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是?

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是?,第1张

1824年对法国美术乃至整个欧洲美术都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年中,作为新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代表人物吉洛德去世了。早先全欧洲最重要画室的大卫画室中的学生们,要么江郎才尽,要么出现了风格上的摇摆。也是在这一年,浪漫派的急先锋热里科因骑马而不幸夭折。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这年的沙龙展览会上,多年受到冷遇的安格尔以他的《路易十三的宣誓》而大获称颂,法国国王查理十世还因此授予他荣誉军团十字勋章,法兰西美术学院接纳他为院士。与此同时,德拉克罗瓦也在这届沙龙中展出了他的《希阿岛的屠杀》,尽管在这届新古典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展览会上此作受到许多批评,但它却代表了一种新的绘画思潮的正式出场,是这种思潮向新古典主义的正式挑战,这种挑战决定了欧洲绘画中两个主要方向的产生。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作为一种倾向存在于历史的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的艺术作品之中,但作为一场运动则主要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场艺术革命,以19世纪30年代为盛。其中,主动介入现实、强化艺术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生命活力的一面称为积极的浪漫主义;而常隐入历史、片面强调个性的幻想、主张情感放纵的一面称为消极的浪漫主义。后者常滑入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就是取材于现实并肇发积极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浪漫主义一出现就表现出它与学院的新古典主义的对立,它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理性与类型化,而强调情感、个性和具体化,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规范而重视情绪的自由描绘,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素描和线条而提倡色彩和块面,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平面性而主张光与色对比——这一切使得浪漫主义成为一种富于想象而充满激情的艺术。

浪漫主义的出现不是无根基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古典主义蜕变的过程。有意思的是,这个蜕变过程主要是由大卫自己的学生来完成的,这些学生包括吉洛德、格罗和普吕东,不过他们都只是偶然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倾向,真正的浪漫派先驱还是热里科。在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代表是热里科和德拉克罗瓦,雕刻方面的代表是吕德、卡尔波等人。

热里科

热里科(Jean Louis Theodore Gericault,1791—1824)是比前面几个还要晚一辈的艺术家。他生于卢昂一个律师的家里,幼年即随家迁往巴黎。在19世纪初的巴黎,大卫的画室成为全欧洲向往的地方,另外一个叫格兰的画家的画室虽然也有名但却无法与大卫画室相抗衡,直到20年后情况才反转过来。热里科就是在19岁时进入格兰画室并后来结识了师弟德拉克罗瓦的。热里科早期的作品即已表现出他的大度和热情,他的老师格兰认为他具有非凡的才华。他的第一幅显示才华的作品,就是1812年21岁时完成的《轻骑兵军官在冲锋》。热里科自小喜爱骑马,以后他成为画马的能手。从此画可以看出,显然他对画马做过深入的研究。虽然此画像是一幅画的局部,但无论它的画法和构图已足以显示一种新的审美的成熟了。此画充分显示出热里科所受鲁本斯的影响,马的大跨度动势,人物的反身砍杀和斜角的构图都给人以情绪上的振动,尤其它的画法已不再是大卫的确定轮廓后的平涂色,也不是吉洛德、格罗、普鲁东的偶然“犯规”,而是大胆直接地用笔和用色,这更给画面增加了生动性。大卫看过此画后感叹道:“从未见过如此画法!”

1816年,热里科为了研究文艺复兴艺术而前往意大利。去意大利考察这时仍为法国艺术家所热衷,但时代不同了,热里科在那里发现的不是古希腊罗马而是米开朗基罗。他不仅用笔来临摹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大师的作品甚至还用凿子,但这都是按他一个现代人的理解来临摹的。这些作品动感强烈、线条有力,说明热里科的目标是明确的,这就是他要用新的色和新的形去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这样,他在以后的作品中便不断寻找着适合于自己的题材。这些题材虽然也包括历史和神话,但更多的是当代事件。当代事件和他的艺术理想最终在《梅杜萨之筏》中达到有机的结合。

热里科短促的一生与马紧密相连,他自幼崇拜驯马演员,画马的作品多达千幅,最后还因坠马受伤而死于33岁的盛年。

画作名称:《自由引导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创作者: 欧仁·德拉克罗瓦 (法国)

创作年代: 1830年

风格: 浪漫主义

题材: 历史

规格: 260×325cm

质地: 布面油画

存藏处: 巴黎 卢浮宫收藏

原100法国法郎纸币正面即本幅作品。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图中那位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她旁边的少年鼓手正挥动着手枪,急速向前奔跑。另一边头戴高帽的大学生正意志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期待着自由的来临。他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如果仔细观赏,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这是《自由***民》,描绘1830年法国革命,是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法国著名画家,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画作对后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378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