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英文资料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英文资料,第1张

The romantic lit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influenced by the romantic literature in Western Europe 19 centuries half lea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apitalism,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patriotic enthusiasm, get rid of bondage of English litera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spirit of cre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freedom of the transcendental doctrine presented a splendid sight, so far the American romantic literature began to flourish Therefore, its works from the content to the form have a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Romanticism emphasizes the spiritual func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ui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nature is full of spirit and man should return to nature It advocates that art should make the reader get the stimulation and achieve the sublimation of the soul

American Realism pays great attention the fact or reality; from idealism, hypotheses or sentimental doctrine of objective process; objectively and not by feelings to deal with thought and action, against all unrealistic or Utopian character The reality of the early cheap optimism, began to show social contradic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ealistic and naturalistic literature in Europe, American Realism reflects the negative side of society from many aspects

American realism with distinctive artistic features, lifelike, reflecting the broad picture of society, the introduction of impressionism has even opened a way of American short stories, mature on American literatur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这是这段文字的翻译----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9世纪上半叶,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高涨,摆脱英国文学的束缚、重视人的精神创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验主义蔚为大观,至此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因此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浪漫主义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自然,主张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

美国现实主义注重事实或现实;不受理想主义、臆测或感伤主义影响的客观过程;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现实主义抛弃早期廉价的乐观主义,开始表现社会矛盾。在欧洲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美国的现实主义从许多方面反映社会消极的一面。

美国现实主义各具艺术特色,逼真,反映广阔的社会图景,引进印象主义手法,甚至开辟了美国式短篇小说的途径,对美国文学的成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 =,望采纳,来自英语帝。

路易十五时代的路易十四在1715年,他的重孙子路易十五(1715年至1774年)的死亡,登基,当时年仅5岁,由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路易十五的法国专制政治危机公开暴露出来。路易十四去世,留下24十亿锂国债,其中1/3已经到期,国家财政1715纯收入只有69万只锂财政支出达到1447亿锂,国家财政是很大的困难。 1716国家预算的赤字近100万只锂。政府试图打击投机和高利贷的名义收取罚款,但只拿到10多万只锂。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奥尔良公爵,聘请了约翰·劳埃德财政改革。约翰·劳埃德是苏格兰银行家。 1716年,他创办了一家私人银行,发行的银行票据,银行票据现金支付国家税收作为有效的。在1718年,约翰·劳埃德的银行,被宣布为国家银行的信誉大大提高了。政府和贵族的银行票据,以偿还其债务。约翰·劳埃德是西印度公司股票的问题,该公司享有的权利,贸易,殖民主义,种植烟草的销售到美洲。这在法国引起投机狂潮,成为暴发户了。约翰·劳埃德从那时起水泥,并于1720年晋升为财政大臣。然而,这种改革,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结果,法国的财政状况陷入更大的混乱。到1720年年底,银行约翰·劳3000000000锂资源储量的银行发行的钞票是只有700万锂。消息传出后,引起狂热的黄金和白银交易所,约翰·劳埃德逃离国家和银行倒闭。许多银行票据持有人的贵族,富商破产了。尽管使用银行票据,以偿还大部分债务,但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恢复旧的金融体系,使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1723年路易十五亲政,但国家财政没有改善。路易十五奢侈,法院支出占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的贵族集团仿效奢侈的宫廷生活。首相后继的一次改革融资,但最终未能挽救危机。下层民众生活在贫困之中,社会的阶级矛盾。

路易十五继承了路易十四的扩张主义政策的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参加了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并退出占领的比利时,荷兰等地。法国遭遇惨败在七十年战争(1756-1763),失去的电子商务网站,在加拿大,俄亥俄河流域,路易斯安那州,塞内加尔。印度失去了一个大的殖民地,只留下五电子商务网站。七年战争英国建立了殖民霸权,而法国的大国地位受到严重损害。长期食用大量法国的国力,法国的对外战争陷入危机的专制。

18世纪的法国社会和经济条件和阶级关系在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绝大多数集中在手中的贵族和僧侣国王为首的国家土地。农民占全国人口的95%以上,基本上是一个佃农,耕种土地的地主。从18世纪初,法国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但在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英国,深到农村地区。

