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婚恋习俗

彝族的婚恋习俗,第1张

  1949年以前,由于彝族分布地区和支系不同,各地社会和经济形态的差异,反映在婚姻制度上的地域性也突出。具体有如下表现: 

  (一)一夫一妻制。

  在彝族社会中,和父权制小家庭相适应的一夫一妻制是占主导地位的婚姻形态。过去凉山,除呷西和部分阿加子女外,一般男女在童年或幼年之时,就由父亲代为择配,求媒说合,卜算合婚,纳聘订婚。一定时间以后即行婚礼。婚后除幼子外,都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组成一夫一妻制小家庭。若婚后男方尚幼,新娘则返回娘家居住,待其丈夫成年后再行建立家庭。至于阿加与呷西,经主子配婚,或征得主子同意结婚,仍然采取一夫一妻制的形式。过去部分贵族统治者和富有者中也有一夫多妻的,一般所娶各妻都分居不同地点,诸妻中第一妻虽在家中有较高的地位,但无管理和支配其他各妻的权力。但再娶时,事先必须取得第一妻的同意,并泡酒打牛宴请娘家亲友,赔礼后始得行,否则有可能招致非难,引起冤家械斗。

  川、滇大小凉山彝族实行“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转房制”、“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同族内婚”,是指配偶双方都必须是彝族,禁止与其他民族婚媾,如有违背,按习惯法规定要处死或开除家门。“等级内婚”,“即是黑彝必须和黑彝婚配,严禁黑彝男女和其他等级的男女发生婚媾,如黑彝女子和其他等级男子发生关系,双方都要处死;如黑彝男子和其他等级女子发生关系,男子则要开除家支或被处死,女子一律处死。“家支外婚”,即规定同一家支内部严格禁止通婚,配偶必须在外家支选择,同一家支内部若发生两性关系被视为**,按习惯法双方都将被处死。“转房制”,即已婚妇女丈夫死后,尚在生育年龄,须转给夫家近亲中的另一男子。转房的顺序是,先尽平辈,如平辈中无适当人选,依次及于晚辈或长辈。除不能转给亲生儿子和姑表婚不转给公公外,其余均无限制。“姨表不婚”,即严禁姨表兄妹相婚,姨表兄妹似同亲兄妹,既不能联姻,也不能发生婚外性关系,否则将被视为**,按习惯法予以处死。“姑舅表优先婚”,即姑舅表兄弟姐妹有优先婚配的权利,习惯法规定,姑母的女儿生来就是舅舅的儿媳,姑母的女儿先要征求舅家纳聘,舅家不要才能别嫁,且所得聘礼要送一份与舅家,反之,舅家方面的女儿对姑家也有上述义务。

  滇、黔、桂彝族封建式婚制,婚姻由父母包办,父母同意后再取八字,男家要向女家送聘礼,婚期要择吉日。

  (二)云南永胜县他鲁彝族对偶婚和群婚制这一婚姻制的结婚与离婚很自由,有的女子甚至终生不婚不嫁,靠不时上门的男伴侣夜晚同居,与其所生子女为家。特别是女子婚前性生活自由,通常成年后都要到被俗称为“棚子”的公房去居住,而且往往在其中一住数年,因此,新娘带着孩子结婚者也为习惯法所允许。

  (三)云南弥勒“阿细”彝族自由恋爱该支系彝族有供未婚青年男女社交的“闲房”或“公房”,婚姻无父母包办,不用聘礼,当女儿将男子领回家后才知道女婿是谁。

  1949年以后,彝族地区普遍推行婚姻法,废除了旧婚姻制度。

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新娘婚前禁食等等。在彝族,如果双方心意互通,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即可举行婚礼,结婚当天,要供奉彝家喜神牌位,迎娶新娘的时候,新娘的哥哥或者是弟弟要向新郎泼水。

彝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的高原与沿海的丘陵之间,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等地区。

