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散文让人看一遍就无法自拔?

有哪些散文让人看一遍就无法自拔?,第1张

十几年前,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读过张爱玲的一篇400字左右的散文,那篇散文的名字叫做《爱》,在这篇散文的最后,张爱玲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一段很煽情的句子,深深地击中了我那颗少年的心,我忍不住去背诵这一段文字,忍不住在一次次写日志写博客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套用这段句子,每一次套用这段句子,我都能回忆起张爱玲描写的那段场景,那颗桃树,那颗桃树下的少女,以及走过来的少年,对了,还有那一句看似很轻却能被人记一辈子的问候。

年少的相遇最是美好纯净,那时的我们,各自都是白纸一张,既不曾被俗世沾染,心底也都空空荡荡地不曾被任何一个人住过,那时候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那时候的相遇,是最幸运的相遇,但那时候的相遇,往往也是最不应当的相遇,因为我们都太过腼腆羞涩,除了一句轻轻的问候,就再也找不到一句话由,只能相对无言,任由时光悄然溜走,这像极了我们日后的命运——

任凭时光远去,终究不敢把爱说出口,及至敢说的那天,命运已经不再眷顾我们。

这些年来,我的感情生活稳定平和,我也乐在其中,情情爱爱的文章,几乎没有在读了,但张爱玲的这篇散文,却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去,每一次想起这篇《爱》,我就庆幸自己于时间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终究还是遇上了我想遇见的人,我和她,都在这里,一直都在这里,就在这段属于我们的爱情里。

寇准为人豪放,为官正直,不畏强权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煮粟米二升,作成浓粥一器,经过一宿就凝结了;用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切断数十茎葱蒜来吃它当饭。南都留守有个儿子也在学,回去告他父亲,以公家厨房里的美好食物送给范仲淹,范放在那里不理会,后来那些食物全都怀掉了。 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您清苦,送来一些食物,可是您都不下筷子,是不是要把它牵扯成为一项罪状呢?”范抱歉说:“我不是不感谢你父亲的厚意,而是食粥习惯很久了,一下子突然享受这么丰盛的肴馔,以后还哪能吃这种冷粥呢!” 表现了范仲淹心忧天下、 胸怀大志、刻苦学习、生活俭朴的优秀品质

圆满

吴念真

他父亲在乡下当了一辈子的医生,一直到七十五岁才慢慢退休。

退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医保之后,村里的人不管大小病都宁愿跑去邻近的大医院挤,加上人口外移以及老病人逐渐凋零。

母亲常开玩笑说父亲现在的病人只剩下他自己,病症是自闭、不出门、不讲话,唯一的活动是自己跟自己下围棋。

从小他父亲就期待孩子们至少有一个人可以当医生,但三个小孩都让他失望:弟弟从小学钢琴,不过后来也没变成演奏家,现在是录音室老板,每天听别人演奏。

妹妹念传播,当过一阵子电视记者,和企业家第二代结婚,然后离婚,用赡养费经营了一家双语幼稚园。

父亲曾经抱怨说,都是他这个长子坏榜样,高中分组的时候不管父亲怎么威胁利诱,他还是坚持念文科,之后进报社,职位起起落落,直到现在看着报业飘飘摇摇。

母亲曾经跟他们说,其实父亲最常抱怨的理由是:这三个小孩所做的事都“对咱庄头没帮助”。

不过,几十年过去,那样的抱怨倒是慢慢地少了,更意外的是,当他的儿子竟然选择医科并且高分考上时,父亲不但没有惊喜,反而淡淡地说:“傻孩子,这个时代才选这款艰苦头路”。

除夕那天,母亲口中“三个台北分公司”的三家人陆续在黄昏之前回到老家。妹妹、两个儿媳妇加上几个孙女几乎把厨房挤爆,她们全在那儿凑手脚,一边听母亲讲之前和父亲搭邮轮去阿拉斯加旅行的见闻。弟弟则在客厅帮那台老钢琴调音,丁丁冬冬地,那是他每年过年回家固定的仪式,其他几个半大不小的男生则歪在老沙发和祖父的看诊椅上看漫画、玩电动。

父亲仿佛跟家人完全搭不上边似的在二楼阳台搬弄他的兰花。他隔着纱门看着父亲已然苍老的身影,他的背都驼了,连步子也迈不开。

当他把威士忌递给父亲要他休息一下时,父亲只是笑眯眯地接过杯子。他跟父亲说大儿子得值班,初一晚上才会回来跟他拜年,父亲也只是说:“住院医师……若苦役咧,大大小小事情做不完……”隔了好久才又问说:“回来时……高速公路有没塞车?”

