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的宋词,这七首你知道几首呢?

人间最美的宋词,这七首你知道几首呢?,第1张

宋词有成百上千首,它们三五成句,四六成情,爱不释手。每一首都美好的无以复加,我只好把心里觉得最美的宋词写下来,分享给你,盼你欢喜。

此词是苏轼四十五岁时所作,这已经是他谪居黄州的第二年。他的好友章质夫作了一首《水龙吟》,写尽了杨花风姿,苏轼很是欣赏,于是忍不住和了这首。

这首词的主人公,那个孤单的女子,因为被离思缠绕着,看花不是花,看月不是月,即使是在花开如梦的时候,她也心无所依。春去之时,落红难缀,她早已是泪眼迷离。可是那又如何?人在红尘,聚散难期,这样凄凉的心境,并非独属于她。

其实,我们都是孤单的。看上去,人生常有相逢,也常因相聚而欢喜。可是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我们都会明白所有的相聚都会以别离为结局。萍聚萍散,缘起缘灭,谁也没有办法。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独自行走,独自穿过荒凉年月,独自看花谢花开、潮起潮落。

去年的元宵佳节,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在这样的美好的时刻,真的很适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浪漫,美好,欢喜,甜蜜。

两个人月下黄昏约会,本就是挺浪漫的事。或许柳梢头的月亮只是一个闲静的背景,黄昏斜阳下,他们会牵着手漫步吗?会看着对方的眼睛相顾无言吗?会互诉衷肠把酒月话吗?

而这首词上、下阕的反差是极大的。上阕那么浪漫温馨,下阕却是哀怨惆怅。同样是今年元宵佳节,还是灯火通明花市依旧,可与词人约会的女子却已不再来,词人看着眼前的景,流下了黯然伤神的泪。物是人非,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无情莫过于时光,这就是时光带来的改变,在时光面前,我们总是无奈,我们用尽全力也无法阻挡失去。无论是那个女子是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是仅仅告别了我们的视线,她都留给了我们一段伤感的回忆,和一份美好的相遇。

这是一首爱情相思的怨词。在爱情面前,我们总是饱经磨砺风霜,遭遇阻碍,思念不决,幽怨满怀。面对聚散离合的爱情,恐怕直到时光尽头,世间仍会有思念,层层叠叠。爱情若不熄灭,思念就不停歇。往往是这样,爱得越深沉,思念越浓烈;爱得越真诚,思念越漫长。

两个人的月下黄昏变成一个人的独立残阳,定是难言的况味。可也没办法,爱得再深,也不得不面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我想词人大概也因钟情的女子处境寂寞,过着年华虚度、红颜空老的生活而有同样的感慨。

心有千千结,也无法阻绝彼此的思念。可是在寂静夜里,情思却不断蔓延。即使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也只能感叹红颜空老,独自黯然神伤。

遥望岁月长河,常常会突然沉默。因为在历史长河面前,所有的最终都会成为过眼云烟。无论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还是叱咤风云、金戈铁马,千百年后都尘归尘土归土。只剩几抹荒凉的踪影,任后来的人们无声寻找和祭奠。

这是一首豪放词,我想如果没有豪放词,宋词恐怕永远是那副轻软细柔、哀怨婉约的模样。很庆幸,在那片词意纵横的天空下,有苏轼,辛弃疾。他们带来了慷慨激昂,恢弘壮阔。于是,宋词便有了气冲霄汉的气势。若非如此,读起宋词的时候,人们会在那抹婉约的情调里变得醉意朦胧。

这是词人在六十六岁的时候写下的,辛弃疾力主抗金的建议,不但没被采用,还遭到疑忌和不满。辛弃疾从军以来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待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此时又受到打击。他虽已年迈,杀敌复国的雄心壮志却不减当年,于是写下了这首满含忧虑与悲愤的词。

爱情,总是如烟如雾,让人捉摸不透。刹那的花开,未必就能天长地久。瞬间的欢喜,也未必就能海枯石烂。相见时纵然月白风清,也总要面对此后的似水流年。

真实的情况往往是这样,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倦了,星光也暗了。似乎总是这样,我们能猜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世事无常,就是这样。

从相逢到相爱,从相依到相守,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要做。可遗憾的是,很多时候,爱情还来不及表达,就已经随风逝去,无处找寻。

这首词,能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初恋,想起那些花前月下的日子,想起那些携手欢笑的时光。

无论何时,初恋都是人们用心珍存的回忆。尽管很多初恋故事都无疾而终,此后想起也总让人泪眼迷离,但是人们还是愿意珍藏那些记忆。最初的相逢,最后的别离,多年以后再想起,纵然荒芜,却也温暖。