1979年1月,彝族居住比较集中的西昌地区被合并到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的“彝”字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的先民主要为古羌人。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对彝家青年男女倾心相爱,但姑娘的阿爸阿妈嫌小伙子穷,逼着姑娘嫁一个大富婆的独生子,姑娘执意不肯。

就在大富婆来"抢亲"那天,小伙子悲愤地死在他俩经常约会的溪水边,化作了飞舞的彩蝶。姑娘得知情人死去,也悲愤地在抢亲路上断了气,变成鲜艳美丽的花朵。

这时,森林中的鸟儿给蝴蝶和花朵相互传递信息,使得这一对"情侣"又能相聚。

从此,每当花朵开放的时候,蝴蝶就会飞落在花朵上窃窃私语。这就是在花腰带上绣着的花朵、蝴蝶和鸟儿的含义,也是彝族青年男女坚贞爱情的象征。

花腰带是爱情的信物,没有情人的小伙子是勒不上的。红河两岸的彝家青年,用花腰带传情,别有风趣。当姑娘在劳动中或通过媒人的撮合,和小伙子爱上以后,就利用劳动之余或节假日,用各种有色的丝线,精心绣制有花朵、蝴蝶、小鸟等图案的花腰带。

花腰带绣成之后,利用约会的时间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得到了花腰带,心里踏实了,也把揣在怀里的手镯或耳环给姑娘戴上,表示真诚相爱。

彝族的婚姻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男女青年的婚姻,基本是由媒人介绍,双方长辈同意后,首先由男方到女方家喝两次酒,第一次叫喝小酒,第二次叫喝大酒。

喝过大酒后,双方的婚事就算定下来了,并在喝酒时定下迎亲的日子。要出嫁的姑娘一个月前就忙着准备嫁妆,绣花围腰、做新衣服。按照旧时习俗,迎亲时新娘坐轿子或骑马,有的用人背。

从闺房到所乘的马或轿的这一段路上,不能让脚落地,要由自己的哥哥或弟弟背着送到马上或轿上。迎亲时,新娘的母亲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条大红布挎在新郎胸前,叫"挂红",表示吉祥和祝福,祝夫妻万事如意,永远幸福。

新娘哭着,表示舍不得离开养育自己的爹妈和亲人。迎亲的乐队用唢呐等民间乐器,吹奏彝族的欢喜乐调,后面尾随挑送嫁妆的人群,浩浩荡荡来到新郎家门口。

新郎家点燃爆竹,由一位长辈站在门口,一边念着祝词,一边将五谷糖果撒向四方,撒在新娘身上,表示祝福。然后由两个少女来牵新娘,新娘不让牵,意思是向新郎家暗示送亲的人路上辛苦了。

这时,新郎家即送给送亲人礼物,新娘才会让牵进家。另一少女把青松毛从大门口撒至洞房门口,表示引路,让新娘踏着青松毛并由两个少女牵到正堂屋。到了正堂屋,先给新郎的双亲叩头,表示认公婆,后才入洞房。

晚宴开始,新娘和新郎在伴娘和伴郎的陪同下给客人们敬酒。敬酒时托盘内放着斟满酒的小酒杯,由新郎新娘合端着托盘,每到一桌,先由新郎新娘称呼客人,请客人饮喜酒。

客人们喝了喜酒,就表示承认了这门亲戚,然后放少许的敬酒钱在茶盘内作为答礼。敬酒后,主人家热情地招呼宾客们尽情地畅饮。有的客人借着酒兴,高声唱起祝酒歌,其他人则随曲调参加伴唱,气氛十分热烈。

晚饭后,新娘舀热水让家中长辈和客人洗脚,调皮的小伙子把瓜子壳、松毛等物放入水盆内,让新娘一次又一次地换水,以此来试探新娘的忍耐性。聪明的新娘总是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换水,以表示自己性情温柔、勤劳、贤惠。

