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开锁子时,边开边说,都说些什么

结婚开锁子时,边开边说,都说些什么,第1张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在结婚典礼上,新娘给新郎开锁子,这是为什么呢?传说是这样的:旧社会由于没有计划生育,又加上国困民穷,缺医少药,卫生条价差,生孩子虽多但活下来的很少,有的生下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孩子,仅仅活下一两个。不认为这是社会造成的,而是认为这是人的命运。为了保住孩子的生命,就起名叫“天赐”。意思是说这孩子是老天爷送给的,不会死亡。有的孩子起名叫“锁住”“拴住”“留住”“拉住”“狗剩”“铁蛋”。意思都是保佑自己的孩子长命百岁。有的怕自己的命薄,一个娘担不起这个孩子,就给孩子再找一个干娘,叫干娘给这孩子带上锁子。锁子、锁子,意思就是把这孩子的命给锁住了,不会亡命的。由于旧社会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所以男孩佩戴锁子的比较多,希望可以顺利抚养长大,为以后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但也有少数家庭,生育的男孩子比较多,而仅有一个女孩的,所以比较喜欢女孩,因此就给自家女儿找干娘,佩戴锁子。希望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般男孩带的叫“长命锁”,女孩带的叫“富贵锁”。并且最初的锁子为实心铜锁,成“凹”字状,个头比较大,小孩带着较重,行动不方便,所以人们就变成了锁状的铜片,但铜片面积较大,且由于小孩子爱跑爱闹,为了更便于挂带,最后就改成了由清钱编造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这锁子需要孩子的干娘根据孩子的命数,来选取几种色彩的线进行编织,孩子们要一直带到在结婚典礼上才可开锁。现在的结婚典礼上一般要准备一个托盘,然后放上红纸,将剪刀用红布裹住,让新郎新娘互开“长命富贵锁”。为什么要在结婚典礼上开锁子呢?因为结婚可证明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生命无忧,没有锁的必要了,所以就把锁给开了。并且人们给予这对新人最美好的寄托。

希望以上关于开锁子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家里的长辈给13岁以下的孩童,用红毛衣绳穿一个铜钱(挂锁),给孩子一个挂锁,寓意锁住孩子平平安安,90年代以后,这种风俗就很少了,只有3岁,13岁生日、或者结婚的时候才有铜钱,现在大多被5角铜币代替了关于山西一带的圆锁仪式,历史上并未引起官方有效重视,故而在方志文献中也很难见到载录。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太原府志》《大同府志》中记载了圆锁仪式的简略痕迹,“其冠、笄礼久废,男子生弥月或周岁,辫红线锁带之。十二岁始蓄发,俱设祭庙宇或灶神前”,此处红线锁于男子满月或周岁佩戴,类于现在孩童出生后由娘家人佩戴的长命锁。而在十二岁时,则可能会有开锁仪式在庙宇中举办。据此大致可以推断,圆锁仪式不迟于清中叶就已经在山西地区开始流行了

开锁儿民俗:开锁子是山西民间的一个特别的习俗。小孩出生后,要在其脖子上挂一条栓着铜钱的红绳,叫挂锁子。等到小孩十二岁时再去掉,即为开锁子。开锁子是个很重要的仪式。

开锁儿民俗

开锁儿的重要性不亚于结婚生子,亲朋好友以及同村的人都要被邀请参加该仪式。长辈要为开锁的小孩找一个陪监,这个人要与孩子同岁,性别一样。

陪监的孩子要陪同开锁子的孩子一起参加开锁子仪式。同村的人要送十二个烧饼作为庆祝孩子成人的干粮。开锁前要在供桌上摆设供品。

十二个不同姓的成年人出席开锁子仪式,将十二把锁一一打开,象征孩子长大成人、独立自主。开锁仪式结束后,主人应宴请来参加仪式的亲戚好友。

  贵求揭西客家人结婚舅子开箱要说四句有:金锁时。开金箱。己昌挣钱。奔阿姐彰。

  客家(英文:Hakka,客语白话字:Hak-kâ或Khak-kâ,客语拼音:Hag5-ga1或Kag5-ga1)是中国南方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等本地族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1] ,历经西晋永嘉之乱、东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之乱,宋室南渡,中原汉族大举南迁,陆续迁入南方各省,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下,经过千年演化,最迟在南宋已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独特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形态的汉族民系。

结婚前开锁子没有暗锁说法。

开锁子是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在孩子满一周岁时,父母会将一把钥匙放在锁子里,然后将锁子挂在家门口的房梁上,以此表达对孩子成长的祝福和期望。

因此,结婚前开锁子并没有暗锁的说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9690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