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姓的来历与分支?

蒋姓的来历与分支?,第1张

湖南蒋氏

蒋氏之族出自周,周公三子伯龄封于蒋。至九世孙诞,为幽王太子太傅,幽王弑,平王立,而诞子孟仍归蒋。越十代孙蟾移居豫州之弋阳,又五代孙简遂为楚所并,厥后子孙四散。裔孙琬,居湘乡曲静。后唐同光2年(924)仲南公由江西返归曲静,生子三:文辕、文通、文炳,三支分派,散居湘潭、湘阴、湘乡、宁乡、善化、安化、益阳、邵阳、溆浦、武陵、沅陵。长文辕数传至真公,号洞添,生子十,除十无传,长居湘乡之石龙;二居安化之三都;三居溆浦之柳溪;四居邵阳之栎坑,清初又分栎坑、宁乡之团山、新化之税塘;五居安化之常安、归化;六居益阳之鲊埠;七居安化之四都;八居安化之通溪;九居安化之常丰。次文通数传至汝臣,迁湘阴之赤土坎。三子文炳,登宋建隆乡榜,为宁乡令,子孙卜居宁乡之横冈塘,湘潭之筠湖,善化黑石铺,宁乡道林,益阳之志溪、沧溪,武陵之泥湾。清嘉庆10年(1805)六邑合修通谱,光绪34年(1908)再续通谱。嘉庆通派:恭维先泽本隆昌,次序敦和肇锡长,钜望汉中经鼎盛,鸿勋楚宇灿云章,诗书力业登科甲,孝友承家选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辉映冀联芳。

长沙蒋家塅蒋氏

始祖琬公,汉大司马,由江陵迁长沙,支祖万芟公,世居长沙锦绣都蒋家塅。

长沙蒋氏

迁湘始祖虎公,字啸溪,明洪武23年(1390)由江西丰城迁居浏北珠山,四代孙廷宣,由珠山迁苗田,生希量、希衡,希量仍居浏,希衡生志科、志贵、志学,贵裔居浏北上埠岭,学裔居浏西竺家园,志科子惟先、惟景、惟明明末由苗田再迁长沙东屯渡,建祠于马鞍山。清乾隆9年(1744)一修族谱,同治3年(1864)二修,1911年三修,2005年大豹公支四修。派式:虎叟均廷希,志惟文启应,士开光大运,朝典尚躬修,孝思本忠敬,敦厚方裕远,家声南楚振。

浏阳忠诚乡蒋家河蒋氏

始迁祖虎公,字啸溪,江西省丰城县人。明洪武年间因宦游迁湘,开基于湘省浏阳县北乡(即忠诚乡)珠山里(即蒋家河)。至1949年,已传24代,约3000余人。宗祠设珠山里黄甲寮。

浏阳向埠岭蒋氏

始迁祖延宣公,明末迁此。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8代。

宁乡道林蒋氏

始迁祖国宝公,元时自宁乡横冈塘迁居本邑道林。子孙分为八房。1922年十修族谱。

湘乡石龙蒋氏

谱称蒋氏居湘乡,始于蜀汉司马琬公,五代之乱,迁徙靡定。后唐同光间仲南公自江西吉安回归琬公故里湘乡曲靖,生文辕、文通、文炳。文辕生应清,应清生伯万,伯万生士龙、士凤、士虎。士凤裔迁安化,士虎裔居湘乡戴家冲、横港、桥头。士龙十传至荣臣公,居湘乡石龙。又三传分为永贤、永芳二宗。永贤公六传而分八房,长房敏忠公,长子廷富居县门南,次子廷贵居黄连;次房海忠公,居蜡树坳;三房祈忠公居黄家岭;四房益忠公居何家巷;五房全忠公居张家冲;六房玺忠公居蒋家湾;七房武忠公居娄底;八房敏忠居唐家湾。永芳公六传分为三房,长彝忠公无嗣,抚曾姓子,居西阳;次利忠公居杨树坡;三仕忠公居伏成。清康熙、乾隆间纂有族谱,嘉庆10年(1805)安化、湘乡、宁乡、益阳、常德等邑合修通谱。咸丰5年(1855)、光绪26年(1900)又续修族谱。旧班:安湘宁益德,祖泽永贤良,孝友敦伦重,光先裕业长。该族名人蒋凝学,字先民,陕西布政使,赠内阁学士。蒋德钧,字少穆,蒋凝学之孙,龙安知府,参与筹设时务学堂。

