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放弃瓦良格,今朝回购辽宁舰?

当年放弃瓦良格,今朝回购辽宁舰?,第1张

当年放弃瓦良格,今朝回购辽宁舰

自俄乌战事爆发以来,俄军黑海舰队已经多次吸引了全球关注,包括旗舰战沉、司令部遭无人机空袭、驻地遭无人艇袭击等负面事件,都令其尴尬不已。为此,俄罗斯内部舆论也有不少讨论加强黑海舰队武备的问题,其中最劲爆的一幕出现在1月6日。俄罗斯杜马议员谢尔盖·卡根诺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表示,可以考虑从中国回购现役的辽宁舰,然后组成航母编队加入黑海舰队掌控战区制海权。由于此人在俄罗斯的特定身份,因此这些带有官方背景的惊人言论,迅速在我们国内引发热议,也使得辽宁舰这艘曾经命途多舛的航母再一次受到外界高度关注。

二战结束后,苏联海军耗费30余年才冲破内外重重阻力,于1982年12月开工建造“第比利斯”号,即当下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相比于之前搭载直升机和雅克-38的“初级”航母,全新的“第比利斯”号成为苏联海军与美国海军争霸大洋的高端装备。到苏联解体时,已经更名为“库兹涅佐夫”号的新航母,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海试项目,最终在舰上俄罗斯海军官兵的操控下,有惊无险地从乌克兰返回俄罗斯。虽然后来流传了许多有关其惊险冲关的传说,但由于土耳其对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视和地理限制,航母过关必然是提前申请才能完成的。

事实上,俄罗斯海军其实是乘着乌克兰新生时的混乱,冒着一定技术风险,将“库兹涅佐夫”号驾驶归国。这一过程较为顺利,也证实了苏联海军人员的优秀素养,但显然并不存在“不告而别”“冒险冲关”等激烈的情形。而在这艘航母之外,其姊妹舰“瓦良格”号,却并不具备直接加入俄罗斯海军的条件,不到70%的建成度,使其没有独自出海的现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苏联解体后分崩离析的造船工业,使得这艘6万吨航母并不具备在乌克兰或俄罗斯完工的可能。

1993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开始就苏联海军遗产谈判时,有关“瓦良格”号的讨论非常清晰。当时俄乌双方对于这艘半成品航母的争执焦点,在于究竟能冲抵多少债务,毕竟航母和废铁之间的价值差距巨大。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已经下水的“瓦良格”号无法建成服役虽然是个坏消息,但好在苏联海军遗留的航母并不少。“基辅”级4号舰“巴库”号由于建造时间较晚,性能也颇具“库兹涅佐夫”号的影子,被选为库舰的帮手,并最终更名为“戈尔什科夫”号继续服役,组成了相对健全的双航母配置。

以苏联海军最知名、最重要的两位司令员来命名这两艘航母,显示出俄罗斯海军对大洋舰队的异常期待。但尴尬的是,“戈尔什科夫”号在1994年因一场火灾导致锅炉全毁,而当时的俄罗斯海军根本付不起高昂的大修费用,最终折价出售给正四处搜寻航母的印度海军。再加上之前俄罗斯海军清理苏联遗留航母的动作太快,另外三艘“基辅”级航母全部被当作废铁低价出售,使得“库兹涅佐夫”号意外成为俄海军的独苗航母,从而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如果可以看作普通人,“库兹涅佐夫”号的职业生涯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在经历了一场颇为惊险的远航后,“库兹涅佐夫”号稳稳地在母港待了20多年时间。俄海军虽然利用苏联海军遗留的生产体系,建造了24架苏-33舰载机,护航、补给舰艇也勉强健全。但整体衰弱的国力和匮乏的航母配套资源,使得这艘6万吨航母在1992年到2016年的24年间,出海次数屈指可数,真可谓是“出道即巅峰,入职就养老”。

平心而论,俄罗斯海军放弃“瓦良格”号的选择并没有什么问题。在整个90年代,实际只有美国具备将这艘半成品航母全部完工的可能。中国在2004年做出将锈迹斑斑的“瓦良格”号修复的决定,其实也是冒了很大风险,只不过后来飞速进步的中国造船工业,反哺推动了军用舰艇的大发展,再加上庞大的国力支撑和巨大的资源投入,才使得“瓦良格”号浴火重生,涅槃成为如今的辽宁舰。

