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总统夫人也不能避免,老布什夫人于何时去世?

人固有一死,总统夫人也不能避免,老布什夫人于何时去世?,第1张

2018年4月17日,芭芭拉·布什(老布什夫人)去世,终年92岁。

2013年4月25日,出席乔治·沃克·布什的个人图书馆举行的揭幕仪式。12月30日,88岁的芭芭拉·布什因“呼吸道相关问题”住进得州医疗中心的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接受治疗。

2017年1月18日,芭芭拉·布什因感觉疲劳和咳嗽,当天住进医院,接受观察。10月21日,出席在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举办的赈灾音乐会,为美国过去两个月受飓风灾害影响的地区筹集善款。

2018年4月15日,乔治·布什办公室发表声明称芭芭拉·布什将不会再寻求额外的医治,并将重点放在舒适护理上。4月17日,芭芭拉·布什去世,终年92岁。4月21日,芭芭拉·布什的葬礼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圣马丁教堂(St Martin's Episcopal Church)举行。

扩展资料:

芭芭拉·布什(1925年6月8日-2018年4月17日),美国前第一夫人。在美国,一提起芭芭拉·布什,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称她为贤妻良母。

在美国,一提起芭芭拉·布什,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称她为贤妻良母。为了丈夫的事业、孩子们的成长,她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奉献给了他们。

芭芭拉与乔治·布什的结合非常浪漫。那是在1942年的圣诞晚会上,芭芭拉身穿色彩迷人的晚礼服,风趣典雅,她的微笑吸引了年轻的乔治。一年后,就在乔治入伍出征前,他们结了婚。

为了丈夫的事业,她任劳任怨,陪伴乔治到过17座不同的城市,搬过29次家。她入乡随俗,处处维护丈夫的形象。在他们结婚47周年的庆祝会上,芭芭拉自豪地说:“乔治是我一生中惟一亲吻过的男人。”

面对家庭诸事,芭芭拉处理果断。良好的高等教育、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她患甲状腺炎,布什也患有心脏病。女儿多罗蒂的离婚、儿子尼尔的职位被解除,特别是1953 年女儿罗宾死于白血病,这一切都没有压倒布什夫人,她总是竭尽全力保护他们。

芭芭拉在家里举行读书活动,在社会上开展扫盲运动。她还写了一本书,书名为《米莉的书》。此书大受人们的欢迎,成为美国畅销书之一。书中主要叙述了芭芭拉与乔治在白宫中的生活情况,内容真实感人。

法国总统和24岁的妻子是怎么发展成姐弟恋的?

39岁的马克龙有一个64岁的妻子布里奇特,比他大24岁。马克龙是一名高中生,在布里奇特出现在她的戏剧中后爱上了她。布里吉特负责监督当时的戏剧协会,而马克龙是该协会的一员,他热爱文学,想成为一名作家。在慢慢相处的过程中,马克龙爱上了布里奇特。

两人年龄差距确实很大,而且马克龙和现任妻子谈恋爱的时候,妻子还是有家室的。后来因为马克龙,她选择了离婚,和马克龙在一起。两个人2007年结婚,现在已经12年了,但是还是很好,完全没有兄妹之情的坏处。而且,39岁的马克龙成为历史上最小的法国总统。可以说Macron真的很厉害。

早在1995年,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就成为了她的一名学生,马克龙惊人的文学天赋让布里奇特对他非常关注。当时,马克龙是学校戏剧社的负责人,两人每周五都会见面讨论剧本。他们对戏剧的热情让他们越走越近。她对文学和戏剧的热情感染了他,他被她的优雅、文艺气质和成熟魅力所折服。他通过接近她的女儿来接近她。

马克龙17岁的时候告诉布里吉塔等他,他一定会嫁给他。在布里吉塔眼里,马克龙从来没有被当成过孩子。她视他为平等的成年人。马克龙很有思想,很优秀。布里吉塔觉得他真的很优秀,于是离婚选择了马克龙。事实证明他们很幸福。

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什么爱24岁的妻子?

这是因为布丽吉特在年龄上与他相差24岁。因此,他们不仅遭到父母的反对,还受到许多其他人的批评。然而,尽管世俗反对,马克龙坚称“她不会结婚”。那么布丽吉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帅哥马克龙呢?

说起来,马克龙的背景还是挺不错的。他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医学博士,家里是地地道道的法国精英。

根据马克龙的说法,对他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祖母。

他的祖母是一名中学校长。马克龙出生后,陪伴了马克龙很长一段时间。在教育方面,我的祖母对他严加管教,但在阅读和艺术方面,她给了他有益的指导。因此,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名著,而且对诗歌和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3年,15岁的马克龙进入亚眠普罗维登斯的耶稣会学校。当时,马克龙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他身材修长,相貌英俊,除了成绩优异,在钢琴和足球方面也有着惊人的水平,所以没有人不喜欢和他交往。出人意料的是,《爱的种子》的马克龙对他的法语老师布丽吉特一见钟情。

布里吉特不仅教马克龙法语,还教他戏剧。在众多学生中,思维活跃的马克龙最引人注目。他不仅理解力强,而且剧本也写得很好,所以布丽吉特特别喜欢他。马克龙也被布丽吉特优雅的气质和博学所折服,因此他们两人很快坠入爱河。然而,马克龙和布丽吉特的爱情就像一颗炸弹,震惊了所有人。

原来,此时的布丽吉特已经39岁,早已结婚,并已生下一子二女,其中大女儿劳伦斯和马克龙是同班同学。所以,马克龙和布丽吉特不再是单纯的师生恋,而是单纯的忘年交,这自然成为大家反对的理由。

尤其是马克龙的父母,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允许家里出现这种“丑闻”。于是,他们百般反对,赶紧把马克龙转到法国巴黎的亨利四世中学,恳求他完成未完成的学业。在父母的压力下,马克龙不得不去上学,但在他离开之前,他向布丽吉特承诺,“等着吧,我会回来娶你的。”与马克龙相比,布丽吉特的日子不好过。布里吉特来自一个商人家庭,她的父亲继承了经营了一百年的巧克力工厂。但由于规模小,资产只有190万欧元,只能算是中产阶级。

然而,家族的声誉仍然受到高度重视,因此布丽吉特和马克龙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被家族泼了冷水。最糟糕的是,因为布丽吉特的名誉受损,她周围的人充满了恶意,有些人甚至悄悄地在她的门上吐口水。布里吉特不太确定她与马克龙的爱情。好在马克龙虽然去了巴黎,却对她念念不忘,不断给她写情书打电话,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最后,布丽吉特选择了向爱情屈服。她辞去了亚眠的工作,来到了马克龙所在的巴黎。从此,他们终于结束了相思病的生活。

