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礼金怎么给比较好?

结婚的礼金怎么给比较好?,第1张

我不会接受的。

  结婚礼金怎么给

  1婚礼时

  所谓结婚礼金,指的是宾客给新人的红包随礼,一般来讲,要在婚礼当天给新人。婚礼现场设置了迎宾处,这个区域有专门的签到台,宾客将礼金给登记人员即可。

  2婚礼前

  如果自己没办法去参加婚礼,可以提前将礼金给新人,通过发红包的方式。因为婚礼当天新人非常忙碌,可能没时间看手机,最好提前将自己的祝福送出去。

  3答谢宴

  很多新人在婚礼结束后会举办答谢宴,邀请没来得及参加婚礼的宾客,答谢重要的宾客。如果要去参加新人的答谢宴,这个时候也可以把礼金给出去。

结婚随礼有以下情况:

1、如果只是普通朋友、同事,份子钱一般在200-500元不等。

2、如果是关系比较好,600~1000都有可能,很多人会选择包666,888图吉利。

3、如果是同学、朋友、同事结婚,一般都是考虑关系亲近,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随礼。在读书的一般给100-400之间的份子钱都可以,意思一下而已;如果参加工作,可能给400、500、600、800、1000等。当然,如果给对方200,那么对方会跳过300回400;给对方500,对方以后可能回还600;给对方600,对方会跳过700直接回800;

4、如果是亲戚结婚,先看亲戚关系亲疏,再结合按照当地习俗来送。现在,随礼喜欢送200、400、600、800、1000,男方的亲兄弟姐妹之间可能会送得多点,一般在2000以上,更多会选择送4000到8000之间的数,这样会看出关系彻底。这个随礼是没有什么规定的,一般就是你随礼的钱数是多少,然后就是你随礼的钱数,然后就是随礼的钱数的倍数,这样的话就是随礼的钱数就是多少了,然后你就随多少钱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就是这样的,然后还有就是,一般来说,就是随礼的钱数,就是你随礼的多少,然后就是你随礼的钱数的倍数就可以了,然后就是你随礼的多少钱,你就随多少钱就可以了。

当然应该给同事包个红包。因为当初同事结婚,已经对你发出过邀请,而你是个人原因没有如约参加,事后同事要补请当时未到场的同事,那么也就是可以看成婚礼宴请的延续,所以包红包还是要的。说直白一些,同事补请,你补红包,履行完正常的结婚随份子手续,彼此都避免了日后相处时的尴尬,以后彼此再有什么事情还是可以进一步礼尚往来。

婚礼收到的礼金,如果是男方所给,可以把钱给丈夫。如果是女方应该把钱给女方,有一些婆家比较精明,在财产分配上会很较真,认为女方亲戚过来吃饭,礼金应该由婆家收走,对于这类型的婆家,的确让人感到心寒。由于传统婚娶习惯,女方都是和男方一起生活,女方脱离了原来家庭还要生儿育女,付出的更多。婆家却在这方面斤斤计较,更不要提之后碰到生活难题,如果在结婚之前,发现婆家人这种态度,就不应该结婚,那么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婚礼收到的礼金

由于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结婚之后会有男方和女方两个团体亲戚给礼金。对于小夫妻而言,刚结婚并不懂得这些,只能由着父母去进行分配,礼金都是小钱,家庭条件好的人更不会在乎。毕竟不靠这一笔钱发财,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别人给的礼金也不可能不接。曾经送过亲戚和朋友,礼金也需要收回,一旦拒绝收礼金,就会给人耍大牌的印象,会对方会认为你看不起他。

二,该怎么分配才不会闹矛盾?

女方的礼金就由女方来收,男方的也是如此,各收各的,就不会闹矛盾。可以提前把这一情况和丈夫好好商量一下,看丈夫是什么意见,大部分男人都比较大方,也不会在乎这微薄的钱。夫妻两人齐心协力,只要很短时间就能够赚取很多钱财。没有必要为了礼金这种小事吵的不可开交,只会让外人看起来极其可笑,公婆两人也不要胡乱去参与年轻人的生活。

总之,无论是谁收礼金,反正都是一家人,没有必要太过计较。男方和女方成为了夫妻之后就是一个共同体,今后要面对的困难更多,礼金只是一个很小的考验。

男方跟女方在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一起讨论结婚时的彩礼以及嫁妆,彩礼以及嫁妆的金额是由双方协商决定的,没有硬性规定,那么您知道彩礼钱和嫁妆钱什么时候给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一、彩礼钱和嫁妆钱什么时候给彩礼和嫁妆要看自己经济情况而定。至于结婚彩礼和嫁妆什么时候拿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双方协商而定,一般在结婚前,起码在办婚礼前拿来比较符合实际。

