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知识点

元曲知识点,第1张

文学史基本知识方面:要求学员掌握教材中“文学概述”和作家简介部分的基本常识,包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文体,重要文学流派的发展情况、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3有重点作品的作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名、字、号,所属流派、重要的文集、注本及有关的必要知识;部分重要著作的成书过程、版本、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作品方面:按照大纲要求,文学作品部分分为重点作品和一般作品两部分。

对于一般作品的要求,一般只限于知识性范围,如作者、篇名、作品的体裁、作品的基本内容类型等。对于重点作品,则应达到熟、懂、会分析的程度。所谓熟,就是要熟悉作品的基本情况和作品的详细内容;所谓懂,就是要能够正确理解作品的字、句、典故等,井能难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所谓会分析,就是要能够从作品出发,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并且评说其优劣得失。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知识点

一、先秦文学概述

二、诗歌

三、散文

四、寓言

要求:

一、先秦文学概述

识记:

1.《弹歌》是较为可信的原始歌谣。

2.著名的神话传说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4.《诗经》中的作品,根据乐调分为“风”、“雅”、 “颂”三类。

5.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的一种新诗体。

6.《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叙性抒情诗。

7.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 《国语》、 《战国策》等。

8.《左传》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

9.《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10.《战国策》是以战国时期的史料编纂而成的。

11.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说文三个阶段。

12.《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语录体散文集。

13.《墨子》是墨翟及其后学的著作。

14.《孟子》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

15.《庄子》善用构思奇特的比喻和寓言。

16.《荀子》中的文章都是长篇专题学术论文。

17.《韩非子》的内外《储说》和《说林》上下等篇,集录了大量寓言。

简单应用:

1.简述《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

2.简析《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3.简析《左传》长于叙事的特征。

4.简析《战国策》长于辞令的特征。

5.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

6.简析《庄子》运用比喻和寓言的特点。

第二编 汉代文学

知识点:

一、汉代文学概述

二、诗歌

三、散文

四、《史》、《汉》故事

要求:

一、一、汉代文学概述

识记:

1.赋是作为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

2.赋的鼻祖可推战国时的宋玉和荀况。

3.汉代的赋可分为骚体赋、大赋和小赋三类。

4.贾谊《吊屈原赋》是骚体赋的代表作。

5.标志汉大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6.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

7.汉大赋具有“铺张扬厉”和“劝百讽一”的特点。

8.张衡的《归田赋》标志着小赋取代大赋的转变。

9.司马迁的《史记》首创纪传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0.《史记》的体例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

1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12.《汉书》的体例包括纪、表、志、传四部分。

13.西汉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有贾谊、晃错等。

14.汉乐府民歌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

15.《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简单应用:

1.简述汉代骚体赋、大赋、小赋各自的特点。

2.简述《史记》的思想内容。

3.简析《史记》人物传记善写人物的特点。

4.简析《史记》语言艺术的特征。

5.简析汉乐府中叙事诗的艺术特点。

6.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知识点: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二、诗歌

三、辞赋与散文

四、小说

要求: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识记

1.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

2.曹操诗善于用旧题乐府写时事。

3.曹丕《燕歌行》是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

4.钟嵘《诗品》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5.王粲被《文心雕龙》誉为建安“七子之冠冕”。

6.蔡琰的代表作是五言《悲愤诗》。

7.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8.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

9.陶渊明的诗歌,依题材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两类。

10.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有《木兰诗》、《敕勒歌》。

11.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十八首。

12.“大小谢”指谢灵运和谢胱。

13,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

14.庚信是南北朝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

15.骈文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讲究对偶、声律、用典和藻饰。

16.庚信是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

17.干宝《搜神记》是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

18.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刘文庆《世说新语》。

19.曹丕《典论·论文》肯定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0.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

21.刘勰《文心雕龙》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22.钟嵘《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诗专著。

简单应用:

1.简述汉代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的发展过程。

2.简释:“建安风骨”。

3.简述曹植后期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

4.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5.简述庚信后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知识点: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二、诗

三、词

四、散文

要求: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识记:

1.隋代诗歌名篇有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的《昔昔盐》。

2.唐代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3.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体诗称为“上官体”。

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陈子昂是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

6.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7.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等。

8.盛唐时期双峰并峙的大诗人是李白和杜甫。

9.李白的七绝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审美理想。

10.杜甫的诗歌有“诗史”美誉

11.“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基本风格。

12.“大历十才子’’在中唐前期诗坛上享有盛名。

13.新乐府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14.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全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15.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为代表。

16.李贺诗歌以浓厚的浪漫色彩在中晚唐之交的诗坛上别开境界。

17.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号为“小李杜”。

18.晚唐发扬新乐府创作精神的诗人有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19.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20.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

21.五代西蜀的赵祟祚所编《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

22.南唐词人以冯延已、李憬、李煜为代表。

23.初唐骈文佳作有王勃《滕王阁序》和骆宾王的《代徐敬业檄天下文》。

24.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是韩愈和柳宗元。

25.韩愈被苏拭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26.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堪称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之冠。

27.晚唐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

28.唐代传奇是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

29.唐传奇的名篇有《南柯太守传》、《枕中记》;《霍小玉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等。

简单应用:

1.简析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2.简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3.简析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4.简述中唐新乐府运动。

5.简述中唐古文运动。

6.简述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7.简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知识点:

一、宋代文学概述

二、诗

三、词

四、散文

要求

一、宋代文学概述

识记:

1.宋初诗人王禹偶效法白居易。

2.宋初西昆诗派因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

4.北宋前期诗人梅尧臣和苏舜钦并称“梅苏”。

5.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倡导“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6.江西诗派因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7.杨万里的景物诗形成独特风格,人称“诚斋体”。

