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笔记,第1张

#高二# 导语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总结。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一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圈层范围特点地壳莫霍面以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莫霍与古登堡面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2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二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三

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4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四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5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五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6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篇六

经度与纬度

 ①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_半球。

 ②纬度:某地的地球半径与北极星之间的夹角,赤道为0°,北极点为90°N,南极点90°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地球仪上某点的纬度就是该点上北极星的仰角大小)

 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印度洋─东经80度经线;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小结,以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小结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②产生地方时差异;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带的分布。

高中地理知识点 总结

1抓“概念”重“消化”

复习时,要十分重视概念,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问题中进行。老师重视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就特别留心,“扣”得很严。经过长期训练后,学生分析、回答问题时就严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3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的热带雨林区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决定的,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向)、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 方法 。如,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这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所处地形区、农业基础、原料来源、历史因素、技术力量等方面综合评估。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破坏生态环境。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证实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如: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水蚀、风蚀,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气候恶化。这些变化又会影响植被的恢复。这一恶性循环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足以证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

掌握了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后,就可避免观察事物时的单一性、片面性、简单化,从而认识地理事象的复杂性、整体性、内在联系性。

4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个性。每一区、一地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就是同一区域内部也不会一模一样。

如:为什么欧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却没有为什么亚洲季风盛行而欧洲却没有形成这一问题要从海陆位置、气压差异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上去思考,也只有从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像这类“个性”问题还有很多,如:为什么地处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为什么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为什么纬度较高的吐鲁番盆地成为全国夏季温度的地方

5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流的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6抓“一般”推“特殊”

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摸透了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后,就可推知个别的、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征。如,从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图上,可找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英国、法国西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智利西部南纬40°—60°的地带,同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7抓住“对比”找“异同”

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明显效果的方法。比较的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的内容可多可少。即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既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又可进行横向比较;既可对同类事象比较,又可对相关而不同的事象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8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从各种考卷中,发现仍有不少学生计算不过关,因粗心大意或基础太差,失误很多,影响成绩。

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运算能力,要作以下分类练习:

(1)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2)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3)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垂直气温的计算。

(5)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昼夜长短的计算。

(8)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的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9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 想象力 ,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现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1)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学生会勾画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4)对于老师来说,讲课时要做到边讲边画。

10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

(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

(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

(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这些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灵活掌握地理知识很有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1抓“概念”重“消化”

复习时,要十分重视概念,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问题中进行。老师重视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就特别留心,“扣”得很严。经过长期训练后,学生分析、回答问题时就严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3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的热带雨林区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决定的,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向)、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如,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这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所处地形区、农业基础、原料来源、历史因素、技术力量等方面综合评估。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破坏生态环境。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证实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如: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水蚀、风蚀,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气候恶化。这些变化又会影响植被的恢复。这一恶性循环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足以证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

掌握了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后,就可避免观察事物时的单一性、片面性、简单化,从而认识地理事象的复杂性、整体性、内在联系性。

4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个性。每一区、一地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就是同一区域内部也不会一模一样。

如:为什么欧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却没有为什么亚洲季风盛行而欧洲却没有形成这一问题要从海陆位置、气压差异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上去思考,也只有从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像这类“个性”问题还有很多,如:为什么地处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为什么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为什么纬度较高的吐鲁番盆地成为全国夏季温度的地方

5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流的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6抓“一般”推“特殊”

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摸透了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后,就可推知个别的、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征。如,从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图上,可找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英国、法国西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智利西部南纬40°—60°的地带,同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7抓住“对比”找“异同”

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明显效果的方法。比较的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的内容可多可少。即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既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又可进行横向比较;既可对同类事象比较,又可对相关而不同的事象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8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从各种考卷中,发现仍有不少学生计算不过关,因粗心大意或基础太差,失误很多,影响成绩。

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运算能力,要作以下分类练习:

(1)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2)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3)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垂直气温的计算。

