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特点

钢琴的特点,第1张

    钢琴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乐器。在音乐艺术的王国里,钢琴以其声音洪亮、音域宽广,音色、力度变化丰富著称,因此在乐器家族中钢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 位。钢琴能发出无穷尽的、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无论是色彩丰富的和声.还是线条纷繁的复凋,也不管是风卷残云般的音流,还是委婉如歌的旋律,或是气势宏伟的 交响,或是温馨优美的倾诉,钢琴都能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钢琴除了作为一件无与伦比的独奏乐器出现在音乐舞台上以外,还常常在重奏、合奏及伴奏中充当重要 的角色。钢琴还可以与庞大的管弦乐队一起,演出钢琴与乐队相结合的交响乐、协奏曲。翻开世界音乐史,可以发现有很多作曲家都谱写过不同形式、体裁的钢琴 曲。在世界音乐文库中.钢琴音乐的数量是最多的,而且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学习音乐的人,也大多需要学习钢琴。不仅如此,钢琴作为一种能表现多声音的键盘 乐器,也被一些作曲家作为音乐创作的工具。作曲家常常把一些复杂的乐队音乐思维缩编为钢琴谱,以便于演奏和交流。进入20世纪,当一些作曲家进行音乐革新 的时候,钢琴也常常被作为这些作曲家的试验场。正因为钢琴具有这些优秀的品质及无法替代的艺术表现功能,人们常说钢琴是“乐器之王”。

一、钢琴的音域特点

    音域是音乐术语。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在钢琴的键盘上能清楚明了地反映出音乐作品和表演艺术的轮廓和难度。音域也是音乐 艺术展现的广阔天地。现代音乐表演艺术中,所能使用的乐音音列有90多个,而钢琴的88个键几乎包括了整个乐音音列,它的音域自A2-c5,钢琴上52个 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因此,在音列中便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在音列中央 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等。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 组、小字五组。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末表示,如c2、d2、e2等。其他各组依次类推。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 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小字组各音的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如c、d、e等。大字组用不带数字的大写字母来标记,如C、D、E等。大字一组用 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l来标明,如C1、D1、E1等。大字二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2来标明,如A2,B2等。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 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 音区:不同的人声和不同的乐器的音区划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 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二、钢琴的音量与力度特点

    音量即响度。钢琴不但音域宽广,而且它的音量宏大,力度变化明显。它的音量足以和一个相当规模的管弦乐队相媲美,并能在管弦乐队的声群中表现突出的旋律及 伴奏音型。它的音量和力度变化可由极弱(PPP)至特强(fff),并在这些范畴内巧妙地组合。钢琴不仅能演奏山宁馨纤细、优雅安静、朦胧含蓄、轻声细语 的音乐意境,而且也能演奏出铿锵有力、汹涌澎湃、群情激昂、绚丽辉煌的音乐意境。

    从人的生理上讲,钢琴音乐的强弱或响度的对比变化,足以使人耳受到较强的刺激。据测定,钢琴的声压级范围可以弱至四、五分贝,强至七、八十分贝以上,并能 达到许多层次和多种组合的音响形态。正因如此,现代钢琴音乐在力度层次方面的组合被不断挖掘,并加以引发或利用。

    我们知道,人耳感受声音强弱或力度变化都是由发音体振动产生声波造成空气压力变化而形成的。通常,发音体产生振幅的大小决定音量的大小和强弱,偌大的钢琴 仅凭着不同力度触键,变换着弦槌瞬间的击(激)弦速度和质量,因而产生出由弱至强的各种力度的层次变化,产生非凡特质的音响,构成钢琴特有的“气质”。

三、钢琴的音色表现力及功用特点

    众所周知,音色是乐器及人声客观物体振动在主观听觉上的反映。音乐艺术的表现方式主要分器乐与声乐两大类,人的嗓音和乐器发出的音品不同,即存在音色的不同,这同许多因素相联系。

