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第1张

1、故宫。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2、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3、天坛。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4、天安门。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5、颐和园。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曾经规模极大,传说明故宫便是仿造这里建造,北京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谚语。寺院受历代皇家重视,香火极旺。而且群山环抱、古树参天、建筑古老精美,风景非常不错。

潭柘寺现在的面积不大,寺院区的长宽大约都在300米左右,分布着寺院的主要建筑和多棵参天古树,在此步行参观大约2小时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寺院后山的龙潭和寺外前方的上下两座塔林。全部走马观花参观下来大约3个小时左右,若要仔细了解观察或是摄影的话可能需要更久。

7、雍和宫是北京著名地标。雍和宫原来是雍正皇帝的府邸,雍正登基后将其升为行宫,赐名“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仲春初九日,乾隆将雍和宫辟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这里也就成为清廷联系藏、蒙等上层政治、宗教人士的地方。

雍和宫还是藏传佛教艺术品的宝库,藏品中有许多是十六世纪以来西藏上层人士、大德高僧进献给皇室和本庙的珍贵礼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北京于20世纪50~90年代曾3次评选十大建筑:

50年代的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中国美术馆、华侨大厦(已被拆除,现已重建)、北京火车站 、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工人体育场和工人体育馆

80年代的十大建筑是国家图书馆、国际展览中心、中央彩色电视中心、首都国际航空港候机楼、国际饭店、大观园、长城饭店、中国剧院、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北京地铁东四十条车站。

90年代的十大建筑是中央电视塔、奥林匹克中心及亚运村、北京新世界中心、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办公楼、恒基中心、新东安市场、国际金融大厦、首都图书馆新馆。

“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2009年9月24日揭晓,荣获“北京当代十大建筑”称号的有: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北京南站、国家游泳中心、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国家图书馆(二期)、北京新保利大厦、国家体育馆。

1、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新增机位99个;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世界上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也能够顺利起降。此外,新建北货运区,相应配套建设场内交通系统,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油、通导、航空公司基地等设施。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方案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管理和施工图设计,民航机场(成都)电子工程设计所负责弱电/信息系统专项设计。

2、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体育场由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兴刚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3月完工,总造价2267亿元。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结构特点十分显著。体育场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

2014年4月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审委员会从中国1000多座地标建筑中,综合年代、规模、艺术性和影响力四项指标,初评出二十个建筑。最终由此产生十大当代建筑。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为初评入围建筑之一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国家体育场改造工程将于2020年初开工。

3、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

国家大剧院从1958年第一次立项到2007年12月22日正式运营,经历了49年,设计方案经历了三次竞标两次修改,总造价3067亿元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 。

4、北京南站

北京南站,位于中国北京丰台区,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是北京的第二大火车站,也是北京面积最大、接发车次最多的火车站。

老北京南站始建于1897年。2006年5月10日,老北京南站正式开始封站改造。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新北京南站正式重新启用。

截至2017年8月,北京南站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有24条股道、13座站台,其中从北往南依次为:普速场设到发线5条、3座站台;高速场设到发线12条、6座站台;城际场设到发线7条、4座站台。

5、国家游泳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177m ×30m。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赛后将拆除)。赛后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

6、首都博物馆

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原馆址是“北京孔庙”。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截至2015年末,首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常设展览藏品数量为5622件,展馆有地上五层、地下二层。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北京电视中心

北京电视中心是北京电视台新台址,为北京市60项重点工程之一,并被列入2008奥运行动规划。项目占地面积约361万平方米,按照规划控制规模为2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97万平方米,建筑安装投资约20多亿元人民币。

8、国家图书馆(二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是国家“十五”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经过中铁建工集团3年多的紧张施工,2008年9月9日正式开馆。这座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中文文献收藏基地,同时也是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服务基地。 二期新馆开馆后,国家图书馆新增读者座位2900个,日均接待读者能力增加8000人次,馆舍面积达25万平方米,成为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莫斯科图书馆的世界第三大图书馆。

9、北京新保利大厦

新保利大厦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桥西南角,占地面积18800m2,是中国保利集团的新总部和保利博物馆的所在地,由北京新保利大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美国SOM设计公司与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总建筑面积109,997m2,地下4层,地上23层,建筑总高度1052m,钢框架-钢筋砼筒体混合结构,涵盖悬挑结构、悬索结构、大跨度桁架结构等多项复杂技术。该建筑设计新颖、功能先进,注重环保与节能,是一座集甲级写字楼、博物馆、商用于一体的绿色智能化大厦。 被誉为“北京新地标”。

10、国家体育馆

国家体育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总建筑面积为80890平方米,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国家体育馆俗称折扇,作为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

国家体育馆该工程主要由体育馆主体建筑和一个与之紧密相邻的热身馆以及相应的室外环境组成。 该场馆内设有固定座位数18000个及临时座位数2000个。在奥运会期间,赛时功能为竞技体操、蹦床、手球的场馆,在残奥会期间的用途则是轮椅篮球的比赛场馆。奥运会后,国家体育馆作为北京市一流体育设施,成为集体体育竞赛、文化娱乐于一体,提供多功能服务给市民活动中心。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国家体育馆已经初步形成改造方案,2018年底前将开始改造。

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塑

深圳-地王大厦,国贸大厦

北京-天安门,故宫,鸟巢

西安-钟楼,大雁塔

上海-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

如果你还记得08年北京奥运会的点火时刻,你就会发现,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与其外形非常相似。可以说完成了对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延续和传承。

在细节方面,“飞扬”的设计更是直接拉满。比如火炬身上的纹样,以祥云“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寓意吉祥。

文章3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火炬最下方一圈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全称的盲文。

文章4

最绝的是,当两支火炬交接时,其顶端可以完美结合!

中国式浪漫之二:冬奥火种灯

文章5

没错,这设计就是来源于咱老祖宗的宝贝——“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所谓“长信”便是永恒的信念,寓意着我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于火种灯顶部,与火炬“飞扬”视觉形象统一,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

造型上的方圆嵌套则象征着天圆地方,银色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

中国式浪漫之三:火种台

文章6

火种台的设计灵感,则是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配合尊的曲线造型,沉稳又大气!

中国式浪漫之四:会徽及体育图标

文章7

北京冬奥会会徽名为“冬梦”。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则是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用充满韵律的舞动线条连接合而为一,形成汉字“冬” 。在会徽下方的“BEIJING 2022”印鉴,则是汲取了中国剪纸的特点。

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加上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共同造就本届冬奥会会徽。

文章8

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上,则是延续了08年奥运使用的篆刻艺术形式。不同的是,这次的图标更偏重“汉印”风格。人物线条所蕴含的书法笔意加之中国传统印泥颜色“霞光红”,精美绝伦!

中国式浪漫之五:奥运会场

文章9

冬奥会的场馆更是令人震撼,光听名字就很中国!“雪游龙”(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飞天”(首钢滑雪大跳台)、“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游龙”、“敦煌飞天”、“如意”、“丝带”等元素都体现了咱大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再结合现代建筑的科技与工艺,酷到没朋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268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