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虎患不断,为什么虎还能成为吉祥物?

中国历代虎患不断,为什么虎还能成为吉祥物?,第1张

中国历代虎患频发,而中国的打虎文化自然也很悠久,并且很早就出现在了三四千年前的甲骨文的记录当中。而起源于中国的虎文化,与中国人有着长久的密切关系;因此,中国古代人民非常崇拜老虎,特别是在华南、东北等老虎种群密集的地区。

人与虎之间的生存矛盾,难免会引起各种冲突。不过在中国古代,生产力相对底下,个人是很难自己一个人,完成打虎的任务。后来就出现了一群人在一个王或诸侯的带领下,一起猎老虎场面。很快,打老虎也成为了帝王宣示武力的一种方式。《逸周书集训校释四》中就有记载;“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说的就是周武王狩猎的故事。

到了秦汉,农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不过那个时期战争不断,出现了诸如飞将军李广打虎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魏晋时期,中原战乱之后,虎患变得相对平和。不过在长久的文化侵染之下,老虎逐渐成为力量、勇敢、敬畏的象征,而不仅仅是美丽和威严。老虎是万兽之王,并一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到了唐宋,人虎冲突有增无减,民间甚至总结出了一套打虎方针,《太平广记》:“浔阳有一猎人,常取虎为业,于径施弩弓焉。

不过虎患比较严重的,还是宋元时期,当时武松打虎的故事,就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虎患严重性,百姓迫切的期望有个像武松这样的英雄为民除害。而虎患的最严重时期,就当属明清时期了。毕竟人口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老虎的生存空间被压缩,逼迫老虎像人类发起挑战。

以东南地区为例,虎患次数514次,几乎平均每年1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严重。

虽然与老虎干架了这么久,但是老虎的存在并非一点益处都没有。比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上,就有“虎食野猪利人,野猪害田中庄稼”的说法。帮助人类灭野猪,保护了庄稼。因而强大又俊美的老虎,几乎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完美。

并且在长久了文化熏陶之下,老虎很快具有了威严和权势的象征意义。并将老虎的形象展现在水墨画作当中,来表达我们崇拜之情,甚至将精神寄托到老虎身上。最终,老虎成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当中,老虎杀恶人,保护好人。同时自然的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生物,被赋予了抵御三大家庭灾难的能力:火、盗贼和邪灵。老虎的挂画也经常出现在建筑物内面向入口的墙上,以确保恶魔不会随便闯入家里。即使是到了现代,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孩子们戴着虎头帽和虎头鞋,来驱邪,希望孩子们可以健康的成长。而到了虎年,更是会看到有的家长会在孩子们的额头上,用酒画一个王子,寄托对孩子们期望。

老虎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表演艺术中,同样也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许多民间故事和谚语的主角。除了上文提到的武松打虎,还有李逵杀四虎、冯妇打虎、钟傅打虎等等。

打虎文化也让虎的形象,在中国成为成功和成就的代名词,而老虎的象征意义,就像这种高贵的动物本身一样千变万化。

1、虎图[宋] 王安石

壮哉非罴亦非貙,日光夹镜当坐隅。

横行妥尾不畏逐,顾盼欲去仍踌躇。

卒然我见心为动,熟视稍稍摩其须。

固知画者巧为此,此物安肯来庭除。

想当盘礴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

神闲意定始一扫,功与造化论锱铢。

悲风飒飒吹黄芦,上有寒雀惊相呼。

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俛噣如哺鶵。

山墙野壁黄昏後,冯妇遥看亦下车。

2、画虎[明] 汪广洋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3、画虎[宋] 王佐才

炳毛威骨自精神,好祝提毫点刷人。

纵使不成犹胜狗,休添角翼乱天真。

4、虎[宋] 丁谓

雄文彰炳变,麟史载於菟。

莫负编须勇,须怀履尾虞。

耻将豺共弃,忍与兕为徒。

啸谷非威怒,风从慑万夫。

下山虎是饿虎,饿虎下山是为了吃,为了生存,它的优势是威猛和矫勇。上山虎是吃饱了巡视底盘的虎,优势是饱餐战饭体力充沛,体现的是气概与尊严。

下山虎虎鬃虚乍,虎眼圆睁,虎视耽耽,一副万夫莫挡气质。上山虎多屹立于山岩之上,虎目微睁,昂首傲视,一副舍我求谁的王者风范。

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寓意

上山虎一般采用抬头望月的姿势,饰以松枝明月,显得宁静深远,寓意平安无事。因此,在客厅内悬挂老虎画,画中老虎应为上山虎样式,因为老虎上山则遨游三山五岳,寓意平安无事,步步登高,应该挂在客厅内侧墙上。

