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的形近字

葫的形近字,第1张

葫的形近字是:糊、湖

拼 音: hú 

部 首: 艹 

笔 画: 12 

五 笔: ADEF

基本释义:

1〔~芦〕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盛酒或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果实。

2大蒜的别称。

相关组词:葫芦 糖葫芦 水葫芦 西葫芦 闷葫芦 油葫芦 葫芦蹄 葫芦韵 葫芦题 葫芦啼 葫芦笙 葫芦提 响葫芦 葫萝卜

英文翻译:bottle-gourd

出处: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尔雅翼》

扩展资料

拼音; hū hú hù

注音: ㄏㄨ ㄏㄨˊ ㄏㄨ

部首: 米

部外笔画: 9

总笔画: 15

基本字义:

(1)糊(hú)〈名词〉: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

(2)糊(hū)〈动词〉::~了一层泥。

(3)糊(hù )〈名词〉:像稠粥一样的食物,口语中多念轻声:辣椒糊;面糊;糨糊。

相关组词:模糊 糊涂 含糊 糊弄 糊口 面糊 黏糊 裱糊 烂糊 糨糊 稠糊 迷糊 糊糊 遮糊

拼音:hú

部首: 氵

五笔:IDE

结构:左中右结构

词性:名词

基本字义:

①陆地上聚积的大片水域:湖泊、西湖、巢湖、莫愁湖、湖泊、洞庭湖、湖光山色、五湖四海。

② 指浙江省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临上海、杭州;北依无锡、苏州;西靠芜湖、合肥,唯一一座因太湖得名的城市,是“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重要城市,经济发达、历史悠久,是一座千年古城,湖笔之都、浪漫之都、宜居城市、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古人赞美湖州“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③ 指湖南、湖北:两湖|湖广。

相关组词:湖水、湖泊、湖南、湖北

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领会诗词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浏览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攒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领会诗文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领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盛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实验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领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提醒课习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浏览中,同学们一定积攒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5首)

2同学们朗读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老师评议。

(课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讴歌祖国河山,揭发社会黑暗和歧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宏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盛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大、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绮丽多彩的艺术形象,到达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5学生浏览资料,老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心田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局部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大志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高采烈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板书课习题: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方才让教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

去过难关,有信心吗?(课件出示3)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大家喜爱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教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3你们方才的表现也激起了教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观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4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

(课件出示4:生字)

duànchǔzhìɡūfān

断楚至孤帆

(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

(2)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换一换:“继”换掉“纟”,加上“斤”,就是“断”;“定”换掉“宀”,加上“林”,就是“楚”;“狐”把“犭”换成“子”,就是“孤”。

减一减、:到—至,变成“至”。

加一加:“巾+凡=帆”。

5男生来读读。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

7学生发言,老师小结。

(课件出示5)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

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教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杰出。

2(课件出示⑹7)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7)出:突出,出现。

(8)日边:天边。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好像来自日边。

3个人自学开始。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一)学习前两句诗。

1(课件出示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有关)

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

3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

4(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盘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2)指名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领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激荡盘旋)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1)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2)老师范读,学生听教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

(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4)读、男生读、齐读。

(二)学习后两句诗。

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

2(课件出示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关)

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

4全班交流,老师小结:诗人用词如许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5这青山好像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快乐、激动、骄傲)

6指导朗诵: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如许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三)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领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画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课件出示10)(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如许精巧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画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板书:断开流回出来)

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读。

五、合作朗诵,升华情感。

1谈话引读:浩浩的长江水啊,怒吼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盘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谈话接读: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矗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大志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地吟诵着——(指名读诗)

4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不由自主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感情朗诵,指导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学生配乐感情朗读。)

2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指名配乐朗读。)

3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背下来。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教师,让我们用的朗读表达出诗中的情。

4全班一起朗读。(配乐)

七、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11)断楚至孤帆

1链接前置性学习,反应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2小组长报告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标准的字。

3依据小组长的报告,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楚”——上下构造,书写时要注意“林”的两捺都变成了点。下面是横勾,不是秃宝盖。

“孤”——左右构造,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不是“爪”。

“帆”——左右构造,第五笔是横折弯钩。

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作品。

6过关评价。

八、总结归纳拓展,积攒运用。

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画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通过描画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沉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收集背诵,看谁背得多!

