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是什么地方?

蚌埠是什么地方?,第1张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安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皖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蚌埠高铁站在龙子湖区。蚌埠高铁站是京沪高速铁路与京福高速铁路、合蚌高速铁路的联结点,是安徽省规模较大,辐射面广的高铁枢纽,也是未来全国重要的高速铁路交通枢纽之一蚌埠南站建筑风格渲染了水的特性;外装修全部采用玻璃幕墙,晶莹通透,清新明亮,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微光,体现了车站“柔”的特性。蚌埠南站也有“刚”的一面;站房的屋盖是个灰白色的矩形体,稳重端庄;雨棚的棚面支撑体系采用连续的“V”形钢构架相连接,形成多个左右拉长的“W”形,让人感觉到一种锋芒和锐气。

阜阳在哪?具体位置

阜(fù)阳,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西北部与河南省周口市,西与河南省新蔡县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相接,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与六安市隔淮河相望,下辖3区4县1市。全市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10701万人,常住人口8093万人。

1、文峰塔(安徽省阜阳市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安徽阜阳中心干道颍州路文峰公园内(文峰公园因此得名)。据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696)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文峰塔是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阜阳市博物馆

安徽省阜阳博物馆创建于大跃进的1958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地、市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六十年代初,在有关部门的建议下,展览馆改名为阜阳历史博物馆,1963年郭沫若老先生应邀题写了“安徽省阜阳专区博物馆”馆名。

3、琉璃寺

琉璃寺位于界首市田营镇李能村,始建于隋,兴于唐朝,现存为在原址重新修建。

4、阜阳生态园

阜阳生态园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安徽省环境教育基地、全球网民心中安徽最美的地方。

5、管仲公园

管仲公园位于安徽阜阳市颍上县,是依托千古名相管仲与鲍叔牙的祠堂管鲍祠而建立的商业公园。公园内集合了网络会所、餐饮娱乐、体育休闲、宾馆住宿、特色小吃、儿童娱乐、服装专卖等商业设施。

阜阳位居豫皖城市群、大京九经济协作带,是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的东部门户城市之一,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_魑性鞘腥骸岸砍薪硬底剖痉肚敝弧

阜阳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2017年,阜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7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9536元。

参考资料:

阜阳-

阜阳附近有哪些旅游景点呀

1、阜阳颍上八里河景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南临淮水,东濒颍河,北距颍城,西迄阜阳。景区由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组成。

2、阜阳颍上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颍上县东北部的汤店镇,地处济河、西肥河交汇处,东临凤台,北与利辛相接壤,204省道纵穿南北。是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3、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紧临颍上县城西侧,北距滁新高速一公里,南至八里河风景区。北段城市森林,中段印象水乡,南段湿地天堂。湿地公园内的植被丰茂。秋天岸边小麦成熟,一派优美的乡野景象。

4、阜南淮河公园位于阜阳市阜南县境内,是淮河臂弯上的璀璨明珠,是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示范区。

安徽阜阳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安徽省阜阳市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丰富。这里的旅游业相当发达,每年不同季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这是阜阳有趣的景点列表。

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阜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甘洛、管仲、包的故乡。晏殊、欧阳修、苏轼都曾在此为官。阜阳还有“皖北水乡”的美誉。历史上,瀛洲西湖曾和杭州西湖齐名。

八里河景区位于颍上,不在江南却比江南好。这里风景优美,生态优良,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八里河虽以河命名,但在地质变迁中早已成为内陆湖,是皖北首家“国家5A级景区”。

2016年去了阜阳。我不仅对颍上湖景区八里河印象深刻,而且对颍上的一个明清古建筑群印象深刻,它被称为“明清园”。

明清建筑充满了古韵,外墙有北方建筑的古韵,室内有南方建筑的细腻柔和,尤其是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相传明清时期,富阳曾商业发达,商贾云集。晋商在颍上修建山陕会馆,明清园林飞檐雕柱,青石小径,诉说着颍上当年辉煌的历史文化。

如果你在安徽阜阳,游览完八里河,我建议你一定不能错过明清园林。

安徽阜阳市拥有2A以上等级景区18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景区3个,3A级景区9个,2A景区5个。

除了5A级景区八里河外,2A其他17个国家级以上景区都是富阳的著名景点,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五里湖湿地)

(地沟旅游区)

(华夏丝绸博物馆)

阜阳2A以上18个景点

富阳Grade A级景区(1处)

阜阳著名景点介绍到底有哪些?

