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鲁迅花3765块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现在值多少呢?

一百年前,鲁迅花3765块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现在值多少呢?,第1张

鲁迅先生是文学界的大巨头,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且对于国家还有后人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同时他还是一位老师,所以他不仅有着优秀的道德品质,还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很多学生受到鼓舞更加努力的读书,报效祖国。所以他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文学家,也是教育家,但其实除了这两个身份之外,鲁迅先生也是一个隐藏的大土豪。他在京城有购买过一整套的四合院,虽说以前的物价不及现在这样高昂,但是能够在当时买下一整套四合院,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来,鲁迅是一个有着殷实家底的人

鲁迅先生当时在教育部当科长,他每个月的薪资大概在几万元左右,经过几年的积累是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买下一套四合院的。并且他还有在发表文学作品,这也是另一种收入的来源,林林总总加起来的话,鲁迅先生的资产还是相当丰富的。

至于现在鲁迅先生当时所购买的那一套四合院究竟值多少钱呢?按照当时兑换比例来说,大概是40多万元。也就是说鲁迅先生在那个时期花了这么多钱买了一整套的四合院,而现在由于京城的房价疯狂上涨,所以这一套四合院肯定是千万级别的。只是这样有钱的人为什么要整天靠着债款生活呢?

鲁迅先生的家庭从小就比较的富裕,他生活在地主家,但是到了17岁的时候,由于变故,家里突然变得拮据起来。所以他母亲不得不将自己的珍贵珠宝变卖,以供他读书,甚至他后来上学读书也都是去免费的学校。不过鲁迅先生想要去学习更加深入的东西,他去到日本留学读书,但是当时的家庭已经负担不起这昂贵的费用,所以最后鲁迅就得赶回国挣钱分担家庭的负担。不过刚刚回国的鲁迅先生并没有立即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而是在他的家乡做一个普通的教员,工资很少。

直到后来他担任了科长,薪资才有所提高。虽然说比其他更高职位的人的薪水要少一点,但这些薪资已经足够他们一家人用了。就这样积蓄越来越多,依靠着写作也挣下了不少钱,鲁迅先生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畅了,所以他才有条件与资本购买一整套四合院。而当时在京城生活也不需要太多的费用,所以鲁迅先生可以很快并且相对轻松的攒下四合院的钱。

但为何他还是需要靠借款来维持生活呢?原因是鲁迅先生的四合院里,不仅仅只有他们一家人,还包括他的弟弟也住在里面,所以整个大家庭的吃喝用鲁迅全部包揽。另外他们家还要雇请保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再加上父母的生活费用,以及看病所需要的花费,收入自然就不够花了。而且鲁迅先生每个月都要买好多书,一来是可以结合时事,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二来是能够让自己的精神思想得到提升。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另外他对于国家也是相当的无私奉献,如果有什么重大的灾难,他一定会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人。虽然这些钱不是经常都会花,但是每一笔都是不小的数目。况且鲁迅先生认识的人也特别多,每当有人有困难的时候,他都会帮助他们,哪怕自己的生活也开始变得拮据起来。

所以即便鲁迅先生每个月都能挣到很多钱,但是还是不能完全供给正常的生活。尤其是当有意外发生,更是如此。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任谁也消耗不起。

但是即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之下,他还是写出来了许多著作,甚至到今天都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反思与影响。他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对于人性的反思也值得我们思考。鲁迅看事情看得特别通透,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是时代的楷模,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他优秀的思想与品德。

虽然现在"炒房热"已经消失,但是每个地区的房价仍然是非常的高,就拿北京来说,就说你是个北京户口这句话,人家都能对你刮目相看,更别说你在北京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了。那北京的房子怎么跟鲁迅先生搭上关系的呢?你可能不知道,咱们鲁迅先生当时的身份可不只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富豪"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鲁迅先生买着四合院的时候刚好人到中年,年仅38岁啊,关键是着四合院一共有32间房,面积超过五百平了!不禁深思,鲁迅先生当时哪来那么多钱呢,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呀。看这套房,就不说位置怎么样,光平方数都吓人,当时3765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大概四十万左右,就放在现代,四十万的房怎么的也得奋斗好几年的呢,这就要看看鲁迅先生的工作了。

