人提供乐曲,同时也以辅助支援为主进行各种活动。在当时,只有由利算是新人。之后由利引用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就已立下了以幕后音乐制作人作为自己工作的志向,至于后来就担当了能够广泛活动的作曲主唱”这样。

  GARNET CROW的作品以“neo acoustic”作为主要的风格。在出道时,他们把自己的音乐性质称为“21世纪形态的neo acoustic”。最初作品是1999年Indies地下乐团时的迷你专辑,直到2000年才以双出道单曲的模式正式出道。最初作风神秘,完全不上电视宣传打歌,但是首张专辑就打入ORICON榜第六名,而获得了神之乐团的称号。2002年在推出制作保留长达一年的单曲‘梦みたあとで’后开始曝光,打开了知名度,并在同年初举办了首场大型巡回演唱会,官方fan club G-NET成立。自此之后,他们将“为了举行LIVE而制作CD”作为各种活动的中心,近年来,GARNET CROW并未止步于单纯的neo acoustic风格,而是进一步拓展了音乐内涵,在音乐创作中有意识地结合了现场演唱的经验,同时还吸收了拉丁风格与canzone音乐的相关要素。

  自从2000年首次露面直到如今,GARNET CROW的每位成员都有着自己的没有被公开的部分经历。关于这一点,在他们所属的GIZA studio下属的Being,Inc中的众艺人都是相似的。但是,同组内的各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比起没有举办过个人Live的小松未步和没有上电视演唱过的ZARD来说,在各种场合或是音乐杂志上看到GARNET CROW的机会还是很多的。特别是从02年的Live以来,他们以三大都市圈为中心进行了20次以上的公演。但即使是那样,乐队成员们自己对于公开作秀这件事,还是留下了很多诸如“紧张得不得了”之类的发言。关于这点,究竟是公司宣传手法的一环呢,还是由GARNET CROW成员们自己的志向与原则决定的呢?目前还无从得知。 [编辑本段]成员简介   中村由利中村由利 Yuri Nakamura

  主唱/全作曲(Vocal+Music) 1977年7月4日生,日本的歌手、作曲家。血型分类O型,昵称是“ゆりっぺ”(Yurippe)。

  1999年作为GARNET CROW的作曲和主唱出道,以新人的身分进行正式的作曲和演唱。在那之后,她作为乐队的代表人物全程参与了音乐电视、访谈、演唱会等活动。自2001年以来,不仅仅作为GARNET CROW成员而活跃着,同时也为三枝夕夏、ZARD以及GIZA studio出品的Complication Album和复古Album提供音乐。在综合性的LIVE中以中村由利个人的名义参与演出,在2003年的面包工房举办的生泽佑一演唱会中作为嘉宾登场。

  声线较一般的女性主音来说更为低沉,有着宽广的音域和充满爆发力的歌唱能量。以中低音域作为旋律的中心,配合多种技巧糅合出的是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声线。特别是与众多同时期活跃的、擅长高音的女性主唱相比,这种独特之处就更为显著了。由利小时候练习过古典钢琴,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作曲。“在作曲和歌唱方面的这种独特性,是来源于小时候起就很熟悉的古典乐(萧邦和柴科夫斯基)和喜欢的涉谷系、北欧音乐的影响”(由利本人谈)

  虽然在CD内封的照片中经常都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但如果在演唱会中唱到了调子轻快的曲目时,大家也会见到她开心地笑着的样子。由利在演唱会上的自称是“歌姬”,台风很安静,极少乱蹦乱跳。不过声音相当震撼,花里胡哨的手势也是看点之一。她的习惯动作是唱完一首曲子后微微点下头。作为主唱由利本人非常敬业,曾经在制作Last Love Song期间因为练体操而折断了肋骨,但即使是这样也坚持进行了演唱和录制。虽说如此,她也十分注重自己的健康,“在唱歌之前决不会吃咖喱之类的刺激食品”。除此之外,在电视演出之前由利还会自备润喉水。另外,由利还是个美食家,曾经广泛地评价过纳豆、抹茶、东京车站的极附便当、Caramel Macchiato等各式各样的食品。喜欢吃锅烧乌龙和铁板炒面,讨厌鳗鱼和青椒。

  兴趣是弹钢琴,听音乐,欣赏美术作品,受父母和身边的朋友的影响很深。喜欢的音乐家有Bjork、Cranberry Jam、Sheryl Crow & Alanis Morissette。在自己作的曲子中最喜欢的是“未完成的音色”,第十张单曲“梦醒之后”因为是学生时代的处女作,所以凝聚了最多的思念。 另外,作为她本人和媒体都已经公认的事,是她与同为GARNET CROW成员的AZUKI七的关系十分亲密,据说私生活中两人的交往也很多。

  AZUKI七 AZUKI Nana

  键盘/全作词(Keyboard+Lyrics)

   AZUKI七1977年7月29日生,女性。日本的作词家,键盘演奏家,诗人。血型分类AB型。

  AZUKI七是她的艺名,原名菅谷りえ。为GIZA studio公司旗下的众多歌手提供词作品。从1999年开始加入GARNET CROW,任乐队键盘手,并担任全作词。最初是由于要为新节目的试作课题作词,以此为契机开始了作为作词家的活动。曾为WANDS、Field of View和同为GARNET CROW成员的冈本仁志提供作品,在2003年作为伴奏嘉宾单独参加了WAG的LIVE。

  当自己的身体处于“入睡前状态”时,AZUKI七开始了她的词创作。从词作的倾向说,众多诸如无常观、寂寥感、死亡主体的抽象专用语被广泛地使用,由此构成了一种流转自如的独特境界。AZUKI七在一次采访中说过,她填词时会故意加入和‘生死’有关的内容来满足自己。随意举出这些专用语中的一个例子,都能发现基督教、佛教、以及其他众多宗教或神话中的出典。比如犹太教、基督教中的“Jesus”,圣经旧约民书记35章中的“逃离城市”、佛教概念中的“轮回”、“黄泉”等等。除此之外,诸如“诺瓦利斯之门”(德国美学家,自然哲学之门)“to be or not to be”(哈姆雷特……)这种受到文学作品影响的部分在她的歌词中也很多见。AZUKI七曾说“给别人作词就好比出门前整理衣服、梳洗打扮,但给GARNET CROW 写词就像在自己家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在”。

  除此之外,AZUKI七在摄影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她的作品广泛收录于GARNET CROW的CD内封和各种书籍之中,被更多的人们所欣赏著。她还发表了个人诗集[80,0],收录了80首诗和一些摄影。她个人受《飘》的女主角郝丝嘉影响很深。喜欢的音乐家有Peter Gabriel,Iggy Pop、JohnZorn、The Cure, Jesus Jones & Kula Shaker。

  关于匿称,就是AZUKI的汉字写法“小豆”。她从4、5岁起直到18、19岁一直在进行钢琴的练习。AZUKI七在台上弹琴的风格轻盈优雅,习惯的动作是凝视前方唱歌的由利,时不时会露出或迷惘或陶醉的表情,有时还会小声地跟着唱。经常戴十字架项链。很喜欢欺负冈本。参加GARNET CROW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喜欢由利的声音。在兴趣方面,AZUKI七是个每星期都要阅读3~4本书的读书家。除此之外,她还有着滑雪、潜水、电视游戏、cosplay、散步、看**、陶艺、黏土(能够表现出自身风格的东西)、钓鱼、意大利等等广泛的兴趣。此外,在访谈里会旁若无人地使用关西腔说话。喜欢吃的东西是植物类食品,极其讨厌牛奶。其诗作与歌词中飘浮着独特瑰丽的世界观,因此拥有众多狂热的FANS。另外,作为她本人和媒体都已经承认的事,是她与同为GARNET CROW成员的中村由利的关系十分亲密,据说私生活中两人的交往也很多(顺带一提,中村由利的昵称“ゆりっぺ”就是她起的。从这些小地方大概可以看出浸透其中的生活乐趣吧)

  此外,[first kaleidscope~君の家に着くまでずっと走ってゆく~]的设计据说是出自她之手。

  Nana和由利的关系密切,私生活中常来往,非常赞赏和喜爱由利的声音。Nana是广阅书籍的才女,同时也喜欢户外活动,传说也是GARNET CROW四人中最能喝酒的。

  古井弘人 Hirohito Furui

  编曲/键盘(Designer+Keyboard)

   古井弘人196727生,日本的键盘演奏家、作曲家、编曲家、音乐家。

  在大学时代时与DEEN的现任键盘手山根公路组过乐队。因“BADオーディション”(曾出过T-BOLAN、大黑摩季等人)为契机而进入了Being,Inc。他一方面作为编曲为DEEN、宇德敬子、小松未步等各位Being系艺人提供音乐,同时也作为辅助成员中的一人出演音乐电视节目,最近还进行了限定音乐配信的活动。另外,他还不时地会参加爱内里菜、仓木麻衣、ZARD等人的支援乐队。在工作方面,古井还担任了GIZA studio公司的创作培养训练学校(旧称关西Creators学院)的讲师。

