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独奏有哪些曲子?

笛子独奏有哪些曲子?,第1张

1、《天空之城(高音竖笛)》。

2、《大约在冬季》竖笛演奏。

3、《涛声依旧》竖笛演奏。

4、竖笛演奏《水中花》, 谭咏麟经典歌曲旋律。

5、竖笛演奏小虎队经典歌曲《蝴蝶飞呀》。

6、《明天会更好》竖笛演奏。

7、竖笛高质量演奏《少年壮志不言愁》。

8、《中国人》 竖笛演奏。

9、《一千零一夜》竖笛演奏。

10、《恋曲1990》竖笛演奏。

详细说明:

1、《天空之城(高音竖笛)》是一首由久石譲谱曲,游学志编曲,韶兮坊头牌演奏的纯音乐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天空之城(高音竖笛)》中,2017-08-11发行。

2、《竖笛独奏-塔吉克族人民》是一首由佚名谱曲,中唱群星编曲,中唱群星演奏的纯音乐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塔吉克族人民》中,发行于2018-05-12。

3、《叁五七(竖笛)》是一首由Various Artists谱曲,Various Artists编曲,Various Artists演奏的纯音乐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中国民乐大全 笛子三剑客》中,由讯通诒合公司发行于2007-12-26。

笛子独奏十大名曲有《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喜相逢》、《姑苏行》、《鹧鸪飞》、《春到湘江》、《牧笛》、《帕米尔的春天》、《秋湖月夜》、《三五七》。

1、《牧民新歌》

笛子领域要论那首乐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如果说《牧民新歌》是第二,那么没有任何一首笛子独奏曲是第一。《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由简广易、王志伟创作的。

2、《扬鞭催马运粮忙》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

3、《喜相逢》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等吸收为戏曲情节中的过场音乐曲牌,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4、《姑苏行》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名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5、《鹧鸪飞》

《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并演奏而流传于海内外,同时也成为了南派笛子风格的代表名曲。

6、《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

7、《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乐曲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

8、《帕米尔的春天》

《帕米尔的春天》由李大同先生,以塔吉克族民歌为素材,吸取同名歌曲主题而创作。乐曲描绘了帕米尔高原壮丽多姿的风光,表达了塔吉克族人民纯朴豪放的性格,以及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幸福和喜悦心情。

9、《秋湖月夜》

《秋湖月夜》由俞逊发与彭正元创作于1981年,在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1992年荣获世界华人经典作品。

10、《三五七》

《三五七》是赵松庭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曲名出自曲牌《忆江南》的词格,即白居易的《忆江南》。因为《忆江南》的前几句词格是三、五、七个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

笛子的演奏需要全方位把握乐曲,不放过音乐的一个细节。要学会设计每乐段,使演奏时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真正地做到将乐曲演奏达到“活”的目的,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才具有艺术感染力。

一、主题思想的理解

拿到一首陌生的曲谱,先不需要急着拿起来就去吹。首先要对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大环境和思想感情方面琢磨一番。一首乐曲的每个音符中都凝聚着作曲者的思想内容,笛子演奏者要做到认真对待每一音符。如俞逊发和瞿春泉所作的笛子独奏曲《汇流》。首先要知道它描写的是现在山水的曲子,《汇流》这首曲子整体给人清新明朗、色彩绚丽,与古代描写山水曲子古朴幽静有这很大的区别。整首曲子可以分为五部分:(1)描写瀑布一泻千丈的壮观景象;(2)描写山河壮丽的景观;(3)形象地描绘滴水成渠;(4)描写山河林间鸟语花香;(5)再现汇流奔腾的场景。演奏中运用C调曲笛和F调小梆笛排笛形式来演奏,使得音乐所刻画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就会越深,在演奏时的表达才可能越具感染力。另外,一个笛子演奏者的文学修养的深浅,也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知识丰富、学识渊博、视野开阔,也是笛子演奏时更好地表达音乐感情。

二、乐曲风格的把握

一些笛子演奏者吹奏出的音色相当漂亮,演奏技巧也很娴熟,但当演奏北派曲和南派曲时,将南方曲的柔美变成了北方曲的粗犷,使得两种乐派的融合磨消了各自的个性。造成这种原因,说明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并没能很好地对作品的地区差异、派别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演奏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演奏者若想细致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必须事先对乐曲风格上进行分析了解。

如演奏《五梆子》、《黄莺亮翅》、《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黄莺亮翅》、《挂红灯》、《万年红》、《扬鞭催马运粮忙》这类北方风格的乐曲时,要注意乐曲的“音乐气质”与音色上的“音色特性”。北方曲子中的技巧,以用梆笛演奏的剁音、花舌音、滑音、颤音、腹震音、飞指等演奏技法,极大发挥了梆笛吹奏北派曲子的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突出阳刚。