阜阳市中主要有的风景区是有着生态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也是主要是迪沟开发区,而且也是有4A级的风景区,对此阜阳著名景点介绍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盘点阜阳最著名景点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颍上县东北部的迪沟开发区,2015年度CTBA品牌景区,惠游视界旅游网战略合作景区。迪沟镇是全国重点镇、安徽省中心镇、安徽省强镇扩权镇,迪沟镇地处济河、西肥河交汇处,东临凤台,北与利辛相接壤,204省道纵穿南北,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皖北商贸重镇。

2007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牌:“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同年十一月被安徽省旅游局评选为:“安徽旅游十大休闲基地”。整个风景区由竹音寺,五百罗汉堂,生态园,城镇建设区,文化广场、安徽旅游职业学院和正在建设的迪沟国家级湿地公园组成。迪沟镇荣誉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园林城镇、全国环境优美城镇、迪沟国家湿地公园、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十大旅游休闲基地。

安徽省最佳旅游城镇等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称号阜阳景点有哪些著名的阜阳生态园阜阳生态园坐落在阜城西北城乡结合部,古颍州西湖遗址,欧阳修“会老堂”北侧,系农业结构调整,改造治理泉河洼地而建。景区占地1107亩,一期工程2001年7月动工,2002年5月1日开园;二期工程2003年3月开始扩建,2004年5月1日对外开放。古代颍州西湖,不仅凝聚了古颍州大地浓厚的乡土气息,更汲取了欧阳修、苏轼等文人学士清丽的词风诗韵,诚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大诗人苏东坡任颍州知府时,痴迷于颍州西湖涟漪的风光,写下了“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传诵千古的名句,把颍州西湖的香美和闻名于世的杭州西湖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古颍州西湖的胜景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和自然风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畅想的空间。建生态园,还古老颍州西湖绮丽的自然风貌。二十一世纪,赋于颍州西湖新的生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建设过程中注重尊重历史,超重历史,尊重时代,超越时代,把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相结合,融合古今中外,使园区突出生态农业特色,具有时代气息的旅游观光景点。

盘点阜阳著名的景点八里河八里河镇位于颍城南部,距城5公里,南临淮河,中贯八里河,上接第三湖,下连颍河,地形复杂,岗坡湖洼交错。全镇国土面积8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1467人,耕地面积48500亩,下辖31个行政村。其中八里河风景区是全国5A级风景区,远近闻名,八里河渔场是皖西北水产龙头企业。八里河镇原为渔业公社,后设八里河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建立八里河乡,1997年3月改乡建镇。

由于地壳变动,八里河镇与戴家湖同时形成,构成东西走向的一条很长的夹沟和若干个支流。后来,在夹沟两边自然生成茂密的柳树,人类为了生存,寻找自己赖以生活的自然环境。他们来到这里,就在这稍有坡度的黄土地上耕种,生息。从此,人们就叫这条夹沟为柳沟,至今它的上游仍叫柳沟。后来沟边有一小镇,就叫“柳沟镇”。柳沟位于淮河的左侧,与戴家湖相通,戴家湖又与淮河相通,洪水上涨,必至柳沟河。柳沟河的下游,地势低洼,上有百里路长的源头,下有淮河可泻。大禹治水时,淮河两岸人民也曾筑堤防洪。柳沟河几度与淮河相隔,致使柳沟河水无处可泻,泛滥成灾。

安徽阜阳有什么好的旅游景点

名 胜 古 迹

文峰塔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

奎星楼

奎星楼,位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交结处,又称拐角楼。据传晴日登楼可望霍山,故旧县志又称“望霍楼”,俗称“三篷塔”。

原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所建敌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凤,六角制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制铃)。凤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有瑞应,故顶饰具有传统文化性质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