洗完脚后,就开始闹洞房了。人们不断地向新娘索要糖果、瓜子和烟丝,小伙子还对新娘进行种种智力测试,闹房至深更半夜。

第二天大清早,新娘就起床挑水,用从娘家带来的香米做饭,用纱帕捏成饭团,内包糖馅送给老人和小孩,表示敬老爱幼。包进盐巴、辣子、棉线之类的饭团送小伙子,作为他们调皮捣蛋的回敬。吃过早饭后,新娘帮着洗碗筷,然后在新郎的陪同下和送亲的人一起回娘家。

勒苏青年的婚姻多数为自由恋爱,男女青年一般是利用每年农历6月24日的"火把节"和7月15日大西山"赶花街"的机会选择配偶。

在那热烈奔放的"啊苏热"歌舞活动中,男方可以在节日结束时,向女方赠送一只"响篾",温情地携着姑娘的胳膊,试图回家拜见未来的公婆。

此时姑娘若踌躇不肯相随,便意味着结婚条件还不成熟,当姑娘爽快相随,便意味着可以结婚。他们可以回家,也可以在外谈情说爱,对歌游玩四五天。

在这期间,女方的父母或哥嫂要四处打听姑娘的去向和下落,找到姑娘就找到了女婿,父母随即双双前往未来的女婿家拜会,祝贺儿女的婚事。

男方父母在见到女方父母时便可称"亲家婆",相互道喜,杀鸡款待亲家,儿女的婚事即告了结。当女方父母告辞返家时,姑娘可以随父母回家,称为"回门"。

不回也可以,但母女惜别时,相互间会动情地唱起《嫁女歌》,女儿以此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难舍难分之情。母亲以此安慰女儿,鼓励其勤劳、智慧与家人和睦相处。

勒苏青年结婚后,大多感情真挚,很少有离婚现象。偶有离婚,手续也很简单,只要配偶一方提出不愿同居,另一方就得无条件服从,并请村内长老作证,砍一节他们崇拜的毛木树枝,用斧头破成两半,各持一半,即为离婚。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长幼之间,谁长谁幼,谁大谁小,不仅论年龄,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在特殊的公共场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元谋彝族有白、红、黑、甘彝及蛮族五支系,居住全县13个乡’镇的山区或半山区,也有部分住在坝区与汉族杂居。1992年人口40114人,占全县人口的213%。

彝族自称“罗罗颇”、“乃苏颇”、“诺苏颇”、“纳罗颇”、“纳苏颇”。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居住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区域间语音上的差异。

元谋彝族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本地土著民族,一部分为迁入民族。而迁入者居多。其迁入大致上有三次。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以云南戌军粮饷不足,于和曲、禄劝二州爨焚军内佥一百八十七户,立屯耕种”。时元谋属和曲州辖,爨为黑彝族,是彝族进入元谋屯田的最早记录。明洪武年间,明兵南下云南,克复后,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率领所部于云南屯守,在此期间进入元谋屯田垦荒的彝族有居住雷依的尹姓(也包括湾保尹姓);居住姜驿乡新海的罗姓;居住在雷依的罗姓(先居环州,万历年间迁往散止);新华浪巴铺的普姓(明入滇,先落籍定远,后分支庙门,民国元年[1912年]移居浪巴铺)、凹里簸普姓(光绪年间从牟定秧田冲迁来)、新华永姓。据《武定府志》载:‘‘白彝,……性狡,包头洗面,不挽长髻,迎春日赴各衙门吹笙跌脚”。“黑彝,……杂处山阱,巾缠头,跣足。挽发捉力。妇人辫发用布裹头。男女俱披羊皮,嫁女与皮一片,绳一根为负背之具,或用笋谷(笋叶)为帽,衣领以海虫巴饰之。织火草麻布为主。星回节(火把节)列炬杀牲祭祖先。老幼围坐火下,吹笙扑跌饮酒为乐。其(祈)祝以铃,其占(卜)以虫巴、钱、草签、鸡羊骨之。相见亦有尊卑上下之礼,交易用木刻记数,别有书字,见 则避。性畏鬼”。据《华竹新编》载:元谋彝族多种,“均罗婺之遗,日白曰黑日个。而白(彝)最有知(识),近山则习于旧染,平川则进而从师(学艺)”,黑彝“乃属生夷,缠头跣足,结髻剃髭(须)。又有倮猫,短裤裸肌,别有土语,遇山而蕾。”“松针撒地,一望青葱。以多宰牲豚为敬,不以珍错为隆。……任重于背尺板为隔,内半圆而丽肩。外横平而承剧。后揽小草以附腰,前引皮条而兜头”。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又有四川凉山彝族迁于雷应山上居住(即今凉山)。而本地土著民族,乃为原罗婺部罗婺族后裔。