史书上记载,鲁迅先生当时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的,职位是教授,工资一个月是300大洋,这是什么概念呢,做个比较就知道了,当时在民国初期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月是5-10个大洋,蔡锷将军当时的职位是云南总督一个月是65个大洋。这就不难看出,在工资方面鲁迅先生就已经是算较高级别的,当时月入过万的人怎么着也算是一个富豪了。

带着好奇心,估算一下这房子现在的"身价",按照北京平均的房价来算,这套房上千万肯定是随便的事。不过,在我们的印象里,鲁迅先生生活的非常朴素,甚至最后还要借别人的钱来过日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原来,不管是财务自由还是名扬万里,鲁迅先生也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有如今这成绩。在他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乡》里,字里行间能觉得他小时候的家境还是不错的,生在地主家庭但经历家道中落,上的是免费学堂、用的是母亲变卖首饰换来的路费,即使生活困难也挡不住鲁迅先生对知识的渴望。

在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散文《朝花夕拾》中,得知他初到日本学习的是医学,这跟他的父亲有关,当时他的父亲常年遭受病痛的折磨,他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救治更多的人,但是,当他发现更需要被救治的是中国人的思想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弃医从文。但高贵的品德却换不来富有的生活,当时在日本求学的他开支非常大,家里已经支撑不住了,无奈回国后选择在家乡做一名教员,工资真的非常的低。

俗话说,一个努力的人不会永远处在低谷,而鲁迅先生的转折就在1912年他当上教育司第一科长后,开始一步一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当时他的工资已经增长到350块大洋了,在当时的北京,养活一家老小都绰绰有余,所以在这样资金宽裕的情况下,买房当然是最聪明的投资方式啦!

以为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但是鲁迅先生最后借钱生活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一家老小其实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一家三口或者一家四口,在当时一家老小代表一个庞大家族,医疗开销也是一笔巨款,鲁迅先生是一个爱看书的人,所以买书也是常有的事,给母亲和其他亲戚的生活费肯定也少不了,再加上鲁迅先生喜欢救济贫困,捐款怎么少的了他呢。

这一笔一笔加起来,可不就没啥钱了吗,这曾经的财务自由变成了身背多债。一个家族就靠鲁迅先生一个人的力量,还能保留住房子已经不错了,如果鲁迅的后人变卖了这套家产,实现财务自由那是肯定得事了。

杜甫写这首诗时,虽无避风之所,却以济世的旷达胸怀,表达了对天下诸子的关怀。

然而,老杜的愿望再美好,终究无法实现。世界上不可能无缘无故有很多豪宅建筑。想有房子住的读书人,还是要老老实实自己挣钱。就连民国时期大名鼎鼎、以笔为刀的鲁迅先生,也让许多反动派咬牙切齿,无可奈何,为房子的命运担忧。

鲁迅人生的第38个年头,他终于决定为自己的大家族买一套住房,这是他第一次买房。最后经中间人介绍,买了一套三合一的四合大院。这次买房经历,简直让鲁迅觉得可怕。为了买下这个院子,鲁迅还做过一段时间的“房奴”。那么这个复合花了鲁迅多少周折呢?如果这个院子放在今天,值多少钱?

这一切还得从1919年说起。

鲁迅买房

1919年对鲁迅来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忙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一年发生了揭开近代史新篇章的五四运动。第二,鲁迅决定买房。

买房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准备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房选房。这项工作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做起来相当复杂。特别是鲁迅先生买房子是为了安家,对户型和院子都很讲究,所以选起来不容易。

这个准备工作鲁迅做了差不多半年。1919年1月至7月,半年时间里,鲁迅跟随中介走访了北京的许多四合院,终于在八道湾胡同找到了一处令他满意的四合院。这个四合院有三个院子,32个房间,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绰绰有余。

但是,如果看好房子,也不能马上交钱。你得弄清楚这个房子有没有产权纠纷。因为在民国时期,房屋的产权证不规范,仅凭一张房契无法得知房屋是否抵押,是否存在债务纠纷。而且当时社会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房主卖房子的时候,同一个家庭的亲戚有优先购买权。如果失主在没有通知亲属的情况下买给外人,会引起很多纠纷。