湘乡沙溪、衡阳梅树里蒋氏

远祖诩公,传六世琬,从父佐公官居零陵,卜居湘乡曲静。又八世至后梁时,北宸由进士官内阁都堂学士,辞爵归里,值长沙马殷兵阻,遂趋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卜宅严庄。又二传至绍禄,后唐同光2年(924)携子仲南、仲山复还湘乡长乐乡崇义里普田冲沙塘落业。仲南三子:长文辕,派衍石龙;次文通未详;三文炳徙宁乡横港。谱以仲南为第一代鼻祖。炳裔十二代高荣,字绳武,行千五郎,明洪武时偕第四子如玠复徙迁上湘荷塘都中倚沙溪小星桥立业。三传思泷居故址;思凤派衍邵阳另修;思凰徙桐梁,复由湘迁衡,居四十二都梅树里。遂有沙溪、梅树之别。清乾隆8年(1743)创修族谱,嘉庆8年(1803)、同治13年(1874)、宣统3年(1911)凡四修。乾隆54年(1789)创建宗祠。班行诗:(自二十五代始)安湘宁益德,祖泽庆贤良,孝政敦伦重,光先裕后长。

湘乡西阳蒋氏

谱以伯龄为一世,七十一世仲南公。八十四世荣臣公,字时举,元贡生,由曲靖徙居石龙。荣臣公九世孙彝忠,抚内侄曾氏为嗣。十一世孙正芳,字湘洲;正茂,字湘台,兄弟复迁西阳。清光绪26年(1900)荣臣公裔合修族谱,而列该支为附录。1942年西阳蒋氏另修族谱,以别于石龙蒋氏。光绪31年(1905)西阳另建宗祠。行派:安湘宁益本隆昌,次序敦崇祖德其,国运文明家庆永,民权发达耀南乡(而不采用嘉庆蒋氏通谱)。

湘潭瓦子坪蒋氏

始迁祖际明公,明初自宁乡道林迁居湘潭筠湖。六世孙海清再迁瓦子坪,为瓦子坪支祖。1927年十修族谱。

醴陵长垅蒋氏

始迁祖友莘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丰城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人,族人分布分布于枫树塘、南田桥。

醴陵白竹岭蒋氏

始迁祖原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丰城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400人,族人分布于鹅头。

茶陵蒋氏

始迁祖一贵公,河南汝宁府光州人,明初领苏松归附军调茶陵卫任职,离任后定居上东(今下东乡四联村境),后裔分徙窑里、石井等地。

衡南神山蒋氏

始祖应兴公,元末明初由江西赣州(一说庐陵县)迁衡阳政平乡神山(今属衡南县)。三派分祖旺、祖达两房。祖达公派下四世祖友富公分二、五、六、十摊,友贵公分四、一、七、八摊及禄公房、正公房、考公房。族谱清雍正2年(1724)一修,2000年八修。宗祠始建于康熙间。班行:应正祖友单,士代忠世朝,兴文一廷景,万福允承先,宏才昭时望,芳名扬德光,传家惟笃厚,积善显荣昌。是族后裔蒋永和官至提督。蒋福泽任连州知州。蒋玉轩为湘中名医,著《医学歌括》。蒋璧城为黄花冈烈士。

耒阳蒋氏

始迁祖少一、少二公,明初由江西泰和县茅头岭迁耒北咬柴岭。

资料来源鸣谢: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孙逸仙图书馆、中央图书馆、政治作战学校、美国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中国电视公司、学者国际多媒体、徐宗懋等。

史料顾问:邵铭煌

受访者:蒋氏家族成员、蒋氏父子侍从官、机要秘书、私人医生、亲信、官员等

1949年底,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仓皇搭机飞离大陆来到台湾,而后终其一生都没有再踏上大陆的土地。

蒋姓的主要源流就是西周皇室-伯龄,他是周公姬旦的三儿子,在西周成立的初期就被封于蒋地,成为了周朝的一个小诸侯国-蒋国,因此和大部分以国为姓氏的族群一样,蒋国在周朝灭亡之后,蒋国人为了纪念故国便改姓为“蒋”。