黑彝所居多为楼,院心多设粪坑,楼下有的作伙房,于堂屋中置一火盆,火盆上置一铁三角,用以烧煮食物。时间长久,煤烟熏染,梁、楼板黑黝如漆。有的则将楼下用以养牛、羊。节气和喜事,彝族都喜欢以松毛散地,松毛清香扑鼻、心旷神怡。据说元朝时期,统治者对汉族和其他民族施行民族压迫,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又害怕其他各族人民起来反抗,便规定了十家人才准许甩一把菜刀,为了反抗其统治,各族人民约定于腊月三十晚上敲砧板为号j杀 (蒙古人)。到了三十晚上,大伙一齐动手,把在本地统治的 一齐杀了,但是血淌了一地,第二天是过春节,于佳节不利,便以松毛覆盖之,自此以后,凡过年或重要节日、喜事便以松毛铺地。彝族禁人称他们为“倮猡”,不食狗、马、骡、驴之肉和自死动物之肉。喜欢狩猎,信仰多神。其主要节日为火把节,亦称“六月二十四过大年”。其它节日与汉族相同。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也称星回节。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主要有两种。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叫斯热阿比,奉天王之命,经常到人间骚扰,激起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神,人们推举彝族英雄阿提拉巴领着大家同凶神作战。他们点燃了千万支火把,把通往天上的天梯烧毁,断了斯热阿比的退路,经过九天九夜的浴血战斗,终于杀死了凶神。天王大怒,立刻撒下天虫,意欲吃绝庄稼,饿死人民。而此时正是马铃薯结薯、玉米抽穗的时候。天虫吃了三天三夜,彝族人便举火把,把成千上万只天虫烧死,保住了庄稼。但有一部分钻入地下,第二年又出来食庄稼。彝族人民又举火把将害虫烧死,至此每年到了这个时节便举火烧虫,形成火把节。另一种说法是:开元年间(713~741年),蒙舍诏欲吞并蒙言、越析、浪穹、遭赕、施浪五诏为一。6月25日,召五诏设宴会于松明楼。遥l赕诏(今邓川)酋妻慈善,识其诡计,劝其夫莫往,其夫不听。慈善便用铁钏套于其夫臂上。宴席间,松明楼火起,五诏酋无一得脱。各诏酋妻前往寻夫君骨骸,难于分辨。唯有慈善认得铁钏,拾得夫骸。蒙舍诏以为神之。欲聘慈善为妻。善以夫骸未安葬为由相拒,归家治葬完毕,坚闭其城,蒙舍诏发兵围困。三月后食尽,慈善盛装端坐,竞已饿死,国人以祭之。故从此后于火烧松明楼前一天为火把节,沿传至今。由于元谋彝族居住地域较广,故上述两种说法均有。

凉山彝族火把节在火把梁子举行。夜幕降临,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兴高采烈地聚集在会场上。点火前,由几位长者将水果等食品撒向人群,并高唱火把节歌,向到会人祝福,然后点燃大火把。火把节便正式开始。火把节中的主要活动有斗牛、摔跤和跌脚。坝区彝族火把节则多于宽敞处弹琴(或吹箫)跌脚,有的持火把绕村庄或于田坝中奔跑。

