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第1张

 如何让学生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下面是我整理的《方山子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校读。 学生互读、齐读。(古文必须要重视“熟读课文”)

  二、知识预备。( 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

 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

 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

 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

  参考答案 折节读书,驰骋当世,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俯而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自得之意;精悍之色,山中之人。世有勋阀,今已显闻。弃不取,无得而然

  师:边让学生填词,边落实翻译,老师对每一句的所写内容做简洁概括。

 ①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经历。

 ②这写的是方山子的特立独行。

 ③这写的作者初遇方山子时的情景。

 ④这写的是方山子人生角色的转变。

 ⑤这交代的是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⑥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取向及作者对他的直接赞肯!

  师:通过这种 填词的方式,帮助学生基本梳理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接下来是整理文言 基础知识。

 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 )

 ②前十有九年( )

 ③往往阳狂垢污( )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 )

  参考答案 (有,通“又”; 见,通“现”显现; 阳,通“佯”假装,与通“欤”语气词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

 ②方屋而高( )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

  参考答案 (①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今义:指纵马奔跑

 ②古义:帽顶 。今义:指房屋

 ③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⑤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

 ②余既耸然异之 ( )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

 ④岁得帛千匹( )

 ⑤亦足以富乐 ( )

 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 )

  参考答案 ①宗,名词动用,尊奉。②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③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④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⑤使动用法,使……富足快乐 ⑥使动用法,使……愤怒。

 (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过岐亭,适见焉, (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

 适 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 )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

  参考答案 恰好,副词;适应,动词;到、往,动词;顺从,动词

 (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方屋而高( )

 ②何为而在此?( )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骑逐而射之( )

  参考答案 ①和,并列连词 ②却,③然而,转折连词 ④并、接着,表承接连词

 (6)指出下面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

 ④徒步往来山中( )

 ⑤庵居蔬食 ( )

  参考答案 ①判断句 ②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③状语后置句 ④省略句 ⑤宾语前置句

  三、诱思导学

  1 、课文导入

  生齐读:

 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一起“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到黄州。苏东坡在黄州的精神遭遇,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师点评:

 “幽人独往来,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苏轼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产生了。而人物传记《方山子传》也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托文言志的名篇,作者在与朋友对话,对话的核心是: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与不遇之变,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文中,方山子给出了一份答卷,而且这份答卷感动了大文豪苏轼。

  2 、文本鉴赏 (目标2)

  [ 鉴赏重点 ] 通读全文,挖掘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文本细读,学习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牵一发动全身、层层追问的文本解读法。

 师:“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啊,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

  问题1: 作者与方山子遇见时,他的表情如何?

 生: 惊讶,

 师:用文中的词是

 生:矍然

 师:作者惊讶,方山子怎么会在这里呢?

  问题2 :这里具体是指什么地方?

 生: 光、黄间,岐亭,

 师:这一带我们用文本中出现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生:穷山中

  问题 3 方山子在穷山中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生: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

 师:方山子是作者的故人即老朋友,从作者刚才惊讶的神情可知,方山子本是不应生活在这穷山里的。

  问题 4 在作者记忆里,方山子本应该生活在哪里的?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生:洛阳、园宅、得官、显闻、富乐

 师:这是两种多么迥异、悬殊的两种人生际遇呀

  问题 5 方山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到了穷山中呢?是像苏轼那样被贬到了这里的吗?

 生:不是,是他自己放弃的

 师:是他无缘无故就放弃了那一份通俗意义上的闪亮人生吗?

 生:他不得志、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问题 6 :方山子人生不遇,是因为他没有才干吗?

 生:不是,他自谓一世豪士,折节读书

 师:那方山子也称得上是什么的人才

 生:文武全才

  问题 7 那么,方山子人生不遇的根本原因应是什么?

 生:朝廷腐败、社会黑暗

  [ 总结 1]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扬起波,于是毅然弃俗世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生活,回归生命本身。这份生命取向惊世骇俗,我认为这是方山子之“异”第一层含义。

 师:那么第二层含义是什么呢?在文本中,作者在“异之”之前加有一个修饰词“耸然”大家注意没有?这是一个表程度的修饰词,这提醒我们,方山子之“异”还有更让作者感到惊讶的内容?

  问题 8 :方山子生活在穷山中的精神面貌如何?

 生: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自我满足……

 师:你们怎么了解到的?

 生: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师:这又不是写方山子的

 生:这是侧面烘托

  [ 总结 2] :做出一份弃富贵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生已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通脱则更不容易。所以我认为方山子之“异”的第二层含义是:他安贫乐道,活出了一种人生意境!

  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1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 弃富贵荣华;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生命取向让人惊异!

  2 、不悔选择, 安贫乐道,活出一份云淡风轻的人生意境,让人惊叹!

  四、疑难解析

 [问题1] 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参考答案这是一次很生动传神的人物细节刻画。俯仰之间是一份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人落沦;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态度,笑对人生,放下沧桑,不以物伤性,自得人生!