对于马克龙来说,布丽吉特来到他身边真的很高兴。

一方面,他们不必两地相思。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布丽吉特可以在事业上给他更多的帮助。

27岁时,年轻有为的马克龙凭借出色的能力在法国经济部工作。此后,马克龙担任过投资银行家和经济部长等重要职务。马克龙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他一直想竞选总统。

布里吉特非常支持马克龙的想法。为了全心全意帮助马克龙赢得总统大选,布丽吉特结束了长达30年的婚姻。后来,她开始为马克龙出谋划策。她不得不仔细纠正马克龙的讲话,以及马克龙在讲话过程中的表情和动作。

因此,当马克龙以高票当选总统时,他坚持认为他成功背后的英雄是布丽吉特。在他当选总统的同一年,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与布丽吉特结了婚。

之后,布丽吉特作为“第一夫人”,一直被马克龙带在身边。两人不仅形影不离,还经常高调示爱。

40岁的男人,会很容易看上比自己大24岁的老女人。这件事的发生不符合现代逻辑,但却是事实。

实的发生再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身上。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15岁的小男孩爱上了同桌的妈妈布吉丽特,她的老师。他非常的多才,而且早熟。老师对他更好经常关心他,对他很热情,很体贴。但不小心被父母发现了,刚开始她的父母还以为是他爱上了她的同桌。后来发现了事实,坚决反对这份恋情,甚至直接决定转校来解决这个事情。

迫于家庭带来的压力他选择转校,但在离开时他留给了她老师一个承诺,我将来一定会娶你。而她的回答更加的肯定,我等你。多么简单的承诺,但在以后的15年之后事业有成的他真实现了她的承诺。然后突然犹如一批黑马,当上了当今的法国总统。

他娶她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相互喜欢对方。不求钱财,不求名利,没有年龄,关系的限制。破除了世人的种种限制完成了彼此之间的承诺。一开始的恋爱不就是如此吗?单纯而又天真,没有什么利益的限制。

有些人其实可能会误解为马克龙为了上位当上法国总统才取的她。其实马克龙的妻子(Brigitte)的家族企业虽然传了5代了,但却是一个不大的家族企业。而且家里并没有太多的政治关系。

  维克托·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1954年2月23日出生在乌克兰苏米州东部村庄的一个教师家庭。尤先科的大学生活是在捷尔诺波尔财经学院度过的。1975年毕业后到部队服役。1976年服役期满进入苏联国家银行苏米州别洛波利斯基区分行任经济师、处长。1985年任苏联国家银行乌克兰分行农业贷款司副司长、经济计划司司长。1989年任苏联农业银行乌克兰分行经济计划司司长、副董事长。1991年8月乌克兰独立后不久,任“乌克兰”农业银行常务副董事长。1993年1月任乌克兰国家银行董事长。1997年2月任乌克兰国家银行行长,是乌克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的关键人物。

  1999年11月库奇马竞选总统连任后,尤先科被任命为政府总理。由于政府与议会的矛盾,2001年4月2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了对尤先科政府的不信任案,尤先科政府辞职。辞职后的尤先科着手创建右翼政党联盟“我们的乌克兰”。2002年3月31日,在乌克兰举行的最高苏维埃换届选举中,“我们的乌克兰”竞选联盟成为乌克兰议会第一大党派。

  2004年10月,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他成为总统候选人。2005年1月10日,乌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了总统选举第二轮重新投票的正式结果,宣布尤先科当选总统。1月20日出版的乌克兰最高苏维埃(议会)和政府的机关报《乌克兰之声报》及《政府信使报》公布了乌总统大选的正式结果,尤先科以51.99%的得票率当选乌克兰总统。1月23日,尤先科宣誓就任乌克兰第四任总统。

  尤先科热爱乌克兰诗歌,声称自己是一位爱国者,他曾说:“如果能帮助乌克兰,哪怕让我燃成灰烬,我依然快乐。”

  尤先科已婚,育有五子。

巴马个人资料及简介 非常详细

全名: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台湾地区译为欧巴马)

党派:民主党

公职: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2004年首次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

职业背景:1993-2004,Miner Barnhill &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生日:1961年8月4日

出生地:夏威夷檀香山

居住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教育背景: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婚姻状况: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

宗教信仰:联合基督教会

竞选主页:wwwbarackobamacom

(截止2007年第三季度)募集竞选经费:8026万美元;已开销:4417万美元

著作:《希望无畏:开垦美国梦的思考》(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2006];

《父亲留下来的梦想:种族与传统的故事》(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1995]

奥巴马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父亲是一位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母亲是美国堪萨斯州的白人。奥巴马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于1996年首次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在伊利诺伊州首次当选为国会参议员,成为美国国会历史上的第5位、本届国会中唯一一位黑人参议员。

在2004年7月,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

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打败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希拉里,成为民主党总统竞选人。

奥巴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在政坛造成一股旋风,甚至有人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不过也有许多黑人表示对于奥巴马并没有认同感,评论家也认为竞选总统他还稍嫌太嫩,奥巴马需要努力的空间仍然不小。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3297htmltp=0_11

麦凯恩

麦凯恩(John McCain,繁体:马侃、麦肯,1936年8月29日—),是美国的政治家、相当具有影响力的共和党人物,并且是现任来自亚利桑那州的资深参议员。身高:约180cm左右

麦凯恩生于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区域,父亲和祖父皆曾担任美国海军的上将,麦凯恩在维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德里亚圣公会中学和安那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接受教育。他接着担任海军的飞行员,在越战执行战斗任务,被俘并拘禁了长达五年半的时间,也使他成为全国知名人物。

获释回国后,麦凯恩在1982年当选亚利桑那州第一选区的众议员,并在1986年当选参议员。他目前已经连任至第四届参议员任期了。

麦凯恩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曾经角逐共和党的提名,但被乔治·沃克·布什所击败。2007年2月28日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麦凯恩现与妻子辛迪住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凤凰城),有7个孩子。

早年生涯和军事生涯

麦凯恩生于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区域一个名为“Coco Solo”的美国海军基地。尽管生于美国境外,他的双亲皆为美国公民、并且在出生时皆已取得公民籍,这代表麦凯恩仍有资格参选总统。麦凯恩的父亲和祖父皆为知名的美国海军上将,当后来麦凯恩于越战中被俘虏时,他的父亲仍于越南战区指挥军队。他的祖父曾在1945年二战的冲绳岛战役中指挥海军飞行队。他的母亲为萝伯塔·莱特(1912年生)。在1965年,麦凯恩与一名来自费城的女模特儿卡罗·西普结婚,不过两人后来在1980年4月2日离婚。