  古井有着亲切、平易近人的性格,因此获得了各位成员的绝大信赖。除此之外,在演奏和编曲方面的出众才华也为他赢得了“God Hand”(上帝之手)的绰号。在现场演唱会上古井有着激情四射的台风(著名的古井流横扫键盘……据说还曾激动得弹坏过键盘),这与他自己平常酷酷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个人兴趣是收集太阳眼镜,所以他也经常会带着它们出现下各种场合里([80,0]里收录了一张小七偷拍的、大叔没戴眼镜在沙发上打盹的照片)。喜欢吃口味重的东西。受K-1的选手Michael McDnoanld影响很深,据说古井自己的演奏模式就是看了他的拳赛后受到启发的。喜欢的音乐没有固定的类型,钟爱的音乐家有David Foster, Stonecake, Cranberry Jam, Paul Weller。

  冈本仁志 Hitoshi Okamoto(原名冈本仁,两者的日文发音完全相同)

  吉他手(Gita)

  1976612生,日本的吉他手、作 冈本仁志曲家。血型分类A型。同志社大学工程系毕业。

  冈本仁志在大学时代里就作为自创乐队的一员进行着各种小型LIVE演奏活动。之后他因为所属乐队的活动终止,而作为求职活动的一环把自己制作的DEMO带送到了当时的Being,Inc,由此为契机而加入了GIZA studio公司。在刚加入的时候没有什么活动,并没能走上台面,但从1999年以来便开始进行面向公众的音乐活动。1999年4月7日,同属Being旗下的ZARD推出了单曲“MILD GAMES”,其中收录了他作为“冈本仁”而进行作曲、编曲、配乐的曲子“Hypnosis”──这是冈本的作品中最早公诸于世的乐曲。同年8月31日他作为主音吉他参加了ZARD的船上演唱会(这时候冈本留着像牙买加音乐家一样的三股发型)。此外,他也向小松未步、仓木麻衣、菅崎茜等艺人提供大量的音乐。之后,他参加了仓木麻衣的全美DEMO制作,在这期间邂逅了当时还是新人,之后成为了出色的作曲家、歌手的中村由利、作词家AZUKI七、编曲家古井弘人。就这样,意气相投的四人一致推举古井作领队,由此成立了现下的GARNET CROW。

  他从1999年12月4日起全职作为GARNET CROW的吉他手进行活动、自2000年3月2日后的活动开始多面兼顾,这就是冈本与GARNET CROW相平行的个人音乐创作的开始。2000年11月8日,以冈本仁志个人名义推出的单曲“First Fine Day”发售,从而开始了其个人活动。趁此机会,他把原名“冈本仁”改成了“冈本仁志”。自2004年1月22日举行的面包工房“Okamoto Night”以来,冈本的个人LIVE也在逐步顺利进行中。当然,他的个人活跃对作为GARNET CROW成员的活动也有所影响:自2004年以来的大型巡回演唱会上,GARNET CROW为本来是只担任吉他手的冈本设定了一个“独唱角”,即让他作为主音随意演唱GARNET CROW乐曲中的一首(如“千以上の言叶を并べても”“Last love song”等)。另外,冈本还担任了广播节目“Pastime Paradise”的主持人(α-station 周日播出),是现下的GARNET CROW中唯一一个有着自己个人节目的成员。

  说到冈本个人的作品,大多是以吉他为主的各种乐器进行演奏录制的。作曲和歌唱都是他以自己的风格、在自家的录音室“Okamoto Lab”里一手包办,至于歌词就主要由AZUKI七提供。在作曲时,冈本会一边自己用吉他伴奏,一边以鼻音为主哼著旋律。 冈本的爱好是上网。特长是倒下就能睡着,而且几乎不会生病。喜欢的音乐有Teenage Fan Club,Jellyfish,Summercap & Toiling Midgets。绰号是Okamochi、Charismatic Guitarist(由利在演唱会上的介绍)、大饼。 [编辑本段]音乐制作  在综合了各种访谈和杂志之后,我们可以勾勒出GC音乐制作的具体流程图:先由中村由利作曲、写出旋律,之后由古井编曲,冈本配吉他合旋,AZUKI七进行作词。编曲与作词的前后顺序并不固定。

  首先,在择定要制作的曲目后,由利会把旋律记录下来并制成DEMO带。关于这点,据在由利身边等待DEMO出炉的AZUKI七说,“DEMO里的旋律会先用简单的英文唱出来,然后进行第二次录制”这样。 若是DEMO顺利地完成了,GARNET CROW就会开始进行选曲的工作。当然,这并不是能任由GARNET CROW完全自行决定的。以“君の思い描いた梦集メルHEAVEN”为例,它需要让起用这首曲子的企业也介入选曲的流程中来。但是,作品内容和商业执行的关系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像“籁来也”这样编曲、作词都已经完成的作品,有时也会直接被企业方起用。

  编曲与作词的先后顺序并不固定。既有着同时进行的场合,也有着某一方现行的情况。 古井在进行编曲时会同时使用上synthesizer(一种为键盘准备的用于电子合成的设备)和电脑,并以“全副热情的状态”为基础而投入工作。至于冈本的吉他旋律,则是在综合了古井的意见与自己的点子后,对前者提供的伴奏部分加以合成并敲定录制的。 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古井单独担任编曲工作,但是偶尔GARNET CROW也会将其拜托给隶属于波士顿Cybersound音乐公司的MiguelSaPessoa这号人物。他的编曲风格是以钢琴作为伴奏的主体,比如“水のない晴れた海へ”和“永远を駆け抜ける一瞬の仆ら”就是其中的代表曲目。难得的是,Miguel还能很好地理解日语歌词,并能紧扣词的意境进行编制,从而揭示出曲子的某些新视点。因此,GARNET CROW的成员们给予了他非常高的评价。

  至于作词方面的工作,则基本上是由AZUKI七一肩承担。在从由利或古井处拿到音乐DEMO之后,AZUKI七通常会坐在房间里的CD唱机旁,在自己的身体处于“即将入睡”的状态时开始歌词的创作(在5周年写真的访谈里,小七曾谈到这种“入睡前的放松状态”是大脑最富创造力的时刻)。但是,在乐曲“夏之幻”的制作过程中则是“被从业人员们团团包围住而写着歌词”(AZUKI七本人谈)。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村由利在作曲时脑海中所想定的意象并未传达给AZUKI七知道,但是两人一致的情况却占了绝大多数。特别是在单曲“君を饰る花を咲かそう”的创作中,出现下两人脑中的画面竟然完全的吻合,对此她们彼此都感到非常惊奇。 (同样是在五周年写真的访谈原文中,由利曾提到“君を饰る花を咲かそう”所写的是她的亲身经历:“当时在归途的电车中,我看到了窗外雨后的彩虹。而AZUKIさん创作出来的歌词中的最后一句居然就是‘最后の雨が虹に変わるよ’……总之,当我看到词的时候真的吓了一跳。那时的第一回应是‘哎?难道她当时也在那里吗?’。之后才忽然想到‘啊,我明明什么事都没对AZUKIさん说吧’ 这样”──由利本人谈)

  在作词调整、编曲、以及由利的歌唱录音之后,整个工作就大概算是完成了。其间会根据由利的歌声特质,并同时紧密地配合著伴奏的强弱和乐器音色上的细微差别进行制作,不会太过深入地探究词的内容。关于一首歌曲的制作方面既有很快的情况,也会有漫长的等待。比如三天就完成了的“夏の幻”,以及经过了一年以上制作的“梦みたあとで”和“梦·花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夏の幻”,这首曲子在短短的三天之中,歌词和编曲都经历了大幅度的调整。关于这点,在第一张大碟中收录的“夏之幻 secret arrange version”就是在正式发售的单曲之前制作的原版本。

  在曲子接近完成的时候,音乐的整体风格就会再一次基于古井的编曲以及AZUKI七的填词进行变更或增加。对此,可以用“仆らだけの未来”这首歌具体举例。“仆らだけの未来”当初是作为第三张大碟的候补收录曲“サンドヒル”而进行制作的、一首充满西班牙风情的拉丁乐曲。之后,为了配合单曲化的需要,GARNET CROW成员们对它做出了速度上的加快和偏向摇滚风的编曲调整;在名字更换成“仆らだけの未来”之后,歌词上也相应地做了变化。如上所述,尽管这种作曲、编曲、作词、歌唱录音都属于GARNET CROW成员各自的单独工作,但他们也仍然会不时地召开碰头会以便交换意见。

  还有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便是AZUKI七的诗集[80,0]。作为制作过程的一环,书中收录了很多AZUKI七自己拍摄的各位GARNET CROW成员的照片,除此之外大家也会对书的相关内容提出建议。在作词方面,负责此事的AZUKI七还曾经难得地从由利和从业人员那里收到过对词的内容进行相关修正的督导意见──这件事在G-NET的FAN CLUB会报上和相关访谈中都有披露过。而且,在第二张大碟的收录乐曲“Holy Ground”的制作过程中AZUKI七也曾对由利做出过很强烈的提议,所以最后这首歌也是据此进行了演唱与收录工作。

  

  )累死了,请求采纳!