下山虎采用饿虎扑食的姿势,常常配上雪景山石,突出虎威,用来镇宅避邪。下山虎要挂在迎门墙上,尤其忌虎头向内,应朝向屋外或向大门外。

虎的吉祥寓意是什么

虎的吉祥寓意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老虎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非常凶猛的野兽,老虎这种动物在风水中是具有一定的吉祥含义的。下面一起来看看虎的吉祥寓意是什么及相关内容。

虎的吉祥寓意是什么1

从古至今,虎都被誉为“百兽之王”,是勇猛与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崇敬猛虎的威风八面,很早就形成了对虎图腾的崇拜。早在“仰韶文化”时代,龙虎图案便代表了力量与尊贵。

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是镇西之兽。 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虎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1、老虎象征着权威,寓意着吉祥。

2、人最害怕老虎也敬佩老虎,老虎也是将军的象征龙是皇帝的象征如果没了老虎保护龙的江山也作不安稳,而且老虎也是陆地第一猛兽 第一名老虎真正的亚洲霸主尤其东北虎也是第一大猫科动物号称白兽之王。

3、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虎的吉祥寓意是什么2

老虎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虎象征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威力;虎象征着权力、热情和大胆。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虎,虎是强壮、威武的象征,也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同时,虎又是兽中之王,代表威严,权利,荣耀。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名词解释: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

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虎的吉祥寓意是什么3

老虎的象征意义

东北虎,也叫作满洲虎。《满洲源流考》转载《魏书》勿吉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有虎豹熊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行迳山者,皆以物盛去。可见古代的长白山中的虎等猛兽皆被视为神物。后世闯山挖参之人尊老虎为“山神爷老把头”,或从“山参爷”或从“老伯都”等有一定关联,老虎与挖参人的故事至今流传有很多。

满语中老虎音为“tasha”,即塔斯哈。别名“bedu”即伯都,亦名“李耳”音为“lingsika”,亦名“李父”为“tarfu”,亦名“xusha”,须斯哈,亦名“於兔”即“utu”。满语中母虎为“biren”,盖伯依热恩。公虎为“muhan”盖即穆罕。三岁之虎叫作“xurgan”,须尔敢。

老虎在满语中的`特别之称呼甚多,此中的“李耳”与云南黎族的语言内涵相似,据说黎语中“李耳”为母虎之意、“李聃”有“虎头”之意。故有学者认为“老子”的称呼和老虎信仰有关系。

道教尊崇老虎,被认为是护法神,张天师手持七星宝剑,座下黑虎降妖伏魔,为民除害。道教信仰的财神赵公明也是坐骑黑虎,所以也叫作黑虎玄坛将军。道教信仰的西王母,也叫作“黑虎女神”,据说她的使者和坐骑也是老虎。在道教民间信仰中还认为老虎是土地爷的坐骑。在土地庙内,必定供奉老虎,叫做虎爷。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中国神话中的四方之神灵,白虎也代表着西方。虎常常与龙在一起,在道教中独具象征意义,如外丹家则以龙喻水,以虎喻火。内丹家则“神者是龙,气者是虎”,故而也是一种道名言的暗语,如《性命圭旨》即有“龙虎交媾”之歌。

老虎梵文发音为“vyaghra”,藏文发音为“sTag”,与满语的发音有几分相近。在佛教中有“舍身饲虎”的佛陀本生故事之外,老虎还被视作“风大”的象征,常常与火大象征的金翅鸟、地大象征的狮子、水大象征的龙,作为四方的瑞兽。