8.《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使范成大在文学史上赢得“田园诗人”的称号。

9.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

10.永嘉四灵以晚唐诗体相标榜,专意学习贾岛、姚合。

11.江湖诗派因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所刻印的《江湖小集》而得名。

12.北宋前期词的代表作家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柳永、苏轼等。

13.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秦观、贺铸等。

14.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作家。

15.李清照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

16.张元干和张孝祥上承苏拭,下启辛弃疾等豪放词人。

17.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

18.南宋后期典雅词风的代表词人有姜夔、史达祖和吴文英。

19.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20.话本指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用的底本。

21.宋代话本主要分为小说和讲史两大类。

22.元好问是金代最负盛名的大诗人。

23.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元、明戏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简单应用:

1.概述宋诗的主要特色。

2.简述欧阳修诗文创作的成就。

3.筒述苏拭诗歌的艺术成就。

4.简述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

5.简述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6.简述苏拭对词发展的贡献。

7.简析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8.简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9.简析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0.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知识点:

一、元明清文学概述

二、戏曲

三、散曲

四、小说

要求:

一、元明清文化概述

识记: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2.元前期杂剧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康进之等。

3.关汉卿被王国维推为“元人第一”。

4.元后期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到临安(今杭州),最优秀的作家是郑光祖。

5.南戏亦称“戏文”,是宋代产生于温州一代而流行于南方的地方剧种。

6.元末高明的《琵琶记》被后人推祟为“南戏之祖”。

7.元末四大传奇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8.马致远是元代领袖群英的散曲大家,有《东篱乐府》。

9.元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有张中久、乔吉、张养治等。

10.杨维帧是元末诗坛领袖。

11.六大长篇小说指《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12.“三言”、“二拍”指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3.传奇体、笔记体、章回体和话本体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四种主要体制。

14.明清传奇是以演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

15.明代最杰出的戏曲家当推汤显祖。

16.代表清代剧坛最高成就的是康熙年间洪《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17.明代重要的诗人有刘基和高启。

18.明中叶的后出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员为代表的“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9.清前期的代表诗人是钱谦益、吴伟业、王士帧。

20.清中叶开创新格局的诗人是定枚和赵翼。

21.清前期三人词人指陈维崧、朱彝尊和纳兰性德。

22.陈维崧词作篇什之富,为古今词人之冠。

23.清代中期张惠言创立常州词派。

24.明代唐宋派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

25.公安派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为代表。

26.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魏禧、汪琬。

27.以方苞、刘大魁、姚来为代表的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简单应用:

1.简述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2.简述元散曲的发展概况。

3.简述明清章回小说的思想内容。

4.简述明清小说的文体特点。

5.简述明清诗歌发展概况。

6.简述清代诗歌发展概况。

7.简述明代散文发展概况。

8.简述桐城派的文学主张。

附:近代文学

一、近代文学概述

识记:

1.“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黄遵宪。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代表诗人是秋瑾、章炳麟。

3.近代散文有两个支派:“新体散文”和后期“桐城派”。

4.四大谴责小说指《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记》、《孽海花》。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张养浩《双调殿前欢·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双调水仙子·双调水仙子·双调沉醉东风·中吕红绣鞋·中吕普天乐·中吕山坡羊·中吕山坡羊·双调得胜令》题解|注释|鉴赏

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元代前期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录鬼簿》尊他于“才高名重”的前辈名公之列,称他为“张云庄参议”。自幼聪明好学,初曾为东平(今山东东平)学正。后游京师,上书不忽木,被荐为礼部令史,改丞相掾,复授堂邑县尹。武宗时,拜监察御史,因直言敢谏,为当权者忌恨,遭罢免。仁宗时复出为右司都事,秘书少监,礼部侍郎,直至礼部尚书。至治初,参议中书省事。虽然他在汉人中属官职较高者,但因感宦途险恶,遂借故弃官归隐。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他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出任后尽力救济灾民,终于积劳成疾,同年死于任上。著有《云庄归田类稿》40卷,今存24卷。他的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是元代流传至今的少数散曲集之一,其中作品大多是辞官归隐后写的。现存小令161首,套数2首。内容主要抒写归隐后的愉快心情、明媚生动的大自然景色,以及对宦途险恶的感受等。风格既清丽婉约又豪放旷达。《太和正音谱》赞其散曲“如玉树临风”。

双调殿前欢

登会波楼

四围山①,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华鹊中间②,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③。

题解

会波楼,据《济南府志》载:“大明湖北注会波桥。”大明湖在山东济南市北部,会波桥在北门内,则会波楼应在会波桥周遭。本支曲子写作者登会波楼时所见大明湖绮丽秀美的景色。曲子抓住大明湖景物的主要特征,尽情铺写;丰富的联想,使大明湖的景色更令人赏心悦目。

注释

①四围山——四周有青山环绕。

②华鹊中间——指济南近郊的华不注山与鹊山。

③微官——小小的官吏。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雁儿落〕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①,云共山高下。

〔得胜令〕倚杖立云沙②,回首见山家③,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④;看时行踏⑤云山也爱咱。

题解

“雁儿落兼得胜令”,又名“鸿门凯歌”,属双调宫的带过曲,由“雁儿落”、“得胜令”二支曲子组成。“雁儿落”又名“平沙落雁”,正格句式为五、五、五、五,共四句。此曲不能单独用于小令,只能和别的曲子组成带过曲。“得胜令”又名“凯歌回”、“阵阵赢”,正格句式为五、五、五、五、二、五、二、五,共八句。此曲可单独用于小令。原作共六首,《太平乐府》题《退隐》,《雍熙乐府》题《知机》。本支曲子描写云山秀美景色,借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作者自己旷达爽朗的情怀。写景鲜明清晰,层次有致,语言质朴而又清新明丽。

注释

①晦明——时暗时明。

②云沙——指云霞,即彩云。

③山家——隐士之家。

④无价——极言其喜爱。

⑤看时行踏——意谓选择好时节登山赏景。

双调水仙子

中年才过便休官①,合共神仙一样看②。出门来山水相留恋,倒大来耳根清眼界宽③。细寻思这的是真欢④。黄金带缠着忧患⑤,紫罗襕裹着祸端,怎如俺藜杖藤冠⑥。

题解

水仙子,属双调宫曲调,正格句式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共八句。又名“湘妃怨”、“凌波仙”、“冯夷曲”。作者在元廷任过高官,对官场的黑暗、险恶有深切的感受。本支曲子表现的就是他对官场的厌恶,对退归田园后过着自由生活的衷心喜悦。

注释

①休官——弃官退隐。

②合共——总共,总是。

③倒大来——元曲习惯用语,十分、非常的意思。

④的是——的确、实在。

⑤“黄金带”二句——意谓宦海沉浮、危机四伏。黄金带,用金玉镶饰的官服衣带。紫罗襕,紫色罗所制的官服,高官穿用。

⑥藜杖藤冠——藜木的杖,藤制的帽子。喻指隐居生活。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①,两岸人家接画檐②。芰荷丛一段秋光淡③,看沙鸥舞再三④。倦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⑤,酒旗儿风外飐⑥:爱杀江南!

