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随身听】玄学:机械键盘

【程序员·随身听】玄学:机械键盘,第1张

大家好,感谢收听程序员·随身听。

这一期准备讲一讲程序员群体中的一种玄学:键盘,具体来说,是机械键盘。还有一种玄学,是耳机。如果说键盘是程序员的武器,那么耳机就是程序员的铠甲,不过,这一期我们先不讲耳机了。

先阐释一下啥叫玄学,玄学是指那些不可知,不可思议,科学不能解释,不能涉及的学说。

这样来说,似乎玄学带有贬义。不过,事先声明,本期中的玄学并没有贬义的意思,而是带有一种膜拜,或者说,想要亲近,却不得要领,没有途径,而带有一种酸葡萄心理的感情色彩。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听者琢磨出来点味道,好家伙,原来你不是圈里人啊。

对啊,我不是圈里人,默哀三秒钟,一,二,三,然后擦干眼泪继续说。

到这里,作为厚道人,我得说,如果您想通过本期音频,得到关于机械键盘的指导型知识,就得失望了,因为我也想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知道,还希望您能够通过微博告诉我。我是真的想知道啊。在此,先声谢过。

那么,我说点什么呢?才疏学浅的我,只是想把这个话题抛出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看法。如果有幸能够抛砖引玉,得到高人指点,到时候任督二脉一通,我再做一期指导型的音频。

那么,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键盘作为电子产品的输入设备,比鼠标要出现得早。这很正常,因为进入图形交互系统的时代,我们才有鼠标的需求嘛。直至如今,键盘仍是我们在电子产品输入内容上,不可或缺的设备。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键盘有两大类,薄膜键盘和机械键盘。还听说一种,叫静电容键盘,静电容键盘太少见,我根本没见过,上说,静电容键盘是利用电容容量的变化来判断按键的开和关,在按下按键后,开关中电容容量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触发,整个过程不需要开关的闭合。正是由于无物理接触点就可以实现敲击,因而磨损更小,使用寿命更长。更稳定、迅速、全键无冲突、无比灵敏。通常在大型医疗设备上能够见到,也可作为比较昂贵的高端游戏外设。

在静电容键盘还没有进入主流前,我们就不说它了,回到薄膜键盘和机械键盘上。它俩的区别,简单来说,薄膜键盘的键,表面看起来是一个个的,其实,每个键帽是依托在一整张薄膜上的,按下一个键,薄膜上就压下去一个点到印刷电路板上,发出电信号。而机械键盘,那真是一个键,就是一个电信号的开关。所以,你就知道,为啥机械键盘要比薄膜键盘贵很多了,因为从工程学上讲,机械键盘的结构就比薄膜键盘复杂多了。

虽然,一般,机械键盘比薄膜键盘贵,但吊诡的是,早起的键盘可都是机械键盘。我小时候玩的小霸王学习机,就是那个一开机就发出诡异的声音——“小霸王,其乐无穷啊”,那就是机械键盘的。那时候还觉得敲键盘挺费力的。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下键盘的发展历史,就不奇怪了,就跟汽车一样,早期的汽车,纯手工打造,零件都是匠人一个个做出来的,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追求产业化,模块化,纯手工打造的汽车必然退出主流汽车市场。键盘也是如此,随着技术发展,产业化的进步,薄膜键盘应运而生,一下子降低了成本,还增加了便携性。为什么还增加了便携性呢,因为由于机械键盘每个键都是一个个小开关,它需要一定的体积,而薄膜键盘只是一个按的动作,因此薄膜键盘能够做的很薄。为啥苹果的 MacBook 系列能那么薄?所以,即使它的键盘体验被称为敲铁板,它也不可能换成机械键盘,只能在薄膜键盘的基础上,想办法提高键盘的舒适感。

