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最近迷上了古典诗词,又对古典浪漫唯美的情诗特感兴趣……大家知道哪些?从小说上看到的也行!小女子

呵,最近迷上了古典诗词,又对古典浪漫唯美的情诗特感兴趣……大家知道哪些?从小说上看到的也行!小女子,第1张

这样的??

1一醉一陶然,一梦一惘然,一叹一红尘,梧桐落满地,秋意浓三分,我心本怡然,奈何梦难寻,酒后歌一曲,只因恋红尘。

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5新人笑来旧人伤,终是北调换南腔 枝头鸳鸯总不懂,一宿落花一潇湘

6郎情妾意总温柔,有人欢喜有人愁 宁若平生不展眉,不信人间有白头

7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愿你从这208句诗词中读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往后余生,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亦不畏将来!

先 秦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0、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唐风·绸缪》

11、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1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6、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1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20、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诗经·小雅·鹤鸣》

秦 汉

21、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24、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25、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

2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2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2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

30、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魏 晋 南 北 朝

3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3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3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诗》

唐 朝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3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秋风词》

3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4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4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4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4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4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其一》

4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47、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9、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5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5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5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5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5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三首·其二》

5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5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57、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画》

5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59、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60、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

杜甫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6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细雨》

6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6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6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6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6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69、窗含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70、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7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7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73、晩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赠刘十九》

7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

75、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梦微之》

7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7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

7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79、红颜末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后宫词》

80、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8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8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8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8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8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8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准》

8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8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8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90、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王昌龄

王昌龄(王江宁,698年—757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9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

9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9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其一》

9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9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9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9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

9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99、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

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10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10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10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10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

10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10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10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10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10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

10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其四》

110、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三首·其二》

11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宋 朝

苏轼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1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

11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11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

11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115、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水调歌头》

11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

11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1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119、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行香子》

120、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水龙吟》

121、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122、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123、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行香子》

124、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南乡子》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2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12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12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

128、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破阵子》

129、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

13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13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

13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

133、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贺新郎》

134、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

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约984年—约1053年),字景庄(又字耆卿),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135、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13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137、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昼夜乐》

138、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

139、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

140、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雪梅香》

141、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玉蝴蝶》

142、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雪梅香》

秦观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14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14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

145、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

146、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

147、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148、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木兰花》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49、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150、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御街行》

15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书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15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153、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满江红》

154、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

陆游

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5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156、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157、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15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

159、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60、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

16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蝶恋花》

16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

163、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长相思》

164、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诉衷情》

晏殊

晏殊(别名晏元献,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16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16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167、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16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169、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

170、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清平乐》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7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17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17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渔家傲》

17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175、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176、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

177、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

178、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179、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180、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南歌子》

181、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浣溪沙》

18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

李煜

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被称为“千古词帝”。

18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184、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令》

185、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一斛珠》

18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18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

188、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乌夜啼》

189、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

190、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191、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渔父》

192、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浪淘沙》

元 朝

19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94、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95、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96、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97、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白朴《清平乐·朱颜渐老》

198、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四块玉·别情》

199、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马致远《四块玉·浔阳江》

200、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

明 清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201、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

202、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南乡子》

203、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清平乐》

204、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梦江南》

20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20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207、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画堂春》

208、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临江仙·寒柳》

#能力训练# 导语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下面是 分享的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宋词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宋词

  念奴娇·中秋

 词牌名:念奴娇|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古诗简介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中秋,苏轼在黄州时写的,当时作者仍在被贬谪之中。万里无云的天空,作者登高望月。面对广阔的天空和皎洁的月亮,引起了无限的幻想,联想到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己的不平坎坷,向往那虚无缥缈清静自由的生活。这正是作者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宽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大胆创造,富有浪漫主义想象,能唤起读者的联想,获得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

 翻译/译文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的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的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的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2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宋词

  阳关曲·中秋作

 词牌名:阳关曲|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古诗简介

 《阳关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翻译/译文

 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文学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3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宋词

  满江红·中秋寄远

 词牌名:满江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 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古诗简介

 《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主旨是表述望月怀人之情。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结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赏析/鉴赏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上片末韵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这也是古代赏月者在神话时代容易产生的绮情。但是通过“应华发”的自答就可以发现。词人在这里问讯娠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严格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调子。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 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结韵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 过人。

4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宋词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词牌名: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陈著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古诗简介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是宋代陈著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早上下雨晚上天晴的一个中秋节,整首词前后呼应,表现出了词人的一种豁达胸怀。

 翻译/译文

 中秋佳节之时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愚蠢迟钝的老头,见识比较多,饮酒相见,现在是不应吝啬。将止的雨怎么妨碍高兴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点。

