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官方结婚率数据在哪查询

2022官方结婚率数据在哪查询,第1张

2022官方结婚率数据在国家统计局官网查询。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全国生育率、人口数据、结婚率等各类数据的统计工作均由国家统计局统计并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成立于1952年8月,经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七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主管全国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拟定统计工作法规、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规划以及国家统计调查计划,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

2000年至2022年全国结婚人数数据

2000年:1,832万对

2001年:1,813万对

2002年:1,843万对

2003年:1,845万对

2004年:1,859万对

2005年:1,851万对

2006年:1,851万对

2007年:1,829万对

2008年:1,817万对

2009年:1,803万对

2010年:1,817万对

2011年:1,813万对

2012年:1,814万对

2013年:1,812万对

2014年:1,811万对

2015年:1,813万对

2016年:1,811万对

2017年:1,811万对

2018年:1,812万对

2019年:1,814万对

2020年:1,816万对

2021年:1,818万对

2022年:1,820万对

现在的时间是2022年,在2021年结婚的人数统计约为15272万,以25岁作为计算基准,1996年到1998年每年新生人数约为2000万,再排除2021年的二婚以上统计人数,我国仍有七成以上的人口仍然处于单身。

以目前这样的趋势,结婚的人数在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少?结婚人数的趋势又和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自从1999年扩招以来,步入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直到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已达到1076万。大约计算下来,几乎同龄人中有一半都进入了高等学府。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岁,高等教育似乎推迟了一部分人的结婚计划。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将是大多数人的首要任务。成家立业,在过去几千年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结构是合理的。然而,在2022年,找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是当下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应届毕业参加工作以及一部分人需要2-3年的调整工作,这无形中也推迟了婚姻计划。

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只要有结婚计划,父母会帮助子女全款买房或者部分按揭,上班之后,虽然收入不高,生活上也没啥压力,总之,在父母的庇护下,结婚也不是很难的事。而且过去十几年的一段时间,正是我国gdp飞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都是生机勃勃。工资收入涨得也很快。结婚、生孩子、买车、换车、换更大的房子。主要是搭上国家上升的这列快车。一切似乎都没那么困难。

然而,最近这几年,对于刚毕业找工作的年轻人,似乎处处都充满了考验。很多人无耐的选择继续读书。继续读书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可是仔细想想,无论读多少书,最终目的,还是需要回归社会。即便留在高校就业,那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可以如愿的生活。拿到研究生学历后,在学历上虽然增加了找工作的砝码,但在工作经验上也缺失了更宝贵的实战经历。在很多工作岗位中,高中生经过一番培训,就完全可以胜任。在这里,并不是宣扬读书无用论。不过多读几年书,会客观地推迟了年轻人的结婚计划。

高房价,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人说,丈母娘推高了中国的房价。这样的说法是不公平的,房价的上涨,获利的可是开发商。丈母娘背了一段时间的锅,丈母娘也无法让房价下跌。如今的房价,动辄几百万,这让很多家庭无法承受。年轻人要结婚,需要房子,房子离年轻人也越来越远,婚姻也越来越远离年轻的人们。

当房子成为一项奢侈品后,人们对奢侈品的追逐越来越疯狂,衍生出的天价彩礼,以及苛刻要求,也成为抬高自身身价,鄙视他人的工具。越是得不到,越是疯狂追逐。婚姻甚至成为了一门敛财生意。

虚荣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一味的追逐虚荣、追求攀比,就会误入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脱离了现实生活,也会走上扭曲价值观的道路。于是,婚姻变味了。原本最基本正常的人类需求,变成了阻碍人类发展的障碍,结不了婚,就生不了孩子。更别提成家立业了。再退一步,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就是眼下唯一能努力去做的。

自从实际的结婚年龄一拖再拖后,未结婚先同居,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流行。如果同居后最终走入婚姻,这应该是一件不错的好事。

可是,好事并非总是能够圆满。有的女孩在经历多次同居,分手后,已经打掉好几个孩子。自己的身体也遭受了严重的伤害。这些发生过的故事,对结婚计划也产生了影响。

婚姻本该是严肃的。这些年,无论男女对性的放纵,也进一步改变了婚姻本该严肃、庄严的态度。过于随便的“性”观念,也使婚姻的抉择上过于草率。趁着年轻,多玩几年。这种物质化的观念,有时也使本该严肃的事情成了一门交易。

另一方面,这些年本该步入婚姻的年轻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在长辈关心照顾下的孩子,变得享受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是理所应当的。其实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的老人,没有这么幸福的人生,老一辈都是将自己人生的遗憾在孩子身上弥补。