按理说,机械键盘在薄膜键盘的冲击下,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就像软盘被U盘取代,机械键盘的好兄弟,机械鼠标(就是肚子里装着一个滚球的鼠标)被光电鼠标取代。但是,有时候,有些看似过时的产品,还能苟延残喘,甚至是复活。就像纯手工打造的汽车,可能还是有它的小众市场。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也不少见,比如说拍立得,前段时间,我的朋友还用拍立得给自家的娃拍照留念;比如说广播,要知道**电视的兴起,那可是把无线电广播冲击的奄奄一息,但现在广播在汽车的普及下,在新的生活节奏下,又生机盎然。我作为程序员,都要在蜻蜓FM做广播了。

这里插一句,关于小众产品的复活,大家可以看一下爱奇艺上王自如的脱口秀,《科技相对论》,其中第一季的第三期就专门说的小众产品的复活。

书归正传,继续说我们的键盘。机械键盘为什么能够复活呢?我觉得,一个原因很重要,那就是有很多工作,都是要长期伏案于键盘之前的。像编辑,像程序员,一天敲键盘几个小时那都是少的。键盘作为生产力工具,那就相当于战士的武器,谁不想要一把得心应手的武器呢?这时,我们就怀念起机械键盘那独特手感和反馈感,甚至那噼里啪啦的敲击声。这就是我认为机械键盘复活的重要原因。

另外,程序员作为一个群体,也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是虚的,是需要在具体事物上表达的。作为程序员的一个重要生产力工具,键盘必然被程序员赋予了文化符号。为了个性化的彰显,为了追求差异化,甚至仅仅是为了鄙视另一个程序员,就这样,机械键盘就在薄膜键盘的势力包围中,强势回归。

现在的机械键盘,不仅种类很多,颜值担当的也很多,甚至有很多绚丽夺目的小功能,什么呼吸灯,跑马灯,夜间背光等等。我们接下来就说说机械键盘的门派。

在机械键盘的江湖,有四大门派,轻快如风的红轴,内外兼修的茶轴,嚣张直爽的青轴,直来直去的黑轴。

门派之别,来源于对武术的不同见地,但毕竟都是武术,有相同的根源。那机械键盘的共同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不管是什么轴,它的机械轴都是由开关帽、开关帽固定卡、弹簧、触点金属片和底座构成,还有一部分的机械轴里还有跳线。这几个部件中,最关键的部位是开关帽,弹簧和触点金属片,它们的不同导致了触发的压力,手感和按键的寿命不同。先说弹簧,弹簧的圈数越少,弹簧的反馈压力就越大,黑>青>茶>红,再说开关帽,开关帽作用于触点金属片,按压导致触点金属片连接或者断开回路,发出电信号,开关帽作用于触点金属片时产生阻力,阻力就会让我们感受到传说中的段落感,再加上开关帽不同的嵌套结构,作用到底座的键程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节奏感,红轴和黑轴就是直上直下的感觉,而茶轴和青轴则有一定的阻尼感。然后说说触点金属片,机械键盘单轴寿命是2000万次到8000万次不等,如果一个键被用坏了,一般来说,就是触点金属片损坏了,可以说触点金属片决定了机械键盘单轴的寿命。(要知道,薄膜键盘的寿命一般来说是30万次,如果一个键,你一天按100次,30万次就代表着这个键你能用3000天,小十年呢,机械键盘单轴几千万次,可以说,在你厌烦它之前,是用不坏的)说完最关键的三个部件,最后说说键帽,键帽是我们敲键盘是最直接触摸到的,一般是不同质地的塑料,键帽上的字有很多工艺,比如丝印,激光雕刻,激光刻蚀,热升华,二色成型,丝印是最容易让字摩擦刮花甚至消失的。

热闹的江湖只有四种门派么?当然不是,除了红黑茶青,还有绿轴,橙轴,白轴,灰轴,甚至怪轴,它们有的是不同于上面几种轴的力度,有的是用于空格键这样比较特殊的按键上,它们都比较稀有,有的已经停产,比如白轴,有的是厂家定制款,比如雷柏的橙轴,所以,这个江湖还是很热闹的。

