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变人山人海,大理遭遇“报复式旅游”!这里为何备受年轻人喜欢?

苍山洱海变人山人海,大理遭遇“报复式旅游”!这里为何备受年轻人喜欢?,第1张

实在是太震惊了!苍山洱海在开放旅游区以后变得人山人海,大理遭遇到了报复式的旅游活动。众所周知,大理的苍山洱海风景非常的优美,对于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以有效的放松自己的身心,所以很多的年轻人都非常喜欢到这里来旅游。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疫情影响的这三年以来,国家的很多行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说旅游业,生产制造业等等,这些产业都因为疫情的影响而产生了萎靡消极的状态。但是随着国家治理疫情措施的不断改进,疫情的防控工作也得到了非常有效的进步,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能够不再居家隔离,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而不能够外出旅游。在2022年的夏天,有很多的游客都选择到外地旅游,造成我国部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业务过于火爆,甚至会带来旅游地区人挤人的现象。

而在这些旅游景点当中,云南的大理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大理的苍山洱海这一个旅游景点当中前往旅游的人员非常的多,甚至出现只能够在人海当中看见大家的小脑袋,其他的什么都看不见了。有很多的当地居民都反映旅游业的火爆发展给自己的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比如说出行购物等等不够方便,但是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这对疫情当下经济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小编认为,在假期期间很多的人都会选择外出旅游,而苍山洱海这一个旅游景点因为风景优美具有优秀的特色旅游风格,在大理感受形象真的是非常的浪漫,所以便有很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外出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自由十论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戴口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口罩和柴米油盐一样成为刚需。毫不怀疑戴口罩的必要性与正当性,但在最初人心惶惶哄抢口罩到现在情绪稳定戴口罩成为规定动作之间,还应该从不同角度多了解戴口罩这位新朋友。

于是我又通过阅读西方经典找答案,这次的书是《论自由》。

作者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这个名字在我本科与研究生两种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分别出现过(为此我多方查证确认写本科时了解到写《论代议制政府》的穆勒和《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出现的密尔就是同一个人mill),我也在公众号里不止一次提到过。其著作除了这本《论自由》(1859)之外,还有《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论代议制政府》(1861)、《功利主义》(1863)等。说他的思想深受边沁功利主义、孔德实证主义影响,却又在盛年经历过1848年革命浪潮(革命浪潮从欧陆越过英吉利海峡达到英伦还剩多少需要再翻翻资料),又终身喜爱浪漫主义诗歌,观点上也有所折中,故一般情况下将他划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阵营。《论自由》写作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段,恰如其分体现了他思想中的两种倾向。尽管只有薄薄一百多页,却涵盖了从国家政党到个人道路方方面面关于自由的论述。

一、可以有不戴口罩的自由嘛?

在防止新冠肺炎肆虐的大前提下,这本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著作里也没有不戴口罩的“自由”。这本书在第一章就划定了自由的界限 “本书的目的是要力主一条极其简单的原则……这条原则就是: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个别地或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这就是说,对于文明群体中的任一成员,所以能够施用一种权力以反其意志而不失为正当,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危害,若说为了那人自己的好处,不论是物质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好处,那不成为充足的理由……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P10-11)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播极强的疾病,看似戴口罩是个人行为,但不戴口罩会危害到别人,所以用自由与防控疫情戴口罩来讨价还价本身就是伪命题。不仅如此,戴口罩的人还可以对不戴口罩的人强制执行,因为这种情况下不戴口罩已经成立“涉及他人的那部分”,强制他人戴口罩只是出于自我防卫。故自由的原则在防控疫情戴口罩上这一点并不适用。但是如果没在防控新冠的大前提下,是出于防雾霾防寒防晒的原因不愿戴口罩,那完全由自己决定,因为这些情况下戴不戴口罩不会影响到别人。自由的前提是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二、为啥有的国家人民戴口罩天经地义,有的国家人民不愿戴口罩?

