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看旧曰高薹至,桉席上玉盏金瓯,锦堂得此添春色,峰郡东楼明时全文翻译?

廖看旧曰高薹至,桉席上玉盏金瓯,锦堂得此添春色,峰郡东楼明时全文翻译?,第1张

【原文】
正平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孝经》、《论语》。父纯仁卒,诏特增遗泽,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
绍圣中,为开封尉,有向氏于其坟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戚,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民有诉者,正平按视,以为所拓皆民业,不可夺;民又挝鼓上诉,京坐罚金二十斤,用是蓄恨正平。及当国,乃言正平矫撰父遗表。
又谓李之仪所述《纯仁行状》,妄载中使蔡克明传二圣虚伫之意,遂以正平、之仪、克明同诣御史府。正平将行,其弟正思曰:“议《行状》时,兄方营窀穸之事,参预笔削者,正思也,兄何为哉?”正平曰:“时相意属我,且我居长,我不往,兄弟俱将不免,不若身任之。”遂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曰:“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使从其家得永州传宣圣语本有御宝,又验内东门籍皆同。其遗表八事,诸子以朝廷大事,防后患,不敢上之,缴申颍昌府印寄军资库。自颍昌取至,亦实,狱遂解。正平羁管象州,之仪羁管太平州。会赦,得归颍昌。唐君益为守,表其所居为忠直坊,取所赐“世济忠直”碑额也。正平告之曰:“此朝廷所赐,施于金石,揭于墓隧,假宠于范氏子孙则可;若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以耸动庸俗,不可也。”君益曰:“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预焉?”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正平退闲久,益工诗,尤长五言,著《荀里退居编》,以寿终。(节选自《宋史·范正平传》)
【翻译】
范正平字子夷,学问操行很高,即使日常言语也一定援引《孝经》《论语》。父亲范纯仁去世,皇帝下诏特增加恩荫,让他的子孙做官,正平推让给幼弟。绍圣年间,任开封府尉,有向氏在他的坟地上建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因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结交,上奏扩展四邻田舍。有百姓上诉,正平前去察看,认为所扩展的都是百姓产业,不能侵夺;百姓又击鼓上诉,蔡京获罪罚铜二十斤,因此对正平积下仇怨。等到蔡京当政,就上书说正平假托伪作父亲遗表。又说李之仪记述的《纯仁行状》,虚妄地记载中使蔡克明传达二圣虚位以待的旨意,就把正平、李之仪、蔡克明一起逮捕到御史府。
正平将要去时,他的弟弟正思说:“讨论《行状》时,兄正在经营墓穴之事,参加修改是我范正思,和兄长有什么关系?”正平说:“当朝宰相之意是针对我,而且我是兄长,我不去,兄弟都将不能逃脱,不如我自己承担。”于是去到牢狱,鞭打很厉害,都想屈招服罪。只有克明说:“按照旧制,凡是传达圣上的话语,在皇上面前记在本子上,拿出御印盖上,在内东门注册。”于是让人从他的家中拿来永州时传达圣上话语的本子上盖有御印,又验证内东门注册都相同。他遗表上的八件事,儿子们因为是朝廷大事,为防备后患,不敢上奏,上交给颍昌府加印寄放在军资库。从颖昌拿来遗表,也都符合实情。此案就撤销。正平被羁管到象州,李之仪被羁管到太平州。正逢赦令,正平得以回到颖昌。
唐君益任守臣,上表将正平的住所标为忠直坊,取自皇帝所赐的“世济忠直”的碑额。
正平告诉他说:“这是朝廷所赐,刻在金石上,标于墓道,用来恩宠范氏子孙是可以的;如果在通途大道上成为往来的景观,让平凡庸俗的人产生轰动,是不可以的。”唐君益说:“这是官吏的事,与你们家有何关系呢?”正平说:“先祖先君的名望,是人所共知的。十室的乡邑,一定有忠信之人,以后不只是我们家被耻笑,你也会受到责备。”最后就撤掉了。正平退位闲居时间长了,作诗更精,尤其擅长五言诗,著有《荀里退居编》,因年老去世。
【文学常识】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该书。
行状,也称“行述”,旧时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文章,多随讣闻分送亲友。
御史府,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五言,即五言诗,又分为五言古诗、绝句、律诗、乐府等,陶潜的《饮酒》就是五言律诗。
【出处】
范正平(1056一1112),字子夷,苏州吴县人。范纯仁次子。绍圣中为开封尉,有事为蔡京所嫉。及京当国,逮入狱,后得释。官至忠武军节度判官。工诗,有《荀里退居编》。卒年五十七。元祐三年(1088)纯仁为相时,年二十余。毕仲游作《祭范子夷文》。子直雍、直清、直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30184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