在婆罗门教中,虎皮最初是湿婆的象征。湿婆杀了“欲虎”,用其皮制作了他的禅修坐垫,这个传统后来融入了印度教和佛教,成为大瑜伽士、大成就者的坐垫,代表降伏嗔毒。一般佛教众鹿皮象征慈悲,虎皮象征忿怒,所以很多的忿怒本尊都是身着虎皮裙的形象。

比如宗喀巴大师至尊五见唐卡中,其中一幅宗喀巴大师显现为大瑜伽士形象即骑着猛虎坐骑。所谓“至尊大师骑着可怖的猛虎,示现瑜伽师的装束,身红色,眼鼻特大,右手持火焰剑举向天空,左手捧满储甘露的颅器,红色发髻上束蓝绸以骨饰而为庄严,极露笑颜,容光焕发,有八十位大成就者随从围绕”。

又如无教派运动的《利美之光:黑如噶五兄弟》中的秋吉林巴唐卡也是骑猛虎的大瑜伽士形象,代表着降伏事业的成就。

此外佛教护法祥寿五姐妹中的“慧贞佛母”,藏文名称为“米玉洛桑玛(Miyo Lozangma)”,身**,一面二臂,右手施敬奉宝物的手印,左手捧一装满粮食的珍宝盘,慈眉善目,饰以各种珍宝璎珞、耳环、镯钗。座下骑一猛虎,代表着南方宝生部,彰显佛功德,世间寓意衣田具足。

上山虎一般采用抬头望月的姿势,饰以松枝明月,显得宁静深远,寓意平安无事下山虎采用饿虎扑食的姿势,常常配上雪景山石,突出虎威,用来镇宅避邪

下山虎要挂在迎门墙上,借其凶猛的气势,镇住入侵的邪灵

上山虎要挂在室内侧墙上,取其步步登高

民间传说:客厅中挂虎图,易患血光之灾,尤其虎头向内者大凶有人说猛虎下山有威猛,事实上,猛虎下山肚子饿了要伤人,有形即有灵,下山虎是会伤人的,若是上山虎较无事

而真的要挂虎图,只能是秋天出生的人才较适宜而生肖属猴和蛇,则不宜挂虎图

刘奎龄画的九虎图是中国水墨精品,此画为1947年3月4日所作。

刘奎龄出生于清朝(1885年一1967),字耀辰号蝶隐,自称《种墨草庐主人》。他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和动物画一代宗师,被公认为“全能画家”。他能工善写,擅长动植物和人物山水画。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之广,至今也无人可及。又善于“势”的营造,绘画的作品真可谓是“虚处不嫌窗框松,实处勿感板结紧”。

刘奎龄偏居津门一隅,语讷志坚,孤身前行,与徐悲鸿的“尽精微,致广大”相契合。他钟情于日本绘画,关注了横山大观和竹内西凤等代表性人物。 学习上借鉴朦胧派、狩野派、大和绘、汉画等古典技法精粹,是传统派和中西融合派的中坚表代。他从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甚至印象派光色运用、油画技术以至夸张变形等等形式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又光大了传统写实技法,其形成艺术的风格深深影响了惠孝同、刘子久、陈少梅、刘继卣、何家英等北派艺术家。

看他的九虎图,老虎有俯卧有回首有各种势态。又用浓墨点染虎皮的斑纹,给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老虎的鼻子与胡须处画得又很细致,表现了粗细风格的完美结合;用**绘染老虎的眼球,又以浓墨点出眼珠,所以虽然是只卧虎却显得虎视眈眈,那种清冷的眼神仍使人望而生畏。

整幅画面结构缜密,构图饱满,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

中国当代十五大画虎名家所画的老虎,各有各的特色,同时擅长的画风也不一致,无法比较谁的更有影响力,只能根据个人喜好去选择画家画像。

1、王建辉,男,誉虎堂主人,易从网签约画家。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书画院高级院士,河南书画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职业画家协会理事。

其画作千虎图、百虎图长卷,曾以每幅20多万元的价格被客户买走,在绘画市场上很受欢迎,其笔下的虎常被人们称为犹如“猛虎下山,气壮山河”,被誉为“中国虎王新秀”。

2、肖亚威,博逸轩主人,易从网签约画家。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画虎名家》肖彦卿作品专职经纪人。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绘画,就对艺术的天赋和热爱,毕业后随父亲肖彦卿学习绘画,主攻动物、走兽画。