在疫情初期,华夏儿女戴口罩居家隔离毫不含糊,几乎买光了全世界的口罩。但一刷国际新闻,有的国家酒吧夜夜笙歌通宵达旦,有的国家狂欢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产生了不在一个星球的幻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麻痹大意还是不自由毋宁死?“必须有某些行为准则,首先由法律来强加于某些事情,而对于许多不宜由法律来起作用的事情,还要由舆论来办。那些准则究竟应当是什么,乃是人类事务中的首要问题;假如把少数明显的情事除外来说,这也是在解决方面前进最少的问题之一。没有两个时代,也很少有两个国度,对这个问题的决定是一致的;一个时代或一个国度的决定早另一个时代或另一个国度看来就感到诧异。可是任何一个特定的时代或国度的人们对这个问题却并不感到任何疑难,恰像对于一个全人类所见一直相同的题目一样。他们在自己当中所获致的准则,在他们看来乃是自明的和自当的。”(P5-P6)可能对于别的国家人民来说,全民总动员戴口罩居家隔离最初可能还真难以接受,有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有植根于各国人民思维中的差异。由上一点可知,在疫情期间谈戴口罩的自由是伪命题,后来各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将居家隔离外出戴口罩提升到战略高度,果然没有多少人敢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往日熙熙攘攘的旅游景点也变得一片死寂。

三、自由体现在哪些方面?

1、自由首先体现在思想方面“意识的内向境地,要求着最广义的良心的自由;要求着思想和感想的自由;要求着在不论是实践或思考的、是科学的、道德的或神学的等等一切题目上的意见和情操的绝对自由。”我们学习、思考、实践,是为了培养出自由思考的能力,做自己想法的主人,而不是被学到的东西框住思想。

2、其次,自由体现在行动的自由“这个原则还要求趣味和志趣的自由;要求有自由订立自己的生活计划以顺应自己的性格;要求有自由照自己所喜欢的去做,当然也不规避会随来的后果。”做自己行为的主人,追寻内心的声音,同时愿意承担一切好与不好的后果。

3、再次,联结的自由“随着各个人的这种自由而来的,在同样的限度之内,还有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这就是说,人们有自由为着任何无害于他人的目的而彼此联合,只要参加联合的人们是成年,又不是出于被迫或受骗。”(P14)在书中的语境下,这种彼此联合的自由指结社集会、开公司的自由,在当下的语境中,我认为这种“彼此联合的自由”还应该包括对于别人的苦难不袖手旁观,将自己与他人视作命运共同体的自由。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四、我们该珍视、该追逐的自由是那种自由?

“唯一实称其名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每个人是其自身健康的适当监护者,不论是身体的健康,或者是智力的健康。人类若按彼此容忍各照自己所认为好的样子去生活,比强迫每人都照其余的人们所认为好的样子去生活,所获是更多的。”(P14)这段话是全书的主旨与要义,虽然翻译拗口,虽没有看过英文原版,仍能感觉到英文原文里肯定用了不少强调句、让步从句、排比句。隔着语言与表达风格,依然能感觉到句子里的情感与力量,很像欧美**里出现过那些气势磅礴的演讲,有些浪漫主义的意味。如果没有浪漫主义的影响,怎能写出关于自由的篇章?

五、少数群体的自由该不该保护?如何保护?

“如果两种意见中有一个比另一个较为得势,那么,不仅应予宽容而且应予鼓励和赞助的倒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是居于少数地位的那一个。因为那个意见当时代表着被忽略了的利益,代表着人类福祉中有得不到分所应得之虞的一面。”(P56)我国核心主义价值观,“自由”其后紧跟着“平等”;“自由,平等,博爱”是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提出的口号。无论哪种语境,自由的实现离不开平等,尊重少数人的利益与自由,更离不开平等的支撑。在政治层面,自由与平等能有效阻止“多数人暴政”。在人的发展中,谁又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时候所有方面能站在“多数人”这一边呢?因此对少数人自由的保护也就意味着保护我们自己。

六、个人自由的界限与代价?