这首词作于张孝祥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之后。面对这样的境遇,许多人愤懑惆怅,无所适从,他却选择了笑看风云。这是一位胸襟开阔的词人。

这世上,风景处处都有,只是欣赏风景的人却总是寥寥。如果不能放下心中的尘俗羁绊,纵然身在山水之间,怕也不能明白山水之意。世事多变幻,潮起潮落,月圆月缺,谁都没有办法。面对浮沉起落,总有人无法淡然。但是对于那些旷达洒脱之人,处处都有灯火云帆。

在大宋温软的时光里,站着不少豪放清旷之人,词人就是其中一位。面对风起云涌,他知道与其沉湎悲伤,不如坐卧山水。

我们何不借着词意,去到洞庭湖,将自己安置在水天之间,看那豪旷的词人,如何陶然人间。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风和为人都受苏轼影响很深。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多处漂泊,使他对宦海生活极其厌倦。于是,后来他终于回归故里,修筑了归来园,自号归来子。看透了名利浮华,才能与山水田园真诚相对。那段时光,他可以如陶渊明那样,采菊种豆,悠然写意。偶尔忆起往事,他或许会对那些混迹仕途的岁月,有不少悔意。

不管怎样,在春花凋谢的日子,晁补之总是会莫名惆怅。尽管谁都知道,春去秋来,花谢花开,这是轮回的必然,但是世人之中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从容淡定,又有几人在面对聚散离合的时候能够不悲不喜?

许多事情是不能重来的,去了也就永远无影无踪。多年以后,词人回首往事,纵然能够举杯痛饮,却终究找不回旧时心情。于是悲伤也好,欢喜也好,惆怅也好,得意也好,时光总不会停下脚步。与其寻寻觅觅,悲苦萧瑟,不如坦坦荡荡,随遇而安。

#能力训练# 导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经典描写中秋的宋词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经典描写中秋的宋词精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赏析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故结尾“但愿”便推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篇二经典描写中秋的宋词精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直下”,这里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后又从天上写到人间,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这里辛弃疾用“人道是”三个字,表示前人曾说过这个意思。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篇三经典描写中秋的宋词精选:念奴娇·中秋

  宋代: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赏析

 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词的开头“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作者这样想象,究竟有什么意义?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

 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今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篇四经典描写中秋的宋词精选:水调歌头·中秋

  宋代:米芾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赏析

 米芾写中秋赏月,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上片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

 “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这首词自东坡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这首词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词的上片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并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篇五经典描写中秋的宋词精选: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代: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赏析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上片末韵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这也是古代赏月者在神话时代容易产生的绮情。但是通过“应华发”的自答就可以发现。词人在这里问讯娠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严格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调子。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结韵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人。

宋词的柔婉和私人叙事的风格,带来了宋词中爱情词的大繁荣,可以说,除了诗经时代那些纯真的爱情与敦煌曲子词中那些决绝的爱情,写爱情就再也没有那个时代,哪种问题,能比宋词写的情深意切,写的缠绵悱恻,写的意味深长了。宋朝是一个物质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审美上,宋朝人崇尚优雅的生活,在爱情上宋朝人崇尚含而不漏的深情。宋朝词人们喜欢逛青楼楚馆,身体上很不老实,但是在灵魂上,他们是一群温柔敦厚的君子。因此,宋词中的爱情,读来让人如沐春风。在这些词中,有热恋,有失恋,有分离,有悼亡,有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相思,也有一见钟情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刻骨铭心的思念。文溪老师今天为您带来宋词中十大爱情词排行榜,陪着您找到最美的爱情。

排在宋朝最美爱情词第十位的是九张机。这是一个无名的作者所写。金庸先生曾经将这首词改写后,用在他的小说中,这九张机,曾经是老顽童周伯通、瑛姑和南帝段皇爷-一灯大师的心中的痛,人生在世,相见时难别也难。谁能说分手容易,谁人说相思不苦!即使如老顽童般空明,也一样逃不出一个情字。

第十名:无名氏:九张机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恹恹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尾,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与金庸先生小说中的九张机不同,这首九张机,好似没了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而是写一个少女在春日里的心如撞鹿的蠢蠢欲动,和对未来美好的爱情的憧憬。真的是美不胜收。一句话,少女情怀总如诗。

排在第九名的是柳永的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他的词大概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己游山玩水一生漂泊,二是写自己出入歌厅KTV和歌女们的快乐生活。他的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这首词写在春天里,春光大好,但是爱人不在身边,生活如清汤寡水淡然无味,又写自己想找人喝酒大醉一场好忘记寂寞,但是没人作陪还是没有意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两句乃千古名句,追求爱情的朋友可以灵活运用。