设计用意: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李白,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用意: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继续阅读

单词不要死记硬背,找对方法很重要

9

同音字[qiao]:桥、撬、槗、俏、櫵、犞、毃、侨等。

形近字:搞、稿、镐、峭、瞧等。

读音:[qiāo]

字义与词性:

〈动〉

(1) (形声。字从攴(pū),从高,高亦声。"攴"指"击打"。"高"意为"上表面"、"上面"。"高"与"攴"联合起来表示"击打(鼓的)上表面"。本义:击打朝天鼓。引申义:击打。说明:朝天鼓只有一个鼓面,鼓面朝天。)

(2) 同本义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4) 推敲 [weigh]。如:敲一敲实(摸底;探虚实);敲句(推敲语句);敲吟(推敲吟诵诗句);敲推(推敲);敲磕(推敲,琢磨);敲诗(推敲诗句)

(5) 敲诈 [blackmail]。如:敲削(敲剥。敲诈剥削);敲磕(敲诈);敲磨(犹敲剥);敲镘儿(敲诈钱财)

〈名〉

短杖式的刑具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

组词:旁敲侧击、敲金击玉、敲榨勒索、敲金戛玉、敲冰戛玉、敲牛宰马、敲诈勒索、敲冰求火、盎盂相敲、敲膏吸髓、反复推敲、敲锣打鼓等。

造句:

(1)鲁迅先生写文章总是反复修改,仔细推敲。

(2)这些道理似是而非,根本经不起推敲。

(3)她为了躲避这突如其来的大雨,唐突地敲开了一家农户的门。

(4)情人节,是敲开情人心扉一个浪漫的日子。

(5)送一缕清风,敲开你的心门,洒一阵春雨,滋润你的笑容,煮一碗青酒,融化冬的寒气,挽着春天的手,迎接全新时节,祝您立春快乐,人生春意盎然!

时光荏苒,转眼间高一学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面对就开始的期中考试, 你准备好了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期中语文试卷附带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高一语文考试技巧

●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 组词 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铿锵(kēng)嵯峨(cuō)缱绻(juǎn)茕茕孑立(jié)

B剔透(tì)逡巡(qūn)伛偻(gōu)命途多舛(chuǎn)

C愧怍(zuò)媲美(pì)趿拉(tā)一蹴而就(cù)

D氛围(fèn)倨傲(jù)谄媚(xiàn)瞋目而视(chē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对三国、《论语》等历史本来就很感兴趣,而新一代人却未必买账,仅仅是新一代的彷徨迷茫和生存焦虑,目前就很少有主流 文化 节目能够切中。

B在青年心目中,咬文嚼字的 作文 训练尤其不和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是好角色。

C时间蹂躏记忆,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凛冽忘却,记忆消褪如潮,最终亦只留下一些细微深入的细节。

D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侯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成语 和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B现代哲学家大都不懂自然科学,或者只懂一百年前的自然科学,对当代自然科学前沿有所了解的哲学家,几乎如恒河沙数。

C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了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体管中心续约。

D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像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智利铜矿被困矿工在与命运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向人们用奇迹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救援过程更是诠释了“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

B德拉孔查指出,略萨是西班牙语文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用一种新的写作风格丰富了西班牙语文学,其作品弥合了西班牙语文学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的差异。

C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 方法 去探索。

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是过度的自我重要感,这种明显的自恋常常伴随着脆弱的自尊,这使患者不断地检查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何,并且会对他人的批评作出愤怒和失望。

5对下列各句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B张溥,明末文学家,曾组织评议时政的团体“复社”,影响甚广。有《七录斋集》。