      彩礼一般是婚前所得,不是双方存续期间共同取得,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如果赠与彩礼了,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彩礼和嫁妆是同时给的吗彩礼和嫁妆的支付应当由双方协商而定,但法律上明确规定了不得买办婚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在当地广大农村地区,一贯将举行结婚仪式并共同生活视为男女结婚的标志。双方一旦结婚,就成为了一家人,婚约就自然的过渡到婚姻阶段,订立婚约的目的包括给付彩礼的目的都已经实现。

      三、彩礼和嫁妆的区别聘礼多数为物品,女方会分发给亲戚朋友的东西如喜糕,喜饼,糖果,金饰(新娘的5点金),钱(红包)等下聘(礼),既提亲,谈论几时接娶新娘的日子

      嫁妆则属女方自身用品居多柜,橱,箱,衣服,首饰等出嫁时,姑娘带着一起到男方家去的东西

      现在彩礼一般都是钱了,还有很多东西基本也都折现了

      嫁妆一般也是钱或者是车子

      我这边基本都是嫁妆大于彩礼,父母一般不会拿进添一点全都做嫁妆了,多少就看各家实力了

      彩礼多少钱真不好说,但是我这边郊区乡下要的真的比较多的,彩礼还有各种名目的物品+起来总合一般都要上10w了

      除了家里特别困难的或者父母特别计较的,否则都是给小夫妻的,君不见婚后的人都超有钱么,就是因为这样

      从情理上讲这都是小夫妻的钱,从法理上讲给彩礼时是婚前财产,嫁妆一般都是婚礼当天拿过去的这时候一般都登记好了。所以本地人不管是相亲的还是自由恋爱都会找个媒人,这就是见证人了。

      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关于的有关知识,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对于“彩礼钱和嫁妆钱什么时候给”有关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彩礼一般是在双方家庭确定了结婚事宜之后男方给女方父母的,可以在订婚时给,也可以在结婚前挑个时间专门送去女方家里哦,只要双方商量好就可以了。

很多地方(例如浙江的绍兴和嘉兴)为图吉利,彩礼金额一般规定为8等数字,如8万、8万8、18万等,4、7这种数字尽量不要出现。

现在彩礼礼品多用三金(金项链、金手镯和金耳环)或者电器等物品,不同地区的风俗不同,有的地区是男女双方共同承担费用,如一方买房一方买车,但一致地呈现出现代化倾向。

结婚后你会把彩礼钱拿出来给婆家吗?

“彩礼”问题可能是目前男女婚嫁话题中,唯一可以比肩“婆媳关系”的,很多女性同胞认为“彩礼”是衡量一个男人是否值得嫁的重要标准,甚至有些父母觉得“彩礼”是唯一标准。如果非要问我婚后会不会把彩礼拿出来给婆家,我的回答是:“一定会”。

我感觉自己最大的幸运是,父母在我成年之后,对我有自己人生规划和追求的尊重,他们从来不过多干涉我的决定,包括婚嫁方面的问题。我们家从来没发生过催婚的事情,父母从来没提过“彩礼”这俩字。当初和前任到了谈婚论嫁地步的时候,我妈还主动问我结婚的话给我多少钱当嫁妆,还是说装修新房和家具钱她来出,生怕我嫁到婆家因为“钱”没到位而受委屈。我还开玩笑说:“人家都是“卖”女儿,怎么到您这变成“倒贴”了,生怕您女儿嫁不出去啊。”我妈说女儿家嫁人不带嫁妆到婆家才受气。真是不得不佩服我妈的新时代父母的思想观念。

但是,还没到谈论“彩礼”的那一步,就再见前任了。我记得那个时候和当时的“准婆婆”也开玩笑说过嫁妆彩礼什么的,前任妈妈一本正经的跟我说就算是给“彩礼”最后也要还给她,朋友同事给的份子钱我可以自己留着,如果是家里长辈给的也要一并给她,用来补偿她这么多年随出去的。我当时还为了表现出“准儿媳妇”的大度,一口答应不但还,还双倍。现在想想自己也真是好笑,那个时候人家心里压根就不愿意我嫁给她儿子。

所以我一直很努力的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可以凭借自己能力去过想要的生活的人。我希望我的婚姻,双方都不会因为彩礼和嫁妆出现任何问题,我希望我要嫁的人一定是我很爱他,他也很爱我。我不需要他有车有房有钱,只需要他有一颗上进的心。我不需要他为了娶我搭上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攒出我们这个小家的“启动金”。如果我未来的“婆婆”问我婚后是不是可以把彩礼还给她,我依然会告诉她,当然可以还,不但还还会用自己的努力照顾好她的生活。

我真的很想奉劝当下执着于“彩礼”的朋友们几句,彩礼或许能表达一个男人想娶你的态度,但是彩礼的数目绝对不能保证你婚后幸福的生活。你当然有权利要彩礼,但是前提是对方是否给的起。或许你一开始就应该找一个能给的起你心中那个“数字”的对象,简单明了。如果你要嫁的人,倾尽所有娶了你,那么你真想和对方好好过日子,也应该愿意把彩礼再还回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9821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