    乐器音质的差别同发音体的形状、构造、材料的质量、成分、弹性以及激发振动的方式等有关。研究影响音色的性质,除了基频成分外,还可通过观察泛音列、频谱、示波器波形等。

    以钢琴琴弦为例,琴弦振动不是一个简谐振动而是一个复谐振动,琴弦被击(激)发后,琴弦上产生许多波腹和波节的复谐波,整条琴弦的振动又包含着各分段振 动,这就是所谓的钢琴阶波(泛音)特质。所以,试弹奏钢琴的中、低音区,常明显地听到基音和一系列谐音同时发响的复合音。

    须知,乐音的频率是由基音所定,音色主要是由泛音的多少及其强度决定,换句话说,基音频率决定音高,泛音或谐音的多少及其强度决定音色。紧绷在钢琴弦列中 的200多条琴弦与音板、框架间的耦合,是钢琴音色特性的“原始”条件。钢琴音色的魅力就是在这些多元因素的耦合作用下,通过娴熟的弹奏和多样性的技巧, 把许多种音符进行组合、叠加。从这一角度说,好的演奏实际上在随心所欲地变换声波波形,借助“踏板”技巧的合理运用丰富并扩大了音乐表现力,以此满足着听 觉上的需要,这也是构成钢琴优美音色的奥秘所在。

    由于钢琴低音浑厚浓郁,中音自然流畅,高音明亮华丽,它和人声及各种乐器较为融合,它在音乐表现中层次清楚,起伏幅度大、变化多端又极富立体感、流动感, 衬托和渲染作用强烈,极易造成扣人心弦的效果。所以,钢琴不仅能作为独奏(协奏)形式的主旋律乐器,也是视唱练耳和声乐、器乐伴奏的好伙伴。在**、电视 剧、舞蹈、体操、配乐散文、诗歌等艺术中,无时不出现钢琴的音韵。在家庭中,它也是称职的引吭高歌的伴{吕。

    自钢琴产生以来,无论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风格的音乐,还是现代的爵士音乐或摇滚音乐,钢琴不仅是作曲家、演奏家驾驭音乐艺术,驰骋在无限宽广 的艺术天地进行音乐艺术学习、研究、加工、创造的基本工具,也是音乐工作者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创造和演奏的好帮手,还是促使理论联系实际、键盘技能同 音响感受平衡发展的“实验场”。钢琴是学习音乐的最好“教具”,是音乐工作者的最佳的伙伴;人们能在钢琴的键盘上讲解乐理、掌握和声、学会配器以至学习弹 奏。

四、钢琴的音律特点

    钢琴及其音乐发展之迅猛,艺术表现之丰富、完美是与应用十二平均律分不开的。钢琴的诞生时期,正值巴赫在古钢琴上率先倡导并推行这种律制的时期。现在十二平均律己被世界所公认,它以简捷、实用的特点,以其科学严谨的计算成为键盘乐器及其他乐器固定音高的标准。

    十二平均律有着与纯律、五度相生律律制不可替代的特点,虽然它较自然逍音音列略有出入,然而其匀整性(即一个八度内十二等份的平均划分的半音律制)足以使 我们灵活方便地转调,这为创作和演出音乐艺术佳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从这点上说,没有钢琴的十二平均律作为先导,音乐艺术的创作和表演就会受到限制,也不可 能会产生那么多不同风格、体裁、调式和内涵深刻的音乐作品。没有十二平均律,音乐的创作就会单调,甚至容易枯萎。有关这部分的内容,我们将在“钢琴凋律” 的章节着重讨论。总之,钢琴的音律为钢琴在表达音乐动机、音乐思维、音乐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等方面铺平了宽敞的道路。

五、钢琴的造型艺术与审美特点

    钢琴就像是被艺术家精心雕琢的一件完无瑕疵的艺术品,无沦置于何种空间,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情趣。从钢琴的外观造型看,早期的有典雅华贵、庄重辉煌风格之 感。有的在钢琴上镶嵌着五光十色的宝石、贝壳,有的在钢琴上加镀金属装饰,很多钢琴的外壳主要用雕刻工艺宋美化,也有很多钢琴在相应的部位绘制精美的图案 和画面。它同欧洲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和影响,给我们留下了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的宝贵财富。钢琴也是史学、考占学及近代欧洲社会 文化发展的很好旁证。