C《楚辞》作者屈原,春秋时期楚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喜用“香草”、“美人”作比喻,表现复杂抽象的道德品质与主观意识。

D《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它的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6简要概括下列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4分)

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7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有两种谣言比较盛行:一称中国海域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于是乎,出现了民众纷纷抢购碘盐的现象。如果当时你的父母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你会怎么对他们说要求:态度鲜明,表达得体。(不超过6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4分)

春的感知

严阵

(1)前些天友人从江南为我带来几株兰草,并附来一封短信,信上说:从电视上看到,北京正在下雪,而此时的江南,却已春意浮动,因此希望通过这几株兰草,给我带来一些春的感觉。

(2)友人带来的兰草,是放在蒲叶 编织 的包里外加草绳裹起来的,所以虽经路途遥远,我打开时,包里的泥土却依然保持着江南空气里的那种柔润。看到兰草根部的那一团褐里透红的泥土,我不由想起江南那些如淡墨一样微微隐现于云影中的小山,我想,正是这些小山,正是这些小山的泥土,培育出了我面前的这些兰草吧。

(3)当我把这几株兰草,小心地栽进一只青花瓷盆里时,才发现兰草的根部居然已经发出几支小小的尖尖的裹得紧紧的青玉一样的花苞,看到这几支在窗外皑皑白雪映照下显得极其珍贵的花苞,想起胡适先生有关兰草的那首诗以及他面对从山中带来的兰草,一日看三遍,苞也没一个的失望和无奈,我不由感到春色乍然光临的那种幸运和喜悦。

(4)我想,这也许正是友人不远千里为我带来兰草的用意所在吧!其实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节气一到,大地春回,又有何处何地不在春天的萌动之中呢因此,面对这几株兰草,我不免浮想纷涌。

(5)那么,雪里也有春色吗有的。只要大的气候到了,雪里也充满春意,你看到那些雪里的白杨吗它戴雪的梢头,正孕满了三春的绿意。你看到那些冰上的垂柳吗它挂冰的枝条,正蕴含着柔情万千。你看到那些梅园吗你看到那些竹园吗你看到那些樱桃园吗你看到那些玫瑰园吗此时此刻,它们也都在或深或浅的积雪里,忙碌地编织着它们春天的梦境,它们知道,在这个新的春天里,人们需要多少梅花,人们需要多少绿竹,人们需要多少樱桃,人们需要多少玫瑰。

(6)那么,风里也有春色吗有的。把皮帽摘下来,把棉帽摘下来,你便会感觉到这些依然带有寒意的风里,正怎样百般地将你爱抚。你的发丝、你的衣袖、你的领口以及你的每一粒纽扣上,都会悄悄留下它带来的有着二十四番花信的憧憬。难道不是吗千万不要错过,不要错过此时此刻正从我们身边似乎是默默的但却是一涌而过的人间最美丽最值得品味的风景。

(7)那么,雨里也有春色吗有的,把沉重的雨衣收起来,把雨伞也收起来。不要遮住那些雨,不要挡着那些雨,去接受那满面的嫣红吧,去接受那满身的姹紫吧。要知道,此刻在你面前出现的每一颗雨点里,都藏着一个开放的 故事 ,此刻在你面前消失的每一阵雨声中,都留下了一片发展的辉煌。

(8)你知道山也有声音吗你知道我们所有的山脉,此刻正在说什么吗你当然知道水声,但你知道我们所有的水系,此刻正在说什么吗那些美玉,那些青瓷,那些琴弦,那些绘画,那些溶化,那些凝固,那些打造,那些建筑。那些普普通通的车轮,那些普普通通的道路,那些普普通通的脚印,那些普普通通的汗水和泪水,还有那些几乎司空见惯的普普通通的微笑里,普普通通的握手里和普普通通的呼吸里,都布满了留待你去解密的这个正在到来的全新的春天的数码。

