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凡后的猪八戒和沙僧,为何会对观音下死手?

下凡后的猪八戒和沙僧,为何会对观音下死手?,第1张

如果大家只是看过电视剧版的《西游记》,那么对本文讲的话题肯定不了解,文化一锅粥就喜欢聊些电视剧里没有的,这次的题目是《难怪猪八戒沙僧一下凡就对观音菩萨下杀手,你看看如来是咋说的》。为了让大家理解,一锅粥就来解释下,猪八戒沙僧下凡之后,都各自在地盘里过日子,后来如来派观音菩萨重走取经道路,先后遇到了沙僧和猪八戒,可这两位一点没客气,见到菩萨后,沙僧张手就来抓,而猪八戒更狠,抄起九齿钉耙就打,幸好观音菩萨手下的惠岸行者及时出手,才没让这两人得逞。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沙僧猪八戒见到菩萨就下杀手呢?一锅粥就来分析下。

观音菩萨

下杀手

有朋友肯定认为文化一锅粥危言耸听,在博眼球,他们怎么会向观音菩萨出手,可是原著让大家失望了,在第八回这么描述: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那怪物就持宝杖来迎。

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钯就筑。被木叉行者挡住,大喝一声道:“那泼怪,休得无礼!看棒!”

这里前面的怪物就是沙僧,而后面的他指的就是猪八戒。

沙僧

瞎吗

猪八戒与沙僧在天庭多年,而观音菩萨也经常出入天庭,退一万步来说,就是在蟠桃盛会上,他们也有交集,猪八戒是北极四圣之首,每年一度的蟠桃会次次有他,而沙僧是卷帘大将,玉帝的贴身护卫,有玉帝在场的地方都会有他,所以蟠桃会他也次次不拉,而观音菩萨是五方五老之一,也位于蟠桃大会邀请名单前列,蟠桃会就那么大的地方,他们怎么可能不认识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

认识菩萨还下杀手,难道是下凡之后他们瞎了吗?显然不是,他们的眼神还是非常好的,例如在万寿山五庄观,猪八戒遇到老熟人寿星,上来就扯人家帽子,拽人家衣服,他那是瞎吗?明明眼神很好。沙僧一见人参果眼睛就放光,说以前陪玉帝出席王母的寿宴时见过,可见沙僧眼也不瞎,脑子也没撞坏,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对观音菩萨动手呢?

沙僧

博眼球进团队

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讲,他们就是为了博眼球,吸引观音菩萨的注意,之前文章分析过,猪八戒与沙僧的下凡并不是真的犯了错,而是玉帝和其他势力为了监控取经,故意布下的局。他们其实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混入取经队伍。

而观音菩萨这次出行就是为了凑齐取经团队,这个机会他们绝对不会放过。取经团队的核心任务就是护送唐僧西天求取真经,很显然这就需要神通广大的帮手,这与如来之前吩咐观音菩萨的话不谋而合,如来的意思就是让观音菩萨找三个神通广大的妖魔来给唐僧做徒弟。而沙僧与猪八戒如果想要进入取经团队,就必须吸引观音菩萨的注意,而且向菩萨展现自己的神通,这样才能被选上当取经人。

观音菩萨

因为猪八戒和沙僧揣着明白装糊涂,见到观音菩萨就抄家伙动杀手,目的就是为了向观音菩萨展现自己英勇的一面,事实也如他们所愿,观音菩萨果真将他们纳入取经团队。其实大家都是熟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怎么能不给熟人面子呢,所以沙僧和猪八戒才顺利地进入取经团队。

观音菩萨

因此猪八戒沙僧一下凡就对观音菩萨下杀手,与如来之前叮嘱观音菩萨的那句话有非常大的关系,可以说他们的想法与如来的要求不谋而合。

1、大战孙悟空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那怪入洞取出九齿钉耙一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那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被取明为猪八戒。

2、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

八戒掬嘴扬威道:“老猪先世为人,贪欢爱懒。一生混沌,乱性迷心。未识天高地厚,难明海阔山遥。正在幽闲之际,忽然遇一真人。

半句话,解开业网;两三言,劈破灾门。当时省悟,立地投师,谨修二八之工夫,敬炼三三之前后。行满飞升,得超天府。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

只因蟠桃酒醉,戏弄嫦娥,谪官衔,遭贬临凡;错投胎,托生猪象。住福陵山,造恶无边。遇观音,指明善道。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径往西天,拜求妙典。法讳悟能,称为八戒。”

3、八戒大战流沙河 

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4、四圣试禅心

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位菩萨化身母女,试探师徒的禅心是否坚定,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四圣用“撞天婚”戏弄八戒,最后八戒被四圣设计用珍珠篏汗衫捆住,吊在树上。