在从安那波利斯毕业后,麦凯恩先后前往位于佛罗里达州彭萨克拉(Pensacola)以及德州的柯柏斯克里斯提(Corpus Christi)的海军飞行基地接受训练,在柯柏斯克里斯提的一次练习飞行中麦凯恩的飞机发生意外坠落至柯柏斯克里斯提湾,但麦凯恩侥幸逃生只受到了轻伤。最后他终于毕业,并且进入海军的轻型攻击部队。

麦凯恩在1967年7月29日又一次死里逃生。当时美国海军的佛瑞斯塔号航空母舰(CV-59)正驶离越南海岸准备发起攻击行动,一架停在甲板上的F-4幽灵式战斗机]挂载的火箭突然意外发射,击中了麦凯恩所驾驶、正准备起飞的A-4E天鹰式攻击机。撞击力量击破了天鹰攻击机的油箱,造成燃油开始泄漏,两枚机载的炸弹也掉了下来。麦凯恩爬出了驾驶舱,跳离正在燃烧中的航空母舰甲板,紧接着就在意外发生的90秒后,掉落的炸弹在飞机底部爆炸。麦凯恩的腿部和胸部都被弹片击中,但仍侥幸逃过一劫。爆炸和接踵而来的大火造成舰上134名水手罹难,62人受伤,摧毁了至少20架飞机,并差点造成航舰沉没。

在佛瑞斯塔号事故后,麦凯恩加入了海军VA-163“圣徒”飞行中队,在1966年10月26日被分派至人手短缺的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CV-34)。但在麦凯恩到达前不久,闪光弹走火造成航舰甲板起火,造成44人死亡,包括了24名飞行员在内。圣徒中队是越战中阵亡率最高的飞行中队。

在1967年10月26日,麦凯恩驾驶的A-4天鹰式攻击机被一枚北越的防空导弹击落,坠毁在白竹湖(Truc Bach)附近,在弹射出飞机时他还摔断了双臂和一条腿。在他逐渐恢复意识后,发现自己已被一大群越共包围,不断对他吐口水和踢踹,还扯掉了麦凯恩的飞行员服装。他被北越士兵抓去拷问,拷问过程中还用刺刀戳击他的左脚和鼠蹊部,他的肩膀也被步枪枪托所击碎。接着麦凯恩被转移至华卢监禁所(Hoa Lo)-也就是被美军俘虏们戏称为“河内希尔顿”的地方。

当麦凯恩抵达河内希尔顿后,他被监禁于一间小囚房里,并且每天都会被审讯。由于麦凯恩拒绝向北越提供任何的情报,他经常被拷打至失去意识为止。

当北越人发现麦凯恩的父亲是美军太平洋指挥总部(CINCPAC)的总指挥官-所有美军在越南的部队的指挥官时,北越人给了麦凯恩被释放回国的机会,但他断然拒绝了交换条件。

有一次在经过严厉而残忍的拷打后,当麦凯恩的手臂已被打到抬不起来时,他被迫签下一份由越南文写成的反美宣传文件。依据麦凯恩的说法,误签这份文件是他身为战俘的数年里最感到后悔的一件事。不过在麦凯恩签下文件后,北越人觉得这份文件不够好而没有使用,试著强迫他签下第二份声明,这次麦凯恩拒绝了。由于不断拒绝北越的要求,麦凯恩每周固定都要被拷打两到三次。

麦凯恩在北越当了五年半的战俘,大多数时间都被拘禁于臭名昭彰的河内希尔顿,最后他终于在1973年被释放。在被释放后不久麦凯恩重新返回岗位,成为海军VA-174“地狱剃刀”飞行中队的指挥官:一支驻扎在东海岸、配备 A-7海盗式攻击机的海军训练中队。在1976年他成为美国海军在参议院的联络官。他在1981年以上校的军阶自海军退休。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他总共取得一枚银星奖章、一枚铜星奖章、一枚功勋勋章(Legion of Merit)、一枚紫心勋章、以及一枚飞行十字勋章(Distinguished Flying Cross)。

麦凯恩是目前美国参议院里伍名越南老兵之一,另外有内布拉斯加州的共和党议员查克·哈格尔、以及麻萨诸塞州的民主党议员约翰·凯利等。

政治生涯

在1981年麦凯恩与辛蒂·亨丝莉结婚,并且迁徙至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他在那里替岳父经营的百威啤酒代理分销公司工作,在那里他也开始得到当地商业团体的政治支持。当亚利桑那州任职最久的共和党众议员约翰·雅各·罗德(John Jacob Rhodes)宣布退休时,麦凯恩宣布将角逐以共和党籍参选1982年的众议员选举,最后成功当选。在1986年,顺应共和党参议员贝利·高华德(Barry Goldwater)的退休,麦凯恩也成功在接下来的选举中接替他的参议员职位。

2000年总统提名

在1997年,时代杂志将麦凯恩列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麦凯恩在1999年所写的回忆录《将门虎子》(Faith of My Fathers)成为了最畅销书,这也促涨了他的总统选举声势。 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麦凯恩曾经角逐共和党的提名,但被乔治·沃克·布什所击败。

2004年总统选举

麦凯恩在2004年的美国总统选举里公开支持布什。自从2001年911袭击事件以来,他经常赞美布什在反恐战争中的领导能力。麦凯恩的老友和同僚、也是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麻萨诸塞州参议员约翰·凯利据传还曾邀请麦凯恩担任他的竞选搭档。不过,麦凯恩在选战中一直站在布什阵营一边,但在快艇老兵事件中,他说对凯利的服役纪录的攻击是“不诚实而且可耻的。”

2008年总统选战

在2006年的期中选举后,麦凯恩组成了一支研究小组,考察2008年参选总统的可能性。2007年2月28日他宣布角逐2008年美国总统职位。

如果麦凯恩在2008年的选举中获胜,他将成为美国史上依据就任时间计算第二年长的总统,72岁的年纪超过了1980年以68岁高龄就任总统的隆纳·雷根。

麦凯恩在2008年的选举中占有的许多优势包括他是全国知名的政治人物、曾发起许多主要的游说案和竞选资金改革法案、并且带头揭发了阿布拉莫夫丑闻、服役记录(包括了曾经身为战俘的纪录)、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也曾大显锋头(赢得了共和党新罕布夏州初选)、广泛的募款管道和能力、2004年的总统选举里大力协助了布什总统、及对中间选民的巨大感召力。

麦凯恩对民主党选民也有一定吸引力,例如有报道约翰·凯利曾邀请他担任2004年民主党的副总统候选人。在2007年1月进行的一次民调中,他的支持度仅落后赫拉蕊·克林顿一个百分点。在2006年的期中选举里,麦凯恩参与了共和党的346场竞选集会、募集超过50万元选举资金。他还捐出了其中的0万元给联邦、州、和地方共和党人士。