题解

这是一首写江南水乡秋色的曲子。在浩浩大江、晴岚笼罩的广阔背景下,小曲着意描绘了江南特有的水乡风光:水岸人家、水面荷花、水边酒旗、水上画船……景物迭出,一一涌入眼帘。就在读者观赏未尽、美不胜收之际,小曲最后发出了“爱杀江南”的赞叹,点明了全曲的主旨。

注释

①晴岚——此指江面上升腾起的水气。岚,原指山林中的雾气。

②接——紧挨,紧靠。画檐,有彩色装饰的屋檐。

③芰(jì)荷——指菱和荷花,都是水生植物。芰的果实就是菱角。

④沙鸥——水鸟。

⑤画船——有彩色绘饰的大船。比喻船的华美。

⑥飐(zhǎn)风吹而使物飘动。

双调沉醉东风

隐居叹

班定远飘零玉关①,楚灵均樵悴江干②。李斯有黄犬悲③,陆机有华亭叹④。张柬之老来遭难⑤,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⑥,因此上功名意懒。

题解

作者在本支曲子中一连举出了班超、屈原、李斯、陆机、张柬之、苏轼等六位历史名人,以他们的遭遇来证明一个事实:功名地位不可留恋,要赶快退出官场,隐居江湖。作者对官场互相倾轧的丑恶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其愤懑之情溢于言表。语言凝炼,节奏感强,使本支曲子并没有使人有罗列堆积之感。

注释

①班定远——东汉名将班超,因通西域有功,封定远侯。班超在西域共生活了三十一年,晚年思念故乡,上书请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玉关,玉门关。

②楚灵均——战国楚国屈原,字灵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被放逐,“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江干,江边。

③李斯——秦国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官至丞相。李斯为赵高诬害,腰斩于咸阳,临刑时,顾谓其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

④陆机——西晋著名文学家。《世说新语·尤悔》载,“陆平原(陆机曾任平原内史,故称)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陆机的家乡)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浙江嘉兴境内。

⑤张柬之——唐武则天朝时宰相,佐中宗复位有功,封汉阳郡王。后被武三思谗害,忧愤而死,年八十三(事见《新唐书·张柬之传》)。

⑥苏子瞻——宋苏轼,字子瞻,在北宋新旧党争中被一贬再贬,终生仕途潦倒不遇。

中吕红绣鞋

警世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①,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②。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③。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④?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⑤。

题解

这首小曲警告那些做官的人,不要一上任就作威作福,趾高气扬,因为这正是招灾惹祸、断送人的根苗。等陷到深坑里不能自拔,作恶多端天怒人怨,那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作者曾官至高位,写过为官忠告的文章,联系这首小曲对官员们的严正告诫,可以看出作者对官僚制度和现实社会的清醒认识,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很难得的。

注释

①才上马——才骑上马。此处也可看作刚当上官,刚走马上任。喝道,古代官员出行时,前面有引路的衙役高声喝令行人让路,称喝道。

②这的——这个,指上文。送了人,将人断送。根苗,祸根。

③恰——才。

④怎生——怎样。饶,饶过。

⑤旧来时——原来的。

中吕普天乐

大明湖泛舟

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烟水闲①,乾坤大②。四面云山无遮碍,影摇动城郭楼台③。杯斟的金波滟滟④,诗吟的青霄惨惨⑤,人惊的白鸟喈喈⑥。

题解

本支曲子所写内容与前“登会波楼”曲子一样,也是咏大明湖风光景物的,但在写法上二曲却有所不同。在本曲中,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高度的夸张,把大明湖描绘得宛如天境中飘来的万顷碧波,它载来了无限的春光春色,令人置身于这神奇的画面中,惊奇不已。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作者散曲风格的另一方面。

注释

①烟水闲——湖水和雾气显得很娴静。

②乾坤大——天地显得特别开阔。

③“影摇动”句——城郭楼台倒映在湖水中,影子随着水波动荡闪烁。

④滟滟(yàn)——有水光的样子。

⑤青霄惨惨——天空也显得黯淡无光。

⑥喈喈(jiē)——拟鸟叫声。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①,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③,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题解

“山坡羊”,属中吕宫曲调。正格句式为四、四、七、三、三、一、三、一、三,共十一句。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山北有秦始皇墓。据传周幽王为犬戎族所逐,死于山下。张养浩用〔山坡羊〕曲调写的怀古曲共九首,这首是其中之一。作者登上骊山,不禁想起规模宏伟、堂皇一时的阿房宫,在秦末的群雄逐鹿中被毁于一炬,当时的奢侈豪华场面,如今已不可再见,徒使后人遗恨惋叹。作者由此引发联想,指出显赫一时的帝王将相、列国诸侯,终究不过是历史上的过客,赢也好,输也好,最终都免不了“变做了土”。小曲以议论为主,中间以景物点染,二者融合,较好地达到了借古抒怀、感慨历史兴亡的目的。

注释

①阿房(páng)——即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秦亡时为项羽所焚烧。一炬,一把火。

②萦纡——盘旋曲折。

③列国周齐秦汉楚——泛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诸侯国。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①。望西都②,意踟蹰③,伤心秦汉经行处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题解