5、猪八戒戏嫦娥

猪八戒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因喝醉酒调戏霓裳仙子并大声喧哗,惹来纠察灵官。猪八戒又一嘴拱倒斗牛宫,并偷吃了灵芝仙草,被玉皇大帝责令两千余锤后贬下凡间。到人间投胎,却错投猪胎,嘴脸与野猪相似,便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唐僧被红孩儿捉走后,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十分痛苦,悟空询问土地爷,土地爷告诉其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

悟空想起在花果山时曾与牛魔王结拜兄弟,带着八戒去攀亲,却猝不及防被红孩儿放火,八戒被烧伤,差点变成烤全猪,沙悟净建议用相克之法,找龙王来用水灭火。

龙王来到后,悟空引出红孩儿,龙王用水喷火,谁想是三昧真火,灭不了。

悟空不及防备被烧成重伤昏迷,幸亏八戒按摩法救醒了他。

八戒只好去寻找观音菩萨,却路遇红孩儿变成的假观音,被红孩儿擒入洞中。八戒大骂不绝。

扩展资料:

红孩儿(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

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

红孩儿是他的乳名。他使用一杆丈八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他的鼻子会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和孙悟空大战,假扮观音菩萨骗擒猪八戒。

孙悟空一时难以降服,幸亏观音菩萨感知他们师徒有难,特意来降服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

给红孩儿戴上金手镯,最终收服了红孩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参考资料:

-红孩儿

乌巢禅师在《西游记》之中可谓是跟菩提祖师一样神秘的存在,菩提祖师传授孙悟空法术之后就不再露面了,乌巢禅师是想收猪八戒为徒,但是没有成功。猪八戒不肯拜师,是因为他想在高老庄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而且跟着乌巢禅师看不到好处,自然不肯去。

猪八戒在书中其实是运气逆天,幸运值爆棚的存在,属于典型的傻人有傻福,经常能遇上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武侠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先看看猪八戒的出身: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

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

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

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

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

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意思就是猪八戒还是个凡人的时候,属于那种好吃懒做的蠢材,但是突然有一天,就直接遇到了一个顶端厉害的神仙,这个神仙收他为徒,赐他灵丹妙药,一个凡人就直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这可是道家内丹修行最厉害的存在。而且平白无故得了一身本领还不算,他直接就飞升进入天庭了,一堆神仙跑来迎接他,玉皇大帝亲自摆桌设宴,并册封他为天蓬元帅,掌管至关重要的弱水河

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

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

玉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

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

‍这可比武侠小说之中跳崖之后寻得神功秘籍还要逆天,一个资质愚钝的凡人,得到点化就直接当了天庭的海军总兵,要实力有实力,要地位有地位,要法宝有法宝,你想想猪八戒的师父是什么样的存在?这样的经历,真是孙悟空听了沉默,白龙马知道也要流泪。

看看书中的主角孙悟空,为了拜师漂洋过海,受尽旁人耻笑,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得以拜师,而且学成本领之后,还不能透露自己的师承,阳寿只有342年,没有正规编制,还是属于妖猴,到了南天门被人阻拦,进入天庭之后也是随口封一个养马的芝麻官。

对比一下,猪八戒成仙经历有多逆天,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有这样的师父存在,乌巢禅师还真比不上,所以猪八戒知道乌巢禅师可以通晓过去未来,承认他有本事,照样不肯跟他学艺修行。而且八戒被贬下凡间,并不是因为调戏广寒宫的小仙女,而是带着玉帝的任务来的,就是为了混入取经队伍。

猪八戒最后愿意跟随观音进入取经队伍,也只是因为观音许诺他好吃的,抓住他好吃懒做的本质,再加上说明了要去西天取经,才成功说服猪八戒的。

喜欢《西游记》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取经成功后,如来佛祖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封孙行者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算是菩萨级别的人物,沙悟净为金身罗汉;小白龙暂且不论,为什么师徒四人的正果会不一样呢?

首先,唐僧成佛没什么可说的,金蝉子托世,根正苗红,取经项目本身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成佛是内定之事,取经一开始时就已经板上钉钉。美猴王是天地孕育而生的石猴,是第一个加入取经队伍的徒弟,资历高,且表现积极抢眼,操心劳力程度大,有领导指挥能力。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可谓是八面玲珑,起初有事总是找观音菩萨帮忙,后来跟如来搭上线之后,就撇开菩萨直接找如来,被封为斗战胜佛。