    在现代,尤其在设计思路、科技成果的不断革命,加上材料以及美学理沦的演变和深化,因而新的意念激发着新的创意。钢琴的风格、造型以及色彩在近代获得空前 的发展,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钢琴及其音乐和音乐美学有较广阔且深厚的探求价值,多少年来,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美感备受注目。

    我国的钢琴生产厂家近年来在设计制造及传统工艺上,已建立起一种独特而新颖的现代风格,不断推出款式新颖、造型美观兼具有科学、实用、大方的钢琴来,使其既保持典雅华贵、古朴庄重的造型艺术风格,又寻求简洁实用的时代特色。

钢琴艺术绝不单单是技巧,而心理、思想和艺术修养的造就训练,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技巧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技巧训练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或缺,构成了技巧、艺术和谐统一的钢琴音乐艺术表现整体。

钢琴艺术是一门复杂而深奥的艺术,没有钢琴基础的学习可能会有些困难。学琴时,既要学习乐理,又要联系实际,在学钢琴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乐理知识,有了丰富的乐理知识,又能促进钢琴学习的进步。

扩展资料:

钢琴演奏应当以艺术为主,技术为次。但是在演奏过程中,听众总是从演奏者技术中,去揆度演奏者的艺术追求、艺术风格和艺术质量。一个钢琴演奏家,不论他设想多美,如果缺乏技术,演奏也会黯然失色。

演奏缺乏精彩的技术也得不到听众的喝彩,更谈不上与听众产生共鸣效果了。艺术追求的是表现作品的主题和灵魂,但这种“表现”必须掌握技术,因此,钢琴演奏者平常就要把钢琴表演艺术贯穿在技术训练的始终。无论钢琴艺术怎么发展,钢琴技术与钢琴艺术始终联系在一起,不可剥离。

托克钢琴音乐作品的特征分析

 摘 要: 本文从巴托克创作的影响因素出发力图挖掘出巴托克钢琴音乐所体现的不同风格特征,并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巴托克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他独特的触键方式来初步的论述巴托克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提出演奏其钢琴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巴托克、钢琴、节奏、敲击性触键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reation of factors Bartok trying to dig out different styles embodied Bartok piano music and piano works by in-depth analysis And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rhythm of music characteristic of Bartok and his unique touch key ways to preliminary discussion Bartok piano works of musical styles Playing his piano works presented problems that need attention

 Keywords: Bartok, piano, rhythm, percussion of touch keys

 一、 需要注意的几点建议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匈牙利钢琴家之一,他最大的成就就是从民间音乐中发现真正的创作源泉,并把自己的创作植根于其中,然后将民间音乐曲调与西方古典、现代作曲技法熔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具有影响的优秀钢琴作品。其钢琴作品形式多样,极富个性,能够完全展现巴托克独特的创作思想和风格。

 巴托克的钢琴音乐作品总体上从音乐的表现角度看,不是温柔抒情性质的,他作品的独特之处是强烈的节奏感和他震撼人的触键力度。所以笔者通过对他节奏和触键的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抓住巴托克钢琴音乐特点,掌握作品风格。

 (一)节奏特点

 1、变化节拍

 巴托克作品大量运用了变化拍子,巴托克喜欢运用不同节拍相互出现来表达他不规则、不匀称的乐思,在演奏时不断转化节拍,给演奏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在《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中出现了不同节拍相互转化。见谱例1:

 在《钢琴小曲十四首》的十二首中以及其它中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同节拍的相互出现。我们在演奏不同节拍交互出现的作品时,要注意不同的节拍有不同的韵律,找好重音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把握好分句,演奏出该作品的风格。