潼关,关隘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这是一支脍炙人口的名曲。作者去陕西赈灾,途经潼关,目睹秦汉以来的历史遗迹,不禁引起无限感慨:不管封建王朝如何兴亡更替,遭受苦难的都是老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一个历史真理,也表现了作者同情百姓的忧患之心。全曲风格凝重沉郁,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读后令人震撼。

注释

①表里——内外。潼关背靠华山,面临黄河,地势险要。

②西都——指长安。踟蹰,徘徊,犹豫。

③“伤心”二句——意谓自己行经秦汉当年的遗迹,看到无数的皇宫殿宇都已成废墟,内心十分哀伤。

双调得胜令

四月一日喜雨

万象欲焦枯①,一雨足沾濡②。天地回生意③,风云起壮图④。农夫,舞破蓑衣绿⑤;和余⑥,欢喜的无是处⑦!

题解

作者以六旬高龄去陕西赈灾,当时关中一带大旱。到任后突然天降大雨,甘霖润泽,作者与百姓一样,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支喜雨小令。小令先交待了喜雨的原因,接着又大笔勾勒了雨后天地之间的盎然生机。末尾四句,着意写了喜雨的欢乐场面,百姓们雨中狂舞,连作者自己竟也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注释

①万象——指万物。

②足——足以。沾濡,滋润。

③回——复苏。生意,生机,生命力。

④壮图——蓝图,此处代指希望。

⑤“舞破”句——意谓农夫披着绿蓑衣在雨中欣喜狂舞。破,指舞曲繁碎急迫。蓑衣,蓑草编成的雨衣。

⑥和——连。余,我。

⑦无是处——不得了,极言高兴的程度。

不是。宋代的宋词和元曲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而宋代的诗统指宋词和元曲,而不是宋代的乐府诗。宋代的乐府诗是宋代官方文学,它们的主题多以宋朝的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为主,比较正统,没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宋代的宋词和元曲则更加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它们的主题更加多样,涉及到爱情、友情、家庭、自然等,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更加接近浪漫主义文学。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 教学 方法 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4《元曲赏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4《元曲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2、赏析《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讲读法、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投影: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戏剧不同于小说、 散文 、诗歌。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而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

 元代是我国古典戏剧艺术繁盛的时期,他的兴盛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元代统治者重视佛道,轻视儒教,许多读书人无用武之地,纷纷以创作杂剧自娱;其次,元代经济由废到兴,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再次,元代统治者对歌舞艺术有偏好;第四,北方诸民族的乐曲传播,与中原 文化 相融合,丰富了戏剧的表现方式。

 二、元曲简介。

 1、元曲的类型。

 元曲是元代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包含剧曲和散曲。剧曲包括南戏与杂剧。杂剧与南戏都有完整的 故事 情节,剧本中的曲词有很强的抒情性。

 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宋词发展到后来,日益精致,不是和人民的审美需求,加上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文化的融合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在这种音乐的影响下,出现了我们称之为“散曲”的诗体。与宋词相比,散曲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并且多衬字。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马致远的散曲则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2、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①剧本体制。

 说到元杂剧,就要说到一个名词“四折一楔子”。这是元杂剧的一个基本体制。我们课本上的《窦娥冤》就是如此,课本上选录的是楔子和前三折。

 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般分别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还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也可放在两折之间,作为过场。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音乐上,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每一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元杂剧剧本的文学要素包括唱词和说白(宾白)。唱词是主体。曲以抒情,白为叙事,宾白是人物自白与相互对话,一般分两类,一是韵白,一是散白。前者多为上下场诗,有两句也有四句。后者形式多样。

 ②演唱体制。

 元杂剧演唱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一人主唱的形式。不管多少角色上场,主唱只能是正旦或正末,其他角色只有宾白或诨科。前称之为“旦本”,后称之为“末本”《窦娥冤》即为旦本。

 ③角色体制。

 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丑、杂、五类。

 旦:扮演妇女角色,可分为老旦、外旦、大旦、小旦、贴旦、搽旦、花旦等。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

 末:扮演男子角色。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净丑:一般扮演反面人物或滑稽人物。其中,净是花脸,丑是小丑。

 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他们或表现人物在剧中的地位,或表现人物的善恶、年龄、气质等。驾——皇帝;孤——官员;孛老——老年男子;卜儿——老年妇女;邦老——强盗;细酸——秀才;禾旦——农家女孩。

 ④科诨。

 剧本中规定主要动作、表情与舞台效果叫做科。(插科打诨)泛指戏剧中各种喜剧性的穿插,用于活跃舞台气氛。调节观众心理。

 3、元曲大家、名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 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六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王实甫《西厢记》、乔吉《两世姻缘》。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

 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庭》,王实甫的《西厢记》,

 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三、名作简介。

 1、《窦娥冤》: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 文章 ”的书生。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母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岂料至17岁,即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为寡妇。世事的多变、接踵而来的苦难,不仅使窦娥磨炼出应付灾变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使她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她出场时,便满怀忧怨地唱道: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窦娥地婆婆蔡氏以放债来收取“羊羔儿利”,无力偿还其债务的的赛卢医起了杀蔡婆婆之心,蔡氏在危难之际意外地被张驴儿父子救出。可是,张氏父子不怀好意,乘机要将蔡氏婆媳占为己有。窦娥坚意不从。张驴儿怀恨在心,趁蔡氏生病,暗中备下毒药,伺机害死蔡氏,逼窦娥改嫁;可是,阴差阳错,张的父亲误喝有毒的汤水,倒地身亡;张驴儿见状,当即心生歹念,嫁祸于窦娥,以“官了”相威胁,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了”。窦娥一身清白,不怕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本以为官府能判个一清二楚;岂料贪官桃杌是非不分,偏听偏信,胡乱判案,屈斩窦娥,造成千古奇冤。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窦娥形象:窦娥是一位坚强的女子形象,从文章中看,一个“冤”字贯穿其中,由一个冤字引出了窦娥的怨、悲、恨,逐步深入地展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突出了她的刚烈性格。窦娥从上一场,就先用一支端正好的曲子,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以“动地惊天”。滚绣球这支曲子中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板书)。很好地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接着在诀别婆婆一部分中,充分展现了窦娥性格的另一面:淳朴、善良(板书)的美好心灵。从窦娥的行动和宾白中我们可以知道,窦娥是刚强的,面对酷刑,坚持正理。但为了婆婆免遭毒打,才被迫屈招。即使是走后街,也是为了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到了如此悲惨的境地,仍在劝慰婆婆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窦娥的善良性格和美好心灵,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这是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和坚决抗争,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这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2、《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珙。张珙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相见,便而入,莺莺见他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白朴《仙吕寄生草·中吕阳春曲·中吕阳春曲·越调天净沙·双调驻马听·双调沉醉东风·双调庆东原·小石调恼煞人》题解|注释|鉴赏