“个人的自由必须约制在这样一个界限上,就是不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妨碍。但是如果他戒免了在涉及他人的事情上有碍于他人,而仅仅在涉及自己的事情上依照自己的意向和判断而行动,那么,凡是足以说明意见应有的自由的理由,也同样足以证明他应当在其自己的牺牲之下将其意见付诸实践而不遭到妨害。”(P64)前面已经提到,自由的前提是不危害他人。还是拿这次疫情来举例,不戴口罩不是自由,因为会人传人,戴口罩是不仅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如果不是传染性极强危害他人的新冠肺炎,而是明知道面临小行星撞地球或是像泰坦尼克号快要沉没的危险,还想出门聚会狂欢或是在沉船之际依然演奏起音乐,不仅完全有自由行动的自由,因为这些情况下自己的行为只与自己有关,而且还要对他们肃然起敬,如果真有人这样,是真正的“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七、为什么需要实现个人发展的自由?实现个性自由发展的有什么好处?

自由是美好的,但实现自由的界限、实现自由的路径与代价并不“自由”。有的人愿意让渡出一部分自由而愿意过轻松的一生,无可厚非。但是仍有人孜孜不倦地追逐自由 “相应于每人个性的发展,每人也变得对于自己更有价值,因而对于他人也能够更有价值。他在自己的存在上有了更大程度生命的充实;而当单位中有了更多的生命时,由单位组成的群体中自然也有了更多的生命。当然,为着防止人性的较强标本侵蚀他人的权利,必要数量的压制还不能免去:但是,即使从人类发展的观点来看,也是所得足以厚偿所失的。”(P74)个人的自由表面上看来只是个人行为,然而实现个体的自由不仅能让个人更幸福,避免马克思与卡夫卡所说的“异化”(不同学派的马克思也几乎在同时同一国度提出“异化”观点),也能让社会充满活力,不断进步。

八、我们的自由受到了什么威胁?

“在我们的时代里,从社会的最高级到最低级,每个人都像生活在一个有敌意的目光的可怕的检查之下。不仅在涉及他人的事情上,就是在仅关自己的事情上,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之间也从来不对自己问一问:我择取什么?什么合于我的性格和气质?或者,什么能让我身上最好和最崇高的东西得到公平发挥的机会,使它生长并茂盛起来?他们对自己所问的是:什么合于我的地位?和我位置相同经济情况相同的人们通常做得是什么?或者(还要更糟),位置和情况都胜于我的人们通常做得是什么……这样下去,由于他们不许随循其本性,结果就没有本性可以随循。他们的人类性能枯萎了:他们已无能力再有任何强烈的愿望和生来的快乐,一般也没有是各人自生自长、本属各人自己的意见和情感。”(P72)密尔所说“我们的时代”是指欣欣向荣的维多利亚时代,对标到同时期的中国,水深火热的近代史才被书写了开头,“五四”的洗礼还需要半个多世纪才能抵达,那时谈“自由”无异于天方夜谭。离密尔所说“我们的时代”一个半世纪之后,对于自由,才能够感同身受。

九、如果自由被阻碍被压制,会产生什么危害?

“一个人为他人之故而受制于正义的严格规律,这足以发展他的以他人为自己的目标的情感和能力。但是如果在并不影响他人利益的事情上只为他人不高兴而受到束缚,这便不能发展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倒只能发展性格中那种不会伸展自己去反抗束缚的力量。人若妥协于此,就使得全部本性迟钝模糊起来。要想给每人本性任何公平的发展机会,最主要的事是容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在任何时代里,只看这一项独立自由运用到怎样程度,就相应地可以知道那个时代怎样值得为后代所注视。就是专制制度也不算产生了它的最坏结果,只要人的个性在它下面还存在一天;反之,凡是压毁人的个性的都是专制,不论管它叫什么名字,也不论它自称是执行上帝的意志或者自称是执行人们的命令。”(P75)自由就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自由就是遵循自己的本性过一生。一个自由的人,在战时在专制制度时,会将枪口抬高一寸,会在集中营写诗。一个不自由的人,即使本性纯良,也极有可能由和平时代的面目模糊到了特殊环境异化为工具与帮凶。

十、自由该如何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发展其精神的条件: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发展其精神的条件;不同的人不能健康地生存于同一物质的空气和气候之中。同一些事物,对于这个人在培养其较高本性方面是助益,对于另一个人则成为障碍。同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这个人是一个健康的刺激,足以使其行动和享受的一切官能得到最适当的应用,对于另一个人则成为徒乱人意的负担,足以停歇或捣碎一切内心生活。”(P80)吸收养料,发展本性,选择道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自由。自由还意味着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自由,要尊重互相的自由,没有干涉他人的自由。