肖亚威师从谢呈祥、刘继彪,后被著名画家刘大为、冯大中老师指点;自幼热爱绘画,多年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绘画风格,笔下的动物、走兽,形神兼备、工而不板,艳而不俗、细而不腻,苍厚雅逸、距密有致,用笔随意有力,并恰到好处,特别是在刻画动物眼睛和毛发上质感亮感极佳。

3、曲展,男,号五狼居主人,吉林人,专职书画家,易从网签约画家,现居北京。毕业于延边大学国画系,擅长动物画,绘画题材以虎狼为长。

师从当代著名艺术家吴东魁、何首巫、王文彬老师,现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玉泉山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名家协会常务理事、国际文化研究会中国区理事、延边大学书画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4、王贵国,毕业于山东大学国画系,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现为北京专职画家。在许多国家级的大展中获奖并被收藏,编入画集,很多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编入世界华人艺术家大典当代画家辞典,两届艺术博览会获金奖,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书画研究会创作员。

5、姚少华,北京人。原籍山东东阿。自幼酷爱绘画,为大风堂再传弟子。擅长画走兽,尤擅画虎。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开创新意。

在写实的基础上集纳百兽灵气,并融入秦汉瓦当,历代石雕、彩塑及京戏脸谱等民间艺术,师承一代宗师张大千得意传人胡爽庵、何海霞等大师。姚先生卓尔不群,以夸张变形的写意技法突出虎的精气神威,表达出匡扶正气、振奋民族精神的强烈意念。

清代碧圃老人第一次把“照猫画虎”这四个字放在了一起,指的绝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在同一时期的日本,有位画家却很“字面”的诠释了这个成语,他画老虎,真是照着猫画的,他叫长泽芦雪。

日本和歌山县,有座无量寺,寺中收藏了很多古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长泽芦雪的一幅虎图,里面的老虎画的很大,六扇拉门上,这只老虎占了三扇。

这幅江户时代画的老虎图,在日本很出名,现如今的画展里只要有它,基本都会出现在宣传册的封面上,属于招牌画作,章鱼君还见过以此为原型的手办,可以说很有人气。

画中的老虎弓着背似乎在随时准备捕食,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当我们把画放大,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只老虎画的非常“写意”,它的耳朵很模糊,满脸的胡须一跟跟竖起,比真正的老虎多得多,身上的花纹也略显杂乱,眼睛很大,虽然眼神很有气势,但是绝不能算是一头“猛”虎,最多只能算是一头“萌”虎。

在那个时代,萌,绝不是一个画师的追求,之所以会有点萌,也是无心之举,因为日本的本土根本就没有老虎。

长泽芦雪没有见过老虎,但却有着异想家称号,而他画虎的依据,除了参考传入日本的中国虎图,最主要的就是参照猫的造型,照猫画虎这个典故,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长泽芦雪画过很多老虎,上面这一幅最有名是有原因的,和其它作品相比,那是他画过的最有气势的老虎,日本人对此评价极高,据说看着它,能从中感受到一股不同寻常的力量。

这是画师的另一幅虎图,画中的三个人物和老虎都在睡觉,老虎躺在地上,依旧是耳朵很模糊,如果除去它身上的虎纹,看起来更像是一条大狗,当初很可能是参照了狗的造型。

你没有看错,这也是长泽芦雪画的老虎,想象成分居多,我们可以看到,老虎身体的纹路是从中间向两侧延伸的,两颗獠牙也是外翻的,耳朵很小,圆滚滚的体态,看起来丑萌丑萌的。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长泽芦雪画的老虎,耳朵都很模糊,或者很不起眼,章鱼君最初也很疑惑,为什么要画成这样,直到我看到了一个临摹的版本。

一位热心网友临摹了长泽芦雪的虎图,就是本文一开始介绍的那只老虎,耳朵画得很清晰,结果大家应该也发现了,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只猫,章鱼君猜测,画家之所以把耳朵画得很模糊,或许就是为了和猫做区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57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