  个人简介

  Kurt Cobain,著名乐队Nirvana(涅磐)主唱,20世纪九十年代摇滚乐坛巨星。

  姓名: Kurt Cobain / 柯特·科本

  身高: 174cm

  体重: 55KG

  出生日期:1967年2月20日

  出生地点: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市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如果说,整个摇滚史是一部令人感叹的传奇故事,那么这当中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由那些英年早逝的悲剧人物创造的。他们的乐坛生涯虽然短暂,却轰轰烈烈,服药过量而身亡的“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心脏病突发猝死在浴缸内的“大门”乐队主唱吉姆·莫里森、上吊自尽的后朋克乐队“快乐分裂”的灵魂人物伊安·柯蒂斯,以及饮弹身亡的“涅磐”乐队主唱柯特·科本。

  他们的离去在他们各自的音乐成就上又增添了一份感人的悲剧色彩,甚至是一道神化的光环,而其中的柯特·科本,更被认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摇滚乐唯一的神话式人物。

  1967年2月20日,柯特·科本出生于美国西北部小城阿伯丁,父母的离异给他的童年蒙上了阴影,悲惨的生活埋下了他性格中反叛的根芽。1985年,柯特和好友奎斯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鼓手几经更换选定了戴夫·格罗尔,两年后乐队正式命名为“涅磐”,开始在公共剧场和大学校园里举行演出,签约“地下流行”公司之后,“涅磐”先后发行了第一张单曲唱片《情话/大人物》和首张专辑《漂白》,他们的音乐吸引了一大批主流硬摇滚歌迷,以至于许多评论将“涅磐”误认为金属乐队,但主唱柯特·科本并没有改变初衷,他仍然试图走出一条非主流的道路。

  1990年以前,“涅磐”分别在全美、全欧及北美西海岸成功的做了数次巡演,亿万的摇滚乐迷又多了一个为之疯狂的偶像。

  1991年4月30日,“涅磐”乐队与大唱片公司“格芬”签约,(小标题:跻身主流)同年录制了革命性的专辑《别介意》,《少年心气》等旋律经典、情绪激昂疯狂的佳作,在美国甚至把迈克尔·杰克逊挤下了台,坐上了公告牌排行榜的第一把交椅。巨大的商业成功改变了另类音乐不能带来利润的现象,带动了大批非主流乐队纷纷转入地上。

  在成为超级偶像的同时,柯特·科本遇上了一生中的挚爱——朋克乐队“洞穴”的女主唱科特妮·洛芙,1992年秋天他们的女儿弗朗西丝降生,夫妇二人因为吸毒一度失去了对女儿的监护权,本来就处于成功的巨大压力之下的柯特·科本,受到丑闻和严重胃病的困扰,已经很难在音乐创作中享受到乐趣,甚至尝试过自杀。专辑《在母体中》和《**》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诞生的。

  1993年12月16日,“涅磐”和MTV频道录制了一场经典的“不插电”演唱会,原汁原味的木吉他和轻松温柔的演唱,展现出柯特·科本的另一种魅力,也改变了许多人对摇滚乐的偏见。

  尽管事业还在蒸蒸日上,柯特·科本还是变的越来越极端,越来越愤世嫉俗,台下疯狂叫喊的歌迷,甚至他深爱的妻子和女儿,都无法挽回他内心的绝望,1994年4月5日,柯特用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

  4月8日,他的尸体被人发现,他自杀的死讯传向全世界。柯特·科本在遗书中写道,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所以要记住“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他终于像乐队名字“涅磐”一样,超越了生死的境界,十三年后的今天,他27岁的生命,依然是摇滚乐神坛上英雄的化身。

  编辑本段简明传记:柯特的一生

  目前已有一描写KURT传奇一生的纪录片<昨天>问世,第二部也已在筹备之中,由她妻子担任制片人

  编辑本段〖Ⅰ童年〗

  Kurt1967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西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市。阿伯丁是一个不算繁华的小城,距西雅图不到百里。但阿伯丁地区的自杀率却名列全美前茅。这便是Kurt成长之处。

  Kurt的家庭在当地还算小康:父亲Donald Cobain和母亲Wendy Cobain加上Kurt和他妹妹,四口之家,又有着姑舅叔姨等一大箩亲戚,所以Kurt曾经回忆自己“是个及其幸福的小孩”。

  1975年Kurt刚满8岁时,他父母由于感情裂隙而离异。他们忙于争吵及财产,留下幼小的Kurt在一旁似懂非懂的看着。

  这是Kurt一生中第一个重大事件,从此原本活泼、爱表演的Kurt变了,他内向,将一切只藏在心底。以后在NirVaNa中呆过的乐手大多来自离异的家庭。然后,Kurt开始喜欢和街上邋遢的穷孩子们一起玩,因为“他们很酷”。而在此之前,其母Wendy一直反对Kurt“自降身价”的和下层交往。 Kurt开始违抗父母,游荡不归,旷课……在其他人眼中,他成了问题儿童。

  小学时,Kurt立志要当一个明星,像John Lennon一样。他开始练习打鼓,甚至参加了小学的乐队,但总是学不会识谱。在父母离异后,他学会了用音乐作为逃避和武器。

  1981年2月20日,Kurt14岁生日。他得到一把二手电吉他作为生日礼物。从此Kurt放下架子鼓操起了吉他。

  嗯……当时Kurt所在的小城无法找到真正的朋克乐磁带,而他脑海中的朋克无非即是将电吉他音量调到最大的三个大三和弦加上声嘶力竭的叫喊。

  也许Kurt在当时还说不上朋克,但他自小便已是个畸零之士,他同父母给他安排的前程格格不入,他同那个郁闷的小城格格不入。他沉迷于音乐,画画,歌唱。他的灵气和敏感使他的思想挣脱了束缚,他的灵魂终于找到了一个避难所,那儿比他支离破碎的家庭温暖。他期待着有朝一日离开这一切,全身投入那迷茫尽头的归宿。

  编辑本段〖Ⅱ小城〗

  高中,柯特开始吸食大麻。

  1985年夏,即将高中毕业的Kurt辍学。他的母亲和教师们无法理解。高中Kurt的美术老师对他绘画中的“愤怒感”印象极为深刻,所以在他的帮助下Kurt已得到了好几所大学的奖学金,升学不成问题。

  Kurt的母亲Wendy问他打算干什么。Kurt说他将以音乐为生。Wendy对此冷笑不已,她要求Kurt必须找份谋生的职业,否则她不准备养一个“音乐家”。Kurt却依然成天在家里死克吉他。终于有一天他回到家门,发现自己所有的东西被放在一个箱子里,摆在饭厅的地板上。Kurt住到了父亲家。在继母和父亲劝说下他参加了海军征兵考试。他被录取,但在签字之前他收拾东西,从父亲家扬长而去。

  他终于无家可归,游荡在窒息的阿伯丁街巷,困倦时他蜷缩在阿伯丁北桥的桥洞中睡去。在这里他就着余阳看完了Arthur Rimbaud(兰波)、William Burroughs (?)、SEHinton(?)的著作, 风雨寒夜中他躺在土坑里期望着日出时的温暖。饥饿了他从威西卡河暗绿的河水中钓些小鱼充饥:多年以后北桥桥墩上当年Kurt留下的涂鸦和文字,将被谱成一首叫做something in the way 的娓娓动听的歌。

  那些日子,Kurt第一次结识了真正的摇滚乐队,the Melvins,虽然他们还仅限于翻唱成名者的歌曲。最重要的,他开始进入朋克的世界,接触到对他影响极大的原始韵律。然后,他跟在the Melvins成员屁股后面转东转西,学习他们的排练,自己偷偷的写一点歌,无所事事,涂鸦,闲荡,露宿街头,音乐。

  1985年底,Kurt和Dale Crover 、Greg Hokanson一起开始排练自己的作品。他将自己第一自乐队命名为Fecal Matter。后来这支乐队录制了一盘小样,Kurt的第一盘正式小样。那时Kurt还未成型,噪音+重金属节奏其实并不是Kurt自闭的内心。

  编辑本段〖Ⅲ 破茧〗

  Fecak Matter 很快就难以后继了。这非常自然。但Kurt在这段日子里已经成长,更重要的,他结识了死党Chris Novaselic,以后涅磐的低音司掌者。

  Chris有时常将自己的名字拼为Krist,就像Kurt喜欢用Kurdt,Cobain也即是Kobain一样。

  Krist,1965年5月16日出生于加州的康普敦,其父母是从克罗地亚来的移民。其全家于1979年迁至阿伯丁。同Kurt一样,Krist安静,沉闷,只喜欢听摇滚乐。1983年其父母离异,他无所事事的从高中毕了业,就呆在家里苦练吉他。在the Melvins排练使他遇到了Kurt,两人同病相怜的成了死党。之后他们开始一起排练。由于在所认识的人之中只有一个叫Aron Burckhard的人自己有一套鼓,所以三个人凑成了伙。

  但是,由于三个人音乐理念不同,Krist喜欢60年代嘻皮和迷幻摇滚,Kurt则是地地道道的朋克死硬分子。Aron的爱好是主流重金属,他对朋克毫无兴趣。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夜以继日的操练,并等待着什么时候能有一场演出……

  奥林匹亚,据阿伯丁50公里的城市,华盛顿州的州府,当地的文化中心。地下音乐正在那里悄然生长。Kurt曾经在这里第一次对这台下唱出自己的诗——但是他太紧张,台下几乎没人注意到台上那个黄毛小子的叫喊。有一些例外,Dylan Calson 和Slim Moon注意到Kurt那未充分表露、但掩饰不住的敏感气质,在Kurt唱完后走过来对他说,这非常有味道。从此之后他们成为终生的朋友。这两个人是奥林匹亚地下音乐圈的人物,

  Kurt称他们为加尔文主义者:他们的旗帜人物Beat Happening乐队的Calvin Johnson宣扬一种“自然,和谐,童真”的人生观。Kurt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在灵魂深处是相通的。从此Kurt频繁的往复于阿伯丁和奥林匹亚之间。

