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恰镇的民族风俗

乌恰镇的民族风俗,第1张

柯尔克孜人的居住受其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影响。在叶尼塞河流域从事农业的古代柯尔克孜人居住原木屋和草泥屋;从事游牧的居民,大都居住毡帐、毡房,从事林业生产和狩猎的居民大多居住原木屋。
现代柯尔克孜人的居住,还是分为定居农业和游牧两种。居住在平原地区从事农业的柯尔克孜居民,大都住上了砖木、土木结构的住房。这种住房大多为长方形、以土盖顶的平顶屋。住房一般为一明两暗三间,中间开门的一间为厨房,左右两间分别为父母和已婚子女的住房。牧区居民依然以居住毡房为主,但大部分已有定居的村庄和住房。村落一般都在较平坦的山谷中,村庄周围有少量耕地,居民都已住进整齐的平顶土屋,但一般牧民只是在冬春季居住在村落里过冬,夏秋季依然要带着毡房到夏牧场居住。帕米尔高原和天山深处的柯尔克孜族,居住的毡房各有自己的特点。毡房为雪白色,远看似一个雪白的大蘑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柯尔克孜族的居住条件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住房内的布置、陈设,仍然较多地保留了游牧民族的特色和风格。虽然住房内也放着雕花木床,但这只是摆设,农牧民依旧喜欢睡在铺有层层花毡子和羊皮的土炕上。不论是冬夏,也不论家里有多少床被褥、枕头,从不收入壁橱或衣柜,而是整齐地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有的可达一人多高,沿毡房墙摆半周,形成一堵五彩缤纷的花墙,给人以富有的感觉。
柯尔克孜人很注重室内装饰和布置,无论是毡房和土木屋,壁上都挂着挂毯和帐幔。炕上还铺着坐褥。靠门的墙上钉有衣架,衣架上挂有精心刺绣的盖布。门上有编织精细的门帘,窗有绣花窗帘。这些门帘和窗帘,都是家庭主妇千针万线精心绣制的。夏季是用芨芨草编织的草门帘,其风格也很别致,一般都以染色的芨芨草,编织成各种美丽的图案。柯尔克孜人的饮食习惯多为一日三餐,但在牧区也有一日两餐的,特别是牧民和猎人,一日两餐的较多。一般早餐较简单,多以鲜奶佐以其他食物,晚餐较丰盛。牧民午餐大都是携带干粮在野外食用。柯尔克孜族在饮食上,以肉和奶制品为主。据史书载:柯尔克孜人“四季出行,唯逐水草,所食唯肉酪”,“以肉为食,牛马乳为酒”。柯尔克孜族以豢养牛、羊、马、骆驼、牦牛提供生活所需的肉和乳,几乎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肉或乳制品。小麦、青稞、蔬菜只是辅助食品。夏秋季,主要饮食为鲜奶、酸奶酪、奶皮子、奶油、肉食和面食。冬春季,主要饮食是肉、酸奶疙瘩、酥油、面食等。马肉、马肠为最佳食品。经济生活对柯尔克孜人的饮食影响极深,在叶尼塞河流域,古柯尔克孜人就有取鹿乳、采松实、挖山丹、芍药根为食的居民。柯尔克孜人进食时,面前席地铺一块餐布,不论多少人皆围在餐布周围,盘腿而坐,共同进餐。人们说柯尔克孜人的毡房有多大,餐布就有多大,以形容其食品之丰盛和待客之热情。柯尔克孜人的肉食、奶制品和面食中,皆有很多风味食品,主要有:烤全羊、大块肉、手抓肉、锅烤羊肉块、灌马肠、酸奶酪、干酸奶、酸奶疙瘩、奶皮子、酥油、酥油饼等。柯尔克孜族节日期间,一般食用的食品有油馕、油炸面块、油炸果、烤包子、水饺、油散子、奶油稀饭、抓饭、凉面、馕、花卷、烤饼等。柯尔克孜族的饮料主要有:孢孜酒和马奶酒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363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5
下一篇2023-06-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