南湖公园

颍上南湖公园位于颍上县城南10公里处,距阜阳60公里,整座公园建在一个有一万多亩水面的自然湖面上。公园分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建有三个面积 40-60亩的人工岛,每岛一景,各具特色,中西合璧,古今辉映,创意新颖。南部湖中以十二生肖形象为特征零星散布十二小岛。以各式游艇穿行其间。南北园景以逶迤曲堤和卧波拱桥分界。曲堤两侧绿柳披拂,参差夹道,漫步堤上桥畔,大有杭州西湖韵味,虽无山水相映而成趣,却有水天相接之奇观。尤具特色的是北园口之卧波于清澈水面的长廊,长廊两端各以九曲桥连通大岛景点,长廊造型及廊中彩绘与北京颐和园相仿,几百幅山水人物图布满雕梁画栋,廊中留有 150个碑位,拟请中国著名书法家将唐诗三百首书写后刻于碑上,造成中华唐诗三百首长廊碑的绝景。

张庄公园

张庄公园位于颍上县谢桥镇小张庄,距县城20公里,始建于一九七八年,由小张庄村投资兴建。一九九五年进行扩建改造,现占地面积为120亩。

淮上公园

淮上公园坐落在颍上县城西五里湖畔,建于1923年,原系豪绅尤荫轩的私人花园,名为“游园”,人们又可以其姓而名其园,俗称“尤家花园”。解放后,改名为“淮上花园”。1954年,公园曾被洪水淹没,“十年动乱”中,它又遭到严重破坏。但经过多次拨款整修扩建,恢复了园容,丰富了园景,面积由原来的二万六千余平方米扩大到四万余平方米,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马陵合

马陵合,男,1989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1992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起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至今。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赴台北政治大学访学二个月。现为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和历史教育硕士导师。

中文名:马陵合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南陵

出生日期:1968

职业:院长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主要成就: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代表作品:《外债与近代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动》等课题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简介

马陵合,男,1968年10月生,安徽南陵人。安徽师范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989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1992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至今。2003年赴台北政治大学访学二个月。现为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和历史教育硕士导师、博士生导师,当前国内著名的中国近代铁路史及外债史的研究专家。

主持科研

主持(参与)项目:

1《外债与近代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动》,教育部人文一般社科规划项目,主持。

2《经济史的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主持。

3《铁路与社会经济——20世纪安徽铁路研究》,省社科项目,主持。

4《近代长江流域城市社会研究》,省教育厅项目,主持。

5《近代中国地方外债研究》,省教育厅项目,主持。

6《晚清外债政策研究》,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主持。

7《近代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校专项研究基金,主持。

8《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校出版基金,主持。

研究领域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史

讲授课程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史料学》,《中国近代社会史》,《中国近代史》。

获奖情况

1.2004年博士论文获入选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

2.2003年获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3.2005年获安徽省高校学术带头人称号。

4.2005年《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06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一等教学优秀奖。

6.2006年获安徽省优秀***员称员。

论文论著

论文类

1.《略论日据时期日本垄断资本在台湾的独占》,《福建论坛》1991年第6期。

2.《略周学熙实业集团企业管理思想》,与张洪祥合著,《南开学报》1992年第2期。

3.《周学熙与善后大借款》,《南开史学》1992年第1期。

4.《吴佩孚筹饷及其沉浮》,《安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5.《论清季地方外债的阶段性特点。

6.《论清末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两个促动因素》,《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1期。

7.《流民与上海租界社会》,《二十一世纪》1996年12月号。

8.《论芦汉铁路的外债问题》,《历史教学》1996年第5期。

9.《论析左宗棠西征借款与协饷的关系》,《历史档案》1997年第1期。

10.《论民初关于外债问题的争议》,《史学月刊》1997年第2期。

11.《垫款问题与民初政局的动荡》,《安师大学报》1997年第4期。

12.《昙花一现的民初国民捐》,《民国春秋》2000年第1期。

13.《甲午战前外债抵押问题初探》《求索》2000年第3期。

14.《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延伸与困境——以新银行团成立过程中的满蒙保留案为中心》,《求索》2001年第4期。