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家中无子或儿子幼小的可以招婿入赘,入赘子多为家庭兄弟多,家境困难者。入赘后,男方改随女方姓,待下代或第三代取一二名子孙复原姓,称“还宗”。彝族中常有表兄妹婚、叔配嫂等现象。即舅表、姑表、姨表之间的表兄妹可以成婚。其中黑彝支系实行舅表、姑表优先婚,姨表不婚。因黑彝族中姨表兄妹直呼兄弟姐妹,不带表字,视同手足。他们称这种表兄妹之间的婚姻为“铁板桥”,即通婚后便成一家人,象铁板做成的桥一样通行无阻。叔配嫂,是指兄死后,以小叔子配嫂,如公婆同意,也可另行改嫁。1950年后,叔配嫂、表兄妹婚和入赘后改跟女方姓的逐步减少。

彝族实行族内婚。但黑彝族中有等级内婚的习惯。在黑彝族中,其祖先有“司”(意为主)和“杰”(意为奴)之分,“司”与“杰”的地位不同,一般不得通婚,“司”的男子可以娶“杰”的女子,但其地位也随之降为“杰”。而“杰”的男子则娶“杰”的女子。近几年来,汉族也有同彝族通婚的现象,但汉族多数是女子,且与汉族通婚的也多为“杰”。此外,彝族内规定家族不婚。凡父辈的远祖,都为家族,是一家,不能通婚。

彝族青年的婚姻较自由,一般可以通过火把节等公共活动相识,相识后,双方以对歌表达爱慕。也有的于跌脚中相识后,情投意合,遂退出来,另找地点叙情,互送礼物纪念订终身。定情后,男方请人去向女方父母说亲,只需带一瓶酒去,如女方父母同意,便接过所携之酒喝。然后男方正式到女家定亲。过三个月后,男方还要买三丈青布或蓝布、一块肉、一瓶酒去女家,给女方父母,称为“递小礼”。双方即可确定婚期。定婚后的姑娘常在头上或颈上带男方送来的银首饰或帽子,以示此女已许人家。因元谋彝族较多,居住分散,故婚礼又有不同的风俗。但都杀猪宰羊,搭青棚,以松毛散地,设地席。新华一带的彝族男女青年结婚,新郎新娘要向长辈磕头行礼,长辈根据自己的能力送点钱给新人。新郎披红挂彩,服饰新,头带新帽,帽上绣有银花。新娘出门披着新衣服,胸前带一面镜子。迎亲队伍要天黑才能进门。老城丙间一带的彝族结婚,迎新娘时,新娘结婚当日不能吃喝,由男方迎亲时,自新娘家一出门就要背到新郎家。沿途一般遇水涉水,不走桥。实在无法绕道的则以毛毡铺上后才过桥。背新娘的人选必须是新郎的表兄弟。凉山一带有的地方迎新娘时必须由迎亲队与女方歌手对歌,若男方歌手对歌中输于女方歌手,则被女方歌手用锅烟抹脸,以示惩罚。对歌才能接新娘。新娘的陪嫁多为木柜,并于柜中放上婚礼前新人自己在河中无人踩着之处拣的几个石头(或放在背篓中),名之为背去金银财宝。新娘到新郎家后,要熟悉新郎家的成员和主要亲戚。而村中男女老少都于婚礼当天前往祝贺,有的送木柴、有的送粮食或肉食,以表祝贺。当天晚上,在场院上,一群群贺亲者肩并肩,手牵手,跌脚起舞,舞姿优美,琴声幽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这时,往往又一对男女的恋爱又在酝酿之中了。新人成婚后七天,夫妻双双要携带粑粑、肉(或肥羊一只)、酒等礼物到女家回门,必须在太阳落前赶到。此时,婚礼仪式始告结束。

人死后,因支系不同,用不同方式安葬。凉山上的彝族人死后,亲友前来奔丧,携带黄豆,死者家属认真接待,并将亲友带来的黄豆同死者一起,放于宽敞场坝处,一层柴一层豆垛好,毕摩开始念经,“超度”死者灵魂,而亲属开始哭丧。念毕,于死者四角点火。直至死者、木柴烧为灰烬后,丧礼始告结束。而其它地方的彝族人死后,由毕摩主持念经超度,杀羊杀鸡开路,行土葬。