排在第八名的是:第八名:辛弃疾:一剪梅

辛弃疾是宋词的全才,什么豪放词,什么婉约词,什么边塞词,什么爱情词,全不在话下,基本上都是宋词中的顶尖的精品。辛弃疾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是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败英雄,但是英雄也有柔情似水的时候,他笔下的爱情词,可谓是柔肠寸断。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

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也是身负北伐梦想的大英雄。英雄也有情长之时,这首是他少有的爱情词佳作。“行也思量。坐也思量”、“来也恓惶。去也恓惶”,深刻地描画了思念一个人的滋味。

排在最美爱情词第七名的是晏几道:临江仙

晏几道是宋朝婉约派的大师,是最善于做梦最伤心的情歌王子,他与秦观一起,被称之为古之伤心人。晏几道有个不懂风情叉腰肌极为发达的凶狠的老婆,因此晏几道心中的痛苦只能和那些风情万种的歌女们说,他每一次见到一个歌女,他都会一见钟情,写下那些经典的爱情词,但是,那些歌女们也就是逢场作戏而已,因此,晏几道人很伤心,词写得也是肝肠寸断。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词人宰相晏殊的儿子,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他不喜欢做官,也不想参加科举的高考,就喜欢和歌女们喝酒唱歌,然后一个人寂寞地单相思。他喜欢了莲、鸿、苹、云四大美女,但人家喜欢他的词,喜欢他唱完歌发小费的潇洒,不喜欢他的人,所以每次他的爱情总是无疾而终。于是,晏几道只好做梦,因为只有在梦里,他才能见到那些美丽的歌女们。

排在第六名的是,秦观:鹊桥仙

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大宗师,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情歌王子。女孩子们以能与秦观见一面为荣,甚至有传言说,有个歌女曾经为他殉情而死。秦观与晏几道一起被称为古之伤心人,这从他的爱情词中就能看出来,不过,秦观这一首鹊桥仙,却写出了爱情的另外一番味道。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是北宋歌女眼中的才子和帅哥,其实他就是个长相粗陋的大络腮胡子。但秦观的词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柔弱婉转,有人甚至说他的词充满女人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是千古名句,适合于现在对爱情稍有厌倦的朋友——你要是不想去陪她(他),就引用秦观的这句词好了,告诉他(她):反正我是爱你的,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

排在第五名的是第五名:姜夔:江梅引

姜夔是南宋的著名词人,虽然一生没有做过官,过着流浪江湖的生活,但人家姜夔长得是如神仙一般,是个衣袂飘飘的公子。据说姜夔在安徽的合肥有两个女朋友,是一对姐妹花,后来姜夔离开合肥,爱情无疾而终,但是姜夔始终未能忘记那一段浪漫的爱情。词是这么写的。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善写梅花,且写梅花的时候,必然会引出自己对远在合肥的情人的思念。这首词用两个梦写自己对情人的思念,第一个梦是两人携手漫游于春色之中,第二个梦写自己在梦中,却再也找不到爱人的身影。两种梦境相比,前者能给予暂时的安慰,后者却带来无限的伤感,但梦醒之后,总归虚无。

排在第四位的是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初婚**李清照思念丈夫赵明诚的词作。新婚燕尔,赵明诚负籍远行,空床难守,婉约派大师李清照写下这一千古名作。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排在第三名的是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据说陆游的原配夫人是表妹唐婉,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唐氏改嫁后,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陆游在家乡山阴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是一首催泪之作。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得不到的爱情最珍贵!

排在第二名的是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但婉约词也造艺非凡。这是苏东坡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此时距王弗去世已经十年。一场梦境让苏东坡想起自己的妻子,当年的青春少女,如今的千里孤坟,当年意气风发,如今“尘满面,鬓如霜”。阴阳相隔的爱情,如何不让人泪如雨下?浪漫的苏东坡是耐不住寂寞的人,王弗去世后,他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后来又纳侍女朝云为妾。词写得好,但对爱情不专一。差评,排名第二。

下面,文溪揭晓宋词爱情词的第一名:贺铸的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是北宋豪放与婉约兼具的词人,更是一往情深的情种,虽然他人称“贺鬼头”丑的惊心动魄。贺铸夫人去世之后,坚强地抵抗住众多女粉丝青春的“暴击”,没有再娶,青灯黄卷,“空床卧听南窗雨”,思念挑灯为自己缝补衣裳的亡妻而孤独到。

1

最浪漫的30句古诗词

最浪漫的30句古诗词

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寻百千佳句亦非难事。今特觅三十句,惟“情真”二字!

状元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榜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探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9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0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

1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

路。

15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6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0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1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2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

恨水长东。

23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4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5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6

似此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7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28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9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0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366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