讲完了机械键盘的基本情况,我们来说说玄学部分吧,那就是机械键盘的体验。

有人说,青轴是键盘里的春天,因为青轴触发深度最深,段落感最强,噼里啪啦的声音最大,打字的时候清脆爽快,像沐浴在春风中敲架子鼓。据说,使用青轴容易被你四周的人揍。。。

有人说,黑轴是公认的游戏轴,玩游戏黑轴是不二之选,因为黑轴没有段落感,直上直下,一触即发,打一盘游戏,尽显激情。

又有人说,茶轴是键盘中的绅士,优雅冷静,它全面兼顾,介于打字和游戏之间,相较于青轴,段落感弱了很多,相对于黑轴,又不是直上直下,因此,也有人会觉得它中庸没有个性。

最后说,红轴,红轴一般推荐给女生,因为它和黑轴一样直上直下,打字轻快,同时,它压力系数最小,毫不费力。

听到这里,不知道你能不能明晰的分出四种轴的不同,其实,真让你感受四种轴,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的不同,如果把那些更小众的轴加上,如白轴,橙轴,灰轴,绿轴,你更加区分不出来。但是被人表达后,人为的强化了不同。这就产生了玄学。玄学的诡谲之处在于,你要根据这些体验去选你想象中的键盘,大概率的可能性是与你的想象不同。就是说,听起来很有道理,指导起事情来,可能要抓瞎。所以,我觉得买键盘,还是要买有眼缘的,当个外貌协会也不错,有机会呢,还是要去感受一下,觉得喜欢就好,没必要根据四种轴的文化定位来选。即使你选了黑轴,该团灭还是会被团灭的。

关于上面说的体验,没有接触过如此多的种类,或者没有长时间在键盘上码字的体验,可能很难有共鸣。你也可能会觉得这些人好矫情啊,不就是码字敲键盘么,说的神神叨叨,故弄玄虚。是啊,是有些故弄玄虚,文化不就这样么,虚虚实实,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喜欢听故事的动物啊,把你心目中的神抽丝剥茧,还原历史情境,他还会让你感动的起鸡皮疙瘩么?所以,我们还是把机械键盘理解为一种程序员可爱的文化吧。

总结一下来说,机械键盘,相对于薄膜键盘,在体验上没有质的飞越,打字也不一定更快,也不省力,可能只是释放了本能中对节奏的渴望,但是却给程序员带来了很大的愉悦,创造了话题,也是程序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感谢您的收听。

作为一个在键盘上纠结过一段时间的程序员,也算是积累了一点心得,在这里小结一下。我最早关注键盘的原因是长时间编码后,比如项目紧一天要搞个上千行加写文档,七八个小时下来手指会有些酸痛,所以就想物色一款轻软不费力的键盘,如果手感能更舒适那就更好了。

首先这个世界上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键盘:

然后大小有三种:

这里我会无条件选择80%的。

不选100%是因为数字键主要的用途是表格录入和计算器,我在工作中几乎不会有大量使用这两个功能的场,而且没有数字键可以让我的右手和左手一样放在键盘下面休息。不选60%是因为我是个IDE使用者,会把一些F键设置成short cut,而且一些软件的功能也和F键有关(比如Chrome的控制台快捷键是F12),没有很不方便。

下面就详细谈一下我对不同类型键盘的理解:

薄膜键盘是现在键盘的主流,因为制作工艺简单。我使用很久的一款的键盘是罗技的K310,看中的点是可以水洗。键盘用久了直接一冲非常清爽:

但是这种键盘的问题是:

