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写诗讽刺陈丹青不留情面,网友仿写了一首反驳姜文,更加毒辣

姜文写诗讽刺陈丹青不留情面,网友仿写了一首反驳姜文,更加毒辣,第1张

姜文,导演。导的戏不多,但是都是精品,如近期的《让子弹飞》、《邪不压正》等等,姜文的**有其独到的表现手法,时不时藏着讽刺和批判,简练而隐瞒地点评现实,按照文学上的说法,这叫春秋笔法。

姜文不仅仅是导演,还是演员,是编剧,而且还是作家,曾出版过《骑驴找马》、《长天过大云》、《诞生》等书籍,并自行改编成**。可以说,姜文从写戏到导戏流水作业,对其有个比喻,极其恰当:”一脚踏入文化圈,一脚踩在 娱乐 圈“

木心也是身兼多职的,其自侃道:” 我是一个人身上存在了三个人,一个是作家,一个是画家,一个是音乐家,后来画家和作家合谋,把这个音乐家给杀了!

木心有个弟子,叫陈丹青。

音乐家郭文景写文怼木心,作为弟子的陈丹青看不下去了,以写公开信的方式,站出来反驳郭文景。紧接着,牟群出来拉偏架,发表了《 木心是悲剧命运代表,但不是艺术大师——致郭文景、陈丹青兄 》,最后这场闹剧以姜文的劝架收场。

姜文是通过易中天的公众号,发表了《姜文劝架,请别开骂》,其实就是一首诗:

陈木可观不可雕,勤能补陋难补骚。东施代有东施效,秋泯夏虫子莫号

从这首诗的开头两字,便可看出,姜文名为劝架,其实也是来拉偏架的。

诸葛亮的空城计与狼来了的故事,所涉及的心理学本质上是相同的,由于姜文一贯的春秋笔法,很容易让人误解为” 陈木 “二字,暗指木心和陈丹青师徒。

木心和陈丹青——可观不可雕。为何不可雕呢?因为雕了也没有用,本质上不是那块料,勤能补陋难补骚。这个”骚“字,就用的毫不留情面了。

“东”、和“东”字,一个近体,一个古体,一少一老,不就是暗指徒弟师父吗?师父是东施,徒弟是效仿东施的另一个东施。

秋泯指代秋末,夏虫则是生命周期只有夏天这几个月的一种虫子。秋天都快过去了,夏虫已经死了,还在这里吵什么吵。

对于姜文这首诗,网友们的评论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姜文是**界的巧匠,码字界的新人。有人则认为姜文此诗有古韵,抑扬顿挫恰到好处。无论如何,这首诗的“毒辣”,是完全不逊色于《让子弹飞》中的台词。

由于陈丹青没有作诗回应,网友们看着被“欺负”,于心不忍,有位匿名网友作诗反驳姜文,这首诗被称为回马杀,道:

姜汤自信能去寒,却笑陈皮不止痰。

木叶清香君未觉,只缘身在烂泥潭

没有画什么不该画的,只是陈丹青早年的一组底层女人组画被翻出来,引起了一番争议,很多网友表示,从这组画中看不到积极向上的东西,人物迷茫颓废,缺乏正能量。

如果从技术方面来说,应该是无可挑剔的,用笔越来越洒脱,特别强调绘画的意味,笔触贴合结构游走。用笔干脆不拖泥带水,人物的神态让人过目难忘。不得不赞叹,陈丹青画人物是一绝,确实是天才一枚,有大师风范。

不过从画的意境来看就见仁见智了,这些女人个个穿着黑丝,露着大腿,趿拉着拖鞋,目光空洞,忧郁、怅惘,看起来格调很不高的样子。网友认为这组画却没有给人愉悦和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把中国女人画得这么阴郁没有光彩,当然,每个人对这些画的理解不同罢了。

薛兆丰已经结婚了,不过网上关于薛兆丰妻子的资料很少,看的出来,薛兆丰对家人的保护还是很好的。

薛兆丰是一名经济学家,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目前是一名北大教授。另外,薛兆丰还是一位网红,他在网上的讲课视频确实吸引了不少人。从薛兆丰的获奖经历,和人们对他的喜爱程度可以看出来,是佼佼者!