 2、复节拍

 在巴托克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复节拍。《六首保加利亚舞曲》中就是充分运用这种节奏而写的具有舞曲性质的钢琴作品,六首作品中的节拍分别是4+2+3/8、2+2+3/8、5/8、3+2+3/8、2+2+2+3/8、3+3+2/8,整套乐曲节奏变换频繁。例如,No148,乐曲的拍子是9/8,我们不能简单地数成9/8拍,而必须以4/8+2/8+3/8的感觉来数节拍,4+2+3/8,这就是一种组合型节奏型,也就是复节拍,这就造成每小节三次重拍的出现,,因而重音位置在1、5、7拍子上。在演奏中很难控制这种节奏的韵律,弹出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就更难了。见谱例2:

 3、重音位置不断变化

 在《罗马尼亚舞曲》的第六首中,右手强弱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左手开头先是弱、强、弱;第二小节弱、强;第三小节是强、弱、弱,左手的重音也在不断转移,这就造成左右强弱不对称,给演奏带来很大困难。

 4、伸缩性节拍

 巴托克说:“我在研究旅行中收集到的旋律,其中大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流入古老教会音乐的调中…这些旋律兼具‘弹性速度’(rubatuo)与准确速度(tempo giusto),展现出最富变化而自由的节奏与韵律模式。”[1]在钢琴作品十四首中,第七、八、十一、十二就运用了许多这样的速度变化处理。左手第二小节在演奏时既要要有5/8的感觉,又要把5连音弹得自然,随意,但又在控制之中,这给演奏带来了很大困难。

 巴托克的节奏是20世纪众多热衷于新型节奏改革的试验者之一。他的节奏得益于他对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地区民歌进行的研究,并从中发现了迥异于传统音乐对称准则的节奏,并将这些民间节奏大量运用于他的创作中,这些异域风格的素材给其音乐带来了各式各样鲜活的节奏。巴托克在使欧洲的节奏获得新生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他给欧洲的节奏注入了朴实的生命力,活跃的力量和紧张性。

 二、敲击性触键

 巴托克是使用“敲击性”因素最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这些敲击性因素最能表现出巴托克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巴托克的钢琴作品中,钢琴不仅是抒情的乐器,巴托克把钢琴当作纯粹的打击乐器来看待。

 从演奏的机械运动角度上讲,钢琴可作为一种击弦乐器。敲击性触键方式因其触键时间短,通过连动装置的琴槌敲击琴弦时间也短,从而引至钢琴音色明亮、清脆,形成所谓“敲击性”音色。

 敲击性触键是巴托克作品中的一个因素,敲击性触键在巴托克的乐曲中揭示得尤为充分。敲击性的触键要求演奏者有钢铁般的手指和手腕,并且弹奏的尽量粗暴、直率,发出金属般铿锵有力的尖锐音色。要注意四个方面:触键指尖的软硬程度;手指各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以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调节作用;以及全臂重量及力量的运用。这四个方面不是分开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敲击性触键一般采用快速触键,通过触键面积的变化改变音色。其中全臂触键属于最用力、最强的一种触键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调动全臂乃至全身的肌肉,把力量传送到指尖。

 敲击性触键在巴托克的《野蛮的快板》、《钢琴奏鸣曲》以及在巴托克的几部钢琴协奏曲里都有所体现。这样的触键方式直接导致钢琴音色的改变,从而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演奏风格、大大扩宽钢琴作品的表演观念。钢琴作品中因模仿打击乐器所探索、开拓出明亮、清脆音色,以及因敲击性触键方式引发的激烈、尖锐、粗野,节奏带有强烈动感的快速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钢琴的敲击性演奏,并不是指单一的,无音色变化的表演,而是指有层次、有音量、音响变化的演奏,它是20世纪特有的一种音响因素,钢琴音色在总的合奏中的作用也相应地可大可小。

 结语

 巴托克的钢琴音乐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精品,首先是巴托克坚定不移的创作思想,即便是在复杂的年代,在各种音乐流派纷杂的时期,他遵循着自己的创作目标,一生从未改变。

 其次是巴托克在他的钢琴曲中所体现鲜明的创作特征。对巴托克来说,民族性的原则是最重要的,正如巴托克所说:“对待民间音乐创作的态度,永远是检验任何一位作曲家的试金石。”[2]正是由于他,立足于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结合现代欧洲技法,十分巧妙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富于传统钢琴以新的意义。