 [问题2] 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参考答案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独特的品德与修养,及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问题3]文章结尾叙及光、黄间的其他异人,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提升文本的广度,表达自己对方山子及其志同道合的所谓的“异人”们的欣赏之情。

  异人 显于外:颠疯、肮脏;常人显于外:堂皇、冠冕

 藏于内:清醒、高洁 藏于内:肮脏、污浊

 [问题4]……

  [ 附]板书设计

 

 生命取向、生命意境

  :得官、显闻、园宅、富乐

  :穷山、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自得

  五、 达标分层训练

  A 组基础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慕:仰慕

 B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C 然终不遇 遇:对待

 D 因谓之方山子 因:于是

  参考答案 C遇:遇合、机会、好运

1 山茶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山茶花蕴含着奇特的气质,它的叶子凝含着浓浓的深绿。

山茶花却总是开出鲜艳的红花,还偏偏在皑皑白雪之中。

山茶花虽然具有牡丹一样雍容富贵的姿容,却不似牡丹随风摇曳的轻佻妖冶。

岁寒年末时节的花儿没有比它更晚凋谢的,山茶花也是凌寒迎春最早开放的。

我要重新评定花的品秩,把它列为花中的三公。

梅花气质奇特而洁身自爱,乃是花中的伯夷叔齐。

二、原文

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

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

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

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梅君特素洁,乃与夷叔同。

三、出处

归有光的《震川先生别集》·《山茶》

四、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山茶花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花凋谢时,不是整个花朵掉落下来,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这么小心翼翼、依依不舍的凋谢方式,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达心意的代言了。

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红色的山茶花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而且,种在庭园中也能让人欣赏她淡淡的花香。所以,山茶花就让人感受到了可爱、谦让、理想的爱、谨慎、了不起的魅力。

本诗前四句通过写茶叶深绿、花红艳来着重描绘山茶的色彩艳丽。叶深绿、花红艳,山茶花具有色彩艳丽的特点。中间四句着重描绘山茶的可贵品质。山茶花:端庄高雅,有富贵姿,而没有妖冶容;有坚贞的品质,开在白雪中,岁寒而不凋。

本诗采用托物言志、映衬写作手法。作者借山茶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有着崇高品格的人物的无限景仰与赞赏之情,也寄寓着作者高远的襟怀。以雪的洁白来映衬山茶花的艳红、叶的浓绿,借用松柏衬托山茶花坚贞的品质。

-山茶 (归有光诗作)

2 文言文译文 紫荆树

1解释:

惟:只有 诸:各个(兄弟) 憔悴:枯萎 胜:能够忍住 解:分解

2翻译:

(1)树木同株:这树(本来就)是一起的

(2)是人不如木也:这就是人比不是树啊

3成语“行将就木”中的“就”解释为:靠近接近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快要死的人了 (就是快要进棺材的人了)

百度一下看到别人翻译了

给你贴上了

紫荆树参见伦类部·亲眷“三荆”。唐杜甫《得舍弟消息》:“风吹紫荆树,色与暮庭春。”

三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问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0喻指兄弟。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另参见植物部·木本“紫荆树”。

叶子较大,花为桃红色,开花季是秋天及冬天

3 南镇先生家传钟惺文言文翻译

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传习录》记载:有一次,王阳明游南镇,一位朋友指着山岩上的花树问他:天下没有心理意识之外的事物,那么这花树在深山中自己开放自己凋谢,和我的心理意识又有什么关系呢?王阳明回答说:你没有看到这花的时候,这花和你的心理意识都是一样虚无的;你来看到这花的时候,那这花的颜色就真实清晰起来,就知道,这花不在你的心理意识之外。

4 古诗《山中》译文

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译文: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

在为我不停地伤悲,

万里远游之人,

思念着早日回归。

更何况秋风风寒,

傍晚暮气沉沉;

更难耐深山重重,

黄叶在漫山飘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5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从哲学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积极倡导唯物主义,所以二人思想差别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明末清初产生了很多进步思想家,其代表性人物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之所以会有众多的进步思想家诞生于明末清初原因在于社会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封建君主制度不断强化,日趋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量正在萌发;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遭到进步思想家的无情批判。

6 文言文《方山子传》的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7 求文言文 《 山石》 作者 李渔翻译

原文

○小山

小山亦不可无土,但以石作主,而土附之。土之不可胜石者,以石可壁立,而土则易崩,必仗石为藩篱故也。外石内土,此从来不易之法。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瘦小之山,全要顶宽麓窄,根脚一大,虽有美状,不足观矣。

石眼忌圆,即有生成之圆者,亦粘碎石于旁,使有棱角,以避混全之体。

石纹石色取其相同,如粗纹与粗纹当并一处,细纹与细纹宜在一方,紫碧青红,各以类聚是也。然分别太甚,至其相悬接壤处,反觉异同,不若随取随得,变化从心之为便。至于石性,则不可不依;拂其性而用之,非止不耐观,且难持久。石性维何?斜正纵横之理路是也。

译文:

小山可以没有土,可以以石头堆砌而成,泥土就附在石头外面土是不能和石相比的,石头可以立起来,而土不行,它必须依仗着石头才能立稳外面用石头里面用土,这样的做法自古以来就没有人采用过