如果打字久了这种感觉会很明显:用久了的薄膜键盘软塌塌的,需要的力道也和之前不一样,仿佛一台音准会不断变化的乐器。

薄膜键盘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手感 不可控。

在用薄膜键盘打字的时候,用户其实是不知道从开始按一个键,到按压被键盘识别的过程中,手指需要移动多远的。这就导致用户只能被迫用最大的力去压,并且按压被识别之后也没有反馈。

机械键盘本来因为价格的因素,已经在大众市场被薄膜键盘淘汰了,但是却因为电竞的红火东山再起。对于电竞选手来说,薄膜键盘没有反馈会影响准确性(快速操作时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按了没有)。说到机械键盘,最核心的是一个部分——轴体。

机械键盘的每个按键下面都有一个简单耐用机械结构,叫做键轴,用来保证每个按键的手感一致且不会随时间而有太大的变化。每种轴都有一个触发曲线(下面这张图来自cherry官网,红轴),用来描述一个事情:在按压这个键的时候,手指在不同的位置需要多大的力。

这里的Operating position就是按压被识别的位置,大概是两毫米,45g。不同的轴体有不同的曲线,对应不同的手感。对于要长时间编码的程序员来说,我只推荐三种力道比较小的轴:银轴,红轴和茶轴。但是手感这种事情, 一定要自己去体验一下 ,另外 不推荐 买试轴器,因为只按一个键根本不能直观的推测用这个轴体实际打字是什么感觉。

推荐茶轴的原因是因为有些人会在意打字时的反馈感,就是那种让机械键盘臭名昭著的咔哒咔哒的噪音(下面这张图来自cherry官网,茶轴):

可以看到和红轴的曲线相比,有个Tactile position, 从Tactile position到Operating position会有一个起伏,在这里你的手指会感觉突然松下去一下,然后键盘会有咔哒一声(很多人觉得这种感觉很爽,会用青轴这种段落感强的)。但是可以看到是,这个Tactile position已经到了55g,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的重量了,长时间用会很累。

据我的使用经验,一般的薄膜键盘从用力的角度来看,和红轴差不多,但觉得用红轴更舒服是因为红轴的用力更均匀。

我用过下面这些,入门的时候用的是国产的Cherry(红),爽到之后又陆陆续续用了IKBC(红),Filco(红)和Leopold(茶)。具体的型号这里不罗列了,厂商也会不停的出新款。放几条心得吧:

我个人觉得最好用的是Filco的这款叫做Ninja的键盘:

按键在键帽侧面(侧刻),看起来很干净。不要忘了, 一定要买个手托 垫在键盘前面,否则因为键盘很高,手腕悬空会很累。

作为机械键盘的受益者,我就在想会不会有更轻软的键盘?有的,静电容键盘。

静电容键盘可以说是专门为文字工作者设计的键盘,这种键盘的特点是轻软(可以达到30g)但是手感又可控。缺点是没有机械键盘清脆,因为键盘的触发和薄膜键盘类似,靠的是形变而不是机械机构。有人说用轻软的键盘跟用触摸屏一样,这点我是反对的:因为30g的阻力已经足够支持你的手指,且告诉打字的时候,手的重心其实是悬空的,决定累不累的还是按键的阻力。

想必很多程序员都听过HHKB(Happy Hacking Key Board)的大名。但是我个人是不推荐HHKB的,原因如下:

除了HHKB,还有一些品牌可以选择,比如RealForce和宁芝。但是RealForce的价格对于键盘而言是在是有点高(2000上下),国产品牌宁芝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如果只是想选把静电容键盘的话宁芝是个好选择。我目前在用一款80%加侧刻的,但是这里还是有两个问题:

想说的就这么多,祝你挑选到合适的键盘,编码快到模糊:)

1、塑料型拔键器,使用时找到键盘帽合适的切入点按下去,左右晃两下,轻松一提,轻轻一提键帽就拔下来了,此类拔键器的缺点在于卡扣太小和短,操作不方便,优点是市面上最多的,到处都可以买的到。