 天应该有意遮拦着,拍打着人间,随便看看,美好的时光,一定要明显的不容易。直到黄昏大风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圆月像玉器一样皎洁。

 鉴赏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写的是中秋时,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给人一种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圆”写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将止了,一点都不妨碍高兴的事,表现出了一种风雨无阻的心态。

 下片写了傍晚时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洁无暇,与首句相对应。

5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宋词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词牌名:洞仙歌|朝代:宋朝|作者: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古诗简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是宋代文学家晁补之的词作。这是一首赏月词,上阕以雄厚的笔力勾勒出一个青烟缭绕、明镜高悬的壮阔中秋月夜景致;下阕采用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屋舍的景象。全词紧紧围绕月色、月景,极尽铺排能事,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境界阔大,词气雄放。

 翻译/译文

 青色的烟云,遮住了月影,从碧海般的晴空里飞出一轮金灿灿的明镜。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挂树的斜影。夜露渐凉之时,多少秋蝉零乱地嗓鸣。思念京都路远,论路近唯有月宫仙境。

 高卷水晶帘儿,展开云母屏风,美人的淡淡脂粉浸润了夜月的清冷。待我许多月色澄辉,倾入金樽,直到拂晓连同流霞全都倾尽。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看白玉铺成的人间,领略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

 赏析/鉴赏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云层,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亮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异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静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充满凉意的,悠长寂寞的中秋月夜图,烘托出词人的孤寂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美好月色的珍惜眷恋。

 以下两句,写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词中引用,以蓝桥神仙窟代指蟾宫月窟。这两句意思是说,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三次任京官,后面两次都是因牵连党争而去职,被贬外郡;作此词前不久词人虽得脱出党籍,起任泗州知州,但朝中已无知音。“神京远”的“远”,主要是从政治的含意说的。

 上面这几句赞美眷恋中透出了几分凄清。这时作者已五十八岁,前次去官回家,就已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此词对仕途坎坷,也仅微露怅恨而已,全词的主调,仍然是旷达豪放的。两句明白点出孤寂心情,意脉紧接上文,而扬景则由环境景物转到望月抒怀。

 下片转写室内宴饮赏月。卷帘、开屏,都是为使月光遍满,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地步,表现了对明月的极端爱悦。“淡脂粉”的“淡”字也与月光极协调。水晶做成的帘子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筵上的人频频举怀,饮酒赏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辉全部纳入金尊之中,待天晓时同着流霞,一道饮尽。

 这里把月下筵面的高雅素美,赏月兴致的无比浓厚,都写到极致。月光本来无形。作者却赋予它形体,要把它“付与金尊”,真奇思妙想也。天晓时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将二者同时倾尽,意思是说赏月饮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罢。

 结尾写登楼赏月,由室内转到室外。夜更深,月更明,虽然夜深露冷,作者赏月的兴致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豪壮。这时他想起《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故事:晋庾亮武昌,尝秋夜与诸佐吏殷浩之徒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词人觉得庭中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要像庾亮那样登上南楼,去观赏那月光下如白玉做成的人间世界,去领略那无边无际素白澄澈的清秋气象。古代五行说以秋配金,其色白,故称秋天为素秋。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谓奇想自外飞来。它既写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作豪放之语,两句包举八荒,丽而且壮,使通篇为之增色。

 全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上,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雄放,与东坡词颇有相似之处。全词以月起,以月结,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篇中明写、暗写相结合,将月之色、光、形、神,人对月之怜爱迷恋,写得极为生动入微。晁补之很注意词的造境,这首词境界壮阔,铺张扬厉,有一泻千里的雄豪气势,展现了词人的坦荡之怀、磊落之气。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存祥词作鉴赏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出任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七月到任。次年六月,遭谗降职北归,途经湖南洞庭湖(词中的“洞庭”、“青草”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时近仲秋的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说到诗歌表现“宇宙意识”,我们便会想到唐人诗中的《春江花月夜》和《登幽州台歌》。但是,宋词所表现的“宇宙意识”和唐诗比较起来,毕竟各有千秋。张若虚的词中,流泻着的是一片如梦似幻、哀怨迷惘的意绪。在水月无尽的“永恒”面前,作者流露出无限的惆怅;而在这怅惘之中,又夹杂着某种憧憬、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轻微叹息。它是痴情而纯真的,却又夹杂着“涉世未深”的稚嫩。陈子昂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积聚着自《诗经》和《楚辞》以来无数善感的骚人墨客所深深地感知着的人生的、政治的、历史的“沉重感”。但是同时却又表现出了很幽深的“孤独性”——茫茫的宇宙似乎是与诗人“对立”着的,因此他觉得“孤立无援”而只能独自怆然泪下。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和人类思想的发展,出现在几百年后宋人作品中的“宇宙意识”,就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请读《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徜徉在清风明月的怀抱之中而感到无所不适的快乐,这种融通了人与宇宙界限的意识观念,标志着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一部分士人,已逐步从前代人的困惑、苦恼中解脱出来,而达到了一种更为“高级”的“超旷”的思想境地,反映出这一代身受多种社会矛盾困扰的文人于经历了艰苦曲折的心路历程之后,在思想领域里已经找到了一种自我解脱、自我超化的“途径”。