说山石的美丽都蕴涵在透,漏,瘦三个里这里通向那里,那儿又通向这儿,如果有道路,这就是所谓的透;石头上有洞,四周看起来很可爱,这就是所谓的漏也,;陡峭的山壁在半空中挺立,不向任何东西依靠,这就是所谓的瘦对于石头透和瘦二字越突出越好,然而漏过了就反而不好了,如果到处都是洞的话那不就好比窑内烧成的瓦器了吗,洞的大小有一定的限制,石头上的洞有一两个,才与石头本身想符合一个小山如果顶上大而中间很小底部有很大,虽然这样有一定的美,是是观察起来是不美的

石头上的眼很忌讳圆,即使有生来就是圆的,也是旁边有很多的碎石,是石头有棱角,是其与其他的分开

石头的花纹和花纹在一起,粗纹和粗纹在一起,这样才看起来很好,这就是相同的应该在一起的道理但是分的太清楚,就会反觉得不自在,不如让它们自由的组合,变化有它们自己决定但对于石头的固有性格,则必须遵守,逆它的属性而用它,这样一来不但不好看,也会不会持久石头的性格是什么呢?就是歪歪斜斜没有一定的规则

 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学习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华中师大附中高二下学年语文期末备考模拟试题,欢迎阅读。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瓢泼 剽悍 漂 飘飘欲仙

 B船舷 泫然 涎着脸 垂涎三尺

 C褊狭 胼胝 便宜事 大腹便便

 D辖制 狡黠 侠客行 瑕瑜互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赍发 央浼 尺牍 食不裹腹

 B庇佑 怂涌 撮合 众目睽睽

 C凋蔽 贲张 迢远 差可比拟

 D岑寂 付梓 凑泊 轻鸢剪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利比亚内战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无论它的结局是卡扎菲下台,还是利比亚分裂成两半,都将是一个心慌意乱的痛苦过程。

 B面对全行业固网业务的颓势和移动业务的瘸腿,英国电信凭借富有远见的战略眼光和扎实的执行力,走出了日薄西山的困境。

 C波及全国的碘盐抢购事件提醒我们,面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焦虑心理,关注应更及时、更具前瞻性,不要让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得逞。

 D针对圣元奶粉事件,卫生部称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婴幼儿食用这些乳粉会安然无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隶属东京电力的福岛县第一核电站核泄露事故,让日本人至今还没有走出“核恐慌”的阴影,断然拒绝电力公司的任何道歉和谢罪。

 B全国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的限购令激起强烈反响,有评论认为,限购令阻碍了炒房通道,降低了炒房获利能力,因而破坏了本来“健康”的市场。

 C最近,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一份研究报告,宣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具有超级抗药性的细菌,引发了南亚地区和英国等地的多起相关病例。

 D前不久,东亚投资论坛指出,各国应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大力研制与开发新能源,使人类尽快走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和未来发展的困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给你焦虑的心态安个“开关”

 陈 丹

 控制焦虑或许不再需要长年服用药物或心理治疗了,科学家至少已经在一些特殊的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身上证明这是行得通的。他们仅仅启动了一个“开关”,原本高度紧张的小鼠顿时一改畏畏缩缩的作风,变成了胆大的“探险家”。

 科学家采用时下新兴的技术——光遗传学,这种技术结合了转基因工程与光来操作个别神经细胞的活性,可以对精心挑选的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行控制。

 到目前为止,要刺激特定的神经元,通常只能依靠电脉冲这种不精确和难以控制的技术。而光遗传学技术则可使用一种新的光控方法高度精确地对神经元进行刺激,同时还能按照意愿控制神经元的开合。

 研究人员先将这些小鼠神经元改造得对光非常敏感,然后通过植入的光纤,用蓝色光照亮位于大脑杏仁核区域的一个特定神经回路,结果显示,这些本来因恐惧而退缩的小鼠开始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

 实验原理很简单:首先,生物学家确定一个“视蛋白”,这是一种存在于绿藻等感光生物体体内、可让它们探测到光的蛋白。接下来,分离出视蛋白的基因,然后利用经过转基因处理后的无害病毒作为载体,将基因插入到大脑神经元中,视蛋白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会成为大脑神经元的遗传物质的一部分。最后,研究人员让细薄的光纤穿过层层神经组织,将光送到正确的位点。当这些表达视蛋白的转基因神经元暴露在光照射中时,就能够传导电流(也就是大脑的语言)。有些视蛋白,比如响应蓝色光的光敏蛋白可以激活神经元,而响应**光的盐细菌视紫红质等其他视蛋白则会抑制神经元,如此一来,神经元的开合就可以人为控制了。

 但当研究人员将光束照射的范围扩大了一些,激活了小鼠大脑杏仁核区域中更多的神经回路时,之前实验让小鼠变得勇敢的效果消失了,小鼠仍然处于胆小、精神紧张的状态。这意味着,激活多个神经回路并没有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这凸显出瞄准大脑中单个回路的重要性。