年轻人们这些年的成长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一个时代,理所当然的认为生活就该如此,却不知道家人对自己的宠爱不是社会本来样子。在追求婚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包容他人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两个备受宠爱的人组成的家庭,也许无法为组成的家庭付出更多。对于婚姻来说,年轻人们的内心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这也是很多人即便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仍然无法走入婚姻的殿堂,无论男人女人,他们的内心还是尚未懂事的孩子。也无法担负起婚姻带来的责任。

到文章的结尾,我还想再提下这几年高居不下的离婚率。也许是生活的负担太重,每个人在婚姻中已经太疲惫。另一方面,诱惑太多,每个人看着自己的生活,总觉得是悲剧,看看朋友圈的别人生活,总觉得别人的像中了**。如果每天总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挑毛病,那是为难自己,如果每天都向往别人的朋友圈,也要小心自己变成韭菜。

结婚的人数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少,这个答案也许不会太乐观。如果还处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那结婚这件事也会更加困难。

2022年中国的结婚率是522%。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2021年我国结婚率仅为58‰,据相关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有5445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由此趋势看来,全年预估只会有不到700万对新人结婚,比2021年的764万对还要少10%左右,2022年的结婚率为522%。

      记者 | 赵孟

      编辑 | 翟瑞民

      1

      近日,民政部发布2022年二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结婚登记人数为万对,离婚人数万对。与2021年二季度万对相比,今年二季度结婚人数同比下降20%,降幅较大。

      人口学专家易富贤向界面新闻分析,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导致一季度结婚登记锐减,二季度略有回升。今年以来,受奥密克戎广泛传播影响,二季度一些地区实施管控,导致全国二季度结婚数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3%。此外,育龄人口减少、结婚推迟、单身和丁克人口增加也是重要叠加因素。

      知乎“人口观察”专栏作者“古都闲云”长期关注人口变化趋势,对近7年的季度结婚登记数做过统计分析。他向界面新闻表示,适龄结婚规模持续较快下降,奠定了近几年结婚登记数较快下降的基础,而适龄人群的初婚推迟与完成初婚者比例下降,又进一步扩大了初婚登记的降幅;此外,离婚冷静期不止降低了离婚数量,也降低了再婚数量。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结婚对数下降,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

      2016年-2022年各季度结婚数变化趋势。易富贤制图

      2022年8月,民政部发布《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结婚人数连降8年,超30岁结婚人群占比近半。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为万对,比上年下降结婚率为‰,比上年下降个千分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万对,比上年下降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当前, 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对于2022年二季度结婚数下降的原因,“古都闲云”统计了从2015年-2022年的数据后分析指出,2020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受到疫情暴发的明显影响,出现了达的非正常大幅下滑,数据不具备直接可比性;根据2015年一季度至2019年四季度数据,每年的一季度是一年中结婚登记最多的季度,致使每年上半年的结婚登记数要多于下半年,这可能与一季度内的春节与“”有关。在2015年时,四季度的结婚登记数仅次于一季度且明显多于二三季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9年二三四季度的结婚登记数已经基本持平,这可能与婚姻异地登记在各地逐渐推广有关。

      他据此分析2020年与2021年两年逐季度数据,发现2020年初疫情暴发导致的结婚登记数据失真的影响,较为明显地持续到了2021年的二季度。不仅2020年内四个季度的数据不符合2015-2019年保持的“一季度结婚登记数最多”与2019年时形成的“二三四季度结婚登记数基本持平”的规律,2021年二季度数据也不符合先前规律,甚至几乎和2021年一季度数据持平,是明显偏高的。

      “古都闲云”认为,除了因疫情导致的数据失真让2022年二季度结婚数同比下降外,还有人口变化周期性因素,比如婚姻适龄人口减少、平均初婚年龄推迟,这些因素的影响更为长期和重要。

      民政部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5岁-29岁。“古都闲云”分析,如果以25岁-29岁为婚姻适龄人口,以七普数据推算2015-2025年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化,显示2021年“适龄人群”的规模就比2015年下降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婚姻适龄人口的下降,2021年对比2015年的结婚登记数下降更大,达到“古都闲云”分析,其原因是平均初婚年龄推迟,即达到相同的年龄时,现在的“适龄人群”中已经结婚的比例比过去“适龄人群”中已经结婚的比例要低。

      他对“七普”数据分析后发现,2020年时25岁的年轻人已经结过婚的比例只有只有2000年时结婚比例的一半。“本来适龄人群的规模就在较快下降,叠加这样的初婚推迟(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多的终身不婚人群)最终必然导致结婚登记数比适龄人群规模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导致降幅从扩张到”

      此外,“离婚冷静期”规定的实施,也会影响到结婚数,因结婚数据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再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每年离婚与再婚规模在同步增长,离婚规模略多,二者的比大约是但2021年离婚冷静期实施以后,每个季度的离婚人数从实施前的100万左右,下降到50-60万,这也会导致2021年以后的再婚数减少,进而影响结婚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67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