 张孝祥这个人,不管从其人品、胸襟、才学、词风来看,都与苏轼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凡是优秀的作家(特别象张孝祥这样的有个性、有才华的作家),除了向前人学习之外,便会有着自己的特创。

 张孝祥的这首词,以他高洁的人格和高昂的生命活力作为基础,以星月皎洁的夜空和寥阔浩荡的湖面为背景,创造出了一个光风霁月、坦荡无涯的艺术意境和精神境界。

 词的前三句便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个静谧、开阔的景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现实中的八月洞庭湖,实际上说是极少会风平浪静的。所以词人所写的“更无一点风色”,与其说是实写湖面的平静,还不如说是有意识地要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平静,它的本意乃在展开下面“天人合一”的“澄澈”境界。果然“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二句就隐约地表达了这种物我“和谐”的快感。在别人的作品中,一叶扁舟与浩瀚大湖的形象对比中,往往带有“小”、“大”之间悬差、对比的含意,而张词却用了一个“着”字,表达了他如鱼归水般的无比欣喜,其精神境界就显然与众不同。试想,扁舟之附着于万顷碧波,不是很象“心”之附着于“体”吗?心与体本是相互依着、相互结合的。在古人眼里“人”实在即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秀”(《文心雕龙。原道》),宇宙的“道心”就即体现在“人”的身上。所以“着我扁舟”之句中,就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而这种意识又在下文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表现得更加充分。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碧粼粼的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这时的天穹地壤之间,一片空明澄澈——就连人的“表里”都被洞照得通体透亮。这是多么纯净的世界,又是多么晶莹的境界!词人的思想,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人格化了的宇宙,宇宙化了的人格,融成一片,浑成一体,使词人全然陶醉了。他兴高采烈,他神情飞扬,禁不住要发出自得其乐的喁喁独白:“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在如此广袤浩淼的湖波上,在如此神秘幽冷的月光下,词人非但没有常人此时此地极易产生的陌生感、恐惧感,反而产生了无比的亲切感、快意感,这不是一种物我相惬、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又是什么?这里当然包含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却没有了屈子那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狠狈,这里当然也有着仰月映湖“对影成三人”的清高,却也没有了李白那种“行乐当及时”的庸俗。词人感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恬淡和安宁。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湖波的摇篮里,他原先躁动不安的心灵,找到了的休憩和归宿之处。人之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的开阔而洁净的心灵之与“无私”的宇宙精神的“合二而一”,这岂不就是的快慰与欢愉?此种“妙处”,又岂是“外人”所能得知!诗词之寓哲理,至此可谓达到了“至境”。那么,为什么这种“天人合一”的“妙处”只能由词人一人所独得?词人当真是一个“冷然、洒然”、不食“烟火食”的人(陈应行《于湖词序》语)吗?非也。此时的张孝祥,刚离谗言罗织的官场不久,因而说他是一个生来的“遗世独立”之士并不符合事实。

 其实,他有高洁的人格,有超旷的胸怀,有“迈往凌云之气”和“自在如神之笔”(同上),所以才能悠然心会此间的妙处和出此潇洒超尘的词篇。其实他心境的“悠然”并非天生:“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西江月。题粟阳三塔寺》),由此可见,他的“悠然”是在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而绝不是一种天生的冷漠或自我麻醉。所以他在上面两句词后接着写道:“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天光水影,白鸥翔飞,这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是同样的一种超尘拔俗、物我交游的”无差别境界“。这种通过制造矛盾而达到了矛盾的暂时解决、通过对于人生世路的”入乎其内“而达到的”出乎其外“的过程,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是在写观湖楼上所见之实景,但其实也是在写他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在人生路途中,风风雨雨随处都有;然而只要保持人格的纯洁和思想的达观,一切风雨终会过去,一个澄澈空明的”心境“必将复现。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这就点明了词人的“立足点”。词人刚从“岭表”(今两广地区)的官场生活中摆脱出来,回想自己在这一段仕途生涯中,人格及品行是极为高洁的,高洁到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而无杂滓;但此种心迹却不易被人所晓(反而蒙冤),固此只能让寒月的孤光来洞鉴自己的纯洁肺腑。言外之意,不无凄然和怨愤。所以这里出现的词人形象,就是这一位有着厌世情绪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了;而前面那种“表里澄澈”的形象,却是他“肝胆冰雪”的人格经过“宇宙意识”的升华而生成的结晶。写到这里,作者的慨世之情正欲勃起,却又立即转入了新的感情境界:“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里正是作者旷达高远的襟怀在起着作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何必去在意那些小人们的飞短流长呢,我且泛舟稳游于洞庭湖上。——非但如此,我还要进而“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之地作天人之游呢!因此尽管头发稀疏,两袖清风,词人的兴致却格外高涨了,词人的想象更加浪漫了。于是便出现了下面的奇句:“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何等阔大的气派,何等开广的胸襟!词人要吸尽长江的浩荡江水,把天上的北斗七星当作勺器,而邀天地万物作为陪客,高朋满座地细斟剧饮起来。这种睥睨世人而“物我交欢”的神态,是作者自我意识的“扩张”,是词人人格的“充溢”,表现出了以我为“主”(主体)的新的“宇宙意识”。