 科学家们兴奋不已,因为这使他们拥有了对特定大脑回路的非凡的控制能力,进而能够深刻了解包括焦虑症和帕金森氏症在内的一系列神经紊乱疾病。他们认为,由于“哺乳动物的大脑具有惊人的跨物种的共性”,他们的研究成果或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导致人类焦虑的神经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由于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在利用这种技术来深入了解神经系统如何工作,研究包括慢性疼痛、帕金森氏症和视网膜变性在内的诸多问题,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开始逐渐走向临床应用。

 可以说,光遗传学开辟了一个让人激动的新研究领域,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设想,如果能够克服生物医学的挑战,确保新基因安全地递送到人体内,基于光遗传学的治疗方法将直接应用于人类。

 (摘自2011年5月31日的《科技日报》,选文有删改。)

 5下列对光遗传学技术本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结合转基因工程与光来操作个别神经细胞的活性,对精心挑选的神经元的电活动进行控制。

 B采用新的光控方法,高度精确地对神经元进行刺激,从而按照意愿控制神经元的开合。

 C改造动物的神经元并植入光纤,通过蓝色光控制位于动物大脑杏仁核区域的一个特定神经回路。

 D让插入到大脑神经元中的细薄光纤穿过层层神经组织,将光送到正确的位点传导电流,控制神经元的开合。

 6下列涉及光遗传学技术实验原理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控制神经元开关的操作流程是:确定视蛋白,分离出视蛋白的基因,在大脑神经元中插入该基因,照射表达视蛋白的转基因神经元,从而传导大脑语言。

 B以经过转基因处理后的无害病毒为载体的视蛋白基因,入到大脑神经元中后,视蛋白的DNA就会成为大脑神经元的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C当细薄光纤穿过层层神经组织到达正确的位点后,表达视蛋白的转基因神经元就暴露在光照射中,从而传导大脑的语言,激活或抑制神经元。

 D在视蛋白中,光敏蛋白能响应蓝色光,可以激活神经元,而盐细菌视紫红质等其他视蛋白只响应**光,会抑制神经元。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光遗传学技术相比,依靠电脉冲刺激特定的神经元显得不精确和难以控制,不能按照意愿控制神经元的开合。

 B当小鼠的位于大脑杏仁核区域的一个特定神经回路被蓝色光照亮时,原本因恐惧而退缩的小鼠开始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

 C当扩大光束照射的范围,激活小鼠大脑杏仁核区域中更多的神经回路时,小鼠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影响。

 D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来深入了解神经系统,探索并临床解决包括慢性疼痛、帕金森氏症和视网膜变性在内的诸多问题。

 8依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鼠身上的光遗传学技术实验启示,人类可以通过改造基因的途径,以替代长年服用药物或心理治疗来控制焦虑。

 B当表达视蛋白的转基因神经元暴露在光照射中时,视蛋白对光的响应程度,就成了激活或抑制神经元的决定性因素。

 C依据“哺乳动物的大脑具有惊人的跨物种的共性”,科学家认为,光遗传学技术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导致人类焦虑的神经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指明新的方向。

 D当人类克服了生物医学的挑战,能确保新基因安全地递送到人体内,基于光遗传学的治疗方法将直接应用于人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然终不遇 遇:遇合,如意。

 C适见焉 适:恰巧。

 D世有勋阀 阀:军阀。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大志,晚乃归隐”的一组是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③弃车马,毁约衣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④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⑤所著帽,方屋而高 ⑥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⑧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⑦⑧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方山子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而晚年时却安贫乐道,心境恬淡。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

 C最后一段中,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不遇”。但他此时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第Ⅱ卷(非选择题,16题除外;共117分)

 四、(27分)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2分)

 鹊 起 于 前 使 骑 逐 而 射 之不 获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3分)

 ⑵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

 ⑶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春 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⑴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⑵本诗是怎样以“春尽”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5填空。(7分)

 ⑴文艺复习时期西班牙小说家 (作者名)的小说《堂吉诃德》被称为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⑵中国古典诗文擅于对比叙写、议论抒情,如:“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高处的花朵

 何蔚

 ①没有一种花能像木棉一样令我长久仰望。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枝干始终都指向生命的高处,更因为即使是在凋落时,花朵们按在大地上的手印,也总是带着高处的激昂。仿佛一颗心脏在停止搏动之前的最后一跳,其触地之声简短而有力,沉重得像英雄的叹息。所以木棉花也叫英雄花,那凌云的豪气中,永远陈列着春天馈赠给人间的焰火。

 ②那次去岭南与朋友相会,正好赶上了木棉花开。起初,我并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和属性,只觉得它们傲岸无比,炫丽至极,犹如插在南中国版图上的红色地标,表达着一方水土的品质与性情。我几乎是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岭南,爱上了光芒四射的南国木棉。

