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勃拉姆斯音乐的特点是什么?,第1张

舒曼说过,勃拉姆斯的音乐“表达了我们时代最高的理想”,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实践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如他的交响乐,按通常的四乐章结构进行创作,第一章的曲作也和古典格局相近,技巧运用古典主义的复调对位,不设标题等。而在他的钢琴曲创作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不依靠情感的激发去创作音乐,而是通过古典音乐所具有的对乐音给予组织、发展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勃拉姆斯交响乐中的和声词汇、色彩浓郁而且层次丰富的管弦乐音响都是浪漫主义的。勃拉姆斯创作本身表明,重建古典,实际上是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动力,他只是以贵族式的精神去缅怀过去,去追求古典音乐所特有的善。

勃拉姆斯虽然处在浪漫主义时期,但他继承了古典主义最重要的作曲家贝多芬的衣钵,坚持古典主义形式创作音乐,他的第一交响曲往往被人们称作“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在他之后,只有浪漫主义音乐在延续。

勃拉姆斯属于浪漫派的作曲家,但在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盛行的19世纪,他并没有跟从柏辽兹、瓦格纳、或者李斯特等的”革新风格“,而是努力探求音乐的本质美感,称之为纯粹音乐(absolute music)。他相信优美音乐不用被赋予任何外在的意义,因而放弃追求以任何乐器去模拟其它人或物的声音,也避免像舒曼他们一样试图用音乐去讲述一个故事或者历史事件。

然而勃拉姆斯的纯音乐,在技术性及结构性上并不亚于其它任何创造标题音乐的作曲家。同时他也是继贝多芬逝世之后少有的敢于挑战整篇交响乐的作曲家。他的第一交响曲中(我记得好像是最后一个乐章)就明显地应用了贝九的”欢乐颂“旋律,并且亲自承认此为对贝多芬的崇敬。在众多标新立异,一味追求新音乐的19世纪作曲家中,勃拉姆斯算是大胆承认自己”保守“的一位。

当然勃拉姆斯并不承认自己完全属于保守派。他不把延用/改写旧的旋律当作对历史的怀念,反之,对于旧的音乐勃拉姆斯采取了开放的态度。从他的第四交响里,你能发现他把巴赫的一首不太出名的康塔塔(cantata)在节奏上延伸了,声部也只从原曲里取了一个。但是由他改编出来的新乐章很难感受到巴赫的影子(当然你肯定也会觉得少了和声就很难被成为“巴赫的音乐”了哈哈)。

勃拉姆斯的作品风格并不像德彪西那么具有画面感,也不像柏辽兹的那么具有人物性和故事性。但由他花了20年写出他第一部交响曲看来(当中他也写成了其它两、三个小作品),他作品的严密性和结构性都很值得反复倾听和钻研。

我以前也以为勃拉姆斯是最没风格的作曲家之一,但开始了解后发现,他这种毫不刻意标新立异的风格,让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浑然天成的个人魅力。

啊,不知不觉写了一堆 也不想返回去检查错字了哈哈,而且看起来像是答非所问的废话。。。。

1853年,一个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敲开了著名音乐评论家、作曲家舒曼的家门。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的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给他开门的是一位气质高雅,神情娴静的中年妇女,她是舒曼的妻子,优秀的钢琴家克拉拉。

克拉拉是舒曼事业上的重要助手,她深爱着舒曼,照顾着舒曼的衣食起居。她也亲自演奏舒曼的作品,在各种场合演奏,把舒曼的音乐作品宣传和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舒曼的作品。勃拉姆斯来到舒曼家的时候,舒曼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舒曼有着诗人一般,细腻、内在、敏感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特质可以让他敏锐的发现人心中那柔软细腻的情感波动,发现自然中细微的一丝变化,然后用自己的音乐把这些感受表现出来。但具有这样的心理特质的人,也容易在思想和精神上走入极端,钻牛角尖儿而无法自拔。这时候的舒曼已经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精神疾患的特征了!勃拉姆斯陪伴着克拉拉,悉心的照顾舒曼。他的存在给了克拉拉心理上的有力支持和依靠。不幸的是,三年后舒曼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面对陷入沉重悲痛之中的卡拉拉,23岁的勃拉姆斯显得无所适从。一方面,他对克拉拉不仅怀有敬意,还有仰慕,还有爱慕。正处在巨大悲痛之中的克拉拉也的确需要心灵上的安慰。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师母身份的克拉拉,比勃拉姆斯大了14岁。勃拉姆斯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如果真的爱上了师母,那以后的情形会是什么样子!

勃拉姆斯是一个非常能够克制和自律的人。这个特质从他的作品风格中能够明显感觉得到。身处浪漫主义风格如火如荼时期的勃拉姆斯,居然还在坚持古典主义传统,奉行者像贝多芬一样,用深刻的哲理和严谨的逻辑来创作的音乐创作理念。这种古典主义的创作特征,在当时甚至显得有点与时代格格不入,以至于人们将他的第一交响曲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自律和刻板的性格决定了勃拉姆斯即使深爱着师母克拉拉,他也不会越雷池半步。安葬了老师舒曼之后,勃拉姆斯告别了克拉拉,离开维也纳,从空间上远离克拉拉。但他的心一直就没有离开过,在之后的数十年中,勃拉姆斯一直保持着对克拉拉的问候和关心,了解着她的生活和心情;勃拉姆斯一生中所有作品的手稿,一定是第一个寄给克拉拉;他资助克拉拉举办音乐会,演奏老师舒曼的所有作品,为了介绍和推广舒曼的作品不遗余力。很久以后,人们还发现,勃拉姆斯曾经写过好几份情书,当然这都是没有寄出去的情书。

1875年,离开克拉拉19年后,已经42岁,年届中年的勃拉姆斯终于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场精神上的爱恋,他将这十九年来的苦痛和纠结用一首钢琴四重奏表达出来,并将这首作品献给克拉拉。这首作品从孤独的沉思开始,很快就进入痛苦情绪的爆发,但是没有多少时间之后,理智让作者安静下来。安静并不代表平静,内心依然是纠缠不清的,肝肠寸断的饮泣和不时突破控制而显露出来的力量反复纠缠。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能够让人马上联想到贝多芬的b小调弦乐四重奏,它们在织体、和声和情绪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贝多芬的情绪纠结在对于命运真谛的解读无法突破和寻找全新的音乐语言方面,勃拉姆斯就可以借用贝多芬已经探索过的音乐表达方法,尽情地将爱与克制之间的无法调和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克拉拉。

1893年,60岁的勃拉姆斯听到克拉拉去世的消息,震惊和悲痛的心情下,他甚至连火车的方向都坐反了。等他到达时,克拉拉的葬礼已经结束,勃拉姆斯独自站在克拉拉的墓前,用小提琴演奏着一首不知名的乐曲。为了这份爱情,勃拉姆斯终生未婚,四年后,肝癌夺去了他的生命,人们将他安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这里还安葬着勃拉姆斯一生敬仰的贝多芬,还有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859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