 至此,词情顿时达到了“高潮”:“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今夕何夕”?回答本来是明确的:今夕是“近中秋”的一夕。但是作者此时已经达到了“忘形”的超脱地步而把人世间的一切(连“日子”)都遗忘得干干净净了,因此,那些富功名、宠辱得失,更已一股脑儿地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在这一瞬间,“时间”似乎已经凝滞了,“空间”也已缩小了,幕天席地,上下古今,只有一个“扣舷独啸”的词人形象充塞于画面而又响起了虎啸龙吟,风起浪涌的“画外音”。起初那个“更无一点风色”、安谧恬静的洞庭湖霎时间似乎变成了万象沓至、群宾杂乱的热闹酒席,而那位“肝胆冰雪”的主人也变成了酒入热肠、壮气凌云的豪士了?。

 历的张孝祥,是一位有才华、有抱负、有器识的爱国之士。但在这首作于特定环境的词中,作者的高洁人格、高尚气节以及广远襟怀,都“融化”在一片皎洁莹白的月光湖影中,变得“透明”、“澄澈”;经过了“宇宙意识”的升华,而越发的肃穆、深邃和丰富。作者奇特的想象、奇高的兴会以及奇富的文才,又“融解”在一个寥阔高远的艺术意境中,显得“超尘”、“出俗”;经过了“宇宙意识”的升华,而越发的朦胧、神秘和优美。词中最值人回味的句子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妙处”在何?妙处在于物我交游、天人合一;妙处在于“言不尽意”却又“意在言中”。试想,一个从尘世中来的“凡人”,能够跳出“遍人间烦恼填胸臆”的困境,而达到如此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岂非妙极!而前人常说“言不尽意”,作者却能借助于此种物我交融、情景交浃的意境,把“无私”、“忘我”的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这又岂非是文学的无上“妙境”!胡仔曾经哀叹,“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三),此话有失偏颇。眼前的这首《念奴娇》词,就是一篇“废”不得的佳作。如果说,苏词借着月光倾吐对“人类之爱”的挚情歌颂的话,那么张词就借着月光抒发对“高风亮节”的尽情赞美。

 不但是在“中秋”诗词的长廊中、而且是在整个古典文学的长廊中,它都是一首杰出的代表作。而载负着它的基础,就在于那经过“宇宙意识,升华过的人格美和艺术美。它将具有着”澡雪精神“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永久的魅力。

这篇《宋词名句: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译文]护城河里流淌着半池春水,城中到处开着春花,而千家万户的房屋在轻烟细雨中却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

 [出典]苏轼《望江南》

 注:

 1、《望江南》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2、注释:

 望江南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金奁集》入南吕宫。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风细”句:微风吹动杨柳,杨柳轻轻飘拂。斜斜:无风时柳枝垂直,风吹动柳枝更倾斜了。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密州北城有台,名超然台,苏轼让人修葺一新,经常登临游玩,并且写了《超然台记》那篇有名的散文。超然台故址在今山东诸城。望:一作看。

 壕,指护城河。

 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游子在外不能回乡扫墓,极易牵动思乡之情,故下文云"咨嗟","思故国"。

 咨嗟,嗟叹声。

 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

 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新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引《学林新编》云"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节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此处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火前茶。

 3、译文1:

 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寒食之后,春意是该减了,酒醒后,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无力与责任。

 译文2:

 春未暮,风中的细柳依然摇摆生姿。登临超然台远眺,看见满池春水,满城鲜花,千家万户被蒙蒙烟雨笼罩。

 寒食已过,想起家乡,酒后心情忧郁。为了摆脱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且生火煮茶。品尝着春天新采的茶叶,作诗自娱,不要辜负了这春天的好时光。