 ③因为木棉,我曾不止一次地登上南下的列车,无非是想和它们保持更近距离的接触。如果说在认识木棉之前,它们是长在我的经验之外的一个神秘物种,我思想的空白处还没有它扎根的土壤的话,那么现在就不一样了,(甲)现在,它们已经像流霞一样浸染了我精神的领空,使我没有能力阻止它们深入记忆,占据梦想的城池。它们颀长的身影已成为我出门远行的另一种理由。所以,我如此渴望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势和背景下,抬起头来认真阅读一株木棉,阅读它弹奏阳光的手势,阅读它朗诵春风的红唇,阅读它抚摸云天的精彩片段。

 ④据说,木棉树最高可以长到25米,几乎是一座八层楼的高度。北纬25度以南是它们永久的活动区域。它们从不越界,像季节一样信守着对大地的承诺。每年三、四月间,它们都会亮起最红最红的灯盏,将南国的春色奋力推向极致。

 ⑤站在高高的木棉树下,你永远只能仰望,仰望被它们供奉在生命顶端的花朵,仰望被它们百般珍惜的青春容颜。它们笔直的树干上长满了坚硬的瘤刺,对侵略和冒犯随时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它们简单的花瓣舒展而又大气,像铿锵有力的宣言,庄重,鲜明,气势如虹。那些充满了尊严、勇气和血性的花朵,永远都不会给任何人以采摘的机会,它们甚至不会等到容颜衰败时才被迫纷谢,而是会抢在风雨还没来得及伸手之前,就突然从高枝上纵身一跃,将所有不轨的图谋砸成一抹血痕,而它们美丽的信念依然完好无损。

 ⑥传说八年抗战时期,国土大面积沦陷,汉奸卖国贼层出不穷,唯有岭南的青山始终将不屈的尊严高举过头顶,唯有岭南的土地始终没有成批地出产汉奸和伪军。此刻,我忽然明白了,因为岭南儿女都是木棉花的子孙啊,他们沸腾的血中永远流淌着木棉花的精魂!

 ⑦面对着这些高处的花朵,我不能不长久仰望。(乙)我甚至能看见它们撩开云幔的手指,正在从一粒种子内部取出自己的天性,然后,又将相同的天性传给更多更多的种子。我看见每一粒木棉花的种子都披着黄金圣衣,在泥土和暖风中跳着劲舞。与此同时,我的祝福和敬意也和最明快的节奏一起到达。

 ⑧当聚焦的镜头对准木棉花的那一刻,我希望世间所有的风光,都能给它们让路。

 (选自《珠海特区报》副刊, 2009年7月19日)

 16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题目为“高处的花朵”,既是实写,也暗含言外之意,表明了作者对木棉的情感态度,奠定了文章的基调。

 B它们(木棉) “犹如插在南中国版图上的红色地标”,这个比喻句既写出了木棉的丰姿,又显现了南国自然风光的地域特色。

 C本文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木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D本文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形散神聚,充分发挥了散文的写意功能。

 17本文描写了木棉的哪些特征文章通过木棉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蕴(5分)

 18简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6分)

 甲:现在,它们已经像流霞一样浸染了我精神的领空,使我没有能力阻止它们深入记忆,占据梦想的城池。

 乙:我甚至能看见它们撩开云幔的手指,正在从一粒种子内部取出自己的天性,然后,又将相同的天性传给更多更多的种子。

 19以③或⑤自然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4分)

 六、(12分)

 20下面是钱钟书《谈中国诗》中的一段话。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60字。)(4分)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21下面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多出自我们学过的诗文中。请仿照示例,指出“名”和“字”之间的关系。(4分)

 示例: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端己”(名)和“耻夫”(字)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端居耻圣明”一句。

 ⑴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⑵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

 2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 目百分比 项 目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650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793

 害怕陌生人400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527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⑴依据表格数据,归纳出一条有关“留守儿童”的结论。(2分)

 ⑵针对“留守儿童”现象,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七、(60分)

 23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60分)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A瓢piáo,剽piāo,漂piǎo,飘piāo;B舷xián,泫xuàn,涎xián;C褊biǎn,胼pián,便pián,便pián;D均为xiá。)

 2D(A裹—果,B涌—恿,C蔽—敝。)

 3A(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多形容人的心理状态。此处应为“扑朔迷离”。)

 4B(A成分残缺,缺主语,在“断然”前加上“日本灾民”。 C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研究人员”…“引发了”…“病例”。 D结构混乱,“本着…为原则”包含了两个不能同时使用的两个句式,一是“本着……的原则”,二是“以……为原则”。)

 二、(12分,每小题3分)

 5A(B、C、D的概括未涉及光遗传学技术的本质属性。)

 6C(细薄的光纤只是承担穿过层层神经组织将光送到正确位点的任务。)

 7D(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来深入了解神经系统仅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临床应用的只是部分研究成果。)

 8B(“响应程度……成了……决定性因素”的推断无依据。)

 三、(9分,每小题3分)

 9D(阀,功业。)

 10C(①②⑦句都是写方山子“少时”的志趣行事的,与题干所言“壮有大志,晚乃归隐”不符。)

 11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方山子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四、(24分)

 12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每处1分)

 13⑴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岂”译为“难道”1分,“像”译为“样子”1分,语意通顺1分。)