2、铁丝型拔键器,使用方法与塑料型拔键器基本相同,把铁丝按进键帽缝隙,扭一下向上拔,优点就是不会对键帽造成任何损伤,相比塑料拔键器成本要贵一点。

3、金属片拔键器,此类拔键器一般都是附带赠送品,缺点就是太大,容易损伤键盘,使用时多多注意。

帽子戴法一:时尚型

运用此法,需要先把头发烫好然后分区,把后脑勺的发梢梳顺将头发扭成一些小条,用发夹将头发固定好,将前面的头发分区,露在外面的头发编成一股小辫子然后固定在后脑勺后,鬓角的碎发也要一并弄上去的,配上时尚的贝雷帽子,搭上白色婚纱,时尚感十足又不减优雅!照出来的婚纱照可是美呆了哦!

帽子戴法二:端庄型

先用烫发棒把头发烫成大波,把额头前约三分之二的发量烫卷做前发,将后面的头发盘上用发夹固定,再将额头前的头发做成自己喜欢的造型,用发夹固定,喷上啫喱水定性戴上丝质反光的蝶形帽子,既可以修饰脸型,又增加时尚感,配上同样材质的婚纱,拍出来的婚纱照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帽子戴法三:复古型

把所有头发都用发胶固定好,用皮筋固定在一侧,将绑好的头发分成三股,把头发打毛,把打毛好的头发包成发包,把表面梳光,可以配合着搭配一些鲜花发饰,再配上复古的帽子,拍出来的婚纱照,肯定会让你赞不绝口!

所谓六顶思考帽,是指使用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任何人都有能力进使用以下六种基本思维模式:

白色思考帽

白色是中立而客观的。戴上白色思考帽,人们思考的是关注客观的事实和数据。

绿色思考帽

绿色代表茵茵芳草,象征勃勃生机。绿色思考帽寓意创造力和想象力。它具有创造性思考、头脑风暴、求异思维等功能。

**思考帽

**代表价值与肯定。戴上**思考帽,人们从正面考虑问题,表达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

黑色思考帽

戴上黑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运用否定、怀疑、质疑的看法,合乎逻辑的进行批判,尽情发表负面的意见,找出逻辑上的错误。

红色思考帽

红色是情感的色彩。戴上红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人们还可以表达直觉、感受、预感等方面的看法。

蓝色思考帽

蓝色思考帽负责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它负责控制各种思考帽的使用顺序,它规划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

应用说明

对六顶思考帽理解的最大误区就是仅仅把思维分成六个不同颜色,但其实对六顶思考帽的应用关键在于使用者用何种方式去排列帽子的顺序,也就是组织思考的流程。只有掌握了如何编织思考的流程,才能说是真正掌握了六顶思考帽的应用方法,不然往往会让人们感觉这个工具并不实用。而帽子顺序的编制仅通过读书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

帽子顺序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写文章的时候需要事先计划自己的结构提纲,以便自己不会写得混乱,一个程序员在编制大段程序之前也需要先设计整个程序的模块流程,思维同样是这个道理。六顶思考帽不仅仅定义了思维的不同类型,而且定义了思维的流程结构对思考结果的影响。一般人们认为六顶思考帽是一个团队协同思考的工具,然而事实上六顶思考帽对于个人应用同样拥有巨大的价值。

假设一个人需要考虑某一个任务计划,那么他有两种状况是最不愿面对的,一个是头脑之中的空白,他不知道从何开始,另一个是他头脑的混乱,过多的想法交织在一起造成的淤塞。六顶思考帽可以帮助他设计一个思考提纲,按照一定的次序思考下去。就这个思考工具的实践而言,它会让大多数人感到头脑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敏捷。