(5)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昼夜长短的计算。

(8)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的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9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现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1)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学生会勾画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4)对于老师来说,讲课时要做到边讲边画。

10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

(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

(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

(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这些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灵活掌握地理知识很有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小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归纳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1、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表现

2、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规律,恒星年,回归年的时间和意义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新一天和旧一天的范围判断

4、夏至日北半球重要纬线的昼长 北纬20°,40°,60°

5、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及变化规律

6、地球内外部圈层结构

7、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8、气压带风带分布,气候类型(影响因素、特点),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

9、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天气系统实例

10、气旋反气旋~画图,锋面气旋的判读

1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对策

12、水循环过程,洋流(名称、位置、对沿岸影响),洋流与等温线,四大渔场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厄尔尼诺现象(了解发生过程)

13、水资源分布,大洲和国家,水资源短缺原因(自然和人为),开源节流的措施

14、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适当记一些岩石类型)

15、背斜向斜的判断和现实意义,地嵌地垒的实例(简述其成因)

16、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

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规律和景观(自然带)变化

想你在雨天,我栖落如一只燃烧的火鸟,掠过心域的天空,抵达灵魂的家园。我时常梦见自己,独自徘徊在午夜的街口,去守候那挂天枝头上的弯月。就像你,无论是远还是近都是我我永远的牵挂。

你一生注定飘泊,做那个不能时常回家的水手。我一生注定要流浪,做一个孤独的诗者或舞者。在黄昏到来之时,我们一起背起简单的行囊,走在城市喧嚣的角落里,去打理一天的疲惫。一纸鸿雁飘落在这个飘雨的城市,我不属于这座城市,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路人,你的音讯是在这个飘雨的黄昏,在起航时随手关上这扇门,我无法出去而你也无法进来。我们只能隔着这道心灵的夹缝,把彼此凝望。

一朵云洒落湿润润的雨丝,飘向你我未知的角落。在来来往往的人流里,我撑着那把孤独的小红雨伞,找寻在你来时的那个路口。袅袅的炊烟飘起,我知道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守着寂落小女孩,只有在夜静人息的时候,我才会常常让自己沉湎于梦想,沉湎于诗歌,沉湎于对你遥遥的思念中,去重复一首首古老的吟唱。

我如一只燕子飞越这座城市的上空,目光中依然是晶莹的雨。一个痴痴的女孩痴痴地望向西北,只愿那颗泪滴飘落在你的额前,从此你和我之间不再是,只有远远的路呵,只有长长的牵挂,我们可以在梦里牵着彼此温暖的手,在北斗星上淗一弯我的深情、我的爱恋

想你在雨天,丁香花依然如期盛开,那淡紫淡紫的小花,依然定格成我们最吉祥的眷恋。蓝蝴蝶也会翩然飞来,只是你呵,会不会向我的梦走来

冬夜细雨绵绵的说说

习习凉风吹过,丝丝冬雨幻成一片蒙蒙的轻纱,仰望中,雨柔柔地扑向我的脸颊。窗外虽没有一片新绿,但幽幽的暗黄也随着风和雨的身影倾斜飞舞。

雨后的信大,别样的夜景!天色渐晚,夜雨绵绵。无声的冬雨,淅淅沥沥地滴落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校园。漫步雨后,萧瑟的风带来泥土的芬芳,飘落的枯叶映衬冬夜的静寂。

此时的我早已没了吃饭的心情,慢慢走回卧室,想着下次的考试,一次又一次,想法也连在了一起,不再理我。似乎整个世界只剩下了我和雨,绵连在一起的雨。

立冬夜细雨绵绵。异乡人思绪万千走走停停又一个春夏秋冬。

窗外的雨一点一滴地落在芭蕉叶上,吧嗒吧嗒地响着,声声地无序地奏着天地的歌。我坐在窗户的旁边,耳中总有挥不去的连绵不绝的雨滴声,那雨仿佛是落到了心里头去,化做丝丝缠绕的思绪,半点也开解不来。

绵绵细雨,倾诉心中无限思念,冬夜里,飒飒冷风,送走对秋的依恋,今夜里,暖暖灯光下,笑声中,传递家人的幸福,送上我对朋友的祝福,祝平安夜吉祥,圣诞快乐。

微风凉了,一如初入冬季应有的气候,细细的雨,又是朦朦烟雨的江南。

绵绵细雨的冬夜,让帝王蟹来满足你!