18世纪,在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在一些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里昂,奥尔良,阿尔萨斯 - 洛林,那里有很多的性质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手工工场的就业一千多工人分散就业100人集中的手工工场是不罕见的。到了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国家的最先进的机器。在贸易方面,鲁昂,AIKS,亚眠,波尔多,许多城市的对外贸易的中心。法国外交部主要出口葡萄酒和奢侈品。进口商品,如棉花,香料,皮革,咖啡。法国商业的繁荣,集中一半以上的欧洲货币。

但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法国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许多障碍。在法国,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包的第16世纪的税务系统,和美国国债系统的实施是的主要手段原始的积累的资本在法国,通过数据包收到国家责任,到了国家的钱贷款人,法国的金融资本家得到一个巨大的数额的收入为法国社会最富有的阶层。但是,路易十六登基以来,以各种手段,以减轻他们的金融危机,从金融资本家手中的拿钱,使君主制和资产阶级的破坏,因为路易十一的合作关系,迫使金融资本家代表的资产类也开始反对封建专制的道路上。在工业领域,由于封建行会制度的存在,大量的手工业作坊不能过渡到一个手工业作坊。公会系统保护的封建制度,也有严格的限制,工匠和学徒的数量,规模生产和技术。范围的工业和法规,制定了到18世纪路易十四时代,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他们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法国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再加上各省之间的法律,度量衡,货币等的残余封建存在的,很难有不同的困难领先的商业联系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的封建专制制度,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购买力非常低的水平,国内市场萎缩。 18世纪以来,法国迭戈在对外战争的失败,不仅国库,困难和损失,许多海外市场。只有在七十年的战争,在北美,包括加拿大,大殖民地,殖民地的印度,法国,英国占领。到法国的王室,贵族的带领下,在各级,法国贸易和工业敛财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和商业征收重税流动在他们手中,大多数工厂的老板和商人的利润,这大大限制了资本的积累。这一切,在法国的新兴资本主义与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革命前的法国,仍然保持着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所有的人都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名罗马天主教神父,和第二个层次是贵族,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和手工工场的工人构成了第三级。

天主教会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尽一切努力敏感的人口封建迷信,封建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提倡人们保持一天的生活态度,没有做丝毫反抗。 “异端”反天主教教会和封建制,实行的残酷迫害。天主教会反对科学,扼杀知识,落实急需蒙昧主义。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人们的思想,你必须先铲除天主教会。天主教会是法国最大的封建领主。教会土地占土地总,喇嘛和其他封建贵族,雇农的剥削,压榨封建租金的1/10。主教大多出身贵族,主要集中在城市,像一个贵族过着奢侈的生活。但低阶修士在一年级主要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们收入低,生活贫困,并有敌视态度的高僧大德,同情三年级。

第二级的贵族,分为两个类,一个佩剑桂家庭“,长袍贵族。所谓的佩剑桂家庭的主要手段是世袭的封建贵族,大部分大贵族他们远离自己的国土,住在凡尔赛宫,依靠养老金生活很奢侈的生活方式。由于他们拥有垄断地位,在军队,政府和教会的特权。佩剑桂家庭“中小大小贵族,多年生活在农村,虽然不是大贵族的奢华生活享受,但由于直接剥削农民,成为农村的封建专制的主要代表。

“袍贵族”是不是世袭贵族,贵族头衔的钱购买。因此,他们大多是从资产阶级。法官袍贵族的各级法院,并可以给儿子的父亲。包揽诉讼,他们挤在财富的人,也过着放荡的生活。的佩剑桂家庭“,歧视他们,但不允许他们进入法院。因此,他们也不满的”佩剑桂家庭。

三年级的成分更为复杂。资产阶级,但中,小之分。大资产阶级包税商,军火商,特许经营,银行家。这些人与封建专制的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他们还花钱买爵位的,长袍贵族。因此,他们并不想推翻独裁政府。然而,由于政治,他们不拥有任何权力,而不是封建政府,并保证资产的经济活动往往是贵族或国王的干扰,所以他们反对革命需要改善只是希望通过双方的根本利益,未触及下,限制国王权力,并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中产阶层是主要的手工业作坊业主和商人。封建专制的政府的压迫和勒索,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渴望被大大阻碍。因此,他们强烈要求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这些人构成了资产阶级共和派。

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城镇居民。这些人主要是小商贩和小作坊主。这些人不仅对大资产阶级的压迫他们,他们痛恨封建专制的无限利用它们。但他们也反对无产者,害怕革命的无产阶级摆脱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损害他们的利益。

