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含义?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含义?,第1张

迁客骚人的情是:以个人的得失而悲乐,以天气之变而悲乐;立足于个人的荣辱得失。文中原句为: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意思是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意思是(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而“古仁人”的情是: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对比,抒发自己的情怀,体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该文的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本文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居江湖,但仍心忧国事;虽然遭遇迫害,但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古仁人"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及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全文(节选)如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如下: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之心也可以翻译成: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当然拉,也像弥漫广场说的那样,是范仲淹提倡的那种旷达的胸怀

古仁人之心指的是古仁人的思想,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作者探究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对滕子京和作者范仲淹自己的勉励,希望他们二人像古仁人那样的旷达胸襟,更希望自己能实现自己“先天下后天下”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酒在发酵的过程中,时间越长则会越香醇。古人的精神亦是如此,在上千年历史的筛选后留下的便是精典。

游小石潭,亭中作乐,寄情于山水之间者,古仁人也。

苏轼贬官而有“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李白受挫而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仁人在人生低谷的时侯无不寄情于山水,利用大自然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最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目的。

今人又何不应寄情于山水呢?在城市中一天的忙碌之后,便应该在自然中走走,暂时脱离世俗喧闹的困扰,让心灵平和,得到安抚与升华。

身处陋室而心怀天下寒士,身居高位而不忘天下黎民。古有儒、释、墨、道,而儒有民贵君轻,释有慈悲为怀,墨有仁道非攻,道有修身济民。孟子说过:“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这就是古仁人,心怀他人,将别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思想,我们还拥有吗

今人之中,曾有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将古仁人之心抛之身后,可是又曾想过:如果你是需要别人帮助的人怎么办没有人会对你伸出援手,因为他们心中仅有自己,那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人云:“修身、治家、平天下。”战旗飞舞,鼓声阵阵,金戈铁马之中保家卫国。当然在今天,这并不是我们需要担心的事情,然而平天下的意思并非仅仅如此,它的意思是让国家繁荣、兴盛。心中有国,这就是古仁人之心。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这个道理。一个国家的事,是需要每一个人去分担,为它“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

古仁人之心,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宝藏,拥有古仁人之心则是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最佳方法。让我们拥有古仁人之心,寄情山水,心系天下!

“古仁人之心”的含义是古代那些仁人志士的思想,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所以要探究古仁人之心”是因为作者想像古仁人那样有旷达胸襟,更希望自己能实现自己“先天下后天下”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扩展资料: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岳阳楼记》全文共有三百六十八个字,共分六段。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岳阳楼记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现出来的“与民同乐”的思想,能体现出范仲淹笔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古仁人之心”;柳宗元被贬永州,有职而无权,但他的《捕蛇者说》一文中透露出的依然是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与范仲淹所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是相通的。

“古仁人之心”: 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骚客之情:遇到“*雨霏霏”的天气就“忧谗畏讥”的悲思,遇到“春和景明”的天气却“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而这种思想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它会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岳阳楼记》上的吧!我记得当时是这么讲的。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0804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