在2006年12月,麦凯恩推行了一项名为“停止在在线剥削我们孩子”的法案,将会规定上百万个商业网站和个人部落格必须申报他们所刊载的违法或影片,否则将会被处以0,000元的罚款。这个法案将会影响所有大量的社交网站,而且并没有明确定义审查的范围和程度。一般推测这样的法案将会激起许多在线网站用户的反弹,并且对麦凯恩的2008年选战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编辑本段争议

基廷五人事件

被称为“基廷五人”(Keating Five)的事件指的是一起在1980年代末期与大量信贷机构破产有关的国会丑闻。麦凯恩与其他几名国会议员在1987年曾与联邦住房贷款委员会(Federal Home Loan Banks Board)主席Edwin J Gray至少见两次面,商讨如何阻止政府接管林肯储蓄信贷(Lincoln Savings and Loan)银行,当时这间银行是查理斯·基廷(Charles Keating)的美洲大陆公司(American Continental Corporation)旗下机构。在1982年至1987年之间,麦凯恩从基廷和其幕僚那里取得了大约$112,000元的政治捐款,此外麦凯恩的妻子和岳父在1986年4月投资了$359,100元至基廷拥有的一间购物中心。麦凯恩家人和保姆还从基廷处报销至少九次旅行费用,有时候免费搭乘大陆航空的班机。在得知基廷的林肯储蓄信贷银行发生问题后,麦凯恩赶紧支付了所有的空中航程费用,一共高达$13,433元。联邦政府最后对基廷提出了高达$11亿元的诉讼,指控他掏空林肯银行的储蓄挪作私用和投入政治捐款。麦凯恩由于为基廷出面干预联邦管制机构和行为失察,遭到参议院风纪委员会的谴责。在谈到基廷五人事件时,麦凯恩说:“这件事带给人一种错误的形象。一群参议员与一群联邦政府人员会面是不应该的,因为那会带给人施加不当影响的印象,这样做也是错误的事情。”

其他争议

据传麦凯恩曾在1998年一场共和党的募款集会上,拿当时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女儿雀儿喜开了个不雅笑话:“雀儿喜·克林顿为什么长得那么丑?因为她的父亲其实是珍妮特·雷诺。”(Janet Reno,当时美国司法部长)麦凯恩后来对此向克林顿总统道歉,克林顿也接受了道歉。

麦凯恩承认曾在从越南返国后不久有过一段婚外情。当他还在越南时,他的妻子卡罗遇上一场车祸而严重受伤。在1973年回到美国后,麦凯恩发现妻子已经与两人结婚时变得大不相同了。由于这场车祸,她的身高矮了四英吋,身材也臃肿了起来,并且必须使用拐杖才能走路。到了1979年时麦凯恩认识了另一名女子辛蒂·亨丝莉,两人逐渐发展出了婚外情。一年之后麦凯恩决定要与妻子离婚,并且在离婚后一个月与辛蒂结婚。麦凯恩依然与卡罗保持良好的关系,卡罗在 2000年曾对此说道:“我仍然深恋着麦凯恩,而且我爱他直到心坎里。”

几名来自“911受难者家属美国国家安全促进会”的成员指称有一次与麦凯恩相会时,他们批评麦凯恩提出的移民改革法案不够严格、无法有效阻止恐怖份子跨越南部边境,结果麦凯恩对他们“大吼大叫”。

麦凯恩是国际共和协会(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的理事会主席,一名美国曾派驻海地的前外交官指控这个组织曾经在2000年选举之后暗地破坏总统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与反对党之间的协商。

在一次谈论到越战经验时,麦凯恩曾公开使用带有强烈种族歧视意味的“gook”一词来形容越南人。在2000年的总统选战中,他曾拒绝对此道歉、并且继续使用这一词长达好一段时间,宣称这一词只是为称呼那些俘虏他的北越人。后来在初选阶段中,由于越来越多亚裔社区的抗议,为了赢得亚裔族群数量庞大的加州初选,麦凯恩才宣布不再公开使用这一词。

韩国女总统朴槿惠丈夫,韩国总统朴槿惠有几个儿子

韩国女总统朴槿惠丈夫,韩国总统朴槿惠有几个儿子?朴槿惠今年60岁,她是一位至今未婚的女人。

韩国传统上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不要说参与政治,就是成为领导男性的初级基层管理者都为数很少。

只有一半女性工作、仅1/10政客是女性,政治完全以男性为中心。但是在巨变中的韩国,没有什么不可能。终于,比潘基文成为联合国秘书长更为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韩国首位女总统诞生,这就是朴槿惠。

韩国第18任总统朴槿惠,别名:冰公主、笔记簿公主,生于1952年2月2日。值得一提的是,她精通汉语,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至今未婚。作为女政治家,曾任新国家党领袖。 2012年7月,宣布将参加12月份举行的韩国总统大选。同年8月20日,当选总统候选人。第18届韩国总统选举投票于12月19日韩国时间下午6时结束,执政党新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朴槿惠获得1100万票,得票率达516%,终于当选总统。

朴槿惠9岁时,父亲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她以“第一女儿”身份入住青瓦台。1970年至1974年就读于韩国西江大学电子工程系,获理科学士学位。1974年至1980年任韩国女童子军名誉总裁。但是被戏称为公主的朴槿惠,背负着全体韩国人对父亲的爱与恨,在民主时代的今天,用行动证明自己与父亲不同之前,“强人之女”这个身份将一路伴随并检验她的政治之路。朴槿惠对父亲执政时期的历史问题和“工业化过程中无意识的牺牲者”公开正式道歉,但是声称朴正熙为韩国摆脱战争创伤、成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奠定基础。她承认父亲曾破坏民主,却从未对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的方式攫取国家政权进行非议,甚至在2012年7月16日称当时的军事政变“是不可回避的情况下挽救国家的最好选择”,政变应由民众和历史评判。

父亲朴正熙被杀死后,她从尊荣无限转为孤苦伶仃、悲痛万分,被迫远离政坛,销声匿迹近20年。父亲的死对朴槿惠打击巨大,她的身上出现不明斑点,没有一个医生能够确切诊断,这或许是巨大悲痛在身体上的体现。在1981年6月10日的日记中,朴槿惠写着:“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如今,朴槿惠身上的斑点已经褪去,但是痛苦的经历不会消失。