冬夜里,坐在秋雨书苑里,三个女人谈着当年想当文学青年的梦想,喝着有谈谈清香的铁观音茶,品着书香、花香、茶香绕着书屋的意境,看着窗外冬夜里淅淅沥沥下着的小雨,在我们美丽小城的夜晚,感觉象是绵绵的秋雨,不冷,很温馨,而且能想象一直下到天亮,清晨起来,嗅着雨的精灵,抚摸着阳台湿湿的栏杆,感觉特别的清纯、舒畅

绵绵初冬雨,滴滴心泉情。

烟雨句子,细雨绵绵,心有戚戚

这几天连着下雨,消解掉了几许酷暑的炎热,阵阵凉意中反倒有了家乡初秋的感觉。于是,思乡的情绪,如溅起的水雾,升腾而来。

说起故乡,往西向北,玄奘取经、陆上丝路所经之处,常有的印象是大漠孤烟,戈壁千里,又怎会有着接连不断的绵绵细雨,宛若江南般生出许多浅唱低吟的哀婉?

事实上,在踏入遥远西域的门槛时,也有着绿树青山、小桥流水的柔美画卷,这西去的门户被誉为陇上江南,虽比不上真正江南,吴侬软语的细腻。但相较于即将长久相伴的漫漫黄沙,粗犷豪迈的异域风情,这抹绿与柔,大概是西出阳关后,距离最近的思念。

地理位置上,位于难于登天的秦岭西端,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于此交汇,呵护出了一片独有的天地。不同于北去,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不同于西去,绵延不断的雪山戈壁,唯有青山环绕,濛濛细雨中,缕缕青烟从山坳里直直升起。

每到春秋,细雨不断,连绵十余天。

春天的雨里,落红无数,零落化作花泥,徒留些许记忆中的花香如故。只是这花香,抵不过阴冷。春天的雨里,还带着未尽的寒气,裹着厚厚的冬装行动不便,被雨打湿的鞋袜裤脚,长时间无法晾干,潮乎乎的贴着皮肤,总会让人觉得冷的彻骨。

冬天还能给人心理温暖的阳光,在这样的日子里,断然是难以遇见,阴沉的天空,不光让人身上冷,心里也冷。春天本该孕育的希望,在此时,便如同黎明来临前最漫长等待的黑夜,以这样的方式,在考验最后的耐心。

秋天的雨来的恰到好处,一场雨来,洗刷掉夏天几分烦热,清清爽爽,从八月底开始,有时断断续续会一直过了中秋。

一层秋雨一层凉,不过这凉不同于春天时的阴冷,反倒是日渐舒爽的愉悦,赤脚还能踩着雨水嬉戏,即便打湿裤脚,浇个湿透,也无需担心冷的彻骨。冷一些了,就加一件衣服,一件单衣刚好时,雨也该停了,舒舒服服的从酷暑到初秋。

趁着一场又一场雨,树上的绿叶渐渐转黄,渐渐飘零,持续了一夏的苍翠绿色里,多了些其它颜色的装扮,也让单调的山,有了丰富的色彩,看烦了大山的眼睛,也能有些新的视觉体验。

地面上,积起一滩一滩的水洼,偶有落叶飘浮在水面,随着水波的涟漪,波动、静止,倚着水洼的边缘,停下来,枯萎成尘。

这一年,随着这场雨,也该进入倒计时了,雨后的日子,似乎总是短暂,来不及做些什么,就要准备年关,告别旧时,迎接新年。这季的雨就像是这一年的逗号,画出来,离句号也就不远了。

离家已是多年,过去少有过这样思乡的情绪,而随着年岁渐长,却在一场寻常的雨天里,唤起了思念。

有时会想,怀念的故乡,究竟怀念的是什么,是那时的记忆,是那时的青春,还是那一场场雨里的故事和人?