在团队应用当中,最大的应用情境是会议,这里特别是指讨论性质的会议,因为这类会议是真正的思维和观点的碰撞、对接的平台,而我们在这类会议中难以达成一致,往往不是因为某些外在的技巧不足,而是从根本上对他人观点的不认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六顶思考帽就成为特别有效的沟通框架。所有人要在蓝帽的指引下按照框架的体系组织思考和发言,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冲突,而且可以就一个话题讨论得更加充分和透彻。所以会议应用中的六顶思考帽不仅可以压缩会议时间,也可以加强讨论的深度。

除此以外,六顶思考帽也可以作为书面沟通的框架,例如用六顶思考帽的结构来管理电子邮件,利用六顶思考帽的框架结构来组织报告书、文件审核等等。除了把六顶思考帽应用在工作和学习当中,在家庭生活当中使用六顶思考帽也经常会取得某些特别的效果。

在多数团队中,团队成员被迫接受团队既定的思维模式,限制了个人和团队的配合度,不能有效解决某些问题。运用六顶思考帽模式,团队成员不再局限于某一单一思维模式,而且思考帽代表的是角色分类,是一种思考要求,而不是代表扮演者本人。六顶思考帽代表的六种思维角色,几乎涵盖了思维的整个过程,既可以有效地支持个人的行为,也可以支持团体讨论中的互相激发。

一个典型的六顶思考帽团队在实际中的应用步骤:

1、陈述问题事实(白帽) 2、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绿帽) 3、评估建议的优缺点:列举优点(黄帽);列举缺点(黑帽) 4、对各项选择方案进行直觉判断(红帽) 5、总结陈述,得出方案(蓝帽) [编辑]

应用流程

下面是一个六顶思考帽在会议中的典型的应用步骤:

1、陈述问题(白帽);

2、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绿帽);

3、评估该方案的优点(黄帽);

4、列举该方案的缺点(黑帽);

5、对该方案进行直觉判断(红帽);

6、总结陈述,做出决策(蓝帽)。

实际运用

绿色帽子和蓝色帽子是背道而驰的,因为绿色思考帽十分自由活跃,而且可以天马行空。蓝色思考帽却旨在控制和指引思考过程的方向。

一、绿色思考帽

想象草地、树木、蔬菜和生长。想象活跃的生长和丰收。想象发芽和分出枝杈。

绿色帽子是“活跃的”帽子。

绿色帽子是用来进行创造性思考的。事实上,绿色帽子包含了“创造性”一词本身的含义。

1. 创造性思考意味着带来某种事物或者催生出某种事物,它与建设性思考相似。绿色帽子关注的是建议和提议。

2. 创造性思考意味着新的创意、新的选择、新的解决方案、新的发明。这里的重点在于“新”。

白色帽子罗列出信息。红色帽子允许我们表达感觉。黑色帽子和**帽子处理逻辑判断。因此,轮到绿色帽子来展开实际行动,戴上绿色帽子就必须提出建议。

当你被要求戴上绿色帽子的时候,你就要提建议、出主意。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对事物做出被动反应。

绿色帽子的五个主要用途如下:

1.考察

2.提出建议

3.寻找其他的选择

4.提出新的创意

5.激发

与**帽子和黑色思考帽者不同,绿色思考帽者不必为自己的建议或主意提供逻辑理由,只要提出主意以供进一步检验就足够了。

1考察

白色帽子用可获得的信息来考察情况。绿色帽子则用主意、概念、建议和可能性来考察情况。

2提出建议

绿色帽子用来提出任何一种类型的提议和建议。这些建议并不非得是新的创意。它们可以是行动的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的决定。戴上绿色帽子,可以进行各种积极活跃的思考。当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该戴上绿色帽子进行思考了。

3寻找其他的选择

如果已经给出了一个解释,或者已经讨论了行动的方案,那么这时可以要求大家戴上绿色帽子寻找进一步的解释和其他的选择。还可能有哪些解释?还能做哪些事情?在采取行动之前,绿色帽子旨在为我们拓宽选择的范围。至于对这些选择进行评估,那就是**帽子和黑色帽子的任务了。