 4、苏轼生平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6、苏轼在密州,适逢施政的困境。密州本是一座穷苦的“寂寞山城”,“火冷灯稀”,“昏昏雪意地垂野”。到任之初,当地“蝗旱相仍”,蝗灾、旱灾交相肆虐,“岁比不登,盗贼满野”。苏轼到密州,本是无奈的选择,自称是“脱网罗之患”的“散材”,心情是极不舒畅的。然而,面对逆境,胸存“尊主泽民”之志的他认为,“今虽在外,事有关于安危而非职之所忧者,犹当尽力争之,而况其事关本职而忧及生民者乎”只要关涉黎民百姓利益,份外份内之事他都要管。于是,他率领百姓灭蝗抗旱,平绥盗贼;筹措粮食,赈灾救民,使百姓“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千人”。苏轼的辛劳赢得了不菲的政绩,也赢得了百姓衷心的爱戴,他自己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于是,好游历玩乐的他,在密州北城修葺楼阁,谓之“超然台”,便于登高望远,饮酒作乐。这首词便作于台上,时熙宁九年(1076年)春。楼成,作有《超然台记》。“超然”者,谓“游于物外”,“无所往而不乐”。

 《望江南》以登台游春起笔,勾画了一幅细风斜柳、春水鲜花、万千人家的祥和画图。登上超然台四处眺望,护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内满目鲜花,蒙蒙细雨沐浴着万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静。作者笔锋一转,由眼前之景唤起思乡之念,寒食节畅饮之后,如今酒醒,故乡何在?内心不由得发出一声嗟叹。然而,面对同游的老朋友,还是不要去怀想故乡吧,来呀,让我们重新生起火来,品尝品尝刚焙制的春茶,吟诗饮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华!作者以一种乐观而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待心中的郁闷,以一种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内心的矛盾,洒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现实。

 这首词颇能代表苏轼此一时期的思想特点,在他看来,“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如果能摒弃对物欲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尘世的扰攘,做到“无所往而不乐”了。苏轼的这一思想贯穿了他后来不幸的一生。

 7、“望江南”本是小令,二十六字,东坡写的是双调,即把原来的形式重叠了一遍,变成了五十二字,上阕写所见之景,下阕抒触景而生的情。情景合一,营造独到的意境,表达复杂的感情。

 暮春时节的城外景色非常秀美。柳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婀娜多姿,“斜斜”两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柳枝被春风吹动后的情态,妩媚极了。刚进入晚春,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光。词人兴致来了,就“试上超然台上望”,登临远眺,赏玩大好春色。护城河里,春水溶溶,碧波荡漾,环视城池的各个角落,都开满了各种奇异的鲜花。“半壕春水一城花”,简直如江南那样,美得无法形容。“烟雨暗千家”,使读者想到“杏花春雨江南”。这段景物描写,词人运用他绘画上的深厚艺术造诣,注意动静相配和色彩明暗相衬。柳枝依依,春水盈盈,这些都是动态的,变化着的;而烟雨中的千家,却是静态的,不变化的。细细想来,这就是一幅烟雨江南的写生。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写出了晚春时节的特点。同时,春水的一色,鲜花的万紫千红,也令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感叹:好美的春色!

 寒食,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词人喝了些酒,以此来麻痹神经,可是醒来后却加倍的神伤。中华习俗,清明节前后,春光明媚,正式以内中的时光,应当返乡扫墓,祭祀祖先。东坡的父母妻子都埋葬在家乡眉山,离密州有几千里路远。扪心自问,他是多么渴望回乡祭扫亲人的坟墓!可是,他此时却想回而不能回。公务在身,怎好离开?而且这个时候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变法派与守旧派斗争正酣,自己贸然回乡祭祖,被变法派知道后不知会加上多少莫名的罪!所以,算了吧,“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寒食过了,可以用新火了,悠闲地去煮新茶,品新茶吧,闲时可以饮酒写诗填词,这些都是人生的享受。大自然现在是春未老,一年里最美丽的时候,而自己也是正当好年华,不能让它白白溜走,尽量地去享受吧。

 从表面看,这首词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真的有登上超然台而能超然物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眼前远处江湖应尽量借诗酒自娱。

 这里,东坡主张珍惜美好年华,放下一切痛苦,自在地去喝酒。

 8、好一个“春未老”!既然敢说春未老,人自然也抱持未老之心。试想一下,苏老夫子在公务之余,登台而上。风“细”,柳“斜”,轻凉之风徐徐吹来;柳枝似人手,以一个“斜”勾勒和挽留行经路人。一衣带水,漾映眼底;辉照满城,缤纷春花。而后看千家檐瓦,迷蒙雨影中。尤其“新火试新茶”,自然有了苏轼“诗酒趁年华”的感慨。时光荏苒,我们依旧能感受那颗“游于物外”的超然之心。

