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公示后流程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公示后流程,第1张

上海市人才引进户口公示之后落户流程如下:

第一步:办理《准予迁入证明》

第二步:办理《户口迁移证》

第三步:由档案保管单位在《申报常住户口登记表》上盖章

第四步:办理《申报户口证明信》

第五步: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及办理新的身份证

1、领材料

公示完成后大约一周,公司人事会收到通知,拿人才引进批件:调令(红头文件)、迁户落户确认单(指标单)、调动人员登记表。

2、办准迁证

拿到以上材料后,自己准备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结婚证等,此前提交过的全套材料(拿着备用),到落户地的派出所,办理《准予迁入证明》(准迁证)。现场打印带走。(现场办理需要房屋产权人到场,资料验原件)

3、户籍地迁出

持准迁证,至户口所在地办理迁出。需要资料为:准迁证、身份证、户口本、随迁儿童出生证明、结婚证、上海房产证(最好带着),去户口所在地办理《户口迁移证》。随调配偶一样流程。

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1)办好《户口迁移证》后,一定要派出所确认公安系统内你的户口已注销,数据库已经更新。如果回到上海后发现没有注销或者没有更新完成,这边是不能接收的。

(2)拿到《户口迁移证》后,理论上说,你已经是“黑户”状态了。你的户口就是手里这张迁移证,在落户完成前,公安网没有你的信息了。

4、调档案

如果之前档案没有调入上海,还需持调令,至档案保管地,一般是人才市场,交两份调令(一份档案保管单位留存,一份装入档案),通过机要发至上海的接收单位。上海的接收单位会打在调令上,工作单位有权限的,是去工作单位;没有权限接收档案的,到人才中心。

5、档案保管单位盖章

档案到上海后,请保管单位在《申报常住户口登记表》上盖章。

6、办理《申报户口证明信》

至申报落户的人才中心,持此前全套材料(身份证、调令、迁户落户确认单、户口迁移证、申报常住户口登记表等),领取《申报户口证明信》。市属金融人才中心等可能需要一周时间,市、区人才中心可以当场领取。

7、办理户口簿和身份证

持以上全套材料,至拟落户地派出所,即可现场领取户口本及申办身份证。办妥后,户口本可以现场打印带走。原身份证会收回,所以如果有其他需要,可以提前复印好留一份复印件。

身份证拍照后,如选择快递,5天可以拿到,至派出所现场领取要大概15-20天。最好还是选择快递。

一部分派出所不提供拍照,要提前打电话问清楚拍照在哪里,以免多跑一趟。

领取身份证后,还有一些事情要做:

①办理劳动手册(就业创业证)

在职状态不能办理,不着急。

②工作单位要修改用工属性,请公司人事办理。

外劳力管理所退工,上海职介所招工,调整社保属性。

③儿童的学籍情况变更,落户完成后,联系班级班主任,请班主任咨询学校相关负责的老师,应该是需要提供户口本原件。

④没有办理新的社保卡的可以去办理新的社保卡。

⑤驾驶证之类的其他证件材料,可以更换地址。

法律依据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公示后流程》

第二十条 本市农业户口居民,经迁(移)入区、县公安机关批准,可以迁(移)入本市非农业户口配偶、父母、子女处,并登记为非农业户口。

本市农业户口居民,经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或者集体土地承包人及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向本市农业户口配偶、父母、子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其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第二十一条 本市非农业户口居民(本市白茅岭、军天湖、上海、川东4个农场户口,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口,科研单位学生集体户口,中央各部、各省市驻沪办事处工作户口人员除外)因离婚、原居住地房屋动迁、出售或者其他特殊原因,经房屋产权人或者承租人同意的,可以向本市非农业户口的非直系亲属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迁移,经公安派出所批准后,办理入户手续。  

第二十二条 房屋产权人或承租人死亡,因故无法变更房屋权证或者因正当理由无房屋权证,经户内所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意的,本市居民可以向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迁移,经公安派出所批准后,办理迁(移)入户手续。 

第二十三条 本市家庭户居民被本市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户口一律不迁(移)入学校;本市集体户居民被本市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户口可以迁(移)入学校;被录取的新生原为本市农业户口的,可凭相关证明材料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农转非”手续。

辽宁育儿假新规如下:

1、子女三周岁前,夫妻每年可以享受10天育儿假;

2、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3、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每年有20天的育儿假,可以一次性休完,也可以分次享受。

辽宁育儿假申请流程如下:

1、首先填写出生证明表格一式两份;

2、结婚证复印件;

3、户口本复印件;

4、夫妻双方身份证复印件;

5、拍两张夫妻照;

6、上述所需文件的原件;

7、带上以上所有资料到村里填写审批表,然后有计生专干到计生办帮忙办理生育服务证。

申请辽宁育儿假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出生证明表格一式两份;

2、结婚证复印件;

3、户口本复印件;

4、夫妻双方身份证复印件;

5、夫妻合影照两张;

6、以上所需证件的原件;

7、带到计生专干处填写生育证明表一式两份;

8、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盖章,交回计生专干处;

9、等待办理结束,生育证明可由专干送到计生办,也可由本人自己拿到计生办。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可能会对申请育儿假所需的具体材料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建议在申请前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清楚,以确保申请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计生条例》在第三十条

增设“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在子女三周岁以内,父母每年各享受十日的育儿假”。

说法很多,但是建议你采用国家红头文件确认的时间。

1995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计划生育》称:

“1973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

70年代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晚、稀、少”

“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结婚;“稀”指两胎间隔4年;“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

80年代 推行的是“一胎化”政策

1981年3月6日,五届人大第十七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作为国务院常设机构,负责全国的计划生育工作 所以也有人认为这是计划生育开始的年份。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确立了计划生育的法律地位。

求采纳!

农民办酒席并无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但国家不提倡铺张浪费,大办特办酒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五条第4款有这样的描述:

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二十六章第三节也对农村大办特办酒席有以下描述:

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动,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

扩展资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五、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二)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97733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