 ⑵四壁萧条(或室内一无所有),可是妻子儿婢都表现出自得其乐的样子。

 (“环堵”译为“四壁”或“室内”1分,“妻子”译为“妻子儿女”1分,语意通顺1分。)

 ⑶(然而)他都放弃不要,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是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弃”译为“放弃”1分,“无得”译为“一无所得”1分,“然”译为“这样”1分,语言通顺1分。)

 14⑴颔联选取了“水、花、云、村”四个意象(1分),描绘出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一阵雨点,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的画面(1分),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逝去而觉漂泊无依的悲凉之情(2分)。

 ⑵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1分)。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1分)。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1分)。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1分)。

 15⑴塞万提斯; ⑵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每空1分。)

 五、(18分)

 16D(本文形不散,神也不散)

 17特征:树干笔直高大,坚硬傲岸(1分),有气势,花朵红艳炫丽(1分)。文章通过木棉的形象写人(或的品格)(1分),表达了对高贵忠贞、维护尊严、坚守信念与承诺、保有血性和勇气等高尚品质的敬仰与赞美之情。(2分,意近即可)

 18甲:木棉的红艳醒目对“我”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2分),在精神上引起了强烈的震撼。(1分)(意近即可) 乙:“我”认为,木棉所象征的高贵品格会感染更多的人(2分),传播得更广(1分)。(意近即可)

 19示例:本文联想和想象丰富新颖,语言形象生动(1分),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状物(1分),行文摇曳多姿,诗意盎然(1分)。如第③段中“我如此渴望……精彩片段”一句,运用排比和拟人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木棉的仰慕和赞美之情(1分)。

 六、(12分)

 20 示例:以微雕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简短,以生活之中的看东西来形容中国诗的精练微妙,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巧妙,形象逼真。(技巧阐释2分,效果解说2分。)

 21⑴“东皋”(名)和“汝登”(字)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⑵“殿江”(名)和“襟三”(字)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中“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作者及篇名1分,诗句1分。每句2分。)

 22⑴示例一: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示例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一点即可,2分) ⑵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语意和修辞各1分)

 七、(60分) 参照2011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跻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是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3、学习文章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身份的巧妙构思。

 2、学习文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文章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身份的巧妙构思。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多媒体)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 导语也可由《自题金山画像》导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突出苏轼政治上的坎坷,胸怀的坦荡。由官场中倍受煎熬的苏轼转到山林里的隐士朋友的闲适,带出方山子。)

  二、写作动机:(多媒体)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齐读课文,师正音。对于字、词、句的理解上有困难的,请同学们提出来一起解决。

 四、疏通文章大意。(多媒体)

 1、幻灯片显示重点语句,请生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状语后置句)

 ④因与余(于)马上论用兵(省略句)

 2、幻灯片显示,解释重点字词。

 ①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五、研读课文:(多媒体)

 1、 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

 明确:(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6、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

 六、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七、关于本文的构思见教参。

八、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九、作业:

 课后练习二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

 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同时,民间传说苏轼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个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给了秦观,其实这是民间传说的,是民间杜撰的,不是事实。

 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

 文言知识点

 1、 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2、 古今异义词: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3、 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4、 特殊句式: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内容解析

 1、 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明确:第一段,直接叙述,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第二段,细节描写,写了他乡遇故知。第三段,倒叙,细节描写,写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第四段,补叙,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对方山子的赞颂。

 2、第一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4、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明确:(1)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 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 待人接物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4) 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换句话说: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这也是本文主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明确: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作业布置:预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不妨看看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以下仅供参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坍圮(pǐ) 翌日(yì) 蝉蜕(tuì) 襁褓(qiǎnɡ)

 B熨帖(yùn) 荫凉(yìn) 猝然(cù) 抠出(kōu)

 C汤匙(chí) 钥匙(yào shi) 埋怨(mán) 褪色(shǎi)

 D喧阗(tián) 瞥见(piē) 门楣(méi) 拮据(jū)

 解析:选B。“熨”读“y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B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近日,“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令人堪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D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解析:选B。A项,成份残缺,“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后加“的机制”;C项,“令人堪忧”语意重复,可去掉“令人”;D项,“梵·高”作主语,后文没有内容对应,可将“梵·高”放到“在”后。

 3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____________;U____________;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O像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U像一个空水杯,我们要不断吸取营养,同时要谦虚谨慎。

 4“三鹿奶粉”事件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它可以做“反面教员”。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三点“感谢”的理由。

 如果不是三鹿“太狠”,把三聚氰胺的含量搞到“2563mɡ/kɡ”,致使儿童患病直至丑闻曝光的话,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三鹿!