“没呢。”他说。

然后两个人就都沉默地望向过去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而今却四处耸立起别墅型农舍的田野。

暮色逐渐笼罩,他不经意地转头看向父亲时,没想到父亲也正好转过头来,静静地啜了一口酒之后仿佛很努力地在找话题,最后终于问说:“回来时……高速公路有没塞车?”

“没呢。”他依然这么回答他。

团圆饭后发红包,孙子们发现阿公留给医生哥哥的红包是他们的两倍厚,大家起哄说阿公偏心,已经五六杯威士忌下肚,整个脸红通通的父亲笑笑地说:“哥哥当医生最辛苦啊,他是在顾别人呢,啊你们都只需要顾好自己就好。”

父亲习惯睡前泡澡,那时候所有人都挤在二楼的和室陪阿嬷聊天、捡红点,泡完澡的父亲忽然笑眯眯地拉开纸门说:“你们累了就先去睡,等贺正的时间到了,我才叫你们。”

所有人忽然安静下来,因为父亲的表情好像还有话要讲,等了好久好久之后他才有点腼腆地说:“看大家这么快乐,阿公也好快乐。”

他说:那是父亲这辈子最感性,却也是最后的一句话。

当他们听到贺正的鞭炮声已经远远近近响成一片,而父亲竟然还没有上楼叫他们时,才发现父亲舒服地斜躺在沙发上永远地睡着了。

他的表情好像带着微笑,电视没关,交响乐正在演奏的正是父亲往昔结束看诊之后,习惯配着一小杯威士忌眯着眼睛听的乐曲,韦瓦第的《四季》。

挺不错的文章,摘自《读者》·心灵的盛宴。

下面是我自己整理出来的:

这篇《圆满》让我想到了一部日本**——《步履不停》。无论是这些静好的文字,还是那些慢节奏的镜头,似乎都带着一点细腻,一点感伤,一点依恋,一点茉莉般的清新纯净的美好。所谓圆满,或是因为,父亲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他所热爱的医学事业,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内心也在一点一点地饱满起来。然后是儿子选择医科的执着,大年夜亲友的团聚……祥和气氛一直延续到这位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像文章里说的那样:他的表情好像带着微笑,电视没关,交响乐正在演奏的正是父亲往昔结束看诊之后,习惯配着一小杯威士忌眯着眼睛听的乐曲,韦瓦第的《四季》。

年轻的时候,为自己所热爱的,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老了,在子女的呵护中,在喧闹的炮竹声里静静地告别这个世界,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圆满吧?

好句摘录:

①父亲现在的病人只剩下他自己,病症是自闭,不出门、不说话,唯一的活动是自己跟自己下围棋。

② 父亲不但没有惊喜,反而淡淡地说:“傻孩子,这个时代才选这条艰苦的路。”

③然后两个人就都沉默地望向过去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而今却四处耸立起别墅型农舍的田野。

④暮色逐渐笼罩,他不经意地转头看向父亲时,没想到父亲也正好转过头来。

⑤等了好久之后他才有点腼腆地说:“看大家这么快乐,阿公也好快乐。”

⑥他说:“这是父亲这辈子最感性,却也是最后的一句话。”

⑦静静地啜了一口酒之后仿佛很努力地在找话题,最后终于问说:“回来时……高速公路有没塞车?”

⑧他的表情好像带着微笑,电视没关,交响乐正在演奏的正是父亲往昔结束看诊之后,习惯配着一小杯威士忌眯着眼睛听的乐曲,韦瓦第的《四季》。

 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摘自青年文摘>

  我从小就是在贫穷中长大的,当我还不懂得什么叫贫穷的时候,我首先懂得了耻辱

  我的父母是属于那种勤劳朴实却死板木讷的人。他们有一身的力气,但我们的时代已不是一个靠力气就能过上好日子的时代了。别人谈笑之间挣来的钱,是我父母辛劳一生也望尘莫及的。聊可安慰的是,他们拼命干一天所挣的钱,我们一家三口能吃饱穿暖。作为独生女,我也能得到父母最大的爱。尽管这爱的表达方式不是肯德基,不是麦当劳,不是苹果牌牛仔服,不是我叫不上名字来的各种名牌的文具。但我在父母的庇护下也有一个平静和谐的童年。

  父亲对我的爱最直接,也最简单。父亲是蹬三轮车的,于是他每天蹬车送我上学。他弯起宽厚的背努力蹬着车,有时还和我开个玩笑,“你看爸爸能到几迈了?”特别是在雨天雪天里,我干干净净暖暖和和地来到学校。而到了放学的时分,父亲又早早地的等在校门口,令不知底细的同学羡慕不已,他们说你爸妈真疼你,天天雇车送你上下学。同学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如果让他们知道送我上下学的不是家里雇的,而是我的亲生父亲,他们又该做何议论呢?我一下子被一种可能到来的强烈的耻辱感击跨了,我做了一生中最让我忏悔的事,我默认了同学的误解。