 “半壕春水一城花”,“半壕”对“一城”,“春水”对“(春)花”,句中自对十分工整。“半壕”、“一城”与“千家”,连用了三个数量词,从少到多,从眼前到远处,从俯瞰到周览到远眺,仿佛一位高明的画家,先画好近处景物,再以大写手法泼墨淋漓,渲染出深远的背景。苏轼活用数词和量词既有嗜好,又有手段。他在这两句词中把三个数词和三个量词组织、搭配得多么贴切、巧妙、自然!他在五十九岁高龄时被政敌迫害远贬惠州的途中,写了一首七律《八月七日出入赣,过惶恐滩》,首联“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竟能在十四个字的诗句中灵活自然地用了六个数词、四个量词,并使它们组成工巧的对仗,从而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他被贬的遥远路程,他的衰老容貌,以及他所处的艰难险阻的情况,并且融入了自怜、自叹、自嘲的复杂感情,其因难见巧地妙用数量词增添诗情画意的艺术动力,令人叹为观止!从这首诗回过头来看,《望江南》词对数量词的活用,还不过是苏轼小试牛刀而已。

 9、下了十多天的雨,每天都有不同的感慨。听着那淅沥的声响,时不时心中泛上几分酸楚,又带着些厌倦。我变了,变得越来越感性,随便一点小事就会影响到我的心情。大概是离开家一个人生活所致吧。远离了家庭的温暖,一切都要靠自己打理,昂首面对一切,迎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曾经以为我会很脆弱,但正相反,独自一人从未掉过一滴泪。习惯于沉默,习惯于用不加掩饰的笑发泄一切,总不自觉地想起那句,越痛越笑。

 这几天脑海中总在想着这句诗,这句我以前非常喜欢的诗。以前看到它,就好像目睹了落英缤纷的场景,万事万物都处在烟雾朦胧中,真是诗情画意。但现今的我觉得曾经的想法真是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情,是一种无病呻吟。霪雨霏霏,半壕春水,不见一丝嫣红;烟雾笼罩,只感到刺骨的凉意和往返时发际在风中乱舞的狼狈。诗意而又具有浪漫色彩的东西要在外界影响很小而心又无限畅快的情形下才能呈现。撑着的伞被大风给吹折了,像上战场一般在食堂打着饭菜,我想再有才的诗人也感受不到它的浪漫之处。一切都是现实的,赤的现实。

 社会是让人回归现实的,太理想化会让自己很受伤。如今的我无比的渴望见到阳光,即使是微弱的,也能让我感到万物都是那么的真实,那样的自然。

 10、读过《望江南》的人,都会在心中构筑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江南,江南在诗词中,《望江南》中的江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在那些或富丽或华美或清泠的字里行间,江南早已散漫成一片氤氲水色,浸入了文化之中。苏轼给江南的生命徒添一片水光波影,一派浅吟低歌。

 “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自认为这样的轻歌曼舞的景象只适合苏州。曾经无数次驻足在苏州,却总被那一派“和风拂细雨、烟雨暗千家”所吸引。尤其是那句“烟雨暗千家”总是让我想到梦里的苏州。梦里的苏州,繁华而古老,细水之上宛如飞鸿的石桥,桥边垂钓的老者端坐成千年不变的石雕;有骑竹马的孩子快乐的奔跑,口中哼唱吴越古老的歌谣。正是这样的景色紧紧抓住了那些在“细雨”中随着“斜斜的杨柳”离开“千家”的游子的心,才有了那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寒夜里映着月落乌啼,牵挂着游子离人的断肠。还有那些“和风”、“斜柳”般青丝飞扬的女子,腰缠长鞭,肩背龙泉,紫杉如花,长剑胜雪。无数次沉湎在那样的宋词里,迷失在这样的幻象中,醒来的瞬间,怅然若失。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在超然台上的豪言壮语不也是江南水性的赋予吗?江南水碧,萦绕的绝不紧紧是朦胧忧伤,不论是苎萝山下的夷光,还是西湖畔长眠的岳飞,碧水青山赋予他们灵动秀逸的面容与文思,也赋予了他们水性顽强的铮铮铁骨,教他们面对“半壕春水一城花”的大好江山时,背负起历史的托付,为绿水青山而战,为家园而战,为江南而战。“试上超然台上望”更是江南对他们的叮嘱,要把超然的豪情与坚强的背影留给后人。任细水长流,任落英缤纷,他们站在历史的一点,倾尽全力的守护那脆弱如斯的平安。

 正是因为夷光和岳飞的努力,才有了“半壕春水一城花”的江南。轻歌曼舞,暗香盈袖,唱尽千年无尽轮转的华衰。

 每每读完这首宋词,心海的涟漪久久荡漾,我不知自己是否该去看看今日的江南,看她是否同于苏轼笔下的梦里水乡。或许该去,去看看姑苏的园林与西湖的月色;或许不该去,任由这首《望江南》荡漾成无法割舍的水光。

 然而不论如何,我都知道,那“和风”“斜柳”“春光”“繁华”“千家”早已与我的心相溶。

 11、烟雨江南,江南似水!江南一个充满柔情细致的地方,长年水意充沛,让人浮想联翩!