 答案:(示例)至今都不会知道“向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各个“名牌”的婴儿奶粉里竟含有几十到几百mɡ/kɡ的三聚氰胺;我们的“未来花朵”至今都还在服用这些毒药进行“慢性自杀”;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我们经常吃的鲜奶、冰激凌、奶糖等奶制品也含有三聚氰胺,我们也在“慢性自杀”。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④,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选集》

 注 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趣行为

 B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显扬

 C自谓一世豪士 一世:一生

 D使从事于其间 从事:任职

 解析:选C。“一世”在文句中是“当世”的意思。

 6清人评此文说:“隐字乃一篇之主脑”下面四组中全都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晚乃遁于光、黄间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解析:选D。①③句表现“侠”;④句叙述事实,并未具体描述。

 7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作者惊异他的变化,推崇他的品节。

 B作者有意识选择细节表现方山子壮年时的血气方刚、意气风发,晚年时的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以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但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刚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解析:选D。A陈述“方山子自幼苦读”错误;B陈述“方山子壮年时血气方刚……”错误;C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错误。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2)到现在过了不少日子了,他那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显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3)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的人,常常假装疯癫,形容污秽,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一班侠士都敬重他。渐渐年龄大了一些,他改变了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显扬于当代,但是始终不得志。于是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住的地方叫岐亭。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尘世上的人来往;他不坐车马,不穿礼服戴礼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瞧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他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大为惊异之余,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嗜酒弄剑,挥金如土。十九年前,我在岐下,看见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携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有一只鸟飞起来,他便叫随从追赶射猎,却未能射中。方山子只身跃马向前,一箭便射中飞鸟。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典故,自认为是当代的豪杰。到现在过了不少日子了,他那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显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闻名于世了。他原有家在洛阳,住宅花园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丝帛的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全都抛掷不惜,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胸中自有天地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的人,常常假装疯癫,形容污秽,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三、古诗词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 牧

 注 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声有色,以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悲凉之情。

 (2)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了追慕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六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人间如梦,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5)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6)一尊还酹江月

 (7)人道寄奴曾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大度读人

 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了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11联系全文,请你分条列出“大度读人”中“大度”的具体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埋怨别人,应自己承担;②多理解别人,应自我省察;③不憎恨别人,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④帮助不劳而获的人,促使其学会自尊、自爱;⑤不鄙视华而不实的人,应善于对照,警示自己。

 12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看破或看透别人的不足的同时,也要对照自身、反省自我,以此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毛病,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净化自己的灵魂,做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

 13请概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总——分——总结构。②首尾呼应。

 14读了这篇文章后,在对待人生方面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请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冯骥才先生的《大度读人》,我最深切的感触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快乐地活着,有种突有所悟、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人世间的那些恩怨,仿佛都变成了过眼烟云,从此好多事都不想再去计较。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做一个大度的人,宽容的人;学会面对逆境,抚平浮躁的心态;只要真诚,只要努力,生活定会阳光明媚。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读了10月9日“青年话题”翟春阳先生《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心有戚戚焉。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时,你是选择生还是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在我编辑的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ɡod(上帝)和frind(朋友),ɡod(上帝)和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100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戏课: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中一位,在纸上划去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刺激学生日渐麻木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殊不知,动机虽好,可由于方式不当,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1/4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以亲疏远近、贵贱高低来区分生命维度,硬是将生命等级化,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其实,从本原意义上来说,生命都是同质、平等的,凡是生命都值得敬畏。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

 之间的区分。”他认为,所谓伦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而反观同一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15请谈一下对文中画线处“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做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16文中列举了中国小学、中学、大学进行心理游戏的例子,为何其中特别提到了澳洲少女的反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澳洲少女的反应和中国学生的表现作对比,反衬中国学生的积极活跃即冷漠,进一步证明我国在生命教育方面的错误和欠缺,这一反应也是对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的否定,从而引出首先要对我国的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的观点。

 1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请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在此基础上,教育者才能教会学生敬畏生命。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寻找正确合理的生命教育方式。

  七、作文

 18请以“沉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1 文言文《方山子传》的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

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2 文言文 方山子传 的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3 方山子传2、3、4段原文,译文

原文: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译文: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

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4 方山子传翻译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

在黄河以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5 求一份《方山子传》 配有古文的上下翻译的文档

方山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2393339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B小题2:A小题3:C小题4:(1)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

(2)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试题分析:小题1:B(妻子,两个单音节词,妻子儿女)小题2:A(③间接写 ④泛说光州黄州一带的“异人” ⑤随从所为)小题3:C(“前十有九年”,十九年前)小题4:(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三个短句一句一分,译出大意2分。

(2)这个句子中译出大意给2分;“著”译为戴、“遗像”译为遗留下来的样子、“谓之”译为称之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第2个小题,首先要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直接表明,有的却是间接表明。

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7 《方山子传》的翻译

方山子(11),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⑧,余在岐山(12),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编辑本段注释: 1、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2、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3、闾里:乡里。

4、宗:尊奉。 5、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6、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7、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

黄:今湖北黄冈。 8、使酒:酗酒任性。

9、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0、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11、傥:或许。 12、歧山:地名,指凤翔。

13、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下,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4、岐下:地名,指凤翔。 15、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

16、屋:帽顶。 17、精悍:精明强干。

18、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19、等:等同,相类似。

20、佯狂:假装疯癫。阳,通“佯”,假装。

编辑本段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草屋 ,吃素食 ,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

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8 语文翻译《方山子传》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 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 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 就改变志趣, 发奋读书,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 ,吃素食 ,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 毁坏书生衣帽, 徒步在山里来往, 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 就说:“ 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 有一次经过岐亭时 ,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 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他低头不回答, 继而仰天大笑, 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 ,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 酗酒任性, 喜欢使剑 , 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 我在岐下 ,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 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 ,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 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 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 ,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 ,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 理应有官做 ,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 园林宅舍雄伟富丽, 可与公侯之家相比。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 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 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 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 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 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1 文言文:帆山子传 袁枚 翻译

原文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佩环。椭狭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译文

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

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没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他平时常常 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他如此风趣。

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拱手而死。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真仁爱啊!