白朴

白朴(1226—1306),元代前期杰出的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隩州(今山西河曲县人)。出身官宦家庭,父白华于金哀宗时任枢密院判官。白朴于元世祖中统年间谢绝中书右丞相史天泽的荐举,不仕元朝。他曾漫游过大都(今北京),并和关汉卿一起参加过玉京书会。

元一统后,徙家金陵(今江苏南京)。常从诸遗老优游于山水之间,“放浪形骸”,“玩世滑稽”,作词度曲,感叹历史兴亡,寄托思念故国之情。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董秀英花月东墙记》3种。散曲作品现存套数4首,小令37首。内容大抵为叹世、咏景和闺怨之类。

仙吕寄生草

长醉后方何碍①,不饮醒时有甚思②。糟腌两个功名字③,醅淹千古兴亡事④,曲埋万丈虹霓志⑤。不达时皆笑屈原非⑥,但知音尽说陶潜是⑦。

题解

“寄生草”,属仙吕宫曲调,正格句式为三、三、七、七、七、七、七,共七句。本支曲子抒写饮酒之乐趣。在作者笔下,什么功名、什么千古兴亡事、什么万丈虹霓志,统统都在酒里面被淹埋掉。表面上作者是在宣扬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其实不然。透过“饮酒”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一腔不平的愤懑之气,是对现实极端不满的感情渲泄。笔调豪放,情怀旷达,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评此曲为:“命意、造语、下字,俱好。”

注释

①何碍——有什么妨碍,意谓没有什么牵挂。

②甚思——什么思念,意谓无忧无虑。

③糟——酒渣。腌,同“腌”;糟腌,用酒或酒渣浸渍。

④醅(pēi)——未过滤的酒。

⑤曲——酿酒的曲霉。糟、醅、曲,均指酒。

⑥屈原——战国时楚国伟大诗人,忠而被谤,饮恨投汨罗江而死。

⑦陶潜——东晋大诗人,字渊明,不满于当时黑暗统治,辞官归隐,以诗酒自娱。

中吕阳春曲

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事①,细折银笺写恨词②,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③。

题解

原题“题情”共六首,抒写的均为青年男女之恋情,此选三首。本支曲子写一位初恋少女的复杂思想感情。情窦初开,则为人所逗引,坠入情网,不久又遭冷淡,少女懊恼有加。回想昔日他“始乱”时的甜言蜜语,信誓旦旦,今日的虚情假意,少女怨恨不已,因而“轻拈”笔管,写下“恨词”。委婉细腻,是本支曲子的写作特色。

注释

①斑管——用斑竹作管的毛笔,此指毛笔。

②银笺——洁白的信笺。

③迤逗——挑逗勾引之意。

从来好事天生俭①,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②。甚是严③,越间阻越情忺④。

题解

元代散曲中,以男女恋情和闺怨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这首表现少女冲破封建礼俗、顽强追求爱情自由的小曲,就是这类题材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曲的开头,便用两句民间俗语对爱情幸福做了概括:好事多磨。接下来便指出,这折磨来自于封建习俗和意识。但是不管如何遮拦管束,“越间阻越情忺!”发自少女口中的誓言,说出了封建社会千万男女的心声,真率大胆,刚劲有力,难怪此曲被列为元散曲的名作。

注释

①好事——指男女之间的情事。俭,此指受约束、不自由。

②奶娘——指亲娘。紧拘钳,指看管得很严。拘钳,管束,控制。

③甚是——特别,非常。

④间阻——从中阻挠,横加干涉。情忺(xiān),指与心爱人的情投意合,爱情深厚。忺,高兴,合意。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①。止不过迭应举②,及第待何如③?

题解

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光宗耀祖,这是封建社会中绝大多数读书人的愿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多么荣耀的事!但本曲中的女主人公却不那么认为,“及第待何如?”,多么大胆的质问,多么轻蔑的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初婚的女子她不愿意“才郎”挑灯苦读,在这大好时光,“相偎相抱”才是人生最好的选择。这种表白,在古代诗文中,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也是凤毛麟角。惟此,本曲才自有它的价值!

注释

①取——语助词,无义。

②止——同“只”。迭,更替,轮流。应举,参加科举考试。

③及第——科举考试中选。

中吕阳春曲

知荣知辱牢缄口①,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②。闲袖手③,贫煞也风流④。

题解

知机,识时务,明白时势。机,时机,形势。对世事的荣辱是非,心中明白而缄口不言,只在诗书丛里寄托情志,才能避灾远祸。作者在这首小曲里宣扬的虽然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但却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包含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政治斗争残酷性的清醒认识,从中也可窥见当时知识分子处境的艰危。

注释

①牢缄口——紧闭嘴,不说。缄,封闭。

②淹留——停留,久留。此指沉浸于其中。

③袖手——手放在衣袖里。指对世事不加过问。

④贫煞也风流——即使贫困到极点,也做一个有才华、不受礼法约束的人。

越调天净沙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鸾舞燕②,小桥流水飞红③。

题解

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夏、秋、冬)描写了四季不同的景物,本支曲子写春天。杨柳依依,秋千高悬;黄莺啼鸣,燕子翻飞,小桥流水,落花漂零……在这支小曲里,作者紧紧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富有抒情意味的笔调,描画出一派风和日丽的春景,色彩明快,令人赏心悦目。