 同时巴托克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音乐家,而是一位力求使自己的艺术充满强烈思想感情。对时代矛盾尖锐性的理解、对祖国和整个欧洲命运深深忧虑的痛苦,对法西斯强烈的憎恨,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整个创作出发点。

 参考文献:

 [1]许勇三:《论巴托克的音乐创作》,音乐理论论文丛第七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2]涂致明:《巴托克与罗马尼亚舞曲》,三明学院学报,2009年3月。

;

1、钢琴的历史: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钢琴起源于欧洲,十七世纪末,意大利人克里多佛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

钢琴音乐的发展贯穿整个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历史,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他们自己的文化背景,钢琴音乐的发展,始终是各个时代音乐文化的缩影。

钢琴历史的发展经历,主要可分为四格不同的时期:

⑴巴洛克时期

⑵维也纳古典时期

⑶浪漫主义时期

⑷印象主义及二十世纪现代音乐时期

这四个不同风格的钢琴风格时期,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作曲家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写作手法及演奏家的演奏手法都有很大的区别。从其钢琴表演的角度来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要求他们在钢琴的触键、力度、分句、呼吸、音乐色彩的变化、踏板的运用都要作出不同的处理。

2、钢琴入门指法教程⑩

⑴无论左手还是右手,以下规定都适用。大拇指叫一指,食指叫二指,中指叫三指,无名指叫四指,小拇指叫五指。

⑵手的每个骨关节应突出,如手中握一枚鸡蛋,五指自然地站立于键盘上。

⑶手指第一关节垂直于琴键,指尖的最前端触键。

⑷最基本的是一个手指头正对着一个键盘。五个手指就对应do、re、mi、fa、so五个音,对应指法是12345指,这是基本手位。

⑸抛开钢琴学习谱子,弹一首曲子前,先想好在音乐上和演绎上要达到什么目的。

⑹先练8至12小节,仔细地检查句子、触键、力度、重音、指法、两只手的协作和踏板。

钢琴弹奏的实用技巧

 熟练掌握、运用钢琴弹奏技巧,是揭示音乐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刻画典型意境的基础。掌握方法,可以让钢琴发出天籁之音,下面我为你整理了钢琴弹奏的既定技巧,可根据自身情况,以作参考,尝试练习!

一、触键方法

 钢琴的触键方法直接影响弹奏的音色、音质、音量,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力的一个问题,触键的用力形式包括两个方面:用力方式和传力方式。

 用力方式主要体现于形式不同的触键速度,这是决定击弦速度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几种可用作改变触键速度的技术手段: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从手指、小臂到肘部、大臂乃至身体,运用不同的重力条件来改变下键速度;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肌肉力的运用,以及与重力的恰当配合,自由地控制和改变下键速度,创造出丰富的声音变化。

 利用手指离键的不同高度触键,提供改变下键速度的条件,以改变声音效果;变化手指离键速度,对声音的延续及共鸣产生影响,从而带来声音效果的变化;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向,如垂直纵向、水平横向、斜向、往里推、往外拉等。

 手的支撑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触键手指指尖的软硬度,手指各类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及用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作用。以下是可操作并可改变支撑的主要技术手段:改变指尖的坚度———从相对放松的指尖到相对牢固的指尖;改变手指触键面———从指尖较直立的形式到指面较平坦的形式,每一变化层次又可以形成指尖坚度的改变。

 改变手指第一关节或第三关节的牢固程度———从第一、第三关节较柔顺到较坚挺,改变手指传力的支撑强度;改变手腕的支撑调节———手腕像一支弹簧,其功用是支撑调节,弹簧的软硬度能在不同程度上既发挥支撑作用,又发挥调节作用,从而改变手的支撑传力状态。