 自古以来,江南的水在诗人的笔下总是开出一朵朵淡雅的花,无论是唐·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还是宋·苏东坡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些优美动人的诗句,都离不开对水的描写!

 春雨潇潇,细腻缠绵,江南便踏雨而来,在细细的烟雨里飘渺袅娜;在绿柳迢迢里涤荡回转;在紫燕呢喃里朦胧飘渺。

 一帘微雨,轻巧地笼罩了那些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小巷人家。阡陌纵横,采桑的女子踏着细细的烟雨轻歌而来,抬眼却望不见那边的天,心思便遥遥地暖了!

 喜欢这样的江南,水意葱茏,漫过心坎。驳斑的墙院,墨绿色的青苔悄悄地爬满了巷子,瓦楞,细雨微洒里,浸透着别样的风情。

 在这些铺满鹅卵石的巷子里行走,步子轻浅,细语浅笑,撑一把有细碎花朵的小伞,感受时光寂静地滑过耳际,尘世的沧桑便在行走的孤独里远去

 春意盎然的江南是多情的,只需用心品味这份静谧,这份淡雅就好!端坐在阁楼上,或者是靠河的小院里,看流水缓慢地淌过。小船悠悠,竹蒿轻点,船头或站一戴斗笠的老翁,或一轻歌唱晚的女子,素衣素面,清淡的似那一江河水,悄然而去,留下几点淡淡的痕迹!

 炊烟渺渺,烟雨江南!雨意充沛的小城,那些朦胧着的美丽,让人妥帖而又舒适。

 柳絮迷离,烟波飘渺,有多少的往事被流水淡去,有多少的旖旎被渲染的绿翠流香。

 水意轻笼,许多故事都已经淡去,可是细雨微风里,炊烟袅袅里,依然有写不完的诗篇,唱不完的柔情。乌篷船摇曳,回眸间便是一首诗,一曲歌,一副水墨画!烟柳轻晃,燕雀低喃,人间已是别样的情境。

 一场雨能够滋润心事浅淡,也能够掩盖尘世的喧嚣浮华。江南的水意更会涤荡我们内心的沧桑寂寥,孤独伤感!

 如果可以,请到江南去,走进那些深院巷陌,细触微雨淡墨的柔情淡雅,感受别样的风情款款,然后告诉自己身在江南!让无声的水意温暖滋润你干涸的心田!

 水做的江南,柔情,迷离,悠然,心事就这样浅了,淡了!

 此刻你在哪里?

 12、雨雪风霜,月鸟树花。雨,从来都是国人钟爱的意象之一。有雨,便能曲尽缠绵,感怀百结,尤以春雨秋雨为甚。当万物复苏之时,来场细细靡靡的春雨,恰如洒落诸天雨花,诗人们顿然醍醐灌顶,灵感大发,给后人留下无数曼妙的诗篇。

 按旧阴历,三月为季春,即暮春,而对照今阳历,三月往往还春意初浓,因此三月在语境里就成为一个涵义极广的指称,某种意义上,三月雨能代表整个春雨,就笔者而言,因了那曲的《三月里的小雨》,也对三月雨情有独钟,下面举述时就将春雨泛称三月雨,并重点关注包含三月的词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大概是天下最为的“喜雨”诗了。诗人满怀憧憬,热切地做着春的美梦。的确,方是时也,大地开始滋润,遍眼姹紫嫣红,雨就是春的使者,春的精灵。

 “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志南和尚的《绝句》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相比上述诗句就显得仪态从容,不再那么感情急迫了。在意的是闲适洒脱,逍遥度日。类似的还有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等等,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禅境或逸趣。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全用白描,形象随之跃然纸上。苏轼《望江南》:“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意境又是多么令人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雨靡靡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和韦庄的《台城》则境界阔大,从个人的情怀拓展到历史的感慨里去了。相对而言,因春为阳气生,由春雨引发咏史嗟怀的诗作较少,但既有之,就证明雨实在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使人纵横古今,极骛八荒六合之外。