再来看看猪八戒和沙悟净吧,细心的人能够注意到,在获罪之前,八戒的地位要比悟空和沙僧都要高。悟空当过弼马温、蟠桃园的管理员,而沙僧是卷帘大将,充其量就是玉帝的贴身侍卫。后来猪八戒被贬凡间后,观音想方设法想把八戒收编,但八戒就是不愿意,还去高老庄成亲了,在取经路上,八戒的所作所为让西天看清楚,虽然此人有才华,但心性差,不堪重任,只能做专门的技术性工作,成佛还差一点,所以没被封佛是应该的。沙僧作为存在感比较低的三师弟,连二师兄都没被封佛,所以最后他也只封了一个净坛使者。

六耳猕猴是谁?为什么突然出现的悄无声息?又为什么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一身和孙悟空一般神通广大的身手,一个与孙悟空齐名的「混世四猴」的名分,六耳猕猴缘何得不到如来佛祖的重视,反而因为一次犯错就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杀?

可怜!可惜!

可怜的是六耳猕猴一身武艺一世功名,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化为乌有,从此绝种;

可惜的是六耳猕猴选错道路,未曾正确的站队灵山,一失足成了千古遗恨。

可是,仔细想想,六耳猕猴犯的错和孙悟空相比,简直不足挂齿。但为什么如来佛祖不给他赎罪的机会呢?

既然六耳猕猴拥有「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的先天造诣,为什么还要飞蛾扑火,偏向虎山行?

六耳猕猴真的跟孙悟空没有关系吗?

这,还要从唐僧孙悟空的师徒矛盾说起。

实话实说,孙悟空也真是不长记性。第一次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恨逐」师门,好不容易通过拯救唐僧于黄袍怪的「虎牢」之中而再次获准回归。谁料没过几年,旧病再犯,不听唐僧劝阻,打死了一伙强盗,终于再次被逐。

想当初志得意满,「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获封「齐天大圣」的时候,孙悟空估计不曾想过今日上天入地,无处容身之窘迫?

六耳猕猴打唐僧

——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笑他「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

——想再次「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

——想再去龙宫倾诉心中烦躁,又觉得「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

及至遇到了观音菩萨,忍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于是,孙悟空就只能在菩萨那里呆着,既像等待远方丈夫的妻子,又像因过被逐的大臣,等待唐僧的回心转意。

这个时候,不偏不倚,无是无非,六耳猕猴可巧出现了。

只因为师徒之间有了嫌隙。

师徒之间的嫌隙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这件事,还得从白骨精说起。

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白骨精则一气化三人,分别变作女孩、老妇人、老公公,千方百计也要吃到唐僧肉。虽然没有吃到唐僧的肉,却着着实实撩动了唐僧和八戒的心。

唐僧眼睁睁看着和他一样的血肉之躯在他面前倒下,那孙悟空居然还说他们都是妖怪所变,只为迷惑唐僧的心智,实在是太过凶残!

不但凶残,而且凶顽!

屡次三番劝解,以紧箍咒相恐吓也不管用,导致自己的领导能力受到了严重挑战。

作为一个凡人,尽管自己身份尊贵,但是他唐僧并不具备降妖伏魔的本事,很多方面自己无法分辨真伪,这就不得不依赖于大师兄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他所拥有的,就只有自己的肉体凡胎。

倘若孙悟空背着自己变着花样哄骗自己,那他就只好孙悟空说啥就是啥,听凭孙悟空发落了。

想到这里,唐僧不禁打了个寒战。——这样的话,我不就是个傀儡了么?

在唐僧看来,孙悟空出身本来就不好,不过是如来佛祖手下的「在押人员」,天生凶残,又有一些小聪明,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可能。

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不行,宁可赶你走,也不要让如来佛祖认为我唐僧助纣为虐。

再加上猪八戒的别有用心,几次撺掇,让唐僧越发自信自己的推断。——这猴子,果然用障眼法幻化「一堆粉骷髅」,伪造「个潜灵作怪的僵尸」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于是,唐僧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说实话,你信谁,源于你对对方的看法和想象。人,最终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

但是人都是有劣根性的。倘若没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你越执迷不悟的坚信自己,就越容易将贤愚错置,黑白颠倒。

因为观众都是全知视角,所以才会痛骂唐僧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孙悟空屡次不听话还自诩自己有捅破天的本事,而猪八戒又处处顺着他的耳根说话,处处彰显自己的老实。唐僧更愿意相信谁?

这下,明白了吧?