彝族结婚的习俗主要有新娘子饿食饿水、搭青棚、泼水、唱娶亲歌、喝茶和糖水、拜别祖宗等。除此之外,新娘这边还要有以一对年轻夫妇为主,其余为新娘同伴、小辈的送亲队伍。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彝族人口约有870万人。

  关于彝族婚姻有着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这些特点在凉山彝族自治区表现最为突出。

  而彝族结婚习俗——新娘子饿食饿水主要源于彝族的“虎妻”传说。其主要表现为新娘在婚礼前几天要减饭、减水,出嫁前更是不准吃喝。

  而搭青棚的习俗是指,男方家院子中间要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同时彝族歌手还要不断演唱着富有民族特色的青棚调,然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南方去女方家迎亲的时候,还要接受女方兄弟姐妹以及同辈男女的泼水,其主要是表示“庆贺”。同时,也寓意着新娘嫁到新娘家之后会越来越富足。

  再就是,新娘家人要招待南方迎亲队伍“先喝茶,后喝糖水”。喝茶和糖水的习俗主要被称为“先苦后甜”,同样是对一堆新人的美好祝福。

  除此之外,关于彝族结婚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习俗,如跳左脚舞、作揖敬酒、送亲等。实际上,这大部分的婚礼习俗都是对结婚的新人的美好祝福

李深夜牵手彝族女孩曝光新恋情?

李深夜牵手彝族姑娘,大多会公布恋情。首先,对于一个明星来说,如果未婚,粉丝最关心的是偶像的个人情感发展。毕竟李已经单身这么多年了,就算有新的感情发展,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每个男人肯定都需要一个女人来替他操持家务。对于一个明星来说,他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

男女之间是有肢体接触的,所以有交流的可能。男人和女人,如果能在大街上大方的牵手逛街,那么可能就是在恋爱期间。情侣之间有这样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有了感情发展,哪里都不会有禁忌。

每个人都有追求感情的自由,没有必要回避美好的感情。作为一个知名演员,李很大方的把自己的搭档带出来,没有任何掩饰,说明李已经接受了这份感情,并且有了长远的发展规划。一段真挚的感情会告诉所有人,他们有约会。

明星的感情是热门话题。只能说明星的生活太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了。球迷自己最关心的是他们未来的感情发展,也会开一个对比会,对比他现在的位置和前任,对比哪一方的条件更好。

李对新感情的发展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而且,男人能找到一个愿意和他共度余生的女人,也是一种幸运。一个男人不管经历了多久的婚姻失败,最终能和自己一起找到真正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网李现身梁山向彝族姑娘表白。这个女人是什么背景?

这个女人和李的年龄相差很大,而且她出生于1990年,和李相差19岁。这个女人也是个模特。她曾在中国模特大赛中获得冠军,并被评为当地模特大赛九大美女之一。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很大,但从曝光的视频可以看出,李和女方的关系应该很好。据悉,两人已经见过父母。

该女子名叫海哈金Xi,是一名90后女孩,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虽然有可能谈婚论嫁,但由于与李年龄差距较大,外界对两人的感情仍有疑虑。

自从李和王菲离婚后,就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而这次李主动曝光恋情,想必是很喜欢对方。海哈金和李也很亲近。他们经常粘在一起,他们彼此相爱。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们之间的甜蜜。

只是因为和李年龄差距大,虽然对于李的女儿李嫣来说,她既然已经接受了王菲的恋情,就一定能接受父亲的恋情。不过,从李对女儿李燕的态度来看,她曝光恋情肯定是得到了女儿的同意。

李找女朋友很有眼光。与王菲离婚后,李一直没有停止寻找真爱。虽然前任的颜值和王菲差不多,但从长相上看,她有点犹豫,但同时又很体贴。

现任女友以前是模特,身材和气质都不错。她和李之间似乎有很多话题。想必两人在生活中有很多共同话题。既然你找到了真爱,希望他们以后的生活能够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91492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