由于家庭的特殊,她放弃了婚姻;她的妹妹离异后再婚,新妹夫因诽谤朴槿惠被判刑;唯一的弟弟由于吸毒多次被起诉,直到2004年才结婚生子。那段痛苦的经历让她不愿重返,在1992年5月21日的日记中,朴槿惠写道:“如果我要再次过这样的生活,我宁愿选择死亡。” 但是,生为朴正熙的女儿,政治也许就是她的宿命。“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朴槿惠曾经这样说。

1993年任韩国文化财团董事长,1994年任韩国文人协会会员。重返政坛的朴槿惠屡次制造选举成功神话,1997年加入韩国大国家党。1998年4月在其父朴正熙的出生地——庆尚北道和大邱赢得中期选举,当选国会议员,口号是“为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尽一点力”。 由于特殊的身份和政治地位,2002年以平民身份赴平壤访问,受到朝鲜最高***金正日的接见。

1987年获台湾文化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头衔,这一期间学习汉语。2005年5月、2006年11月来华访问。2008年1月作为韩国候任总统李明博的特使再次来华访问,显示出“流利顺畅”的汉语实力。朴槿惠还喜欢中国哲学,“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

2006年5月20日,朴槿惠竞选时遭到暴力袭击,右脸被文具刀割伤,伤口长达11厘米。2007年6月宣布竞选韩国总统。2012年,朴槿惠宣布参加12月份举行的韩国总统大选,承诺推动“经济民主化”,增加社会福利,改善南北关系。她的名言看似颇具煽动性,其实十分真诚,“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已经出现了女总理、女总统,韩国为什么不行”这些话打动无数韩国选民,人称“韩国撒切尔”或者“三无女人”,觉得她能行!尽管有时被政敌讥讽为“独裁者的女儿”和“政治遗产的继承者”。

朴槿惠爱好阅读、书法,喜欢传统韩国菜,一直以喜爱韩国货闻名,常穿的褐色皮鞋是商店里下架很久的款式,大选拉票时穿的羽绒服是韩国品牌。像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爱穿美国品牌一样,韩国人期待朴槿惠也积极支持国货。但是她使用貌似昂贵手提包引起争论,朴槿惠正式对此进行了解释,该手提包是小型业主在小店铺制作的,比传说中的价格要低廉得多。 经由媒体曝光之后该品牌手提包销量大涨,被称为“朴槿惠效果”。其中在韩国某商场销量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近4415%。

朴槿惠的女性特质为其带来了新风。她讲话明快简洁,行事作风果断、务实。她是韩国最受欢迎的国会议员之一,尤其受40到50岁的女性欢迎。

朴槿惠态度低调,佩戴母亲遗留的首饰、继承了母亲优雅的衣着品位。许多韩国人认为,朴槿惠具备传统韩国妇女的温柔、有礼、安静和耐心,同时又继承了父亲的钢铁意志。朴槿惠很有忍耐力,并不张扬易怒。2007年2月,朴槿惠去美国访问。在机场,当朴槿惠走过安检仪的时候,机器总是响个不停。安保人员于是将朴槿惠带到了屋内盘问。随行的人开始抗议,表示朴槿惠是韩国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但是,朴槿惠始终配合,没有任何抱怨。最后证明,是朴槿惠的一个小发卡引起的机器报警。她说:“如果这是规则,我会遵守。”

每次选举,朴槿惠都会成就一个成功故事。她周游全国,吃饭非常简单;如果她的手因为握手太多而疼痛,她会用绷带扎起来,或者用另一只手握手。缠着绷带的手是朴槿惠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党首,朴槿惠表现出坚强、独立等男性气质,在具体施政纲领上,朴槿惠又表现出柔和、母性等女性色彩,体现了女性政治家利用生理性别和职业性别时的纠结,从某种程度上说,韩国女性真正实现参政依旧举步维艰。

朴槿惠宣布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有信心在5年任期内再创奇迹,使大韩民国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我将以实实在在的国家观和爱国心来再次向发达国家发起冲击,并创造奇迹。”朴槿惠强调说:“我一定要完成父亲(已故前总统朴正熙)没有完成的两件事。一个是推动大韩民国的先进化,另一个回报在那一时期经历痛苦的人们。”

朴槿惠在首尔永登浦时代广场举行参选发布会上,称自己将和韩国国民一起分担痛苦,共同解决问题。她还提及自己的参选口号,表示自己想成为一个在国民心中种下梦想的总统,还想打造一个为国民培养和实现梦想提供帮助的政府。提出“国民幸福”的三大核心课题为实现经济民主化、创造工作岗位和确立韩国型福利政策。

古代中国和韩国的裹脚束胸女人,在身体被束缚的同时,被剥夺的还有上书塾、赶科考、参议政事的政治权利,妇女解放运动还没有将中国女性送到政治竞争平台最高峰,男耕女织催生出的重男轻女国民思想迄今仍残存,特别是生育和就业两个领域,政治选举里男女代表数更是失衡,十八大2270名代表里女代表521人,占代表总数23%,四分之一都不到,从概率去算,女性常委的诞生就明显要低得多。中国从来不缺女强人,但政坛迄今出不了一个朴槿惠,并非因为缺乏肥饶的政治土壤,文化土壤才是零朴槿惠现状的始作俑者。

朴槿惠当选后的首个公开活动是参拜国立显忠院,这是韩国总统当选人长久以来的惯例。国立显忠院是韩国国家墓地。此后,朴槿惠还前往前总统李承晚墓地、父母墓地及前总统金大中的墓地进行了祭拜。

朴槿惠当选第一天即展开邻国外交,分别会见了美国、中国、日本及俄罗斯驻韩大使。中国驻韩国大使张鑫森在会见时祝贺朴槿惠当选总统,“阁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年来致力于促进中韩友好合作。相信在中韩两国***的共同关心和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张鑫森还称赞朴槿惠对中国文化很了解,对中国语言、哲学、思想的造诣很深。

  巴拉克·奥巴马,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

  北京时间2008年11月5日,根据美国总统大选计票结果,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全国大选阶段的黑人候选人、并且成功当选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是堪萨斯州的白人。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85年到芝加哥参加社会工作。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个担任哈佛法学评论主编的非洲裔美国人,并在此期间获得了全国范围的认可。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并在之后的3年中连任;2000年,在竞选美国众议院议员席位失败后,奥巴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工作中。

  奥巴马演讲

  2004年7月,美国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题为“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慷慨激昂的演讲。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该演讲后,奥巴马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奥巴马顺利的以高达70%的选票当选联邦参议员。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并提出了重点在“完结伊拉克战争以及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竞选纲领。2008年1月4日,在俄亥俄州民主党初选大会上,奥巴马赢得了38%的支持率,领先于知名度高于自己的约翰·爱德华兹以及希拉里·克林顿,在民主党诸位候选人中领跑。2008年6月3日,奥巴马票数领先于希拉里·克林顿,被定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年8月23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被正式提名,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个非洲裔总统大选候选人。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奥巴马的父亲老奥巴马是肯尼亚人,母亲安·邓纳姆是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两人婚姻没有维持多久,只生下奥巴马一个孩子。后来奥巴马随母亲与继父在印度尼西亚生活4年。