15.《晚清铁路外债观初探——以芦汉铁路为中心》《史学月刊》2001年第6期。

16《江西全省铁路公司纸币》,与戴建兵合作《钞票》2001年7月,总第9期。

17《山海关内外铁路局纸币》,与戴建兵合作《宣和宝钞》2001年第6期。

18《中国铁路纸币》,与戴建兵合作,《亚洲钱币》2001年第2期。

19《论甲午前借债筑路的开启与困境——兼评李鸿章的铁路外债观20《幕府群体:人物研究的新视点——评欧阳跃峰著〈李鸿章幕府〉》,《安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

21《漫议民国时期关金问题》,《福建史志》2002年第2期。

22《一笔越还越多的外债》,《江淮文史》2002年第2期。

23《甲午战争时期有关台湾外债问题的几点辨析》,《福建文史》2002年第3期。

24《近代人力车夫与城市化症结——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人力车夫的救济为中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9月版。

25《民国时期的关金问题》《江苏文史研究》2002年第2期。

26《钱币学的奇葩——〈中国钱票〉评价》,《安徽钱币》2003年第2期。

27《开放与应急的悖论——评甲午战前关于外债问题的争议》,《学术研究》2003年第3期。

28.《浦口条件:近代中国铁路借款模式的变与不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

29.《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安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

30.《钱币学的奇葩》《安徽钱币》2003年第2期。

31《经济民族主义的悖论——关于近代中国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32《江南圩田: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话题》,与庄华峰合作,《光明日报》2003年6月3日,B3版。

33《晚清福建地方外债拾零》,《福建文史》2003年第1期。

34《略论清季东北铁路外债的超经济特质——以均势外交为中心》,《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

35《潜流: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重新估价》,《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

36《人力车:近代城市化的一个标尺——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学术月刊》2003年第11期。

37《从“开门通商”到“厚集洋债,互均势力”——徐世昌与东北外交策略的变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2期。

38.《左宗棠外债观探折》,《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

39《略论中国朝野对新银行团的回应》,《史学月刊》2004年第10期。

40《张静江与淮南铁路》,《安师大学报》2005年第1期。

41《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多质性——以铁路外债观为中心》,《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42《拉门德远东之行。

43《淮南铁路修建始末》,《志苑》2005年10月号。

44《指道制度路径——关于〈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学术价值》,《亚洲钱币》2005年第2期。

45《论晚清外债抵押方式的转化》,《求索》2005年第6期。

46《凌鸿勋与近代中国铁路自主化》,《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年第3期。

47《事势可为当求进益——从詹天佑到凌鸿勋》,《书屋》2006年第2期。

48《近代中国外债研究中中外学者本位差距》,《安师大学报》2006年第3期。

49《清末民初安徽铁路发展历程考察》,《近代中国》第16辑。

50《透析晚清商办铁路公司中官商关系的影响因素》,《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

52《民国时期关金券的发行背景及有关金本位的讨论》,《中国钱币》2007年第1期。

53《凌鸿勋与西部边疆铁路规划与建设》,《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54《试论重商观念之下晚清利权意识的演进》,《史学月刊》2007年第3期。

55《城市特殊社会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近代史学刊》第3辑。

56《人力车夫的救助: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中心》《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三辑,三联书店2007年版。

57《西原借款与金券问题》,《亚洲钱币》2007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近五年全文转载的文章

1《“浦口条件”:近代中国铁路借款模式的变与不变》,《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5期。

2《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8期。

3《潜流: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重新估价》,《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1期。

4.《略论清季东北铁路外债的超经济特质——以均势外交为中心》,《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3期。

5.《从“开门通商”到“厚集洋债,以均势力”——徐世昌与东北外交策略的变化》,《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9期。

6《论晚清外债抵押方式的转化》,《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3期。

7.《近代中国外债研究中中外学者本位差距》,《中国近代史》2006年12期。

著作类

1.《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晚清外债史研究》(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3.《中国近现代史》(合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4《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与租界》(参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243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