蒋姓起源和来历

蒋姓始祖:蒋姓某种含义上可以被称为带有“西周皇室血统”的族人,因为他们的始祖是一位叫做“伯龄”的王室子孙,他就是周公姬旦的儿子,根据《左传》中记载,西周初期,周成王继位,但是由于当时周成王的年龄尚小,所以便由周公旦进行辅助性的摄政,而之后周公旦也帮助成王平息了商纣王儿子武夷等人的暴乱,并且进一步确定了宗法制,形成了分封诸侯的制度。

所以周公旦便也给自己的第三个儿子伯龄分了一块封地,将其封为蒋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淮滨县,而在蒋国被楚国消灭之后,蒋国人就以故国为姓,这一蒋姓分支也成为了蒋氏家族的正宗血脉。

其他源自少数民族改姓

当然蒋姓并不只有一个来源,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也有不少少数民族改姓而被纳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南越国的俚族、满族以及蒙古族等,其中俚族是被皇帝在秦汉时期赐为蒋姓的,而女真族蒋佳部就是进行了汉化改姓的,简称为蒋姓。而这些少数民族改姓主要就是因为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活动。

蒋姓起源地

蒋姓族人最初都是居于河南境内的,但是在蒋国灭亡之后,蒋氏族人和后裔就开始扩散开来,在秦汉时期,蒋氏开始出现在山东和陕西地区,主要在博兴、寿光等区域内发展,并且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不过还有一个分支的蒋氏转迁徙于辽城,最终隐居于邱山附近。

由安徽润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接编印的安庆三径堂《蒋氏宗谱》付梓新成。 壬寅清明前夕,由岳西、潜山的蒋氏宗亲们,在杜鹃盛开、春光骀荡的妙道山怀抱中的蒋氏宗祠前,正式迎请了《蒋氏宗谱》。 付梓新成的《蒋氏宗谱》不仅突显了安徽润方文化的付出与专业;更是凝聚了全体三径堂蒋氏组人的心血与智慧。

蒋氏宗祠,这座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迎接和驻扎过红28军的指挥部,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岳西红色文化的标志之一,又一次见证了蒋氏家族的神圣时刻。

此次安庆三径堂《蒋氏宗谱》编修,为历史上第十一次编修,全套家乘共73卷,统谱、房谱共计印刷700套。 修谱以尊祖敬宗、溯源清本、不忘祖恩、德化后人为宗旨;沿用欧苏体相结合的体例编排。三径堂蒋氏,自始迁祖发显公以后,至今共历经100余世,其间英豪代出。文者垂绅正笏,措安天下;武者冠甲持铖,镇抚入荒,皆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被铭彝鼎弦歌者,皆邦家之光、吏之所垂荣也。

安徽润方文化于2021年9月承接三径堂《蒋氏宗谱》续修工作以来,秉承 “专业、服务、品质” 的经营理念,严格续修工作安排,严肃责任落实,多次赴岳西现场办公,确保宗谱续修的编排质量。安徽润方文化在落实 “三校一读一清样” 的基础上,为理事会提供样书,进行校对审阅,最大限度保证新修宗谱的入谱文字和世系资料的严肃性与正确性,以确保专业编排讹错“清零”。

与此同时, 安徽润方文化坚持在服务上做加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表”理事会规划安排,在录入格式确认、线上线下校对、谱箱优盘配套服务等流程对接上做加法,最大程度上让家族省心、省事、省时、省力。从而促进理事会工作由粗线条扁平状转入有的放矢专业精细状态,实现由繁致简的“减法”模式。

在家谱续修的印刷品质上,润方文化同样严要求、高标准落实蒋氏宗谱续修理事会的需求,实现《蒋氏宗谱》在印刷与编排质量上的“等高”,对标古籍印刷的最高标准。 纸张、油墨、封面材质的遴选,纯手工专业线装的特色特质,乃至书本纸钉、包角、书根字的细节制作。

高品质的专业编印、端庄大气的全榫卯结构谱箱、精致美巧的电子版U盘,凝聚着一众蒋氏“赶考人”的汗水与智慧。

安徽润方文化以敬畏之心续写家族文化,以虔诚之意编修姓氏宗谱,亦是不负蒋氏重托,实现完美交付!