尽管这本书作者的立场与时代与现在已经很不相同,但其中一些观点已经成为无分国界的共识,在我看来书中的理念已经是人类关于自由的最大公约数。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自由不是虚妄的概念,不是空泛的口号。自由的前提是不对他人构成危害,自由要在一定的界限,自由意味着承担责任,自由意味着自律。自由意味着在悬崖边,在刀尖上,都能翩翩起舞。

2020年的国庆中秋是在同一天,是一个双节同庆的好日子,此次的国庆小长假也将放假长达8天的时间,让大家可以有一个好的外出游玩的机会。云南是一座非常具有风情特色的省市,这里的很多景点都是十分美丽,吸引着大家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国庆去云南是否需要隔离呢。

国庆去云南需要隔离吗云南瑞丽最新隔离政策

从2020年9月14日22时以后,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出瑞丽市城区,时间暂定一周。市区所有居民进行居家隔离,无特殊原因不得进出。特殊情况需要进出的,向市疫情指挥部申请,报上级疫情指挥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出。

昆明隔离最新政策

1、对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入昆返昆人员:

予以放行。

2、对来自国内中风险地区入昆返昆人员:

持有健康码绿码或健康证明的予以放行;

不能提供健康码绿码或健康证明的,经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后,予以放行。

3、对来自国内高风险地区的人员:

集中观察14天,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予以放行。

云南瑞丽边境管制措施

瑞丽边境线长1698公里(其中:江河段1051公里,陆路接壤647公里),犬牙交错,阡陌相通,无天然屏障,中缅两国边民跨境而居、同宗同源、语言相通,往来频繁,边境形势错综复杂,管控任务艰巨。

一是针对有固定务工地点的缅籍人员,完善登记信息,核酸检测后,就地隔离,不得外出,网格加强监督;

二是口岸关闭前入境但证件过期的缅籍人员,严格登记信息,按居住地或者务工地纳入网格管理;

三是针对无法查实入境时间、无固定住所、无固定务工场所的,采取集中遣返措施。

云南瑞丽疫情防控措施

一是加强抵边村寨管理,调整22个大网格、554个小网格挂钩包保处级领导,全面压实包保领导及网格员的职责,在村寨建立“零报告”制度,明确“三条硬措施”(即:村口要有人守,家中来人要报告,外来人员要隔离);

二是严控边境沿线。加强与缅方开展会晤会谈,应缅方请求,积极向缅方援助口罩、酒精、手套、消毒粉、护目镜、隔离服、体温枪等日常防疫物资及经费支持,帮助境外邻边村寨建强疫情防控卡点,调度社会力量,在原有48个抵边封控执勤点的基础上,增加设立188个群防群治封控点,强化边境巡逻;

三是强化信息收集。在村寨、社区开展“封闭式”网格化排查管理防控工作机制,大力推广社区警务APP,全面采集缅籍人员信息录入系统。

云南旅游目的地推荐丽江

丽江,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玉龙雪山,拉市海,虎跳峡,,还有那人云亦云得不知就里的艳遇,不知那时起,丽江就这么来了,它让许多人一下子知道了旅游的神奇。

也让许多人知道,这世上还有个叫情怀的东西,可以为此奋不顾身,不远万里地去追寻。

我认识一个朋友,从不旅游,旅游只去丽江,丽江去,丽江回,为了那心中的爱情,每一个去丽江旅游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故事。

建议游玩天数:3-5天

大理

相比丽江的虚华,浪漫,大理则更沉稳,内涵一些,第一次去云南旅行,如果时间有限,建议二选一。

主要景点:古城,苍山,洱海,蝴蝶泉,喜洲古镇,双廊,挖色。

西双版纳

多彩的热带风光,东南亚风情,少数民族风情,金孔雀,曼妙的风景,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金光闪闪的佛寺作为第一代经典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给外地游客带来了一个绚丽多彩,魔幻神奇的异域世界,她的影响是致命的。