  之后,终于有了第一场演出。在小城雷蒙得,为一个金属乐队作暖场。但这只是Kurt向中产雅皮发泄不满的玩闹。真正的唱出自己的歌还是回到了奥林匹亚:在Kurt曾经上过台的Gescco礼堂,听众只有十个人。当演出开始,台上台下情绪高涨,兴奋异常。Kurt从中看到了自己音乐的力量。

  编辑本段〖Ⅳ 单曲〗

  关于Kurt的第一支乐队,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最初的Skid Row;然后是Throat Oyster、Pen Cap Chew、WindowPane、Ted Ed Fred…… 最后是Nirvana涅磐。

  Nirvana,梵语音译,佛教的终极旨趣。其实西方摇滚乐圈中佛教用语非常时髦,Kurt和Krist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但这又的确是一个卓然出众的名字,Kurt的一生,冥冥中似乎归宿于此。

  渐渐的乐队开始有了拥蹙,人们喜欢这个沉默的金发小伙,有人来看他们排练。Kurt有了第一个女友Tracy Maramder,她住在奥林匹亚。Kurt在阿伯丁被房东赶出门时Tracy让他搬过去,于是Kurt第一次有了一个窝。Kurt坚持要用乐队偶尔参加演出的钱分担一部分房租,Tracy则认为与其如此不如他去找一份工作。Kurt一听这话就要赌气出门,Tracy到后来也就没了脾气。但Kurt终于去打工了;他每天开着破车和另两个同事去送货,但他不久就厌烦了,那两个人高马大的同事对他十分不满,而他则说“我没法和那两个俗人相处”。这段时间他的胃被弄坏了。这将是今后折磨他甚至诱导他致死的难以忍受的痛苦。他只能用麻醉剂来麻痹自己,甚至毒品。

  1988年1月23日,Nirvana录制了第一盘小样。地点是全城最便宜的“关联”录音室,录音师Jack Endinno,这个人是西雅图地下音乐教父之一。Nirvana对这盘小样极为自豪,Kurt说:“这的确是好音乐”。Endinno也喜欢这盘小样,并将其中一份样带送给了Jonathan Poneman,后者在几个月前刚刚和布鲁斯·帕维特创立了“地下流行”公司,急需一些新乐队来扩充队伍。Poneman听到这张小样后,立即被Kurt的声音打动了。他将涅磐的样带带到了音乐广播网公司,满怀热情的向那里的朋友推荐涅磐:“这支乐队想找个鼓手,谁想发家致富就赶紧上啊。”但那里的圈内人士认为涅磐太过突兀同是市场并不会好。帕维特则认为涅磐太过‘摇滚’,不够‘地下’。

  Kurt将样带四处投递,寄到所有他所知的独立唱片公司。他寄出了大约20盘样带,收到了一大堆回信,和各式各样的小礼物,包括洋娃娃、糖果和装着假蚂蚁的旧避孕套之类,就是没有他渴望的试音通知或邀请。

  最终还是Poneman给Kurt打了电话。Poneman眼中的Kurt是个非常腼腆、非常恭谦的青年。但Krist喝醉了酒,在一边胡搅蛮缠。Poneman竭尽全力让自己冷静,不理会Krist,并说服涅磐在不久的将来先出一支单曲。接下来对Nirvana而言最重要的事是找一个合适的鼓手。对Aron而言,他参加排练只是为了玩玩,犯不上如此辛苦。他依然留在阿伯丁,并指望有朝一日当上经理。渐渐的Kurt同他失去了联系。接下来的鼓手是Dave Foster。Kurt觉得他水平一般,但还是接受了他。但不久由于触犯了市长的儿子而被判刑一年。Kurt不得已又请回了Aron,但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不参加排练。于是之后的接替者是Chad Channing,他也来自父母分居家庭,同Kurt一样从高中退学。

  1988年6月11日,Nirvana录制了第一首发行单曲Love Buzz。B面则是Big Cheese。尽管kurt对自己的第一张单曲是翻唱作品十分不满,但录音棚的诱惑终于压倒了一切。

  1988年11月,Love Buzz/Big Cheese上市。地下流行公司采取了一种新的促销方式发行:他们只印制了一千张单曲唱片,以手写编号,限量预定。果然此举使这张单曲取得成功。1988年底,Kurt同Tracy到西雅图去玩,听到电台正在播放Love Buzz,他们兴奋异常,他从未想到会达到这一步:这已是超出了他最大野心之外的功成名就。

  编辑本段〖Ⅴ 巡演〗

  1988年12月24日,涅磐开始了首张专辑的录制工作,到翌年一月,录制工作完成。Endinno向他们出示的是共60617$的录音费。NirVaNa的所有人都无法承受这笔“巨款”,结果是由Chad的朋友Jason Everman代付的账。

  到1989年2月,乐队开始在美国西海岸作小型巡演。正好Kurt此时对边弹吉他边唱歌还要记住歌词十分不习惯,于是NirVaNa暂时有了第二吉他手Jason Everman,他的吉他不错,又有一头长发,也来自父母离异家庭,甚至他也在阿伯丁住过。

  在巡演过程中,他们从一个公益广告牌上得到灵感,将首张专辑名称定为《Bleach》(漂白)。1989年6月Bleach正式发行。刚开始并不被看好,但不知触动了那根社会神经开始一天一天畅销起来。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居然卖了35000张以上,创下地下流行公司的新纪录。

  从Bleach开始,一种新的音乐渐渐的浮出地面,站稳了脚跟。随后是第一次全国巡演。这是一次包括26场演出的“饥渴的朋克摇滚之旅”(Krist语),首场演出1989年6月22日在旧金山举行。由于没有钱请经纪人,他们自己安排整个过程。对一个刚起步的小乐队而言,巡演是艰辛甚至残酷的。但是,这般伙计依然能够苦中作乐:“我们是穷困潦倒,可是天哪,我们头一次看到了全美国。”

  更重要的是他们正渐渐有了听众。大学的电台里开始播放About a girl、Blew、School等,巡演时听众会跑到后台来,对他们说:“哥们,你们可真酷啊”。另一个收获即是他们也养成了在台上狂砸一气的习惯。所以车子开得越远他们手中的家当就越来越少。

  这种狂砸乱扔的行为并没有给乐队带来太多的麻烦,真正的问题是Kurt、Krist和Jason之间的裂隙越来越剧烈了。Jason的台风十分主流化,他喜摆出一种摇滚明星的派头,搔首弄姿,猛甩长发。Kurt对他的忸怩作态难以容忍。“他想让我们更摇滚点儿,我们却想更朋克。”Krist一针见血的说明了问题。而Jason毫不隐瞒自己喜欢金属摇滚,他认为Kurt“和任何一个鼓手、贝司手合作他的歌,都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正是由于在音乐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使Jason最终离开了涅磐。以后他在几个金属乐队中担任过吉他手。

  在继续的巡演中Kurt的胃开始每况愈下。当终于坚持到结束,却又开始了欧洲巡演。他们在42天里作了36场演出,在欧洲收到了出乎预料的欢迎,演出场场爆满。

  编辑本段〖Ⅵ 新欢〗

  欧洲巡演结束后,Kurt开始注意到地下流行公司已渐渐到了破产边缘。他们无力继续为涅磐加大宣传,乐迷们到处都卖不到乐队的唱片。终于涅磐开始寻找更大的公司。Poneman和帕维特试图挽留,但Kurt决心已定。尽管感到内疚,但金鳞终非池中之物,涅潘需要更广阔的翱翔。

  1991年4月,涅磐转投芬格公司旗下。之所以在众多大公司中选择芬格,重要的一点是Kurt喜欢的Sonic Youth乐队也在这里干。涅磐从这次转让中得到287000$,不含税。同一时间Kurt也渐渐疏远了Tracy,他结识了Tobi Vail,她是个女权运动者,能力很强,而且长Kurt几岁。其实kurt和她并不适合,这段感情并不会长久。

  同感情相比,这时Kurt更痛苦的抉择是告别合作已久的鼓手Chad。Chad的鼓声闷而软,Kurt和Krist早就对他不满。同Jason一样,他在音乐理念上也与Kurt有所不同,尽管他们都喜欢一样的朋克,但Chad顶多只能算达到嬉皮的程度,而非涅磐本身的悲观疾世。他们日渐离心,终于Chad提出离去。Kurt一言不发,告别完全是Krist在说话。后来Kurt说:“我觉得就象刚杀了个人。”

  接下来他们换过了不少鼓手,但基本上都扮演客窜的角色。直到出现了Dave Grohl。

  Dave1969年1月14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沃伦。6岁时父母离异。高中时组建了他的第一支乐队,当时他弹吉他。当他发现乐队鼓手技术太粗糙时,便自己做到鼓架前狂练鼓技,他疯狂的扒带,16岁时加入了当地的Scream作鼓手,并就此退学。

  Kurt他们在Scream的演出时第一次听到了Dave的鼓声。当时他们就想,天啊,真是个了不得的鼓手。要是他在我们这儿就好了。

  1990年9月,当Dave所在的Scream巡演到洛杉矶市,乐队的贝司手因为感情问题退出,巡演停止,Dave囊中羞涩进退两难,他的朋友、the Melvins的奥斯本让他同涅磐联系,在短暂的交谈后,Dave立即飞到了西雅图。