按时间划分,大致可分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 明代(公元1368―1644)。

代表人物之一:浦阳蒋氏第十五世,山下蒋氏鼻祖礼四公,又称乾公、顶乾公。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见其(指九都山下)山幽土沃,遂置产筑堂宇居焉。子讳立宽行者,娶汪氏生三子。曰:开岱、开宗、开岳,意思是在山下将大展宏图,成就一片家业。说明了礼四公的信心与决心。

代表人物之二:第十八世,礼四公曾孙继朝公于明天顺壬午年(公元1462)“创造一厅最钜其后,楼房更盛,新丽益著洵,可谓屹然峙立于故居之前。蒋氏之流派,岂不斑斑可考与欤(良贤递次)”。

这“一厅”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山下蒋氏已站稳脚跟,由生存转入发展阶段,做到粮食生产与人口生产两不误。但建了厅算不算在蒋氏家族中独立门户,还有待专家评说。

应该还有代表人物。

第二阶段: 清朝(公元1636年)建立至太平天国时代(1851~1864)。

代表人物之一:宁九公。第廿二世,有像赞。《山下蒋氏宗谱修谱考》一文已介绍。

代表人物之二:良贤公。第廿三世,宁九公第二个儿子,在康熙壬戌之秋召集族人修谱。

代表人物之三:文琳公,位列太学。第廿五(六?)世孙。乾隆四十七,壬寅年(公元1782)倡议族人捐资修谱,又倡造祠。

代表人物之四:第廿七世世煜(用此字暂代),文琳公之孙,为蒋祠付出心血,有传略相存。道光十六,丙申年(公元1836),蒋氏祠堂成祠圆谱。又一说为道光十一,辛卯年(公元1831),提早了五年。

另外,第廿八世世芳公、世然公,与清进士朱能作以友相称。朱能作,浦江人,户部主事晋阶江南道监察御史,自道光十四甲午(1834)秋,因萱堂年迈辞京师归故里。

十九世纪,是农民暴动的世纪,农民暴动遍及全国。世纪之初是白莲教起义,世纪之中是太平天国,世纪之末是义和团运动。但对浦阳通化乡来说,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深远。蒋氏祠堂有没有受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代表人物:蒋绍土(修谱总理),蒋祖福(协理),蒋绍立、绍虎(董理)。光绪元年,乙亥年(公元1875)年间,商议重建门楼,两旁厢庑告厥成功,即请谱师修谱。光绪六年,庚辰年(公元1880),祠堂修葺,圆谱。

代表人物之一:蒋万城。第三十二世孙。参与民间诉讼,是写状高手。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一书中专门介绍。

代表人物之二:蒋如新。第三十三世孙。金华中学毕业。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蒋刚(纲)苗,我初中同学,是山下蒋氏三十五世孙,博士生。蒋如新是蒋刚(纲)苗的爷爷。

陈水河整理于201876早上

注1:山下蒋氏,在山下一地生活了650年。在650年前呢,又是谁在此地居住?

注2:朱能作,浦江县城人,老宅在浦江县城龙溪巷。龙溪巷有著名的大夫第,它是清代同科登第朱鹤鸣、朱兴燕父子的宅第,做过江南道的监察御史的朱能作是他们的后代。监察御史,清代为从五品。

诸暨蒋氏宗祠为诸暨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浙江省诸暨市_浦镇东南方向约二公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村庄,那就是盘山村。因其村后之山形如石磨,又似仰放的盘子,故名磨石山村,解放后改名为盘山村,盘山村文化礼堂就坐落其中。

在盘山村中央,这座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建筑面积就达870多平方的蒋氏宗祠依然屹立。它和许多宗祠一样,连进三透,由前厅、中厅、后厅、万年台及左右侧厢组成,具体是何年何月哪位族人建造,无论是历史还是族谱中,都已经无法寻找真实的记录了。2010年,蒋氏宗祠被列入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上级政府和蒋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对宗祠进行了修缮。