2 帆山子传 译文

原文帆山子传(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

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

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

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

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佩环。

椭狭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

其风趣如此。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

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

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

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

呜呼,仁哉! 译文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是他的别号。

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

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

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

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

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

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

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没有戒心。

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他平时常常 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

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

他如此风趣。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

他七十四去世。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拱手而死。

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

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

呜呼,真仁爱啊。

3 《帆山子传》答案

原文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

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

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

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

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佩环。

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

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

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

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

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

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

呜呼,仁哉! 注: 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 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译文 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

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

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

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

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

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

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

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

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没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

他平时常常 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

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他如此风趣。

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

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拱手而死。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

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

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真仁爱啊。

4 帆山子传的翻译

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

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

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

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

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

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

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

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

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没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

他平时常常 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

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他如此风趣。

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

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拱手而死。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

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

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真仁爱啊。

5 《帆山子传》(清袁枚)的翻译

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

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

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

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

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

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

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

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

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没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

他平时常常 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

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他如此风趣。

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

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拱手而死。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

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

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真仁爱啊。

6 《帆山子传》翻译

原文 方山子(11),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⑧,余在歧山(12),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

注释:

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 闾里:乡里。

④ 宗:推崇,归附。

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⑥ 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 黄:今湖北黄冈

⑦ 使酒:酗酒任性。

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⑩ 傥:倘或。 歧山:地名,指风翔

11、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下,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2、岐下:地名,指凤翔。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 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 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 就改变志趣, 发奋读书,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 ,吃素食 ,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 毁坏书生衣帽, 徒步来往于山里, 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 就说:“ 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 有一次经过岐亭时 ,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 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他低头不语, 继而仰天大笑, 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 ,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 酗酒任性, 喜欢使剑 , 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 我在岐下 ,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 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 ,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 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 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 ,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 ,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 理应有官做 ,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有家在洛阳, 园林宅舍雄伟富丽, 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 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 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 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 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 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帆山子传(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

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C小题4⑴帆山子读经书(古代经典)都能通晓(明白),终究不被(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

⑵善于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推求(探究、探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⑶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马上就表现出来了。

答案解析小题1旧事,往事。“迹”意为事迹。

小题2①思想不受束缚,③臧否古人,率性而为,不受束缚,⑤衣着随意体现其不受束缚。②言其善谈,④言其为人节制、自尊、坦荡,⑥言其爱洁净。

小题3“呜呼,仁哉!”是作者赞叹江吟香的话。张冠李戴。

小题4(1)“卒”1分,“为……所”1分,基本意思1分。(2)“为学”1分,“务”1分;“究”1分,“设教”1分。

(3)“假馆”1分,“可”1分,基本意思1分。附参考译文:真州有一个隐士叫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

帆山子是他的别号。他性格散漫不受约束。

读经书都能通晓,却终不受前代儒士观念的束缚。他曾经说:“汉代儒士拘泥于具体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丢弃情感而谈论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错误的。

假如下一道命令说: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视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说:回到家里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赏,得到赏赐的人一定很少。 为什么呢?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个是人的性情中所没有的。

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他的论说痛快透彻,大概就像这样。

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来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欢他的议论,常常慷慨激昂而谈,滔滔不绝像倾泻的黄河。

他尤其擅长述说往事,述说前代圣贤的事迹。凡是使人感到高兴感到惊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张开嘴巴就加以褒贬评论,讲得极尽其妙。

帆山子身材矮小,长着胡须,圆脸。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里没有一担存粮,但是很有气度,不像贫穷的人。

举止行为有节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没有戒心。 寄居在某人家时,偶尔有不如意(不适合心意),脸色就变得不好看(变化)了。

他平时常常 袜子,有时戴道士帽子,挂着拂尘。几案上摆放着图书、玉佩,各种零碎的小器具,经常自己动手擦拭。

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真要做什么?《易经》上说‘见金夫,不有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羡慕不已)’,这是圣人教导我的。 ”他如此风趣。

评论说:庄子有“人貌而天(虽具有人的形貌却负载着天的精神)”的说法,帆山子身上充满真气,大概因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

听说他临终的时候预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亲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坟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拱手而死。 他自称是不行礼义的人,确实是这样。

他的挚友江吟香素来重视节义,有五个朋友,江吟香怜悯他们没有后代,每逢寒食节,就备上饭食纸钱,设灵位,在江边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个人中的一个。

这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圣人为朋友殡葬的义行。呜呼,真仁爱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05597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