第三个层次,数量最多的农民。他们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不仅向政府支付租金给房东,但各种苛捐杂税向地主交纳。此外,他们还必须向国王缴纳所得税(收入的1/20的土地税),人头税,土地税,支付什一税的教会。经过层层盘剥,农民耗尽,这是难以维持温饱。在18世纪后期,法国进入“封建反动”的历史时期。国王已经返回徭役农民建设道路和建筑的兵营。房东正在努力改善的封建租金,也篡夺了公共土地的农村公社,使广大农民更加贫困。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前夕在法国的23万农民,150万的乞丐竞争。因此,在小学三年级,农民是最讨厌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精神,最富有的。在第三级在各级之间的矛盾,而且反对封建的系统是一致的。因此,国王为首的第三级,僧侣和贵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来解决。

启蒙的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承诺,以满足资产阶级和广大的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这是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思想的人从拘留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解放发动了一场解放运动。他们激烈地批评指责封建专制和腐朽,反动的性质,教会,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占有了所有的社会财富,而在极端贫困中的人的呻吟。他们反对宗教迷信,指出上帝是不存在的,“圣经”是编造的,是一个神圣的奇迹牧师任意编造的谎言。他们倡导个性解放和要求应完全自由。启蒙思想家表明破坏的封建制度,主张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了解。

开发的基础上,17世纪的理性主义的思想启蒙。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数字,尽管他的哲学是唯心论,他建议采用合理的,而不是神的启示和人的分析论证,而不是神的偶像崇拜的思想,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和文化的垄断有一个显着的进步。作为一个理性的和批判性的思想家,合理的原则,而不是权威和传统的原则,提出了过去,包括旧的传统宗教和国家政体应研究。这种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启蒙运动,是最突出的特点。此外,发生的启示,同时也得到了自然的发展,18世纪的欧洲社会契约的权力,分权理论。启蒙运动的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吸引群众参加革命的推动,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同的英国革命,彻底扔掉披着宗教外衣,采取的形式公开的政治斗争。

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伏尔泰(1694-1778)和孟德斯鸠(1689年至1775年)。他们的教义反映了大资产阶级的要求,的温和派属于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指导思想。

伏尔泰原名弗兰?,OIS玛丽阿鲁埃。浩丰他的书,涉及其他方面的政治,哲学,文学,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 “哲学大辞典”,路易十四“,在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精神”,在他的杰作。伏尔泰无情地批评天主教教会作为一个精神支柱的封建制,口号“摧毁丑闻”,公开反对教会的宗教迷信,宗教迫害和人的无知,以及对各种社会弊病指出,所有这些弊病在于天主教会欺骗。他谴责天主教教会是一个“九头鸟”,教皇是一个“骗子”。天主教牧师“文明恶棍。他的政治倡导者按照英国的宪法君主制的例子,主张自然权利交给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所有,废除权限,限制王权。但是,因为他站立的位置中大资产阶级,思想上,经常发生矛盾,他批评天主教会的一方面,但是,社会的不平等是不可改变的现象,一方面,提倡的“自然权利”的人,但人们的回报是“暴民”没有自己的能力,管理自己的需要“聪明人”的监护权。伏尔泰的二元性的社会和政治的角度来看,反映的模糊性的大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和妥协的态度。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曾担任当地高等法院的法官,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罗马上升和下降的原因。孟德斯鸠和伏尔泰(Voltaire) ,很坚决地反对天主教教会的思想专制。在他的书,狠狠地批评和嘲笑的天主教教会和教会的残忍和不称职的。与此同时,他强烈反对专制和残暴的特权阶层。然而,他不主张废除君主制,法国应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他的政治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法的精神”。在这项工作中,因此,孟德斯鸠,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可以限制君主制,是没有必要的一场革命来实现这一目标。这样的想法,后来利用立宪党人的革命,并体现在“世界人权宣言”和1791年的宪法。

代表的中产阶级经济学家魁奈Encyclopedists的重农学派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1713年至1784年),主要代表的Encyclopedists,霍尔巴赫(1723年至1789年),爱尔维修(1715年至1771年。 ),以及其他反映他们的政治思想狄德罗主编的“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全书”,因此,他们被称为“Encyclopedists,。百科全书是在16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的代表,最有代表性的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时代。然而,他们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他们认为,自然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超自然的上帝的存在。通过百科全书出版的关于自然和科学文化知识,教人以公开的宗教封建迷信的荒谬,批评的无知和残酷的天主教教会和牧师,而宗教是用来提高价值被压迫的国王人。讨论的社会现象,他们使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即封建制是不合格的人,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理性的政治制度。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提出了王权应限制在最低限度,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不一定要采取的手段的革命。魁奈(1694年至1774年),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之一,主要作品包括“经济表”。他是一个经济学家的一个系统的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他极力推崇经济自由资产阶级思想和创造性的论述了再生产理论。