南派曲子的演奏如《中花六板》、《行街四合》、《四合如意》、《云庆》、《慢六板》、《慢三六》、《三六》、《欢乐歌》等8首传统曲目(俗称“八大名曲”)和《鹧鸪飞》、《南韵》、《行云流水》、《幽兰逢春》等一些现代创作曲目,演奏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江南丝竹叠、打、震、颤的演奏技巧。表现江南丝竹有花、细、轻、小、活、雅的风格,要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突出轻巧秀丽。

三、韵味的把握与表现

要把握住曲子的韵味首先要达到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指的是内心体验,而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感知程度,抽象且又深刻,可以称其为“意”。“意”虽抽象但不是虚设的空中楼阁,演奏的“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理解“意”。“意”的抒发由“技”而来,反过来又指导“技”的发挥。笛子演奏中要能准确地领会和传达乐曲的艺术意境,音乐不是单纯的背诵音符,要表达出能够打动人心的韵味来,关键是很透彻的体会“意”所要表达的境界。

在音乐的表现上要重视想象力。演奏前需将乐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变成头脑中一幅幅的生动画面,并做到身临其境。如果将一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想象得很具体,那么表达时便会真实生动。想象力丰富的演奏者可以很快地进入音乐的境界,与音乐形象融为一体,这样便能情真意切。演奏者想象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是长期生活、学习与情感的积累。艺术修养就在这些积累不断提升,积累越多,灵感也就越多。一个好的笛子演奏者,应随时随地用眼睛和耳朵去收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丰富自身的想象力,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作品的内涵。

四、音色的运用

不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演奏时需贴切地表现乐曲的情绪。作为演奏者除了使笛子具有美妙的音色外,还要能驾驭将各种音色随时变化的能力。一般说来,表现高兴欢乐的情绪,音色须明亮而有光彩;表现仇恨、愤怒的情绪时,音色要粗犷有力,音坚实;表现神秘、阴暗气氛时,音色应暗淡、淡远、飘渺些;表现气势宏伟、感情强烈的乐句时,音量宜放大,音色洪亮,强调力度;表现抒情的乐曲时,音色须柔和深情,有层次感。笛子演奏一部作品时,要注意用不同的音色表达不同的情绪。

五、艺术处理

当演奏者对乐曲有了真情实感后,下面就得对乐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如乐曲速度、力度、音量、伴奏等。这种设想不是盲目的或随心所欲的,乐曲的结构、曲式、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以及节奏等给演奏者在艺术处理上提供了依据,也是演奏者内在情绪走向的依据,演奏者依据这些条件找到全曲情绪的高潮点及乐曲的层次。

六、演奏时还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

(1)层次感,层次感是什么实质上,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音量上的对比。对比性强,层次感明显,感染力就会强;

(2)同一段乐曲的重复,这种重复必须有一定地对比,力度上、情感上都应有很巧妙地变化,其作用来深化主题;

(3)对乐句处理,在处理最忌讳平铺直叙,乐句即使再短小也有音乐的情绪在里面,也是最能突出乐曲线条美的地方;

(4)音乐铺垫的艺术,这种处理手法很常见。当需要表达一个某个特定的情绪时,必须在之前就埋下伏笔。所谓: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切不可在吹奏时忽强忽弱,要有个明确的情绪铺垫。

《扬鞭催马运粮忙》 《春到湘江》 《牧民新歌》 《 帕米尔的春天》 《鄂尔多斯的春天》

幽兰逢春 《牧笛》 《喜相逢》 《陕北好》 早晨 五梆子 枣园春色 《买菜》 油田的早晨 鹧鸪飞

注:划书名号的曲子是演出的比较好的短小,欢快的曲子。其他的是比较适合考试之类的曲子

十大笛子名曲

1 姑苏行

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

02 春到湘江

湖南特色浓郁,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

03 喜相逢

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04 牧笛

可称之为《新小放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和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

05 小牧牛

乐曲明快流畅,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在互相问话对答时的快乐情绪,富有有田园风味,活泼愉快。

06 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

07 鹧鸪飞

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

08 黄莺亮翅

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描绘黄莺在晴朗天空自由飞翔的意境。

09 五梆子

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根据一首北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

10 扬鞭摧马运粮忙

笛子是中国的乐器,如果是外国的一个是笛子演奏的外国乐曲,这就不好确定了。另外可能是用风笛或者排箫演奏的。

凉州词王之涣字体:大 中 小小山屋441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简析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怀

(来源:小山书斋)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表达了诗人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269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