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如何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简单的说明一下!!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如何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简单的说明一下!!,第1张

外貌上的美丑对比:爱斯梅达拉的美与卡西莫多的丑;

性格品质上善恶对比:克洛德神父的阴险和夫比斯的虚伪与卡西莫多的真诚、善良相对比;卡西莫多为了营救爱斯梅达拉不畏凶险,而觊觎爱斯梅达拉的克洛德神父却借机要挟她,爱斯梅达拉所倾心的夫比斯不过仅仅是为了她的美色。在这种种的人物性格对比中,将宗教道德和贵族的虚伪和奸邪一一揭示了出来,而赞美了下层人民美好善良的心灵和品质

自己写的,大概就这些记不得了

从中学时代,雨果便爱好文学创作,开始写诗。相继出版《 新颂歌集 》和《 颂诗与长歌》,还发表两部中篇小说《冰岛魔王》与《布格·雅尔加》。1823年末,自由主义日趋高涨,他的政治态度也有所改变,与浪漫派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人组成“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1827年,雨果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是他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撰写的。剧本因不符合舞台艺术要求,未能演出,而这篇序言则成为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雨果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序言里提出浪漫主义的美学主张,宣扬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的对照原则,力图扩大艺术描写的范围。从这一年起直到1840年,他以丰富的戏剧、诗歌以及小说创作显示出浪漫主义的实绩。主要有批判专制王权的戏剧《玛丽蓉·德·路尔墨》(被禁演),歌颂希腊民族解放斗争的诗集《东方吟》,批判不合理法律制度的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

雨果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艺术真实观、美丑对照观、创作自由观和教育功能观等四个方面。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在雨果看来,浪漫主义是艺术史发展过程的最高表现,浪漫主义戏剧体现了悲剧与喜剧、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的完美结合,因而能够最充分、最全面地描绘生活。雨果认,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滑稽丑怪是戏剧的一种最高度的美。雨果之所以特别强调滑稽丑怪,是因为他把滑稽丑怪表现为近代艺术的新类型,是艺术发展的表征,同时,也是浪漫主义区别于古典主义的重要特征之所在。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的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公开斥责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他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3195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