启蒙思想家的小资卢梭(1712-1778),代表他们的利益。卢梭出生在日内瓦钟表匠家早年因为家境贫寒,生活的生活徘徊,有着深刻的体会下层人民的痛苦和情绪。因此,他的观点则更为激进和革命。 “爱弥儿”社会契约论“,”论不平等的原因和基本人权,在他的名著“忏悔录”。卢梭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的不平等和一切罪恶和不幸的根源。因此,在他的著作中,他强烈批评了现有的在社会上的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但卢梭主张消灭私有制,并通过一个小型私人所有权保留希望达到的目的,经济上的平等。政治思想,他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的理论。他认为,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并建立一个国家应该是社会契约的原则。路易十六“我的国家”的谬论之王,而不是人的主人,但人民的仆人,不称职的公务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取代他的人。 “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卢梭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卢梭和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他极力主张推翻的专制君主制,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卢梭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在以后的雅各宾革命。

启示,也出现了一些思想家,以反映较低的群众革命的要求,最有代表性的梅里叶(1664年至1729年),马正丁基锂(1700年至1785年)和:鄚来蜊(生卒年不详)等。集团与机械唯物主义思想家和乌托邦的共产主义色彩。梅花离开他的杰作,“遗书”,谴责私有财产,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是万恶之源,是祭司,投机者,官员都称为“富裕的懒虫”说,封建地主的“魔鬼”。他主张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和社会财富的应该是广大市民的共同享受。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没来由李在他的著作“自然码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建立一个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但他不主张革命要实现这一目标,但他的主张就可以实现,只要消除社会偏见和谬误。马狗不理以梅里叶大致相同。他认为,只有通过消除社会不平等,以消除暴政和邪恶在他的书“的原则,法律规则或法律的”和“的力量公民和义务,马狗不理描绘了他的理想共和国的画面:在这个共和国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所有的人兄弟,禁止拥有的财产是共和国的第一部法律。”不过,他提出了不切实际,理想国,不能建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能建立在一个荒岛上。这种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它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人民在社会的现实绝望。

自启蒙运动以来,被称为18世纪的“启蒙时代”。启蒙运动是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较高的理性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在理性主义的旗帜下,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神圣外衣 - 天主教会和天主教会,以及在神圣的外衣下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活动,都在理性主义的平衡,让人民群众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揭露虚伪性和欺骗性。启蒙运动的哲学前提,社会应该建立上述的法律性质。启蒙思想家既然上帝不存在,授予权限,那么这个人是天生的平等和自由,追求幸福的,生存是每个人的权利,是任何人都不可分离的。有头脑的人的自然权利对抗,否定了封建特权,对人类的启蒙运动最重要的贡献。启蒙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伏尔泰,狄德罗等人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还自然科学狂热的拥护者和倡导者。胜利在三年级的未来有信心的新的社会启蒙思想家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动员民众参加革命,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他们的思想反映政治和阶级的不同派别的要求,但是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整个过程,每个阶段都可以发现其踪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与此同时,法国的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和美国,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在描写对象上: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二、在表现手法上:

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三、在思想内容上:

浪漫主义文学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它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歌颂民主自由,尽情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