4提出新的创意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完全崭新的创意。当老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没有可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进行真正的创造性思考或水平思考了,这种思考正是绿色帽子扮演的基本角色。如果你要求某个人对某件事进行绿色思考帽,那么你就是在要求他超越既定范围,提出崭新的创意。你不能要求别人一定产生出创意,但至少可以要求别人做出尝试。应该有意识地运用本书后面介绍的水平思考技巧,以便产生出新的创意。

5激发

戴上绿色帽子,我们可以提出各种试验性的主意,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主意能否行之有效。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提出激发,激发不一定要是有用的主意,激发只是用来帮助我们脱离常规的思考轨道,从而以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事物。本书后面将介绍激发的技巧。

6行动和活力

绿色思考帽的特征就是行动和活力。一个画家站在一幅空白的画布面前,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始行动。这个行动可能是勾画一个草图,或者是往画布上洒一些颜料。出现空白的时候就是需要主意的时候,空白的状况需要绿色思考帽,因循守旧或停滞的状况也需要绿色思考帽。

二、蓝色思考帽

想象蓝天。天空高高在上,如果你飞翔在天空,就可以俯瞰一切事物。戴上蓝色帽子就意味着超越于思考过程:你正在俯瞰整个思考过程。蓝色帽子是对思考的思考。

蓝色帽子意味着回顾对思考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它控制着思考过程。蓝色帽子就像是乐队的指挥一样。戴上其他五顶帽子,我们都是对事物本身进行思考,但是戴上蓝色帽子,我们则是对思考进行思考。

蓝色帽子包含以下几点:

1.我们现在到了哪里?

2.下一步是什么?

3.思考的程序

4.总结

5.观察和评论

戴上蓝色帽子的人会从思考过程中退出来,以便监督和观察整个思考过程。

1我们现在到了哪里?

我们现在进行到什么地方?

问题焦点是什么?

我们还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旨在明确我们此时此刻的思考是在做什么?我们是在漫无目的地闲逛呢,还是正在努力做什么呢?

2下一步是什么?

我们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

蓝色思考帽者可能建议换上另外一顶帽子来思考,或者做出总结,或者明确思考的焦点。当大家看起来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有必要提出指导建议了。也许每个人对下一步该做什么有不同的意见,这时就需要做出决定。如果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下一步该做什么,那就直接进入到下一步。

3思考的程序

除了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外,蓝色帽子还可以用来设计整个思考过程的程序,亦即对不同的思考步骤做出日程安排或使用顺序。这通常是在会议开始时进行,但也可用于任一时刻。思考程序可以涵盖整个会议过程,也可以只用于一个项目或项目的一部分。在有些情况下,思考程序由六顶思考帽的使用顺序构成。

蓝色帽子旨在正式地对待思考。就像电脑程序设计师为电脑设计程序一样,蓝色帽子也为思考过程设立程序。

4总结

在思考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参与思考的成员都可以戴上蓝色帽子并要求做出总结。

★“我们现在进行到哪里了?我们走得有多远?我们能总结一下吗?”

这个总结可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成就感,也可能会显示出到目前为止大家的思考仍毫无成果。总结还有助于澄清各个不同的看法。

5观察和评论

蓝色思考帽者超越了思考过程,并俯瞰着所发生的一切。因此,蓝色思考帽者负责观察和评论。

★“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为会议的目标争论不休。”

★“我们本来是要考虑好几个方案的,可现在只讨论了一个方案。”

★“今天早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红色思考帽。”

蓝色帽子的功能是使思考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思考行为。思考行为是有效的吗?

6蓝色思考帽的错误用法

在实践中,其实有很多人已经在运用蓝色思考帽,只不过他们不直接这么说罢了。但是,明确地把它说出来会更有效。应该避免滥用蓝色帽子,如果每隔几分钟就中止会议做一个蓝色帽子评论,很容易惹恼大家,偶尔使用会更加有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366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