  也许是这段时间各种变动过于激烈,加上虽然和芬格公司签了约,乐队却总是缺少现钱,Kurt在情绪低落中染上了真正的毒品。当Krist和Dave得知此事后焦急万分,Krist是个酒鬼,Dave在中学时就吸过大麻,但他们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都爱着Kurt,劝他不要玩火自焚。但毕竟这危险的一步已然迈出。

  编辑本段〖Ⅶ 爱情〗

  涅磐正式同芬格签约之后,乐队来到了洛杉矶,准备录制新专辑。他们下榻于橡木大厦,正是在这儿,Kurt遇到了那个和他痴缠爱恨、相伴残生的女人Courtney Love。

  Courtney 1965年7月9日出生于旧金山,3岁时父母离异,她随着母亲过,其母生活混乱,在她7岁时搬迁到新西兰,小Courtney被留在亲戚家。从小Courtney 成了学校中的小嬉皮,不断的被一所又一所的小学扫地出门,被无数的心理医生治疗过。而她更是变本加厉,学会了在商店里偷偷摸摸。1973年被送回新西兰其母家里,母亲将她托给一个保姆,那保姆家中大量的藏书使她安静了一年。随后又被送回美国,接下来四年里,她“想尽办法被人逮住,结果真的被逮了”13岁,Coutney被送回少年教养院。恰恰是在这里,一个实习医生给了她三盘磁带:Pretender、Squeeze、Sex Pistols。自此以后,朋克成了她心灵的支柱。

  终于从教养院得到自由后,Coutney 辗转于各地,她曾在日本和台湾当过脱衣舞娘,也到过英国,同那里的朋克们打的火热。她也曾多次组过乐队,还在Alex Cox的**Sid and Nancy中扮演Nancy。1989年在洛杉矶组建Hole乐队,开始在地下音乐界有名起来。

  1990年Countney同Dave混到了一起,他们有一度关系极为亲密,但Courtny对Kurt是有着好感的,她曾托Dave送了一个心形的盒子给Kurt,内中装有一个小海贝、一个松果、一只小茶杯和一个小小布娃娃。

  后来当有人问及Courtney为什么会喜欢上Kurt时,她竟然露出了少有的羞涩而且结结巴巴起来:“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我就是觉得他真的挺好看的,他真的很酷,他有一双非常漂亮的手,他真的很漂亮。我解释不清。”他们的爱火开始蔓延。Kurt视她为自己沉闷生活的救星:“我从未见过如此坦率和富有魅力的人。她就象是一块引发种种趣事的磁铁……”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们两个并不仅仅是在感情游戏,而竟决定结婚。对他们来说,这是个极不容易做出的决定,因为他们的家世、他们所受的伤害、他们的朋克信念都与这个决定格格不入。但他们终于结了婚,相伴到终。

  编辑本段〖Ⅷ 没事〗

  1991年5月开始录制第二张专辑:Nevermind,地点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音响城录音室。录音结束后,涅磐便作为Dinasour Jr的热身乐队开始了一场美国西海岸巡演。当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时,人们开始发现,涅磐得到的喝彩声已经远远盖过了巡演的主角Dinasour Jr。8月,和Sonic Youth 一起开始欧洲巡演。这些日子也许是Kurt最快乐的时光,他无牵无挂,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回到美国他们便着手拍摄Smell like teen spirit的MTV,预算是000。Kurt本来想搞一些朋克**似的东西,但导演Sam Bayer却是个深知流行精髓的人物。两方面妥协的结果如大家所见,这部片子除了其另类的外观之外其实也有着全部的潮流成分。

  1991年9月13日Nevermind首发式在西雅图举行,从此Kurt他们开始了长期无聊老套的宣传活动。大家都认为Nevermind是一张好专辑,但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也未能对它的畅销有过多的奢望。公司一部分人认为它只能卖50000张,而最具鼓舞力的说法是如果经纪人的确极够卖力,如果公司的确极够卖力,如果乐队的确极够卖力(这似乎很难),那它可能,仅仅是可能,成为金唱片(500000张)而且需要一年。

  但事实证明所有人的确是极卖力的。乐队开始了宣传演出的行程,公司为他们安排了不计其数的采访、活动、节目,以至以至担心宣传力度不够的Kurt后来心有余悸的回忆:“我们稀里糊涂的接受了无数的采访……这是个教训。”Kurt曾指望这些采访有助于他们卖出100000张唱片。Nevermind正式上市是9月24日,当时共有46251张唱片送上全美的货架。伴随着涅磐巡演活动的是渐渐打开的销路,而Smell like teen spirit也开始在MTV台的非主流节目出现。然后随着巡演的进行,采访他们的媒体人物也渐渐开始从非主流圈子变成了Pop节目圈。甚至“热门金曲40首”等节目的记者也混迹其中,Nevermind无声无息的进入了排行榜,甫一进榜即达到114名,这对热门乐队是不屑一顾的,但对非流行音乐而言确属难得了。

  Kurt和Krist都开始意识到他们的Fans开始变种,从以前的学校青年、地下音乐圈的朋友变成了潮流青年、金属乐迷、诸如此类,他们开始表现出对听众的不信任感:“我注意到有许多没劲的人来看演出了,他们开始让我神经紧张。”正是由于这种神经紧张,Kurt在台上狂砸一气的作风开始愈演愈烈。有人挖苦说“因为现在他们砸的起了”。

  就在此前后,洛杉矶一支也叫涅磐的乐队状告他们侵犯队名权,此案最后由洛杉矶一家法庭调解,新涅磐出资卖下用名权。Kurt他们开始感到了名声之累。他们的出名似乎更多的招来了附庸风雅、趋炎附势者,也招来了各种眼红妒忌的流言风语。但初尝成功的Kurt毕竟还有点沾沾自喜,还不曾对名声有太大的忧虑。只有到了名声铺天盖地的一天,只有他被逼得无法再保持Kurt Cobain本色的一天,他才会象疯子一样拼命挣扎反抗,直到以最宝贵的一切殊死相争。

我是全球贸易通/ 盛和塾宁波(乐观组)-陈钧,每天一篇简写,今天是第84天,活法第51天。

今日全文摘录:

1997年9月,我在京都的圆福寺出家,法号“大和”。原先预定6月剃度,但这时体检发现了胃癌,紧急动了手术。术后两个月,虽然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但在9月7日,我就以置身俗世的方式,皈依了佛门。

从那时起到11月,我在寺庙进行了两个多月短期的修行。病后初愈,修行相当艰苦,但是,我却从中获得了毕生难忘的体验。

初冬的寒风中, 我光头戴着斗笠,身披蓝色袈裟,赤脚穿上草鞋,挨家挨户在施主门口诵经,恳求施舍。从未经历过的托钵化缘,对我来说是痛苦的煎熬。伸出草鞋的脚趾,让柏油路摩擦渗出了血,忍着疼痛走了半天,身体就像用旧的抹布一样,破碎萎缩。

尽管如此,我还是跟比我早出家的修行僧一起, 连续数小时坚持托钵化缘。黄昏时分,拖着疲惫的身躯,步履蹒跚地走回寺院的途中,路经一个公园,这时,一位正在打扫公园、身穿工作服的老妇人看见了我们,她一只手拿着扫把,跑着来到我的跟前,很自然地将500日元的硬币轻轻放进我的化缘袋中。那一瞬间,一种未曾经验过的感动贯穿了我的全身,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

这位妇人看上去不会是生活富裕的人,给个修行僧500 日元的施舍,却不见她有任何的犹豫,而且没有一丝的傲气。 这样一颗美好的、纯净的心,可以说是我有生65年来从未感受过的。这位妇人自然的慈悲行为,让我确凿地体味到了神佛的爱。

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先去关心别人,这种热心肠的流露——那位妇人的行为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显示了人的思想行为中至善至美的一面。这种自然的德行,教我懂得了“利他之心”的真髓。

“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再说得朴实一一点, 就是“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在人生征途中,像我这样的经营者,还包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利他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汇。

“ 利他”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其实“利他”很平常,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比如,想给小孩好吃的东西,想看到妻子开心的笑容,想让辛苦的父母生活舒适等等。任何行为,只要是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就已经是利他了。为家人努力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这些朴实的、小小的利他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大范围的利他。从这个意义上说,施舍500日元的这位妇人与特瑞莎修女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人本来就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好心善意。据说最近就有许多年轻人,作为志愿者,自己带着盒饭,赴灾区做义工。听到这些事迹,我强烈地感觉到,利他是人们自然就具备的美好的愿望。

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呢绝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我想许多人会同意这个观点吧。而且贤明的人都会发现,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

暹罗之恋

The Love Of Siam ◎ 读 音:xiān luó zhī liàn

◎ 片 名:暹罗之恋 Rak haeng Siam (2007) IMDB:1152282

◎ 类 别:爱情/剧情

◎ 导 演:Ma-Deaw Chukiatsakwirakul

◎ 编 剧:Ma-Deaw Chukiatsakwirakul

◎ 主 演:Laila Boonyasak Tang / June (as Chermarn Boonyasak)

Sinjai Hongthai Sunee

Songsit Rungnopakunsri Korn

Pimpan Buranapim Grandma

Arthit Niyomkul Young Mew

Jirayu La-ongmanee Young Tong

Witwisit Hirunwongkul Mew

Mario Maurer Tong

Aticha Pongsilpipat Donut

Kanya Rattanapetch Ying

Phongnarin Ulit Odd

◎ 其他中文片名:爱在暹罗/泰哥儿

◎ 其他外语片名:The Love of Siam (Thailand: English title)

