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的什么东西

徐悲鸿画的什么东西,第1张

徐悲鸿擅长画人物、走兽、花鸟,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中国著名国画家、油画家,画“马”名家,是中国现代写实主义艺术奠基人,其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自成一派,一生热爱中国绘画与美术教育事业,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国画改革先驱者,被誉为“现代中国绘画之父”。曾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是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徐悲鸿主要作品:

1、《奔马图》

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2、《群马》

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马取材于1940年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3、《珍妮**画像》

为画家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鸿时年44岁。此作品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而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画中女子珍妮**,祖籍广东,为当时星洲名媛。在当时传为佳话。此画得到画筹四万新币,为这一时期与南洋募捐中画筹最多的一幅(总数为十一万一千多元新币),徐悲鸿本人也是非常满意这幅作品,特意请摄影师为其和画作拍照留念,后成为《悲鸿在星洲》一书的封面。

4、《九方皋》

九方皋故事记载于《列子》:伯乐暮年之向秦穆推荐九方皋找千里马的故事。作品是一件非常完整和精彩的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和描绘方式的优秀的中国画作品。

5、《田横五百士》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

6、《负伤之狮》

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含着无限的深意。他在画上题写:“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以聊抒怀。”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画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

7、《愚公移山图》

作于1940年,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

他三次被贬都是因为他嘴太厉害了,他总是说实话,总是对一些不平之事进行愤慨,所以总是惹怒那些当权者,让自己一次一次又一次的被贬。换句话来说,就是他写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他全部用实际行动做出来了。

当范仲淹被举荐当官之后就开始了他直臣的道路,当他得知宋仁宗二十多岁了居然还没有亲政的时候,他这个二愣子居然直接直言不讳的站起来说了这件事。认为太后应该还政给宋仁宗,但是太后肯定不愿意啊,毕竟权利的滋味是那么的美好。就这样出师不利的范仲淹被太后贬下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当太后死了,宋仁宗想起来这个为自己说话的哥们,所以就让他回京了。本来想着肯定是和自己一派的不用过多的担心,但是没想到他对谁都直言不讳。连自己想换个老婆他都管,就这样,宋仁宗认为他太烦人了,就又把他贬官了。

没有了范仲淹的朝廷一片欣欣向荣,所有人都顺着宋仁宗,宋仁宗感觉也挺好的。但是时间长了却认为还是有个直臣在身边比较好,再说了这么久他也应该接受到了教训,所以范仲淹又回来了。

回来的范仲淹的确不怼宋仁宗了,但是他有怼起了宰相。京城里面的老油条你怎么可能怼的过,宰相想个办法离间了他和宋仁宗,就这样范仲淹又一次的被贬。范仲淹对被贬这件事情已经心无波动了,毕竟他认为他这样直脾气,眼睛里面容不得沙子的人被贬也是正常的事情。

范仲淹的被贬是因为他敢于说不平事,但是他却没有遇到一个敢听真话的人,所以才导致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被贬。只能说宋朝有规定不能杀谏臣,否则他能不能活着还是一回事。

  在考试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复习准备工作呢下面请欣赏网路编辑为你带来的高二下册历史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试题,希望你能够喜欢!

一、选择题

1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

  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解析: “九十五条论纲”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国兜售赎罪劵,而路德反对他对德国的经济搜刮。由题中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富有的教皇用贫穷信徒的钱去修建圣彼得堂,应该用教皇自己的钱。

答案: D

2德国电视台曾举办过“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C他主张灵魂能否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D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

解析: 马丁•路德允许神职人员结婚。A、B、C三项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与思想。

答案: D

3卡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  

A“因信称义”     B“因行称义”

C“先定论”     D“进化论”

解析: 卡尔文所宣传的“先定论”,要靠每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去体会,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人的需要”。

答案: C

4卡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 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 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不是国王,英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国王亨利八世,所以排除④。

答案: B

5英国宗教改革中的“清教徒运动”中的“清教徒”们要求  

①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 ②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

③遵奉严格的道德准则 ④改革国教保留的旧教残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类、组合复合选择的能力。依据教材辨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 A

6天主教实行的内部改革的实质是  

A放松对教徒的管理     B加强天主教会的专制

C缓和阶级矛盾     D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 从天主教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和网罗狂热分子看其实质一目了然。

答案: B

7“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世纪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知C项更为贴切。A项与此相反;B、D两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8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的分析能力。注意结合史实分析各项。建立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只符合英国,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卡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些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解析: 第1问将马丁•路德和卡尔文主张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原因可从当时经济及阶级状况分析。第2问从宗教改革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即经济、思想、阶级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共同点:马丁•路德和卡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不同: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因行称义。原因: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①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的人

12016年黔南州高二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2016年锦州市高二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32016年无锡市高二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42016年泉港一中高二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301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