  儿时的奥巴马与母亲Ann邓纳姆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后来随父母移居夏威夷。在夏威夷,邓纳姆与肯尼亚留学生巴拉克·奥巴马(老奥巴马)相遇并结婚,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巴里,即如今的参议员奥巴马。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随着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告终。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罗罗·素托罗结婚,并于1967年来到印尼,也把6岁的巴里带到印尼。

  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邓纳姆带着她与素托罗生的女儿玛亚又回到印尼。邓纳姆热衷于印尼民间妇女工艺品的制作,比如织布、编筐,成为个中能手。玛亚现在是夏威夷大学一名教授。苏尔亚库素玛回忆说:“我们都是母亲,我们一起谈论,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与孩子分离有多么难过,但她(邓纳姆)更关心对巴里(奥巴马)的教育。”

  奥巴马青年时到印尼看望母亲,苏尔亚库素玛初次见到这名未来参议员。她说:“邓纳姆为他骄傲。我记得,当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月刊历史上首位黑人主编时,邓纳姆充满骄傲。”

  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在听说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尽管与父亲相处时间不长,但遗传自父亲的肤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一面旗帜。他的回忆录1995年首次出版,名为《父亲的梦想》。从政后,奥巴马借用了父亲的名字(巴拉克),在每天别人对他的称呼中,感受父亲留下的烙印。

  老奥巴马出生在肯尼亚西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当过放牛娃,后来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去美国读书,与邓纳姆相遇,生下奥巴马。奥巴马的祖母和许多亲戚如今仍住在那个小村庄,老奥巴马1982年因车祸去世后也埋在村内。1992年时,奥巴马初访家乡,把未婚妻领进门。老奥巴马的生平比较复杂。他在肯尼亚时就娶了第一个妻子柯齐亚,并育有两个孩子,儿子罗伊和女儿奥玛。

  按照奥巴马的说法,父亲从没真正离开柯齐亚。但邓纳姆说,老奥巴马确实与柯齐亚分开,但“由于结婚时是一个乡村婚礼,所以也没有文件证明离婚”。老奥巴马和邓纳姆在夏威夷的婚姻也许也没有适当的文件证明。奥巴马在回忆录中说:“这段婚姻如何开始和何时开始依然弄不清,有些细节我永远没勇气弄清。”老奥巴马离开邓纳姆和两岁的儿子去哈佛读书后,后来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露丝回到了非洲。露丝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在肯尼亚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死于车祸。但是,老奥巴马还经常探望柯齐亚。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心怀着自己的“美国梦”,一步步走向成功…

  编辑本段成长之路

  奥巴马身世复杂、经历坎坷,但长大后,在芝加哥市组织慈善事业,逐渐积累名声。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

  奥巴马之后选择从政,连任3届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2004年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脱颖而出,将知名度扩大到全美。当年,他赢得国会参议员选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5位黑人联邦参议员。苏尔亚库素玛说:“你知道,拥有一个白人母亲、一个黑人父亲,还到过印尼,这使他和他的母亲一样,容易对各种人产生认同感。”一些美国社团把奥巴马当作一种证明,融合可以超越种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公众政策研究人员威廉·高尔斯顿说:“我认为,美国选民已经准备支持具体表现美国梦的领袖。”

  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拉里·萨瓦托认为,奥巴马公布自己身世可以吸引选民,无论存在何种争议。萨瓦托说:“美国人喜欢成功的故事。”苏尔亚库素玛说,她可以想象到奥巴马母亲的“热烈表现”,“如果她知道巴里,她的孩子在竞选美国总统,她会有多么骄傲”。

  编辑本段参选历程

  200多年前的美国总统大选,亚伯拉罕·林肯只能坐着马车来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为了获得胜利,富兰克林·罗斯福已可以拿着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到了肯尼迪时代,在电视上面对万千观众发表演说成为了常态。

  奥巴马竞选网站首页

  2008年美国大选,不管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抑或共和党的麦凯恩,都争先恐后开设个人网站,宣传政治纲领、播放竞选广告,发布即时动态,同时也收集民意民声。硅谷的一位资深专家评论:“能够利用网络全部潜力的竞选者,将在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纽约日报》也认可这一点:“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

  互联网,这种最开放、最民主的媒介形式,已深度参与到选举的政治事务中。奥巴马,47岁的黑人偶像,凭借着平民出身、经历复杂的优势,打出“革新”、“梦想”的旗号,在一脸阳光的帅气中,成为了最会利用互联网工具的人。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奥巴马在今年1月份收到的3600万美元捐款中,有2800万美元是通过互联网募集到的,而且,其中90%的捐款,单笔金额都在100美元以下。

  和传统的通过竞选集会,以及举行募款餐会的模式大不相同的是,奥巴马得到的这些小额捐款,多半是自发的网上转账。这应该被看作一个信号。美国国会规定,每个人向总统候选人捐助选资金,不得超过2300美元。因此,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筹款额上压倒其他对手。

  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选时期,他小试牛刀,被人称为“菜鸟”的他“一鸣惊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10万人的捐款,人数是希拉里的两倍!捐款数额也超过了希拉里。从那时开始,奥巴马就拥有一个“网络提款机”。《时代周刊》评论:“奥巴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来自数千位不计名的普通支持者,但帐面上无法看到的数据,将在未来的选票数量上体现,人们期待着这样的惊喜。”

  在奥巴马的个人竞选网站(http://wwwbarackobamacom)上,粉丝们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邮政编码,就能得到所在地区为奥巴马进行助选活动所具有的信息列表,并据此加入支持奥巴马的团体。戈伦博格说:“这些集会吸引了社区人群的极大兴趣。人们一回家就上网捐款。而这些人以前从没卷入过竞选活动。”相形之下,奥巴马的党内对手——希拉里,也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设置了类似的“邮编定位”功能,以聚拢和发展支持者,但效果远逊于奥巴马。原因是,奥巴马进入了互联网的WEB20时代。“这是互联网时代,奥巴马知道经常上网和有时间在网上发表言论的人都不是有钱人,因为有钱人大都没那么多时间,也不会自降身份与穷人一起争论”,一位奥巴马的支持者表示,“如果以支持人数作为评判,奥巴马无疑将获胜。”

  编辑本段“奥巴马现象”