 二、弹奏方法

 钢琴弹奏方法是伴随着钢琴这个乐器自身的进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钢琴作品弹奏技巧的需要而发展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未臻完善的钢琴和颗粒晶莹、典雅清秀的钢琴音乐主要采用手指跑动与小臂动作结合的方法弹奏。现代钢琴和气势恢弘、表情丰富的浪漫乐派要求必须采用手臂与躯体重量通达琴键的重量弹奏法来弹奏。

 重量弹奏法作为目前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基本方法被普遍采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重量通达,即手臂与躯体的自然重量畅通无阻地通过触键手的指尖送至琴键。触键不是手指的独立活动,而是手指、胳膊及躯体共同协调动作的后果,指、掌、腕、肘、肩乃至腰肢各关节在触键时互相关联、互相影响、配合密切、张弛自如。

 

 三、钢琴弹奏技巧的分类

 (一)连奏法

 连奏是弹奏者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特色是连续绵延,富于歌唱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奏后一音手指落下的同时奏前一音的手指方可抬起,“这一起一落便在同时”。2手臂与躯体的自然重量必须始终贯于琴键,无论声音强弱必须触键到底。

 (二)断奏法

 断奏包括非连音、跳音、顿音与半连音等,其共性是各音断开,不可粘连;个性则程度有别,需具体对待。跳音短促而有弹性,奏所标音符时值的12;顿音短促而有力,奏所标音符时值的14;半连音若断若连,奏所标音符时值的34。根据乐曲对速度、力度、风格的要求与活动部位的不同,断奏又分为手指断奏、手腕断奏与肘部断奏。各种奏法对手臂下落触键与抬起离键的动作部位、活动幅度等有着具体的要求

 (三)特性奏法

 特性奏法主要是针对各种装饰音即倚音、波音、回音、颤音和震音等采用的奏法。装饰音的特点是对本音的装饰作用,弹奏的'时值、力度、均匀度等应从严把握,切忌喧宾夺主;同时装饰音的弹奏还受乐曲速度、力度、风格的制约,不可千篇一律。震音有同音反复、多音反复的震音,此类奏法对掌关节、指关节与腕关节的弹性、灵活性及力度有较高要求。

 四、五指组合练习

 包括各种音阶、琶音,各种双音、和弦与八度。音阶琶音按种类分大小调式、五声调式及半音阶;按形式分为双手同反向八度、平行三度、六度、五度及十度等。玛格丽特·隆指出:“一挥而就的快速音阶弹奏,是进入高级演奏艺术的绝妙台阶。”

 音阶琶音是钢琴弹奏重要的基本练习和手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弹奏者的每日必修课。弹时关节要灵活自然,以调整手指运动方向;各指之间的穿跨动作要准确敏捷,以保证上下行音连贯顺畅,还应注意各指的均匀适度与双手的平衡整齐。

 双音按音程分为三六度、四五度及二七度等;和弦按结构分大小增减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二四五度等非三度叠置和弦、附加音和弦及多音和弦等。双音与和弦的奏法要求触键手指支撑牢固,手腕灵活而有弹性,所奏各音整齐划一。

 八度与八度加音和弦是钢琴弹奏中有相当难度而又非常重要的技术课题,弹奏者需持之以恒地艰苦练习,否则是无法演奏一切高难度作品的。其奏法要领是:手指坚定有力、手腕放松灵活、肘部刚强而有弹性、大臂与背部积极配合、手臂与躯体重量下沉贯通。

 特别是小手指的训练对八度弹奏作用举足轻重,它一方面是五个手指中最为软弱笨拙的,另一方面担负着音乐中最为重要的声部,两个手指一高一低,最高音是旋律,是传统音乐的灵魂,而低音则决定功能属性与色彩特色。因而要尽量缩小小手指与其他手指在力度、独立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差距。

 要获得钢琴弹奏的技巧,必须练不同类型的钢琴练习曲及弹奏各种风格体裁的乐曲。多加练习,必能掌握其中精妙。

;

 wwt1

国内琴童家长刘汉积6年陪学经验及数十万元学费著成的钢琴教学经验实录,是目前国内罕有、销量巨大,且由琴童家长实录的经验指导书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2692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