所以,那时候很多人会在买房前花钱在报纸上登个启事。与这所房子有纠纷的人会得到这个通知的风声,在他们的事情得到解决之前,买方不会支付房款。鲁迅虽然没有贴广告,但也多方打听,最后确认房子“一生清白”,才决定出钱买下。

总之,各个年龄段的人买房都很谨慎。毕竟买房不等于买白菜。在这一点上,大作家鲁迅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当然,不管买房的过程有多复杂,还是有很多人乐在其中,因为买房就是买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这种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地的满足感,足以抵消所有的无聊和疲惫。

那么,鲁迅先生在北京买这么大面积的四合院花了多少钱呢?

房价几何

古往今来,房价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那么鲁迅先生买新房花了多少钱呢?

民国时期北京的房地产业还没火起来,但买这么大的房子还是花了鲁迅不少银元。光买院子就花了3673元,包括3500元房价和173元中介费。另外,买房要交的税,房子装修需要的钱,都是必不可少的开支。于是,总的来说,鲁迅花了4000元左右搬了新房。

其实按照鲁迅的收入,买这样的房子并不太难。当时鲁迅在教育部工作。他的级别和今天的科长差不多,月薪300大洋。按照民国初年的购买力,300元大洋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生活一年,所以鲁迅在当时被认为是绝对的高薪阶层。

但问题是鲁迅此时才开始恢复教育部的工作,并没有多少积蓄。而且,那时候商人的思维没有现在灵活。除了上海在行业内领先,分期付款买房的趋势上升,其他地方包括北京的房地产销售仍然必须一次性付款。

为了筹钱买房,鲁迅也花了不少心思。先是带弟弟周作人合资买房。反正买了房子以后,大家就住在一起了。但两兄弟加在一起的钱还是远远不够,鲁迅只好把主意放在了绍兴的祖籍上。和老太太商量后,兄弟俩合伙把祖屋卖了。

祖宅一共买了1000块,加上之前两兄弟收的钱,还差500块大洋。最后鲁迅只好用最后一种方法,向银行借钱。民国时期,银行很嚣张。他们不仅利息高,而且不轻易借给别人,所以必须有抵押或名人担保。好在鲁迅还挺有名的。虽然最后支付了13%的高息,但最后还是贷款了500元,凑齐了钱买了房子。

总之,“买房难”一直是个问题,在北京有一个固定的住所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连鲁迅这样的名人都费尽心思在北京买套房。

那么鲁迅当时买的四合院现在值多少钱呢?

鲁迅房屋的价值

鲁迅的32间四合院,现在是真正的豪宅,那么它值多少钱?

专门研究鲁迅的学者陈鸣远先生,曾经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核算鲁迅一生的收支。根据陈鸣远先生的研究成果,按照1912年银元的购买力,一个银元大约等于现在的40元钱,而鲁迅的《庭院》一共花了4000元左右,换算下来大约是16万元。

然而,那是房地产行业开始投机之前的价格。如今北京房价用寸土寸金来形容都不够。而且民国初年,北京的位置大概在今天北京二环以内。如果要16万买个三进四合一的大院,恐怕只能勉强买个厕所。

不过,虽然鲁迅花了很多钱买了这套房子,但在里面住了几年就搬出去了。因为鲁迅和弟弟周作人信仰不同,经常发生矛盾。最后两兄弟不能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鲁迅就带着母亲和妻子搬出去,又买了一个四合院住。

总之,鲁迅不仅是一个可以为民族之血而呐喊的斗士,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土豪”。毕竟即使当时房价很低,在北京买套大房子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现在想在北二环买豪宅,恐怕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结语

老祖宗告诉我们,君子要立于世,成家立业,有所作为。但是,结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鲁迅即使要花很多周折买房子,也要卖掉祖屋,从银行贷款。而今天的普罗大众,既没有祖屋可卖,也没有鲁迅那么高的工资,可以随意借房贷。大部分人都在大城市的交通中挣扎,他们最大的渴望只是有个住的地方。

但即使是这样卑微的愿望,也很可能只是奢望,望房兴叹才是当代劳动者的常态。

参考资料:

陈鸣远的文化人与金钱

民国时期李开周的房地产战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百万购车补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390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