主要景点:中科院植物园,告庄,澜沧江,原始森林公园,望天树,曼听公园,大佛寺,基诺山,野象谷等。

游玩天数:3-5天

不管人世间有怎样的荒唐与悲凉,春天总会浩浩荡荡地降临。

不过是几天的时间,大地已经铺上了绿色的毯子,树枝也被点缀上了或粉或白的花蕊。春天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没头没脑地,没心没肺地,用最原始蓬勃的生命力去抵抗世事的无常,去取悦一张张阴郁的脸,慰藉一颗颗苦涩的心。

《小森林 冬春篇》剧照

我极其热爱春天,尤其是北京轮廓分明的春天。每年一进入三月,我便会开始巴巴地盼望春天的到来。尤其疫情以后,春天之于我更像是某种精神寄托,代表着轻盈的希望和不灭的生机。每年熬过沉闷又沉重的冬季后,春风一吹,我就感觉通体舒畅,浑身酥软,十个自己全部苏醒,并由此产生无尽的欲望和勃勃的野心,想登山、想看海、想尽情喝醉、想忘情恋爱,想在这个不再确切的世界里努力抓住点确切的快乐。

而散步,则是我在春天里最热爱的活动。也是这段不能远行的日子中,我所唯一能坚持到底的浪漫。

《春天的故事》剧照

大概没人会反对,春天是最适合散步的季节了。与其他时节相比,春天里的风褪去了寒冬的凌厉,变得和煦又服帖;日光明亮却柔和,不像夏日中的那样刺目晃眼、咄咄逼人;行走在随意哪个公园或哪条街道,总能不期而遇几树缤纷的花,连空气都是热热闹闹的,不像秋天里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总带着些颓唐与悲凄。

因此对我来说,在天气晴好的一天,穿一身轻薄的春装,将或庞大或细碎的烦恼抛诸脑后,自在随心地漫步,将自己完整地交付给春天,这才算没有辜负春色,没有浪费春光。

《四月物语》剧照

散步分为两种,一种是独自一人,另一种是结伴而行。

独自一人散步看似枯燥,实则有独特的妙处。当然,这份妙处并非人人都能体会。如梭罗在《漫步的艺术》里说,“漫步者是生就的,而不是养成的。”作为漫步艺术的忠实拥护者,梭罗喜欢独自一人探索自然。每一天,他都得花至少四个小时穿行林间,翻山越岭,远离世间一切纷繁杂事。天性喜欢热闹的人恐怕无法忍受长时间静悄悄的独处,也就难以品味到独自散步的乐趣。

作为一个擅长独处的人,我一贯热爱独自散步。因为这足够自由和随心,不必迁就谁的时间,也无需争执哪条路线,行与停、快与慢全由自己决定。脚步无拘无束,思绪也无边无际,仿佛自己随时能够化作一缕春风,自在穿行,随处可栖。

每年春暖花开后,我总会前往公园踏青,时常从下午两三点一直待到日暮时分,享受这不必与人交谈的时刻。这之于我是一种疗愈,是从生活永恒的磨难中短暂抽离。我乐此不疲地与自然亲近、与自我对话,仿佛唯有如此,才能在这日渐破碎的世界中保持一点点内心的完整性。

作家三毛曾说,“清风明月都该是一个人的事情”。和她一样,独自散步时的风景与心情,我常常是舍不得与别人分享的。

除了自由和随心,独自散步的另一个好处是重新找回“附近”。人类学家项飙在接受访谈时曾说,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消灭附近”。人们习惯了用虚拟的网络与外界联系,对周边的人与事逐渐丧失了好奇心,有时甚至在某地住上好几年也对附近一无所知,不晓得周围有什么公园、有哪些饭馆。本该热气腾腾的生活,一日日变成了手机里冷冰冰的几个App。

我有“探索附近”的习惯,而散步则是进行这种探索的最佳途径。开始工作以后,只要有空闲的零碎时间,我就热衷于到住所附近遛弯。我希望“生活在此处”,除了知道最近的地铁口在哪里,我还有许多其他同样在意的事情:比如在经过附近的花店时能顺手买走几枝花、周末晚饭后能走十五分钟到临近的小公园坐坐、下地铁后能绕一条不算太远的路去买一杯咖啡再回家……