注释

①帘栊——窗上的帘子和窗格子,此处代指窗户。

②啼莺舞燕——黄莺啼鸣,燕子飞舞。

③飞红——飞落的花瓣。

云收雨过波添①,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藤簟②,玉人罗扇轻缣③。

题解

本支曲子写夏天。雨过天晴,碧波涟涟,绿树覆荫,虽然是酷暑时分,但也令人感到清凉爽快。何况画面中的美人,品尝着凉水浸泡过的瓜果,手摇轻罗扇,身躺竹席子,其凉爽舒适,更是可想而知了。

注释

①波涨——雨过以后,池水上涨。

②——形状像橱的帐子。簟(diàn),竹席子。

③“玉人”句——美人手摇罗扇,身穿薄纱绢织成的衣服。缣(jiān),用双丝织成的细绢。

孤村落日残霞①,轻烟老树寒鸦②,一点飞鸿影下③。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题解

本支曲子写秋天。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一组自然景物的描写,使这秋天的画面笼罩在一派萧瑟的气氛之中;一点飞鸿的掠过,则使画面显得更为朦胧缥缈。然而深秋之中尚有青山绿水;草虽带霜,但红叶黄花还竞相争艳。结尾二句色彩斑斓的点染,使肃杀的秋气中又透露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注释

①残霞——晚霞的余晖。

②轻烟——指傍晚村落里的炊烟。寒鸦,天寒归巢的乌鸦。

③一点飞鸿——一只单飞的大雁。鸿,大雁。

一声画角谯门①,半庭新月黄昏②,雪里山前水滨③。竹篱茅舍④,淡烟衰草孤村。

题解

本支曲子写冬天。黄昏时刻,月亮初升,照耀着被白雪所覆盖的山野水滨,一片凄凉景象;画角呜咽,无疑更给这冬天的景色增添了无限悲凉的气氛。曲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乡村晚景图:枯草遍布,淡烟孤村,竹篱茅舍,掩映其中。作者紧紧抓住冬季所特有的景色,赋予景物以鲜明的色彩,写出了冬日的肃杀之气。值得指出的是,这首小曲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组成,没有一个动词,可与马致远的《秋思》小令相媲美。

注释

①画角——古时军中乐器。号角上绘饰彩色,其音哀厉高亢,早晚吹奏用以报时。谯门,古时在城门上建筑小楼用以瞭望,称谯楼。谯门,即指城门。

②新月——意谓山脚水边都被白雪覆盖。

③水滨——水边。

④竹篱茅舍——竹篱笆围起的茅草房。

双调驻马听

裂石穿云①,玉管宜横清更洁②。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③。凤凰台上暮云遮④,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题解

这是描写音乐歌舞的一组小令(《吹》、《弹》、《歌》、《舞》)中的一首。全曲纯用比喻,构思奇妙,把笛音绝妙的音乐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禽鸟为之倾倒而翱翔,梅花为之惊动而落瓣,甚至吹得明月为之动情而落下。手法夸张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可与唐人描摹音乐的作品,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诗相媲美。

注释

①裂石穿云——比喻笛声高尤清亮,其音能穿透层云,使顽石开裂。

②玉管——管乐器的美称。这里指笛子。

③欲偏斜——(鹧鸪)在笛声的吸引下,好像要斜飞下来。

④凤凰台——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面。此处泛指一切台阁。暮云,傍晚的云雾。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白渡口①,绿杨堤红蓼滩头②。虽无刎颈交③,却有忘机友④,点秋江白鹭沙鸥⑤。傲杀人间万户侯⑥,不识字烟波钓叟⑦。

题解

这支曲子通过对江岸渡口、黄芦白苹、绿杨红寥等秋意盎然的景物描写,透露出垂钓人怡然自得的心情。而这位“傲杀人间万户侯”的烟波钓叟,也正是作者寄情山水、甘愿淡泊的精神写照。据传有人曾推荐白朴出来做官,他坚辞不就,从此曲中也可看出他的这一思想倾向。

注释

①黄芦——即芦苇,秋季苇叶由绿变黄,称黄芦。白苹,生长在浅水中的植物,夏秋时开白色小花。

②蓼——一种生长在河滩的草,开淡红色或白色小花。

③刎颈交——指生死与共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载,廉、蔺原先不合,后“卒相为欢,为刎颈之交”。

④忘机友——指互相不耍心眼的朋友。

⑤白鹭沙鸥——均为水鸟。古时隐逸之士常与鸥鹭为友。

⑥傲杀——极端傲视。万户侯,泛指大官僚。汉制封侯,大者食邑万户,世称万户侯。

⑦烟波钓叟——在江湖上垂钓的渔翁。古时多用来称隐逸之人。烟波,水雾迷濛的江面。唐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双调庆东原

忘忧草①,含笑花②,劝君及早冠宜挂③。那里也能言陆贾④?那里也良谋子牙⑤?那里也豪气张华⑥?千古是非心⑦,一夕渔樵话。

题解

庆东原,属宫调曲调名,正格句式为三、三、七、四、四、四、五、五,共八句。本曲一一列举古代文武大人才;这些人才生前建功立业,赫赫功勋,但“那里也”,“而今安在哉?”都不过是历史上匆匆的过客,他们的千年功过是非,都留作渔樵们酒后饭馀的闲话题。作者在这里奉劝那些热心追逐功名的人,热衷于官场攀登的人,应及早挂冠辞官,才能保持一生的“忘忧”、“含笑”。作者一生不仕,纵情于山水诗酒之间,本支曲子就是他人生的最好自白。

注释

①忘忧草——即萱草。《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萱)草,言树之背。”毛传云:“谖草令人忘忧。”