◎ 时 长:150min(影院放映版)170min(导演剪辑版)186 min(网友制作最新版)220min(导演未开放版)

◎ 地 区:泰国

◎ 语 言:泰语

◎ 分 级:Taiwan:PG-12

◎ 上映日期:2007年11月22日 泰国

◎ IMDB评分:87/10 (168 votes)

◎ 官方网站:http://wwwtheloveofsiamcom

[编辑本段]简 介

1剧情简介

暹(xiān):日光升起的意思。暹罗是泰国的旧称。

**取名《暹罗之恋》,是因为故事的一段重要情节在泰国曼谷的暹罗广场展开。暹罗广场是曼谷的年轻人最喜欢聚集的地带,周围的购物中心林立,两条Skytrain空中铁路的线路Sukhumvit Line和Silom Line在此交汇。

《暹罗之恋》讲述了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孩之间的感情经历。影片中,Mew和Tong从小是邻居也是同校的好朋友。有一次Tong全家人去清迈旅游,结果Tong的姐姐在旅行中与大家走散失去踪影,Tong的父母很自责,其父更因此终日酗酒不理正事,Tong的母亲一人辛苦工作支撑整个家庭,不久后为了忘记不愉快的往事,Tong搬家至别处。Mew与Tong从此失去联系。数年后Mew在就读的学校组了个名为August的乐团,乐团的自录专辑在siam一带卖到断货。而Tong搬回曼谷,在Siam附近交了一个名叫Donut的漂亮女朋友。Tong无意间听到August的歌曲,十分喜欢,但专辑已卖断,却正巧在CD店前见到正要离开的Mew。Mew正在创作圣诞演出的新歌,其经理人希望他能写首温馨的情歌,但Mew说自己从未恋爱过,不懂写情歌。Mew的邻居Ying一直暗恋著Mew,就算整条街道的人都传说Mew是个同性恋也毫不在意,而在与Mew和Tong的相处中,Ying渐渐发觉两个男孩子之间有著一种超越友谊的情感。Mew最后写出了那首歌曲——那首专为Tong而写的感人情歌,并在Tong家举办的Party中首次演唱,赢得宾客的一致赞赏,同时Tong也终于开始正视自己的情感,在Party结束后吻了Mew,却被前来收拾碗碟的Tong的妈妈看在眼裏。

Tong的妈妈是一个基督教徒,多年来一个人辛辛苦苦,不仅要照顾还在念书的Tong,也要照顾已烂成酒鬼的丈夫,同时她的心里也在为自己女儿的走失而自责。当她发现Tong和Mew的同志情感,她开始害怕Tong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害怕自己唯一的儿子会离开他,而此时酒鬼丈夫多年宿醉造成肝脏坏死,多重压力与一身的她终于崩溃。她去找Mew让他中止和Tong的不正常关系。此时Ying就在门外听著……

与此同时,Mew无意间发现Ying房间藏了很多Mew的照片,才知道Ying暗恋自己很久,Ying却很坦然的面对Mew,她反而安慰痛不欲生的Mew说,哪裏有爱,哪裏就有希望!

此时圣诞节就要到了,Mew却无法再唱出情歌,Tong在母亲家庭与Mew之间两难,两人迷失Siam街头,他们该何去何从……

2主演简介

《暹罗之恋》的热映使得影片两位男主角立刻爆红,成为泰国当前最炙手可热的青春偶像。在片中饰演阳光少年Tong的Mario Maurer(马里奥-毛瑞尔)是一位泰国籍中德混血儿,爸爸Roland是德国人,妈妈Warunya是泰籍中国人。Mario出生于1988年12月4日,身高177米。在16岁的时候, 他已经成为一名模特同时接拍一些写真、广告和MTV。《暹罗之恋》是Mario出演的第一部**,2008年他将在另一部依然由《暹罗之恋》导演Chatchai Naksuriya创作的**《友谊》(Friendship)中担任角色。

《暹罗之恋》令年仅19岁的Mario迅速成为当之无愧的泰国人气王。从去年开始,他频频出现在泰国的知名杂志《yours》、《kazz》等的封面上,为各种时装代言。他不失时机推出hip-hop唱片专辑,为他积攒了不少人气……

饰演音乐天才Mew的Witwisit Hirunwongkul昵称为Pchy,1989年7月20日出生于泰国清迈,现就读于泰国法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是一个既能唱歌又会弹钢琴的歌手和作曲人,现在是乐团august的灵魂人物,至今只出演过一部**《暹罗之恋》。关于Pchy出演该片的经历颇具戏剧色彩。本来扮演Mew的另有其人,但当时剧组经费不够,拍摄**的事情就搁置下来,直到2006年底导演凑集资金开拍时,原先那位Mew的年龄就太大了不适合再扮演这个角色,于是导演想到了和自己读同一所高中的学弟Pchy,而Pchy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导演的眼光,他将Mew这个角色诠释得十分感人……

3关于影片

《暹罗之恋》是2007年底泰国最热门的影片,尽管同性恋题材的**在泰国并不少见,本片却格外受到瞩目,凭借清新的风格、青春的形象和动人的情节,影片公映后立刻在泰国引发了一股观看狂潮。

《暹罗之恋》由26岁的年轻导演Ma-Deaw Chukiatsakwirakul编剧执导,但导演并不希望人们把这部影片称为“同性恋**”,他认为影片应面向所有观众。影片围绕Mew和Tong的成长和感情展开,也呈现了Tong的家人因为姐姐失踪而遭受的痛苦,爱情、亲情、友情等人类心灵相通的各种情感,始终是影片的关注焦点……

为了真实呈现暹罗广场的圣诞气氛,《暹罗之恋》被定于2006年的圣诞节开拍,并在将近一年后才作为年终影片上映。从11月22日起在泰国公映后,该片随即成为那一周泰国**的票房冠军,而在片中饰演两位男主角的演员也成了泰国青少年的青春偶像,而男主角之一的玛俐欧更是被贴上了泰国第一青春偶像的标签。

4影评。两个人的爱情

缘起----儿时的玩伴

Mew也许没有想到Tong会为了他,甘愿冒着被其他同学群殴的危险(后来确实被打了)而大打出手,Tong更没想到自己会在若干年后爱上眼前这个弱小的男孩。两个本是邻居,又是同学的孩子很快成了要好的一对伙伴。一次Tong全家去清迈旅游,Tong的姐姐Tang和朋友一起去了森林中露营,没有和家人一起回来。Tong回来后,决定用“寻宝”的方式(Tong的父亲经常用这种游戏送给Tong和Tang礼物)送给Mew一个木玩偶做礼物。可就在Mew根据线索找到玩偶最后一个部件—鼻子时,却发现藏鼻子的那棵树被伐掉了。捧着这个缺了鼻子的玩偶,Mew安慰Tong说不要紧,有这些就足够了。而此时不幸却已悄悄降临到了Tong的家里。Tong的姐姐在森林里和同学走散了,没有了音讯,很可能再也走不出来了。Tong的父母深感自责,父亲更是终日以酒浇愁,不理正事。为了抹去这段伤痛,Tong的父亲决定搬家。简短的告别后,Tong踏上了离去的汽车。第一次感受分别之痛,Mew落下了不舍的眼泪。

邂逅----一段爱情的开始

数年后,喜爱创作的Mew和同学在学校里面组建了一个乐团AUGUST,他们的音乐很受欢迎,专辑CD在暹罗广场卖到断货。Tong十分喜欢AUGUST的歌,去买CD时无奈货已卖断,却正巧碰到了准备离开的Mew。记下Tong的手机号码后,Mew和同学匆匆离开了。一段发生在两个少年间的感情由此开始。

你寂寞吗----Tong怀里的Mew

T:一个人住,不寂寞吗

M:寂寞得害怕。

T:什么叫寂寞得害怕

M:小时候寂寞是因为没有朋友。长大了,寂寞就是比没有朋友更寂寞。

T:为什么会感到寂寞呢

M:我也不知道。记得有一年夏天,准备上二年级的时候,爸爸不知带阿嬷去了哪里。大概三四天的样子,当阿嬷回来的时候……(阿嬷不久就去世了)可能是因为这样吧。这件事虽然过去了,我还是很想念阿嬷。我有时在想,如果真的很爱一个人,我们能接受这种事吗?如果有一天,他死了……离别这种事,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我们都知道,但我们真的能释怀吗?我们真的爱一个人,不害怕他离我们而去吗?还有就是,我们必须接受无论我们在哪里,所爱的人不在身边了这个事实。这样,就是寂寞。我这样都已经五年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会是这样的?不知我们剩下的日子是怎样的……

Mew向Tong讲述了二人分别这五年间的故事,Tong的触动很大,同时也觉得自己进一步了解了Mew,两人对彼此的好感也慢慢加深。

一首情歌----Mew的表白

两人重逢前,Mew的经纪人希望Mew能写出一首温馨的情歌,作为在圣诞演出的新歌。从未谈过恋爱的Mew说自己根本不懂写情歌。Tong的出现,让Mew深埋的感情逐渐清晰,于是他写出了一首名为《同行》的歌—专为Tong而作的情歌。

搬家后Tong的父亲依旧终日酗酒。Mew的经纪人助理June长相酷似Tong的姐姐Tang,为了安慰帮助沉溺酒精不能自拔的父亲,Tong和母亲一起把June雇到家里假扮Tang。就在Tong父亲举办的欢迎Tang回家的聚会上,Mew对Tong唱出了那首动听的情歌。Tong很感动,心中坚定了对Mew的爱。Party结束后,Tong和Mew一起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轻吻了对方,而这一切又刚好被Tong的母亲看到。

只是普通朋友----Mew的无奈

Tong的母亲多年来一直艰难地操持着这个家。她不仅需要照顾正在念书的Tong和身体虚脱、终日喝酒的丈夫,还要背负着女儿走失的十字架。当发现儿子和Mew之间的暧昧关系后,她害怕Tong的离开,更害怕Tong会踏上一条不归路。于是她去找Mew,希望他能中止和Tong的关系。

面对一位如此恳切的母亲,Mew茫然了。他应不应该继续和Tong交往呢?