  所谓“奥巴马现象”,就是2008年总统大选初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掀起的政治旋风。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参选总统的黑人,奥巴马将“希望”和“变化”作为自己的竞选口号,一次次突破人们的预期,不断刷新美国政治史新纪录,形成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一股巨大的政治能量,对传统的选举格局构成了真正的挑战。奥巴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在政坛造成一股旋风,甚至有人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如今“奥巴马”这个名字在美国已成为首屈一指的政治品牌。并且“奥巴马”这个名字已经改变了英语,美国社会出现了一批以“奥巴马”为词头的新名词,如“奥巴马女孩”、“奥巴马风暴”、“奥巴马摇滚”、“奥巴马十月”等等。《华尔街日报》甚至惊呼:面对“奥巴马大潮”,希拉里还没有被淹死本身就足以说明她是一位多么出色的政治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鲁克斯在《当魔术消失的时候》文章中,认为“奥巴马狂热”已经变成“奥巴马失落变态症候”。现在,“O.C.S.”已经变成一个英文新字,出现在美国政治议论之中。就是在这种“奥巴马狂热”现象下,众多选民被迷得神魂颠倒,助他写下一系列连胜的战绩。

  “奥巴马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奥巴马代表着希望和信心,迎合了选民求变的心理。这种变分为几种:面对美国内外交困,选民需要变革,需要一个能带领美国走出困境的***;选民需要希望和信心,需要一个给美国带来新方向的***;美国面临一个“战后婴儿潮”到“后婴儿潮”的世代交替的变化,选民需要一个清新的、超越党派利益弥合分裂的“后婴儿潮”***。总之,奥巴马成为变革的代言人。选民需要一个领导美国走出困境的***。共和党执政七年来,经济不振,财政巨额亏空,美元贬值,物价飞涨,还有次贷危机,使人民生活日趋艰难,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已经高达5000万。二战婴儿潮的一代人,即将达到退休年龄,将来有可能面临政府无力支付社会保险基金的困境。

  对外方面,反恐越反越恐,伊战越陷越深,盟国离心离德,外交乏善可陈,国际影响日益削弱。尽管国力依然强大,科技领先,但内外决策失误已经给美国利益带来了很大损失,影响到了选民的利益。此时不改,更待何时。在这种情况下,人心思变,对于白白耗费财政资源,过度干预国外事务,以及国会陷于两党争议,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做法,招致强烈不满。尽管奥巴马没有开出如何变革与施政的清单(施政纲领要在党代会上产生),但“变革”的主题思想却是说到了选民的心坎上,成为他产生巨大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民需要一位给与美国新希望和信心的***。

  美国精神的深处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些理想和信念能让美国人不论是在繁荣时还是在逆境时,都能始终保持一种集体良心而不失望,并能让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不同党派的美国人共同努力。近年来,特别是“911”以后,美国的这些共同的理想、价值理念和希望在不断萎缩,美国开始日益走上分化。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同时,依循美国政治的惯例,奥巴马还要让大家知道这种新美国人的根源――最原始的美国梦。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使他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肯尼迪的接班人、新美国的象征。

  正如希拉里的一位顾问所说,希拉里能打败任何对手,但奥巴马不是一位参选人――他代表了一种运动。他不是在推销某一套政策,他是在推销一种愿景;他展示的是对一种信念的忠诚,对人们实现信念的力量的忠诚。而这种信念就是变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并不关心其政策细节的原因:梦想本身就已经足够。

  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迈克尔·巴龙认为,美国的选民结构每隔16年会有重大改变,而经过世代交替的选民比较愿意冒险选择新人。所以16年之痒起到了重要作用。《新闻周刊》的专栏记者艾特指出,其实选民求变的情况在1992年克林顿击败老布什当选总统就已有先例。克林顿46岁时当选总统,是第一位“战后婴儿潮”时代入主白宫。今年46岁的奥巴马是“后婴儿潮”的时代人。

  其实这可以从历史来寻找根源,比如从二战结束一直到老布什,美国总统基本上都是二战老兵,从将军到上校,然后到中尉,开始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肯尼迪是校级军官,老布什是尉级军官,到了克林顿时代,二战老兵基本上就淡出了政治舞台,接下来就是“战后婴儿潮”这一批,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克林顿和小布什。到目前为止,他们正好执政16年,从美国世代交替的角度来说,这批人也开始淡出政治舞台,“后婴儿潮”的人要起来了。奥巴马今年46岁,正好代表了“后婴儿潮”这批人,所以,这也是奥巴马给很多人以希望的一个原因。

  “奥巴马现象”产生的一个更大的背景是,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民权运动方面的确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其主要内容就是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经过60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打破了一些很有能力的黑人人才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障碍,现在美国政坛上活跃着很多黑人***和政治家,包括小布什政府中也有鲍威尔、赖斯。显然,通过60年代的民权运动以后,相当的一部分黑人精英进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而且帮助美国在解决种族问题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这是“奥巴马现象”产生的最大背景。没有这一背景,“奥巴马现象”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奥巴马现象”产生与媒体追求轰动效应也不无关系。媒体首要任务就是收视率,这是媒体存在的利益根本,所以追求轰动效应也就成为媒体的应有之意,这自然形成了选民从中和跟风的心理。

  媒体的追求轰动效应。奥巴马的接连取胜,不仅增加了奥巴马本身的自信和凝聚力,对选民、特别是那批本来就在希拉里和奥巴马之间晃荡的中间选民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也是一种必然。至于希拉里所抱怨的“美国媒体对她不够友善”问题,并且,媒体喜欢炒作,一般不会一边倒地倾向奥巴马或者希拉里,但是奥巴马最近连胜,媒体对他的赞誉之词会更多一点。因为媒体靠收视率为生的。

  另外,奥巴马受到更多媒体青睐,还在于奥巴马是新人,身上有更多的新闻点可以发掘。还有,奥巴马毕竟是年轻人,如前一段落所述,奥巴马对网络等新兴媒体也更重视,也更容易和这些人合作和交流。媒体对于他“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等大张旗鼓的报道,对他人气的聚集和筹资都很有利。

  编辑本段政治观点

  一、经济

  奥巴马:反对布什政府对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富裕阶层的减税政策。

  麦凯恩:支持延续布什政府的减少收入税政策,并打算将企业税的税率从35%减至25%。

  二、贸易

  奥巴马:敦促就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重新谈判,以加强有关劳工和环境方面的条款;支持与秘鲁之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麦凯恩:支持与哥伦比亚、韩国和巴拿马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与27个欧盟成员国展开有关新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反对改变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支持开放新贸易市场。

  三、伊拉克战争

  奥巴马:一直反对伊拉克战争,并在竞选中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会在上任后16个月内从伊撤出美军作战部队。