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同时塑造出诸多的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真爱和正义最终必定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充满了战斗力,激励着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和争取自由幸福而进行不屈的斗争。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法兰西人作为拉丁民族,是古罗马的继承人。在政治上罗马帝国始终是法兰西人心目中的光辉的榜样。“帝国”这个响亮的称号是当时法国统治阶级所心醉神迷的。他们想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恢复古罗马帝国处在奥古斯都时代的那种宏伟的排场,在文艺上也很想效仿古罗马的风格。所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原型是拉丁古典主义。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统一的官方艺坛。为国王及其统治集团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当时的思想、天主教和世俗的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带上神话的外表。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整、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套用马克思在评论路易波拿巴政变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时所提到的一句话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就是穿着古罗马的服装,用借来的语言,上演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当然,新古典主义绝对不是拉丁古典主义的“借尸还魂”,它所表演的主要是“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是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场面,是过渡时期必然会出现的新旧因素交替及互相妥协的局面。新古典主义的基本信条要求一切要有一个中心的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要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比如说三一律。布瓦洛(1636-1711)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就是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注重表现技巧,特别重视语言。新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三大代表是熙德、拉辛和莫里哀。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中世纪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主要包括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抒情诗,这些浪漫传奇是由中世纪各国文学家用由拉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这些浪漫传奇的特点就是非现实的、富于想像和幻想的、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名称源于浪漫传奇,也是取了浪漫传奇的这些特征,并把以这些特征为标志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尊奉为典范。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都发生过,是一个美学上的范畴。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注重人的主观内心世界,强调想像的运用,语言热情奔放,手法比较夸张。这种创作倾向其实早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口头创作时期就出现了,但因其不具备自觉性,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运动。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潮流派或思想运动,是特定历史阶段发生的事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范畴。它大致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这个定义可扩大到:浪漫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思想运动,而是对18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经历过并且继续在经历的某些状况的综合反应。浪漫主义运动的鼎盛期是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有:主观性、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回到中世纪,对历史及民间文学的尊重、抒情性。作为流派,浪漫主义在西欧各国都有过很长的尾声,或者是作为传统而成为其它流派的组成部分,不过到了1830年以后,它的鼎盛时期就过去了。

现代主义文学

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现代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意识流文学

超现实主义文学

未来主义文学

意象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或现代文学,是1890年-1950年间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文学思潮。在纵向上,前承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后接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横向上,包括象征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意象主义文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六个分支流派。

目录 [隐藏]

1 理论溯源

11 历史社会演变

12 科技与文化因素

13 文学和艺术思潮

2 发展轨迹

21 孕育期(1840年-1890年)

22 肇始期(1890年-1910年)

23 鼎盛期(1910年-1930年)

24 衰退期(1930年-1950年)

3 流派

31 象征主义文学

32 表现主义文学

33 未来主义文学

34 意识流文学

35 意象主义文学

36 超现实主义文学

[编辑]理论溯源

[编辑]历史社会演变

卡尔•马克思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发生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

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还包括1917年爆发于俄国的十月革命。马克思的思想在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遭遇质疑的时候,一跃成为一种重要思潮,许多现代主义文学家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其影响。

[编辑]科技与文化因素

在整个19世纪,统治欧洲科学界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在其影响下,实证、理性等观念是引导文艺发展的主流观点。但在20世纪初期,现代物理学,尤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极大动摇了古典物理学的物质宇宙观,科学世界变得微妙、复杂、难于把握。相继诞生的电子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进一步毁灭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点,甚至极大的改变了语言。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例如,作为现代主义文学重要流派之一的未来主义文学,就是在新科技发展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

在哲学与文化领域,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导文学家深入开掘潜意识和无意识领域,直接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然而,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最大的,却是法国哲学家亨利•博格森。他的直觉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个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基调。此外,康德不可知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克罗齐的直觉美学理论,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编辑]文学和艺术思潮

单纯从欧洲文学史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可以看作是19世纪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向唯美主义文学转变、现实主义文学向自然主义文学转变,均形成危机而另谋出路的结果。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是浪漫主义文学随欧洲民族民主革命的低落而蜕变的产物,其继承了浪漫主义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却丧失了浪漫主义的批判与重建精神,遁入象牙塔,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大批现代主义作家,尤以法国象征主义作家为最。

而以佐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则是19世纪在欧洲盛极一时的现实主义文学蜕变的产物。它强调对外界现实的模仿,侧重描绘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决定性影响、病态事物和繁琐细节。可以说,自然主义文学作为桥梁连接了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此外,20世纪欧洲艺术的发展几乎处处与现代主义文学同步前进。20世纪初,以塞尚、高更和梵•高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的第一批大师主张用宽阔的笔触、粗犷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由于艺术和文学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都和现代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的时候甚至拧合成一个分支流派,比如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就同时包括了绘画、雕塑和文学。

[编辑]发展轨迹

[编辑]孕育期(1840年-1890年)

夏尔•波德莱尔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远祖。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第一次摒弃浪漫主义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歌颂,转而以愤世嫉俗的态度揭露城市的丑恶和人性的阴暗,这奠定了后来盛极一时的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基调;而爱伦•坡则倡导所谓“使灵魂升华的美”,反自然,反说教,强调形式美和暗示性、音乐性,这些后来都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中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