一个美少女,一个老婆婆,一个老公公,哪个看着都比孙悟空良善。

只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孙悟空和猪八戒

上一次如是,这一次,仍旧是。

嫌隙就像衣缝,一旦拉开,就会越扯越大,最终撕裂。

孙悟空本事越大,唐僧的疑心病就越严重。

如此,六耳猕猴才得以乘虚而入,让本就不信任孙悟空的唐僧师徒在孙悟空不在的时候又给孙悟空记下了一个「大过」——打杀师父。

六耳猕猴这一招够狠够准,几乎让猪八戒和沙和尚不约而同的达成共识,「不消讲!不消讲!这还是孙行者赶走的余党,来此打杀师父,抢了行李去了!」

而被救起来的唐僧,也毫不犹豫地说:是那孙悟空「来缠我。是我坚执不收,他遂将我打了一棒」。

而沙和尚也确确实实赶赴花果山寻仇的时候,果然看到一个孙悟空正在背诵通关文牒的内容,不仅如此,这个孙悟空还真真切切的告诉沙和尚,他要重新组群,「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

六耳猕猴做的,未尝不是孙悟空心里想,却没有做的。

但是,纵然孙悟空真有六耳猕猴的想法,那错就都在孙悟空吗?

当然不是。

吴承恩早已在回目中作了提示:「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孙悟空打杀草寇固然有几分不对,但唐僧优柔寡断,耳根子软,听信谗言,全然不顾师徒情谊,两次狠心驱逐孙悟空,做得更错。

此举之过,过在「道昧」。

「昧」在何处?放纵自己的疑心病持续发酵,从而做出了「放心猿」这样的事情。

六耳猕猴的本事是什么?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也就是说,六耳猕猴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师徒矛盾的前因后果,也知道适时出现,才能造成师徒之间的「认假为真」。

真假孙悟空

六耳猕猴只在合适的时候出现。

你唐僧放了「心猿」,自然就会出来「六耳猕猴」。

当然,某种程度上,是猪八戒的怂恿成就了「六耳猕猴」,这一点,估计猪八戒最后是明白了,以至于迫不及待的的追问观音菩萨——「不知两行者下落如何」

只不过,当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一起打入地府的时候,地藏王菩萨的神兽谛听虽然听出了谁真谁假,却依旧不敢说出。原因也很简单——「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

这充分说明,当你不是足够强大的时候,说真话是需要代价的。

不仅如此,观音菩萨也不能辨。至于原因是否与谛听一样,就不好说了。

直到如来佛祖出手并且道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这「二心」,就只是孙悟空对唐僧的「二心」么?

当然不是。

如果唐僧答应女儿国国王的求婚,西游记后面的故事是如何进行的?

今天就让小编脑洞大开下,跟大家瞎掰瞎掰,胡扯下

三藏立志还俗,与女王成婚。

第一种情况是:

婚礼既成,女王乃行禅位之礼,以三藏为君。猪八戒、沙和尚各有封侯之赏,享用不尽那每日的饮食珍玩,渐渐把那出家人的戒律也全忘在脑后了。八戒道:“师父都与国王交欢去了,俺们怎的不能酒肉作乐!真经也不待俺们取了,何不快活去也!”沙和尚道:“二师兄说的是。”只有那孙行者,不爱久居宫苑,径自回花果山逍遥自在去了。唐僧与女儿国王大婚。婚后女儿国王产下一子。因为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所以与一般人不同,女儿国国王怀宇没多久就生下小唐僧,儿子聪慧过人,并且长得很快,不到三年就已经长得玉树临风,飞流倜傥,于是唐僧令儿子陪同三徒弟继续取经,唐僧告诉儿子说:“你在路上如果遇到妖怪千万不能动心呀,不能像你爹我一样动了凡心,及时是善良的妖怪也不能动心,你现在去找师伯三人,和他们一起去取经,普度众生。”于是唐僧的儿子登门无数次才将孙悟空说服,孙悟空叫上他另外的两个师弟,登上了去往西天取经的征程。

第二种情况是:

女王从国师之谏言,以三藏为王夫,自家仍安坐王位。

八戒、沙僧屡次劝师父都没成功,正想着各奔东西,猪八戒回自己的高老庄,与自己美丽的妻子生活在一起,沙僧重新返回流沙河,做河中之王。孙行者道:“!当初佛祖叫师父取西经,乃是为脱度东土众生。你们只顾自己快活,却不顾众生的疾苦么!”沙僧道:“大师兄所言极是。”

八戒道:“师父都不取经了,俺们去取来作甚!”孙行者道:“呆子莫胡谈!徒弟取得真经,佛祖记功德也要给师父添上一笔哩。”沙僧道:“大师兄所言极是。”于是三人结伴而行,去往西天,虽然他们是十八班武艺都会的妖怪,但是他们在唐僧的熏陶下,知道要“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步”,他们认为脚踏实地的走完全程,才能方显其诚心,于是兄弟三人徒步去往西天,当然在路上他们也遇到了各种妖怪,因为想成仙的妖怪不止他们,所以会出现其他的妖怪阻拦他们的去处,于是他们三人的取经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653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0
下一篇2023-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