  父亲不知道我的心理,他不但蹬车之后,再撵上来嘱咐几句让我注意的话。有一次,这情景被一个同学看见了,她疑惑地问,那蹬三轮车的怎么和你那么亲啊。我害怕了,从此说什么也不让父亲送到校门口,远远地,在一个胡同里,我就让父亲停下来,然后四顾无人,提前悄悄地下了车。

  父亲一开始没明白,依然坚持送我到校门口,可然后有一天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于是再也不坚持了。我们父女心照不宣地达成了默契。放学时来接我的父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在校门口翘首企望了,他躲在那个胡同,等着我的到来。有一天下大雨,我跑到父亲那儿的时候,全身已经得透透湿了。浑身也同样湿透的父亲,却紧紧地抱起我,我看见他眼中的泪水和着雨水顺着他的脸流了下来。

  到我上了中学,我不顾父母亲强烈的反对,坚决不让父亲送我上学了。

  父亲也试图去做过别的事,可他太老实,做事总是吃亏。一遇到必须竞争的事,比如占个摊位啦等等,他总是大败而归;后来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坐出租车的人多了,坐三轮车的人少了,我们家的生活就每况愈下。

  母亲四处打短工。母亲有一个原则,她挣的钱绝不花到过日子里,她要给我攒着,她从我小时候起就坚信,我能考上大学,她一心一意地提前十几年就开始给我攒学费。

  我是我们家惟一能拿得出手的骄傲。从我上学开始,我们家真正的节日,不是新年,不是春节,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生日,而是每一次学校公布考试成绩的日子。那一天母亲眉飞色舞,父亲扬眉吐气,我们家会吃上一顿红烧肉。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红烧肉永远是最好吃的东西,最解馋的东西。没想到的是大学里一次红烧肉,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以抹去的耻辱的记忆。

  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母亲面对学费的数额目瞪口呆,她拿出她一生的积蓄,也仅够我一个学期的费用,而且,还不包括我的生活费。我只好向学校提出了特困补助的申请。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小时候我的有关耻辱的感觉,比较起此时来,简直就像是毛毛雨了。

  上学不几天,全班同学就知道了我是特困生,因为我的宿舍被安排在老楼里,那而的住宿费要便宜多了。他们对我感到很好奇,我所就读的大学据说有一个别名,叫贵族学校。位于省城,很多同学家就在本市。每到周末,学校的几座大门前,都排满了出租车,一会儿,就被一一地召唤走了,载着市里的学生,飞驰而去。而每个周一返校时,他们都会带回一袋一袋我叫不上名字的小食品,还有家里又新给买的时尚的衣物。平时课间休息时,几乎成了零食的海洋,各种饮料瓶、易拉罐、包装袋等等满教室都是。他们耳朵上插着最新式的CD耳机,谈论的都是最流行的话语,手机也经常更新。对于许多同学来说,贫困和撒哈拉大沙漠一样距他们的生活太遥远。因为与众不同,我成了他们着重注意的人。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他们用充满好奇和怜悯的眼光看我吃些什么,看我洗脸洗头时居然用的是洗衣服的肥皂,看我不使用任何化妆品的营养不良的黄皮肤。他们经常分享各人带来的不同的新鲜东西,甚至连衣服有经常换着穿。我只有悄悄地躲开。我心理上总有一种被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和可怜的感觉,让我难以忍受。我在吃饭的时候通常躲着同学们,不像其他的女同学那样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我从不上街,从不买零食,上学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穿的也还是家里带来的衣服,穿着那些衣服走在到处是青春靓丽时尚流行的校园里,前后左右扫射过来的惊异的目光,让我如万箭穿心

  图书馆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我常常找个不被人注意的旮旯,狼吞虎咽地噎进去一个没有菜的馒头,好一点是一根麻花,最好时是两个包子,注意不被人看到我的窘态。剩下的时间,我用读书来陪伴大学里一个朋友也没有的孤独。书是不挑人的,它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打开它的人们。

  但有一个奢侈的行为我却一直没肯放弃,这就是每月一次的和中学几个好朋友的网上聊天,它给了我孤独的大学生活一个极大的安慰。每到这个日子,我都极早跑到学校附近的一个网吧,占好位置,迫不及待地打开我的QQ,寻找想念已久的老同学。