(9)你注意到南极冰盖上那一面正在飘动的五星红旗吗

(10)应该说,所有这一切,都蕴含在我面前的这些欲开未开的兰草的花苞里。

(11)由此,我不由深深地感谢送我兰草的这位江南友人,因为这时我才知道,他送给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的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知。

(《人民日报》2005年2月23日)

8第三段作者由眼前的“兰草”想到胡适的有关兰草的诗及其看兰草的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9以第五段为例,赏析作者描写雪中春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

10第十段中说“应该说,所有这一切,都蕴含在我面前的这些欲开未开的兰草的花苞里。”联系全文,请分类概括“这一切”所包含的内容。(3分)

11最后一段写道“他送给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的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知。”请结合全文, 说说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现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12—13题。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

12这首诗歌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2分)

13如何理解诗中的老马形象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9题。(22分)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如何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14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脱身以逃(有时)B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C视五人之死(比较)D且矫诏纷出(假托)

15下列各组 句子 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亦以明死生之大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B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不能容于远近

C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臣死且不避

D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常用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常之谋难于猝发B死而堙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C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A肇锡余以嘉名B夫晋,何厌之有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求人可使报秦者

1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分)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苏轼《留侯论》)

(二)2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4小题,每小题1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3),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4)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鸿门宴》)

(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以“春天花会开”为题,写一篇 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

●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A项嵯峨(cuó)、缱绻(quǎn),B项剔透(tī)、伛偻(yǔ),D项氛围(fēn)、谄媚(chǎn))

2C(A账-帐B和-合D侯-候)

3B(恒河沙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难以计数,形容数量极多。)

4B(A语序不当。“用奇迹”应该放在“向人们”之前。C不合逻辑,前面“能否”是两方面,后面是一方面。D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的反应”。)

5C(屈原是战国时期诗人,不是春秋时期)

6(4分)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近百年来以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前200年。

(要点:①时间,②冰核中二氧化碳上浓度,③总体上升,④近百年来上升速度快。这是一道图表题,要求把图表的内容转换成语言,综合性较强。首先要读懂图的内容,再考虑用简明的语句作答)

7(5分)要点:①表明这些说法是没有根据的;②不要慌乱,要理性面对。(态度鲜明2分,得体2分,流畅1分,字数超出酌情扣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14分)

8(3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眼前“兰草花苞”的珍贵和“我”看到春色“乍然光临”的幸运和喜悦。

9(4分)表现手法:设问、排比、拟人。

通过设问,提示雪里景色所蕴含的浓浓春意;通过排比,强调雪中景色蕴含春色的丰富性;通过拟人,生动地展示出春色的种种情意。

(答出2种表现手法给2分,分析出表现手法的作用给2分)

10(3分)“这一切”包含:(1)自然界的春色;(2)生活中的春色;(3)祖国的春色。

11(4分)面对兰草,作者由春光乍临的幸运和喜悦到身边一切春色的感知,进而上升到对春天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强盛的无限欣喜。

(二)(6分)

12(2分)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拟人手法,炼字(如“扣”字),对比手法(垂头与抬头)等等。(写出两个即可)

13(4分)从表面上看,本诗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痛苦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挣扎向前的老马。这儿的老马又是众多忍辱负重、受苦受难的旧社会农民的形象的缩影,他们忠厚善良,备受压迫却不知反抗。表现了诗人对受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形象2分,情感2分)

三、文言文阅读(2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4A(3分。)(“或”,应解释为“有的人”)

15D(3分。)(D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来;第二个“以”是介词,解释为“凭……身份”。B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C第一个“且”是连词,“并且”;第二个“且”,副词,“尚且”)

16B(3分)(A“非常”,不平常;C“颜色”,脸色;D“首领”,头颅)

17D(3分)(例句和D项均为定语后置。A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省略句)

18翻译(6分)

(1)终于因为我们苏州民众的愤怒一击,不敢再有牵连治罪。(3分)

(2)怎么能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哭泣,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3分)