“我们只是普通朋友。”Mew哽咽着说道。

之后,Mew一直在逃避Tong,也不想去唱歌。眼看圣诞节的表演就快到了,Mew却没有去试音,也没有去排练。

只要有爱,就有希望----Ying的鼓励

Ying是在Tong走后新搬进来的。美丽善良的她暗恋Mew已经很久了,房间里更是贴满了Mew的照片,却一直没有勇气向Mew表白。在Tong的母亲找Mew谈话时,站在门外的Ying听到Mew喜欢Tong的事实后,极为伤心。后来Mew无意间发现了这个邻家的女孩原来一直偷偷喜欢着自己。此时的Ying坦然面对了Mew,并安慰他说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在Ying的鼓励支持下,Mew完善了写给Tong的那首情歌,并决定去参加圣诞表演。

我们不在一起,并不代表我不爱你----Tong的抉择

原以为两个人的爱情会修成正果,可看完Mew现场表演后的Tong最后还是选择了放手。Tong最后送给了Mew那个木玩偶的鼻子,木玩偶终于完整了,他们的爱呢?Mew看着那个傻傻撑出来的红鼻子,忍不住大哭了起来,为了祭奠,为了遗忘,也为了感谢。一切都过去了,Tong在Mew这样的年华里给了他一个最真实温暖的回忆,给了他一份最美好的初恋。

俗,不俗?

说它俗,讲的是影片的爱情套路。无非就是小时候的好感在两人分别几年再相遇后发展成了爱慕之情,然后在世间的阻力下夭折了。

影片中某些情节也经不起推敲,有些脱离了实际。如影片对Mew的父母交待得不清不楚,到底是他父母还是Mew自己供学费和生活费呢?Tang和June长得再像,也不可能骗过一位如此深爱女儿的父亲吧?不过话说回来,责怪这样一部**太乌托邦就如同责怪《白雪公主》过于天真,它本来就是一个童话和现实的结合体。

5其他

影片长达186分钟,整个故事之所以没让人觉得恶俗,除了两个帅到足以让人忽略影片不足甚至硬伤的主角外,还在于以下几点。

多条叙事线索----不只有他们的爱情

只把《爱在暹罗》当作一部爱情片是不公平的。影片虽以Tong和Mew的成长和感情历程为主线,但它绝对不只关于一段跨越性别的爱,亲情和友情同样中闪着耀眼的光彩。

Tong母亲的爱

她是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位好母亲,几年来默默承受着很多压力,独自支撑起了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她爱她的丈夫,爱她的儿子。女儿的走失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有一次Tong没有告知家人他会在Mew家里过夜,又把手机留在了自己房间。Tong的母亲见儿子这么晚没有回家,心急如焚地开着车出去到处找。她不能再失去Tong,这是她唯一的儿子了。没有寻到Tong的她伏在方向盘上哭了起来,一直在车里等到了天明。Tong回家后,她也没有一句责怪的话。她主动去找Mew谈话,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选错路。而最后决定把选择权留给Tong自己,更是她在用她的全部爱Mew的体现。也正是这份太浓的亲情之爱,让Tong觉得自己绝不能辜负母亲,宁愿选择退出。

Ying的痛

这个一直暗恋着Mew的女孩子,傻得实在很可爱。她按自己买的《爱情魔典》中的方法,把Mew的头发放在娃娃熊里,三天不吃猪肉,希望得到Mew的爱。在得知Mew和Tong的恋情后,她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怨恨,反而安慰着内心迷茫的Tong,并鼓励Mew走出了阴霾。她真的不怨,不痛,不恨,不悔么?她怨,她痛,她恨,她悔。但她决定用爱来填满自己的心房,让那些恨无处安身。她选择了成全这份爱,祝福这段爱,所以她可以跪下来求店老板只卖给她那个玩偶的鼻子。这是一种超越了儿女之情的大爱。

June的领悟

在假扮Tong姐姐Tang的过程中,June深深感受到,这个家庭虽然不够完整还带着伤,却充满了爱。她本是去完整一个家的爱,结果自己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她留给Tong的信,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影片主题:我们都因为爱犯过错误,值得庆幸的是,这是为了我们所爱的人,不是吗?生活总是给我们很多机会,让我们从头再来,改正我们曾犯下的错误,希望你们能一直保持这份真爱,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什么是爱。我们有缘再聚。影片最后把信的内容以旁白的形式展示出来,乃点睛一笔。

镜头处理----唯美主义和细节感动

看完影片后的第一个感叹:原来泰国这么漂亮!这部**让我彻底摆脱了泰国像个菜市场的观念。外景里的街道很干净,城市繁华漂亮。而我们两位主角家里的摆设整洁精致,让人看着很舒心。人物的穿着简约得体,不失年轻人的朝气,更是把主角的气质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在Mew和Tong的感情戏中,导演特别注意将每一个画面拍摄得既富有年轻人清新活泼感,又渗出丝丝淡淡的感伤,非常唯美。

细节的突出使得影片处处漾着温暖和感动,是影片一大特色。“寻宝游戏”的设置巧妙,贯穿影片始终,看似“寻宝”,实为寻爱。木玩偶是两人爱情的图腾。当初的缺鼻子,暗示着Mew和Tong的缘分未尽;最后的完整,说明有了Tong的爱后Mew内心情感的完整。而鼻子的不合适,暗含着他们已经回不去了,原来看似没变的东西实际上已经不同了。街角处相遇的回眸,扯出两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蜜蜂费力地爬出差点吞噬其生命的杯子这一镜头则折射出了Tong父亲心态的转变,说明了他的新生。

动人的音乐

很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旋律优美的歌曲和配乐。卖断的恐怕不只有影片中乐队的CD,《爱在暹罗》的原声碟在现实中也相当畅销。

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音乐在影片中很重要。小时候阿嬷告诉Mew琴声能传情,Tong因喜爱Mew乐队的音乐两人重逢,情歌《同行》又因两人的爱而生。

影片中歌曲不仅具有泰国本土音乐特点,而且还融入了一些如Jazz等的国际音乐元素,使得这部视觉上纯美的**有了听觉上的享受。原声碟收录了影片中所有的歌曲,并且提供了几种不同的版本。

再谈这段爱

都说人总是难以忘掉自己的初恋。《恋恋笔记本》(《手札情缘》《The Notebook》)中,男女主角在17岁的夏天相爱。虽然由于女方家庭阻挠,二人分开多年,各自也经历了许多,但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所以我想今后不管生活变成了怎样,在Tong和Mew的心底,依然会小心地存着他们一起经历的那段纯洁的感情,虽然那段爱最后带来更多的似乎只有伤痛和遗憾。

其实两个男孩子都很勇敢,一个能够最后选择放手,一个能够坦然地接受。Mew又要回到以前寂寞的日子了,或许他还会寂寞很久,谁知道呢?希望Tong给他的爱能在他午夜梦醒时给他温暖吧。我一直在想到底为什么Tong一定要放手,是因为考虑到本就脆弱不堪的家庭无法再承受更多的伤痛,是因为他清楚他们的爱不会得到别人的祝福,还是因为他还没有想好怎样去面对今后的日子呢。很想去埋怨Tong为什么不自私一点,给这段爱一个完满的结局。也许是导演深谙拍爱情**之道,毕竟某名导还曾经说过“只有悲剧收场的爱情**才是真正震撼人心的。”

两个人的爱情在影片中表现得浅浅的,淡淡的,甜蜜又青涩。整体观看完后,又会显得很刻骨,总是萦绕心头。这段刚开始就结束了的爱,感动的是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喜欢一部**,就是一种信仰。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去看其它影片,生怕这份喜爱会被他物分走丝毫。

《爱在暹罗》给了我们一份关于爱的答卷。毕竟,我们还是相信有真爱的。

至少,在光影的世界里。

泰国影坛造成轰动的青春纯爱片《暹罗之恋》(又译《爱在暹罗》)被台湾片商买下版权后,因评估保守而迟迟不敢推出,结果一群已经通过网络或者在外地看过的台湾影迷,联合募集了一百万元新台币买下版权,安排这部佳作于9月19日上映。为了回馈台湾影迷的热情支持,导演楚克-萨克瑞科(Chukiat Sakweerakul)和主演皮(Pchy)已决定于9月20日亲临宝岛展开三天两夜的宣传行程,将和所有影迷进行近距离接触。

“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会做了!”这正是一群疯狂影迷的心声写照。这群广告公司出身的年轻人有多疯狂?疯狂到爱一部泰国**,爱到自己出钱集资把它买下来,安排戏院放映。而这部影片就是《暹罗之恋》。