未知的答案里,心有戚戚地感叹:故乡,或是那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微风徐徐细雨绵绵的浪漫文案通用

微风徐徐细雨绵绵的浪漫文案篇一

1最美人间四月天,这话一点都不假。

2昨天老天爷意外放晴,令我们的从化石门油菜花写真踏青之旅格外完美,虽然油菜花未如想象中漫山遍野地绽放,但那一派流金溢彩的花海里蜂蝶相戏,微风吹来,金浪翻滚,好不惬意,我们用心灵也用眼睛去触摸每一片新绿。春意,在花田里,也在心里。

3白色的海棠花飘落下来,凌在漫天飞舞的海棠花中稚气地打转,舞步翩翩。她笑起来如绽放的樱花,干净而又明亮。

4捧起一本相册,坐在小区的凉亭中,轻轻翻开一页,细细品味,感受微风吹拂着脸颊,宛若母亲的手,抚摸着我。

5留着无语,沉默,不解释,不联系,就这样安静的结束吧。

6微风还常常喜欢抚摸田野里的麦子、稻子,闻闻花朵的香味,与大人小孩握手问好,十分彬彬有礼。

7微风儿携着一朵朵洁白地柳絮去明净的天空中飘荡,好似在作自由自在的旅行。

8为了迎接四月的来临,大地作了太多隆重的准备。你瞧,原野上植物正疯狂地拔节,山川一改往日的苍茫静寂,林子间生灵们活泼地跳跃

9微风吹过的时候,自然界的风已然黏稠、停滞,唯一的凉风只源于家里的风扇。

10就那么,被莫名被其中闲适慢节奏带走了,阳光充足,微风拂面,只能听到人声和鸡鸣鸟叫。

11这轻柔凉爽的微风,感觉如同三月小雨,沁人心脾;如同隔岸清风,心旷神怡。

12天空开始放晴,微风划过,如此轻柔,像每次你偷亲我的脸颊一样,我笑了,仅仅是因为想起了你。

13微风吹来了八月,我撑一伞细雨,踯躅在蓝天和蓝天下的绿草。

14早晨里的空气真清新啊,清新的像夏夜里的荷叶薄荷味。

15大树被风刮得痛苦地摇着头,呜呜地哀鸣。

16微风中,绵长的垂柳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空轻舞,行人稀疏的堤岸铺上一层落日的余辉,轻松闲适在这里蔓延,成双入对的人们零星散布在青草绿地上,欣赏此刻的浪漫。

17月光如水倾泻在中秋之夜,美景如画洋溢着节日气息,青雾如纱流露着少女羞涩,微风翩翩送来醉人的芳香,引来花前月下情侣,招来淘气鱼儿戏水,换来幸福人生随意品,取来美满日子永放晴,花好月圆中秋节,祝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18五月的微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与发鬓。

19秋天的风吹醒了桂花树。一簇簇银白色的**的桂花像一个个球形的香水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20每当微风拂过,柳树姐姐就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那婀娜的舞姿,吸引了小鸟,小鸟也来为她伴奏了。

微风徐徐细雨绵绵的浪漫文案篇二

21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余春只有二三天,烂醉恨无千百场。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22人生该有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去世界广阔的地方,空气清新,自然芬芳,微风拂面,绿草如海浪荡漾。

23诗意江南有着黛瓦白墙,微风细雨。你无需涉水而行,只踱步在轻烟长巷,就可以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

24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25真情握个手,信任是你我共有;真诚露微笑,支持是你我需要;真挚来问候,成功是你我共谋;真心来合作,双赢是你我承诺。

26空气丝丝清冷,划一叶扁舟,缓缓穿越记忆的海,忘记了时间,却忆起了往事。

27当清早第一缕阳光醒来时,我在想你;当阳光下第一朵小花怒放时,我在想你;当午后第一丝微风吹过时,我在想你;当夜晚第一个梦降临时,我在想你!