他曾在《奇葩说》第五季中担任导师,也正是因为该节目才让他迅速成为网红,再加上他是北大教授的身份,让观众们对他的印象很深刻。薛兆丰发行的文学作品《经济学的争议》在网上很受大家的喜欢,同时他对于一些知识的普及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薛兆丰是1968年出生的,以他这个年龄肯定已经结婚生子了,不过在网上关于他妻子的资料并不多,由此看来,薛兆丰对家人的保护还是非常不错。从《奇葩说》节目中的表现来看,薛兆丰的性格比较温和、腼腆,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说话时慢条斯理的样子有点像陈丹青,也有点港台知识分子的风度。

“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这句话出自于陈丹青之口,对于文学艺术有那么一些兴趣爱好的人应该都听过陈丹青的名字,甚至是都曾感叹于陈丹青作品中蕴含的艺术。

可以说他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被人们称作是“准大师”,但是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陈丹青的负面评论却越来越多,他虽然更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却渐渐成为人人口中的“臭公知”,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缘由呢?

陈丹青显露出的才华让人们都为之赞叹

从小陈丹青就对绘画情有独钟,但是当时的条件不是特别允许,父亲知道陈丹青喜欢绘画,有时候会找一些小油画给他临摹,到了14岁的时候陈丹青已经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像来。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初中毕业后陈丹青就被下放到偏远农村成为了一名知青。

当知青的日子虽然生活得并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一直坚持着自学画画,直到20岁时陈丹青很幸运地被调到江西出版社学习画连环画。

从1973年起陈丹青的连环画开始有了成本的作品,例如《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等。

要说起陈丹青出名的巨作就得说到《西藏组画》,陈丹青从1976年第一次进藏以后立刻就热爱上了这片土地,这里的风情和独特的人文气息也为自己的油画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由此几年间陈丹青再次回到西藏,并且画下了7幅油画,被称作是《西藏组画》。

1980年陈丹青《西藏组画》的发表立刻就引起了整个美术界和文艺界的轰动,这种蕴含着人文精神和写实主义的作品确实让很多艺术家都顶礼膜拜,陈丹青的名字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虽然在绘画方面陈丹青已经有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他还有着其他方面的造诣,作家的陈丹青写了不少的作品,例如《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多余的素材》等等,涵盖了社会、艺术、教育、音乐、历史等等方面。

可以说他是很有思想的,被人们看作是“准大师”,然后就去了国外生活,可以说在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陈丹青名利双收,已经很成功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却渐渐地转变了形象。

回国后的陈丹青开始更多出现在公众面前

要说陈丹青的故事可以从2000年进入到下一个转折,当时的陈丹青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国家历来对于文学家都更为重视,于是聘请他成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

这在人们看来已经是很好的职位了,但是没过多久陈丹青就选择了辞职,原因是不满意学校的制度。

在这件事上陈丹青说过:“人文艺术学院还要考政治,然后艺术、再考外语,所以我四年找不到研究生就是仅仅因为他的政治差一分,他的英语差一分,就算他画的和梵·高、毕加索一样好也没用,艺术学院应该招一些疯子而不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好孩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在陈丹青看来当时学校就因为学生外语成绩一直把门槛把死,有很多很有天赋的学生都没有办法进入到学校学习,于是他就干脆不认同这种制度,而这次的辞职也把陈丹青推到了舆论的顶端。

回国后的陈丹青一改之前默默无闻创作的形象,开始对于很多自己不满意的事情直接进行言语攻击,而这种攻击必然会引起不少反击。

比如说他对于很多文学大家的评断,直接就说那些人的文笔比较差,将国家的绘画教育制度抨击得体无完肤,嘲笑他们只不过是在临摹,能画大卫肖像的人多了去了,大概这么放肆的话也只有他说得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8945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