②含笑花——某些花,花开时不完全绽开,样子如同含笑,故名。

③冠宜挂——“宜挂冠”的倒装,喻指辞官。冠,此指官帽。

④那里也——到哪儿去了。能言,能言善辩,指有辩才。陆贾,秦末楚人,跟随汉高祖刘邦定天下,极有辩才,曾两次出使南越,诏谕赵佗,授太中大夫,著有《新语》。

⑤子牙——姜子牙,即吕尚,辅助周文王灭商纣,为军师。

⑥张华——西晋学者,亦有将才,曾力劝晋武帝司马炎伐吴,以统一天下。

⑦“千古”二句——意谓千年之中功过是非,只不过是渔樵们闲暇时的谈资。

小石调恼煞人

又是红轮西坠①,残霞照万顷银波②。江上晚景寒烟,雾濛濛,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

么篇宋玉悲秋愁闷③,江淹梦笔寂寞④。人间岂无成与破⑤?想别离情绪,世界里只有俺一个。

伊州遍为忆小卿⑥,牵肠割肚⑦,凄惶悄然无底末⑧。受尽平生苦,天涯海角,身心无个归着⑨。恨冯魁,趋恩夺爱⑩,狗行狼心(11),全然不怕天折挫(12)。到如今划地吃耽阁(13),禁不过,更那堪晚来暮云深锁。

么篇故人杳杳(14),长江风送,听胡笳历历声韵聒(15)。一轮皓月朗,几处鸣榔(16),时复唱和渔歌。转无那(17),沙汀蓼岸(18),一点渔灯相照,寂寞古渡停画舸(19)。双生无语泪珠落,呼仆隶指泼水手(20),在意扶舵。

尾声兰舟定把芦花过,橹声省可里高声和(21),恐惊散宿鸳鸯,两分飞也似我。

题解

“恼煞人”,属小石调宫曲调,正格句式为六、六、六、三、三、六,共六句。此套曲在元散曲中仅见于白朴之作。本套曲借咏双渐与苏小卿情事,抒写自己在人生中饱受颠沛流离以及别情离绪的优伤。整篇作品天然浑成,融合无间,把写景、叙事与抒情三者穿插描写,出神入化,各臻其妙。尤以篇末两处细节的运用(“呼仆隶指泼水手,在意扶舵”、(“橹声省可里高声和,恐惊散宿鸳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得细致入微,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①红轮——红日。

②残霞——落日的余晖。

③宋玉——战国时楚国辞赋家,其赋《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后人视为“悲秋”之祖。

④江淹——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传说江淹早年夜梦晋人郭璞,郭授其五色笔,自此才思大进,诗文名噪一时。后又梦郭,郭向其索笔,由此诗文遂无佳句,时人称为“江郎才尽”。

⑤成与破——即成功与失败。

⑥小卿——与下文的“冯魁”、“双生”,均为宋元期间流传的双渐与苏小卿爱情故事中的人物;双生,即双渐。参见前文关汉卿《大德歌》(绿杨堤)注释。

⑦牵肠割肚——即“牵肠挂肚”。

⑧悄然——伤心的样子。无底末,犹言没有尽头。

⑨归着——归宿。

⑩趋恩夺爱——夺取、拆散(他们)的恩爱。

(11)狗行狼心——狗卑鄙的行为,狼狠毒的心肺。

(12)折挫——也作“折锉”,受挫,折磨。

(13)划(chǎn)地——也作“刬的”,无端、平白无故地、没来由之意。耽阁,即“耽搁”。

(14)故人——老朋友。香香,音信不通,毫无消息。

(15)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16)鸣榔——以长木击船舷之声驱鱼入网。榔,捕鱼时敲击船舷的木条。

(17)无那——无奈。

(18)汀——水中小块陆地。蓼,一种生长在河滩的草,开淡色或白色小花。

(19)画舸(gě)——图画装饰的船。

(20)“呼仆隶”句——要仆人指示船夫注意把好舵。指泼,指点,指示。

(21)省(shěng)可里——劝阻之词,犹“休要”、“别”。

在马致远的元朝,他的名气超乎想象。他被誉为“元代状元”,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代四大宗师。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马致远很擅长“神仙道学”剧,比如《岳阳楼》,《陈抟高窝》,《任海子》,《黄亮梦》。

这些来自互联网。

这些都是

他的散曲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马致远的散曲比较传统文人。他善于将哲理、深邃的意境、奔放的情感、坦荡的胸怀融为一体。他的语言很轻松,但也没有失去本色。这个游戏既精彩又贴切。他也是元代散曲方浩派的代表作家。

元代周德清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始祖。王国维认为这首歌“有几句话给唐朝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秋思的精妙之处在于,他并不注重描绘游子的思想感情,而只是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场景。

这些来自互联网。

马致远是一个坚不可摧的作词人,是历史上伟大的作词人。

马致远写的剧本有15种。目前有七种打法:《江州司马青山泪》,《落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洪磊苻坚贝夜半》,《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谭开对黄亮梦的解读》。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很有名。目前有104首,17套。他的戏剧主要是

生活在马致远时代的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纪守法”,任用汉族文人,但并没有广泛实施,给汉族文人带来了一些幻想和更多的失望。早年,马致远在仕途上雄心勃勃。在一组失传作品中,他声称自己“写了一首诗,献给龙塔”,但很久都没有结果。后来当了地方小官,却完全不满意,大概也没在办公室待太久。在这样一段虚度的经历中,他渐渐失去了信心,变得颓废,怨声载道,自称看破了世间的名利,成了隐士和大师,寻求从道教中解脱出来。