28我喜欢这漫无边际的南细雨,它没有暴雨的冷漠无情、也不象雷雨那么喜怒无常、更不似台风雨的肆虐残暴。它更像一个温柔可爱的天使。

29寂静的夜晚,微风送凉,摇动满树的枝叶,挲挲轻响,窗外的雨滴,随风轻洒,如歌如诉。云儿就这样深陷在这种惆怅思绪中,独拥着往事唏嘘。凝视窗外的的天,风轻拥着云,化作漫天的雨丝,飘洒着。

30只见雨点像千万个小伞兵,随着轻柔的风,在天空中静静地飘洒着,轻轻地落到了地面上。过了一会儿,雨停了,雨后的天空被洗得蓝蓝的,几朵洁白的云在天空中漂浮,不断地变幻着,一会儿,在天空的一角隐隐约约出现了一道七的虹。

31小草是嫩绿的,仔细一看,小草呈v字形,用手一摸,柔柔的、滑滑的,用手压下去,像块海绵,软绵绵的。

32阵阵微风轻拂过去,动物们舒服极了,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能发出各种叫声,表示它们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33温暖的春风像个活泼的精灵穿梭于我们这座热闹的城市,它一会儿看看东,一会儿瞧瞧西,一会儿摸摸来往行人的脸颊,一会儿又蹿上天空和云朵嬉戏。

34秋天的风是秋姑娘的使者,她带着清凉和美丽,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把秋天带来了!

35阳光照在波纹细碎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锻。

36为了让你听见我的话,有时候变的纤细,微风吹起鳝鱼的冰裂。

37还是想春雨一般没有力度,温柔。丝丝缕缕的打在身上,落入泥土中,飘到碧叶里。灰蒙蒙的天空下,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湿润了大地的一切。一阵清风拂过,留下碧色,夹杂着细雨,温柔多娇。雨在风中起舞,风在雨中吟唱;就想一对好朋友,高歌起舞,不亦乐乎!

38秋天的风,吹到了花园里,对花儿说了什么,花儿那么听话,欣然怒放。桂花金黄金黄,万里飘香。菊花五缤纷,雪白的,鹅黄的,淡紫的,十分美丽。

39她已经感同身受般地呼吸到了,那种只讲事实的清新空气了,所有的焦虑、压抑和神经官能症顷刻间烟消云散。

40亲情 像春日微风,轻柔不张扬;亲情像夏日小雨,丝丝添凉爽;亲情像秋日枫叶,红火满心房;亲情像冬日暖阳,温暖散光芒。

#高一# 导语说到高一地理必修一,很多同学都会说难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下面是 为你推荐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帮到你。

  高一地理必修一宇宙环境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气环境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 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 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摘要

 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 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 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摘要

 1水圈的组成,水圈中水体的组成及作用。

 2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不同类型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

 3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规律,洋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 水圈的组成

 1、海洋水

 2、陆地水

 (1)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沼泽、冰川

 (2)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陆上内循环

 三、洋流

 1、概念: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运动

 2、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西风漂流

 3、洋流的地理意义

 (1)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形成大渔场

 (3)对航运事业的影响:顺洋流快,逆洋流慢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摘要

 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

 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 地球内部

 1、 地壳

 (1) 分层

 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

 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

 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 地幔

 3、 地核

 二、 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 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摘要

 1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表现。

 2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成因。

 3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成因,要在第二单元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地球四大圈层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及生物循环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从而各个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并结合教材及相关事例加以巩固。

 知识结构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概念: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各要素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2、成因: 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摘要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记忆各个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类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3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身边的事例加深理解。

 知识结构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

 A概念

 B分类

 C原因 基础 表现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4、影响雪

 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3753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