  麦凯恩:在参议院投票支持对伊开战,反对在战争拨款议案中附加撤军时间表。他最近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会在2013年实现在伊拉克设定的目标,并撤离驻伊美军作战部队。

  四、健康保险

  奥巴马:支持延续目前以雇主支付为主的健康保险制度;支持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儿童全民健康保险计划;设立国家健康保险项目。

  麦凯恩:反对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全民健康保险计划,支持将目前以雇主支付为主的健康保险制度转变为自由市场体系,并给低收入阶层提供一定的税务减免。

  五、外交

  奥巴马:强调谈判比军事行动更重要,表示会与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国***谈判。

  麦凯恩:呼吁美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发挥更积极有力的作用,承诺会推动重建美国与盟国之间的关系。

  六、气候变化

  奥巴马:承诺在2020年前将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1990年时的水平。

  麦凯恩:支持在2050年前将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呼吁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和使用可替代能源实现这一目标。

  编辑本段成功当选

  奥巴马与拜恩在获胜后

  2008年11月4日,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亚利桑那州国会参议员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已成定局。据初步统计结果,奥巴马已获得297张选举人票,超过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麦凯恩仅获得145张选举人票。

  成功当选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后的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讲话,表示“这是属于大家的胜利(this is your victory),美国即将开始改变(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同时,他还感谢了自己的家庭和团队,并且向对手麦凯恩表示敬意。麦凯恩也在随后致电奥巴马表示祝贺,奥巴马也表示非常期待麦凯恩能够加入未来的美国政府一起共事。

  编辑本段著作

  奥巴马著作

  在踏入政坛之前,奥巴马出版了其青年及早期事业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该书于1995年出版,并于2004年重印,新版本加入了新版前言和他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稿。该书的音频版本获得了2006年格莱美奖的最佳诵读专辑。

  2004年12月,奥巴马与三本书签约,合约价值190万美元。第一本书《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在2006年10月出版 , 论述了奥巴马的政治理念。该书自出版后在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一直名列前茅。第二本书由于出版合约仍未公开,该书是奥巴马和妻子、两个女儿合著的儿童书,其利润将赠予慈善机构。而第三本书的内容现在也尚未公开。

  美国兰多姆出版公司旗下的ThreeRivers出版公司表示,奥巴马新书《我们相信的变革:巴拉克‧奥巴马重续美国承诺的计划》,将在2008年9月8日推出音频和电子版本,然后于9月9日正式上市。这本书由奥巴马亲自作序,介绍自己的政策立场和这次总统选举的重要意义。他的竞选团队成员也撰写了一些章节,介绍奥巴马在医疗保险、能源和国防安全等重要问题上的观点。此外,该书还囊括了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发表的7次演讲原文,包括他在宣布竞选总统和出访德国时的演讲。

  同名书籍《巴拉克·奥巴马》同名书籍《巴拉克·奥巴马》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08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7302181209/9787302181200

  内容简介

  2004年7月,巴拉克·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会议上一鸣惊人,而后闪耀政坛。时隔三年,这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年轻国会参议员更以排山倒海之势加入到美国总统宝座的有力争夺当中,一段传奇正在上演。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政治家也有自己的美国梦。

  巴拉克·奥巴马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肯尼亚人家庭,2岁那年的父母离异使其辗转夏威夷和印度尼西亚。长大后,他曾经参加社区组织工作,服务选民,帮助社会下层民众,逐步进入政界。凭借在2008年总统预选中的优异表现,奥巴马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所谓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作者简介

  希瑟·莱尔·瓦格纳(Heather Lehr Wagner)在社会政治领域出版过30余部著作,主要关注成功人士的生活经历。她在杜克大学获政治学学士,并在威廉与玛丽学院获政府学硕士学位,现与家人生活在美国宾夕法尼亚。

1963年11月22日,为了争取连任,肯尼迪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可就在这一天,肯尼迪遇刺身亡。1968年7月,肯尼迪的弟弟总统竞选人罗伯特·肯尼迪被暗杀,杰奎琳认为肯尼迪家族已经成为暗杀的目标,为了保护儿女,她决定离开美国。1968年10月20日,杰奎琳嫁给了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因为奥纳西斯有足够的金钱和势力可以保护她。但杰奎琳失去了美国当局对她进行保护的特权。 

一、肯尼迪遇刺

肯尼迪总统出身于美国最为著名的肯尼迪家族,他曾经在1942年进入美国爱军服役,退役之后进入政坛发展,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当选时的年龄是43岁,成为迄今为止美国第二年轻的总统。虽然很年轻,但是肯尼迪却非常有才华,他曾经获得过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他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他的那句“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一下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成为了美国一句经典名言。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总统最后会被刺杀。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副总统约翰逊的陪同下在达拉斯进行访问,期间他乘坐一辆敞篷汽车拜会市民,不料一位潜伏在民众中的刺客突然逃出手枪,冲着肯尼迪射击!子弹击中了肯迪尼的脖子和头部,他被送到医院抢救后很快便不治身亡。

警察也立刻抓捕了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李·奥斯瓦尔德,不过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刺客在两天之后也被枪杀!这也让这起案件变得扑朔迷离,美国当面也始终没有找到总统遇刺的真相。更加可怕的是,有人统计说在肯尼迪遇刺后的3年终,18名证人全都神秘死亡……美国民众也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有关肯尼迪遇刺的内幕居然有36中说法……

二、杰奎琳改嫁的选择

肯尼迪被刺杀之后,他的弟弟在1968年参加总统选举时也被刺杀。两次刺杀时间让肯尼迪的妻子杰奎琳十分害怕,她认为肯尼迪家族成了被暗杀的目标,她很害怕自己的孩子也会成为下一个。为了保护儿女,她决定离开美国。1968年10月20日,杰奎琳嫁给了身家财产过亿的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因为奥纳西斯有足够的金钱和势力可以保护她。但杰奎琳失去了美国当局对她进行保护的特权。 改嫁的时候杰奎琳才39岁,而他的丈夫则已经有62岁了。很多人都对杰奎琳的选择十分不理解,他们不相信杰奎琳选择嫁给一个老头是为了爱情。

这其实也不能怪杰奎琳,毕竟肯尼迪当年就死在她的怀里,而后来自己小叔子又被刺杀,这一系列的事件怎么能让她淡定呢?选择嫁一个有钱人,然后挥霍余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975年3月15日,奥纳西斯临去世前填了一张离婚书,当时杰奎琳和她的孩子们正在纽约。根据婚前协议杰奎琳没有能得到奥纳西斯的遗产。他的女儿用3千5百万美元换取杰奎琳放弃全部遗产的声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97016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