然而严格的说,上述两人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却是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这一理念的雏形。

[编辑]肇始期(1890年-1910年)

19世纪90年代起,法国象征主义文学波及到欧美各国而蔚为一个国际性文学运动,标志着现代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思潮而开始。

这20年间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和作品。法国的象征主义继续发展着,产生了马拉美、瓦雷里等成就斐然的诗人;德语国家的表现主义戏剧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爱尔兰出现了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其***物叶芝是这一时期英语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在小说创作上,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作品已经出现暧昧的现代主义元素,而法国的普鲁斯特则完成了鸿篇巨着《寻找失去的时间》,成为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早期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法国、英国和德国,也波及到欧洲其它国家。如比利时的法语剧作家梅特林克创作梦幻剧《青鸟》;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把法国象征主义引入德语世界;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以其代表作《走向大马士革》奠定了表现主义戏剧鼻祖的地位。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现代主义仍是比较庞杂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仍较暧昧,不如晚期成熟。大多数早期现代主义作家都经历了从其它文学流派转向现代主义的过程,比如叶芝早年的诗歌具有唯美主义的因素,感情纤细,而晚年的作品则彻底转变为纯粹现代主义的抽象化。

[编辑]鼎盛期(1910年-1930年)

弗兰茨•卡夫卡,1907年这一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纷至沓来,欧美文坛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除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得以继续深入发展外,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文学、英美的意象主义文学和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文学也相继诞生。意识流文学正式成为现代主义文学所有流派中的中流砥柱,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作品。表现主义戏剧跨越德语国家的界限,传入美国。

几乎所有最重要的现代派作品都在这一时期问世,如卡夫卡的《变形记》(1912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年)、艾略特的《荒原》(1922年)、奥尼尔的《琼斯皇》(1922年)等等。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英、美、法、德、意各有自己的现代主义流派,而巴黎则是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本营。现代主义文学在1920年代发展至顶峰。

[编辑]衰退期(1930年-1950年)

从1920年代开始,由于世界经济恐慌和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以及苏联国内的清党扩大化运动,导致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起来。爆发于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毁灭了现代作家试图建立战后文艺新秩序的梦想,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在欧洲出现短暂的复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一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一切建构重新坍塌,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价值观、伦理的思考逐渐由“非理性”转向“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以法国作家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迅速发展,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范畴,而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个重要分支流派了。

尽管这一时期产生过一些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品,如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等,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势已去,开始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取代。

[编辑]流派

[编辑]象征主义文学

参见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发展最为持久、成就最高的一个流派,以诗歌和戏剧为主。早期以法国为中心,后扩及整个西方世界。代表作家:瓦雷里、马拉美、兰波、魏尔伦、叶芝、艾略特、里尔克、梅特林克等。

[编辑]表现主义文学

参见表现主义文学。

主要发生在德语国家,后来也扩及美国。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其中尤以戏剧成就为高。在小说领域也有重大建树。代表作家:尤金•奥尼尔、卡夫卡、恺撒、托勒、斯特林堡等。

[编辑]未来主义文学

参见未来主义文学。

诞生并发展于意大利一国,晚期也波及法国和苏联,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横向上不如其它流派成就高,但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探索。代表作家:马里内蒂、阿波利奈尔、马雅可夫斯基等。

[编辑]意识流文学

参见意识流文学。

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唯一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流派,波及整个欧美国家,尤以英语和法语国家成就最高。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小说创作,颠复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代表作家: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伍尔芙等。

[编辑]意象主义文学

参见意象主义文学。

主要发生于英美两国,仅涵盖诗歌一个门类,有时被看作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在英美的分支。代表人物:休姆、庞德、弗林特、罗厄尔等。

[编辑]超现实主义文学

参见超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兴起和发展得最晚的一支,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涉及文艺所有领域,诞生于法国,其前身是盛行于1916年-1923年间的达达主义。代表人物: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盖斯科因、埃利蒂斯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分支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很多后现代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我理论体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处。尽管如此,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概括:

(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复,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复)、交替(在文本中,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到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个人失望与忧郁的“世纪病”,并颂扬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的对立为表现形式的反抗。