这些来自互联网。

是马致远的早期作品,也是马致远最著名的戏剧。它讲述了王昭君离开西藏和他结婚的故事。在这个事件的历史上,汉武帝只是把一个宫女嫁给附属的南匈奴单于作为拉拢的手段。《西华山陈团高卧》的战绩也很简单。但《东丽乐府》加入了赵君要求自己离开和元帝惊讶于自己的美貌而无法挽留的情节,为故事增添了色彩。后世的笔记小说、文人诗词、民歌中也经常提及此事,大大完善了史实。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自太祖开国,太宗承位,直至玄宗的100多年间,采取了开明的政治,使李唐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经济上也得到持续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唐代推行以诗取士、以书取士的科举制度,进士科的考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诗歌创作,这样诗歌写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以诗取士从制度上带动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气,从封建帝王到落泊文人,从达官贵人到引车卖浆之徒,无不以能诗为荣。唐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唐德宗等自己就是诗歌的热烈爱好者,他们不仅经常自己写诗,而且也常常鼓励别人写诗,并大力提拔能诗者,为诗歌的普及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诗歌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一座巨大丰碑,唐代的诗歌空前繁荣,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大唐王朝时代的文化标志。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展现出社会繁荣兴旺、人文精神昂扬蓬勃的大唐气象。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歌特别繁荣。唐代诗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绝后的,流传于后世的诗歌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代诗歌的繁荣造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他们有的被后人贴上了“标签”,成为“品牌”,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怪李贺等。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表达人生悲欢的;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唐代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诗美丽,唐诗的最大特点是生机勃然,气象峥嵘,异彩纷呈,犹如春天,万木竞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这就是唐代的生气。唐诗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溅的火花,走进唐诗,犹如走进春天的森林,鸟语花香,清芳扑鼻。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字里行间充满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闪灼着自由和欢乐。 唐诗有着生龙活虎腾踔的节奏,在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即使是感叹人生孤独、描写边关征战的诗歌也是流畅、优美、轻快。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奏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强音,被称为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唐诗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到现在在中国还流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 "的口头禅,可见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

近日刷知乎,被推荐的一则热点吸引——“大学老师批评独立音乐人花粥《盗将行》的歌词狗屁不通”。点看之后,大概了解前因后果。是非对错我没有兴趣,只是细细地推敲了几遍那首引发争议的歌词。说实话,确实有点难评价。

看得出来, 作者文字功底不错,但距一流水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文言与白话的糅合并不自然(与虎谋早餐等多处),历史典故的运用也嫌生硬(问卧龙几两钱、立枇杷于庭前等),个别意象过于突兀,与整体感情基调形成了不小的冲突,关键是这种冲突不但没有形成张力,反而破坏了整体的美感(对,我说的就是那一条恶犬)。

我大体能够看出词人想表达的意思,说的是什么故事,但其中情感却不好把握,因为作者写的太多太全了。甚至不需要配合同步出品的“《盗将行》背后的野史”,单看歌词,我们就能看出清晰的故事轮廓。 从初识到热恋,从出征到凯旋,从思念到怀念,从男女爱情到时代背景方方面面都有交代。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重点不明,主次不分。

一首歌的时间很短,作词人必须筛选最重要的信息,编织最精美的画面呈现给听众。 他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场景,从小处破题,画一幅特写,将次要信息融入背景,一笔带过。如此写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情感的起承转合也更为自然。优秀的中国风歌曲,像《青花瓷》《半壶纱》等基本上都是如此写作的。

作为歌词,内容太多,情感太杂造成的最大问题是与曲风不衬。 《盗将行》的曲风柔婉抒情,配词也须相应。单就歌词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玩世不恭的洒脱,狂放不羁的傲慢,慷慨激昂的豪迈,柔情似水的缠绵,五味俱全,曲风却始终如一。 于是慷慨豪迈俱化柔情,一腔热血流为软语,随歌声款款而出,乍听之下,似无不妥,细作推敲,方觉盗将竟似江南公子,柔弱书生,文胜于质,不复武功。

整篇歌词的主角是盗将,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不惜浓墨重彩,让他睥睨四野,写他玩世不恭,许他淡泊名利,赞他傲视群雄。但是对于爱情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那位姑娘,作者却着墨甚少,只说她出场时穿的是裙子,笑起来像一条恶犬。不知道别人读来有何感受,于我而言,是一点也体会不到女主美感的。

网上关于歌词争论的焦点在于“通”与“不通”。实话实说,整体上马马虎虎,细节确有不通之处。像“我与虎谋早餐”、“拎着钓叟的鱼弦 问卧龙几两钱”、“烽烟万里如衔 掷群雄下酒宴”等处,网上已有高人解释,我不再赘言。但是这种行文方式绝非个例。

记得中学时,一个女生曾拿着班里一位才子的诗作让我品鉴。

全文已忘,只一句记忆犹新:“人已天下”。

我第一反应是于情不通,于理不合,语法不对,这什么鬼?

问女生,她也不知,只说:我觉得这句话超有意境,写得很好啊!

无奈,只能去请教才子。才子却说:没什么意思,瞎写的,就是觉得这样写很霸气。

只是自认为有意境,就敢模仿文言句式强行搭配,乱写一气,厉害!是艺高人胆大?还是无知者无畏? 这只是一个中学“才子”的创举,初生牛犊,不知深浅,加上影响有限,倒也情有可原。但音乐才子,文艺达人们,由于名人效应,一曲问世,动辄数十万人传唱模仿,依然如此率性,恐怕多有不妥吧。

我觉得词作者们真正要借鉴的可能不是唐诗宋词,而是元曲。 唐诗宋词太过阳春白雪,需要很深的文字功底才能完美融合到流行歌曲之中。在雅俗结合,文白相间方面,元曲早已做过卓越的探索,涌现出很多精品。元曲的性质与当前的流行歌曲有不少共通之处,或许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盗将行》这首歌词可视作才子练笔,文字游戏,像 一则被讲坏的故事,一副被画坏的画,并没有太高价值和成就。 想来定稿之时,作者也不会很满意,被读者点出硬伤乃是意料之事,作者未作批驳,粉丝又何必护短。 古风作曲,诚然不易,莫因其美,不见其弊,山高路远,且自珍惜,收得鲜花,听得非议。

我也喜爱古风歌曲,只是精力有限,平时听的不多。本次围观,结结实实做了回吃瓜群众,同时对古风圈多少有了一点了解。愿古风乐人沉心静气,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自己,为听众奉献更多音乐精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399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