目前,辽宁舰对中国海军而言,已不仅是一艘大型训练航母,而是一艘具备完全实战能力的作战型航母,是我国东部海防的支柱力量。如果再考虑到人员培养、装备磨合检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艘已经下水30多年的老舰,对我国海军的实际价值已经不是几十亿美元那么简单。即便再上一个数量级的资金,恐怕也不能取代对于中国海军的价值,更何况,当前的俄罗斯也无力支付如此高昂的代价。

因此,俄方有关“回购辽宁舰作为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的观点,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俄罗斯杜马议员之所以抛出这种言论,实则是对俄罗斯造船工业的无声问责:为什么当年基本沦为废铁的辽宁舰都能涅槃重生,而基础条件更好的“库兹涅佐夫”号却正在向废铁演变?”

2016年11月,“库兹涅佐夫”号第一次满编前往叙利亚参加实战,但此行效果并不理想。先是一架米格-29K在降落时阻拦索断裂,飞行员虽然素质过人,成功复飞,但训练匮乏导致航母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再次降落的准备,最终这架价值超过3000万美元的舰载机因燃油耗尽坠海损失。不久之后,又有一架苏-33降落时由于阻拦索断裂发生意外,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幸运,复飞失败,舰载机直接冲入海底,好在飞行员成功弹射获救。两次着舰失败令俄罗斯海军对其阻拦索失去信心,全部舰载战斗机转飞陆上空军基地作战,航母表演宣告失败。

2017年春季返回本土后,“库兹涅佐夫”号随即进入船厂维护,然后就发生了火灾、塔吊倒塌、经费被挪用等一系列让人目瞪口呆的事件,彻底暴露了俄罗斯造船工业的混乱不堪。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罗斯军用造船工业就表现出反常的两面,外出口舰艇的建造速度、质量比较优异,而对内供应的新舰艇则漏洞百出、异常拖沓。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钱”字,无论对中国、印度出口驱护舰还是潜艇,俄罗斯进出口公司收到的都是硬通货,相关造船企业也能分一杯羹。在这种现实激励下,俄罗斯造船工业使尽浑身解数,甚至能为印度海军完成4万吨航母的大改,还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滑跃甲板后期改造加装的突破。

相比之下,俄海军的采购订单经费很不稳定,不仅受外界局势影响,而且划拨也不及时,大量建造经费被最受重视且造价高昂的核潜艇占用,因此性能还不错的22350型护卫舰前后发展了20年,至今却仅有两艘服役。时至今日,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主力仍然是苏联遗留的老旧装备,新建军舰中只有2000多吨的20380型护卫舰达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战力,但也不具备镇守黑海的实力。

事实上,俄罗斯海军的衰落不仅仅表现在水面舰艇方面,以其航母在叙利亚的表现来看,哪怕“库兹涅佐夫”号现在可以参战,苏-33和米格-29K落后的航电,和较低的出动率,也不具备改变战局的能力。看起来,俄罗斯海军真的应该认真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了。

在苏联刚刚解体时,遗留的造船工业实力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二,但其中的精华半数都在乌克兰,再加上此后俄罗斯工业体系发展混乱,到2007年俄罗斯民用造船工业的年订单已经锐减至早期的不足20%。严重缺乏10万吨以上建造船台,以及技术储备不足,使得俄罗斯境内的船运公司,几乎都涌向东亚下单买新船,进一步加剧了产业流失。俄罗斯政府在这之后虽然组建了全资控股的联合造船集团,通过集中优质造船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但也只是在军用领域取得了一点突破。

到2021年,俄罗斯民用造船工业建造吨位全球排名第七位,略高于加拿大,低于新加坡,实际约占全球35%的份额。考虑到来自俄罗斯本土的订单极为有限,这种体量的造船产业很难培养一支高效、高素质的造船人才队伍。因此,从现实的经济、技术角度出发,俄罗斯海军应该放弃已经不切实际的大洋海军规划,专注于中近海海域的有效掌控,并凭借强有力的战略核潜艇,实现与美国的战略抗衡。像“库兹涅佐夫”号、“基洛夫”号等看似吨位巨大、实则战力有限的装备,趁早放弃才是上策。只不过,一直没有放弃大国骄傲的俄罗斯,能够认清局势并做出实际行动吗?恐怕并不容易。

美军3艘神盾舰闯入巴伦支海

据美国CNN网站2020年5月5日报道,美国海军的3艘导弹驱逐舰于5月4日驶入了俄罗斯北极海岸附近的巴伦支海,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冷战高峰以来美国军舰首次在该地区活动。