或许是漂泊于北京已经太久太久,我厌倦了浮于表面的生活,渴望与周遭世界建立一种更真实的联系。因此,散步这种极日常又极老派的活动,就是我与这座城市相处的一种方式。我以此去触摸城市的肌肤和纹理,也以此去证明自己还在真切而用心地生活。

《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剧照

而对于结伴而行的散步,最合适的同行对象自然是恋人了。

作家李维菁在《老派约会之必要》一书里写过一段很美的话:“我们要散步,我们要走很长很长的路。约莫半个台北那样长,约莫九十三个红绿灯那样久的手牵手。我们要不涉核心相亲相爱,走整个城市。只有在散步的时候我们真正地谈话,老派的谈话。”

《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我长久地为这一段文字着迷。因为我深知,在越来越急不可耐的当下,鲜少还有人有耐心一起走很长很长的路,聊很久很久的天。人们都算计成本,在意时间,追求效率,讲究实用,恨不得第一次约会就将一切条件列清楚,约最直接的局,说不含蓄的话,做有目的的事。对于一些直奔婚姻主题的人来说,散步实在是一项划不来的活动,简直如恋爱一样,不切实际又毫无效用,省略掉也无所谓。

然而我却觉得,一起散步是人类最高级也最浪漫的约会形式。就像**《爱在黎明破晓前》里,赛琳娜跟随杰西在维也纳下了火车后,两人漫步于陌生的城市,在公交车上玩问答游戏、到音像店里听同一张唱片、在教堂里聊神秘的宗教、在草坪上热烈拥吻。从白天到黑夜,再到新一天的黎明破晓,他们四处游荡,有着说不完的话。爱情就这样,跟随着他们的步伐,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爱在黎明破晓前》剧照

我坚持认为,再没有比这更浪漫的坠入爱河的方式了。

还记得念大学时,校园里的宿舍区有一块操场,那也是学生情侣们夜里谈恋爱时常去的地方。每年从入春开始,操场上成双成对的身影便多了起来,空气里都漫溢着属于年轻人的无处安放的荷尔蒙气息。一对对情侣手牵手、肩并肩,在朦胧的月色中、在昏黄的夜灯下、在彼此明亮的眼眸里,一圈又一圈,不知疲倦地绕着操场散步。

我也曾是这些年轻情侣中的一员,也曾在这块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走,恣意挥霍短暂且易逝的青春,换取热烈却浅薄的快乐。如今的我早已忘了当初和男朋友散步时都聊了什么,想来也无非是上什么课、读什么书、去哪里玩这样稀松平常的话题。可事实上,我们都是这样稀松平常地生活,稀松平常地相爱,也是在这些稀松平常的陪伴中一点点了解最真实的彼此,学会怎样长久坚韧地爱一个人的核心。

我想起前几日,我去一个公园踏青碰到的一对年迈的老人。他们白发苍苍,牵着彼此的手,在我的前头不紧不慢地散着步。我一路跟在他们身后,心里在想:或许保持浪漫也不难,我要一直散步到80岁。

《摩登情爱》剧照

春天可惜在太美太短,也可贵在太美太短。

我有一些生活在不同城市的朋友,由于疫情的缘故,这阵子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居家隔离。其中一个好友,一直到清明假期结束当天下午才欢欢喜喜地迎来了小区解封。在行动受限的日子里,连到附近散步这一微小的愿望也成了奢侈,她只能在朋友圈里欣赏美景,给每一条动态点赞,弥补错失春光的遗憾。

一位博主这样写道:“等熬过这一轮魔幻、绝望和忍受,在未来的日子,我一定会每天散步,珍惜自然与自由。”

《一天》剧照

疫情尚未好转,但如果说它还教会了我们什么的话,便是要抓紧每一次机会,去找想见的人,赴想约的会,不要将明天想得太近,也不要觉得“下一次”理所当然。在每一个觉得“太快乐了”的时刻,要全情投入地感受记录。要知道,生命中的很多人与事是可一不可再的,万万不要去怠慢。

旖旎的春光如此短暂,而我们所处的当下又如此动荡。如果现在聊诗与远方已经太奢侈,那就珍惜身边与附近吧,去踏青,去散步,去让浪漫成为一种终身的信仰,用它抵抗那些沉重与虚无。

花还开得正好,今天也要去散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37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