  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自然观,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即自然观的世界观是什么意思。浪漫主义所谓的自然是针对古典主义而言的。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秩序、规律的强调,其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浪漫主义把一切原始的、质朴无华的和天真无邪的事物视为"自然的"。从这里引出了浪漫/古典之间的一系列对立,如浪漫主义强调感性,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浪漫主义强调对大自然的表现,古典主义强调对人类创造物的表现;浪漫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古典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浪漫主义强调自由、个性、个体,古典主义强调服从、共性、整体。等等。而这一切从世界观上讲,则体现了对世界对自然的看法。由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理性主义认为世界、自然有如一架精致的机器,一个完美的几何模型,世界与自然的运作受可知的规律的支配。而浪漫主义则把自然视为一个未知世界,是神秘的,值得敬畏的,不断演化的

  漫主义文学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用德国作家席勒的话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所 浪漫主义文学

  以,浪漫主义并不像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竭力表现理想,表现主观愿望,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浪漫主义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因此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浪漫主义是按照理想中的生活应有的样式,按照作家主观的感情逻辑去想象和创造艺术世界。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主观的愿望。 虽说表现主观情感是各种文学类型共有的特点,但是我们要注意,在对情感的抒发上,浪漫主义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和现实主义比较一下,可以说在处理感情和生活的关系上两者之间有这样的区别,浪漫主义是由情生物,为情造物,对生活的表现受主观感情的支配,所以浪漫主义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形象;而现实主义则是由物生情,融情于物,主观感情的表现要受所描写的生活内容的制约,把主观的情感融入生活形象之中。比如,白居易在《缭绫》中也抒情,"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表现了对织女的同情,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在陈述事实、对比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景色的描写,却是在激情中的想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表现希望和激情,浪漫主义文学尤为注重理想英雄的塑造,并常常以强烈的对比来强化和表现主观情感的倾向性。

  远离现实

  在理想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浪漫主义文学更多地采用了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以富于幻想的方式创造出想象的和虚构的艺术世界。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说:浪漫主义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因此浪漫主义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往往带有幻想的特点,在虚构的特殊的环境中,描写一些具有奇特的超人品格、行为和能力的形象。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为了纯洁自由的爱情,可以死而复生;《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能力;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以他的人格、道德,可以感动一切人,可以做到一切事,可以使从不说谎的修女,也为之违反教规。所有这些形象显然不是现实生活种可能有的,而是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希望,富于理想色彩的人物或英雄。正如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在最狭义最本质的意义上说,浪漫主义就是人的灵魂的内在世界,他的心灵的隐秘生活。在人的胸部和内心里,潜伏者浪漫主义的秘密源泉。" 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突现主观倾向。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情感。

  崇尚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崇尚自然的特点,强调以自然为对象和表现人性的自然本质。我们在前面已经提 浪漫主义文学

  及,浪漫主义文学尤为重视自然。这个"自然"既是指那个与社会生活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现了人之本性的自然。浪漫主义文学所以关注自然,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是因为对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违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业文化的失望。浪漫主义认为,人性原有的纯朴与自然,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因为物质欲望的弥漫,而逐渐丧失了。因此,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自然人性的歌颂,也就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表现对象,从而为欧洲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正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说:"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细致的发掘。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歌德,是他们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峦带进了他们自己的作品。" 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也常常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表现人的自主能力和奋斗精神。以此来塑造理想中的英雄。

  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

  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不像现实主义那样追求细节的真实,而是依据主观感情的逻辑和表现理想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夸张、虚构、变形、比喻、象征等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致力于理想的艺术世界的创造,从而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浪漫主义文学经常使用异常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传奇式的故事情节,华丽的语言形式,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自然奇观和异域风情揉合起来,以表现理想中的世界和人生,呈现出雄奇瑰伟的浪漫气势。现实主义创作的冷静刻画和细节真实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是极少见的,即使是写实的场面,浪漫主义也把笔墨用在对奇异新鲜事物的表现上,尽力表现主观感觉和思想感情。

  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

  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的表现是浪漫主义的根本特点,因此,由于理想的性质与取向不同,浪漫主义也就有了所谓的"积极"和"消极"之分。所谓的积极浪漫主义,是指那种表现了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一致的理想和感情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有积极进取的特点,它表现的理想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并以这种理想来批判一切丑恶的现实。而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则是指那种把已经或正在消亡的生活作为理想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把目光投向过去,已经被历史所遗弃的生活成了它的理想的寄寓之所,因此消极浪漫主义常常流露出一种感伤的情绪,其艺术趣味也因此透露出晦暗甚至病态的气息。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消极浪漫主义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是反动的。因为被历史发展所遗弃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并非都是毫无可取的,历史的发展有时候也会以美好事物的丧失作为代价。