  有一次我在网吧遇到了一个同班同学,他当时惊诧的样子让我以为自己出了什么大毛病。我检省了一下自己,没发现什么,便把这件事忘记了。

  我度过自己在大学里的第一个生日时,也是一个人,但那天我让自己奢侈了一回,我第一次买了个红烧肉,我也第一次大大方方地端着盘子和同学们坐在了一起。

  当时在座的有两个我的同班同学,我至今清晰地记着他们那双惊诧的眼睛,那眼睛像不认识我似的反复打量,直到我将盘子里的菜吃得干干净净l

  后来就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那个耻辱的日子。

  那是一次团会活动,大家讨论帮助特困生的事。有同学当时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说,特困生应该得到我们的帮助,可我们班有的特困生还上网吧;有人补充道,我看见我们班的特困生吃了红烧肉…

  同学们把眼光射向了我。

  我已经无地自容。

  从小到大,我只知道贫穷是一个物质概念,但到了大学,我才发现,贫穷更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精神折磨。我可以忍受没有才的干馒头,可以忍受落后于时代的出土文物似的旧衣服,我无法忍受的是这种被打入另类的感觉。我不明白,因为贫穷,人就连寻找自己快乐的权利都没有了吗?如果当初我知道我会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度过我的大学生涯,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拼命学习的毅力。大学让我知道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它给我带来的那种耻辱的感觉,比贫困对人的折磨要强大的多。

  当帮助已经变成了一种施舍,我宁愿不要。

  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醒悟到许多年来我对父亲的不公。我当年剥夺他对我表示爱的权利,其实也只是因为他穷,我也曾一样的残酷。我给了自己父亲耻辱,我也必须承受别人带给我的耻辱。

  我在承受这种现实还是选择退学之间犹豫很久。

  我想起了父亲宽厚的后背。高考最热的那几天,父亲不顾我的反对,执拗地坚决送我上考场。因为我被分到了离家最远的地方。父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老了,他努力想快一些,却总是力不从心。七月的骄阳下,汗水在他裸露的后背上淌出了一道道小沟。而我当时却坐在有着遮阳篷的车座中。我想起了当时自己的决心,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一定给你们带来盼望中的快乐。

  我一想到父亲的后背,想起母亲接到我的录取通知书时眉开眼笑到处奔走相告的情景,我忽然感到,即使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现实,我也无权选择放弃。贫穷本身不是罪过,因贫穷而放弃了自己生存的尊严,这才是罪过。就是在那一瞬间,我从多年压抑着我的耻辱中解放出来,生活忽然在我面前明亮起来。

  第二天是写作课,我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感受你生活中的爱。许多同学充满激情地念起了自己的作文,他们感激父母为他们带来的幸福,丰裕和富足的家庭,从小到大为他们创造的条件,包括高考期间,每天换样的吃饭,包宾馆房间,为了他们更好的休息……老师沉静地听着,不做一声,直到最后,才巡视了一圈失望地问:“还有没有同学要说了?”e

  我稳稳地举起了手。

  我讲了父亲的后背,冬天落在上面的雪和夏天淌在上面的汗;我讲了从小看到母亲为我攒钱的情景,每凑够一个整数,她就信心百倍地朝下一个数字努力。我讲小时候吃苹果,父母把苹果细细地削掉了皮,一口一口地喂我吃,而削下来的苹果皮,他们两却推来推去地谦让着,谁也舍不得吃。最后,母亲又用它给我煮了苹果水……

  我说我很庆幸,贫穷可能让我们生活得更艰难些,但它却不能剥夺我们爱的权利,我感谢父母,虽然不能给我那种富裕,但却让我有机会细细地品尝到了容易被富足冲淡或代替了的爱。我为小时候对父亲的伤害而忏悔,我一定会向他当面道歉的,尽管我明白地晚了些……

  我边说边能够听到,教室里一片抽泣的声音。

  下课时老师对我说,我非常感谢你,你比我更清楚地告诉了大家,什么是爱的真谛和尊严的意义。

  我拿起我早已准备好的一个塑料袋,一个课桌一个课桌地拣着同学们丢弃的易拉罐、饮料瓶,我安详自若,贫穷依然伴随着我,但尊严也在我心中。

  从这时起,曾经有过的耻辱成了我人生的一笔财富。从耻辱感中走出来,我可以用一种正常而不是自卑的心态与同学们相处了。留在我身上的目光虽然特异,但也不让我感到难受了。我能够大大方方地在食堂的餐桌上平静地享用哪怕只有一个馒头的午饭;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我收拾到的回收物品送到回收站。我承包了我所住的宿舍楼的卫生清洁工作。我做家教,搞促销,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我所能做的一切。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大学学业。

  在那一个假期到来的时候,我给父母写了一封信,我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们我准确的到家时间,并提出了我的要求,我让父亲一定蹬着他的三轮车去接我,我要伏在他已经弯曲的后背上,告诉他我经历过的这一切一切……

  贫穷不是耻辱,放弃尊严才是真正的耻辱。我从耻辱中走出来,也走出了贫穷。耻辱成了我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0932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