 于是,避不了的就是“伤春”雨了。也许出于诗庄词媚,词更易表达缠绵凄恻的情感,宋词中的伤春雨比唐诗似乎要来得多些。像突出“三月”字眼的,就有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晏殊的《木兰花》:“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等。就连看似中立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充满着感伤愁绪。而唐代才女鱼玄机的《寄刘尚书》:“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却重在描绘晋川大地的秀色,气韵沉雄,情绪昂扬。可见,三月,包括三月雨并不简单喻示着迟暮、伤逝、离别等等,主要还在乎人的心境。

 “暮春三月,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我的理想里,最向往的三月是这样的一幅画面。字面只提及风,并没有雨,我却宁愿想像雨也纷扬在其中了。它并不需要看见,“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心底相伴着那上天之物,一同逍遥进无边的春色。李智祥(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13、如今我们生活在现代都市,整天奔波于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为了生计忙碌,为了事业打拼,蜗居在逼仄的空间里,在拥挤的人潮车流中,呼吸着污浊的空气。矗入云天的高楼让人压抑疏远,霓虹灯让星星和月亮在夜空消失,旋转立交桥让人目眩神迷。曾经在唐诗宋词中吟咏千遍向往不已的江南似乎已离开我们的视野,只存在梦境之中。

 突然地遥想起那已离我们远去的古典而纯朴的江南,遥想那“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美好景致。

 于是,怀着一份眷恋的守望,想象一位儒雅的古人,披一袭薄如蝉翼的青衫,撑一把古色古香的纸伞,邀一城朦胧迷离的烟雨。站在时空的交汇点,任思绪随风远飞,去寻觅内心深处的向往,遥想那“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烟雨江南。

 我的江南是天生丽质的南国佳人,古典诗性,纯洁优雅,青春烂漫,灵动多姿。她住在粉墙黛瓦竹篱木笆内,乌篷船和白帆在蓝天碧水间徜徉,她从青石板上走来,站在小桥流水之上,油纸伞下是她粉红的脸庞。春天她会去山坡上采一束红杜鹃,夏天会去西湖看十里荷花,秋日里来到院子的合欢树下品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冬日里观雨打残荷,赏断桥残雪。

 我的江南是雄姿英发的男儿,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八百里洞庭波澜壮阔,三万六千顷的太湖白浪滔天,雷霆万钧的钱塘潮摧枯拉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懦夫胆颤心惊,让强者欣喜振奋。江南的水柔中带刚,是武术中的太极,声乐中的交响。

 我的江南是灵动秀美的中国水墨画,山青青,水碧碧,柳依依。她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丽,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清香,她有夜船吹笛雨潇潇的浪漫,她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伤,她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魅惑,她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多情。

 我的江南是雄奇不失秀丽的山水,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的清凉,黄山的瑰丽,九华山的灵秀,雁荡山的神奇,一座座名山让江南于秀美中透出雄壮,于雄壮中显出妖娆。还有那一条条蜿蜒向前的河流,长江、珠江、钱塘江、嘉陵江,似是江南肌体里的脉搏,汩汩流淌着青春的澎湃与激情。

 我的江南是戏里戏外风情万种的才子佳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江南,是许仙与白娘子温情缱绻凄美感伤的江南,是唐伯虎才华四溢风流潇洒的江南,是西施浣纱沉鱼落雁以身许国的江南。是一盏女儿红,花轿十里相迎送的的江南,是花雕、黄酒、大闸蟹饕餮的江南。是黄梅、昆曲、越剧戏韵飘香的江南,是唱念做打中水袖舞动的江南。

 我的江南是悠然自得景色如织的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青山隐隐,绿水迢迢,草长莺飞,花木扶疏。这里绿阴深处有人家,鸡鸭成群,欢蹦嬉戏,牛羊在山野里怡然吃草,牧童的笛声与山间的流水相映和。这里农人在田园里耕作,炊烟在屋顶上缭绕,浣衣女的欢笑在竹林里回荡。

 当摩天大楼以千篇一律的面孔在我们的田园肆意扩张,当高速公路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横穿山岗、河流、田野,当霓虹灯把宁静的夜空渲染得艳俗不堪,当立交桥混淆东南西北,当河流湖泊的鱼虾绝迹,当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都荡漾着浑浊,当青翠的山峦被刀劈斧砍,当名山胜地塞满摩肩接踵的人流,当古朴的江南小镇被庸俗的商业气息淹没,我知道我的江南正一步一步离我而去。这南国的丽人正日渐苍老憔悴,步履蹒跚,像一朵美丽的花儿渐渐枯萎。

 远去了,我的江南,我深深眷念着的江南,我将会也只能在梦中遥想你曾经青春动人的容颜。

本文作者(来源):苏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74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