随着时代的发展,蒋氏宗祠还不断注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去年,还新建了文化礼堂,在左右厢房设立了名人馆、和书画馆,同时还提供电视、棋牌等娱乐工具,成为盘山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暨,只要说起蒋氏,最引以为豪的就要数_浦镇盘山村的蒋氏一族了。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这里走出了几位在全国有名望的蒋氏族人。盘山村一直流传着“七十二根横皮带”的说法(当时对报效国家的军官尊称),盘山名人馆中,详细记载了这些族人荣耀的一生。首先要说说蒋伯诚,1911年,当辛亥革命席卷中国时,一位从盘山出去,当年只有24岁的蒋伯诚正好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官,从小受父亲救国救民等思想教育下的他,先后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北伐战争,蒋伯诚1928年在国民政府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不过,最令盘山蒋氏族人铭记的,就要算是蒋鼎文了。他早年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等,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先后多次参加抗日战争。在蒋伯诚的影响下,他的弟弟蒋志英也较早的投身革命运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蒋志英率部担任钱塘江南岸防务,多次参加对日作战。

1940年,蒋志英任浙东沿海台州守备指挥官,负责温岭、临海一带海防,1941年,在与日本主力师作战,亲自冲在第一线,最后在战场被日军所伤,英勇牺牲。

和蒋伯诚、蒋志英兄弟一样,从盘山出去的蒋氏后人是一批接一批,参加过黄埔军校的就达到了10多人,参加抗日战争的更是达到了80多人之多。在_浦镇就有这么一群壮怀激烈、不惧生死的抗日英雄将领,而光盘山村就有黄埔毕业生就有二十人之多,将校之下,有名姓者不下百人。这是盘山村的“将军墙”,二十多位将军齐齐站在一排,个个目光炯炯有神,昭示着这里发生了不同寻常的故事。蒋氏家族出了19位将军沧海桑田,时光流转。蒋氏一族在盘山村繁衍生息,到现在,全村近800人家、2000多人口中有近95%的为蒋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望族。

宗祠里古匾较多,历史原因散失,现在还保存有“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乡进士蒋光猷立”的红底金字“贡元”匾额。虽然字色已基本退去,保存基本完好。这块“贡元”匾额是因钦授大理寺正卿丞宣浙江等处布政司王朝恩之故,距今已有293年了。

蒋澄,字少明,生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东汉光武帝时官封 亭乡候,封地在今宜兴 山以东,杨巷、官林一带,不久任婺州刺史。因婺州远离朝庭曾先赈后奏救济灾民,为民施仁,得到光武帝褒奖。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逝世,葬于封地之内的都山之麓。蒋澄是蒋介石的先祖,1948年6月23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专程到蒋澄墓地扫墓。

蒋默,字秀芳,是蒋澄的长兄,官封云阳亭候,封地在今和桥一带。后被召到朝庭任谏议大夫,死于任上。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浙江奉化蒋氏修家谱,征集家谱资料。当时的宜兴县长蒋如镜将宜兴蒋氏家谱送到南京,南京先派人来宜核查,并经蒋介石审核,确认宜兴与奉化蒋氏为同宗同祖,起于东汉蒋澄。

据悉,蒋氏为宜兴大姓,蒋澄在东汉初年因受迫害逃命到阳羡(今宜兴),后与兄长蒋默被光武帝刘秀平反。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逝世,葬于封地之内的都山之麓。蒋氏子孙晋代蒋极迁台州,五代蒋显定居宁波,元末迁奉化,明代蒋仕杰迁往溪口。蒋仕杰为蒋介石一族始迁祖。后来,蒋介石亲笔题“世德清芬”牌匾,并拨20万元专款修宜兴东庙巷的蒋澄祠堂。 1948年5月16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及司徒雷登大使等到宜兴祭祖。当时,蒋介石先生已当选为大总统,但还未宣誓就职。(《宜兴县志》“大事记”有记载。)祭祖车队从南京出发,到徐舍下车,换乘小轮船到都山祭拜蒋澄墓,由蒋家村族人陪拜。据当时在现场的蒋福根老人回忆,蒋介石告诉族人,他是宜兴蒋氏第114世孙。当时徐舍、宜兴、和桥都组织了欢迎队伍,宋美龄戴宽边大草帽出现在蒋介石身边。当时的宜兴地方报纸《品报》对此有专门报道。

没想到啊,原来我家还是蒋氏祖源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087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