  总体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 浪漫主义文学

  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激动人心的特定时期。这个时代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遗迹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处于憧憬与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浪漫主义即是这股文学潮流的折射。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代替了古典主义,成为遍及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思潮,浪漫主义远不只限于文学范畴,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以及民族自觉、解放运动在文化上的反映;它在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否定过程中掀起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浪潮。同时,它带来了文学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全面解放。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浪漫主义文学家的创作气质主要表现为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压制个性,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否定艺术家遵循任何规则,他们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都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它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希伯来文学,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浪漫主义作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它包含了更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文学突破描绘现实的范围。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其目的“只求带给国家一种自由,即艺术的自由或思想的自由”。浪漫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与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古典主义主张只能描绘贵族和上层人物,排斥民间文学;戏剧创作规定要遵循“三一律”,推崇典雅和崇高的风格等等,已成为束缚文学发展的桎梏。浪漫主义终于冲破了这道顽固的樊篱,在创作自由的口号下开辟了文学的新天地。个性解放是他们高举的旗帜,以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这是他们宣扬的时代精神。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迷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浪漫派可分为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的两类作家。前者具有高昂的革命热情,揭露现实的黑暗和不合理现象,对未来社会充满美好的理想。后者以怀旧的态度去抨击资本主义。但是,这两类作家批判现实的武器都是人道主义,他们一般都同情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并以此去构筑理想的社会图景。 浪漫主义文学

  (3)酷爱描写中世纪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到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古典主义贬斥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学,把它看成漆黑一团;浪漫派反其道而行之,在重新挖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同时,也把这段历史作为描写的内容。但浪漫派并不注重是否反映历史的本质面貌,他们往往只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历史上语焉不详,可以凭作家自由驰骋,因而有时不顾主人公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大仲马的小说就是如此,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的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这些人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的珍宝探不到底,它既可怡情,又可益智。他们寄忧思于自然,用自然美来对照社会的丑。他们不仅歌咏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强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派作家认为古典主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由此浪漫派发现了“自我”,糨成为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费希特的论断是他们遵循的原则:“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他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你身外之物没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浪漫派认为爱情是人最强烈的情感之一,通过爱情一切都生活在其中,因而爱情便成为浪漫派作家竭力表现的对象。他们把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对梦境的探索。梦境既有现实生活的折射内容,也有而且大量是非理性的精神表现。浪漫派对内心世界的挖掘与20世纪文学直接相通。 浪漫主义文学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就是从搜集民间文学开始的。浪漫派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撷取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大大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在当时一味仿古或庸俗低劣的作品充斥文坛的情况下,无疑带来了清新、活泼、健康的新气象。拜伦首创的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广阔,将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融于一炉。这种新形式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此外,浪漫派对语言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为日后的巴那斯派和象征派开辟了道路。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雨果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艺术大师。他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把这种对照原则运于于小说、诗歌和戏剧创作中。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丑角在小说中起着衬托主人公的重要作用。对丑的美学价值的认识给予后世文学以重大影响。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他们把想象视作“各种才能之母后”,为了取得惊人的效果,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浪漫色彩由此而生。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忧郁是浪漫派作家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有贵族倾向的作家以此表达不满时代潮流的态度,以勒内为代表的“世纪病”是最集中的表现;资产阶级作家对现实深感失望时,同样流露出忧郁感伤的情绪,也表现出世纪病的症状。

(1)American romanticism was in essence the expression of “a real new experience and contained “an alien quality”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the spirit of the place” was radically new and alien

(2)There is American Puritanism as a cultural heritage to consider American romantic authors tended more to moralize Many American romantic writings intended to edify more than they entertained

(3)The “newness” of Americans as a nation is in connection with American Romanticism

(4)As a logical result of the foreign and native factors at work, American romanticism was both imitative and independent

(5)Romanticism frequently shared certai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moral enthusiasm, faith in the value of individualism and intuitive perception, and a presumption that he natural world was a source of corruption

“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普遍的兴趣,这些小说几乎都用罗曼语写成。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统成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通常包含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指一种创作方法,他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存,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思想化的样子去描绘生活;另一种涵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想。这儿的浪漫主义主要是指第二个涵义。

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16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