19断句(4分)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错2处扣1分,共4分)

20默写(4分)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臣心一片磁针石

(4)大礼不辞小让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作文(50分)

基准分为38分。一类卷:45-50分,二类卷:38-44分,三类卷:30-37分,四类卷:29分以下。

>>>

●   高一语文 考试技巧

同学们在考前复习时,尤其注意着重复习以下几点:

1课文中的现代文:

(1)课文出现的生字词、成语的读音、字形以及运用,都属于期末考试范围,应认真复习,做到字字落实。包括老师在课堂上对生字词的形近字的拓展,也属于复习之列。

(2)所学所有课文的相关文学常识:作者风格,代表作品。特别是大文学家,需要认真仔细记诵。在考试时,出题老师喜欢考古人的朝代、外国文学家的国籍,这两点尤其需要注意。

(3)在高中的考试中,通常不会直接出现课文选段,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都是课外作品。老师在课堂上仔细分析课文,其实是在教授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培养同学理解文章的能力。对于具体分析课文句段的笔记,则不作为复习重点,但表现手法的分析及作用仍需要记住套话,可能会在现代文阅读题中有用。

2课文中的诗歌:生字词、成语与文学常识仍需要认真复习。

另外还需注意:

(1)课后要求背诵的诗词,一定要认真背诵及默写。有的同学背得很溜,但一写出来就错字百出。要知道,写错一个字,这一句都没有分数了。所以可以试着默写,再对照课本自我打分,筛查错别字。

(2)课后没有要求背诵的诗词,也要尽量读熟,短的篇目可以直接背诵。即使名句默写用不到,也可以找机会用在作文之中。

(3)老师在课堂上对诗歌的分析,重点复习表现手法(即表达技巧)

3课文中的文言文:

上半学期一般学习文言文。

(1)文学常识:作家名、字、号、别号,所在朝代及生平、风格,作品集及代表作品,都应一一落实。

(2)每篇课文的笔记都应仔细复习,尤其重点复习实词、虚词、通假字的古汉语知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 总结 了此类知识,便是复习的重点。如果老师没有进行总结,也要想办法拿到文言知识的概括,一一复习。

(3)在考试的文言文阅读之中,有可能选一篇课内文章,因此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也必须认真复习。

(4)背诵篇目也要做到每个字都不写错,并灵活用于作文之中。

除了课堂笔记之外,平时单元测验、月考的试卷,当然还有你们的期中考试试卷也属于复习范围,重点复习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以及老师评讲试卷时的拓展知识。

>>>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附带答案相关文章:

★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以及答案参考

★ 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卷题及答案

★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参考

★ 下期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答案下册

★ 高一人教版期末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朱的形近字是未,未组词有:未来、未曾、未尝、未几、未卜等。

一、未来 [ wèi lái ] 

1、属性词。就要到来的(指时间)。

2、时间词。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

巴金《灭亡》第十五章:“打了一些时候,被打者的叫骂声也减弱了,两位警察先生似乎打够了,现在怒气没有了,心里在盘算未来的奖赏。”

二、未曾 [ wèi céng ] 

不曾。

冰心《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先生愕然了,从来未曾受过这样的温存!”

三、未尝 [ wèi cháng ] 

1、未曾。

2、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意思跟“不是(不、没)”相同,但口气比较委婉。

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鲁迅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四、未几 [ wèi jǐ ] 

1、没有多少时候;不久。

2、不多;无几。

郭沫若《海涛集·离沪之前》:“未几,仿吾亦来,我把仿吾拉了去,安娜也同去。”

五、未卜 [ wèi bǔ ] 

不能预料;不可预知。

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较可注意的倒是《幻洲》,但第二期已不及第一期,未卜后来如何?”

复习计划:

前一个月

每天 数学语文英语各两个小时看书做题目,然后再在剩余的时间里多补薄弱科目或者环境 这个主要是说基础知识

后面再针对性的提高就ok,时间安排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6089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