《暹罗之恋》由泰国年轻导演楚克执导,他大胆起用年轻的新演员,经过四年筹备所打造出的一部围绕着生命与人的爱情故事。剧情描述一段发生在泰国暹罗广场的爱情故事,原本情同手足的两位男主角,无忧的童年生活却随着亲人的离去而划下句点,多年后他们在暹罗广场重新相逢,但来自家庭与身边好友种种“爱”的课题却不断考验着他们微妙的情愫,他们唯有坦然面对心中爱的悸动,才能找到最初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片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两位帅气可爱的男主角,其中饰演Tong的玛利欧(Mario)凭借着中、泰、德三国混血的优异外型,在泰国当地早已是首席男模的地位,这次大银幕的初试啼声更是一鸣惊人,为他开启了全新的**事业。而饰演Mew、年仅19岁的皮原本在高中即是学校乐团的主唱,让他顺利争取到了片中这个需要用音乐来传达感情的重要角色。在**受到热烈回响后,片中原本虚拟的“August”乐团更在广大影迷要求下正式出道,发行了首张专辑,让皮顿时成了影歌双栖的泰国青春新偶像,甚至在台湾已经拥有专属的粉丝俱乐部。

由于《暹罗之恋》在泰国的大受欢迎,使得**尚未确定在台湾正式上映前,便累积了一群为数不少的“暹罗迷”,在得知《暹罗之恋》敲定于9月19日正式上映后,其台湾官网便不断涌入大量的“暹罗迷”,纷纷留言表示支持与期待,这使得**预售票在短短一周内便开出了近千张的红盘数字,打破了泰国**在台湾的预售成绩纪录,这使得发片小组信心大增,决定空运200套在泰国当地仍一货难求的**原声带和片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红鼻子小木偶,让这群忠实的“暹罗迷”有机会收藏这些他们心目中的**梦幻藏品。

在最近热播的《歌手·当打之年》中,有一支奇袭组合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们以一首意大利古典风的《QUI CON ME》成功奇袭,而这首歌在当天节目录制完成后,点播量在几小时就突破了上万次。这支组合就是声入人心男团 SUPER VOCAL。

声入人心男团是由鞠红川、仝卓、高天鹤和蔡程昱组成,这四个年轻人以独特的美声唱法成为了《歌手·当打之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们比赛当晚演唱的那首《你的色彩》。 这首歌不但在气势上力压群雄,而且浪漫的歌词如诗一般优美。

在我看来,这首歌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高的点播量,与它的演唱风格以及诗一般的歌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特别是此次填词的程何是中国唯一的音乐剧译配,相信她在歌词中也将自己的信仰写了进去。 因此本文从复古曲风、意象隐喻、情感表达这三方面和大家一起品味曲中词,词中诗的韵味。

01、复古曲风:中西方的结合,古典与现代的相遇,浪漫的诗歌载体配上带有变化音的复调音乐,让这首歌在舞台上完美呈现

《你的色彩》这首歌的原词是意大利文,而四位年轻的演唱者也是采用古典与现代唱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演绎了这首歌。 在我看来,这首歌的古典曲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演唱者的复调形式,另一方面是音乐载体的方式。

声入人心男团共有4个人,展现了三个声部。 分别是拥有金色高音的蔡程昱,鞠红川的美声男低音,仝卓温暖醇厚的男中音, 而经典三声部也是古典音乐中最常见的组合方式之一。 然而他们声部有一个人非常出彩,就是高天鹤的“伪高音”。 伪音是一种变化音,在复调音乐中也经常使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演唱者根据经验即兴演唱的。他们通过不同声部的对唱,将《你的色彩》演唱地深入人心。

这首歌的原词属于意大利 ,因此也具备了意大利牧歌的载体风格。 16世纪的意大利牧歌是以较高水准的诗歌为词谱写的复调歌曲。 牧歌的音乐注重对歌词的细致表达。而《你的色彩》这首歌的歌词,既具备叙事诗的通俗易懂,又不失田园诗的浪漫意境。在古典风的衬托下,演绎了一段高雅的音乐。

02、意象隐喻:浪漫的激情之火,使音乐和诗境圆融一体,创造出了火中凤凰复活永生的不朽意象

涅槃重生这个主题在中国现代诗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因为塑造凤凰形象的过程,是 从痛苦向欢乐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从毁灭旧我向新的自我转化的过程。在我看来,这不但是思想上的解放,也是情感的浪漫飞越。 因此在《你的色彩》这首歌中也很好地表达了这个主题。

《你的色彩》这首歌中文版一共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上半段 描写的是无为的生活日复一日,迷茫的未来凝固着阴霾,后半部分描写的是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灿烂景象。 再加上音乐的助力, 使得这样的诗境在旋律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 此声此境很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在听者的大脑中构建一副浪漫的画面。

①以叙事诗为载体,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智慧地表达了现实的不如意

《你的色彩》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图画”和“叙述”来塑造了这首诗歌的形象。特别是在描写现实不如意部分的时候,大量的象征、暗示手法把画面描写地深入人心。

“我从梦境中醒来,沉入午夜的黑白”、“一夜夜不曾更改”、“我在长夜中等待”、“相同的自我剖白”、“日复一日地重来”、“企盼着一场意外”, 这样的生活景象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否历历在目呢?在我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歌词第二段的叙述是对第一段的深入刻画,将意境升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 词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语象来让诗变得更加生动。 比如:“冰封的海”、“潮起潮落的天籁”、“凝固的阴霾”、“模糊了窗外”、“万物沉寂,天穹苍白”, 而诗的意象恰恰是由这些动人的语象所构成。在我看来,我们正是通过对意象的感知,来感受这首歌词的魅力,体会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细节。

②用隐喻向听者传达了在涅槃重生之后的甜美生活景象

说到这首歌词的隐喻,就不得不提到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海子的这首诗当中,“大海”是核心意象,但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本身是一种虚无的情境, 他用这样一种海市蜃楼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精神之乡、幸福生活的向往,显然是为了突破现实的枷锁。

而在我看来,《你的色彩》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意象表现和想象力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唯一的不同在于《你的色彩》将“大海”变成了“花海”,将意象更加现实化,也让这个美好的梦想更加真实。 比如那句“烂漫花海,刹那间绽开,风中流动起盛大的节拍”,这样的田园风光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

与此同时, 《你的色彩》用了一个更广阔的画面表达了对梦想和未来的坚定 ,就是那句“宇宙澎湃,亿万种色彩,渲染了我的梦我的未来”。 这样的表达相比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说,少了一丝悲凉,多了一分信心,也让这首歌在希望中多了一分力量。

03、情感表达:明朗而又含蓄,清澈而又深厚的表达,使得强烈的感情自然流泻

在高亢音乐的伴奏下,使得这首诗歌的情感表达异常强烈,词中每一段的描写都掷地有声,慷慨激昂。让听众感受到的是一个宏大的场面,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温暖地传递。 在我看来,这首歌的魅力在于用“你”这个符号,表达了对生命的感谢和对梦想的执着。

①歌曲表达的是爱情?友情?亦或亲情?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你的爱,不曾更改

这首歌表达的情感带有很强的神秘色彩。单从这首歌来看其实并不知道它表达的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诗中的那个“你”到底指的是谁也不得而知。 但在我看来,这样含蓄的表达正是中国语言独有的魅力,而这个“你”或许只是一个符号,是将抽象形象化作具体想象的一种方式。

“你”可以是亲情中父母无微不至地关怀;可以是爱情中伴侣背后的默默支持;也可以是友情中朋友的如影随形,助你一臂之力。甚至“你”可以不是一种情感,比如一个梦想,一件小事,一个不经意间的关心,一句问候。 这亿万种温暖可以让我们敞开心扉,渲染我们的梦我们的未来,只因为他们的爱不曾改变。

②纵使前方任重道远,布满荆棘,但当你把门推开,刹那间烂漫花海绽放 亿彩

说到这首歌的歌词,不得不提到此次的填词者程何。这个名字可能不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她的工作却开启了中国歌剧的新篇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 程何是中国音乐剧的译配,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我们所熟知的 那些经典音乐剧如《猫》、《我,唐吉歌德》以及《音乐之声》等作品,都是通过由她来翻译完成的。

拥有这样强大的古典音乐背景,再加上多年翻译的经验,程何能为《你的色彩》来进行填词和翻译,简直让这首歌的意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但这样的程何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之下她患上了中重度抑郁症, 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份所坚持的事业是否能拥有未来,因为前人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就如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 相同的自我剖白,日复一日地重来,企盼着一场意外 。”但是作为理想主义的她依旧希望 能够有更多的人把门推开,当刹那间花海绽放,风中流动起盛大的节拍时,中国音乐剧就会像神话一般地出现。因此在我看来,她在填写这首歌词时,一定也将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寄托在了里面。

总结一下:

音乐是拉紧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很多歌曲的歌词都更加接近通俗的语言来达到沟通、共情的目的。但是生活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需要有诗和远方,因此如果能听到诗一般的歌曲真的是非常幸运。

在我看来,声入人心男团《你的色彩》这首歌就将“诗和远方”的意境清晰地呈现在了大众的脑海当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从暗淡无光到涅槃重生的画面。他们用歌曲告诉我们:如果今天的不幸福令你惋惜,那也不要否定明天,因为总会有烂漫花海,刹那间绽放的那一刻到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711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