报道称,美国海军欧洲司令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行动的目的是“维护自由航行,展示与盟国之间的无缝融合”。美军派出了三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与英国皇家海军护卫舰一起,在巴伦支海实施联合演练。

巴伦支海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北部,属于北极航道的一部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俄罗斯的重要海港、俄海军北方舰队的母港所在地摩尔曼斯克就位于巴伦支海沿岸。美国海军声称,在此次行动开始前就已经通知俄方,“以避免误解、降低风险,并防止意外冲突升级。”

另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2020年5月5日报道,俄北方舰队密切关注4日驶入巴伦支海海域的北约舰艇集群。

俄罗斯国家防御管理中心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北方舰队开始跟踪北约舰艇集群的行动,该集群包括美国海军‘波特’号驱逐舰、‘唐纳德·库克’号驱逐舰、‘罗斯福’号驱逐舰以及英国海军‘肯特’号护卫舰,该集群于莫斯科时间5月4日早7时驶入巴伦支海海域。”

CNN报道称,美国官员一直声称俄罗斯近年加强了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2019年,五角大楼一份关于北极的报告称:“俄罗斯通过在北极设立新的部队、翻新旧机场和基础设施,以及在北极海岸沿线建设新的军事基地等措施,逐步加强了自己在该地区的存在。”

该报告还说:“俄罗斯还努力在北极建造一个由沿岸防空导弹系统、早期预警雷达、救援中心以及各种传感器组成的作战网络。”

北约在一份声明中称:“一架俄罗斯空天军的预警机以及两架图-22远程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护卫下逼近挪威海岸附近领空,随后被挪威战斗机拦截。”挪威的F-16战斗机和F-35战斗机再次拦截了俄军战机,这一次是两架海上巡逻机。

北约方面表示,俄机是在接近“挪威附近的北约领空”之后遭到拦截。英国皇家空军随后也派出了“台风”战斗机,在俄罗斯战机飞向北海的途中进行伴飞监视。

你说上面图内水兵的小挎包吧,那个包里其实装的是64式防毒面具。看下图:

这个防毒面具的主要作用是防核,防生化,以及军舰损管着火情况下逃生使用,因为军舰中弹着火后的烟是有毒的,所以要用到防毒面具。这可是有血淋淋的教训的,英阿马岛之战,谢菲尔德号中弹后,全舰燃起大火,伤亡惨重,英军伤亡失踪的7 8 人,其中绝大多数人是被烟雾窒息死亡,从那以后,全世界各国海军便开始给军舰水兵配发防毒面具!

1、包装材料要求:器材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包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潮、防震、防腐、防静电等性能,以保证器材在运输、存储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或腐蚀。

2、包装结构要求:器材包装应符合产品结构特点和尺寸大小,能够有效地保护器材,避免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磨损、变形等问题。同时,包装设计应合理,易于搬运、装卸和储存。

小伙伴们,青岛海军节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有没有一丝丝的兴奋呢这一次海军节有活动在下周开始举办,一共持续4天,小伙伴们,这个机会不要错过了,下面是相关信息。

海军节时间:2019年4月22日至25日

海军节地点:青岛及附近海空域举行

海军节活动:为庆祝中国海军70华诞,60余国海军代表团和10余国舰艇应邀参加多国海军活动。内容包括海上阅兵、高层研讨会、联合军乐展示、舰艇开放、文体交流、军事专业交流等活动。

青岛海军节舰艇开放日什么时候

答: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将于4月22日至25日开展,活动包括海上阅兵、高层研讨会、联合军乐展示、舰艇开放、文体交流、军事专业交流等活动。但是舰艇开放活动的具体时间安排还没有出来。

4月19日10时许,随着新加坡海军“坚强”号护卫舰缓缓驶入青岛港码头,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这也是此次多国海军活动到访的第一艘外国海军舰艇。

“坚强”号,舷号72,排水量3200吨,身长1148米,宽163米,身高35米,游起来速度可以达到27节,只要80个人就可以把他管的服服帖帖,舰艇boss(舰长)叫Aaron

LiJunHong,是一名海军中校。

据了解,此次多国海军活动将于4月22日至25日在青岛及附近海空域举行,内容包括海上阅兵、高层研讨会、联合军乐展示、舰艇开放、文体交流、军事专业交流等活动。目前,已有60余国海军代表团和10余国舰艇应邀参加此次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53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